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主要事迹范文

时间:2023-03-26 17:2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师主要事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师主要事迹

篇1

1 全面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核心

落实国家教育意志,实现国家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素质要以课堂“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为基础。从教学材料中提炼“三维”目标,将它们用 “认识”、“理解”、“掌握”、 “经历”、“体验”、“探索”、 “进一步”、 “会”、 “灵活运用”、“熟练”等词语描述出来,并能按照一定层级排列是教师良好职业技能与学科素养的体现,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求。

1.1 把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作为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切入点。

兴趣是天性,是学生学习的天然老师,是良好学习动机生成的基础,是学生的基础学力之一。没有兴趣的学习是对生命的漠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指引,所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亲近与追求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教师第一位的任务。

1.2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没有一定知识与技能储备的学习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学生作为社会人,都有承担责任并在责任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需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是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和可以“运动”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活动中生成,在生成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才能让知识和能力实现有效的“操练”,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适时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再通过观察、猜测、试验、验证、运用让学生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并利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数学学习中适时向学生渗透归纳、概括、类比、假设、转化、函数、辩证法等思想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发散性,提高数学的推理能力,进行理性思考,进而提高创新精神与意识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应结合教学适当地要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

2 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人是有差异的,由于遗传与后天成长因素的不同,学生学习不管是接受程度、反应快慢和思维方式都存着千差万别,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也是各不相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方式,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差异,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进行差异教育,就是落实因材施教,最终达到发展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需要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基础、思维特点和认知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数学材料,设计不同的数学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3 发挥教师的有效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探究往往是浅显的表面的探究,要使问题走向深入必须教师的参与,否则是浅尝辄止。比如教师关键时候的一句提示,易混之处的一个点拨,茫然不知所措时的一句提醒,都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表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而实际是有机的统一,重视学生主体忽视教师主导是片面的,同样的重视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也是不恰当的。重视一个忽视另一个都是教学的禁忌。

4 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学习的成就感来自学习本身给学习者带来的心里感受。学习的成就指数决定着学习者生命的质量与学习对于学习者个人的价值。毋庸置疑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但对小学生来说它应该是愉悦的心智体验,这种心智体验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所以还学生愉快的童年,给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应该成为学校和教师对于社会的承诺。结合我校实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4.1 教师要保持一颗爱心、一颗童心,能实行教学民主,能走下讲下腰与学生对话,能成为学生的挚友。

4.2 教师的眼光是柔和的、亲切的、热烈的与激情的,能始终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欣赏和热爱,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3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尝试中学习,在错误中顿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与品位,针对不同学生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把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放在教学的首位。

4.4 以学生为本,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情境组织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探究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运用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在拓展中进一步完成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落实在课堂,并在课堂上得以展示。

4.5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磨练学习的意志,增强学习的动机。

篇2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把钥匙,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做法。

一、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或熟悉的故事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更重要的是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对于除法的两种含义不易理解和区别,有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讲解第一种含义时这样演示:教师手拿8朵花,叫4个学生到前边一排站好。(这时学生感到新奇,不知老师要干什么,特别注意听。)师说:老师要把这8朵花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朵?怎么分?(板书“平均”)先让学生议论一会,然后老师边说边分:“分给小明一朵,再分给小强一朵,再分给小波一朵,再分给小涛一朵”。第一轮未分完,依前次分法再分一次,正好分完,每人手中2朵花。师问“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分的?”(引导得出并板书“一朵一朵地分”)写出算式8÷4=2(朵)。接着举一例让学生照老师的分法演示一遍。讲解第M种含义时,老师手拿8朵花告诉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2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这时,只有教师手中的8朵花这一条件是实的,“平均每人分给2朵”这个条件直觉不到,不易理解。同时前边又未有学生(这是要求的问题),学生分起来一定会感到困难。这时教师说:“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分的?”(在学生迷惑不解之际,教师的演示讲解会引起更好的注意)这时老师把小秋叫到前边,给她2朵花,再把小红叫到前边,又给她2朵花……直到把手中的花分完,前边正好是4位小朋友。这时老师问:“同学们看,这次老师是怎么分的?”(引导得出并板书“2朵2朵地分”)写出算式8÷2=4(人)。然后出示“有花9朵,平均每人分3朵,可以分给几个人?”让学生分一遍加以巩固。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故事和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习的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联系实际,化新为旧,以旧引新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的。大部分新知识都可以找到旧知识作为铺垫,以旧引新,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开始学习“比”时,老师联系实际举出较多的例子:①汽车2小时行9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②小华家养鸡门只,鸭3只,鸡是鸭只数的几倍?③买3千克苹果用了7.5元,每千克苹果用多少元?……这些题目都是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说成“什么除以什么”。随之告诉学生:有时我们也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什么比什么”。像上边的例子还可以说成:①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②小华家鸡和鸭只数的比是12比3。③买苹果总价和数量的比是7.5比3。学习比例时再通过比的知识去过渡,使之“除法――比――比例”形成一条知识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后,我就引导学生算一算:如果给一个圆柱形水池表面贴瓷砖,算一算,贴瓷砖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自然想到这个圆柱只有一个底。求这个圆柱形水池表面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即算出它的一个底的面积再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即可。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做一个油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油桶,他们很自然想到油桶有两个底。计算做一个油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也就是先算出这个圆柱两个底的面积再加上的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知识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家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篇3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发挥 学生 主体作用

我认真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并把自己的领悟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是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乐学情境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思方有思泉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乐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并强化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差生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并精心指导,着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我非常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我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做基础题,如“计算25×32,49×53”等基础题,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既做基础题,又做思考题。这就让成绩差的同学和成绩优秀的同学都能对数学产生兴趣。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搞刀一切,差生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优生觉得所学知识简单,这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不断的提问是其顺利教学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进程。“教师提一个问,学生答一个题”才是正常的,“师不提而生自问”是无法接受的。让平静的教学局面起了风波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体现,也正是教师所求之不得的现象。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都知道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可断然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抑制。

在教学中,有一类学生是教师既爱又怕的,那就是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怕,怕他们在上课时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爱,则是喜欢他们这种爱“钻牛角尖”的个性。说也奇怪,每到课堂中出现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来了,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各抒己见来解决问题。科学上的创新和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始的。明代教育家李贽指出:“发疑才能有悟。”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曾说:“天才的特征是:不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凡人所造的轨道上”,这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满足前人现成的结论,敢于质疑,勇于幻想,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一种璀璨闪亮的智慧“火花”。

在教学活动中,我留时间给学生提问,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的学生提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提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的面积大?”我及时表扬了提问的学生,并让同学们积极思考解决。

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大有好处的。

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具操作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来源创造条件。

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就让学生用线、软尺等工具自己动手去围图形的边缘,这就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程度。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只有大胆以“听会忘、看能记、做能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才能充分体现新标准中动手实践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才会有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我在教“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时,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计算方法。在小黑板上出题,如“计算1.6+3.5,2.8+4.9,5-2.1,4.8-3.2”,我让学生先探索计算方法,然后才做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合理的引导,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认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分

组,以5人为一组,选一位当组长。我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由组长汇报。同学们讨论热烈,交流效果很好。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搞好教学工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4

    一、常用的学具及其功能 

    根据低年级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常用的学具有以下几种: 

    1.实物图画、数学、符号、几何图形卡片(或塑料片)。将儿童喜爱的小动物(如小鸟、小兔、小鸡、 小鸭、蝴蝶等)、熟悉的花草、水果图案(如红花、黄花、苹果、梨、桃、五角星等)绘在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形等卡片上。(如图(1)) 

    数学塑料片有:0—20这20个数的塑料片。(如图(2)) 

    符号塑料片有:运算符号片和关系符号。(如图(3)) 

    2.小棒。 

    小棒有单根的,有成捆的(示意图(如图4)),用来学习认数和计算。 

    (附图 {图}) 

    (1) (2) (3) (4) 

    3.计数器或计数表(如下图),用来学习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附图 {图}) 

    4.口算练习卡片。这种卡片可根据各册的口算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制。如第一册的口算练习卡可编制 如下: 

    (1) (2) (3) 学完6以内数的加减法: 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学完20以内进位加 法和退位减法: 

    2+3= 6+4= 9+3= 

    6-2= 10-8= 17-9= 

    1+5= 3+7= 4+8= 

    5-3= 9-4= 11-6= 

    6-4= 10-3= 7+6= 

    3+0= 5+5= 15-7= …… …… …… 

    利用以上卡片上的试题,可让学生定时地进行练习,以提高计算能力。 

    5.圆形口算练习板 

    (附图 {图}) 

    可根据不同的口算内容制作不同的练习板。用它进行口算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 习兴趣。如上图的表内乘法口算练习板。制作时,先将两个圆形剪下来,然后切掉大圆中带有阴影的长方形, 把小圆(右边的)放在下面,用大头针或铁丝在“·”处钉住,使两个圆都可转动。这样就可进行口算练习了 。 

    6.钟面和七巧板 

    自做一个钟面模型(如下图(1)),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附图 {图}) 

    (1) 

    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拼板玩具。由7块形状不同的板块组成(其中等腰直角三角形5个,正方形一个 、平行四边形一个)(如下图(2))。用它可以拼组各种各样的图形。通过拼摆,能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各种 几何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同时丰富想象力,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附图 {图}) 

    (2) 

    7.钉子板 

    钉子板又叫几何平板。它是用一块正方形的木板或塑料板制成。正面等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一般是16 个、25个、121个),每一个小正方形的每个顶点都钉着一个钉子。可以用皮筋圈在钉子上围成各种图形 ,如下图。钉子板操作方便,变化快,用途广,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附图 {图}) 

    8.奎逊耐彩条 

    奎逊耐彩条是一种结构性强、近三十年来国外广泛使用的小学数学学具。它是由比利时的一位叫乔治·奎 逊耐的小学校长设计出来的。这套学具由10种彩色木条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10种彩条的颜色分别是白色、红色、浅绿色、紫色、黄色、深绿色、黑色、蓝色、咖啡、橙色,所对应的长 度分别是1厘米、2厘米、……10厘米(如下图)奎逊耐彩条在小学各年级都可使用。学生通过操作,可以 理解所学的概念、法则的意义等。 

    (附图 {图}) 

    二、学具的主要使用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种类较多,不同结构的学具功能有所不同,如何使用好这些学具,使之 真正达到既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他的能力的效果呢?下面简述一些学具的主要使用方法。为叙述的方 便,按数学内容进行简述。 

    1.数的认识和计算 

    在低年级数的概念和计算教学中,可选用的学具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塑料片、数字、符号卡片、小棒和奎逊 耐彩条。还有计数器、计数表、口算练习卡片和口算练习板等。 

    运用这些学具,可表示数概念和运算意义、法则等。如,学习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可用不同的几何图形 塑料片进行操作活动。学生摆出然后教师提问:“一共摆了几个图片?”“从左往右数,第5个图片是什么形 ?”学生摆完后,对着摆好的图片叙述:“一共摆了5个图片。”(理解数5的基数含义)“从左往右数,第 5个图片是正方形(理解数5的序数含义)。通过摆、说这两个环节,理解了一个数所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 

    (附图 {图}) 

    又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可用彩条进行操作,使学生探索出数的组成规律,并能很快地记住某一数的组成。 如用彩条摆出7的组成: 

    (附图 {图})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能有序地发现7的组成有以下6种: 

    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 

    在教学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读写时,把计数表和奎逊耐彩条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这便于学生在较短 的时间内学习计数单位、数位等易混的概念,同时掌握读、写数的基本法则。如,用彩条表示数2103。 

    (附图 {图}) 

    又如学习乘法的含义时,用奎逊耐彩条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 

    3个2 2+2+2 

    4个3 3+3+3+3 

    5个4 4+4+4+4+4 

    (附图 {图}) 

    3根红色彩条表示2+2+2,4根浅绿色彩条表示3+3+3+3,5根紫色彩条表示4+4+4+4 +4。这些操作活动都表示同数连加。学生通过操作,在头脑中便形成了一个个同数连加的模型,这时候,教 师引出乘法概念便水到渠成了。 

    2+2+2是3个2相加,用2×3表示; 

    3+3+3+3是4个3相加,用3×4表示; 

    4+4+4+4+4是5个4相加,用4×5表示。 

    由此概括出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又如学习有余数除法时,用彩条摆:10里面有几个3?还乘几? 

    (附图 {图}) 

    通过摆彩条,学生直观地看到10里面有3个3,还剩1,列式是:10÷3=3……1。这样,使学生 自然地从数学模型过渡到数学计算式,对其中的算理理解得较透切。 

    2.应用题 

    在学习应用题的最初阶段,为了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选用的学具一般是各种几何形体的塑料片( 或卡片),小棒和奎逊耐彩条。用卡片、小棒等进行操作的活动在教学参考书上已有介绍,这里着重介绍如何 用彩条来进行操作。如第二册教学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 

    “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彩条摆) 

    (附图 {图}) 

    一根橙色条(表示10)和一根红色条(表示2)连起来,表示12只白兔,一根黑色条(表示7)表示 7只黑兔。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求这两行彩条的长度差。从图上可清楚地看到,上面一行彩条比下面一 行长了一截,因此可将上面一行的彩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下面一行同样长,另一部分是比下面一行长的, 只要去掉同样长的一段,剩下的就是比下面长的一段,也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通过操作,学生从具体数学模型领悟到抽象的数量关系,逐步学会解答相差关系应用的分析方法。 

    另外,彩条在学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中,都可作为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工具。在此不一 一举例了。 

    3.几何初步知识 

    在低年级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需准备的学具有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和实物。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形的实物或卡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实物或模型;还有奎逊耐彩条、钉子板和七巧板等。 这里着重谈谈奎逊耐彩条和七巧板的使用。 

    (1)指导学生在奎逊耐彩条的6个面上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用4个白色方块摆成不同的长方体。 

    (附图 {图}) 

    (3)用8个白色方块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附图 {图}) 

    (4)用4根红色彩条(表示2)摆一个正方体,用9根浅绿彩条(表示3)摆一个正方体,用5根黄色 条(表示5)摆一个长方体等。 

    (附图 {图}) 

    (5)运用七巧板除可拼成课本上所示的图形外,还可拼成许多有趣的图形。如: 

篇5

随着近年学习理论的发展,教学活动的中心应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上这一观点被普遍认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自主性,是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需求来管理学习的一种能力,不但指可以明确自己“学什么”、“怎样学”,也包括了“学习过程中怎样对自己进行评价”。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而作为成年人或接近成年的大学生也并不是一定就具有自主性。学生之间存在着自主性高低的差异,甚至可以说经历多年应试教育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大多在自主性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学”,“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计划”也不等同于“独自一人选择、决定、计划”。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利用周围的事物,甚至笔者认为,这种“从周围环境中发现分散的学习资源并加以利用”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早在1993年,日语教育家田中望便在其著作《日语教育的理论与实际―学习支援系统开发―》中指出,授课前所准备的课程设计仅仅只是“暂定的课程设计”,“授课中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及需求的了解会不断加深,课程设计也必须随之不断地改善”。此外,随着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的加深,对学习目标的意识也会更加的明确,田中望认为这才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鼓励学习者要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管理的过程中来。

2 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1 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育并不只是在学校由教师进行的一种活动,而是贯穿于每个人的整个人生之中。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且急速地改变着学习和教育的形态,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吸收不断出现的新信息新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重要。学校教育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培养有学习能力、能够不断自我提高的人才。

2.2 “因材施教”

学校里一般采用的都是集团教育的方式,一名教师引导数十名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课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智力高低、思维方式、对所学项目的兴趣、信念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以“学习策略”的差别为例。现在,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一般是:(1)比较语言学习成功者和非成功者各自所采取的学习策略;(2)以成功者的经验来引导非成功者。这样的研究流程虽然是注意到了?W生的特性差别,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优秀的”方法,使学生以“学习成功者”为目标发生“同质化”转变。而实质上,学生的特质千差万别,张三所熟用的学习策略在李四的身上并不一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学习过程是在学习者内部进行的,外人并不能轻松准确地观察到。因此,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才最为重要。怎样维持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更轻松地记住单词等等,教师可以成为方法的介绍者,但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哪种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应该怎样去选择和决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极为重要的。

2.3 外语学习、习得的个别性

近年认知主义的学习论中提到了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这种情境认知的理论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知识也不是某件事情或某种表征,而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以往的学习研究都是把学习与情境割裂开来进行观察的。但实际上学习发生的情境对学习结果有着不小的影响。

有一个名为 “街头数学(streetmathematics)”的心理学术语,说的是路边卖花儿童经常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学计算能力,但在学校中他们却不能如此自如地利用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情境对这些儿童的计算能力(至少表面上)产生了影响。

与数学一样,日语教育也会受到学习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狭义的学习环境,指的是进行学习的空间设计、教材和教员的配备、图书馆和电脑等信息采集的相关设施设备等和学习紧密相连的环境;而广义上的学习环境还包括了学习者相关的各种心理上的和社会性的环境等。这些众多繁杂的因素相互影响,使得他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变得非常困难,只有学生自己才有可能成为自己学习的最好的管理者。也就是说,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以上对学习者的自主性的重要性分为3点进行了阐述。既然 “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利用周围的事物,并且这种能力如此重要,那么与此相对应的,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3 重视“自主性”的日语教育中教师的职能

成人教育学家帕特丽夏克兰顿将教师的职能放在“教师决定型学习”、“自己决定型学习”和“相互决定型学习”三种模式下来阐述。“教师决定型学习”中,教师掌管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指示和指导。在“自己决定型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信息,鼓励和支持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记录。而在“相互决定型学习”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个人性的建议,或者以学习者团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从“教师决定型学习”到“相互决定型学习”,教师对学生产生的直接影响一步步减弱。这种对成人教育中教师职能的区分,笔者认为也同样适用于本科日语教育。

本科日语专业作为零起点的一门学科,其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1)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尽量推行“自己决定型”或“相互决定型”的教育;(3)重视引导学生的意识变化和组织能力。

接下来以以上三点为目标,具体分析日语教育中教师的职能。

首先是(1)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针对这一目标的学习内容更偏重于以知识为中心而非技能或价值观等方面,一般为初级阶段的学习目标。此阶段推行“教师决定型”教学有快速、信息量大的优点。由于本科日语专业是零基础起步的课程,在学生尚无经验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需求,对学习计划进行改善,选择适当的教材等,都是相当重要的。

其次是(2)尽量推行“自己决定型”或“相互决定型”的教育。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渐适应之后,需要由最初的“教师决定型”向“自己决定型”或“相互决定型”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以支持、鼓励和促进。而在基础的技能学习方面,教师还是依然要起到“教授者”的作用。这一阶段教师一边传授知识,一边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渐渐由“传导知识”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过渡。过程中学生也许会产生“为什么不直接教给我”的疑问和不满,但是这也正是让学生发现自身所需,学会学习的过程,虽然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有更大的负担和压力,但却是必要的一环。

篇6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宁波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宁波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场地设施不完善、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着其体育教学的发展,笔者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主要因素 影响 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劳动一线的工作者,其职业特点是需要长期工作生活在艰苦、复杂的特定环境中,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还须具备在特定自然环境和艰苦工作条件的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应承担更为重要的健身育人的重任。近十几年来高等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普通高校体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借此良机,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培养出体育出色、身体健康的技能型人才。

二、影响宁波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宁波市高职院校由于多数是由中专或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升格后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好,与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的需求。通过访谈了解到影响宁波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体育经费不足、教法落后和内容单一、场地设施不完善。

(一)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宁波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且多数属于“技术实践型”教师,只有少数教师是“技术理论型”。表明我市体育教师已具备体育实践教学能力,理论知识匮乏,科研能力比较欠缺,教学手段、方法比较单一,影响着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再者,宁波市体育教师数量比较少,他们不但专业技能相对较高,而且承担着较大的专业工作量。通过对宁波市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一些新兴的体育娱乐项目的教学水平受到影响,致使这些体育娱乐项目勉强开展甚至无法开展,导致体育课计划安排和项目设置受到限制,体育课教学无法从内容和人数上进行分流,从而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经费不足

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的调查得知:全国高校体育经费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占教育投资1%的学校,全国仅有三十所左右,其它学校在0.3%—0.5%左右。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经济意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经费短缺,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造成学生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学校体育的开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而捉襟见肘的体育经费却制约着体育运动的发展。经费不足,导致体育教学的器材配备、补充、更新力不从心。如还要增设新的教学项目,则需要对场地、器材进行大量的经费投入,甚至几年的连续投入,对此多数高职院校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三)体育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

在21世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应摆脱以往单一的传教式,运用多种授课方法、手段、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其它课程已普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时候,体育课的教法仍是讲解与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完整与分解法、比赛法和游戏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发现法、程序法、情境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采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已经不能接受以前的体育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代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体育课采用形式教学,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在整体上来说较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宜,需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宁波市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班级教学模式,一个班级一项体育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致使体育基础差的跟不上,体育基础好的不愿学,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少数高职院校不分阶段的开设较多的实习实训课,导致这些高职院校学生不能正常进行体育课的学习,有的学校在实习实训期间暂停体育课,体育课学习没有连续性,导致部分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市各级体育部门应予以重视,研究出适合我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模式。

(四)场地设施不完善

宁波市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因素。场地不够、器材不足,体育教学将是无水之船,无法进行。近几年各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但体育器材、场地设施未能跟上,其影响日益增大,场地不足,给体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田径场每次上课容纳班级数量有限,在做准备活动和进行田径专门练习时,会受到一定影响。乒乓球、健美操、技巧等项目也因场地设施不够影响着教学质量;篮、足球场更是人满为患;其他运动场地也不能达到开设教学项目的要求。器材设备的不足,使体育教学和项目设置受到影响,导致体育教学不能正常进行,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多数学校没有体操房,单、双杠等器械安置露天场地,风吹、日晒、雨淋,加上年代久远,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为提高我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应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既要按统一的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进行规范建设,还应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锻炼有去处、有器材,同时增加篮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受学生欢迎运动项目的场地设施。

三、宁波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学是一个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复杂过程,作为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建立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应对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能力进行继续教育,进行科学的职后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专业理论知识与相邻学科知识相统一,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相统一。与此同时还应拓宽体育教师更新知识的渠道,安排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学习、参观、深造,采用多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重视体育教师的补充,有意识地交流引进有业务特长、学识渊博的中年骨干教师,保证师资整体结构的优化组合,做到有计划、有比例地扩大教师队伍。

(二)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场地设施

体育经费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保证,是场馆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北京市高职院校受招生规模扩大的因素影响,体育硬件条件不够,场馆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此,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大对体育经费的倾斜,改善场馆设施,学校体育经费应在教育经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经多方论证,希望国家教育部应明显规定学校体育经费约占体育经费。学校应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要求为参考,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对体育经费和场馆的标准要求。要多方开发资源,筹措资金,多渠道的尽快改变学校体育设施滞后的现状。利用体育馆对外开放,进行有偿服务;搞好代表队的训练,提高运动水平,如利用篮球队、健美操队等对外收取活动费;充分加强合作办学,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得到社区、企事业单位支持;校厂结合、校企结合共建体育场馆,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全民健身、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创造良好条件。

(三)调整教学内容

面对21世纪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式,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传教式”和“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听课、训练、交往、欣赏、探索、操作等用多样的方法、形式、手段来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新世纪教育改革思想下,教学方法成为一个庞大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一种新的趋势:现代化、心理学化、民主化和个性化,还提倡主动教学法、提倡差异教学法、提倡高质轻负教学法等,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师的设计能力,研究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还要开拓思路,引进国外成功的体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构建新的方法体系。体育教师必须加强新教法、好教法的普及运用,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养成锻炼习惯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更新,打破过去以竞技项目为主要的教材格局,安排切合实际的系列课程,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实用性、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高职院校体育教材,一要遵循学生生长发育规律,二要符合社会需要,将一些受欢迎、有长期健身价值的体育锻炼项目引进课堂,使高职体育体现时代特征,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各项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配以各项基本运动技术、运动技巧的项目,使学生掌握运动健身的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宁波市高职院校多数是通过新升格而成,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应加强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运用多种授课方法、手段、形式来进行教学,难度要适宜,需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目前的自然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应靠多方面努力协调,全部或部分实施“三自主教学”。新升格的商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一般较差,应增加投入,努力改替,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场地的建设,确保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建议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始终坚持具有“三个思想”的课程体系,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以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加大场地设施的投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内容要尽量改革,迎合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加适应不同专业需要的教材,切实有效的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大众体育竞赛活动,努力营造学校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总识。

参考文献:

[1] 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湖南人民版社.2004.4.

[2] 李艳翎.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9.

[3] 谢银儿.论素质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4] 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1999(2):34-36.

[5]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毛振明.对建立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材体系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

[7] 国家教委.全国普通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3号.

篇7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1教师肩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神圣使命,承担着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承任务。当前新形势下,作为教师,需要遵守法律、法律和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通过对开县教师们在井喷事件中关心爱护学生的先进事迹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教师,尚需艰苦的努力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同时是一种谋生手段,但它却又是一种从事培养人才并实现文化继续与发展的连续性活动。在新形势下,教师角色在发生悄然改变。从教师的社会作用看,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是道德的实践者,是道德的化身和道德规范的训诫者。开县各校的教师们在关系生命的紧要关头,舍小家顾大家,宁愿自己的孩子挨饿,也要把仅有的一点食品给其他的孩子,宁愿把自己的家人放在家里,也要把其他的乡邻先转移出去,这样的牺牲精神孩子们将终生受益。而童话家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的小学教师,虽说是在北京的重点小学,是优秀班主任,但年年期末考试给他们漏题,学生总可以提前拿到考卷,为的是考第一。在我们这里,不也有过学校出题漏班里的事吗?若干年后,他们也会骄傲地说“桃李满天下”了,可这样的“桃李”,我们又怎敢期待社会的“诚信”呢?从教师的教育作用看,教师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但在这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知识信息的优习网来源已经多元化,学生可从网络、报刊、各种书籍等方面获得知识,因为如此,郑渊洁才能将孩子带回家,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加上自己参考各种书籍编写教材,最终孩子一样成才。但我们不可能不要学校,不可能人人都自己教孩子,因此,过去我们要“传道、授业、解惑”,今天我们要“传道、授渔、激惑”。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今天,开县教师们的行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关爱学生,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情感基础。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态度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作为新型教师,还应该热爱自己所教学科,只有深爱自己所教学科,才能焕发出深入钻研教材的浓厚兴趣和传授知识的丰富情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相应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教材,教师满腔热情,情绪高昂地教,学生情绪饱满、饶有兴趣地学,才能使学生逐渐热爱这一学科。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自然界发展永恒的法则,做一名适应时代的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发展的人才,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品质,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必须重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新认识,对于教师角色,教师地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必须给自己重新定位。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小学生,平时在家都是父母监护,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对认真批改,即使是两百多人的大班。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而不会随意糊弄,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企业的口号是“向8小时要效益”,而我们的一节课才45分钟,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我授课的原则是“向45分钟要效果”,尽力使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当然,这就需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特别是对于专业课程,还要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我在授课时发现部分学生掌握程度相差很大这种情况时。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事先了解学生,然后对没有学过的和掌握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补课,使他们能尽快赶上学习,绝不能不分情况地一味灌输。正如一位老老师所说“工夫到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有了”。

教师就是要传道、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对于自己编写的教案、收集的资料等,都会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学生和同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别人的进步也是促进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常言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立足本职,以身作则,脚踏实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自己成为一名让学生信服、让家长放心。

自从教24年以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在本职岗位上,我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学原则,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为自己定下了明确的工作原则和奋斗目标,并努力去为之不懈追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我注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我坚信“以爱才能唤起爱”。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师爱最受公众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剂。

三、沟通师生情感,创设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灵活应用的巩固效果时,教师的确有必要创设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课堂氛围。为了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教师在学生当中应该树立亲切的教师形象,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使教与学双方都能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协作的而不是主辅关系。从而使学生主动接近你,这样学生会自觉地喜欢听你所讲的课。很大程度,多数学生是因为喜欢你这样的老师才认真地学习这一门课程,并非是为了这一学科去学。只有师生情感达到了相互喜欢,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程度,才有可能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紧张。恐惧等心理。因此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树立信心,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是高考复习之路上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

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几年来,我校党政领导,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坚持长抓不懈,常抓常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师德规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我校一年来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抓住思想教育不放松。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专题开会研究落实师德师风工作的各项任务。建立了由周书记任组长,学校其他行政领导为成员的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师德师风工作,制定了学校师德师风实施意见。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学习方法上我们采取了自学、听辅导讲座、讨论、答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力求使学习收到最好的效果,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西张中学教师师德建设计划》、《西张中学教师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学校校长还同全体教职工签订了师德师风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

二、学先进典型,塑教师形象

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建设不放,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好的教师形象,才能把师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峰。

首先,抓住身边的典型。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将有更强的说服力,学校在广泛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对被评为市级先进德育工作者的教师举办了优秀事迹展,组织教师向他们学习。其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市教育局组织的“十佳师德标兵”报告会,我校教师到会率达100%,同时在聆听了这些教师的先进事迹后,学校还组织教师讨论,谈体会,谈感想。第三,聘请领导、优秀教师来校做报告。去年我们邀请了苏州市教研室袁卫星先生、张家港市教研室的丁学东、侯友诚两位主任,市一中的芮永红教师来校做了报告,应该说对教师的启发很大。

三、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自查自纠。

1、召开领导班子会。要求班子成员对自己公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开办事制度,社会承诺服务制度,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办学秩序。

2、召开教职工会。要求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乱收费、乱订教辅及学生用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3、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箱。向学生、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学校对收到投诉及时进行了自查自纠。

4、开展师德师风家长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处理、整改。

5、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年度考核、晋职晋升、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每一学期都要对教师师德师风情况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以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同时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学生的测评得分占到15%。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学校领导、教师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文明执教,优质服务于学生。乱收费、乱订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刁难学生家长的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学校的师德师风明显好转,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学生、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上学期组织的学生问卷中,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优良率在80%以上的达到98%。

当然我们也深知,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长抓不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材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时刻在迁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但是在目前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道德、有修养、讲诚信、守公德的有用人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改革开发的现代化建设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作为教师不仅要较好书,更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收获

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针对自己在思想、工作实际中的所作所为做了深刻的剖析。我按照局发《通知》文件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六查活动。并深刻认识到这次活动的深远意义。

1、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才能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育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2、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严谨治学。使我认识到教师都能够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关爱学生。作为教师要平等地对待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当学生有进步时我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指出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廉洁从教。我没有收受任何学生家长的财物。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公平的,对家长、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职责。

二、不足之处

1、我存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耐心地教育,而是爱犯急躁心理,对教师、学生管理过严。

2、对有的教师要求过于严格、近于苛刻,求全责备,结果适得其反,此时会使他们产生懈怠的情绪。往往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有时会手忙脚乱,事倍而功半。

这次自查自纠使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

三、整改措施:

通过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

一是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2、 强化责任,提高效率。

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