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先进事迹范文

时间:2023-03-17 10:2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教师先进事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篇1

模范教师乡村育才先进事迹材料

日前,记者从滁州市教育局欣喜获悉,我市两名优秀教师荣获20xx年度“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他们分别是来安水口中学物理教师王来、滁州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吴维峰。两位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在学生中树立起灵魂塑造者的师者形象,赢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赞誉。

王来老师1990年从偏僻的农村考入高校师范专业,他深知基层教育人才匮乏,大学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母校武集初级中学任教,1999年因教学成绩突出调入当地完全中学水口中学任教。十多年来,王来潜心钻究学科知识,虚心向同行请教,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创新和应用“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所带班级在高考取得同类学校一流水平。王来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起一直担任班主任。从农村家庭走出来的王来把学生当成他过去的影子,真诚关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当地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王来与每个留守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们一有困难都主动向他倾诉。

吴维峰老师198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南谯区皇甫、章广、担子等地的乡村小学任教,直到20xx年才选考到城区小学。四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吴维峰积极响应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号召,主动报名到我省对口援建的四川省松潘县的偏远山区小学支教。在支教期间,吴维峰克服高原反应、水土不服、语言不通、余震不断等一系列困难,坚守工作岗位,赢得了支教学校、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3月20日,吴维峰的老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离开了人世。这也成了吴维峰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因为是他在前往四川支教前才将父亲送到乡下的弟弟家中,没想到农村医疗条件不好而耽误对父亲的抢救。

篇2

,男,生于年月,新陂乡觉村小学教导主任。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深受学生敬爱的小学老师。父亲与学生之间那种深厚的师生情谊,令自幼就对将来成为一位好教师充满了向往。年执起教鞭当起代课教师,正是他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通过他的勤奋学习,年月毕业于江西赣州师范学校,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教年来,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年来,他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取得大学专科学历,成为新一代学习型教师;年来,他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师德师风创一流,教育教学实绩数第一,认真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同事的信赖,社会的好评,领导的认可。

尝试教改谱新篇个性发展育人才

做为学校的教导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要求老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大胆尝试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他在语文课教学中,力求建立一种和谐、民主、活跃的教学组织形式,变传统“排排坐”的学生座位形式为自由组合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用“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取代了“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用组织讨论式、娱乐式、竞赛式的教学活动取代了单纯的交作业、改作业的评估方式,所以学生都乐意上老师教的语文课。另外,他还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学生中,按“十个一”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经常开展演讲、书画、音乐、广播操等竞赛,让学生在学中动,在动中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直线上升。良好的教学环境造就了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爱心铺就成功路智慧沐浴新教坛

爱,是师者之魂;真情,是维系师生情感的最好纽带。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他把对学生的爱默默地倾注在了日常的工作中:他班同学汤某是学习后进生,因为父母亲一直在外打工,所以对他缺乏管教,使他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上课故意捣蛋,经常与同学发生“战争”,作业不按时完成,成了历届班主任管理的难点。从表面上看,这个学生很调皮,对什么事都不屑一顾,但知道,这学生其实内心一定有创伤,需要老师、同学、亲人的关心。开学后,经常与该学生谈心,了解了学生和他的家庭情况,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他认真听课、主动参与学习,当该同学有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和鼓励下,这位同学逐渐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的了正确的人生观。正是那份真挚的师爱,成了激励他健康成长的动力。

的师爱是春天的甘霖,这甘霖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学生生病了,他主动带去医院就诊;对于那些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他则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凭着这颗爱心,在教导主任和班主任这两个岗位上慢慢成长起来,逐渐成为了一名以科研为先导的优秀教导主任和优秀的新型班主任;凭着这颗爱心,一个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层出不穷;凭着这颗爱心,学生们如一棵棵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他们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自主的精神、合作竞争的意识,所教的班级,一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

学者之路坎坷多孜孜不倦硕果累

随着中国加入组织,我们的国家将会面临科技上的新挑战。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而教育又为综合国力奠定基础,所以教育是世界各国竞争的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将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知道,作为世纪的教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的品质,更要有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精神。年他走上了自学之路,于××年取得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痴情于图书馆丰富的藏书,痴情于阅览室各种各样的期刊,痴情于各个知识门类的讲座,他借阅了一摞又一摞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他时常叹惜时间过得匆匆,总想多读快读。多年的学习生活,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着沉淀于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亮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凭着多年来的孜孜以求及自身的不断努力,终于换来累累硕果。他在××年参加“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同年,获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年获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从教以来,教育教学实绩显著,所任教的语文学科一直处于上游。

篇3

笔者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联评,以前总以为评优评先,是领导说了算,说给谁就给谁,难怪有些教师对所谓的奖项含金量大打折扣。可厦门市教育局一直以来都慎重对待评优评先工作,尽可能把工作做得科学、公开、公正。就拿这次的厦门市十大“师德标兵”的评选来说,程序是这样进行的:先下发评选文件,各校、区按推荐名额进行推荐,撰写先进事迹材料,接着市局组织评委对候选人的事迹进行核实、筛选,挑出了较为典型的21位“师德标兵”候选人,联合媒体――厦门日报社,用专版向社会公布21位教师的先进事迹,广泛发动教师、学生、家长、热心市民投票,投票途径为――网络投票、发短信投票与寄送投票。市民投票的结果占60%的权重,专家评委占40%的权重,以这种形式,从21位候选人中选出厦门市首届的“师德标兵”10位。然后再从这10位中选出8位作为福建省的师德标兵人选。

笔者不禁为这样的评先方法叫好。这种做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1.让教师了解评优的过程,增强评优的透明度、可信度。

2.让市民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工作,对教师的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

3. 让全市教师了解自己身边的榜样,树立平凡而又高尚的学习标杆。

4.让民众知道,每个行业只要用心经营,都会做出伟大的成绩,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笔者认真聆听与阅读了21位候选教师的先进事迹,一次次地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这21位教师有的来自特殊学校;有的来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有的来自偏远的乡村;有的来自民办学校。年龄最大的50多岁,年纪小的只有20多岁,应该说候选人的年龄结构与从业的地域背景都被充分考虑到了,兼顾重点校与薄弱校,体现了评优评先的公平性与均衡性。

这是厦门市在2007年推出“师德建设年”的活动后进行的表彰举措,厦门市教育局在活动调研中总结出了教师队伍出现的三个明显特点。

1.关注贫弱学生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用自己的工资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营养品;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无偿为学生补课辅导,为特困学生免费提供午餐,多方筹集资金,帮助近8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教师“偏爱”行为偏差的学生。在某学校新设的女生班中,老师与“问题女生”同吃同住,用耐心、细心、爱心温暖感化她们。

3.教师“下意识”地关照学生的细小处。一所中学的门房多了一排伞架,那是为突遇雨情没有带雨具的学生准备的;另一所中学的老师为了不让住校的新疆学生在假日里感到寂寞,自发地轮流将他们带回自己的家中照顾。

一位教师拥有较为纯洁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特别是目前“范跑跑事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如何在教师群体中积极倡导并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由他律变为自律?厦门市教育局无疑做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学校能否借鉴厦门市教育局的做法,在师德建设中也能出“新招”“鲜招”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

师德建设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

一个重要且永恒的抓手

学校管理需要刚柔相济,制度的健全是为了保障各项工作的顺畅落实,但刚性太强,则缺乏人文的关怀,此时就必须有柔性的关爱来“护航”。同样的,师德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首先当然要有必要的制度作保障。学校可以建立一系列的师德规范条例,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铭记于心。采用“师德一票否决”做法,将师德建设情况纳入教师的全员聘任与小学高级教师聘任的首要条件。师德不过硬,你就无缘教师聘任与职称的聘任。因为我们无法苛求每位教师都把教育当成事业来追求,但你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必须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职业的底线。用制度规约,用一条“红警戒线”告诫每位教师,你时时都要注意自我的师德修养。当然,也会有人在不经意间被规约“撞了一下腰”,学校也要有柔性的一手,先暂缓聘任,暂从教师岗位上“退一退”,接受岗位培训,待考核通过后再“重操旧业”,以此来敦促教师,使每位教师都来注重与提升自我的师德质量。

师德建设应该引进家长、

社会、学生的评价

学校的师德建设搞得如何,不仅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还需要引进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评价,这种来自民间与官方的结合评价才是比较全面的。

1.要将师德建设的内容向社会公布、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家长、学生的监督。

2.要不定期地开展家长、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邀请学校退协与关工委的同志,从问卷中了解社会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情况,表彰先进、优秀,将不足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并限时整改,利用全体教师大会,对一段时间以来的师德表现情况做一个通报。让师德建设的“警钟长鸣”。

3.要定期地开展学生、家长的专场座谈会,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了解学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情况,评价任课教师,最好要有具体的事例。这主要是为了收集教师队伍中的感人事迹,待资料丰满后,学校可考虑将这些教师的事迹拍摄成专题片或是编撰成书,宣扬身边的教师,让好师德变得可触可摸可学。

4.教师的评优评先应该引进学生、家长的意见。可以借鉴厦门市教育局的做法,将近期学校要评选的项目通过校园网或是校报向全校家长、学生,以投票的形式产生候选人,并将家长、学生的民意与学校考核组的意见结合,选出确实比较优秀的人选上报。

师德建设要求教师要具备

“俯下身子”服务的意识

良好的师德建设,要求教师要端正心态,要摆正自我的职业位置。教育就是服务,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各个家庭的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服务。

1.学校要长期开展“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教师论坛,同伴互助,确立怎样的教师才是新时期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概念,并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践行。

2.教师可以从“学生中来”,调查新时期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的形象,并从学生的理解中筛选出符合教师职业要求的内容,作为每位任课教师追求的目标。

3.教师的家访工作要深入,追求要有效。不能把家访当作任务来完成,应该将家访当作家校联系,促进学生成长的桥梁来架设。要纯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赋予相同的关爱。

4.基础教育学校也可借鉴高校教育的某些做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学年末,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来为各任课教师“打分”,以此来促进每位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的自觉性。

师德建设要求学校尽快出台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的师德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师德是不容易评价的,它具有模糊评价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若没有具体的举报或其他情况,教师在“师德修养”一栏上,往往自我的评价都是“优”。怎么突破这个“瓶颈”?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与出台师德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可以考虑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定性来自于教师同伴、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等对该教师的评价意见,学校各处室在日常工作中对该同志的观察等意见汇合;定量可以从教师的家访次数、家访质量、导优辅差、平时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成效等方面来综合“打分”;还可以就教师本身的师德发展计划的达成度进行自我的“打分”,将这些方面“立体交叉”起来,构建出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指标体系。用体系来规约与评价教师,对师德水平的提升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篇4

生活从来不缺少伟大的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观后感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刘秀祥先进事迹观后感112年前一则“儿子不惜千里背着精神病母亲上大学”的消息引发全国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很多父母幻想自己有个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该多好。

这个孩子叫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是贵州偏远山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家里兄妹三人,他最小,有个哥哥和姐姐。本来一家人过着清贫又幸福的生活,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当时的刘秀祥只有四岁,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溘然离世。父亲的突然辞世,让一家人措手不及,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一个原本贫寒的家庭坠入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刘秀祥家里发生变故的时候只有四岁,哥哥和姐姐也才十岁出头,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三个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们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半大的哥哥姐姐一边学习种地,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妈妈,靠着村里好心人的帮助艰难地维持着生存。这样的苦日子过了整整七年,不堪忍受生活重压的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么多年也苦了这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过得好不好。

哥哥姐姐走后,家里只剩下十岁出头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这一年刘秀祥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和当初的法子英一样面临命运的抉择。但是刘秀祥挺住了,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承受了连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很难面对的艰辛。

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刘秀祥就去砍柴种菜,然后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上学,放学后回家干农活做饭照顾母亲。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孩子,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重点中学,但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还又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这时刘秀祥做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放弃重点中学去免费的民办中学读书,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窝棚,这个漏风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和母亲的新家。白天,他在学校刻苦读书,晚上,他去拾破烂换钱,然后去菜市场捡剩菜做饭,常常十天半月碗里看不见一点油花。初中和高中的这段时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刘秀祥长得又干又瘦,体重只有80斤,但是为了自己和母亲心中的梦想,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2008年的时候,他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围着山坡跑了好几圈,为了赚取大学的学费,他又背着母亲前往山东打工。毕业那年,刘秀祥拒绝了多个单位提供的offer,面对一片大好的未来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心,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山里的孩子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刘秀祥先进事迹观后感2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20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刘秀祥先进事迹观后感3刘秀祥回到了家乡贵州省望谟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言传身教,以真诚善良的心灵,刚毅顽强的品格获得了学生们拥护和爱戴。“祥哥来了,赶快奋斗!”这句话,表达孩子们对他的肯定和信任。

在教坛默默耕耘的7年里,一组组的数字串起了刘秀祥的累累的工作硕果:

刘秀祥担任了5个教学班的工作和3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顾学校的德育、团委、教研组和年级部的工作。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到学生家中家访,摩托车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园。

教学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牵线企业和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刘秀祥曾经在一个差生班担任班主任,毕业时全班47名学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刘秀祥说:“在我教书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告诉自己,一个都不能放弃,一直都不能放弃,要让大家相信奋斗的力量。”经过刘秀祥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辛勤的劳动,终于使全县的教育工作全面改观,教育水平直线上升,高考上线率翻倍提高。在望谟县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

“望谟教育成效显著。把教育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穷根的根本举措……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本科录取人数从2015年以前的全州挂末提高到2018年的全州第四位。

2019年本科上线学生达946人,上线率增加值在全州排第3位,上线人数实现逐年大幅增长,较2014年增长了477%。”

望谟县的教育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可知道这个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刘秀祥等教育工作者多少辛劳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付出啊!

刘秀祥2018年被任命为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同年被评为“中国好教师”,得到了社会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赞扬。

如今的刘秀祥也成立了美满的家庭,他的贤内助帮他一起照顾母亲,不但使母亲过上了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替刘秀祥分担了后顾之忧,使他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回报大众!

提到过去的艰难生活时,刘秀祥感到历历在目。当年在面对困境时,刘秀祥选择了坚强面对和勇敢付出,他开玩笑地称自己为打不死的“小强”,经过了种种磨砺终于苦尽甘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说:

“如果没有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我可能没有那么坚强,没那么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

刘秀祥先进事迹观后感4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18年刘秀祥入选了中国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20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刘秀祥先进事迹观后感5“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12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18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19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19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20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篇5

为大力弘扬***同志高尚师德和敬业精神,加强师德建设,市教育党委、市教育局决定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

要学习***同志扎根农村、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从教12年,她时刻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始终坚守着乡村中学的三尺讲台。她常说“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患病前,没有请过一天事假。患病后,每次检查,她都选在双休日;每次手术,她都安排在假期;每次手术前一天,她仍然在岗位坚守;每次术后,只要能走路,她就戴上假发,去给学生们上课。她说“这辈子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决不放弃教师岗位。我离不开孩子们,只要我还能站在讲台,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养病期间,她常常念叨的是学校的课程安排情况,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他的丈夫也是本校一名教师,每次住院治疗,她总是对在医院陪护她的丈夫说:“我能照顾自己了,你回去上课吧,还有那么多学生在等着你呢!”每次手术后,当学生去家中看望她,她总是说:“等我有力气骑自行车,就去学校继续教你们。”自从***同志患病后,学校就尽量少给她安排工作。由于学校人手紧,她主动兼任图书管理员和报刊收发工作。所有工作,她都认真出色完成。

要学习***同志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同志如同亲人般关爱她的学生。病痛袭来时,她从不流露出一丝痛苦的表情,坚持上完课。有时身体实在难受,不得不立刻吃药,她每次都是匆匆走出教室吃了药又很快回来,不愿耽误学生们的时间。有时她感觉真的很累,而且经常出现瞬间全身瘫软的症状。但她不敢告诉家人、同事们和学生们,她怕大家担心,怕离开学生们!他孝敬老人。换季时,总是提前给公婆准备好衣物;生病时,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街坊邻里和睦融洽,他们都说:“玉梅心善啊,谁家里有个缺啥短啥,为难着窄的事,她准会帮忙。”多次的手术,已经使她家负债累累,汶川大地震后,她和丈夫除在学校捐款,又在村里捐了200元。每当她收到好心人的帮助,总是拿出一部分资助贫困生。2008年底,学校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学生们自由选择实验室来学习。教思品课本可以清闲一些,但她发现物理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就主动要求到物理实验室帮忙。那段时间,每天上午她都在实验室度过,下午继续讲课,平均每周课时量达到30多节。2008年11月,学校召开全国教科研现场会。***同志担任图书馆解说员,背诵500字的解说词,成了她的一大难题。几次开颅手术,她的记忆力明显下降。她就利用课余和做家务时间背解说词,听得儿子都会背了。现场会那天,她的解说非常成功,赢得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生活中的***,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言传身教。她把学生当朋友,通过“心灵之约”手抄报,与学生单独交流,解决学生内心的困惑;虽然自己还欠着外债,她却时常拿出钱物帮助贫困的学生;自己身体不好,却时时不忘关心身边的同事、亲人。她常说:是大家给了我温暖,给了我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力量,我做的事情太少了!

教师创先争优事迹材料***同志,女,34岁,是丰润区**镇中学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扎根农村,勤奋敬业、为人师表、悉心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和同事们称赞。

***同志,女,34岁,是丰润区**镇中学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扎根农村,勤奋敬业、为人师表、悉心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和同事们称赞。2002年,***不幸患上脑瘤,到2009年六年半的时间,做了5次开颅手术,但她始终以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坚守在工作岗位,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被师生誉为“微笑天使”、“英雄教师”。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唐山市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当选唐山市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08年度感动丰润十大人物,并荣立二等功。近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就***同志先进事迹作出批示:***老师的事迹感人。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身患重症但矢志不移,她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应当宣传她的事迹和精神,帮助她战胜病魔,继续在光荣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发出光和热。

为大力弘扬***同志高尚师德和敬业精神,加强师德建设,市教育党委、市教育局决定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

要学习***同志扎根农村、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从教12年,她时刻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始终坚守着乡村中学的三尺讲台。她常说“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患病前,没有请过一天事假。患病后,每次检查,她都选在双休日;每次手术,她都安排在假期;每次手术前一天,她仍然在岗位坚守;每次术后,只要能走路,她就戴上假发,去给学生们上课。她说“这辈子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决不放弃教师岗位。我离不开孩子们,只要我还能站在讲台,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养病期间,她常常念叨的是学校的课程安排情况,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他的丈夫也是本校一名教师,每次住院治疗,她总是对在医院陪护她的丈夫说:“我能照顾自己了,你回去上课吧,还有那么多学生在等着你呢!”每次手术后,当学生去家中看望她,她总是说:“等我有力气骑自行车,就去学校继续教你们。”自从***同志患病后,学校就尽量少给她安排工作。由于学校人手紧,她主动兼任图书管理员和报刊收发工作。所有工作,她都认真出色完成。

篇6

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努力优化人才工作基础与人才工作环境

1.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有关会议的精神和人才规划,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研究人才工作,制定年度人才工作目标任务。

2.重视优秀人才服务工作。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召开优秀人才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优秀人才的身心健康。

3.做好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为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做好基础性工作。

4.及时开展教育人才队伍现状调研。

5.建立人才信息库

二、不断完善教育人才管理制度,及时做好教师补充和调配工作。

1.继续做好学校教师缺员补充工作,制订中小学教师补充计划,并配合人事部门做好公开招聘教师工作;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将专业教师安置到农村中小学;招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充实到县城学校任教。通过引进优秀毕业生,带动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2.根据《吉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吉政办发[2015]71号)要求,经过调研,制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做好教师交流调配工作,促进师资资源合理均衡配置。

3.改善校长考核和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择优选聘。

4.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强化职称评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杠杆与导向作用。

5.做好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工作,带动学校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努力加强教育人才培训与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素质

1.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做好“国培计划”的推荐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2.开设受教师欢迎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将农村教师培训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县级网络远程培训,提高培训效益。

3.通过远程信息教育、举办校长培训班、参加上级部门和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培训教育管理干部,提高教育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4、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考、中考水平,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培养当地实用性人才两不误。

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结对子、送课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示范和辐射作用,以优秀的名师群体带动学校整个团队,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创先争优的进取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构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长效机制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思想素质。

2.开展教学业务竞赛活动。着重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选等系列活动,着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3.积极做好有关优秀人才的推荐、评选、表彰和事迹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氛围。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心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工作。

开设对口、适用专业(焊接、机械加工、数控、汽车维修和酒店管理等专业)。促进与企业的联合,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就业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力度,安排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六、保障措施

篇7

整理新变化点亮30年行医路

【画面】经过一段乡间小路,车子停在肥西县花岗镇过岗村卫生站门前。夏日明亮的阳光中,56岁的站长陈尚学正在门口等候。一方小小的院落、一片郁郁的绿色,卫生站的干净整洁和家一般的亲切让人惊喜。

【记忆】我1971年初中毕业后,做过民办教师,当过会计,1975年,经推荐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班”后,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但那时,生产队的一间简陋小屋就是医疗室,村医收入也较低,工资主要靠村里补贴。“合作医疗制度”虽为农民看病提供了一定保障,村民每次看病,每人只需付5分钱的处方费,但因资金总量有限,“生大病”仍是大家最怕的事儿。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我自己开了个诊所。托改革开放的福,老百姓经济生活条件普遍提高,我的诊所也不断“升级”,房子、冰箱等很快都置办齐全了。好的诊疗条件给大家看病提供了方便,附近三四个村子的乡亲看病几乎全找我,每天都是早晨5点开诊,晚上披星戴月回家。

1999年,肥西推行农村卫生改革,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大家一致推举我做过岗村卫生站站长。尽管这一改革让之前“单干”的乡村医生收入锐减,但大家在了解了党的农村卫生政策后,最终愉快地走到一起,共同为家乡人民服务。近10年来,卫生站从未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始终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如今,农民看病又有了“新农合”,不但大病、小病都能报,“家门口”的即时报销方式更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同甘共苦撑起心中大爱

【画面】病人的询问使采访不时被打断,药怎么个吃法、日常注意哪些事项、饮食如何调整……陈尚学总是微笑着一一耐心嘱咐。一言、一行都能透出他与病人间令人感动的彼此信任。

【记忆】早些年,农民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心里始终装着乡亲、装着病人,经营自己的诊所时,我就常上门免费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看病,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除减免医疗费用,还对他们赊账,也从不催债。但每次我到村里出诊,善良的乡亲们也会用一杯水、一顿便饭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知识水平提高了,乡亲们的健康意识也明显提高。 20xx年“非典”、20xx年手足口病以及今年的流感疫情期间,我们基层村医的宣传和排查任务虽然艰巨,但乡亲们普遍都能积极配合、自觉防控,我们卫生站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知识黑板报,他们没事总喜欢来“研究”一番。如今,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可谓是家喻户晓,切身体会到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带来的好处后,我们和乡亲们间的“信任”也更牢固了。

受之于恩需用一生报答

【画面】县优秀卫生站长、县卫生系统“健康卫士”、“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健谈的陈尚学突然变得腼腆,“国家培养了我,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8

一、要创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个好的校长是办好一所好学校的关键。人,是决定事情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校长是教师的主心骨,当然要将有效教学管理作为“基于人,为了人,提升人”的方式和手段,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管理的根本任务,这是现代的、永恒的办学理念与主题。

1.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首先要率先垂范

首先是实事求是,常常事先不通知就落校视察,要求校长做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能把身边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调研核实,座谈沟通,要求校长为教师服务,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从细微之处创真情;把关校长求真务实的管理作风,严控弄虚作假;转变做事拖拉的作风;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校长法治意识;在生活上,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师群体活动,开拓共处合作、沟通交流的空间,搭建教师互相学习的平台,凝聚共事共议的亲和力,形成合力。有凝聚力的校长才能带出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2.整合优越资源,巧用自身力量,引领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如何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走出去,请进来”也不是唯一的办法,只有立足校本,抓住契机,创设机会,利用可用资源,因地制宜,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师素质。

①榜样引领。在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感人事迹,校长要抓住先进典型,宣扬先进事迹,奖励无私奉献,树立教师楷模形象,谱写乡村教师新的精神篇章。比如我校,一位老教师身患重病却一直坚守岗位;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师为了抓紧学生的复习功课,在亲人去世后没几天就来到学校,带孝上课……这些都是感动人心的敬业精神力量、高尚事业人格的榜样!

②激励竞争。要注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的建设,职责分明;挖掘教师的潜能,敢用新人,赏识出色,鼓励各尽所能,争当先进,形成良性的内部竞争趋势。

③建立博爱教师群体。作为校长,要求教师之间要相互合作、学习和帮助;关注教师的生活与身心健康,关心教师的工作与学习,做教师坚强的后盾,凝聚教师集体的力量与智慧。

④打造教师业务素质成长的平台。教师的业务素质应该是在自身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基于此考虑可根据不同目的举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实行推门听课制,鞭策全体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建立教师网络学习制度和量化要求以及评价细则,细化管理,引领教师借助网络这种现代手段走“学以致用”的自学道路。教师的自身力量和智慧是不可估量的,能激活的话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财富。 转贴于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所以我们要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强化质量,抓好落实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忽视实抓,很多工作会演变为“纸上谈兵”。

为了落实出实效,我校围绕教学环节创设落实了四步流程法,即布置工作、过程检查、问题反馈、落实提高,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强化目标责任制。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抓进骨头里去,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布置任务工作落实备忘录,所有工作落实情况都要实行信息反馈,对没有落实的要首先追究责任,将落实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抓严落实,强化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教学常规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学思想、学行动、学目标,因此,作为校长,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性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完善教师岗位考核方案、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尽量减小对教师教学评价不公平的误差,引导全体教师追求业务精益求精,促使教学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机制尊重了教师的人格,重视了教师的荣誉,维护了教师的利益。人文化的教学管理机制,能调动教师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科学地用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推进教学持续发展。

四、提高校长人格魅力,塑造校长形象

篇9

数学教学改革应注意延展教材空间,把数学当作充满智慧、灵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将数学与儿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形成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认识,在体验鲜活数学的同时,产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

1还原知识真实背景,“活化”数学教学

1.1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原型配对,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愉快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和融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原型配对,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运用数学。如,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教师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现象,在教室东面黑板上挂出 “太阳”,创设太阳升起,小朋友早晨高高兴兴上学去的情境,并以此情境为依托,朗诵儿歌:“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得轻松愉快。接着,教师又创设情境:学校开展野外活动,你准备去哪里玩?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教室四周挂出景点标牌,让学生在椅子搭成的模拟街道中边走边说:“我从学校出发,向哪里走,到哪里去。”让学生在情境中应用并巩固这四个方向。模拟的生活情境使逻辑的、抽象的数学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真切起来。

1.2展示数学在生活中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中努力还原、再现数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让学生从文化的视角欣赏数学,感悟数学。如,教学《认识负数》时,创设水果市场进货和出货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示“运进苹果2吨,后来又运出香梨2吨”,由此引出区分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多种方法,并通过介绍历史上表达负数的方式,突出数学发展历史过程,凸显学习知识的必要性,数学知识“活”起来。

2突出知识内在价值,“趣化”数学教学

2.1开展丰富多彩的野外活动,让数学学习场所由封闭的教室拓宽到开阔的大自然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该简单地从课本到课本,数学学习的课堂应拓展到大自然,拓展到城市街道、乡村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内在价值。

结合时令、教材内容,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野外活动,如到绿地和孩子一起“数一数”身边的大树,林中的座椅……“比一比”楼房的高矮,大树影子的长短……按形状、颜色等将树叶“分一分”,再用“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小朋友、小鸟间的位置关系。在认识路线图、认识方位、认识千米时,让学生到城市街道去辨认、体验,实际行走。这些做法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教育阻隔儿童与自然亲密关系的严重弊端,充分发挥自然的源泉作用,利用自然之美以及与自然相关的人文景观之美,帮助学生在与田野世界的对话、沟通中,学习和体验数学。

2.2组织多种数学实践活动,让知识技能的巩固由书本习题的单调操练拓展为生活中的活学活用

结合学习内容组织数学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学习利率和折扣后,我们组织了“跳蚤市场”数学实践活动,先后安排了理财讲座、调查超市促销方式、向家长宣传征集商品、引导学生分组成立“淘宝铺”,确定组内成员的分工、制订详细的经营方案和营业额分配,做到每个学生都能熟悉商品价格、折扣和计算方法,能根据现场情况准确迅速地计算出成交价。在自由的天地里,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交往,感受思考和创造的愉悦。

3沟通知识多元联系,深化数学教学

3.1在多学科综合活动中让学生领悟数学的价值

在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数学教师则让学生结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数字化解读”。将与感动中国人物有关的数据编写成数学问题,如利用水稻之父袁隆平培植出的杂交水稻亩产量、过去水稻亩产量、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等数据,计算1000亩杂交水稻可以比过去多养活多少人,从中感受这一科技成果对社会的贡献。学生在学科之间的综合中,体会到了数学的力量。

3.2在数学文化节活动中提升数学的品位与素养

结合学习内容和儿童年龄特点,分别开展“说一说数学家的名言、讲一讲数学故事、看一看数学小常识、猜一猜数学谜语、玩一玩数学游戏”等活动,组织数学故事大王比赛,数学童话、数学相声、数学小品的表演等。使学生从这些事实中感受数学家的伟大,数学发展史的曲折,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对原有观念的质疑批判意识,尊重事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数学文化节的活动丰富了数学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能够获得对数学的全新认识。

篇10

〔关键词〕乡村医生;医师职业精神;医学人文;医学教育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护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有了更多人文性的要求。而目前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传授、学历的提高以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的提升。人文教育的缺位加之经济等因素的冲击,导致部分乡村医生社会责任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和价值取向扭曲、沟通能力欠缺及服务意识缺位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健康中国2030”保障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利益的战略目标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除继续提高专业水平之外,也需要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训。

1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师职业精神是指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导思想,是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练的,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1]。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既包括对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包括对该职业的认可与以身作则,其核心是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诚实等品质。

2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现状

2.1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先天优势

首先,我国乡村医生长期生活、工作并扎根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既为医又为农,他们勇于奉献、甘于吃苦、不计名利,用最简单的医疗设备和自己的责任心,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基础性卫生工作,发挥了农民健康卫士的重要作用。其次,乡村医生立足于乡土气息浓厚的熟人社会环境中开展服务行为,他们与患者颇为熟悉,因此,乡村医生与患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亲人”关系。第三,乡村医生的服务对象都是生活在基层的农民,工作中必须要处处为农民考虑,既要治好病,又要少花钱。他们对患者的家庭病史、经济情况等比较了解,更能理解患者的就医心态与健康利益诉求,也更容易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2.2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提出,各国医生都需要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达到最基本要求。乡村医生作为我国卫生队伍的重要一员,理应具备并达到该基本要求中的标准。然而纵观当前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乡村医生在职业精神建设方面还有待提升。2.2.1乡村医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缺乏了解。多数乡村医生未受过系统医学教育,除自身知识与技术水平有限,误诊、漏诊、延误诊断治疗、操作不规范导致医疗差错时有发生外,其人文知识匮乏,对“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内涵、作用等知之甚少,也缺乏对具体医德规范和标准的深入理解,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他们多数只是凭借道德直觉工作,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较少注重提高自身医德修养,也不重视医患沟通的艺术。乡村医生处在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底层,待遇水平偏低,部分乡村医生仅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贴补家用、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没有太大兴趣,也不愿去操心“医师职业精神”的具体要求,得过且过。这直接导致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和纠纷,还迫使部分患者“小病大治”“舍近求远”地去大医院诊治。2.2.2市场经济严重冲击了乡村医生的职业精神。改革开放以后,乡村医生失去了政府保障,游离在医疗市场的边缘,半医半农艰难地维持生计。受不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医生也逐渐将市场交换原则运用到医疗工作中,开始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卖假药和过期变质药品、过度治疗[2],引起农民不满,进一步削弱了农民对乡村医生的认可与信赖。

2.3现有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计划忽视医师职业精神培训

乡村医生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他们的职业素质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加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引导乡村医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但有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农村卫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健康发展[3]。

3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的对策

3.1提高乡村医生的社会地位及待遇

新医改后,乡村医生作为卫生院的下属,成为整个医疗体系的最底层组织。但我国卫生系统人事编制及相关福利政策仅下沉到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不享受国家正式编制的各项待遇,还要受卫生院管理,缺乏归属感。作为农村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员,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去和与自己“差不多”的教师、村干部等对比,相比较低的收入难以激发其职业自豪感以及献身于职业的热情。而且,现有乡村医生分配制度也加剧了他们的不公平感,如药品零差率政策取消了乡村医生药品加成收入,虽然政府给予补贴,但总体收入仍大大降低;另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85.9%的乡村医生认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增加了其工作量,甚至一些乡村医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薪酬增加较少,导致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而且药品质量也难以保证[4]。因此,首先要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使其有职业荣誉感,才能坚定其扎根基层的信念。其次,在一体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可以将乡村医生的行政隶属关系划归到乡镇卫生院,无论是从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收入分配管理上都和乡镇卫生院采取一致性,实现乡(镇)村医收入的均等化[5]。第三,允许乡村医生参加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定。第四,应健全并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当乡村医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同行基本一致,而且生活无后顾之忧,工作被需要与认可时,他们才会安心地扎根基层服务病患。

3.2加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相关科目教育培训

3.2.1增设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可以根据社会和医学科技发展的变化及乡村医生实际增设一些新的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党和国家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等课程。特别是要把医德教育作为乡村医生培训中的必修课,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乡村医生工作的价值和职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尊重和关心病人,较好地实践“守护农民健康”的职责。只有让乡村医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下得去、留得住,也才能将所学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更好地运用于乡村的医学实践[6]。课程形式可以是一定学时的必修课,也可以是针对乡村医生实际需求开设的医学人文专题讲座或大家讲坛,特别是邀请相关专家来到乡村医生身边现身说法,既可以加强人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可以帮助乡村医生从专家身上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并自觉树立起服务乡村卫生事业的崇高理想。3.2.2在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中渗透医师职业精神。医乃仁术,医学的人文性渗透在医学的每一个角落,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将蕴涵其中的丰富人文资源传授给学生。在乡村医生专业知识培训时,专业课教师要适时渗透人文知识,让医学人文与医学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床旁见习、实习帮助乡村医生在增长临床经验的同时,认识医师职业精神的思想内涵。3.2.3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乡村医生的职业精神。近年来的“最美乡村医师评选”等活动,宣传、弘扬乡村医生重要作用与先进事迹,极大地增强了乡村医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了他们扎根农村的信念,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去关注、支持农村卫生事业,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以及乡村医生职业精神建设打了一支强心剂。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先进、感人事迹的报道,鼓舞更多的乡村医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得更好,也可以引导受过良好医学教育的年轻医学生回到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二是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考量,对道德典范予以表彰,而对医德人格存在瑕疵的乡村医生要批评教育,小惩大诫,严重者可取消执业资格。

〔参考文献〕

[1]金福年.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从《医师宣言》谈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161-163.

[2]张丽霞,吴堃.乡村医生人格内化的现代价值及培养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60-61.

[3]戴伟娟,谢素芳,王朋,等.关于加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1):1129-1130.

[4]尹文强,于倩倩,陈钟鸣,等.乡村医生组织公平感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4):280-283.

[5]王冠男.基于乡村医生管理现状的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28(11):69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