十佳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7 07:5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十佳医生事迹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十佳医生事迹材料

篇1

视患者如亲人

一直以来,不论患者是男女老幼,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名词——医疗对象,我对所有患者都一视同仁,将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在每一次接诊时,我除了认真询问患者病史、耐心回答患者各方面的疑问、并进行细致地诊断外,还将平时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耐心细致地告诉给患者。无论是工作再忙,我也会耐心地将就诊程序等相关事项细致地告知患者,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更是无微不至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厌其烦地叮嘱应注意的各种医疗事项。尤其对于性格怪癖、脾气暴躁的患者,我一向保持谦让忍耐、周到细心的服务态度,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病痛者的思维角度考虑,从来没有和患者发生过冲突。几年来如一日,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高度敬业的良好习惯,也因此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赞同。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医院通过电话回访患者的调查活动中,我两次获得了“服务之星”的称号。

把责任做动力

篇2

在临海大地上,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他们用爱心体现着责任,用爱心化解着无助,用爱心托起希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就是——临海市卫生局巡回医疗队。一支由四名平均年龄为30岁的“爱心天使”组成的医疗队。

这几年,他们第天奔波于偏远的山村,送医送药,济贫帮困,呵护生命,他们是一个播撒爱心的团队,是一个传播希望的团队,是一个传递温暖的团队。

一支长年服务贫困群众的医疗队

2003年夏,临海市政府就贫困农民看病难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山区海岛,边远农村的贫困农民普遍存在着“小病不愿医,大病没钱医”的状况,就医问题非常突出,调查结果让人心情沉重。能否部分地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卫生“常下乡”成为“长下乡”,使贫困农民享受到医疗上的特殊服务呢?这个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年9月,一支专门针对贫困群体就医问题的巡回医疗队应运而生。市政府投资20万元购置了万通救护车一辆作为巡回医疗队专用车辆。添置了听诊器、血压计、B超机、心电图机等仪器,配备了四名业务精、作风正、肯吃苦、年纪轻的专职人员。

此后,顶风冒雨,跋山涉水,走村进户,对年轻的医疗队员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队伍自成立以来,常年巡回医疗,上门服务,看病免收挂号费和诊疗费,药品按成本价收取,并为低保、五保、困难残疾人、特困党员、重点优抚对象免费送药。

医疗队到路途远的乡镇巡诊,早上6、7点钟就出发了,中午还不休息,晚上回家已是万家灯火,有时干脆留宿山村,祠堂、公房,农家的屋檐下是医疗队替农民诊治的门诊室,北风吹雪的寒冬,他们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给农民看病,酷暑逼人的盛夏,他们挥汗如雨为农民检查身体。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医疗队也经常放弃节假日,坚持巡诊。

四年里,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在巡回医疗队的背后,有一个互动互通的,为偏远地区和贫困群众服务的网络,全市各大医院的知名医生、专家都志愿成为医疗队的编外队员,成为他们坚强有力的后盾。市团委、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等组织也发动各条线上的力量与他们一起,开展“奉献爱心,真情助困”活动,送温暖、结对子,为偏远山区贫困村民送去油、米、猪肉等日常生活用品,使他们播撒的爱心之路更宽广,更富有意义。

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走进临海市卫生局三楼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你也许会被挂在墙上的一幅幅锦旗所吸引,“济世救人,情系百姓”,“为民看病,不辞辛苦”,“扶贫帮困,一心为民”……其中挂在最显眼处的那幅锦旗,是一位85岁高龄的农村老太用一篮的鸡蛋换来的。

括苍镇陈车村85岁的陈大娘不会忘记,当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是及时赶到的医疗队挽救了她的生命;汇溪镇高堂村的老人们不会忘记,为治疗他们的风湿病,寒冷的大雪天里,医疗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临海市特殊儿童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不会忘记,在元旦来临时,医疗队的叔叔阿姨们给他们体检、送药……

四年里四万余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