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5 09:0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讨会发言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讨会发言材料

篇1

严以用权,要成为自己办案工作的准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或大、或小也是有权力的,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利益。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用权,慎用权,严格依法依规地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的监督。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只有严以用权,才能承担起办案工作的重任。通过半年的工作实践,如何要严以用权,做到不办人情案、不办关系案、不办金钱案(三不办),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是要严以用权,不办人情案。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但要真正做到严,很不容易、很不简单。对自己严,也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他人负责,要正确认识“严”字的含义,从字面来理解“严”就是紧密,不放松的意思。自己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是执行纪律的,这就要严上加严,对党员领导干部严,首先是对自己要严,对自己严了,用严管住了自己,规范了自己,才能让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严。对自己严,要从严以用权上开始,正确认识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从职务上讲,自己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从工作上讲,自己是一名纪检干部,自己的手中,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权力,在具体办案的过程中,如果不严以用权,不讲党纪党规,不讲法律,在党纪党规,法律面前不一视同仁,就会出现办人情案。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讲,自己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自然人,有感情、讲感情,有喜、怒、哀、乐。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情味、感情味的社会中,有亲情、有朋友,有许多人情、感情是回避不了的。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讲,自己是一名党培养教育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纪检干部,人的社会属性要高于、严于人的自然属性。要做到不办人情案,关键在于严以用权,在办案工作中,当自己要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涉案人员,在这些涉案人员中有的可能是自己的同学、朋友、同事、熟人,有的可能是过去的上级等等,在案与情、纪律与情、法与情之间,自己该怎么办?只有勇敢的去面对,正确处理人情与党纪党规,法律的关系。要讲原则,讲党纪党规,讲法律。党纪党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办案过程中做到不接受吃请,只有做到了不随便吃人家的、喝人家的才能使自己做事有胆气,不受别人的牵制,不看别人的脸色,不欠别人的人情,说起话来才有底气,办起案来才会有勇气,才能客观公正地、实事求是地办好案。只有做到自己的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才能树立纪检干部的威信、公信,才能有监督他人的资本。办案工作要对事,更要对人。要让涉案人员心服口服,就是用好手中的权力,在党纪党规、法律面前,讲证据,讲公平,做到不办人情案。

2015年4月,五一节前夕,根据委局领导的工作安排,对XX地区范围内的“”问题进行了明查暗访,检查发现州直某某单位相关负责人违反公务接待问题,州直某某单位相关干部违反公务接待问题。从两位当事人来讲,我和他们都比较熟悉,关系也不错,但在对待他们问题的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既不大事化小,也不小事化了,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及时公平、公正的进行了处理。在工作实践中接受了一次不办人情案的考验。

二是要严以用权,不办关系案。在办案工作的过程中,时刻按照和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严以用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小心慎微。小事见精神,小节见品行。在处理办案中的“小事”时,要把“小节”当作“大节”来看,避免由“小节”演化成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努力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办案能力。从现实的工作环境来讲,自己没有生活在真空里,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来,这些关系有的是同事关系、有的是朋友关系、有的是老乡关系等等。在办案的工作过程中,对涉案人员来说,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找关系,会通过这个关系、那个关系来影响、来干扰办案,当面对这个关系或那个关系时,自己如何解决?那就要严以用权,严字当头,不为关系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在违纪面前讲关系,不在违法面前讲关系。有理有节,从法、理、情的角度,正确认识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不办关系案。

篇2

禹村一中 朱丽

大家好,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么一次与诸位就思品课教学交流的机会,现将本人和备课组的一些体会、做法简介如下,如有不对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 初一、初二,我们重点做到

(1)、重视双基,夯实基础

我所说的基础,指的是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去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在这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学案导学,深入贯彻新教字《2009》47号文件精神,深化学案导学落实单元达标教学,真正做到了每一单元新授课完成后,认真上好单元复习课,并及时检测讲评,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单独辅导,并进行二次过关,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

(2)、坚持做好集体备课

我们的集体备课,内容上有所扩充,既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可以探讨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可以让信息与资源共享。通过集体备课,师生之间互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切实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新异见解,同时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的眼中,思品课本身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既然学生不太愿意学习思品课,那么你不能对他太过严厉,更不能动粗,否则后果难以预料。我的做法是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我们所教的这门学科,掌握我们所教授的内容,正所胃“亲其师 信其道”。因此。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与肯定、表扬,而对违纪的学生,我尽量用眼神、手势去提醒,坚决避免正面冲突,适当的时候和学生开开玩笑拉近距离,对成绩差的,与其谈话,以鼓励为主,不歧视、不放弃。所谓“情通理自达”,因与学生和谐相处,学生对知识也愿意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好教材“厚—薄—厚”的转化

在学习过程中,为方便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争把教材“教薄”,先把一个个的问题变“薄”,

比如我们在初一学习“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问题时,教材从三个要点来阐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①依法保护、②自我保护、③爱护尊重这三词来掌握;再如在学习“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时,可以用①合作、②和谐、③长治久安三个词来把握。学生记起来轻松,也就更愿意学,进而引导学生将每一课、每一单元,甚至是一册书的内容用知识网络加要点的形式清晰表达出来。考试时用到那一部分,把那一部分还原回去,学生就比较得心应手.

二、初三复习阶段,我们主要做了

(1)增强时间观念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进入复习阶段,常给学生算算时间帐,加强学生的时间意识。增强学生的紧张感,保证学生每节课都能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2)整合教材,夯实基础

在复习内容的处理上,由于我们中考的范围涵盖了初一、初二、和初三几乎所有的内容,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变原来一贯的三轮复习为两轮复习,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如:我们把初二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十三课《关爱大自然》和初三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这两部分有关人与自然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内容整合,把初二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十五课《走创新之路》和初三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进行整合,等等,这样既有利于节省复习时间,又能使学生系统地把握复习内容。

(3)紧扣中考,精选习题,注重方法指导

路,做起题来就容易的多了。

(4)、突出社会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篇3

我来作个发言。

这次市委全会,是在我市深入贯彻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关键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核心内容体现在X书记的工作报告和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

一、对《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的感受

上午认真聆听了X书记的报告,感觉很振奋。下面,结合个人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第一,逆势上扬的发展形势来之不易。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上下按照“高位谋势、精准发力、敢于担当、跨越发展”的总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了系列政策措施,为跨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全市经济走出了逆势上扬的完美曲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38.79亿元,同比增长8.7%;财政总收入132.7亿元,同比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855.64亿元,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6亿元,同比增长8.3%;实际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在战略、战术和战役上的精准发力。首先,是战略规划。新一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到位后,秉承历届市委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科学审视,明确了“XX远郊、XX近邻、红色苏区”的发展定位,深化了“对接XX、融入XX,建设向莆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正是在这个大战略的指引下,增强了我们的定力、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凝聚起了XX跨越发展的蓬勃力量。其次,是战术推进。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开放升级的意见》、《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战术性举措,通过这些举措,拓展了发展空间、优化了发展环境,实现了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再次,是战役攻坚。根据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战役攻坚,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区域合作、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四大工程攻坚克难,在许多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比如,今年5月,全市集中启动了237个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形成了你追我赶的项目建设热潮,实现了以项目稳增长、以项目促发展的目标。

第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来之不易。这一年来,市委班子始终把维稳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维稳的工作抓在手中,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感觉这得益于市委坚持了两种理念。一是坚持“稳定第一”的理念。市委领导高度重视,以身作则。X书记多次强调稳定的重要性,要求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环境,并多次在第一时间批示重要信息,第一时间解决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维稳工作作出了榜样。二是坚持“民生为大”的理念。市委始终坚持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X书记多次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市区考察调研交通、住房、就医、就读等民生工程。在此基础上,市里实施了一大批老百姓热切期盼的民生项目。比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切实圆了XX老百姓“文昌桥上晒文章”的梦想。

第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来之不易。作风建设,从一开始就成为这任市委班子的工作重点。市委主要从两方面推进。一方面是下好正手棋。就是从正面进行引导,以“三严三实”和“四进四联四帮”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争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气节的好党员、好干部。另一方面是下好反手棋。就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省委作风建设“20条意见”,以雷霆之势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整治、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问题专项治理等。正是通过正手棋和反手棋的双管齐下,持续推进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

总之,这“三个来之不易”构成了今年全市工作的主基调,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二、对《规划建议(讨论稿)》的感受

上午,听取了X市长关于对规划建议的说明,通过认真学习全市“十三五”规划建议(讨论稿),总体感觉,这个规划建议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小康这一总目标,贯穿了绿色崛起、跨越发展这一主线,融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了产业转型、区域升级、绿色发展的发展导向,体现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合XX发展实际,是指导XX未来五年发展的科学行动纲领。具体体现为“三高、两实”的鲜明特征:

所谓“三高”:

一是高位谋势。《规划建议》在全面分析XX“十三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的基础上,跳出XX看XX,把XX放到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去研判和把握,科学谋划推进发展升级、绿色崛起、建设幸福XX的重大战略问题,描绘了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XX篇章,体现了市委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

二是高点定位。《规划建议》立足XX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机遇,提出把XX打造成为“XX大都市副中心城市、XX陆海对接发展新高地、赣东地区发展新引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站位高、立意深,把绿色发展与特色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高度统一、相互融合。XX地处赣东,是XX离省会XX最近、离出海口最近的设区市,打造XX大都市副中心城市、XX陆海对接发展新高地,我们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XX生态环境好,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打造“XX样板”的先决条件;XX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王安石、汤显祖等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名人,文化底蕴深厚。所以说,这个战略定位突出了XX特色、凸显了XX优势,体现了市委奋力开拓新境界的战略自信。

三是高效布局。《规划建议》围绕以上发展目标和定位,提出了重点实施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全面开放合作、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绿色崛起、共享发展七大发展战略,既把握了战略全局,又突出了战略重点;既有宏观上的战略布局,也有具体的战役部署。比如在宏观上提出了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在微观上对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又作出了精准的战术安排,可以说战略布局高效科学。

所谓“两实”:

一是目标实。《规划建议》在制定具体发展目标上,立足XX发展水平不高、总量不大、质量不优、速度不快的基本面,围绕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科学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比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这种中高速增长的预期,既把握了新常态,又展现了新作为。

二是抓手实。《规划建议》清晰地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针对性地精心谋划了一大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区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未来五年“怎么干、如何抓”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举措务实,抓手有力,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借此机会,就《规划(讨论稿)》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建议:

1、在文化产业布局上,建议将XX的麻姑文化产业纳入全市重点文化产业集群。众所周知,麻姑文化集长寿文化、道教文化、鲁公文化、益王文化和建昌帮文化于一体,是我们XX的一大文化品牌和特色,为临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作为全市的重点文化产业进行布局。

2、建议对向莆经济带作整体式规划。就是对向莆铁路停靠的三个县区临川、XX、南丰,以及辐射的四个周边县区黎川、广昌、金溪、资溪进行整体规划。这个规划应囊括产业对接、旅游合作、资源共享等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向莆经济带建设的指南。

3、XX作为省域规划的XX副中心城市,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XX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战略中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建议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上,把支持XX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建设XX副中心城市纳入全市的区域战略布局。

篇4

研讨会发起者、组织者特意邀请了分别来自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三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会议构筑起的学术平台,针对同一论题,在论域有交叉、重叠的情况下,让不同学科以各自的学术立场、理念、视角、方法切入,在研讨中产生学术碰撞并努力求得一定的认同,为中国礼俗仪式音乐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显示出本次研讨会对这一论题具有的引领性意义。

“礼俗”对于中国的仪式音乐研究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田野考察中可知,中国的仪式音乐多与民间礼俗相须。因此对礼俗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与国家制度之关系、背后体现的传统思想观念,成为史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台湾学者王秋桂教授以《〈民俗曲艺〉与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为题,介绍了这一刊物中发表的关于仪式音乐研究的篇目,并交待了黄翔鹏先生期望他能够进行“中国传统法乐汇编”工作的一段因缘。另,先生在谈及以华南学派为主体的“历史视野中的中国地方社会比较研究”时说到:“这一学派研究历史的观点就是强调国家与地方的关系,地方离不开国家,国家制度笼罩着地方一切作为,包括地方仪式。”先生的发言指出了地方礼俗仪式与国家制度具有的一致性、相通性之关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研究员以《礼俗・礼制・礼俗――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两个节点的意义》为题,梳理出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依“礼俗―礼制―礼俗”的发展演化脉络,并具体指出了其中两个“节点”的重要内涵:“前一节点”定位了部落氏族方国阶段,婚姻丧纪之礼从俗到礼俗再上升到礼制,并与国家意义上最高礼制仪式用乐相整合,构成国家礼制仪式用乐的整体性意义。国家将礼制仪式进行分类、分层,并将乐与仪式相须固化为用,形成国家礼制层面上的等级性、类型性、体系化之用乐形态,彰显了中国三千余载的传统礼制仪式用乐之主导脉络;“后一节点”定位于由乐籍制度解体而导致礼制仪式用乐下移并俗化,强调国家礼制到民间礼俗的转化过程,阐述民间礼俗是国家礼制的“俗化”显现。

西南大学的李方元教授以《〈诗经〉“二南”乐歌与“礼”“俗”》为题的发言中也谈到“礼俗”。其分别定位了周代社会的“礼、俗、乐”,认为“礼俗”即“礼与俗之合和”。据其所论:礼,即标准、准则,是社会和人们行为的依据,是具法典意义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俗是综合了“习俗”与“风俗”这两方面因素后的社会语境对“人”的影响。他指出,“礼”“俗”分属社会制度、社会生活两个不同的范畴,而“礼俗”合一,则与“礼制”有关。

西安音乐学院的罗艺峰教授以《礼、仪、式、术:民间礼俗的观念结构》为题进行了发言。其首先定位了上古时期的礼乐以事神为核心,“礼、仪、式、术”分列四端的“四维结构”:“礼”是指事神致福的行为和目的;“x”是指礼的法式和节度;“式”是指典礼的样式和规格;“术”是指礼仪的技艺和方法。并引用宋代文献《太平御览》中所载秦汉时期的“迎气”礼乐中体现的观念结构,又辅以田野考察材料中当代山西盲人“霍州书”的民间礼俗体现出的观念结构,指出这一“四维”观念顽强的遗传性,甚至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存活至今,值得引起研究者注意。

另外,中国海洋大学张咏春博士的《从国家典礼到民间礼俗――显陵御乐的兴衰》、忻州师范学院孙云博士的《国家在场――佛教仪式音声研究的重要维度》、河北师范大学的常江涛博士以《从国家礼制到民间礼俗――明清吉礼小祀仪式用乐对河北民间祭祀礼俗仪式用乐的影响》为题的发言,均从国家礼制与民间礼俗互动的研究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礼俗是历史上生成的概念,当下的礼俗仪式与历史上的礼制仪式具有渊源关系,因此对礼俗仪式音乐的研究需从“历史与田野”两个维度进行探究。

中国音乐学院的赵塔里木教授以《田野得新知――文献与田野互证两例》为题,通过对民歌《高大人领兵》文献的对比论证,阐述了“历史与田野”背后反映出的音乐史学观深刻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背后体现出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的史学观。其提出的“史料视野”,指明了音乐学研究需要从纸本史料向文物、口碑史料拓展,其目的在于揭示无文献记录的民众参与历史创造的事实。

天津音乐学院的郭树群教授以《由“历史”伸向“田野”应彰显时代色彩;从“田野”探向“历史”需呼唤史学涵养――“礼失而求诸野”学术传统的当代延伸》为题,深入辨析了“历史”“田野”的相互关系,认为这是对“礼失而求诸野”学术传统的认知和继承。郭树群认为,“由‘历史’伸向‘田野’”应当彰显的时代色彩必须体现寻求多重证据法的方法论光彩;而“从‘田野’探向‘历史’”则要求我们用最精细、最严谨的办法去检阅材料,以求得多重证据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所谓“立体释古”研究境界。

仪式音乐研究是民族音乐学重点关注的学术领域之一。作为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理论,国外仪式音乐研究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本土仪式音乐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的曹本冶教授与中山大学的周楷模教授以《文化中音乐”与“仪式中音声》为题作了联合发言。发言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文化中音乐”置于“思想―行为”中观察,并把“文化中音乐”的行为分解为“过程”(音乐的社会化过程)和“产品”(音乐社会化过程的结果),并强调,需从“思想”“过程”及“产品”三者间的动态关系,去理解音乐在其文化生态中的意义。对于“仪式中音声”的“思想―行为”研究,发言指出,仪式作为行为过程和过程之产品,具有“近信仰”与“近世俗”两种属性的“思想”内核,须在“信仰/社会价值观―仪式―仪式中音声”三者一体生态结构中去理解“仪式中音声”的功用。第二部分,发言把曹本冶与项阳的研究归纳为两种模式进行比较,认为“两者都是从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模式体系”:曹氏模式是以系统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及“文化中音乐”的反思立场,结合中国传统“道―行”合一思维,立足于对中国传统仪式展演的“仪式中音声”之长期研究所得;项氏模式是以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典籍为据,结合西方历史人类学理论视野,落脚在从宫廷到民间盘根错节的中国“礼乐”传统之根研究所得。发言对项氏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借用“接通”理论强调:思想和行为深究、“乐”或“音声”与文化生态、理论与考察实证、东西方学术思维诸方面的接通,方能有希望在特定的学术领域提炼出有事实依据、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模式。

中央音乐学院的张伯瑜教授以《论村落结构中的民间乐社》为题的发言,以流传在河北、山西、陕西、湖南土家族地区等地的音乐会社为对象,基于村落结构之“社会权力”“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的变迁,探讨会社在传统村落中的作用及村落结构在变化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中央音乐学院的杨民康教授以《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一种从艺术切入文化情境的表述方式》。为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是以仪式化音乐表演为对象和路径,藉以观察和揭示人们在其音乐表演活动中如何经由和利用仪式表演行为,将观念性音乐文化深层模式转化为音声表象的过程和结局,并辅以必要的阐释性分析和文化反思。

除了从理论模式、范式对仪式音乐研究进行的研究,研讨会更多类型的研究是从通过个案对具体仪式音乐的内容、内涵予以梳理、解读。

福建师范大学的王耀华教授以《孔庙礼乐:定位、礼乐实践及其文化内涵》为题,从“庙制”设立的历程与礼乐的规制两方面对孔庙礼乐进行定位,从“礼仪规范、乐章、奠仪行为”三个方面对孔庙礼乐的礼乐实践及其文化内涵予以了阐释。

河北师范大学的赵书峰博士以《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变迁》为题的发言,对瑶族婚俗仪式音乐展开“历史与田野”双重维度的审视与观照,其研究中注意到了瑶族地区不同历史时段的建制沿革以及乐籍制度、卫所制度影响下,对于瑶族传统文化形成产生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齐柏平博士以《谈谈土家花灯的礼俗仪式特征》为题,从“五礼”类型对花灯服务的礼俗类型予以类归。

民族音乐学研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些研究者的研究也注意从人类学等相关学术领域学习、借鉴一些理论、方法、视角用于仪式音乐研究。中山大学的邓启耀教授《无象之相――佛教祭礼乐象的视觉人类学观想》、河北大学齐易教授的《民间音乐仪式与影像录制》发言,体现出对视觉人类学、影像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音乐学院杜亚雄教授的《新礼俗音乐“村歌”的兴起及其意义》、浙江师范大学杨和平教授的《历史与田野的对接互动――基于区域音乐史研究的实践》、赣南师范大学肖艳平博士的《客家礼俗音乐崇祖现象的故事形态学分析》、首都师范大学邓志勇博士的《礼俗仪式音乐的声景学研究方法初探》等发言,均显示出以“区域音乐研究”“口述史研究”“故事形态学分析”“声景学”等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传统音乐研究也多以个案的方式呈现,但强调从音乐本体层面切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周青青教授以《云南鹤庆六合乡白依人的礼俗音乐》为题的发言,既有对白依人唢呐音乐的曲牌类型、来源、服务礼俗仪式场合、与当地戏曲吹吹腔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对白依人的族属、语言、唢呐传播历史等历史问题、文化问题的探讨。江西师范大学的刘雯博士以《苏州“十番鼓”音乐的{查与研究》为题,从“多声部音乐的角度”切入,分析苏州十番鼓音乐的分类、艺术特征以及旋律发展手法。

史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对礼俗仪式音乐的研究论域既有交叉,又各有特点,各学科的研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优势。郭树群提到了“立体释古”,项阳一直强调“接通”理念,曹本冶与周楷模也指出需要东西方思维的“接通”才能提炼出有事实依据、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模式。因此对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研究而言,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和界限,进行“立体的音乐学研究”。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史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各自的长处和优点,融东西方学术理论精华来进行研究,以此揭示研究对象蕴含的音乐文化内涵。

王秋桂先生所指出的华南学派对国家与地方、制度与礼俗仪式的定位,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同属这一学派的陈春声教授在《回到历史现场》一文中指出:“应努力把传统中国社会研究中,社会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不同的学术风格结合起来,通过实证的、具体的研究,努力把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历时性研究与结构性分析、国家制度研究与基层社会研究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情感、心智和理性上都尽量回到历史现场去。”①我们看到,大学术界是在解决了国家与地方整体一致性关系的前提下,进而对不同区域、地区间的礼俗仪式进行研究,强调“回到历史现场”,多学科方法论有机融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

学术在发展,理念在更新。我们应该关注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动向及研究成果,吸取其精华,用于学术研究实践。仪式音乐研究源于西方,学界将其引入后,相关研究偏重共时层面对当下仪式音乐活态的把握。但中国的仪式音乐与西方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仪式音乐又存在明显差异。史学研究之所以强调从“礼俗”视角切入对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旨在提醒我们需要意识到“礼俗”概念下的“仪式音乐研究”。因为中国的“礼俗”涉及到国家、制度,涉及到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形态。换言之,礼俗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形态,也是当下民间仪式音乐的历史形态。“礼俗”与“仪式”两个词并置连用,既是强调中国仪式音乐研究的特殊性,也是强调中国仪式音乐研究需要关注国家制度,需要关注历史。

中国的礼俗仪式音乐研究应该同大学术界接轨,建立国家与地方、礼制与礼俗仪式上下相通一致性的定位。中国礼俗仪式的仪节、仪轨、音声形态均是历史文化大传统在当下的积淀,不仅在活态中有较为严格的传承,而且在文献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对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需要置于传统礼乐文化的整体中予以定位、认知。研讨会议题在“仪式音乐”前冠以“礼俗”,旨在强调对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不可脱离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大传统,不可脱离这一传统形成的历史语境。实际上,本次研讨会已经有研究从当下礼俗仪式音乐活态与历史大传统的对接,以整体、宏观视角对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予以把握和梳理,展示出这种研究理念、模式具有的广阔学术前景。在这个意义上,本次研讨会对中国礼俗仪式音乐研究具有引领性意义。相信学界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谱写礼俗仪式音乐研究的新篇章。

篇5

一、在组织工作中历练自己,不断成熟

1、顺利组织年度论文评审工作,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今年是我第一次组织论文评审工作,时间紧张,情况复杂,既要有学科组教师参加论文评审,又要把优秀的高三总结一起进行评审。我认真熟悉工作,细心组织评审,保证论文评审工作顺利完成。对222篇上交论文进行学科组初评和科研室初评,综合教科室评价和学科组评价的排名,选择83篇论文进入复评。加上从63篇高三总结中评选出的27篇,共110篇文章进行复评,其中文科理科各45篇。经过复评委员会的严格复评,评选出前100篇论文进行奖励,其中一等奖2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0篇。从论文评审的组织来说,我觉得细心准备,耐心组织,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召开研究型学科组建设的专题研讨会,集中研究学科组建设

因为陈主任外出学习,从十一月准备到十二月初召开,这个研讨会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在准备期间,我给学科组长提供研讨交流的主题,提供学科组建设需要挖掘的主题,指导他们完成学科组建设的文章。最终,研究型学科组建设研讨会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科组长的研讨渗透着新理念,渗透着研究型团队的建设。如语文组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生物学科组提出了“以研究课引领常态课”的教研理念;英语学科组提出了以“smart work”的理念引领学科组建设的理念;政治学科组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学习型学科组的理念。目前,以研究引领学科组建设已经成为学科组工作的基本理念,研究型学科组建设已经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

3、组织召开第十三届教育科研活动周,宣传推广科研成果

从大会的筹备到召开,时间紧,任务重。本来要在11月完成发言稿的采集,由于种种原因,到12月初开完学科组长会才基本上定下来。接下来就是紧张的科研周准备,当然其中还夹杂着其他事。如临时决定要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一书与科研周大会材料一同印刷。可是当时还没有完成前言和相关的设计工作。没办法,抓紧时间吧。一周时间,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和科研周大会材料搞定。这虽然是比较满意,但其中也有一些遗憾,如稿子改得不精,没有完全达到高质量高标准。

另外紧急的还有做幻灯片,两天时间完成书记幻灯片的制做和发言稿的修改,还要完成其他发言幻灯片的编辑和审定,真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最后还是如期完成了,虽然几个中午没休息,但看着最后完成的作品,还比较满意。

4、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为青年老师搭建舞台

这几乎是11月的主要工作,因为从月初的培训与组织到月底上交,其中最繁琐的就是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间,其实很简单的事,但涉及到很多协调的问题,和青年教师协调,和电教人员协调,让人焦头烂额,每天都要在放学前确定第二天的录课情况,再与电教进行协商,有时一节课要打若干次电话。同时我还力争到录课现场参加录课。最终,由于安排充分,又有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把关,38节录像课如期完成录制上交,并且撰写了初评总结上交。学期末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课件制作的比赛,保证了全员参加。

由于组织了若干次会议和活动,目前我不惧会议,我不惧活动,我能够轻松自在地组织活动,而且能够与老师进行轻松自在的交流,我喜欢与老师交流研讨的氛围,喜欢与他们讨论他们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二、在研究工作中不断成长,体会成长的乐趣

1、精心打造课题成果,推广学校的优秀做法

课题研究是科研室的主要工作,也是我的主要工作。因此,对于课题研究和课题成果我重点下功夫。上学期,我精心修改,着力打造的十三项科研成果参加区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中,有7项成果获得一等奖,深受区领导的好评,认为一中的科研在领跑顺义科研。

本学期,经过认真修改与打造,我们又推荐史树芳、王树清、赵向军、辛加伟四项课题成果参加区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推荐史树芳、李玉珍、蒙广平、辛加伟、张福林的成果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推荐4篇论文参加XX年度北京市基教所的征文。目前结果还没有揭晓。

我乐于在文字的推敲中下功夫,乐于在打磨文章中较真劲,看着改好的文章自己的心中很是痛快。如科研成果报告会的材料,我提出的“以研究课引领常态课”“智慧工作引领学科组建设”等理念,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都觉得很快乐。

2、注重成果交流,全面展示学校风采

成果交流是展示学校的好机会,因此,任何形式的交流我都非常重视。本学期,我参加几次课题成果的交流,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9月22日,代表学校参加区先进教科室评选,做了《建设研究型团队,落实“四个引领”》的发言,交流了我校教科室的建设情况,得到大致好评。11月14日,在杨镇一中参加刘海辉的区级课题《加强体验式教学,提高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研究》开题。由于我在前期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准备比较充分,我们的开题报告是最规范的,也是专家比较满意的。11月19日,代表史校长参加市级课题中期交流,同样比较成功,而且对杨一的两个课题和现代职业学校的和课题做了交流,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12月23日,代表陈主任参加科研创新促学科特色发展项目组的活动,做了《以研究型团队为抓手,完善校本研究的组织机制,实现科研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发言,交流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评价。最满意的是,我现在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大会上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克服了自己的紧张情绪,这是我最高兴的。

3、抓住机会高效率地工作,展示一中教科室风采

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给有准备的人。我坚信这一点,因此,日常工作中,我不断加强积累,保证各方面工作高效运转。如区先进教科室的检查验收,虽然我们已经是六星教科室,虽然我们不用准备也能顺利进入先进教科室行列,但我想抓住这个机会,集中展示教科室的建设成果,因此,一周时间内,我不仅整理了学校的科研档案,而且把科研展室进行重新制作和整理,集中展示我校科研的特色活动和“xxx”的课题成果。得到了验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我校教科室是免检单位。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校的科研工作,我还在此期间制作了4块校本研究的专题展板——“建设研究型团队,打造研究型学校”,在全区进行了展示。这次成功迎检是我最得意的一件事,因为自身价值与工作业绩实现了统一,效率高与质量高达到了统一。

再有就是科研成果报告会的大会材料了,一周时间,我既要修改大会材料,又要全面统筹科研周的具体事务。陈主任又临时通知说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研究》印刷出来,我可真着急了。印刷容易,保证质量不容易。好在我已经平时在电脑上完成了书稿的前期校对,所以抓紧时间,连续几天坐在电脑前,中午都没有休息,最终如期将大会材料和精美的《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研究》印刷完成,为科研大会添了彩。

我喜欢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我喜欢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在快节奏与高效率的工作中我体验了自己的价值,体会了自己的成长。

4、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XX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参与了学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大课堂的部分活动。本学期,面向全体高一老师和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培训与讲座;参与组织研究性学习展示课一节,陈惠明、马玉梅、李颖石共同指导,高一1班承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撰写《科技使生活更美好――顺义三高科技园区蔬香苑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得到市教研员的好评;参与出台《顺义一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方案》,得到社会的关注;参与撰写发言稿《社会大课堂,师生成长的沃土》,在全区社会大课堂大会上进行宣讲。同时,为了宣传学校的社会综合实践工作,我还制作社会大课堂活动展板2块,主题为:研究性学习,走进社会大课堂;制作研究性学习展板5块,主题为:新课程,新平台,走进研究性学习,一起在十中召开的国家级会议上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5、关注学校全面工作,实现总结提炼工作与自身成长的统一

在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关注学校的全面工作,帮助总结提升学校的办学经验,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本学期,我撰写论文如下:《以研究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关注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顺义一中XX年上半年教学质量分析》、《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顺义一中实施新课程总结》、《结经验,反思问题,新课程改革回眸——顺义一中实施新课程一年来的总结》、《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三十年给教师带来的变化》《实施新课程改革 打造学校发展新平台》《新课程改革新在哪》《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学期末,我如期完成了学校教科室的工作总结。正是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的思路逐渐清晰,我的认识不断提升。

6、参与学科组管理工作,构建以磨课为主的学科研究模式

学科组是学校的研究组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组的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召开了两次全体学科组长会,组织学科组进行论文的初评,组织学科组开展以磨课为主的教研活动等。可以说,在茹书记课题的引领下,我校学科组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学科组的活动更加丰富,尤其是以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物组的两节市级研究课得到了广泛好评;张福林老师到天津做示范课;吴欣歆老师到苏州做研究课;同时各个学科组围绕青年老师考评课和青年老师基本功竞赛展开了大规模的磨课活动,促进了青年老师的快速成长。

7、登记科研成果,兑现科研成果奖励

科研成果奖励是激励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手段,本年度共登记科研成果481项,创历史新高。学期末,我按照重新修订的奖励标准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奖励兑现,奖励成果321项,涉及144人,奖励金额56691元。由于工作的认真细致,科研成果奖励兑现一步到位,一次完成,没有经过任何的反复,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高效的工作带来了研究的硕果

推荐13项成果参加区“xxx”课题阶段性成果评选,有7项获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

积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21届年会论文评选工作,有9篇获奖,其中二等奖5篇,三等奖4篇。

我校教科室被评为顺义区先进教科室。

四、工作反思

经验:

研究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才能有生命力,如学科组工作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工作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才能有高质量,如论文评选和研究型学科组建设

成果要用心研究反复打磨才能有上水平,如科研周的大会发言和论文推荐

生活要丰富多彩满怀激情才能有好创意。

不足:

加强学习,不要让好文章好观点成为文字垃圾

加强反思,不要让好主意好点子成为过眼云烟

加强研究,不要让好办法好创意与我擦肩而过

篇6

【正 文】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1998年研制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评价中心按照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与学科专家等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和动态管理的办法,筛选CSSCI来源期刊作为统计源。目前大陆现期期刊9000余种,其中人文社科期刊4500余种,除去通俗等非学术性期刊,学术、准学术人文社科期刊共3000余种。2004年从3000余种中精选出来源期刊461种。由于教育部已正式启用CSSCI作为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评估、申报的依据之一,许多高校已启用CSSCI作为文科教师科研评价的依据,许多学者撰文充分肯定了CSSCI的检索和一定的评价作用。因此,许多期刊编辑部迫切希望了解CSSCI来源期刊选择的标准、指标和方法,研讨期刊审稿、引文注释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交流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经验,建议由评价中心主办一次期刊学术研讨会。

2005年4月6~8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个期刊社的2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社113家。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精神,研讨学术期刊学术规范的内容,推进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规范进程,提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质量,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会议以大会发言和小组研讨方式进行。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周宪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致开幕词。评价中心叶继元教授、邹志仁教授、吴向东研究员、袁培国教授、韩新民教授分别做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探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其来源期刊的选定》、《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及其实现》、《引文索引和期刊编辑与评价》和《关于共建CSSCI全文数据库的说明》的演讲。此外,《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何朝晖、《开放教育研究》执行主编希建华、《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刘泽生等先后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胡敏中教授、《海南金融》王丽娅主编、《敦煌研究》杨秀清研究员、《广东社会科学》刘泽生总编辑、《探索》苏伟主编与《科技进步与对策》高建平副主编分别代表六个小组汇报了小组研讨情况。代表们对人文社科期刊规范的意义与内容、CSSCI的评价作用与导向、CSSCI来源期刊选择与数量、自引、实引(注出出处、页码)、期刊半衰期等指标的含义、编辑、著录规范及文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异同、CSSCI全文数据库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1.人文社科期刊规范的意义与内容

代表们认为,学术期刊是学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发表研究成果的主渠道,是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但目前不少期刊编辑部学术意识不强,对期刊应遵守的学术规范重视不够,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规范的不合格作品较多,研讨学术规范非常有必要。期刊编辑部的学术规范意识强了,就能将不符合学术规范的稿件排除在外,真正发挥人文社科期刊在登载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发现培养学术人才、促进知识积累与创新的重要作用。人文社科期刊学术规范包括哪些内容?CSSCI代表认为,至少可以包括基本规范、审稿规范、编辑规范、著录规范、出版规范、期刊评价规范。不仅有形式上的规范,而且有内容上的规范。许多代表希望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定期举办学术规范的研讨会或培训班,深入探讨、普及有关知识,成为全国的研讨和培训基地。

转贴于

2.CSSCI的评价作用与导向

代表们认为,南大的CSSCI是公平、客观的,因为它能反映广大作者利用科研成果的综合情况,不是少数人能左右的,也没有工作人员的主观成分,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产物,其研制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学术成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并已在全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积极的影响。其导向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它为中国文科学术期刊的认证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当然,CSSCI的评价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惟一的、排他的,它必须与专家评价结合使用。

3.CSSCI来源期刊的选择与数量

代表们认为,以引文量、影响因子、半衰期等定量指标和专家评审等定性标准筛选来源期刊是合理的。那种认为CSSCI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行政级别来选择的观点,是不对的。来源期刊与核心期刊相同点多于不同点,两者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定性定量筛选出来的学术性期刊,不过两者的目的、作用有别。真正的核心期刊或高质量的来源期刊对自己发表的论文有一定的评价作用,但并不具有完全的评价作用。夸大来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对论文的绝对作用,不是研究者的错,而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责任。

不少代表认为,CSSCI来源期刊数量偏少,应增加到500种左右。但另有不少代表则持相反意见,认为应坚持必要的门槛,不能滥竽充数。当中国文科学术期刊整体的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有的代表建议调整筛选周期,变一年一次为2~3年一次,以减少期刊社的压力,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筛选时,还应适当考虑各类期刊的比例、期刊的学科覆盖面及小语种期刊、党校期刊、地方综合性社科类期刊等特殊性。希望CSSCI以适当方式将影响因子等排名信息及时通报各期刊,以有利于期刊社了解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明确努力方向。

4.自引、实引(注出出处、页码)、期刊半衰期等指标的含义

自我引用简称“自引”(Self-citation),是指著者(包括个人著者、团体著者、期刊、学科、地域和国家等)引用自己已发表的论著或与他人合著的论著。正常的自引可以考察各国、各地域、各学科、各期刊、各著者的研究连续性、积累性和研究水平,但人为过度自引则仍是失范行为。许多代表认为,应善于区分合理自引与过度自引、合理互相引用与恶性互惠引用。可以将合理的自引率设置一个权重,或规定一定的比例,不能将自引等一刀切。CSSCI代表提出,可用期刊他引影响因子、期刊相对影响、期刊的开放度、期刊的影响面等指标解决合理自引、合理互相引用、特殊半衰期等问题。所谓实引,是指一定要在正文中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或文献注释中标出具体出处或页码。实引可以防止论文中的伪引。一些代表还提出了区分正面引用与负面引用、观点引用与材料引用对于学术评价的意义问题。

5.编辑、著录规范及文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异同

大多数代表认为,期刊编辑、著录等形式规范,已有国家标准的,可先遵守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没有涉及或规定不妥的,可以提出修改建议或弥补办法。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新闻出版署颁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没有考虑到文科论文引用文献类型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且某些规定又过繁过细,没有以学术研究为本。文献注释与参考文献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哪些内容可以合并,哪些不能是关键所在。一些代表认为,在新规定正式出台之前,应该允许各个期刊杂志用不同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代表对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责任者、著作方式、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版本、转引、网上资源等著录问题进行了详尽探讨。一些代表建议,南大以及其他有关大学,是否能够在一起研究一个大家认可的规范,在细节上做一些宽容,不要产生技术上的难题就可以。CSSCI代表认为,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为样本,发动广大学人、编辑等充分讨论,使其不断完善,最终制定出一个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文习惯,文、理科都适用的规范框架。在通用规范框架下,制定出文科的规范,尔后文科各学科再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细则。只有和而不同,既考虑普遍性,又突出特殊性,既有总体要求,又富有弹性,既有科学合理性,又有简单明了性,这样的规范才能便于理解和执行。

6.CSSCI全文数据库的建设

代表们一致认为,建设CSSCI全文数据库,不仅可加快学术信息流通,方便用户检索、利用,而且可增加期刊社的收益,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目前专门性全文数据库有综合性数据库所没有的特点,南大的此项建设是可以成功的,希望南大把这个数据库做成一个品牌。

篇7

一、目标完成情况

1、调研工作。市纪委下发的****年全市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安排意见,要求我们完成*篇理论文章和*个调研课题,我们全部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我们还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完成了*个自选课题的调研。具体有:杨书记的理论文章《坚持从严治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政治保障》、王局长《强化权力监督,规范政务公开》、《关于权力监督问题的思考》等;课题调研文章有《关于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和思考》、《市纪委四次全会部署工作的运行情况研究》、《纪检监察工作特色、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问题研究》、《浅谈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和治理对策》等。另外,我们还编写上报调研信息*条,其中被市纪委采用*条,省纪委采用*条。

市纪委原计划在**月下旬召开全市纪检监察理论研讨会,经过初步评选,我们有*篇文章入围,最后的专家评审工作还在进行中,结果将在理论研讨会上宣布。

2、法规工作。市纪委在我县召开了关于修改完善《保障党员权力暂行条例》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对此,领导非常重视,我们经过认真组织筹备,保证了座谈会的顺利召开,会上共提出意见建议**多条,整理上报后,受到了市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3、积极协助王主任做好办公室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具体做法

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工作决策、制定政策的重要环节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性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始终把调查研究当作“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调查和研究工作。

二是在调研质量上下功夫。不论是对哪一项反腐败工作的研究,我们都坚持通过调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即取得所要调查事物的各种现象、各个方面以及这一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种种感性认识,经过反复研究、思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得到对事物的整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理性认识,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和对策,用来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

三是注重创新。没有创新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创新就是在前人基础上的继承和超载。我们在调研中注重向前人和他人的学习和借鉴,但又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结合当前勤政廉政的实际现状,进行实际认真研究,提出我们自己的想法见解。既继承前人又有所突破,既借鉴别人经验又不照搬别人模式,始终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现实任务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建议,拿出切合实际的调研成果。

三、存在问题

一是被动应付的多,主动调查的少;

二是调研层次表皮的多,深层的少;

三是调研内容空洞的多,唯实的少。

四、下步打算

一要调查与研究并重。调查和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调查,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客观世界的各种实际情况或各种信息。研究,就是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从中正确的结论。调查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调查,就不可能有研究;研究则是调查的发展,没有研究,调查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要在选准调研课题的基础上,坚持调查与研究并重,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要积极动脑思考。“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关键是要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把现象变成概念。实践与理论相联系,联系可以发现问题,联系可以发现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调研才会有收获、有深度、有力度,才能更好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转贴于

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是指本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进行的审核把关。

第三条*县国家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公开办公室)在*县国家税务局保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组织管理。

局机关各科室是保密审查的责任单位,拟公开政府信息的最终审签者是保密审查的责任人。

第四条保密审核坚持结合实际、依法审查、既保守国家秘密又便利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原则。

第五条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列入保密审查的范围。

第六条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对以下内容重点进行保密审查:

(一)重大决策事项;

(二)以*县国家税务局名义制订的规范性文件;

(三)县局领导、局内各科室负责人在全县性会议、专题会议、研讨会、座谈会等会议上的讲话稿、发言录音整理的文字材料;

(四)月度、季度、年度等税收收入数据,税源、征管、稽查、财务、机构人员、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五)税务稽查案件查处情况;

(六)税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情况。

第七条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保密:

(一)是否属于密级(包括秘密、机密、绝密)文件内容,保密期限是否已期满;

(二)是否属于尚未决定的事项;

(三)信息公开后是否可能直接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四)信息公开后是否可能严重干扰政府和国税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

(五)信息公开后是否可能造成社会和经济秩序混乱;

(六)是否涉及个人、法人或有关组织的隐私和商业秘密;

(七)是否存在不宜公开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对拟公开的一般性政府信息,由提供信息的科室进行保密审查,经科室负责人审签后,交由信息公开办公室予以公开;对拟公开的重要信息,承办科室应报分管局领导审批。

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公开后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政府信息,除履行以上程序外,需报县局保密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保密审查后,交由信息公开办公室予以公开。

第九条县局保密委员会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上级保密部门确定。

第十条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应与对该信息的其他审核工作同步进行,保密审查时间不影响信息公开的时限要求。

第十一条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核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保密委员会负责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泄密或因保密审查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和重大影响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篇9

联合卡车亮相北京车展

4月23日,由中集集团、奇瑞汽车、玉柴集团、法士特集团、富华重工合力打造的联合卡车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亮相。据悉,联合重卡此次参展的产品包括6×4牵引车、轻量化牵引车、混凝土搅拌车、高强度自卸车4辆高端重卡,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领先的科技水平和精良的制造工艺,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创造的力量。集瑞联合重工副董事长李胤辉等嘉宾共同为联合卡车u460牵引车揭幕。林德叉车荣获“优秀供应商”称号

今年初,大阳摩托“2009年度优秀供应商”颁奖大会在广州大阳摩

林德(中国)第50000台叉车下线

4月23日,林德厦门的全体员工欢聚一堂,共庆林德(中国)厦门工厂第50000台叉车成功下线。凯傲集团首席运营官Otmar Hauck先生、林德(中国)CEO郭进鹏先生以及客户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庆典仪式上,郭进鹏表示:“林德(中国)用了12年的时间在2006年实现25000台叉车生产下线,现在仅用4年时间迎来了第50000台叉车下线的可喜成绩。林德(中国)未来将继续提供以‘客户为导向’的物料搬运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Otmar Hauck先生向林德(中国)团队致以诚挚的祝贺。此外,福耀集团采购总经理叶舒代表客户做了发言,,

在林德(中国)第50000台叉车出场之际,郭进鹏启动仪式,Otmar Hauck先生驾驶着第50000台叉车到达仪式现场,郭进鹏亲手将叉车的钥匙递交给叶舒先生。托有限公司召开。作为国内知名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大阳摩托每年都要对其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考核评比,从中选出10家作为年度优秀供应商。林德叉车凭借其优秀的操作性能、高效的作业效率,以及专业全面的售后服务脱颖而出,获得大阳摩托“2009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  3月5日,一汽大众“2009年度优秀供应商”颁奖大会在厦门召开。据悉,一汽大众的供应商数量超过200家,每年一汽大众都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考核评比,从中选出15家作为年度优秀供应商。最终,林德叉车获得惟一的“优秀叉车设备供应商”称号。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一汽大众已累计购买林德叉车近400台,为其顺利生产提供了坚实后盾。

丰田内燃式叉车挑战耐久性

1978正丰田叉车尚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向陕西外运物流有限公司销售了5台内燃式平衡重叉车。目前这5台叉车仍在使用,已连续工作了32年。

陕西中外运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么多年来,这5台丰田叉车一直担负着主要的装卸货任务,平时基本就是靠企业自身保养,至今还没有大修过。

Fujitsu第6期集团环保行动计划

近日,Fujitsu(富士通)集团了2010~2012年的环保活动新目标,即第6期富士通集团环保行动计划。该计划依据其2020年中期环境计划“GreenPolicy 2020”,从为客户及社会作贡献、自身的变革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角度,确立了其在全球范围深入开展环保活动的18项指标。其中,于2012财年末实现公司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低于1990财年6%的排放水平;建立和采用可测量的量化指标,评估业务活动对生物多样化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推动其环保活动的全球化,成为三大亮点。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棒性保护等方面,企业需要面对的环境课题愈发深入。Fujitsu集团认为,为了早日实现全球环保目标,企业必须通过具有创新性的先进绿色ICT,以及进一步降低业务活动引发的环境负荷等行动,来加强具体环保措施的推进。在这一背景下,Fujitsu在第6期环保行动计划中新增了“加强先进绿色ICT的研发”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两大重点领域。

沃尔沃卡车启动2010年节油大赛

日前,2010沃尔沃卡车全国驾驶员高效节油大赛暨全国巡展正式启动。赛事将覆盖全国近20个城市、近千名沃尔沃卡车驾驶员,最终的优胜者将获得前往沃尔沃卡车瑞典总部哥德堡参观学习的机会。此次比赛是沃尔沃卡车在中国开展的第二届节油大赛。  在此次活动中,沃尔沃卡车将进一步加大驾驶员培训的力度和范围,并通过系统的培训向驾驶员传授高效、安全、节省油耗的驾驶技巧,并针对沃尔沃I-Shift卡车及手动档车型提升驾驶员对车辆n生能及操控系统的了解。同时,沃尔沃卡车将在比赛及巡演活动中展示沃尔沃卡车I-Shift FH车型。

中国成为丹佛斯全球第三大市场

近日,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丹佛斯在天津开设了新工厂,作为其涡旋压缩机和PL/BD压缩机的全球生产中心。新工厂将生产丹佛斯SC和PL/BD系列压缩机。据悉,新工厂投资达2500万欧元,占地约1.4万平方米,并设有新的亚洲客户支持中心,其生产标准与丹佛斯在欧洲的标准一致。  此外,在“2010中国制冷展”期间,丹佛斯了其2009年度报告。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丹佛斯仍然取得了年销售总额26亿欧元的业绩。其中,中国市场以30亿元人民币销售额跃居丹佛斯全球第三大市场。

中邮物流打造服装物流新业务

4月20日,第二届福建鞋服行业物流高峰论坛在晋江召开,探讨国内鞋服行业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发展前景,以及现代物流、信息与决策在鞋服行业的影响及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宁波雅戈尔汉麻世家网络销售总监汪浩、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监田学军等发表主题演讲。据悉,福建中邮物流有限公司目前已在5省设置了7座仓库,为福建省的几大服装品牌企业提供区域集散、服装零拣、工厂到门店等物流服务。

恩智浦芯片为RFlD系统提供高性能

日前,恩智浦半导体针对时尚、零售和电子市场推出其最新的UHF解决方案。基于结构简单、经济高效的单天线解决方案,UCODEG2iL和G2iL+不仅实现了行业领先的读取范围,还提供包括标签篡改报警、若干隐私模式选项、密码保护数据传输和数字开关在内的多种业界首创的功能。  UCODE G2iL将是成本敏感型RFID应用的理想之选,UCODE G2iL+则配备了许多业

界首创的功能,成为服装和电子市场以及产品验证、车辆电子标签和航空行李标签等细分市场的理想之选。

沃尔玛全力支持食品安全年会

4月8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沃尔玛中国协办的第六届CCFA食品安全年会在深圳召开。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抓好源头,把控细节,让消费更安心”。作为大会的协办方,沃尔玛中国的高层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沃尔玛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的努力,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位于深圳福田区的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已连续六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年度《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也在年会上公布。

富士通参与世博会日本馆

在上海世博会上,Fujitsu(富士通)集团参与赞助

12.4%

根据仲量联行第一季度市场回顾报告,2010年第一季度,广州工业物业的国内需求持续攀升,物流园首季空置率持续下降至12.4%,租金环比微升1.2%。45.8%据全国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2月,我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要运营指标多数由降转升,经营与效益明显好转。其中,货运量同比增长45.8%,周转量同比增长56.9%,装卸搬运量同比增长23.6%,吞吐量同比增长23.7%,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7%,不过与同期工业企业的增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油品、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不断走高,物流企业的效益回升仍面临交大压力。

38%

由国际知名调研机构Harris公布的Executive Omnibus调研报告显示,在针对财富1000强企业的300多名高层的调查中,许多公司正热衷于购买和使用坚固手持计算机以及采用无纸化操作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在受访者中,38%的受访者已经采用无纸化操作。

17.2万

作为世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上海世博会的展品物流量预计将达17.2万标箱,用于展馆建设的进境货物流量近25万立方米,参展人员约7000万人次。的日本馆有望成为备受关注的展馆之一。  据悉,日本馆场馆主题为“心之和、技之和”,通过展示区和两个主题表演共同展现“联接起来!为了和美的未来”这一主题。  作为日本馆赞助商之一,Fujitsu还将承建计划于世博会期间开放的日本馆娱乐网站“梦归所梦”(梦中所至,所至如梦)。

中小企业实现营销升级

2010年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呈现回暖的趋势,加之诸多有利政策相继出台,中小企业备受鼓舞。同时,互联网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取信息、开展营销的重要渠道。简单高效、实时在线成为它们对IT硬件

京城5月三大展会同期开幕

5月12~15日,北京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中国国际物料搬运与物流技术展览会和国际现代工厂/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将在北京举办,并在同期推出第九届中日韩亚洲起重机安全论坛、中国农机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2010中国物流货架应用与发展论坛、2010年亚洲物流与供应链高峰论坛北京站、2010烟草现代工厂及物流技术与设备选型研讨会等活动,将邀请众多国内外专家进行高端对话和深^探讨。届时,主办方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还将大力邀请行业内的几乎所有主流研究所组团前来参观。

第七届国际汽车物流中国会议在京召开

4月19~20日,由英国《AutomotiveLogistics》杂志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共同组织的“第七届国际汽车物流中国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基本需求。因此,启动营销升级新计划的中小企业纷纷加入采购商用PC的大潮。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新需求,惠普适时提供了全面的促销方案,全程助力中小企业客户的营销升级。

ADP为中型企业提供综合性人才管理解决方案

4月12日,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薪酬、福利管理服务提供商ADP宣布推出加强型ADFWorkforce Now。它是一套优质的单一供应商的集成的解决方案,将为中型企业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福利、薪酬、考勤和人才管理功能。常务副会长何黎明、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卫勇处长到会致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戴定一副会长、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支陆逊副司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咨询部徐长明主任等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和中外专家到会发表演讲。作为此次会议的专题会议之一,汽车物流分会还在同期组织召开了第三届汽车出口物流国际研讨会。

城市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物流网络战略优化研讨会即将举行

6月9日,由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MMI)和全球供应链工程咨询联盟(GlobalConnexion)联合举办的“城市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物流网络战略优化”研讨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城市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供应链物流网络战略优化、网络战略层面的物流中心功能设计。届时,GC成员单位――美国最大的物流咨询机构St,Onge公司、欧洲资深供应链咨询机构BCI公司和国内领先的物流咨询机构欧麟咨询公司将发表精彩演讲。  据悉,此次研讨会将与慕尼黑(上海)第四届亚洲物流双年展同期举行。

普印力推出符合“能源之星”标准的打印机产品系列

日前,普印力公司推出同级产品中惟一符合2009年最新“能源之星”影像设备标准要求的T5000r热敏热转印条码打印机和SL5000r无线射频识别(RFID)打印机产品系列,帮助企业通过降低能耗、节省开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据悉,“能源之星”计划由美国环保署和美国能源部共同推出,仅为那些符合严格能效要求的产品颁发证书。  在产品性能方面,T5000r和SL5000r打印机能够支持多达7个不同条码机仿真环境,实现7个其他品牌的完整仿真能力;广泛的仿真支持再加上微步进技术,使其具有无可比拟的应用和打印兼容性。  同时,普印力还为T5000r和SL5000r打印机增加了一些标准性能,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应用需求,也为其未来升级作好准备。每款打印机都标配专业网卡,并拥有行业最高的内存――64MB DRAM和16MB的闪存。改进的标签感应技术拓展了客户可以使用的标签范围。  此外,T5000r条码打印机可轻松升级到RFID,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应用需求。SL5000r RFID打印机包括通过EPCglobal Classl和Gen2认证的内置读写器。当与普印力的移动系统结合时,T5000r和SL5000r都可提供针对无源无线环境的可选打印功能。同时,较低的功耗延长了打印机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充电次数并提高了生产力。

篇10

过去,作为一名南亚历史方向的学生,现在,作为中国南亚研究学会的一名会员,我对中国的南亚研究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关心。2006年10月,我有幸来到英国牛津大学做一年的访问学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我一直注意观察和思考英国的南亚研究状况,形成了一些看法,提供给大家,寄望于能够促进中国的南亚研究事业。

我对英国南亚研究的看法主要来自我所参加的以下活动。一,在牛津大学,自始至终坚持参加南亚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课程与讲座(包括讨论课、讲演课、系列专题研讨会);二,尽可能全面参加在牛津召开的有关南亚的大型演讲和专题讨论会;三,先后参加了英国的南亚研究学会11月在巴斯大学举行的专题讨论会和2007年3月在剑桥大学举行的年会;四,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与一些印英学者和学生进行的交谈。

牛津大学的南亚研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由于我的专业决定了我对南亚研究的兴趣主要局限在印度,而且侧重于现代印度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而对博大精深的南亚文化涉入很少。这一点,我自己深感遗憾,所以,我称之为侧记。

英国的南亚研究环境

英国人对印度的感情非同一般。印度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是英联邦的成员国之一。成年后的英国人,或者高中生,在选择外出旅游的东方国家时,一般首选印度,而且会多次去印度。所以,英国人与印度人之间的情感纽带非比寻常。

要了解印度,英国的环境也非同一般。印度独立后宪法规定国家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很多学生宁愿选择英语学校而不去印地语学校。英国的BBC广播里,经常能听到印度人的声音,大街上随时随地可见印度人。每每参加南亚方向的课程、讲座、讨论会和大型会议,我都要全面观察一下参加的成员。绝对的情形是,只有我一个人来自中国大陆,有时会有一个香港人,一两个日本人或韩国人,其余都是南亚人和西方人,南亚裔的人绝对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如果要认识和了解印度人,非常容易,但不利的是,很多印裔不如西方人对中国人友善和热情,态度是客气而疏远。我的经验是,以心换心,只要自己诚信、热情、自重,最终绝对会结识两三个印度好朋友。

英国对南亚研究的重视也非同一般,研究力量十分强大。我的最大感触是,英国尤其是牛津的有关南亚的学术活动,会使一个从事南亚研究的人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忙碌、紧张和充实,甚至经常处于兴奋与激动之中。作为发达国家,英国十分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的研究。牛津大学有很多大型研究课题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如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此外,牛津大学还有一个专门的国际发展系。高校里也经常会遇到印度裔老师。通过有意识的观察,我发现,在英国从事南亚研究的学者中,印度裔占到二分之一。印度学术界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国家首屈一指,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在南亚研究领域取得较大成就的,或在学术界有影响的,或担任全国性的南亚研究组织、大学的研究中心、院系、各种项目负责人的,恰恰都是英国人。例如,在牛津,从事印度政治经济研究的芭芭拉・哈里斯一怀特,从事印度历史研究的朱迪思・布朗,大卫・沃什布鲁克,从事印度历史文化研究的玛丽・欧汉伦等,从侧面反映出印度人在英国的社会地位。有关印度的图书与信息资料比比皆是。牛津市中心的宽街正对着的是1883年建立的印度研究所大楼,房顶四周是栩栩如生的富有印度特色的雕塑,圆形塔顶的尖端屹立着正稳步行走的金色大象――印度的国家象征,与周围浓郁的基督教雕塑形成鲜明对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座大楼的正门上方的一块石头上,至今保留着19世纪雕刻的Indian Institute(印度研究所)字样。这种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反映出牛津的印度研究出类拔萃。这座大楼一度成为校机关的办公楼,现在是历史系的办公楼。被迁出的印度研究图书馆现位于新博德利图书馆(New Bodleian Library),属于牛津大学总图书馆的一个分馆,于1886年设立。其藏书之全面与丰富,让我感觉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最明显的是,英国的各种组织和大学的有关南亚的奖学金项目专门为南亚人设立。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南亚研究项目奖学金、牛津的南亚研究奖学金项目、英国南亚研究协会的奖学金项目都只为南亚人提供,而且南亚人加入该协会的会员费大约是通常个人会员费的一半。即使比较开放的英国南亚研究学会,其年会奖学金(bursary)的规定是,只提供给那些论文被接受的南亚人。这些都令我这个从事南亚研究的中国学者感到非常郁闷。

英国南亚研究学会和南亚研究协会

关于这两个组织的一些信息,感兴趣的学者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我则通过与它们的实际接触和了解产生了一些看法。

关于南亚研究学会。成立于1986年的英国南亚研究学会(BASAS)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明显的商业性运作,二是广泛深入的学术组织与引导。这两个特点密切结合在一起。

明显的商业性运作首先体现在组织的成员构成上。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你的背景如何,只要填写申请表,缴纳年费,就可成为会员。作为会员,不仅订购其《当代南亚研究》杂志可以打折,而且会定期收到学会发来的各种有关南亚研究的信息资料。第二,体现在资金来源上。英国南亚研究学会积极争取基金会的长期资助,每次会议结束后的招待会分别由不同的组织提供资助。现在的资助者主要是尼尔曼基金会(Nirman Foun-dation)。该基金会的资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每年的年会有一个该基金会资助的年度演讲,成为年会议程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议程,该演讲的场所、规格等均高出一筹。另一个方面是,年会的博士生奖励也由该基金会提供资助。第三,体现在会议场所的布置上。在会议的报到和讨论及吃饭与喝咖啡的场所外的大厅里,摆放了至少三家与南亚研究相关的著名出版社的宣传单及其出版的南亚研究的杂志和书籍。第四,如果你要入会,在参加年会时缴纳一半的会员费,就可成为会员。第五,会议结束后有一次全体入会者的大会,除了颁发奖金外,专门讨论下一年度学会的发展及研究主题。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们主要探讨如何获得研究资助,如何成立新的学术委员会来组织各种课题研究组以从各种渠道获得研究资金。

广泛深入的学术组织与引导。首先,英国南亚研究学会的年会只有论文被接受者方能参会,但是会议的开放性极强。学会提前在网站上发出征集论文的广告,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什么背景,只要提出的讨论专题能被接受,只要提交的论文提纲能够被专题讨论组的负责人接受,或被该

次会议的组织者接受为独立论文,就有资格参会。2007年的剑桥年会,参加者就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挪威等国。

其次,会议的讨论专题既广泛又集中。广泛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包括了南亚的所有国家,而且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专题讨论小组,或在某些专题讨论小组中囊括了几个国家的论文发言,二是会议的专题讨论小组非常多,同一个时段至少有三个同时进行的专题讨论组,每个专题讨论组至少有三位发言人,一位组织者。集中性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在对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体现出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关注。这次剑桥年会有两点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对阿富汗问题的关注,有两个专题讨论小组是关于阿富汗的,美国学者尤其关注阿富汗问题,二是对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很多讨论专题是关于非政府组织的。

最后,注意吸收和培养从事南亚研究的学生。在会议召开期间,学会召开成员大会,从论文被选中的博士生中选举出该次年会的获奖者,而且,获奖者的论文将在学会出版的杂志《当代南亚》上发表。另外,论文被接受的博士生申请年会奖学金的成功机率非常高。

会议召开期间,至少有两次高规格的演讲。2007年的剑桥年会,就有巴基斯坦驻英国的高级专员和挪威南亚研究学会会长分别发表演讲。

另外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是南亚研究协会(SSAS)。协会的历史久于学会,成立于1972年。我在牛津日常参与的一些系列讲座都是由该组织的成员组织或主持的,我还参加过该组织的一个专题研究小组“现代早期的南亚”在牛津大学举办的系列研讨活动,包括连续两天的专题讨论会和随后的小组讨论会。

我对该组织的最大感触是,这个组织明显属于一个高级别的实实在在的南亚研究学术团体。说它级别高,是因为它不仅与英国政府的最高学术机构――英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关系密切,也不仅因为它与各种愿意资助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财团联系渠道广泛,更主要的是因为协会成员都是在南亚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人。例如,“现代早期的南亚”研究小组的玛丽・欧汉伦教授是牛津大学新近授予的大学院士,牛津大学的校长彭定康亲自为她主持了隆重的就职演讲。所以,尽管各种机构和个人只要交纳会员费都可以加入该组织,但南亚研究协会的主体会员都是南亚研究的学术精英。他们都积极参与各种有关南亚的学术研究活动。

该组织由各种专题的自主研究小组构成。这些研究小组被称为有效的思想库。它们不仅获得协会的资助,而且在协会的帮助和运作下能与相关的资助机构和团体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保证充足的研究资金。一个研究小组就是从事一个大型研究项目的研究团体。在协会的组织下,这些研究小组的研究课题在不断更新。

该协会有各种名目的学术研究基金,包括研究小组基金、项目发展基金、项目基金、学界交流计划、语言学习基金、学术会议基金,甚至有专门为学生提供的实地考察基金。当然,只有英国居民才能申请这些基金。该协会的杂志名为《南亚研究》,与我们中国一样,但一年只出一期。协会还组织出版专著,以及临时性会议、讨论会的论文集。它与南亚建立起了实实在在的、非常紧密的联系圈。比如在印度的很多地方建立起了联系圈,分别与研究所或机构或图书馆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便于英国学者到这些地方进行调研和考察。同时,它与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加拿大的南亚研究所和大学的学术联系相当频繁。当然,这与西方学者的流动性强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很多研究南亚的学者,原来在英国的大学任教,现在则在美国的大学任教,反之亦然。所以,英国南亚研究的学术圈总是在不断扩大。

由此,我想到了南亚研究的力量整合问题。应该说,英国的南亚研究的学术力量之整合非常成功。全国性的组织团体之间联系密切。全国几个南亚研究力量比较强的高校之间联系紧密,如伦敦亚非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即是如此。各个单位的南亚研究学者相互参与对方的学术活动、做报告和演讲,而且各个单位的学术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也都相互通报。牛津大学有很多的院系和研究所与中心。牛津大学的制度非常独特,每一位老师都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某一个系或所或中心的成员,代表着专业方向,另一个身份是学院的成员,各种人事关系都属于学院的管辖范围之内,学生亦然。所以,很多南亚研究的学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和系所。但凡从事南亚研究的人都集中于一个南亚研究中心,该中心每学期要散发一本小册子,内容包括介绍目前在牛津从事南亚研究的学者及其研究方向,该学期关于南亚的讨论课、讲演课、系列专题研讨会和重大事件,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目前英国南亚研究的课题特点

(一)细致的案例研究与必不可少的实地考察

与中国学术界的关注点不同,英国的南亚研究非常侧重案例。牛津大学研究南亚政治的南迪妮・古普塔博士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研究全印的环境运动还是哪个地方的环境运动。一年三个学期中,我参加了各种讨论会,几乎看不到那种全面的研究,即使看似一个全国性的题目,但只是就某一地方的案例做深入细致的探讨分析。如果就同一问题询问他们印度其他地方的情况,他们往往坦然告诉你不知道,即使他们是来自印度的访问。学者或在英国教书的印裔学者。他们总是说,印度这么大,根本无法了解那么多。这一点与我们国内的南亚研究正好相反。我们一直强调印度是一个典型的多元的国家,但我们往往没有细致地研究印度的多元层面,而总是研究宏观层面。这在英国研究南亚的学者看来,在印度人看来,至少不够深入而准确。但我想,对我们来讲,需要的是两者的结合。

在细致的案例研究中,有几个地区受到他们的特别重视。一个是对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研究。例如,牛津大学的一个系列“当代南亚研讨会”,每周一次,一个学期共八周,至少有两次谈到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文的发展变化。在剑桥的南亚研究年会中,挪威的南亚研究学会会长专门做了关于喜玛拉雅地区经济地理变迁的演讲。英国的南亚研究协会也把喜马拉雅地区作为一个要建立专门联系圈的单独区域。每每听到这些演讲与报告,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总有一些伤感。我们中国不承认阿鲁纳恰尔邦,我们的南亚研究学会开会时,总要探讨中印对这片领土的争端,可是,我们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又有多少?包括人民、地理环境、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我们该如何建设性地帮助中国政府实际解决问题呢?第二个受到他们重视的地区是西孟加拉。我们知道,西孟加拉由左翼政党执政达三十年,毛主义或纳萨尔巴里运动在此影响很大。另外,在印度各邦中,左翼政党执政的邦,如西孟加拉和喀拉拉,人文发展水平很高,公民社会发达,非政府组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非常活跃,所以,无论学校里的讲座,还是年会中的论文,凡是牵扯到左翼政治和公民社会的,都离不开西孟加拉。据我了解,

牛津大学至少有三位博士生的论文,主要是关于西孟加拉地区的研究。他们侧重研究西孟加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牛津的很多印度学生、印度裔老师,甚至学习南亚专业的白人学生,都会讲孟加拉语。

与细致的案例研究相对应,令我感触很深的是,英国的南亚研究离不开实地考察。一名一年级的博士生专门研究西孟加拉的非政府组织,已经去过印度六次,调查过西孟加拉的近100个非政府组织。他的计划是,在最后的写作完成前,他年年都要去印度。当然,他们有很多渠道获得实地考察的资助,有基金会,也有学校等各种组织机构。与他们相比较,就我本人来说,从成为南亚方向的博士生开始,我就一直从事印度的学习与研究,然而,我从来没有机会去印度进行实地考察。来到英国后,每当我告诉别人我的研究方向是印度时,他们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去过印度吗?”而当我与研究印度的人或来自印度的人说起我的研究领域时,他们总是直接就与你谈论起印度,压根想不到我没有去过印度。每当此时,我都感到汗颜。如此这般,我们如何向世界级的研究水平靠近?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

传统的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已经近乎饱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这从英国的南亚研究课题和兴趣点可以明显看出。

以对现代早期的南亚的跨学科研究为例。牛津的历史研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对南亚历史的研究纳入了英帝国的历史研究中。然而,这一研究跨出了传统史学所侧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史的范畴,重点放在科技史、文化史、学术史方面,研究方法也超越了传统史学的史料考证等方法,加强了对那个时代的绘画、雕塑等材料的挖掘研究,从而真实而全面地展现当时那段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再以对种姓制度的研究为例。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召开了一天的专题讨论会,主题是印度的种姓、政治与经济。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最大特征,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这次的讨论小组就对与种姓特别是贱民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法律等领域的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案例研究与宏观分析。尽管国内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文章与著作汗牛充栋,然而,我一直有一种感觉,我们的研究似乎一直是隔靴搔痒,没有深入到具体而确切的层面。比如,最关键的问题,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有没有弱化,弱化的程度到底如何?国际发展系的芭芭拉教授试图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做出分析,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由此可见,当今的学术研究,仅仅靠几个例子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无法令人感到十分信服。所以,我们的南亚研究应该吸收其他学科专业的新鲜知识。

(三)对南亚政治经济的研究重点

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很多,有关于印度民主的,有关于全球化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的,也有关于种姓、贫困与社会公正的。

学术界一直在探讨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那么,印度人自己如何看待他们的民主呢?海外的很多印度学者纷纷研究印度的民主,尤其是印度民主的实际运作情况,提出各种不同的评价。英国一年有三个学期,仅一个学期中,一次是全校性的著名演讲,一次是一个系列研讨会中的主题发言,都深入细致地探讨印度的民主。选修南亚政治的学生,无论课上还是课下,也都激烈地争论印度的民主到底如何。当然,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我想,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对印度民主的正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