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12 07:0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前演讲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追求高效务实为目标,教师们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样如何把握内涵和外延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到底要不要拘泥于课本?《语文课程标准》早已明确给出答案:“语文学习的外延要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语文学习要不拘泥于课本”。思前想后,既要以课本为中心,又要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在语文课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经此训练之后各方面能力会有明显提升。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才产生,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演讲在人际交际、社会文化传承、教育、激励、审美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使学生与外界环境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真正锻炼口才与人接触交往的机会却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不应该忽视语文母语最基本的表达和交流功能,具体落实性做法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课前演讲限制在三分钟之内。
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就向学生公布课前演讲制度,每节课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同学进行演讲。规范演讲内容、演讲的顺序、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语速、语言表述流畅度、资料准备情况、演讲材料的意义内涵、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点评演讲的角度等逐一作出要求。语文承载着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课外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演讲素材,给学生主动权,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去完成演讲材料的准备。选取他们所感兴趣的文章故事在同龄人面前进行演讲,这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极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课前三分钟演讲推行起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即初一起始年级,对学生要求要放低,比如引导学生做自我介绍、讲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新近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等,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到了初二,大多数学生经过初一的训练已经能够自主寻找资料、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这时候再逐步提升对学生整合材料、感悟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完全脱稿并生情并茂。初三阶段提高对演讲内容的难度,要求学生自己撰写演讲稿,可以适当引用经典故事、段落,但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论述。在这种短暂的三分钟的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模式推及到整个课堂教学,正是利用了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了学生求新好奇心理,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愉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最好的表现与发展。课前演讲将自交给学生,语文课进行之初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自由,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当然这就要求老师适时点拨并宽容对待学生或优或劣等表现。同时,要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知道聆听和包容是一种美德,在最初的训练阶段学生彼此间的点评要包容多找亮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去讲自己的阅读感受。
2.培养学生对文本多角度解析能力
俄国诗人克尼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创造性阅读。学生个人能力参差不齐,但是不同个体对同一文本的阅读体验都有所不同,这时候可以淡化演讲材料的主题,容许孩子们对材料进行多元解读,锻炼学生领悟文本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总目标“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前演讲促使学生进入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善于思考的品质。
3.学生快意于创意性表达
演讲提高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强,每节语文课前学生充满了欣喜与忐忑,因为每一节课他们都可以收获到新的知识,或为传授者或为聆听者,他们充满了激情。
随着不断训练他们除了会自觉准备材料之外,开始重视语言的创新,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表述更加精彩,在语文这块绿地上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掌声。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胆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逐渐发展提升到字斟句酌、妙语连珠,他们在口才上的进步让同学们刮目相看。这些孩子开始更加醉心于语言表达上的展示,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班级里的榜样、楷模,带动了一大批孩子们朝着他们的现在而努力。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渐渐开始精心设计,流连于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意盎然的语言王国,点评的同学也是巧用妙语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各自的见解。
三、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先行官
1.为作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均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然而教材质量虽高,但却不能满足学生作文获取素材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课前演讲无疑是促进学生搜集素材的好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长期推行课前演讲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会自觉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把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很多学生能做到每天一摘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另外,通过演讲谈感悟,很多学生开始渐渐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本身就是为作文积累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分钟演讲内容虽然不长,但这些零碎的片段经过学生创造性运用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
2.陶冶学生心性
篇2
一、将课前演讲与阅读教学打通
上文谈及,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教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显然口语交际教学重在教会学生演讲,而演讲的材料须充分、生动,并上升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高度。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认真细致及个性化的阅读。单让学生走马观花、信马由缰地阅读很难做到这点,这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并将其化为阅读教学的要旨。
如何将课前演讲与阅读教学打通,使之在真正意义上对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一要使课前演讲内容序列化,这样学生的阅读也会相应的序列化;二要阅读经典作品。一句话即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的选材应为序列化的经典作品。
(一)课前演讲的序列化
我们语文组正在探索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制度的方案。完善课前演讲内容,使之与阅读教学挂钩,形成课前三分钟演讲及相应阅读的有序化。例如在高一进行诗歌朗诵单元的教学时,我们的演讲要求便是给大家推荐一首诗歌,并进行朗诵;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我们根据教材中的篇目安排,提前给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学生在课前演讲的内容便是不同作家的作品推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这样的序列化课前演讲,既能在纵深处拓宽学生对某一板块的认识,从而带动相应的阅读,又将有助于打造我们的品牌,从而使更多的人受益。
(二)依靠经典作品提升演讲品位
仅做到序列化演讲,还不足以提升学生的演讲质量,指导学生阅读课韧饩典作品,并将其化为自身的演讲语言,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演讲热情与综合素养。所谓经典,不就是那些反映了人类共同思想和情感并且经久不衰地反转过来作用与影响人类自身的那些或让人沉思或让人感动的作品吗?经典阅读具有历久弥新的功效,它的意义与价值是在不断的阐释、充实中得到丰富和显现的。指导高中生阅读经典作品,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经验加以诠释,要比读二三流作家的作品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高一时,可推荐学生读徐志摩、戴望舒、艾青这些现代经典诗人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个体的序列化探索研究,个性的阅读与解读自然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于经典散文,可推荐鲁迅、周作人、、叶圣陶、林语堂、徐志摩、丰子恺、朱自清、俞平伯、汪曾祺及国外梭罗、海伦・凯勒、惠特曼、泰戈尔、罗素、萧伯纳、蒙田、叶芝、纪伯伦等人的作品,这样不仅能丰富扩展好的演讲资源,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并由此爱上一两位经典的散文家。在高二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不仅能就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讲故事,还能补充诸如《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段于鄢》、《冯谖客孟尝君》等经典文言文,从而拓宽对《论语》、《左传》、《战国策》等经典作品集的研究。这样,一流的选材加上经过思考后的演讲,课前三分钟将让师生彼此如痴如醉的沉浸在经典作品的精神长河中。
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的选材为序列化的经典作品,在两者打通的前提下,不仅能对当下的阅读教学产生积极影响,还将为学生日后的演讲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用课前演讲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课前演讲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将生机勃勃,渐入佳境。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运用课前演讲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点在于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师结合实际、各显神通
课前演讲内容采用序列化的经典作品,固然能对阅读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但并不代表一定能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换句话说,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国外学者布鲁纳在“认知――发现说”中曾精辟的谈到这一点。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学修养、实践能力也各不相同。统一步调、千人一面,将扼杀基于学生特点从而谋求发展的契机。只有结合本班特点的尝试,才可能各显神通、切实有效。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每日一摘的教学策略,要想对每一句经典名言做出自己独到的诠释,学生必需进行大量阅读,才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第二天基于此的演讲才能真正打动大家的心。我校2011级学生吴雨雯曾谈及这还是最含蓄也最自然的师生沟通。我当然没想到她会思考这么多,但至少每次的每日一摘因不限字数、形式,她反而更感兴趣,写得更认真,同时读更多的书,将课内课外打通。个体虽然不能代表群体,但我在2008级学生中曾做过正式的调研,事实证明他们也普遍认为,这能提升自己的“输入”水平,即阅读能力。
当然,针对不同班级及不同学生,如何更好地设计每日一摘,提升与之匹配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质量,将是笔者不懈探索的课题。
(二)学校开辟阵地,保障时间
我们调查了学生听到文学经典这一概念后的反应,虽然22%的学生没感觉,不明确阅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但78%的学生感到很震撼、很新奇,想要好好接触文学经典作品,这足以反映学生在本质上还是热衷于经典的。另一项调查显示84%的学生非常希望与期待学校开设专门的文学经典阅读与鉴赏课。
结合以上几项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蕴藏或表现出阅读经典的兴趣,只因沉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考试、短暂的个人可支配时间与缺少相关阅读课等因素,导致学生对阅读的淡漠,长此以往,必将戕害学生的心灵,我们培养出的将是低素养的庸才。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下决心,至少教师必须改变思路,开辟学生的阅读阵地,一周拿出数节课,保障学生的经典阅读时间并开设专门的文学经典阅读与鉴赏课,从而以写作为纽带,提升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的质量,这样势必反转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热情激发兴趣,从而良性循环。
(三)学生体验成就,提升动力
如何让学生体验由阅读经典带来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质量提升的成就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动力?
首先,要抓住高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是没有表现欲,而是由外显转为内隐。对于那些文章写得好的,材料准备充分的学生要积极搭建平台,教师主动请他们上台说;对于那些写得不是特别好却愿意交流或个别真的写得好又愿意主动上台与大家交流的学生,我们应充分放手,让他们主动上台。
其次,做真诚的听者。对于这些学生的精彩发言或部分发人深省的话语,教师应及时点评,进行艺术化的赞许,或借助同班学生听众的赞许进行权威强化。最后,可由这些同学将其演讲稿打成电子版。用于布置学习园地,设计班刊等。
文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陶情”与“陶性”两个过程对学生施加影响。笔者认为,在积累整合、感受欣赏与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的基础上,实现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对学生陶情与陶性的影响,教师结合实际,各显神通;学校开辟阵地,保障时间;学生体验成就,提升动力。那么便能运用课前演讲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前三分钟演讲更深层次地推动语文阅读教学。
三、课前演讲对于阅读教学影响的把控
如果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演讲内容将从深层次推动语文阅读教学。那么,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又伴随着学生演讲、阅读、写作能力三位一体的提升所带来,必将从一定意义上巩固课前演讲对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反之无序列、无指导、肆意让孩子进行课前演讲,挤占正常教学时间,那么课前演讲对阅读教学则有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所以,把控演讲的质量与时间、保障阅读与写作的主体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阅读题占全卷比例为53.5%,加之与阅读相关的写作,共占比88.5%,阅读教学是否奏效,课前演讲是否能υ亩两萄Р生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由考试成绩反映。
笔者曾对比过进行课前演讲与不进行的班级的学生上课状态并且就同类型班级或分班时差距较大之后缩小差距的班级不同的考试数据进行过比对,发现常态化、序列化、成体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确实能推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质量,较明显地提升考试综合成绩。更重要的是,感受不同的演讲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宽度、广度及自己感兴趣板块的深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与延伸。时间虽只有三分钟,而三年的准备与历练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更能培养一种坚持及踏实的信念,以点带面养成做事的习惯,渗透在学生日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课前演讲激发了学生诵读的激情,学完食指的《相信未来》后,继而产生对朦胧诗专题的极大兴趣;当课前演讲让学生就苏轼的《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洵的《六国论》及其子苏轼、苏辙甚至明朝李桢的《六国论》展开比较渴求的时候,当学生熟练的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时,我们怎能说这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呢?而这正是源于学生发现探寻展示自我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当学生读完韦庄《菩萨蛮》最后一句,进而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平台,评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句既可理解为因为江南的景致过于美好,故留恋江南,否则会产生“还乡须断肠”的感伤;亦可结合韦庄的时代背景理解告老还乡,看到家乡因为战乱而满目疮痍的景象后肝肠寸断,痛苦不已。当学生不再对参考答案顶礼膜拜,有了自己的解读立场后,我们是否会为自己的教学智慧拍手称快呢?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平台的设立,学生探究阅读文本的热情高涨,为了使自己的演讲更加出色,在此不经意间便培养了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超越精神及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时下四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有了它们,真正的“人”便竖起来了。
当这一切水到渠成时,学生演讲、阅读、写作的能力与时俱进,学生的成绩不断提升,而这印正了哲人的话,“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
把控住课前演讲的质量与时间,进一步推动语文阅读教学,待到时机成熟,每位老师的探索将更上一层楼。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负面与正面影响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当学生的能力及相应成绩有效巩固了这一正面影响,我们又何愁语文教育的明天不是春风得意、欣欣向荣呢?
将课前演讲与阅读教学打通,序列化的选择经典作品,高效开发“课前三分钟”演讲资源,进而教师结合实际、各显神通;学校开辟阵地,保障时间;学生体验成就,提升动力。三者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素养,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增长学生才干,淬炼学生思想,锻造学生人格,澡雪学生精神,那么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定能积极深入可持续地影响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饶杰腾.近现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台]廖玉蕙.写给语文老师的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美)杰伊・马修斯著.(中)李茂译.每个孩子都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徐志摩.阅读经典徐志摩作品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6]宋钢.六朝论语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篇3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简单一点说,所谓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如何让学生学会听说?怎样帮助他们说得规范?可以组织开展“课前学习”活动,这是我在所任教班级进行的有益尝试。教学实践证明:“课前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听、说,让学生写作能力显著提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换言之,进行“课前学习”,综合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课前学习”的基本模式
(一)训练形式
首先,每次语文课前,先由一位学生单独发言或演讲,每生限时2分钟左右,再由另一位学生评价。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可能花3分钟左右。
其次,学生发言一律用普通话,并按座次顺序进行,学生每学期一般可有4次以上训练机会。
(二)训练目标
1.说
(1)说话应充满热情。
(2)须用普通话表述或朗读。
(3)语言应具有条理性、连贯性、准确性、简洁性和灵活性。
(4)自由选取说话方式。
(5)灵活运用肢体语言。
2.评
(1)语句意义的整理和提要。
(2)说话者说话动机的分析。
(3)表述得准确和清晰。
(三)训练内容
自我介绍、精彩作文、名人名言、知识介绍、故事笑话、讨论对话等。
(四)训练过程
七年级新生的训练从“自我介绍”开始。要求说话的学生必须在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缺点、习惯、理想等不同方面给其他同学以明确的展示,指导学生课前写好发言稿。上课演讲时允许参考讲稿。
进入八年级后,演讲的范围有所拓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形式进行演讲,可以课前做好演讲准备,但上课发言时必须脱稿。
九年级重点训练学生即兴发言或组织学生论辩。
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判断别人说得怎么样,再想想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好?为什么差?由最初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在“听”中“想”,在“想”中“评”。从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作出评价。
二、“课前学习”的综合训练效果
(一)对演讲的学生而言,因为演讲的过程是把思维经过整合并进行表述的过程,它要求演讲者组织语言迅速,表情达意准确。因此,演讲者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会广泛地搜集材料,时时留心听、仔细看、用心找,再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抓住中心,选用较准确、生动的语言,力争做到条理清晰,上下贯通,内容和感情符合实际,最后能准确表达看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观察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他人、他事、他景、他物联系起来,产生联想,在头脑中构成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使他们观察事物的层次更上一层。引导学生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进行纵横比较,养成捕捉生活细节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归纳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训练和增强。
(二)对评价者来说,“听”是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是对听觉器官中的语言信息的分析、理解和记忆。在听他人发言的过程中,边听边思考,力求听明白,听准确。随着演讲者语言进展,思索各语句、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发言内容的重点,抓住演讲关键所在。分析某些隐藏在语句结构底层的真实意义,即分析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清了对方的看法或评论,就能帮助自己提高认识,逐步掌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每次课前听其他同学的演讲、发言,积累可供写作的素材。坚持一学期后,很多学生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容丰富的作文资料库,这无疑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前学习”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课前学习”强化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学生在发言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启发,自己的主动思考,发现并提出一些疑问。比如,考察演讲内容的因果联系,比较不同演讲方式方法的优劣,验证演讲者所持观点的正确与错误。或者就演讲者所提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探索,通过假设、证明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或者运用联想,促使学生在“听”与“说”中由此及彼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有一条路子,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路子,这条路,好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学生发言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注意第二句和第一句之间应该怎样衔接,第三句又该怎样和第二句衔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严密的语言逻辑,作为智力核心的思考力才能得到有益的发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将大大增强。因此,只要能长期坚持“课前学习”活动,学生的认识能力必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定会增强。这样,不仅他们的习作内容充实、具体,而且往往见解独到,认识颇为深刻。
篇4
【关键词】演讲;思想;方法;形式;反思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避免本校以及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几年来我尝试着在英语课前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演讲,投入虽少但颇有收获,现将本人的实践与反思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
1.1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可以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使多种感官都得到锻炼。众所周知,英语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前演讲是培养学生这四种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演讲前学生要搜集演讲材料,撰写演讲稿,设置问题,练习演讲,为课堂演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演讲对学生心理素质是一次很好的考验和锻炼。许多学生从没有在公众场合作过一次正式演讲,以至于上台后面红耳赤,丑态百出,甚至紧张得连话也说不出,演讲是克服这些毛病的最好方法,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1.3建立新型的师生双边关系。
曾经我们有过教师主宰一切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过且现在正被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这些模式日益显露其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探索以大纲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成了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指导思想之一。
2实施方法
2.1制定计划。
课前三至五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开展此活动时,容易出现随意、盲目、杂乱、费时等现象。所以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事,老师应当宏观统筹,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2.2预先、适时教授方法。
第一周,教师先做三次示范,然后由擅长演讲的学生打头阵,教师根据情况再具体要求并进一步规范。以后顺序按学号进行,男女生轮流出场 ,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并做好演讲的充分准备。
2.3演讲内容。
低年级时期,演讲内容最好与最近所学话题及内容相关,尽量避免生词,如果有生词,要求演讲者课前将生词呈现在黑板上。高年级时演讲内容不限,这样能使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内容不限也并不排除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偶尔进行几次短剧表演,也可以调节气氛,演讲更加丰富多彩,引人人胜。
2.4演讲形式。
演讲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两人对话形式,但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演讲前先设置两个问题,演讲过程中要姿态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语速适中,严格要求学生脱稿,以求对所写内容的消化吸收。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演讲结束后要求学生回答所提问题,演讲者给予确认和解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倾听并完成任务,减少学生听的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众都能从中受益,真正达到说与听的双赢。
2.5演讲后的评价。
演讲后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等作用。点评时要以鼓励宽容为主。在演讲训练的初始阶段,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宽容。学生在尝试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发音不清晰、不准确,音调平淡,表情不自然、信心不足等。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就会削减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点评时要真挚动情。教师不仅要注意词语的准确、得体,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还要注意自己的―颦一笑、一举一动,从而使点评充分显露浓浓的人性关怀。总之,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他的演讲是成功还是失败,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走弯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引领着他们不断进步。
3学生的受益
3.1提高了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
学生作为听众积极参与课前演讲活动时,必须认真听,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其中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相应的锻炼。而在准备演讲时,演讲者必须阅读所搜集到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演讲稿后要经过老师批改,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写作练习机会。
3.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部分同学在演讲的时候跟下面其他同学没有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的交流,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很多学生最后都是口齿伶俐,潇洒从容,自信心大大提升。因为是脱稿演讲,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记忆,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而且对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自立、自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3.3激发了英语学习的热情,优化了师生关系。
课前演讲的主人是学生,突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演讲的话题大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观点和感受,让老师多一个了解学生的渠道。而老师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时,又能将老师的想法、观点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加深了老师与学生彼此间的互动与理解。
4反思
通过课前演讲,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增长很快,综合素养得以锻炼和提升,同时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给他们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由“观众”“听众”变为“演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外,演讲还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老师讲课的辛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更加认真地听课,缩短了师生之间距离、加深了师生感情;演讲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有利推动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基础太差,直接限制了其口语表达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课前演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准备不充分,演讲的时候拿着英语稿件朗读;有些学生演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部分学生所选的材料生词太多很难理解。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年多的实践表明:此活动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不但讲者受到了锻炼,而且听者也受益匪浅,真正实现了“双赢”,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演讲
现在的中学生口语能力差,有的学生金口难开,有的学生讷讷而不能言,有的学生一口一个“然后”,一口一个“这个”,更不用说“出口成章”了。原来他们没有“说”的内容,缺少讲话技巧,怕老师,同学笑话,心怀畏惧。
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在语文教学中偏重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说”的技能训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如果说听、读是接收的话,那么说、写就是输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广泛,对“说”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能“下笔成文”,先要能“出口成章”,可见“说”的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的说,要比书面表达的写更为频繁、普遍。口头表达能力低下,将来怎么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口语训练,以口语训练来推动听、读、写。把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演讲,适合当代中学生的自尊心重、表现欲强,不甘落后的心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所以,课前演讲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演讲是人们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一种方式。它面对听众,郑重连贯地介绍事理,发表见解,抒发感情,达到沟通听众、唤起听众的目的。对学生而言,一次演讲就是一次自我展示,一次口语训练,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交际中受益终生。
我在语文教学中,总是从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抓起。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调动积极性。宣传同学是你忠诚的听众,大家都有发言机会,都会互相尊重。老师是大家的朋友,会指导帮助每个同学提高。我们由基础好的学生开始做出示范,鼓励跃跃欲试的同学跟进,再带动全班。
其次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注重训练安排的系统性。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计划中,使之与阅读、写作紧相联系。如学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安排“童年趣事”的主题演讲;教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开展“为生命喝彩”的故事演讲。同时,给课前演讲本身制订计划,每个学期开展哪些活动,明确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主要形式。如六年级进行“自我介绍”;初一安排“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初二“话题辩论”、“主题演讲”;初三开展“名著欣赏”、“课本剧表演”、“即兴演讲”等。
再次,学生在准备时要尽量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内容来源于生活,自己的喜怒哀乐、家庭亲友、学校师生,社会百态,只要做有心人,内容比比皆是。既可以介绍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介绍课外读物中的经典诗文,还可以介绍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另外新闻、名言警句赏析、广告词赏析、话题辩论、课本剧表演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演讲训练的材料。
最后在训练的过程中,应鼓励不满足于泛泛而谈,要能语出惊人,常有名人名言、精辟语句,吸引听众的思考。采用这些变化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前演讲形式,使演讲训练广泛深入,让全体同学激情迸发,同步提高。
利用每天课前演讲,日积月累,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促使全班语文水平的大面积提高。“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嘴上说的好,手里写得出,出口成章推动了下笔成文。我们同学在每次语文统一测试中都名列前茅,在市,区“我爱祖国语言美”演讲比赛中,在中学生作文比赛中,在古诗文大赛中,多人分别获得一等奖。这些成绩都与平时语文课前演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
在组织和开展演讲活动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两点:
一、要持之以恒
俗话说,三天不做手艺生。就是说,凡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演讲也是如此,不可以做做停停,断断续续。教师要按照计划,常抓不懈,发动小干部和演讲积极分子,把任务落实到人。不使一天或缺,不让一人遗漏,天天进行,人人参加,使每个同学受到训练,得到发展。
二、要评价鼓励
篇6
一、开展课前演讲的必要性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职高轻轨专业,班上学生在初中时成绩都属中等甚至较差,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很少有上台表现自己的机会,自主意识和自信心不强,胆子较小。但是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要走上服务岗位,需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特别需要有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简单而又高效的方法就是学会演讲。我在开学第一天宣布今后每节语文课前由一位同学作三分钟演讲这个活动计划时,班里一片哗然,一些同学嚷嚷着说:“我没演讲过,我不会演讲!”这早在我的预料之中,我向他们解释了这项活动对于他们将来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举出一些事例说明演讲的才能并非与生俱来,只要不断汲取知识,勤学苦练,就能通过努力逐步提高。学生很快理解认同了这一活动计划。
二、课前演讲的方法
(一)提前布置,严密组织。演讲顺序要妥善安排,可以让班长、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等程度较好的学生率先进行;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命题演讲,或半开放型演讲,即演讲内容不做太多限制,让演讲者在备选的几个话题中自由选择;或开放型演讲,让演讲者自由选题。命题演讲重点培养学生占有筛选、组织材料和推敲语言的能力;半命题演讲重点培养学生在自己容易把握的选题中展示才华;自由式演讲是演讲者尽情展现风采的舞台,最易出现精彩的演讲。严密组织,让学生充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达到以讲促学的目的。杜绝信马由缰式的放纵,鼓励学生运用意会、感受、想象等方法,丰富词汇,领悟语法,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要求脱稿,不走形式。脱稿演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如果手拿讲稿,照稿宣科,念完为止,像是在应付一件苦差,则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者低头诵经,情绪全无,演讲的感染力如何体现?
另外,按标准班容量计算,一位学生一学期演讲的机会也就2-3次,语文教师一定要强调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严格脱稿演讲制度,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
(三)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为学生个体水准参差不齐,有高有低。演讲时不可能全是马丁·路得·金《我有一个梦想》式的大气磅礴,慷慨激昂,也不可能全是海伦·凯勒《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式的冷静清俊,感人肺腑。在学生演讲时,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可能口若悬河,洋洋千言;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可能出现语调不准,语言不当,甚至忘词卡壳现象。教师要示意学生不要紧张,或让同桌提醒,这样做,对演讲者来说是一种鞭策和尊重,对其他同“级别”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教学活动有序健康的开展。
(四)鼓励为主,恰当点评。既然学生千差万别,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演讲风格各不相同,那么演讲的效果肯定不好。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敏感、自尊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教师要对其中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的肯定,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教师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一个精当的比喻,一句精辟的哲理,一段整齐的排偶,甚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演讲者体会到小小的鼓励,对下一次演讲充满渴望。
对其较为明显的不足,教师应及时指正,或让同学点出。语气尽量婉转,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感激中进步。
(五)控制时间,适当变通。一般说来,演讲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左右,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说辞难以服众;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其他教学环节。在三分钟的时间内,把一个道理讲清楚,让故事生动起来,让人物鲜明起来,让事理明晰起来,让意蕴丰富起来。时间的限定,给了演讲者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其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诠释主题,让听众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篇7
关键词: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满堂课自个儿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严重违反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弱。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但要会听,会说,而且还得讲究文明礼貌。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要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口语训练都应当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为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高中教学大纲则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诚信、平等、合作、有奉献意识,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即时变通,语言表达逻辑严密,以丰富的知识启迪一定情境中的智慧。
2、合理利用课前三分钟
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没有一种天天坚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我把“课前三分钟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系统中,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在每个学期里,“课前演讲”都有明确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开展形式,使演讲得到了充分保证。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三分钟课前演讲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3、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实际、语文教学、语文兴趣小组相结合,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演讲比赛、看动作即兴表演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拥有了口Z交际的机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阵地。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受到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练习口语交际。如“庆六一”排节目、选小主持人等,我都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另外,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笔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街道、农村、部队进行实践活动,组织春游、军训、远足旅行,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参观采访本镇有特色的文化家庭,让学生们接触社会,熟悉火热的生活,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增长才干。
4、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新鲜的教学课堂。因此,在班级中,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我都会让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的工作要点,并让更多的同学提出建议。同时,还可以结合节日开展主题活动,五一劳动节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帮家长干了哪些家务;端午节,说说自己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美丽风景;中秋节自己吃了什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开一次筹备讨论会,说说自己想怎样过节日。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学生必能兴趣盎然。还可以利用班中的突击活动,如班中来了新同学,可以举行一次欢迎会,给新同学介绍校园环境;学校检查校园环境布置时,可以让学生向来者介绍一下布置的目的……在这些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策划主持,并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自己的主持与老师的指点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总结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教师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双向、多向互动的活动中,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培养,多尊重学生,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的朋友,循序渐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学会口语交际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那么,怎样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呢?为了提高说的能力,我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在每一节语文课前利用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具体做法是:刚开始时演讲时题目不限,长短不限,题材不限,可以是小说、故事、笑话、戏剧、诗歌等。但内容必须有意义,能激励人,语言要精彩感人,能给人一些启示,还要脱稿。当我把这些没有要求的要求说了之后,学生们神情凝重,我知道大部分学生没问题,有一部分学生经过努力也是可以的。但必须开好头,我就在班里把平时语文学习好的进行了安排,先由学习好的开始,并对他们进行了要求及指导,希望他们能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这些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三分钟演讲可以说在我班一炮打响。紧接着我让学习委员把全班同学按座位顺序安排好,并把演讲顺序表在班里宣读了一下,让学生们知道自己是几月几日进行演讲。之后把它贴在教室的门后面,方便同学们查阅自己的日期,提前做好准备。我还告诉学习委员再设计一个表格,这个表格要有序号、日期、姓名、演讲的题目。把每一个学生演讲的基本信息登记好。没想到这个活动在班里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了,并有燎原之势。作为任课教师,感到欣慰,欣慰之余就想把这活动推广开来,现谈谈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妙处。
一、妙在它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
刚开始,即使是学生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上台不敢看下面同学,有的忘了词,有的半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有的腿直打战。这时我就鼓励他们,下面的同学也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们。慢慢地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经过一轮的演讲,到第二轮时,学生们的胆子变大了,声音也洪亮了,腰也挺直了,语言也流畅了,有的学生甚至还加了动作。场场演讲掌声不断,精彩纷呈。
二、妙在它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开阔了视野,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都很珍惜三分钟演讲的机会,每一个学生为了台上的三分钟在下面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因为他们要把自己最精彩的演讲奉献给每一位同学,这时他们就要考虑这个资料是不是已经有人用过,用在这儿合不合适,同学们听了会不会觉得平淡,怎样组织材料,怎样开头,怎样结束等。为了考虑这些因素,他们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读书、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就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妙在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之前,班里看书的同学寥寥无几,自从三分钟演讲开展之后,班里看书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一下课就拿出了书埋头看了起来,有的忙于做笔记,有的忙着背诵,更有甚者自己在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有的模仿李清照,有的模仿李白。真是让我惊叹。写作文不再是难事,对学生来说小菜一碟。
篇9
一.引入“时事点评”的缘由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而初中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看问题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等弱点,影响着他们的健康精神世界的形成。语文教育与人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应注意育人,“时事点评”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点评”活动过程是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面对问题,既要引导学生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敢于展示自己的主张,提出自己的看法,又要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形成正确剖析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演讲,训练发音吐字,训练语调、语气、语速、停顿,训练态势语言。这使学生可以读准声、韵、调,同时注意口型、发音器官到位,做到吐字发音准确清晰,换气自如;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发音效果表达不同的感彩,说话时情动于衷,感情饱满;使学生能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和手势,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完美和谐的统一;使学生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等特点。从而实现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技巧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操作
1.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要做好“时事点评”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有关心国际国内时事的良好习惯,这需要语文老师的灵活引导。笔者在开始之初经常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引导学生翻阅《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以及《深圳特区报》。语文是一门依靠“滋养”存活的学科,只要方法得当,老师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实现。截止毕业前夕,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均有每日一报的阅读习惯,又因为“时事点评”的引入,《参考消息》尤受热捧。
2.教导学生掌握时事点评的基本结构。在占有时事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时事点评框架:前一部分概述新闻事实,后一部分对新闻事实加以点评,或对事件本身直接发表看法,或揭示事实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这个部分可以结合凤凰卫视“时事点评”栏目来指导学生慢慢适应。一开始,学生在这块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顾此失彼:要么只重引述新闻事实不谈观点,要么就只发议论不谈事件。老师需要耐心,不厌其烦地加以强调,经过两轮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就能按要求把事件简要引述,把个人观点及理据表达清楚。
3.进行及时评讲、评分。学生在演讲完后,老师要及时地进行评讲。老师的评讲主要是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主要是为了让该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提高明确方向。初中生在时事点评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如下:所选择的内容倾向于生活社会琐事;点评缺乏自己的看法,喜欢在时事内容中选取一些语句当作点评;评价的表述不规范,口语化;评价分析时只从单一角度出发,不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部分评价带有强烈的感彩,甚至有点偏激等等,老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讲评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点评,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对其他同学在点评时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以引导。当然老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给演讲评分,并做好记录,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4.质量跟踪,定期对比学生演讲情况的变化。我所在的学校每班42人, 按学号顺序每天两名学生上台演讲,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可以拥有4-5次上台演讲的机会。老师应对学生的每一次演讲的情况都加以记录,三次演讲后就应该作一小结,与学生一起就其前后表现加以分析,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各方面的进步常常会给他们极大的鼓舞。
三.心得
篇10
【关键词】课前活动;学习兴趣;年级阶段;学习效果
“语文难教”、“语文课难上”、“学生不重视语文”等,我们经常都能听到,这些言论也几乎被大家承认。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以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下工夫培养和调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就在于课前三分钟的安排。课前三分钟的精彩活动能使那些本来很容易心猿意马的十三四岁的“淘气鬼”,一上课就能使思路迅速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因而也就出现了接下来转入正课后师生配合相当默契,整个课堂生机盎然的情形。那么,如何利用这三分钟呢?在这方面,我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且收到了较好效果的做法。
我主要按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分年级进行以下训练:
七年级:
1.向你介绍我
学生刚进校,彼此之间都很陌生,需要进行相互了解,作个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我会提前告诉他们除了介绍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外,还要从爱好、特长以及人生观等方面介绍自己。介绍时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要富有吸引力,切忌人云亦云。09级1班的学生刘睿佳就是在开学时自我介绍中崭露头角的,她介绍自己时的那句“相信我,没错的”,至今都还记忆犹新。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初中三年,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力突出,一直担任班长,是我的好帮手。这样的自我介绍不仅让同学之间能相互了解,增近情感,而且也让老师对学生的能力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名言在心中
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在学生的自我介绍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讲他们最喜欢的理由。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作好演讲,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为写作活动做了有效的积累,同时,听讲的同学也获益匪浅。还记得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正热播时,有一个学生就在黑板上写下那句经典的“不抛弃,不放弃”,并结合许三多的形象和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永不言败的信念,给了同学们极大的鼓舞。抓住这个契机,我把这句话用毛笔书写,精心装裱,悬挂在黑板上方的墙上,做为我们班的班训。这条班训激励09级1班的同学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战胜了无数困难,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成绩,最终获得区优秀班集体的殊荣。
八年级:
1.百家讲坛
在读好课内书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学生广泛阅读,首先可从教材上所选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读起,如,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杂文、散文,冰心、巴金、老舍、莫泊桑、高尔基等人作品,同时还可以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报刊杂志。
2.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在初中阶段需背诵的古诗已有一定数量,但毕竟有限。中国古代的优秀诗词还有很多。加上现在中考的诗词鉴赏均出自课外,所以加大背诵量,多了解一些古诗文的知识还是很必要。我常在课后收集一些短小的诗词或文言文引导学生来赏析,背诵,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经典的诗词传承的人文意蕴令后人赏不完、品不尽。我还要求学生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诗词赏析中找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作品,介绍作者,欣赏作品,讲析时将作品及一些重要的解释抄录在黑板上,让同学也摘抄好,背诵积累,一举多得。有的学生因为喜欢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大量地读苏轼的诗文,以及有关评价苏轼的文章;有的同学因为喜欢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大量地去翻阅杜甫的诗文以及评介杜甫的文章。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比如2010年成都市中考考的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就是学生曾经在课前活动中背诵和赏析过的。
九年级:
1.新闻会
到了初三,我每周安排一次新闻会,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课前可以让学生多收集新闻,可以是班级或学校的新闻,也可以是国内国际新闻,也可以是热点问题的透视。我要求学生新闻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会越谈越好,对时事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也会大为增强。
2.演讲与口才
演讲是课前活动中难度最大的,在经过七、八年级的积累后,初三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我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这个步骤难度较大,我会给予写作和演讲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我选过以下一些主题:诚信、宽容、惜时、感恩、博爱、坚韧、乐观、勇敢等。为了让学生关注时事,加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会安排一些专题性演讲。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抗震救灾的专题演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前三分钟活动开展几年来,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他们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交际、思辨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长进,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也大为提升。
实践表明:抽出一堂课中的三分钟搞一下“语文活动”,看似占用了一些时间,但是,其激发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真正主人的效果,却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取得的。那真是:精彩课前三分钟语文学习更轻松。
愿能有更多的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前语文活动”方面走出更多、更宽广的路子来!我也将继续探索下去,真正做到“精彩课堂,魅力语文”。
【参考文献】
[1]仇芬英.《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