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要先进事迹范文
时间:2023-03-21 13:3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主要先进事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xx年荣获xx省青工岗位技能大赛中教练员技能决赛冠军,xx年荣获“全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xx年荣获“全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荣誉称号;xx年荣获“首届垦区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xx年荣获“道路运输驾驶人从业培训教员大比武”二等奖。
一、厚积薄发,技术上争创全省第一
当兵时就是汽车驾驶教官,立过功,在部队入了党。转业后被分配到了 驾校,他热爱教练员职业,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认定了这么个理儿:“自己只有半碗水,拿什么给学员满碗水,要当好教练员,就必须磨砺自己,练就高超的驾驶技术。”之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骄阳似火,总能看到他苦练技术的身影,古桐色的皮肤上不知被晒脱了出多少层皮,手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技术也日臻完善,练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的本领。如:“蝶形倒库”科目,120秒内完成就合格,而他却能在43秒内完成,车辆从起动就风驰电掣,车尾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呼啸旋转入库,此时车尾距桩杆仅有几厘米,甚至几毫米,他的几十个动作一气呵成从容不迫;“定点停车”科目,车辆保险杠离标线10厘米就为合格,他每次都能将保险杠定点在标线上,做到零误差。在授课中 精准的演示,博得了学员阵阵的掌声,学员们打心眼里佩服,都愿意跟他学习汽车驾驶技术。
年, 参加了 省第一届机动车教练员技能大赛,脱颖而出夺得了冠军。 、 年,他作为教练长率领农垦队参加第二届机动车教练员技能大赛和道路运输驾驶人从业培训教员大比武,在备战训练中,他主动帮助队员改进技术,全体队员拧成了一股绳,夺得了团体比赛第三和第二名,事后他说:“身为教练长,我不能仅考虑自己的成绩,我们是一个团队,我要起一个表率作用”。
二、专研教学,无私奉献青春和才华
在教学上是学员的严师,在生活上又是学员的益友。在训练场上,他传授动作要领和操作方法总是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当学员开始训练时,他随车着教练车观察学员操作情况,边走边讲,及时纠正学员的错误,要求学员反复训练欠缺的技术,直到掌握为止。按每天随车走6小时,每小时走3公里计算,一天他要在训练场走上18公里。有一名学员叫陈峰,属于典型的抑郁气质类型学员,平时少言寡语,与其他的学员也不接触,学得比较吃力,有的学员给他提了一些学习见议,脸就涨得通红,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似的。倒桩训练中,由于目标观察不准,回转方向盘速度慢, 总是车右后角撞5杆,他下车后, 就面带笑容地对他说:“你要是再撞5杆,就该把你的屁股由两半踢成四半了”,他听后自己也憋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缓解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 教练给他耐心讲解了抓住目标的时机和回转方向的动作要领,并在下班后给他“吃小灶”,使他的驾驶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常说:“驾驶训练责任很重,关系到群众、学员的生命安全,训练时我很累,腿疼脚肿,对学员要求也非常苛刻,目的是让学员掌握过硬的驾驶技能,我一定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将一些难于记忆的操作技术编成“顺口溜”,帮助学员记忆,训练结束后,热情地帮他们总结,他按学员的气质类型、性格、年龄等因素因材施教,教学大纲要求3个学时完成的科目,他的学员1个学时就完全掌握了。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与自己多年培训实践经验相结合,把自己教学方法编写成书,形成了“ ”教学训练法,使操作训练规范化、培训过程程序化,实用性强,其它驾校来向他取经,他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现在他的教学方法已经农垦驾办推广,农垦驾培行业整体训练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达300余万元。
三、教人教心,把满腔心血倾注到驾培事业
课余闲暇时,他总是和学员们在一起下棋,打扑克,唱卡拉ok,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与学员接触的多,了解的自然更多,彼此间的感情也不断加深。 年有个学员叫 ,29岁,人憨厚老实,干起活来有头脑又恳吃苦,但父母年迈多病,还欠下了很多债,到了结婚的年龄,姑娘见了面高兴,但了解到他的家庭却都望而却步。 很为他惋惜,也很为他着急,平时师徒关系处的好, 夫妇当起了媒人,真可谓说破了嘴,跑断了腿,促成了 的美满姻缘,年底小两口还特地来感谢“大媒人”,现在 开起了出租,他对象也干着小买卖,他们的生活正一天天的好起来。学员们都说: 教练不仅是我们的师傅,更像我们的兄长,俺们一定加倍努力学习,来回报 教练的关心。
篇2
关键词:文化滋养; 人格引领; 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47-002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是作为教师群体中每个个体所追求的一种目标,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目前的师德标准其实是根据教师群体中的出色人群的优异表现而概括和提升出来的,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教师所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所面对的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所以,师德应该主要体现在,提高对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关爱学生,热衷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对待学生要公正。这其中对自身人格的修养与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用一句最朴实的话来说,就是以身示范,不误人子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一些拜金思想,功利思想,包括社会道德环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了冲击。同时教师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又是很高的。特别是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工资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更高。但是师德建设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师德建设是一个不断向理想迈进的过程。
通过学习,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我认为学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师德建设需要先进文化滋养
优良师德不是先天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磨练才逐渐被培养出来的。人在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分辨善与恶,好与坏,才能逐渐熏陶出良好的师德。同时知识的逐渐积累,会使人逐步地养成具有文明的举止和不俗的谈吐。这些自然就会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与敬重。所以,提升师德素养需要不断学习。教师除了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外,更应该学习一些人生哲理的书籍。我们学校为老师提供了《一生三智;包容、舍得、糊涂》,《怎样做最好的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宽心》等等书籍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清楚知道:教师的职业就是需要教师具有爱心,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面对我们外来民工子女占70%的学生,教师人人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学生的不足。由于家长都忙于生活,教师就应该舍得花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服务。教师都应该把同志对教师的期望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我们提出要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师。如何让学生终身受益,关键还是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用自身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知识,向学生传输着做人的道理和安身立命的本领。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就不能给学生把道理讲透,当然也就谈不到传道授业与解惑了。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凡是工作几年以上的教师恐怕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教过的、已经毕了业的学生们回校或到你家里看望你时,他们相互之间回忆起的往往是当年你曾经对他们做过的几件好事,或者说过几句使他们受益的话,令他们终身难忘,而你却可能早已不记得了。但是你当年说过的一些不该说的话,做过的一些不妥的事情,学生们却并没有放在心上。因此,我们应该感谢我们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这就是人本性的善良一面。我想,凡有过如此经历的教师,都应该更热爱我们的这个职业,关爱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工作在我们的岗位上。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教师,做过令学生难忘、家长感谢的事情。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自身的整体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师德建设需要人格引领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就是这个道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这样,那么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更需要这样。所以学校领导班子形成一个共识:我们班子成员,学科教学能力可能不如一般教师,但是你的人格素养,思想境界不能不如一般教师。为此学校形成了多做事,多奉献的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体。在荣誉、物质享受面前谦让的是班子成员和党员。在学校形成了提倡奉献,淡泊名利的氛围,对全面提升师德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三、师德建设需要自我实现提升
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激发教师自身提高的內驱力。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实际上更需要得到精神的鼓励与尊重,更喜欢自我提高,这样,教师认为是最体面的事。所以学校,每年都进行教育成功案例,我的教育故事交流。教师通过自己讲述自己的成功案例,对自己自认为亮点的工作进行描述。使教师在自我挖掘中自悟提升。同时其他老师的交流亮点也是对教师的教育,因为讲述的对象是教师自己,所以其他教师感觉更鲜活,更能得到教育与启示,也能在聆听中激发提升的愿望。
学校的教科研是人格教育,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人格教育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更加懂得,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也是在教科研活动中得到了提升,也改善了自己的教育。
四、师德建设需要身边事例激励
学校工作中经常挖掘身边优秀师德事例教育教师,身边事例的教育教师会感觉更真实,也会感到更易学习。如学校后面住着一位积余小学的退休教师——王庆民老师,他连续六年,每次开学都到学校进行捐款,帮助贫困学生,自己却生活简单。每次王老师到校捐款后,我们都要及时向老师宣传。在此引领下学校老师都会自觉的关心身边的学生,每学期都有爱心捐赠活动。另外一件事是:学校接受了一位因调皮,到超市偷东西吃被其他学校赶出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为了转变他,有的把他带回家,当自己的孩子照顾,有的花了大量时间为他补习功课。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孩子也被老师的爱心感动了。他居然会想到买包方便面给数学老师,要数学老师注意身体。这些身边的先进事例教育着我们的教师,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提升了师德素养。
五、师德建设需要合适制度规范
篇3
回顾一年的高三工作,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人、课、题”是高三质量的根本。不求招招新,但求招招实,围绕“人、课、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形成教与学的合力。
1、弘扬敬业精神,激发高三教师的干劲。本届高三教师的年龄结构偏于年轻,三分之一的老师首次任教高三。靠什么来引领这支队伍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针对队伍年轻化的特点,我们认为,年轻固然有其经验不足的劣势,但年轻更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年轻人能否干出成绩,关键在于敬业的精神。于是,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上。一方面,我们通过政治学习、报告讲座等形式扎实开展行风建设、师德教育,在事业心上、价值观上对高三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我们利用校报、橱窗等阵地,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激励大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高三队伍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杨发余老师关节炎发作,疼得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早晨照常上课;钮勤章老师的小孩在扬州住院治病,他没有耽误一节课;任燕、高秀风两位女教师克服夫妻分居、小孩年幼、公婆年老的困难,教学工作一丝不苟;顾长清老师中途接手高三(6)班的数学,向校长室立下誓言:“为了尽快提高文科重点班的数学成绩,准备歇掉20斤!” 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正是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带动了全体高三教师,使整个年级形成了良好的势头。
2、强化目标管理,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学校和高三年级将目标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在分解目标的同时,帮助高三教师分析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寻找目标达成的最佳途径,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机制加以强化,极大地增强了全体高三师生责任感和内驱力。每次大型考试下来,高三年级都将各班达标率和每个教师的学科成绩与高考目标对照,并在年级会议上通报。蹲点干部更是围绕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张德明校长分管本届高三年级,他以身作则,认真做好蹲点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所蹲点的历史、地理备课组全县第一,所蹲点的高三(6)班超额完成了本科指标,所指导的相金中老师、钮勤章老师学科成绩名列前茅。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到位,XX年高考中,绝大多数班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高三(8)班,在班主任雍剑老师和其他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科达标率200%,位居全县各班之首。
3、加强沟通交流,建构和谐协作的关系。教育的实质是心与心的碰撞,学校和高三年级部十分重视凝聚人心的工作,始终保持与高三师生的密切接触,发现苗头性问题,便帮助其认真剖析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既最大程度地钝化了矛盾,又增进了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的彼此理解与信任。校长室的几位同志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高三。他们到高三教室去,到教师的办公室去,他们与高三学生谈心,与高三教师交流。所有这一切,已经成为各位校长的一日常规!在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与老师们以心交心,以诚待诚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善意的批评老师们是乐意接受的。整个一年,尽管竞争的压力很大,尽管管理的力度很强,但整个高三年级始终是一个和谐的群体。人心齐,泰山移,和谐所生发出的生产力是难以估量的。
4、树立高考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状态。首先,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大环境,定期更换横幅、标语、戗牌;其次,高三年级认真搞好高考专题宣传,定期介绍高考信息、名校动态、名校友的发展情况;班级内部通过每周主题班会、黑板报、高考专栏、高考倒计时等形式,强化高三竞争意识。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状态,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理想前途、成人成材、诚信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攻读、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高考争胜的信心。在蹲点干部的直接指导下,高三各班结合班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三(3)班当初在高二时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班级,整个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无心学习。倪瑞峰老师接受该班后,从树立信心入手,通过常规抓状态,班级面貌为之一新,本科达标率同类班级第一。
此外,在中转优工作、学习常规管理和年级考勤等方面,我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课的质量,追求复习的最大效益。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教学进度的严肃性。高三年级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高三起始阶段即实行备课组双周教学训练计划,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
2、准确定位复习难度,提高课堂复习的针对性。我们把临界生这个群体作为高考复习的主要对象,根据临界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来设计课堂教学,不片面地追求“高、难、尖”,而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能力要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共2页,当前第1页1 3、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力促课堂质量的有效性。首先,我们针对复习课特点,明确复习思路,构建了二轮复习“四合一”的课堂模式:能力训练+试卷讲评+整理消化+纠错巩固。能力训练做到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排查出学生的考点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试卷讲评做到在错误率统计和错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讲评,讲评的对象明确定位为中转优学生,评讲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中转优学生有没有真正搞懂;整理消化首先确保各学科当堂消化的时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以变形的形式进行纠错巩固训练,同时在各学科的周练中予以体现。
其次,严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一方面,我们将教研室的指导性意见和有关要求细化落实,并形成学校内部的课堂教学细则;另一方面,加大听课力度,实行课堂质量考评制度。学校和年级部分别成立了课堂质量考评小组,各考评小组每月随机听课不少于6人,且对被听老师的课堂质量作出评估鉴定。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将在月度考核中
扣除该课老师当月各项津贴总和的5~10%,该项考核还将在学年考核中予以体现。另外,该项考核还将作为师徒结对等第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年级还定期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学年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4、狠抓集体备课,增强教学流程的协作性。我们大力倡导组内合作,强力推行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制。一方面,我们牢牢抓住集体备课这一基础环节,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教师个人的刻苦钻研有机地结合,通过示范课、研究课、考评课、组内互听课等形式,引导高三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依托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要求每一位老师做到教学资源信息化、公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此外,在高度重视文化课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音体美专业高考队的管理,明确规定了专业课的要求,实行专业、文化一体化管理,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使专业考生在专业、文化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三、切实做好题的文章,发挥训练的最大功能。
1、实行 “下水上岸”制,提高练习质量。学校和年级部明确要求每位高三教师每周必须完成规定的下水作业量,并将完成情况纳入月度业务检查。“下水”是为了“上岸”,教师做题是为了选题,为此,我们加强对选题工作的管理,明确规定练习材料不得照搬现成资料,必须经过专人筛选、备课组集体研讨而成;要先改造,后使用,力求做到选题精当,符合学情。
2、有效监控训练过程,确保训练效度。训练上,我们特别重视训练的计划性,明确要求各备课组每两周制订一份书面训练计划。高三年级严格执行《高三年级部练习印制、批阅的规定》,完善学科练习管理登记制,严把练习的印制关。凡印制的练习都要求教师及时批阅,认真统计分析,对于重点学生更是要求面批到位。我们还十分重视错题档案的建立,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并定期进行纠错训练。此外,对考试这一环节,我们严格考试流程,狠抓考风考纪,重视考试心理的调适、答题规范化的指导和应试技能的培养,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失分。及时、认真地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并使分析结果迅速、直接地指导后面的复习工作。
3、强化基础过关,实施分层推进。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我们实施基础题过关的方法,各备课组明确专人负责基础过关题的编制,年级安排专门时间进行检查、测试。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重点班适当提升训练难度,普通班实行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分档训练。这一举措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4
一、师德困境的由来
1. 传统文化的影响。由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师道尊严”已根深蒂固,在古代,教师的身份是多元化的,是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道德家。 “道德家是教师的教育身份的历史存在”。在古代社会,教师的教育身份无法独立,必须依附于其道德身份,正是这种传统使得教师一直背负着不能承载的道德责任。古代社会,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没有独立身份意识,教学不是他们的首要职责,他们的第一使命是救世治国的政治作用。在古代典籍中也可发现, 《学记》曰:“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曾参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都表达了道德为先,学术次之的思想。可见,在传统的古代社会,教师的道德身份要先于其教育身份,其教育身份要以道德身份为依托。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信仰下,教师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化万民的道德精英的角色,处在社会道德的金字塔顶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几近于圣人。圣人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为万世之表,教师楷模,理应成为后世的学习榜样。但是这种人毕竟是少数,纵观古今中外,需要多少时间才会出现像苏格拉底和孔子这样的人物呢?
发展到现代社会,教师传统的道德身份开始瓦解,或者说他的道德身份降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教师已不可能把担任社会精神文化的楷模或道德榜样作为首要任务,道德身份只是教育的一种需要而不是教育内容的全部。其教育身份开始超越其道德身份,并有了更多的内涵,教师被允许可以有自己的道德价值判断及相应的个人行为准则,只要在遵循社会主流价值观前提下不将个人的道德偏好强行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身份的变革,其道德影响的降低给如今师德建设带来困境和阻力,迫使民众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的道德身份,改变衡量教师道德的标准,否则只会给教师带来无形的身份束缚和压力。
2. 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古今中外的社会对教师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期望,这也赋予了教师角色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在广大民众心中拥有较高地位,被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相当高。角色期待是指在某一情境中社会公众对个体行为方式的要求和期待。根据角色理论,教师的社会角色是教师社会群体的地位与身份的象征,教师角色是指担任教师的人应有的一整套权利、义务与行为方式。
对教师的基本期待就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更高要求则是“甘为孺子牛”、“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旦教师的行为偏离了社会期待就会招致非议甚至是骂名。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按照专业划分,教师角色是一种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同时还兼有社会文化传播者和学生在校监护人的角色,具有多重性,可教师不是万能的。但在他人看来,教师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把教师的无私奉献当成理所应当,无形之中把这一崇高追求降为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在2005年7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文中指出,“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以上的措辞中不难发现,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显得高不可及且表述过于抽象,这让许多原本就无关道德评价的行为显得“不道德”,让广大教师因为难以践行而长期处于道德负重感中。
3. 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以后的事,我国古代的教师是由一些有学识的官吏担任,“以吏为师”。到了现代社会,国家管理社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进行了专门的职业培训,使教师成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但是教师职业和一般的专业人员又有区别。教师是从事教育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教育劳动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与教育自身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对教师职业特殊要求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关,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劳动的长期培养性。教师的工作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把人类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技巧传授给新的一代,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使新的一代成为人才,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社会的延续,文明的进步,各种行业劳动者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劳动。所以人们称赞人民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新一代的艺术家”,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但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具有长期性特点,前后跨越十几年,难以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无法在当时换回等价的报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他的劳动对象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动物和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个人品质的,性格各异的,具有思维能力的人。他们是社会的一员,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原因在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理智、情感和意志;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无与伦比的价值;教师的劳动“加工”过程既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师的作用对象,又以复杂、丰富的形式显示出一定的“反作用”。
(3)劳动过程的灵活性。从教师劳动的手段看,教师劳动是一种以教师个性为劳动工具的个体独立性与集体协同性相结合的,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手段的劳动,这是区别于其他劳动形式的。然而教师劳动的手段,不同于工业劳动、农业劳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物质工具或机械工具,而是依靠教师的个性。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的思想品德、情感、信念、世界观等政治影响和道德作用,也包括教师个体的知识和才能以及传授知识的技巧和本领,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带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会因为教师个性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道德困境的表现
1. 教师个人道德与职业道德之间有冲突。教师作为社会角色的一员,有其特定的社会责任。教师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作为一般社会成员(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般社会责任,诸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二是作为特殊社会成员(专职教师)所必须执行的特殊社会责任,如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当教师作为普通公民应享有一般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可以合理追求自己的合法利益,教师职业作为一般职业,在工作时自然需要考虑投入与收益的最大化问题。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既有公益性一面又有市场化的一面,教育是“准公共产品”。但是到日常生活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要求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自觉奉献于教育事业,应具备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兢兢业业、以苦为乐等诸如此类的高贵品质,似乎用尽所有高尚的语言来要求教师都不为过。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教师某些正当的个人需要遭到排斥,教师的真实生活状况被忽视,无形中把教师生活凌驾于普通人的生活之上。
这种观念的结果就导致了教师不得不过起清贫的生活,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注定要安贫乐道,这也迫使某些教师弃教从商、从政,社会惊呼:教师的道德出现滑坡,师德败坏!细想可知,这都是教师不得已的选择。当社会上涌现最美教师,最勇敢教师的先进事迹时,就号召所有教师向他们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提倡但不能作为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2. 教师职业道德表现出特殊崇高性。根据以上所述,教师职业在各方面都表现了特殊性,由此导致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崇高性。教师作为和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人员,却在职业道德上要求不一。要求教师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讲义务,不讲权利,这完全是有违当代社会民主法制精神的,也违反了权利与义务对等性。在对教师的行为评价时,对值得赞扬的行为被认为是理所应当,而无法做到时就被指责是道德水平下降,可见,在人类道德史上,教师职业道德往往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平,代表着社会成员道德涵养的最高层次。
实际上整个教师群体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体,国内学者许纪霖曾说,“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我们没有任何先验的和经验的理由来证明知识分子必定比其他人,比如工人、农民、白领甚至小痞子更具有道德上的优先性,倒过来反而可以找到相反的例子。”教师和普通人一样还是道德的学习者,并不是道德完人,从事教师职业的都是一群常人,他的职业道德要求与其他职业所需要的道德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可能是在道德的具体表现方式上。我们决不能说教师需要的道德比司机更崇高,更神圣,更值得尊敬,同样也不能说教师职业比其他职业需要更高的道德。
三、关于解决困境的建议与对策
1. 沟通“师德崇高”与“底线师德”。“底线师德”具有具体、下限、操作性强、可变动等特点,它与“崇高师德”分别占据师德体系的“下边界”和“上边界”。我们在关注教师职业道德时不仅提倡师德的崇高性,还应重视底线师德,这是师德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因为教师的社会生活需要有底线师德作为支撑,确保满足教师在伦理上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社会忽略了教师的个人道德,甚至在排斥底线师德,但是面临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和教师从事教学之外工作的情况,我们呼吁大家关注教师底线师德,改变那些约定俗成的根深蒂固的隐性师德标准,理性看待教师职业道德,既要对教师的职业操守严格把关,又能兼顾人性化原则。
篇5
教师培训的经验和成果,报道国内外师资培训信息,研究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传播中小学教师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注重理论研究,突出实践应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培训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教师培训自我鉴定1记得有很多人说过,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前记得,如今懂得。很荣幸我成为了这一光辉职业中的一员。“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怀着期待与欣喜,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2015新入职教师培训”。“期待”是因为步入新的工作岗位,对新的环境和完美的未来充满期待;“欣喜”是因为我感受着各级领导对新教师的深切关怀。入职培训的课程丰富而实用,包括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教授的专题讲座《一线教师专业发展路向》。__进校张荣华教师的专题讲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__进校李成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网络资源的收集与处理》,特级教师吕维智教师的专题讲座《在教育教学中修炼》。
短短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培训的这些教师的发言中没有太多华丽的词汇,却流露出一种朴实真诚,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他们讲授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值得自我去细细体会与“消化”,下头就迟希新教授和吕维智教师的专题讲座谈一下自我的心得体会。
迟希新教授的讲座资料是《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向》,谈到这个资料,他鉴定了四大方面,一是教师缘何关注自我身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三是教师的主角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四是设计最好的自我,成就幸福的自我。迟教授的每一句话都发人警醒,耐人寻味,就自我的理解,谈一下感受。在另一个方面我认为最让我受益的是提到的“职业倦怠问题”,这对我们新教师来说是提前打了预防针,让自我能够正确的对待工作。在提到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特征的问题上,迟教授鉴定的“教师”——1把握教育规律,通晓教学原则2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3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给自我定了航标,沿着这个路向去前行,实现自身价值。在第三个方面专业发展路径中,让我学习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一点”——多读一点书,多写一点东西,多参加一点竞赛,为外语学习投入一点时间,多一点自我学历提高的思考,这几个“一点”为新教师提出了要求,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挑战的教师。
吕维智教师的讲座资料是《在教育教学中修炼——教学成果是这样炼成的》,那里面涉及了十六讲,吕维智教师的话语朴实,又很风趣,他注意了和新教师们的互动,每谈到一个问题时,都会找教师们发言,谈谈自我的理解,这样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学习进取性。在他的讲座中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多,如上好课的前提,上好课的基础,上好课的关键,上好课的保证,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智慧等。我自我认为他鉴定的衡量好课的标准很重要:1课堂健康知识无误2教学基本的扎实3教学目标明确4教材处理合理5媒体使用恰当6教学结构巧妙7教学策略高超8作业布置适量9教学效果达标10教学特色鲜明
经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当成为一个研究者,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
教师培训自我鉴定2今日,我有幸听了王滨教授的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对我来说真是意义重大,王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作为一位教师,他要么是在帮人,要么就是害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我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具重要性。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我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我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仅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我的视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
他的工作得理解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我对教师的工作有鉴定的权利。对于教师应当怎样做,应当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我不一样的观念和想法。
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我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我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所以,教师应当树立正确并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我身体、本事、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本事、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齐,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正确认识自我,客观鉴定自我,合理要求自我,了解并愉悦地理解自我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我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我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鉴定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坚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教师应多学习,多理解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能够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景的资料。帮忙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更清楚地明白是否到达了自我预定的目标。
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本事的中心因素。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异常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样去认识和对待自我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鉴定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并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比如,一个对自我的教学本事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一样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明白自我是一个有本事的教师,他明白自我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明白,自我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
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忙差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明白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理解这些失败,并从中鉴定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应对失败。教师应当正确的认识和鉴定生活中所谓的“失败”。也能够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我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我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我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我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所以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
他们不仅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所以,教师也应当选择适宜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我的情绪。情绪的宣泄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我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我喜欢的东西等等。还能够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我的情操得到陶冶。
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都有可能成为优秀者,天才人物,主要是看后天的教育与影响而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其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优势,并注意培养和克服学生的劣势。注意发挥学生的优势,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开发,也要注意采取激励的办法,记得有位学者曾描述这样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本事×激励,让学生看到自我的优势均,自信心增强了,就会促进智力的发民展,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坚持发挥优势的原则来处理问题,对后进生更应当要多看他们的优势,使用权其能够顺利发展。
经过此次学习,我感受颇深。要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提高自我的人格魅力,使自我具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培训自我鉴定3__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活动,听了北京教育部迟希新教授和__进校几位教师的讲座,经过2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收获颇多。这次培训的资料丰富多彩,包括对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概论职业道德修养和多媒体上机操作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经过认真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鉴定如下:
14日上午,迟希新教授讲授了“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教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工作务实、业务扎实等几个方面就能够了。但随着自我工作六年来的不断学习与鉴定,经过专家的讲授,我在思考: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尤其是应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为自我充电。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
在如今知识爆炸、信息更新加剧的社会现实中,也许我们有繁忙的工作,有琐屑的世务,也许我们身体疲惫,心力交瘁,也许我们迷于娱乐,忙于社交,可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应当以书本为伴,以读书为乐。
而读书,不妨读得杂一些。不一样风格、主题的阅读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广博的视野,这样教学中才更有底气。同时仅有爱读书、会读书的教师才会教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是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在阅读中思考才让我们幸福欢乐的教育生命得到强大的支撑!我想,我要做读书学习型的教师,在阅读中成长着、幸福着。
二、做反思型的教师
如果日复一日,教学却不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将进入一种麻木的“教书匠”状态。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思考一下,那么我们太容易随波逐流,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思考一下,那么我们做了许多徒劳无益甚至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工作而自我却不明白。“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仅有思考能帮忙我们从无效走向有效,仅有思考能帮忙我们从有效走向高效。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的教后记就不该有时在“补”中完成,而应当是真正的教后反思,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真实的所想、所思、所感。同时在生活中,更应活跃着一颗执着于教育的“敏感的心”,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不经意的一句话语,谁说不能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呢。
三、做欢乐型的教师
迟教授一向问我们一个问题:“你们教学幸福吗?”,在以往教学实践中,我有时也因为压力而感到烦恼,可是我想我们还是应当做一名欢乐型的教师。因为仅有欢乐,才能始终坚持一种活力,仅有欢乐,才能将心中的温暖与欢乐播撒。成长必须经历痛的里程,但痛并欢乐着更是一种成长。
四、做理解型的教师
把握教育规律,通晓教学原则,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爱学生,视他们为自我的孩子,给予孩子家长般的关怀,学生肯定喜欢教师,喜欢教师才会喜欢教师的课,所谓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和学生交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素养,尝试着了解学生,不要盲目地批判学生,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让孩子有完整的表达机会,并给予温馨的回应。
总之,迟教授的课很有感染力,对我触动很大,我要努力学习,进取进取,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午时,进校张荣华教师主讲了教师健康心理,随着教龄的增加,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职业倦怠,经常抱怨环境不好,学生素质不好,时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可是这样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发火是最无能的表现。作为当代教师,我们有文化,有素养,我们应当愉快的理解指甲的职业主角,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神圣而伟大的。我们要善于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进取乐观的情绪状态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分地给自我定出过高的目标,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目标过高,造成心理抑郁,得不偿失,反而适得其反,愉快的教书,做到问心无愧。生活也是一样,不要什么都追求最好的,知足才能常乐。坚持固然好,可是适当地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丽。
15日上午,进校李成武教师主讲多媒体教学。他讲课的资料不是高深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编程,而是和我们教学息息相关的基本操作问题,教师讲得十分细致,几乎涵盖了教学中所有能遇到的问题,边讲边练,教师耐心的指导,经过教师的讲解,以前一些不懂的问题,以后也能迎刃而解了。多媒体教学的确使我们的课变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所以,懂得多媒体教学知识是必须的,时代在提高,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午时吕维智教师主讲如何一名优秀的教师,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细致全面,说道教材教法、教学大纲、课题研究,我们好像都很陌生,以往的教学我们只明白备课,讲课,从来没有认真地研究过这些,突然感觉自我有点失败,以后必须要吸取经验教训,多关注教学大纲,多参加教研活动,为自我充电。还有,吕教师都已年过六十,是教育的长辈,可是他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多媒体授课操作是那么熟练,让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感到无比惭愧,无比钦佩。的确,货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只要我们肯用心学习,就必须有所收获,年轻就是资本,我们更应当抓住机遇,努力学习,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日积月累,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负使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走进名师,感受名师,受益匪浅,今后当以名师为榜样针对自我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我的教学更趋完美。
衷心地期望以后类似的培训机会延续下去,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引前进的道路。更期望我市的教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大放光彩。
教师培训自我鉴定4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能够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教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当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经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我“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
(一)“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职责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要鼓励自我“学无止境”
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我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三)要热爱自我的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当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忙,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经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一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教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我们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我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我的教学更趋完美。
教师培训自我鉴定5__日我们新入职的教师经历了两天别开生面的学习培训。经过学习培训,我收益匪浅。要想当个好教师,必须要先做个好学生,对于刚刚毕业,缺乏经验和教师专业技巧的我而言,尤其重要。这次培训真真切切地给我上了十分及时的一课。
在两天充实的学习里,我们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教授的关于“做最好的自我,做幸福的自我”的精彩讲座,了解了__进修学校张荣华教师关于“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资料,学习了李教师关于“教师网络资源的收集与处理”和吕维智教师的“教学成果是这样炼成的”的专业化的知识。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迟教授和吕教师的讲座中有关“教师反思”的问题。在此,我异常想就“教师反思”这一问题,谈谈自我的培训学习感想和体会。
古人云:“君子有九思。”“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使人的思想不甘于平庸;反思,使人的大脑变得富有智慧;反思,使可遇不可求的灵感倏忽而至。反思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的作用。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育家叶澜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必须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在我们培训中,迟教授也指出“勤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勤于反思主要包括:鉴定提升、创新本事、独立研究三个方面。”可见,反思能让教师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能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我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们的敬仰。勤于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那么,那些因素促使我们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自身的成长都是由新教师到合格教师再到优秀教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离不开反思。我们教师反思本事的养成是确保我们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在个人反思或团体反思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
第二,“好课永远是下一节”。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反思。课堂教学所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是因为我们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之后,教学设计的疏漏不找自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会小有不足之处。在我们培训中,吕教师曾说:“经常反思课堂遗憾既能上出好课!”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对自已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改善。教师因智慧而优秀,专业因发展而精彩。一个教师要经常梳理自我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才能够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才能够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长处,内化自我的知识和水平。反思,能够激励我们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我们的自我超越。
最终,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验、不断完善的体系。我们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进取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实施、鉴定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反思,提升自我的理论素养。
篇6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务院确定实施的一项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城乡差別、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书屋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为当地村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建好农家书屋不易,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体制,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则是文化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型平台,正逐步成为农民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和科技致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各地也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实施这一民生工程。为了解农家书屋在福建省武平县农村及社区居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探索农家书屋在闽西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途径,充分发挥其各项作用,更好地服务村民,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活动。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从2014年6月5日起至2014年11月30日)旨在了解福建省武平县农家书屋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图书管理员情况、书屋利用情况、书屋经营模式和经费状况等,为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方式,最深入分析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内容详细的武平县农家书屋状况问卷调查表,对该县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与发展动态。
1.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之前,查阅了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文献及政策文件,针对农家书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对农家书屋的硬件、建立时间、管理、利用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题开展调查,通过在农民培训现场和进村入户、联系各乡镇书屋负责人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后汇总分析,以期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县级农家书屋的具体情况。
2.抽样调查样本选择
首先从武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及其领域,收集各乡镇已有建设农家书屋的相关信息。接着,组织图书馆的员工,对典型村庄的“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开展详细的问卷调查。农家书屋调查范围涉及武平县17个乡镇、街道214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2个社区图书室。共发放问卷214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回收率81.8%。从这些农家书屋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各乡镇均有覆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误差验证
为确保问卷调查的准确性,集中参与调查的项目组成员,对调查表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讲解,要求调查表上要填上调查人的名字,被调查书屋管理人应签名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核实。同时,随机抽取23份问卷表进行核实,情况基本属实。作者利用调查研究及图书馆协助配合“农家书屋”建设的机会,多次实地考察了武平县七坊村等12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听取了平川镇文化站负责人对该镇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概况,访问县文体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对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的设想,实地了解各地对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获取的信息与问卷设计统计出来的情况基本相符。
二、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武平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南与广东梅州相连,西与江西赣州接壤, 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全县总面积2635.2平方千米。辖6镇、11乡,人口37万。通行闽西客方言武平话。农村人口占比达60以上。
(一)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武平县农家书屋创建始于2007年,之前在部分村庄建有农民图书室、小书屋等。由表1可知,农家书屋主要成立于2008年至2012年间,特别是2009年后得到了稳步发展。现有农家书屋214所。
表1 农家书屋建立时间与数量
2007年以前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1
21
46
49
50
47
214
关于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的必要性,问卷设置了“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3个选项,仅有2为图书管理员认为无所谓,1位认为没必要,可见多数认为农家书屋的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书屋硬件设施
农家书屋面积、消防设施、电脑、书架、桌椅等调查情况见表2。多数农家书屋建设按照规范统一的标准执行,严格把握书屋选址,按需配备书柜、书架、阅览桌、椅等硬件设施。农家书屋基本配套设施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有些农家书屋配置水平远超出标准。
武平县各乡镇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统计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现有农家书屋的平均面积35-60平方米,均配有桌椅多数;绝大部分乡镇的农家书屋配备书架及阅读灯,多数乡镇配有消防设施和电脑。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图书能达到国家规定的1000册的要求。
乡镇
书屋平均面积(m2)
消防设施
电脑
(台)
书架
(个)
阅读桌
(个)
座椅
(把)
平川镇
60
6
10
25
30
120
城厢镇
45
5
4
35
32
124
万安镇
50
2
4
17
12
48
永平乡
47
2
5
33
30
120
东留乡
38
3
4
41
36
132
桃溪镇
37
1
4
34
30
120
大禾乡
35
3
29
26
92
湘店乡
40
1
2
15
12
48
中山镇
45
2
6
27
22
84
十方镇
40
5
6
48
38
136
武东乡
35
3
41
40
160
中堡镇
37
2
4
49
42
168
岩前镇
50
3
4
37
32
124
象洞乡
45
18
16
64
民主乡
35
13
12
48
下坝乡
37
18
18
72
中赤乡
40
1
4
14
14
56
表2 农家书屋硬件设施
(三)图书管理员情况
农家书屋管理员作为图书室的负责人,其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培训状况关系到农家书屋的建设质量与成效,相关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全县农家书屋共配备管理员214名,以村文化协管员、村会计、妇代会主任、青年民兵负责人等村干部和农村退休教师为主要构成,占管理员队伍的绝大多数。从管理员年龄上看,21到40岁的青壮年98人,占图书管理员总数的46%,41至60岁的中年106人,占管理员总数的5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5人,占图书管理员总数的35%。
由表3得知,武平县农家书屋管理员均在上岗之前得到培训,但以兼职人员为主,有薪酬的仅占1%。从管理员的文化水平来看,尚无大专以上人员。
表3 农家书屋管理员基本情况
管理员编配
管理员文化水平
管理员薪酬
管理员培训
专职
兼职
本科
大专
高中
初中
其他
有
无
是
否
10
204
75
80
59
3
211
214
5%
95%
35%
37%
28%
1%
99%
100%
(四)农家书屋管理情况
农家书屋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在各级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能否得到长期发展,真正服务于农,关键在于管理。有关武平县农家书屋的管理状况,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为保证建成后的农家书屋规范运行,全县大多数乡镇已建立《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办法》、《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规章,为农家书屋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通过调查表明,各农家书屋均挂有牌匾,开展了图书财产、借阅登记,向村民办理借阅卡,并免费借阅,方便了村民。单从书架等摆放程度看,多数还不能做到整齐有序,卫生状况多数中等偏差。
表4 农家书屋管理情况
村民是否办借阅卡
借阅是否收费
图书财产登记
图书借阅登记
家具摆放
程度
书屋卫生
状况
书屋门牌
规章制度
是
否
收
免
有
无
有
无
整齐
一般
好
中
差
有
无
有
无
19
195
214
214
214
15
199
19
69
126
214
214
(五)农家书屋开放与运行情况
为了解农家书屋的运行情况,从书屋的开放频率、开放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从表中看出,武平县不同书屋每周开放的时间有差异,每周1次到5次都有,其中每周开放1次和2次的居多。从具体开放时间来看,全天开放的较少,多数是选择开放半天,没有晚上开放的。
调查中发现,多数农家书屋均能做到有序开放,但进行图书流动与更换的书屋极少,有不少书屋常年未进行图书流动与更新。从接待读者的数量来看,从100人次到1000人次不等,以年接待量在500人次的书屋居多。
表5 农家书屋开放运行情况
周开放频率
每周一次
每周2次
每周3次
每周4次
每周5次
书屋数量(所)
40
36
18
16
12
开放时间
全天
上午
下午
夜晚
书屋数量
20
15
62
三、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武平县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拓宽工作思路,探索工作载体,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用健康有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推进全县农家书屋规范建设。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武平县各乡镇都按照县里的总体部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 在场所设置上,坚持量力而行和便民实用的原则,突出可行性和实用性
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建在村委会办公室或会议室的村委会主导型,约占60%。二是建在村文化活动中心的综合利用型,约占15%。三是建在村小学,既是学校图书室,又是农民阅览室的共享型,约占15%。四是建在农家文化大院的文化娱乐型,约占5%。五是建在零售店的便民型。六是新建书屋的专用型。
2. 在图书配备上,以捐赠为主,充分发挥了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帮扶援助作用。
一是我县政府向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支付了2000万码洋的图书,包装、运输等费用300万元,为“农家书屋”充实了大量的图书资源。二是武平县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捐赠图书,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大中小学校学生、街道社区群众等都积极参与到捐书活动中来,形成了一个全市上下齐动、捐书献爱心的热潮。县直挂钩单位投入40万元,为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呵呵4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充实了25万册图书。
3.在书屋管理上,强化制度建设,初步实现了规范管理
武平县结合实际,以县区或乡镇为单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配备兼职管理员,主要是村文化协管员,选派农民信任、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威望较高的中心户等进行管理;二是制定了管理、借阅、岗位责任制等项制度。设有财产登记、群众意见、借阅登记、读书心得、读书典型等详细的记录本;三是建立台帐,书架全部做了编号,图书加盖了印章,建立了包括书架个数、图书数量和种类在内的管理台账。
4.在读书效果上,注重发挥阵地作用和活动引导,取得了一定成效
发挥了“农家书屋”的阵地作用。很多村不仅把书屋作为一个就读书而读书的地方,而是与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科普培训室等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活动,提高了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
(二)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1.以政府为主导,多方位实施网格化联动式的运行管理模式
专门建立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文体广新局指导,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具体负责。各村专门落实管理员负责管理及日常运作。由县图书馆协助登记、分类、编目、上架、培训同步进行,将具有完整基础模式的农家书屋交给管理员接管。
2.全力拓展业务,多角度发挥灵活化参与式的农家书屋效能
开展活动引导农民读书。以全民读书月为契机,开展好“好书进农村”活动、村民读书征文活动、全民捐书日活动和青少年学习社会实践活动。
3.立足持续发展,多系统实行日常化标准式的监管督导模式
建立镇、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三级包、保责任制。镇、村负责包基本设施完整,包房屋、供电、电脑、书柜、桌椅等设施的维护更新与管理;书屋管理员要保证书屋向村民开放时间;保证图书及音像制品的不流失。逐步形成以镇村为单位的农家书屋管理与发展的长远机制。同时,制定统一的管理借阅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实行借阅登记与财产管理等制度。镇政府每年对各村农家书屋进行绩效考核;镇人大、纪委负责对村级组织的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进行督察、督导;镇村建站、文化站等部门负责对全镇农家书屋的检查验收;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负责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严格镇、村、农家书屋三级包、保责任制,环环相扣,保证农家书屋建设的管理“四要五规范”。“四要”即书室要清洁整齐,书刊要分类上柜,桌凳摆放要有序,制度装裱要上墙;“五规范”即规范图书分类,规范标签张贴,规范借书证发放,规范借阅薄使用,规范制度执行。
四、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平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在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问题没有完全到位
部分乡镇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害怕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可行性本身持怀疑态度,有的认为是出于“做秀”,不得不做,也不得不去敷衍。受经济条件影响,无论是在场所设置,还是在图书配备上,重点扶持的村均好于其它村落。利用书屋开展活动还不是很多,书屋在农民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不是很大,这既与农民缺少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关,更与缺少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有关。
(二)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各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一项重要中心工作,乡镇党委、政府也都把该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但在实践中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牵头部门管理,也没有相关法规、政策、文件明确职责与工作关系。在书屋的日常管理中,各级基层组织还没有参与日常管理,也无监督权。对于建成的众多数量的书屋,其巨额资产与设备由谁监管,由农民自我管理,会不会出现资产流失。若由政府部门管理,那么,由哪一级主体负责等一系列问题,让县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工作压力、工作协调难度太大。个别书屋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执行过程中有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书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的书屋即使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执行的不好,许多书屋不定时开放,影响了农民借阅。
(三)书屋功效有待充分发挥
部分书屋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屋设点的位置不合理。武平县是劳务输出县,作为阅读需求最旺盛的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老人们的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很少光顾农家书屋,加上成天劳作、抚养小孩,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哪有读书的兴致?如果书屋设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地段,这个书屋就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二是书屋无屋可居。有的村委会自身没有办公楼,村民又不愿意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造成书屋无处安身。
由于书屋选址、日常管理、图书配备等因素,影响到了书屋功效的发挥。调查中发现,一些书屋选择在村委会办公楼上或比较偏僻的地方,不方便群众借阅。加之书屋多由村干部负责日常管理,不能正常开门借阅,使用效率较低。虽然我们在选书的过程中下了很多功夫,但有的村图书还是不能适应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加之目前政府牵头组织开展的活动较少,指导老百姓学习不够,大多数农家书屋建成后,依赖老百姓自发地前来读书,而广大老百姓因为农事繁忙,加之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农家书屋存在闲置现象。
(四)运行经费无法得到保障
建设农家书屋正常运行经费无保障,农家书屋建成后,尚需要一定量的维护资金。书屋管理员的报酬补偿及其他软硬件设施的更新维护也需要一定资金。但目前农家书屋的后期使用维护资金没有明确的来源渠道,基层政府及村居对书屋后期维护存在观望心理,影响到农家书屋工程的巩固和发展。
一是购书经费问题。“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没有资金再投入,仅靠社会捐助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二是图书管理员补偿问题。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书屋业主除了无偿提供房屋之外,还要例支包括水、电、卫生等费用。更重要的还要有专人管理,势必花去大量的时间,他们不能外出务工挣钱,甚至还要耽误自家的农活,这就使得书屋业主顾虑重重,影响书屋正常运行。三是工作经费问题。书屋建设工作往往要经过初选、确定、配送、验收等过程,每个书屋至少要进行四次现场勘验,按市场价格计算,仅用车油料费,加之对书屋管理员的培训、书屋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指导等工作产生费用开支,足以让县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背上沉重的包袱。部分书屋图书总量不足,农村实用书籍相对较少。尽管县里捐赠配备了一些图书,但总的看总量仍然不足,尤其是农民普遍欢迎的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科普知识、少儿读物等书籍还很缺乏。
(五)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农家书屋建成后,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书屋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管理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员以村居委会干部兼职为主,他们平时忙于招商引资、扶贫济困、计划生育等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以及自家的生产经营,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很难保证。二是规范化管理水平不够。图书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现有的书屋管理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业务水平很难适应需要。三是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按照农家书屋管理的相关规定,书屋管理员需要付出较多时间进行归类整理及登记造册,由于没有相应的待遇补偿和考核奖惩制度,部分书屋管理员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农家书屋工作要正常开展,必须落实好管理员。人员落实到位的,工作做得一般较好,人员落实不到位的,基本上无法开展工作。武平县214家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有专职管理人员且坚持每天开放的农家书屋只占极少数,这就造成书屋基本上处于关停状态。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管理乱、读者少,甚至基本上就没有读者,一年四季不曾开放的状况,“书屋”实际上成了“书库”,长此以往,“书屋”将难以生存发展。加上现有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从未接触过图书的管理工作,在图书的登记造册、归类整理、保养、借阅等方面的管理经验缺乏,极易导致图书损耗、丢失,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图书管理存在隐患,在图书使用过程中,因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场所迁移等原因容易造成遗失毁损。在农家书屋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农家书屋没有严格执行借书手续,借后不还现象较多,也没人追要。
(六)农家书屋图书种类的配置不尽合理
1.书籍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看,目前农村书屋的图书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实际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和农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农村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而且大部分书屋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
2.配置结构缺乏合理性
从各地农家书屋的配置标准看,一般都是图书的配置数量达到了总数的要求,而音像类、报刊类产品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配置难度较大,落实比例低。配置结构存在重图书,轻音像、报刊的倾向,较少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如在本次调研时发现农民对报纸、期刊更加“情有独钟”,尤其欢迎时政新闻类、实用技术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
3.书本更新缺乏时效性
从农家书屋的书本更新看,书屋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图书的更新工作却迟迟跟不上,况且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更造成了一些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内容更新速度慢。
五、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的原则,加大投入,优化配置,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图书,把农家书屋打造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打造成服务“三农”的品牌工程。
(一)建全长效工作机制,规范农家书屋管理
农家书屋工程,不仅要重视建,更要重视管。不加强建成“农家书屋”的管理,就会形成“建时一阵风,建后无人问”的状况,久而久之,建成了的“农家书屋”这个阵地就会丢失。所以,建议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用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来管理农家书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
1.完善书屋考核评比机制
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要特别重视基层群众的评价。制定农家书屋考核标准,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年度考核。
2.完善书屋多元管理机制
在管理模式上,探索实施书屋管理员由村干部担任的兼职模式,由乡村农户无偿管理的志愿模式,由农村各类协会支撑的协会模式。优化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这支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抓住当前大学生村官大量配备的有利时机,将管理农家书屋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学习锻炼岗位,使他们在引导农民读书学习中发挥自己在知识和管理方面的优势。
3.完善书屋建设帮扶机制
推进全县企事业单位、各级文明单位与农家书屋结对子,在场所设施完善、图书更新配备、组织读书活动等方面进行长期帮扶。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教育培训,与县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联合,定期举办学习班、培训班,不断提高其管理图书的专业技能。
4.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以乡镇为单位,加强对书屋财产的统一管理和制度管理,加大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工作,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使用情况及农民群众对书屋的反映作为一项考核基层干部的指标长期执行下去。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图书使用效率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一是建立图书捐赠制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捐书活动,为书屋提供书源。二是建立农家书屋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明确捐赠资产的权责关系,强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三是制定可操作性的图书资源共享制度,利用县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建立联合图书目录,定期组织在各书屋间循环交流,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服务农村的职能,加快图书周转流速,提高图书使用率。四是建立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制度。利用各县级图书馆的资源对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平时的业务指导,使之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五是建立滚动管理和激励机制。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书屋”,要以县级文化部门为主,实行一个年度一考核的方式加强管理。对合格的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的一定比例给予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在书屋运行过程中,管理有成效、有影响的图书管理员给予奖励。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取消每年度书屋更新费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体现了中央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所以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强化领导,把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营造创办书屋的社会氛围。把农家书屋与普及文化知识宣教活动有机结合,让农民充分认识农家书屋建设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培育与提升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农家书屋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
(三)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的社会影响。在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题专栏,搭建一个展示“农家书屋”建设成果的平台,深入报道各乡镇农家书屋建设的经验作法、实际成效,报道“农家书屋”里发生的读书故事、农民读书的切身感受和读书的成果等。在各村庄,发动农民群众自创、自编、自演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农民读书氛围。在农家书屋采取悬挂农民书法字画、张贴名人名言、布置文化长廊等形式,精心装饰书屋,提高书屋格调。
在高效利用中提高效能。农家书屋建设好是前提,使用好才是最终目的。为切实发挥书屋的效能,建议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我县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如果能将农家书屋建成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丰富其业余生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书开启智慧,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是一项功系千秋的德政。二是结合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在农闲时节和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寓知识于娱乐之中,让群众在休息的同时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农家书屋的未来,绝不仅仅只是图书、报刊等文献载体,数字化和网络化应该是推进的方向,农家书屋工程还应在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寻求突破。
(四)加大典型挖掘选树力度,增强示范引导作用
一是集中选树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利用率高的星级书屋、示范书屋。二是评选表彰一批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基层领导。三是评选一批靠读书成才、走上致富道路或靠读书改变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的新型农民典型。四是选树一批热心支持读书活动的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五是评选一批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农家书屋建设现场会、组织记者采访团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的建设经验和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学习导向,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对运行效果好的农家书屋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
(五)加强基本建设,努力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建议再追加制作一批书架,重点武装那些基础好、见成效的书屋,支持各示范村、重点村的书屋建设向,在农家店、销售点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增设图书角,进一步扩大工作外延。二是采取政府投入购买一部分、组织相关单位编印一部分、社会捐助筹集一部分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图书投放力度。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建议编印一批养殖、农村法律法规、果树栽培、良种选育、农村常见疾病防治、农村民俗礼仪、中草药种植、农用车修理、花卉瓜果栽培、沼气池建造等类图书,有效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三是逐步引导各书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农家书屋”打造成集阅览、培训、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站室。
(六)合理布局,重视图书类种配置
前期农家书屋选址以各行政村(居)委会所在地为主,覆盖所辖自然村,随着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和持续开展的村部更新改造,农家书屋在布局上也应适时进行调整。农民集中居住点建成后,势必吸引大量的农民入住,应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超前考虑农家书屋的设置。在村部更新改造、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农家书屋工程也应作为重要职能板块予以重点关注。
政府相关部门在拟定农家书屋图书书目时,一定要先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后再制定。同时还应适当减少统一配备的比重,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地方自选图书书目的经费,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阅读要求。
1.针对村民阅读需求,科学实行多元配置
“现在农民的闲暇时间多了,喜欢故事、小说等文艺类读物。新时代的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也爱幻想,也有浪漫情怀,也希望有生活情趣!”在洋桥村农家书屋调查时,从借阅记录发现,借阅较多的图书集中在小说类和农业科技类方面。可见,在配置图书产品时,我们要调查研究农民的需要,不但要讲科学性、实用性,而且要讲娱乐性、信息性。具体而言,在配置农家书屋的图书产品时,应该将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农业专业类、大众类、教育类图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这样可以兼顾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增加农家书屋的人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针对村民阅读能力,适当调整配置比例
目前农民的阅读水平相对而言较低,良好的阅读习惯尚待养成,“在农村,农民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还是电视,其次是期刊,最后才是图书。农家书屋建设,图书是必要的,但是期刊和音像制品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调查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这样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农家书屋的受众最易于接受的出版物是电子音像类产品。各地在配置农家书屋的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实际文化水平、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有区别地配置产品,而不是一刀切地按照新闻出版的总体部署原则上规定的出版物比例去配置。
3.针对村民阅读受益,全力加大更新速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家书屋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于有无“活水”上。从农家书屋建设者的角度,必须要高度重视内容的更新问题,一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不是一次投资就能长期受益的,而是必须不断投资,可以通过政府投入,每年按照比例来增加农家书屋图书的存量,可以通过社会捐赠来增加农家书屋的存量,也可以利用农家书屋之间不同的书籍相互流动,来实现定期更新书刊,从而有效推动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七)整合资源,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属公益性、非营业性质,建设进度,与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上级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关。现有政策是“农家书屋”工程建成后再无资金投入。因缺乏资金支撑,难以激发村级建农家书屋的热情,影响建设进度,导致书屋无法发挥其正常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全省统一制定农家书屋运行经费标准,并要求纳入财政预算,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书屋正常运行的必要经费,解决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报酬问题,建立起一支长期从事书屋管理的队伍,有了真正的专职管理员,农家书屋才能正常开放,发挥作用,推动书屋良性运转。此外,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在“农家书屋”建设中,除了新闻出版部门发挥主要作用之外,可以与农村文化活动室、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建设相结合,采取知识扶贫、技能培训、送书下乡、读书猜谜、文艺调演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来活跃农村读书氛围,提高群众文化品位。老少边穷农村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读者有限,同时这些地方人口居住都较分散,在这些地方一刀切按村建设书屋会造成资源浪费。建议集中资金将书屋建在人口较多的中心集镇,以免一刀切建设造成浪费。
要多方并举进行经费投入。农家书屋的建成使用,离不开经费支撑,保证书屋正常运转要有稳定的经费保障。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议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设立农家书屋专项维护基金,确保农家书屋既建得好又运转顺。二要动员社会投入。农家书屋工程面广、量大,持续周期长,仅靠政府投入还远远不够,需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采取企业或企业家以及有志于此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冠名捐赠”的方式,或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挂名帮扶等形式,多方筹集运转资金。三是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扶贫项目。每年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都要以各种形式开展扶贫济困,建议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扶贫项目,从扶贫资金中切出一部分用于书屋的更新维护,扶资与扶智并举。
武平县自2007年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将农家书屋的建管用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推进,农家书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正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把对工作的热情与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努力完善软硬件设施,不断研究新机制,探索新方法,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连.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72-75
2.于蓓莉,张仙.近年来我国“农家书屋”研究综述.图书馆学研究,2010(9):18-22
3.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1):104-107
4.井继龙.农家书屋建设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2):30-35
5.李中香.影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科技,2009(11):29-30
6. 龚杏娟.绍兴地区农村公共图书馆调查与思考.图书馆杂志,2007(8):15-17
7.牛振恒.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图书馆杂志,2008(10):24-26
8.杨鹏星.农村文化建设新平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浅谈.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3):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