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4 15:0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改演讲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改演讲材料

篇1

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时间

重点工作

主要工作

备注

内容

负责人

内容

负责人

1

9月3日-9月7日

(第一周)

根据上个学期期末预排课情况清理大学英语和应用文与演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缺老师数量。对所属课程进行排课

联系外聘老师及校内兼课老师,并对本学期的大学英语和应用文与演讲课程进行排课

2

9月10日-9月14日

(第二周)

 给新学期第一节课做准备

教研室全体老师

 进行期初教学检查,检查第一节的准备工作:整体教学设计、前两周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其他教学用具的准备工作

3

9月17日-9月21日

(第三周)

 商务英语专业申报的准备工作

全体英语教师

 到企业和其他院校调研

4

9月24日-9月28日

(第四周)

 专业申报的材料汇总

全体英语教师

 向系部提交专业申报汇总材料初稿

5

10月1日-10月5日

(第五周)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准备工作

全体英语教师

 大学英语和应用文两门课程可实施方案制定

6

10月8日-10月12日

(第六周)

大学英语课程院级课改项目根据安排进行有序推进

 全体英语教师

课改推进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和完善

7

10月15日-10月19日

(第七周)

 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中期研讨

 全体英语教师

 

1.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 如何分项目、分层教学

 

8

10月22日-10月26日

(第八周)

9

10月29日-11月2日

(第九周)

 第三届技能节项目的申报

教研室全体成员

 申报项目的选取

10

11月5日-11月9日

(第十周)

期中教学检查

对大学英语、应用文与演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门课程的教学资料进行期中教学检查

11

11月12日-11月16日

(第十一周)

 新教师公开课

 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12

11月19日-11月23日

(第十二周)

第三届技能节活动

 文科教研室承办项目的初赛和决赛的组织

13

11月26日-11月30日

(第十三周)

教研室教研活动

组织研讨新专业申报材料的汇总情况

14

12月3日-12月7日

(第十四周)

 新专业申报材料定稿

 正式向学院提交申报材料

15

12月10日-12月14日

(第十五周)

 教研室活动

 组织讨论应用文与演讲课程的改革可实施方案

16

12月17日-12月21日

(第十六周)

 教研室活动

 组织所有英语老师研讨课程改革项目的进展情况及问题解决情况以及所有应用文老师讨论应用文与演讲课程的改革

17

12月24日-12月28日

(第十七周)

 教研活动

 讨论期末考试考核方案

18

12月31日-1月4日

(第十八周)

 教研室活动

 向系部提交英语课程改革项目资料并由系部组织进行初次验收

19

2018年1月7日-11日

(第十九周)

 期末考试

 全体教研室成员

 组织做好教研室阅卷工作

20

1月14日-18日

(第二十周)

 期末教学检查、成绩录入,及期末资料归档

篇2

    虽然这些只是生活中最平常的用语,却最能展现一个人的礼仪风采,是一个社会人的德之体现。并且,优秀的礼仪风范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亦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初中生群体正是一个刚刚摆脱小学时期懵懂无知状态,而社会意识又不甚鲜明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正不断地加强,并且已经开始思想道德上的探索与个性人格上的独立。在此阶段,注重对学生的礼之教育、德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课文德育绝不仅限于此,因为初中英语教材还介绍了许多国家的地理状况、风俗、习惯以及各个国家的交流与友谊,教师在给学生宣扬和平的同时,也应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可以说,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把握、钻研英语教材,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材科是源源不断、丰富多彩的。英语口语及写作中的德育新课改以小组为单位,这有利于学生练习口语,但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说,开口说英语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口语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学生勇气和意志方面的一种考验。教师如果能成功地让学生在每堂口语课上使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德育的一种成功标志。在英语写作方面,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像写作文那样深刻地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描绘自己的理想、对某个人物简单的评价等,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可以因人而异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德育,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效果一定会很明显的。

    初中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初步形成。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选择一些语篇给学生补充阅读,那么在关注难易程度适当、题材广泛的同时,也应注重语篇的思想性,其实许多好文章都包括德育渗透的因素。教师对材料选取的品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开卷有益”的德育有效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作文的指导时,除了写作技巧外,也应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挫折与困难,树立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新课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因此,这有助于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而这对学生的德育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我们在举行英语演讲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选的演讲材料以及他们的演讲效果中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同时,定期让学生读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英语小品文章,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有一次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书桌上贴有一些励志的小纸条,但没有一个学生使用英语,后来我与班上的一些学生进行交流,采取了“每日一言”的英语名言展示。如,Theearlybirdcatchesmeworm(.笨鸟先飞)Withhope.nooneshallfail(.只要怀有希望,谁也不会失败)Nopains,nogains.(不劳无获)。这样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又让他们在各方面受到了德育渗透。国内外随时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利用好这些信息,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又能从此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很多思想道德内容。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门很有艺术的学问,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去做学生心灵的朋友,与学生一起享受中国“德”的理念,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成长。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33-01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是新课改后我们更加注重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交还到学生手里,通过如何丰富语文教学,培养语文综合运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生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几个方面谈了一下简单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者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逐渐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缺乏教学的针对性。高中语文新课改以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鼓励学生主导学习的进程和方向,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发挥自身的实践探索和思考获取所需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交还到学生手上,让学习过程对学生更有意义。目前高中语文的教育改革尚处在摸索阶段,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打造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建立一个可行的自主学习系统,立足整体构建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一、丰富语文教学活动,增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从高中学生特点出发,组织高中学生能积极参加的语文活动,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培养语文能力。比如可以每堂课留5分钟给大家作为演讲和口才展示时间,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语文学习很好的补充。书法比赛、网络资料编辑和查找、学生习作交流都易于开展。还可以开设语文课外活动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像宠物介绍、电影和文学作品推荐,原创课文剧目表演,原创相声小品汇报演出、诗歌朗诵、新闻社会热点辩论赛等。语文活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摒弃传统的简单讲授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性,与他人合作,体会和总结出实用的知识。

二、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课余时间以供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改中着重强调的要求。老师要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的保证学生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可以将课文分为多个部分,教师对较难理解的部分做出讲解,将课堂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讨论较为容易分析和理解的内容。改变现有语文教育观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教师摒弃教学惯性,不能简单的灌输知识,给予学生机会自主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是一个自主搭建知识网络的过程。老师讲授的知识并不能和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划等号。因此,想要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展示学生的自主性。

三、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

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热情。轻松的课堂情境,易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要新颖。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内容安排,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时,可自由选择表演式、问答式、游戏式、辩论式、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展示形式。如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较强,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将课文内容改造成现代文的剧本,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节目的编排。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出,共同分享学习的心得和乐趣。又如《再别康桥》这些课本中的诗歌内容,可以开展朗诵比赛的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能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敢想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语文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将教师的主要职责,定在引导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基本框架,鼓励学生开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语文课课堂效果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内容,关键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教师提供思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适当的启示,学生自觉的拓展相关知识;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方法,学生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在课文学习中,注重精读和泛读的结合,增强语句的赏析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见疑问,不急于给予学生解答,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课外材料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像《演讲与口才》、《读者》、《语文报》等口碑较好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随笔和文学创作。

五、结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绝不仅仅是一句口要,是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智慧,大胆创新,投入精力的一项有助于中国高中生教育水平提高的工程。文中的提及的一些方法还需要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灵活的运用,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当然更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廖太红.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探.科学咨询,2009.7.

[2]莫慧兰.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陕西教育,2006.Z2.

[3]陈晓文.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策略探讨.读与写杂志,2007.8.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5][美]Deborah L.Bailer.教学行为指南.

[6][美]Joanne M.Archer.教师行动研究.

篇4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英语 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高中课程改革的大幕拉开。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标志着课改的全面推行。在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愿意拿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

一、做好与初中英语的衔接工作,开展学法指导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日趋独立且敏感,但自我控制力不足。在英语学习方面,经过初中三年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但缺乏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方法就是简单的重复。高中一年级正是过渡的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个时期,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规范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其中包括单元目标、月度目标、学期目标等,短期目标要切实可行,长期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长短期目标结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对课程学习过程提出规范。课前要预习,找出重点词汇和看不懂的语法等;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问答,勤记笔记,学会整理和消化当天所学内容;课后及时复习,复习时先回忆课上所学内容,然后对照笔记反复阅读教材,记忆重点内容。根据记忆的特性,每周和每月要对当周和当月所学知识集中复习,期末要对学期知识集中复习,其他时间对个人薄弱部分自由安排时间复习。最后,养成每天都要练习英语的习惯。早读朗读单词和课文,纠正发音;每天坚持做3篇左右的阅读理解;课外与其他同学至少进行5句英文对白;养成用英语记日记的习惯。

2.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学法。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根据高中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归纳法。教师可先就某一语言现象给学生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即规律性,经常采取这种方式可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其次是类比法。有一些语言点既相似又有差别,则要求学生横向类比,准确掌握其含义和用法,通过类比加深理解。最后是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学生课上听讲时要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可迷信教师的权威;课后通过与同学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开阔视野;同学一起订阅英文报纸,既了解时下流行的表达方式,又可锻炼阅读能力。

二、提升学生兴趣,创设紧张而又活泼的课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决定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学生兴趣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十多年来,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方法,在此与同行分享。

1.每节课讲一则英语笑话。学生按照学号顺序每节课依次准备一个英语笑话,可以做成字幕在课前三分钟用多媒体展示,也可图文配合展示。每个学期末,教师把全班一整学期发的笑话整理成电子版(也可印成小册子)分发给每个同学,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能出书会很有成就感,同时在轻松的语境中完成对英语的学习。

2.播放英文电影和演讲。利用多媒体播放原版英文电影片段,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看过之后要求他们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下影片内容,用英文讨论有困难的同学试着重复几句电影台词,日积月累,讨论有困难的同学也能慢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找一些优美的听力朗诵材料和演讲材料播放给学生听,要求学生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复述甚至可以模仿演讲表演。

3.讲解英美风土人情、宗教等。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在课堂上说英语,课下回到社会环境中就没有英语语境了。由文化差异导致的英语学习困难以及中式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课程中适当引入英美风土人情、宗教内容等,使学生了解英语诞生及使用的环境,从而建立跨文化意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另外,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上,既要讲纪律和效率,又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到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介绍林肯的奋斗故事,他个子高、样貌丑、家里有悍妻,学生会好奇这样的人怎么成为美国总统,接着讲述林肯如何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以及他的幽默感和正义感等,激发学生要了解他的欲望,进而促进对课文知识的学习。

三、关爱学生,走到学生中间去

篇5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历史活动的开展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下面简介几种常用的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编演历史情景剧

如自编自导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剧,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短剧分成四部:“少年文成公主”“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部,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然后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历史资料。任务布置后,全班学生开始收集、整理资料,编写剧本,熟悉和排练剧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的活动形式,将书本“死”的历史知识变为“活”的实践演出,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举办历史故事演讲活动

平时上历史课,学生最喜欢老师能穿插讲一两个历史小故事,他们听得认真、听得入神,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故事。如:布置学生收集、编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小故事,举办历史故事演讲活动。通过历史故事演讲活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历史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举办历史手抄报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做历史手抄报。如:在纪念七十周年的活动中,布置以“纪念”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活动。通过做手抄报,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能力和设计手抄报版面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和审美的能力。

四、召开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让学生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如,在中国古代史中讲述《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课时,可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主题组织讨论会;在世界近代史中讲述《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一课时,可以“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为主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到看本质的能力。

篇6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语文教材编写 启示

语文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它伴随着学习者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理解,对语言情景的思考、推理、解决进而将其应用于特定语境。而这一过程涉及到的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概念和推理、思维、语言、问题解决等一系列问题恰是认知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认知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思潮,它以新的高度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语文教材作为语文学习的工具,认知心理学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教材编写中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

一、认知心理学概况

认知心理学理论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揭示人学习、储存、提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质,即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这里面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知加工理论,即知识是如何在我们的记忆中储存,以及储存什么样的记忆内容;一是认知结构理论,即知识是如何被使用和处理的历程问题。经过认知心理学家对认知发展的长期、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等众多理论。他们关注的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研究,这为编写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语文教科书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认知心理学对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教材编写者结合课改精神,对语文教材进行了改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予了充分关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部分为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将原来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为“表达交流”,与“阅读鉴赏”并存,将其以专题训练的形式纳入了课内学习计划,可见编写者对口语重视程度的提升,但这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的简要分析,找到其与“表达交流”教材编写的契合点,从而得到了这样一些启示:

(一)内容组织应有良好的结构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是相互联系、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有效的知识组织方式对于新知识的获得、保持和迁移应用都有重要的作用。学习者要想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需通过主动的认知操作活动,使新知识能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新旧意义产生同化,从而形成进一步分化的认知结构,此时,新旧知识就以有序、有效和稳定的方式储存在认知结构中了。所以,各种知识的层次结构的好坏对新信息的可接受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中,布鲁纳特别提出了学科结构的重要性,强调教学要注意将知识点和基本逻辑结构联系起来,避免各部分的彼此割裂、干扰和重复,形成一个相关的整体,促进学生对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一个理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学科内容的组织并不需要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与系统性,但这并不是说知识是没有结构的。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把有层次有结构的内容展现出来,积极促成学生稳定、清晰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因此,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要尽量传授一些具有概括性、应用价值的概念和策略,更要注意渐进性和过渡性,内容要以最合理、最有效的顺序来组织,使其有内在的逻辑性、层次性。

例如,写作专题的编写顺序是由感性的记叙、描写和抒情向理性的议论逐渐展开的,既有对人物的记叙,对情感的抒发,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又鼓励学生学会思辨。从一个角度的写作到各种手法的融合,这样的编排比较符合青少年思维的规律。再者,口语交际的五个专题,首先是由个人的独立表达“朗诵”,到面向人群的“演讲”,接着是进入人群的“讨论”“辩论”,再到群体双向交流的多样化的“访谈”,这样的编排,既反应了知识渐进的层次逻辑,又顾及到了学生听说心理的发展过程。但这样编写也有欠缺之处,如“表达交流”的知识体系包括写作、听说、辩证逻辑、鉴赏和模仿等知识的指导,虽然每个专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总的来说这些知识以点的形式分布在“记叙、议论”的写作和“朗诵、演讲、讨论、辩论、访谈”这两条线上,设置比较零散,没有具体的概要和总结。教师如果没有相应的提示,学生学完后很难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设计好“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是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为了促进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实质性的联系,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他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最为有效的策略,是利用相关的、清晰稳定的和包摄性较大的引导性材料,这种材料就是“组织者”。因为这些“组织者”一般在教学内容之前出现,且有利于确定有意义学习的方向,所以称之为“先行组织者”。它为学习者在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内容。后来,奥苏贝尔进一步发展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提出“组织者”也可以出现在学习材料之后。

在编写教材时,既要重视学习内容之前的引导性材料的设计,如一些说明性、比较性的文字和相关图片或是类属的例子,也要精心设计课后练习这一组织者。值得注意的是,先行组织者的设计不仅需要重视单篇内部、单元、单册的联系,也需重视跨篇、跨单元、跨册的联系。总之,先行组织者的内容、呈现方式和结构组织都应在教材编写中得到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利教”和“便学”。

“表达交流”部分较好地体现了先行组织者的设计,例如,写作专题安排“话题探讨”“写法借鉴”这些固定的内容,它们起到点拨知识、提供范文、给予提示的作用,其中有大量引导、参考作用的例子,使学生在生动的实例中更快地吸收写作知识与技能;并且这些例子多是初、高中语文学过的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篇目,让学生容易理解、模仿和有话可说。例如,在必修二的“美的发现,学习抒情”这一专题中,为了说明抒情与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的不同和抒情本身的特点的写法,教材在“写法借鉴”中安排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茅盾的《白杨礼赞》、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和的《纪念白求恩》等例文。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有效地获取和保持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重要点。那如何才能促进知识在长时记忆中有效保持呢?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不管是为了促进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学习,都要做到有效地学习和教学,必须要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尤其是要加强应用情境与学习情境的一致性,因为二者的结合情况会影响到学习者对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的提取应用,只有在与学习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者才能更好地提取应用、迁移所学的知识。所以,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的任务,这种任务应与对应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同构性。

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学习情境对于学习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这要求语文教材的听说读写任务的编写应有一定的情境性,也就是说要把学习任务放置在一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景中展开。虽然创设具有真实性、情节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的学习情境本身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为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教材编写者应该有意识地努力为学生设计情境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开展活动,促进知与行的结合,这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注意教材的生活化。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它的特点之一就是情境性,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下才能得到较好的表达交流效果。口语交际专题中的“实践与交流”部分结合学生学过的文章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了主题的相关讲解,它以小组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较为熟悉的材料与情境,一些活动还对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且以委婉而准确的方式说明。例如,演讲专题就注意了演讲因情境的不同会制约演讲的内容、方式和技巧运用等,所以教材提供了不同的、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新学期的职位竞选演讲、十六岁“花季宣言”的演说和因爱而“学会感激”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练习、提高演讲技能。

认知心理学对语文教材编写还有着更多的启示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以期能使教材构建在一个心理学的理论高度,实现理论发展和实践变革的互生共长:在吸收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达到语文学科逻辑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在教材中和谐融于一体的效果,从教材层面上激发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语文素养,最终发挥语文教材的功用,彰显语文教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韦志成.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建设 教学方式

一、课前演讲激发学生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主宰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语文教学才会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教师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同学们变得勇敢自信,由于演讲内容都是自己构思完成的,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教学,许多人都把课堂效率的目光投向老师,要老师精心备课,尽心设计,其实学生也需要备课,那就是课前预习。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只有熟读课文才能领会文章的中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领会作者的意图,体验作者的情感。“文不读熟不讲”,这是许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常说的一句话,那么对于学生,他们必须有充足时间自主接触文章,但课堂时间的是有限的,如果留足时间给学生熟读,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如果不留足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自主探究,文本的生疏课堂学习不仅节奏放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也会停滞,或者说他们的讨论与交流就只能是蜻蜓点水或不找边际。如此以来课堂势必低效,无效。在这种情况下,预习的重要性凸现,它是课堂学习的铺垫,能为高质量的教与学打好基础。让学生做有效预习,才能确保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以饱满的情感投入课堂

(一)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离不开情感的交流。实践证明,教师将积极向上的美好的情感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优化课堂效果。在语文课上,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一定要乐观、热情、饱满、自信。

(二)借助形象和激情的体态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每个学生都喜欢脸部表情丰富的教师,教师上课时脸带微笑,可以使学生能消除紧张、不安等感觉。此外,教师的手势也很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手势语尤其重要,学生可以通过你的身体动作来猜测并理解你说的语文。实践证明,表情、动作丰富的语文教师教学效果明显要好得多。

(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给予鼓励,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小小的表扬,都会让学生的心里开花,更乐于表现,更乐于参与,让课堂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真正意义的构建。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要做的是指明方向,让他们去寻找,探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现在,许多学校采用小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借助他人力量成就自己。但让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还真不容易。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班能专心学习的同学大多屈指可数,搞小动作、说话、出神、发呆、需要老师提醒两三次的的往往不下十几个。这样以来,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且让学生形成了随随便便的习惯。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思维一步步跟着老师的引导走,说思考就思考,说讨论就讨论。其次,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分工要具体,讨论时,不急于发言,要先思考,争取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为高效课堂插上翅膀

篇8

【关键词】高中 语文课 问题设计 阅读效果

一、高中语文课堂要设置程序性和阶梯性的问题,提升阅读高度

好的文章需要逐层深入的理解才能够体会它的深刻内涵,明确文章结构的联系体系,从而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以及文章脉络的推理过程。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之前要设置符合文章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不要选择隐含条件多影响学生判断的问题,不要设置细节过多、不利于拓展思维的问题。设置程序性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按照顺序思考问题,分布显现文章的步骤,依照顺序设置问题,以此锻炼学生吸收总结信息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过程培养。比如在课文《药》的讲解的时候,先组织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文章走向,然后向学生发问,文章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文章除了表面内容之外对当时社会现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样从表象到内在的问题设置就是阶梯型问题设置。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问题,实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明确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课堂要设置所指和能指性问题,加强阅读效果

所谓指向性,是说在设置课文问题的时候保证问题指向一致,只有方向明确的学习才能够使学生尽快抓住主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在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时候,设置一系列问题,实现全文的思想解读。包括,演讲的对象是哪些人,演讲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状况,根据课文解读出演讲时为了实现黑人的民族平等;每段首句都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始,是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想要激发起民众什么样的认知?是在表达强烈情感的同时,引发黑人的认同,在社会上掀起强烈的影响。教师设置着一系列具有明确指向的问题突出文章的主旨,演讲的重点也就是实现黑人的民族平等。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将传统教授式教育转化成互动探究式学习。另外这样多问题同指向的设置方式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并且通过探究得到深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语文课堂推向教学的。能指性问题的设置可以通过一个概括性的问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其能指性是通过一个问题概括整体思想,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探讨方可实现。这样的问题设置需要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及时调整进入到积极状态。比如在李白的《将进酒》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探讨的问题就是李白在劝谁进酒,这样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的思维就会从文本以思想深入表达情感进发,进一步感受李白苦闷、复杂的心情,体会其郁郁不得志的心理。类似此类的能指性问题可以有效的提升阅读效果。

三、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设置开放探究性问题,加强实践能力

新课改环境下需要对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加入探究深化的部分,设置探究式题目要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出其他的知识空间,由教师引导学生再体会文章语言美感的同时感受其行文魅力和内涵深意。要摒除传统教学中的快速浏览,探讨定论的模式,要实现学生和书本的交流,教师在不断丰富自己文化构建的同时组织学生随时开拓自己多文化的视野,广泛的搜集归纳相关材料,重建对文本的新理解,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讲解时,要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总结人物特征,归纳中心思想。在完成表面教学之后强调文章的思想内涵,向学生提出文章描写如此一个怪异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什么深层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认识到这是对一切保守、扼杀新思想行为的讽刺;再进一步提出讽刺这样群体的意义,然后得出最终目的是抨击沙皇的专制统治。通过这样联系社会背景,结合生活经验的方式的总结,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其联系生活激发心底深处的学习感受。然后可以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回答的时候不要直接诉说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联想找出答案。在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教师要适当点评,保证其能够运用个性语言说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样一些小的口述锻炼、内容演讲能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结论

高中阶段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能够对学生一生的文学造诣起到很深的影响,除了要掌握对文章定位、思想内涵、基调把握、实践应用方面的理解,要深层次的挖掘作者思想,了解社会背景,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在阅读学习之前及过程中间的问题设置实现的,问题设计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加深实际阅读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玉民,范天成.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钱理群. 王尚文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命运——兼谈中国语文教育改革[J]. 语文学习,2009(6).

[3]施茂枝. 体验感悟: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训练;新课标;作用

在新一轮课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日益密切,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日益广泛、知识、信息的传播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思想平庸、知识浅薄、口齿不清的人根本无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就算是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时时注意训练自己的口才,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让自己会说话,说好话,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说话能力的训练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轻说现象。当前,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但大多数老师还是围绕书面能力的培养进行的,致使很多学生说话能力差,讲话语无伦次,没有中心,也不注意语言的条理性,更无法谈及语言的准确严密,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又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说”的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到上面来演讲,对学生“说”的能力训练等方面有许多好处。

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

(1)介绍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常识、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诵读优秀诗文。内容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齐欣赏,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4)名言警句赏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为了作好演讲,搜集阅读名言警句,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5)广告词赏析。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词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同学们不但会表演广告,还会自编自创广告。

(6)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

(7)即兴演讲。在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形式,每一次课前演讲都能使同学们激情迸发。

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看法。

(1)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2)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3)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查阅资料,选择摘抄。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5)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课前演讲正是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至多只有三次,大家都非常珍惜,也仿佛在比赛中看谁新颖,看谁成功,看谁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儿。有一个学生这样告诉我,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决心一定演讲好,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演讲使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

篇10

近年来,对中小学各种名目的检查太多,文件太多,许多学校每学期迎接大大小小的检查不下几十次,许多检查“流于形式”,对教育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打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频繁的检查也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巨大压力。许多时候辛苦数月的准备,往往为应付十多分钟的检查,浪费不少人力、物力。名目繁多的检查让一些学校“痛苦不堪,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许多精力被大量浪费。教师们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琢磨教学呢。对此,一些教育者直言,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需要宁静的学习环境;推广联合检查制度,减少形式主义,从而让学校腾出更多的时间给教学;要规范中小学评估检查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检查体系,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这些年来对应试教育有了许多激烈深入的批判,但是对“应查教育”(我把各种检查晋级评比竞赛等等称为“应查教育”)带来各种灾难性局面很少有过细致的分析,甚至没有人细心统计过各类基础教育学校一年要接受的各类检查、评比、晋级项目到底有多少。有一位农村中心小学校长曾经告诉我,他所在的学校每个学期收到的各级有关部门的整改、检查、评比文件有300份之多。我粗略地对基础教育学校的这类检查评比做了一个统计。对学校常见的检查、评估项目有:督导工作检查、收费检查(这是多部门、经常性进行的,有教育部的、省教育厅的、市县教育局的,还有财政局的、税务局的,还包括纪检、人大、物委、纠风办等相关部门检查。)校务公开检查、行风建设检查、课改工作评估、体育工作达标评估、教工之家评估、文明社区评估、健康教育检查、交通安全教育检查、少先队队部建设评估、统一着装检查、素质教育评估、文明学校评估、示范学校评估、“双高普九”检查、创安工作检查(也是经常性的)、党建工作检查、德育评估(也是经常性的)、德育工作“十配套”检查、学校常规工作检查、卫生工作检查、达标图书馆评估、人大政协定期的调研等等。

学校最常见的荣誉称号有:省市县文明学校(两年评选一次,逐层晋级)、文明单位、省市县(区)先进单位(也是逐层晋级)、省市示范学校、各级绿化先进单位、先进教工之家、绿色学校、少先队先进大队小队、市县级教科研先进集体、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统一着装先进单位、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五无五有”学校、巾帼文明示范岗、标兵岗、示范文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课改先进单位等等。

以上这些检查评比,有的是大型的,如素质教育评估、“双高普九”等,往往需要学校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准备。各种材料收集、整理、补齐(所谓的补齐是,原来没有这个项目而现在要求有这个项目,只好再补材料,所谓的补,其实往往就是集体造假)之后,还要有专门的场所摆放,有一位校办公室主任告诉我,他们学校评选市示范学校的材料就有36袋之多。小型的检查同样需要专人精心准备“应查”材料,所有工作也绝非一日之功。以上所有检查、评估、晋级几乎都可分为三至五级(如学区、区县、市、省、国家级;中学的一、二、三级达标学校等)。学校的大量精力都花在名目繁多以为非常有必要、非常有助于学校发展、能够完善学校各方面建设的检查上了。学校所涉及的相关管理、指导、检查部门可说是目前所有行业中最多的:有人大、政协、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妇联、工会、团委、公安、消防、未保办、安保办、财政局、卫生局、物价局、审计局、建设局、土地局、园林绿化局、街道、居委会等等。因为政出多门,名目繁多加上人人都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每所学校几乎月月都有大型检查,小型、临时性的检查更是“细水长流”从不间断,甚至多到B校长都无法统计学校一年到底要接受哪些检查。学校里有一些专门“做材料”的高手(这是我深入学校后才知道的),简直就是专职应付各种检查任务的。对每位教师而言,几乎无人可以幸免。因为检查有各不相同的任务,这些任务总有机会落在教师身上。

各种检查、评比、晋级的“初衷”据说都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但如此繁多的“政治任务”对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的冲击、干扰,在我看来简直可以说是“罪莫大焉”。学校的人力、物力的巨大耗损不说,各种检查、评比、晋级轮番成为学校的中心任务,这种情况下,学校还能有多少对教育持久、细致的注意力?校长还能有多少办学的自?(谈到办学的自,这不是一个真问题,而是一个假问题)甚至校长对课堂、对教师持续、认真地观察与指导都无从说起。当年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班主任、老师时,每天还要听两节课,这对我国的校长而言差不多是天方夜谭。校长们个个忙碌不堪,穷于应付,加上各种责任缠身,职业的疲倦感实在是在所难免。

我特别不厌其烦的、把我所知道的、实际上还不能代表全部的检查、评比、晋级的项目罗列出来,为的是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从实际情况而言,教育已成为集权主义、计划经济最后一块最顽固的堡垒。学校完全没有办学的自,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够关起门来拒绝检查,不让检查冲击、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偌大的校园常常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办公桌。应试教育固然可怕,但对学校干扰影响最大的是各种检查、晋级、评比。

(来源:新浪教育博客)

干扰多:面对文山会海,学校变成“许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