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教师履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15:4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级教师履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级教师履职总结

篇1

一、当前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职教学管理队伍“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良”。我国高校一直存在着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弊病。表现在对教师的学历、专业都有严格要求,而对管理人员的学历和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存在学历结构不齐、编制成分复杂、能力差异显著等诸多“先天不足”;同时,针对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和培养的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岗位知识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培训,很多时候只能机械执行上级命令。

二是兼职教学业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不高。兼职教学业务管理人员指高校二级学院系主任或各专业主管,在高校一般由教师“双肩挑”。由于他们在教师岗位上有严格的定量考核指标,科研和教学十分繁忙,花在兼职教学业务管理岗位上的精力极其有限,很少有精力学习研究教学管理政策和技巧,加上所兼职的“管理”工作难以按绩点定量和考核,导致工作主动性缺乏,管理质量不尽人意。

三是基层学生管理工作日趋行政化,定位发生偏差。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更是一个教育者。随着学生日常事务日趋复杂,当前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除了要完成学生党建、思想教育、共青团、班团集体建设等常规任务外,还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诸如学生评奖评优、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就业服务与指导、公寓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导致很少有精力履行一个教育者的职责任务。在学生眼里,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更象是学生的事务老师。

四是学工管理与教学管理“两张皮”,管理效率不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应是担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促进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然而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是独立于教学管理工作展开,没有利用学生管理深入班级,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学工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专业的了解,不能有效地担当学生学业指导的角色;同时,教学管理也很少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德育融人其中。

学工管理与教学管理“两张皮”降低了管理效能。在探讨高校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活跃在基层教学一线、直接充当着学生学业和思想引领的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他们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强化这一群体的职业意识教育、职业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职业忠诚度和职业化水平,显然成为整个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事业中的重中之重,成为高校实现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办学层次和效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优化管理模式,推进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

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不同于一般的高校管理人员,他们从事的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到学校职能部门和基层二级学院的双重指导,但管理和使用却在基层二级学院。要推进这支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必须改革和创新学校及其基层二级学院的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大学体制的基层管理队伍建设新机制。

(一)转变观念,增强对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度

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高校内部,都应当真正认识到,高校管理人员以及处在基层一线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必须遵循所有职业都应遵循的规则,从学校层面建立和完善适应该种职业的新机制。例如,任职资格标准、从业能力要求、履职行为规范、履职业绩考核、职业素养、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努力克服轻视管理岗位的不良倾向,如,教师做不好就去搞管理等等,学校对这一群体既没有后续培养的机制也没有完整的考核制度。其次,要培养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化意识。高校基层一线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常常整日忙于事务,身心倦怠,机械度日,他们自我感觉地位低下,将自己看作是一个疲于干活的操作工,忽略了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部分内容。职业化素养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的综合;职业化行为规范即做事有章法;职‘业化技能即职业胜任力。在现代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职业化是职场立身之本。在高校二级学院,应通过上岗教育活动、职业规划和发展培训、职业导师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管理人员的自我教育和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意识培养。

(二)理顺机制,明确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长期以来,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两支队伍的职业发展路径一直不太明确。2010年,国家在事业单位开展了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各系列人员的岗位性质和归属得到了规范,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仍存在一些不明确或不确定的因素。对教学管理人员,其教管系列技术职称是否保留或取消尚无明确定论。对辅导员队伍,虽然明确岗位是按思政教师系列,但其实际从事的工作具有管理工作的特点,同时在按教师系列评审职称时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一情况对这两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化建设都影响较大。现代管理学理论指出,职业发展路径是否明确,对职业化意识、素养、规范和能力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在符合国家大政策的前提下,尽快理顺机制,出台配套措施,明确和畅通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三)建立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标准体系

既然将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从业看成是一种社会职业,那么,就应该有明确的职业要求,建立相应的职业标准,实现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其一,资格准入标准。主要包括:

(1)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拥有正确的教育与管理理念,能深刻理解并掌握基层教学一线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

(2)本科以上学历,一般应是学士、硕士以上学位的专家,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形成以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为核心的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或教学教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精通一门专业,具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能力;

(5)身体健康。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应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双向选择,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在人员使用过程中,定时轮岗,进行多岗锻炼,以便实现交叉任职和AB岗制。

其二,履职行为标准。制订一整套与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建立充分体现服务功能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失责追究制、否定报备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八项制度。

其三,岗位职责标准。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岗有总体的职责要求,同时,每一个具体岗位又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如学院教务办有学籍管理岗、考试管理岗、专业管理岗等;辅导员的工作涵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建、日常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团学活动管理等。依据工作岗位界定职责,使每个从业者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各司其责,避免扯皮,实现管理的有序运作。

其四,评价和激励标准。评价和激励标准的建立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含内容和程序两个方面。高校二级学院应根据其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岗位职责任务来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绩效评价制度。

绩效评价内容可涵盖: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工作能力,从业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理论研究等来作为观测点。考量指标应明确具体、定性定量结合。评价程序:按照其服务对象学生评议、院部评议、同行评议、校相关职能部门评议,将评议结果和个人实际业绩综合,获得个体的综合评价结果。由此建立起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对象和同行满意度为参考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二级学院在考核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标准机制,将绩效评价与津贴发放、职务聘任、荣誉称号评定、职称晋升等密切挂钩。同时,实施优胜劣汰、考核优秀者可提前晋升,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任合同。在年底总结等环节,二级学院可以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表彰大会等,对该群体别优秀者,大力表彰树立典型,广泛宣传,让这一群体的人员获得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

(四)加强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培训

学校及二级学院对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按照职业化标准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整的培训制度。

其一,岗前培训制度。每位新上岗的基层管理人员在上岗前都应接受岗前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领导谈话、集体辅导、经验交流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理论、管理岗位职责、管理工作技巧、管理任务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使新人职人员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每位新员工来说,职业忠诚度培养是首要任务。

其二,在职培训制度。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或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充分发挥新老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选送参加与本职工作有密切联系的校外学习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更新知识,储备知识,提高学历和层次。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开展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外出考察、岗位轮转、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从业者的实践能力。通过不同途径的培训,还可逐步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化水平。

其三,定向培训制度。从业者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及爱好,结合岗位需要提出职业发展方向,学院安排针对性岗位提供锻炼平台,创造机会参加针对性培训,使其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其四,实务工作与学术研究结合制度。高校应该象激励教师搞科研、抓教学一样,鼓励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在认真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针对管理中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在研究中积淀知识,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将实践与科研相结合,以研究促进工作。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称改革;评审;聘用

一、现有职称评聘模式

职称评聘包含两组不同的概念,评指的是教师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但在现行体系下,职称更多偏重理论研究的学术水平,较少的关注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行业从业资格水平,这是现有职称体系下需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聘指的是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和任职资格对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的工作。但现行职称体系下,评上职称就一定有聘,正所谓职称在手,房子车子全都有,职务考核形同虚设,后期的人才流动及考核激励措施乏力。理解评和聘这一对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理清职称和职务的区别于联系。职称是以人为中心而设置的,在现有的职称结构下职称可以随人走,一经评定,终身享有。而职务只有被聘任才能享用,有明确的岗位,并有任期限制。当然职称是专业技术职务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一定职称的人才能担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一般而言职称评审模式可总结为两大类,即评聘合一模式与评聘分开的直接聘任模式。评聘合一模式在我国最为常见,其评审程序一般是用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教师情况及资质推荐到第三方的评审委员会进行专业技术水平的鉴定,评审委员会根据一定标准比如任职年限、资历、学历、科研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一旦评审通过,用人单位就会根据教师研究方向和专业进行职务聘用,从而享有相应的待遇和权利。评聘分开的直接聘任模强调以聘代评,弱化第三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高校可以根据特殊专业建设需要独立评聘,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点对职业教育的意义非同一般,文章稍后会有详细分析。

二、评聘合一模式的局限性———以昆明杨林职教园区为例

昆明杨林职教园区成立于2007年,位于因杨林肥酒而驰名中外的滇东古镇———杨林镇,园区以“立足昆明,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全国一流职教基地的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秉持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结合的发展理念。职教园区总用地约为14.16平方公里,总人口容量规划为126700人,目前入驻职业院校九所及驾校培训一所,在校生达到6.5万人左右。

(一)调查问卷的解释及说明

文章抽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职教园区九所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人事处负责职称评审工作的在岗人员及广大教师。通过各院校的工会、学生会共计发出调查报告4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83份,回收有效率达到81.5%。问卷主要围绕对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满意度、现有评审标准的评价、取消第三方评审委员会,采用直接聘任制职称改革的可行性,应用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职称评审核心要素、改进措施五个环节展开。调查采用前期的问卷及后期的访谈相结合。问卷以封闭式的选择题为主,改进的措施采用开放性问题。职教园区九所高校均为民办独立院校,各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女教师比例高于男教师,25-40岁年轻教师占50%以上的比重,副高以上教师非常少,教师队伍的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硕层次,近几年博士毕业生有明显上升,专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不断下降,因此本次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基本符合整体数据特征。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现有评审满意度方面。

在接受调查的383份调查问卷中关于“你是否满意现行的职称评审方式”选项,56.7%的人选择不满意,尤其是在45岁以上的从企业转型进入职业教育行业的教师高达91.6%选择不满意,其中科研能力较强的博硕研究生满意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也只达到32.6%。还有一部分年轻教师表示不清楚现行相关评审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已经评上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对现行评审制度满意度也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评审花费大、耗时时间长,评审形式主义。

2.对现有职称评审标准评价方面。

41.5%的人认为现行评审标准模糊,尤其是关于业绩、爱岗敬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很难量化,从而为弄虚作假大行人情评审提供可趁之机。高达49.4%的人认为传统评审标准重学术科研、重学历、重资历,轻教学质量、轻人才培养、轻工作业绩的评审标准无法反映技能型人才的内在特征,其中评审唯论文论的硬性标准受到参与者的最多指责。只有9.1%的认为目前评审制度虽有缺陷但却是目前唯一可执行的评审制度。

3.取消第三方评审委员会,采用直接聘任制职称改革的可行性方面。

63.3%的认为可行且必要,认为此举可以大量吸引行业精英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同时有利于激励人才,稳定教师队伍。15.5%的人认为这样做不可行,主要担心下放评审权后,会出现大量的人情评审、暗箱操作,直接导致职称评审机会的不平等,同时担心这样评审的职称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影响职称的评审价值。21.2%的人认为应该采用第三方及用人单位的评审结合,但应弱化第三方关于学术评审权重,加强对专业技术技能及行业从业资格的评审,这样既保证了职称评审的公平性,同时有效避免用人单位的人情评审。

4.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核心要素方面。

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核心要素方面主要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学术科研、师风师德六个方面进行设计。由于数据量过大,时间有限,在统计时抽样150份进行了抽样统计,具体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在核心要素评价体系中,受关注度最高的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及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多参与调查的教师在后期的访谈过程中指出,任课教师至少达到16课时/周以上,每学期至少完成5个班级共计250名学生以上的授课任务的硬性指标方可参与职称申报,从而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下“教授不教、讲师不讲”一心做科研的本末倒置的局面。专业建设成果方面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价:如就业统计、创业典型、毕业生平均薪资、专业的品牌影响以及专业团队建设等。在社会实践方面,部分教师指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量:首先,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有企业工作经验两年以上,或者在校任课期间必须企业回炉四次,获得回炉企业的认可,并建立资质档案。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给予教师进行实践的平台,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合作开发或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等形式、参与产学研活动,与企业进行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等,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5.其他改进措施方面。

关于其他建议措施方面,有些教师观点鲜明的指出,应健全评审组织,完善监督机制,加大职称工作的投入力度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坚持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评审的先决条件。焦点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的职称评审权的下放。部分教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根院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制定灵活的职称评聘政策,同时各院校应根据重点专业建设需要、学科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职称评审标准。例如现有评审制度“唯论文化”,对科研项目、论文都有硬性要求,仅凭论文数量与刊物档次来判断科研水平,但论文不能反映科研真正实力,往往出现论文垃圾、学术泡沫。职称评审不能真实体现教师的教学工作及教学成果,不利于形成应用型大学以学生教学为核心的氛围。同时职业教育需要建立合理的校企人才流动机制,来自企业的教师虽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但学术科研工作相对薄弱;在教师资质审查方面,有着严格的履职年限,如果按讲师履职5年可评副高,副教授履职5年可评教授的要求,则企业引进的双师型教师大多50岁左右,如果按这一进度,恐怕到退休年龄也难以获评副高以上职称,直接影响到应用型大学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职业教育对直接聘任制职称评聘模式的诉求

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市场敏感性,无论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还是技能培养必须做到与市场高度的融合,而这一点正是决定职业教育职称评审需要高度灵活性的原因。在现行职称评审制度下,很多人对职称评审的观点还停留在职称即福利,职称就是金饭碗,因此才形成为了“为了职称搏一搏,搏到职称停一停”的局面,这一点在职业教育领域更为明显。仍以昆明杨林职教园区为例,随着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教园区的发展非常迅速。以职教园区A学院为例,2011年建校之初,全校师生不过1100人,四年时间不到,全校师生发展到16000人,招生火爆的同时,师资力量一直供不应求,连一线热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很难找到,更不用说副高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了。为了应付教学评估,只要是副高职称,无论专业如否均一律聘用,有些工科、商科竟然聘用很多诸如文学、历史、考古专业的副教授。这一局面也直接导致评上副高以上的教师一旦拥有副高职称就大肆在各大院校挂名赚钱,根本无需考虑后期的业务考核。职称评聘的只能上不能下的被动局面也导致众多教师在选择研究方向时选择容易突破且研究成熟的传统专业,市场紧缺的前沿热门专业很少有人去申报。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只要是副高就可以获得聘用,为何还要花空心思的去钻研热门及市场紧缺专业呢?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现行体系下,僵化且要求严格的评审标准,比如严格的年限限制、核心论文限制、课题限制、学历限制以及严格的评审通过率,造成市场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僧多粥少。解决这一被动局面的最好办法就是扩大副高以上职称的市场供给,从而改变用人单位尤其是职业院校一味讨好副高职称教师的被动局面,同时对副高职称教师队伍形成压力,鼓励副高以上教师进行跨专业研究,果断解聘市场即将淘汰的专业副高,形成能上能下的局面。因此职业教育职称评聘模式不仅在评审方面要进行改变,在聘用上也需要进行改革,这样直接聘用制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和传统模式相比直接聘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否聘任是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需要决定,不需要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认可。第二,通过聘后考核管理,废除专业技术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消除能上不能下的用人弊端。第三,对照岗位职责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工作需要决定是否续聘或解聘,当岗位空缺时,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美国的非升即走做法非常具有启发性。美国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院校独立评审,不需进行第三方的学术水平测定,有些紧缺专业可以破格评审。在聘用上采用非升即走的做法,教师在受聘期间或聘期结束时未晋升就必须离开,短期合同制教师不合格则被辞退,而一旦离开工作岗位,职称和职务自行失效。表面看起来职称评审过于儿戏,但却可以极大的提高院校在培养重点专业时的主动权,从而激励教师进行热门专业和市场紧缺专业的研究和申报。

四、几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难题

首先,如何保证下放后的评审机制的公平性。高校独立评聘模式强调评审权的下放,这就直接带来一个问题,没有相对公平的第三方的评价,如何形成有效监督机制,从而避免在评审过程中的人情评审及暗箱操作。其次,新的评审标准从重科研、重资历、重学历向教学、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实践方面转移时,如何建立明确可量化的二级支撑评价标准,从而避免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再次,社会的认可度问题。现行职称评审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重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普遍认可职称。如果采用直接评聘制,各院校评审标准不一,导致职称评审的公信度及价值下降怎么办。最后,国家相应的配套政策比较滞后,缺乏必要的外部体制保障机制,会不会形成诸如民办职称和公办职称相排斥的二元体制,民办公办教师职称相同但待遇不同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马明阳.关于深化高等院校职称改革工作的思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陈福昌.深化高校职称改革工作的若干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2005(11).

[3]刘霞职.称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作研究,2004(9).

[4]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5]赵永乐.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模式的抉择[J].教育学研究,2007(4).

[6]沈尧源,李杰虎.美国职称制度管窥[J].行政人事管理,2000(4).

[7]左惠凯,李晓燕.完善高校职称评定中学术论文量化标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

[8]杜黎.我国普通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初步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2004.

[9]颜玄洲,胡春晓.关于高校职称评聘模式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篇3

关键词:学院办公室 科学管理 措施

学院办公室在学院的组织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重要功能,承担着参谋助手、督促检查、综合协调等重要职能,是展示学院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学院管理的中枢神经。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学院办公室工作水平,使高效、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院办公室的工作

办公室工作管理科学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院工作水平和层次的高低。

(一)学院办公室是领导的好参谋

办公室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了解情况,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所需的数字和资料,抓住机会巧妙提醒,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要把工作想在前面,全身心的协助领导进行各项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在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协助领导做好工作决策,成为领导倚重的智囊。

(二)学院办公室是一个综合部门

学院办公室是一个综合部门,负责会务、秘书、办文、车辆、接待、档案、等工作,承担者办理、沟通、协调、联系等诸多事务。贯彻执行学院和有关部门的文件、决定,发挥承上启下、内外联系、协调关系等功能,负责处理学院的日常工作,其每一项工作都与全局有着密切的联系,既要直接协调方方面面,把工作落到实处,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协助领导理顺工作、化解矛盾。

(三)学院办公室是提供后勤保障服务部门

为学院当好总管,为师生员工服务、为领导服务、为学院的各部门服务,千头万绪,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社会需要,与师生利益、与资源整合、与和谐稳定等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学院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做好学院办公室工作的措施

学院办公室是学院的综合性办事机构,管理实施各项工作;在学院管理中起着中枢的作用。

(一)管理以人为本,提高工作积极性

管理以人为本是指在学院办公室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学院办公室工作效率等目的。在平时的办公室会议中,注意加强交流工作人员的思想,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矛盾,提出工作中的不足,促进各院系人员之间协调统一,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经常与办公室人员谈话,了解其工作心态,特别要注意其心理的“疙瘩”,尽早地解决心理的不愉快,调节其工作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团队,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实现办公室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加强绩效考核,完善工作制度

学院办公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办公室工作水平的保障。作为学院领导的秘书机构,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络内外的中心枢纽,承担的工作杂事多,小事多,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完善学院办公室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办公室有关日常管理的各项制度与规范,对办公室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或制度未明确的工作建立统一协调处理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才能工作的忙而不乱,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年轻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晋升渠道,提高员工积极性,确保学院办公室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三)提高学院办公室人员素质及工作能力

学院办公室人员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善于抓大事,谋全局,创造性地为决策层献计献策,因此其人员素质及工作能力决定着学院办公室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提高学院办公室人员素质及工作能力,打造一支高效履职的队伍,才能切实提高学院办公室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外出学习工作制度,借交流学习机会,开拓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视野,增强其服务工作能力,实现学院办公室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采用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学院办公室的效率

学院办公室是工作面涉及很广的部门,信息量非常大,它的工作内容涉及学院的全部工作,是学院信息的“汇总地”。学院办公室日常工作要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应用办公软件实现灵活运用系统工程、决策科学、行政管理等现代科学知识,向事务处理信息化、咨询决策智能化、指挥调控现代化,从而提高学院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收发文件并监督实施是学院办公室最重要的工作。学院档案管理和材料积累是越来越多,利用好现成的电子文档格式是档案管理和材料积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分类管理,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等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传递网络化、档案信息缩微化,并且提高档案的保护水平等。

(五)勤于调研,创新观念

对教师、学生提出的一些有关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及时妥善的处理解决,对一些超出办公室的责权范围内的,或是难于决断的事情要及时向学院领导汇报,并同当事人解释。对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研,积极主动进行调研、收集信息,并根据领导工作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深缩,及时、准确、全面、真实地将信息传递给领导,为领导出谋献策;在工作中尽可能想领导之所想,参领导之所需,谋领导之所求,做到谋在点子上,参在要害处。

参考文献:

[1]吴昊.关于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3

[2]夏爽,胡文兵.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7.36

[3]张

篇4

写述职报告时应认真总结出限定时期的工作特点,抓精华,找典型,以这段时期工作中突出而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反映一般。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骨干教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骨干教师述职报告1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坐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分享一年来的工作。刚刚听了大家的发言,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真的好渺小,我的所作所为真的微不足道。今天,我重点是向各位学习来了。虽然如此,请允许我向各位汇报一下近一年来的工作。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这些都是在说读书好,作为教师的我,当然知道读书对我们有多么重要。一年来,除了按照学区、学校的要求学习两报两刊、《杜郎口旋风》外,我还学习了其他的教育理论书籍,如《正能量》、《卡尔维特的教育》等。我也知道教师要作杂家,不仅要学教育理论方面的书,还要学习其它方面的书籍,今年我学习了《古代宰相传》、《三十六计》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然让我舍弃不得,不懂的、不会的“百度”一下,登陆各种教育网站,浏览一下教育方针政策,了解前沿的教育理念,把握时下教育信息,特别是教育局和学区的网站、邮箱,我每天必看,了解各种活动安排,把握自己的工作方向。

有字之书我读,无字之书我也读。我向老教师学习那种吃苦耐劳,坚守奉献;我向新教师学习细化管理,方法独到;我向领导学习人性管理,高瞻远瞩;我向学生学习起早贪黑,韧劲十足……

不仅在学校内努力学习,还争取机会走向校外。积极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

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自己更加有内涵,更加有分量了。撰写的论文《静待花开》参加河北省教科所组织的第一届成长杯论文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并在河北省《终身教育实践与研究》上发表;在参加学区组织的优秀反思、故事评比中,《褒奖——一剂教育良药》一文被评为优秀教育反思;摘录读书笔记4本,其中有两本上交到学区中心校。

二、精研业务,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课堂是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上的40分钟,才有可能创造教学的奇迹。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每天每班就那么一节课,如果再把握不好,那么,教育质量无从谈起。因此,我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去准备那节课:反复阅读教材、听录音带、翻阅教参、参考集体备课教案、登陆远程教育网浏览资源,精心准备课件、教具、实物、卡片、习题等,用心思考,有选择的取舍随堂练和同步练上的练习,设置学生喜欢的作业,专心练习课堂基本功,全心全意给孩子们上课。

我不仅自己独自去探究,还会把别人好的教学方法拿来使其发挥到极致变成自己的绝招。我向同学科的沈老师听课研讨,也向其他老师学习交流,更向网络上的名师课例观摩。

在研究上好课的同时,我还认真的对待孩子们的每次作业,细心批改;及时帮扶后进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通过各级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学生们非常喜欢我,喜欢英语,喜欢上英语课,喜欢在课堂上尽情的展现自己。在暑期统考中我所教的五年级获得了全区第一名、四年级取得了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设计的英语综合实践作业,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帮助他人,实现共同进步: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的信仰。一年来,我耐心的帮助老教师们搜教案、查资料;我细心的帮助年轻教师做课件、上示范课;帮助老教师打印、复印,指导新教师使用多媒体。一年来,真的不清楚有多少次去帮助教师们使用多媒体,更记不清给多少位教师重装过计算机。

都说同行是冤家,我校却不这样。我们是个和谐的大家庭,谁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帮助教师们备课,我可以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为了给校长们写材料,可以熬个通宵;为了迎接特殊的检查,我们可以昼夜连轴转;为了完成报表工作,我可以没有星期天。

一年来,我和沈老师互相听评课,从来直言不讳,虽然人少,但教研气氛浓厚。为了在理论上都有提升,我把压箱底的理论与她分享,扮演起了一位“伪专家”。学习《新课标》以来,我先自学,然后再与她共同研读、解析,并摘录关键点,同时与__版进行比对,彼此受益匪浅。

四、勇于担当,凸显人生价值:

“能者多劳”——很荣幸,我能得到领导们的信任,一年来,除了担任英语教学工作、英语教研组长外,还担任着学籍管理员的职责。英语学科教师少,可是教研活动任务一点不轻,这样,从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实施教研活动、整理教研档案等一系列的任务让我忙的不亦乐乎。有人说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阵儿的事儿,其实不然,不干不知道。一年半的学籍管理工作,让我显得更加充实:期初报表、班级定员、学籍录入、文化户口、小基报表、转入转出等等,报表一个接一个,为了准时完成报表,往往要熬通宵。

从秋季开学起,领导们“强赶鸭子上架”,再次重用了我,让我担任学校的教务主任。没当过,当然很迷茫。但我知道,既然领导们看好我了,我更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于是,我向刚刚调走的刘主任取经,虚心向校长们请教,同时,走进每位教师,争取他们的意见。加强理论研究,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学习各科4+4n模式等。自任职以来,我每天走进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关老师,询问备课情况,并浏览备课笔记,做好批注;加强新(宋慧一老师)教师的业务指导,带领新教师早日成长起来;经常查阅学生作业、练习册,及时反馈教师的评价情况;每周三准时组织教研活动,开展听评课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全校教师业务学习活动和政治学习活动;给教师们上好示范展示课;组织全校师生的各种活动,如读书交流活动、古诗文诵读比赛、雏鹰杯作文竞赛、优秀日记评比等;完成学校上传下达等工作,将教育信息第一时间告知给每位教师。我虽然不知道我做的是否算好,但我知道我的确做的尽心尽力。

重担压不垮,但吐沫淹死人。前几天,我又担任了学校的营养餐健康监测管理员,到目前为止,连续9天的系统录入工作即将完成,但后期日报、月报和季报的报表还很多,但我想绝对不会让信任我的领导失望。

骨干教师述职报告2参加教育工作转眼间已经二十个年头,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教师成为这天的一名教学老手,期间的酸甜苦涩只有自己清楚,我总时刻谨记自己的本分,明确自己的身份,持续教师的本色。为了更好的鞭策自己,提高自己,我从以下方应对自己的工作予以总结:

一、坚定信念,献身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我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自觉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工作上顾全大局、以高度的职责心承担艰难任务;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职责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用心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同事间精诚合作、宽以待人。

二、理论引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这天的世界是知识和科技的时代,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我清楚地认识到: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这个社会。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务必敢于应对现实、应对问题、敢于抓机遇,不断地追求自我的超越。只有以博大的爱心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这样才能教书育人。为此,多年来我坚持读书、学习。

与此同时,我还仔细阅读了《教师之友》,利用节假日认真研读《培养孩子100个好习惯》等书刊杂志。从思想上、理论上认识到为人之师,务必德高为范。适应数字化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变革,使学习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三、爱岗敬业,热情饱满,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1、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探究。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教育中,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在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精心设计贴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系列教育活动。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打造温馨班级、构建温馨乐园为活动宗旨,用心探索,努力实践。围绕传统节日国庆节举行了讲故事、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围绕传统节日中秋节举行了猜灯谜、欢度中秋节的活动。每次活动,我都会把他们精彩的瞬间记录拍摄下来,把所有的温馨、快乐的瞬间永远保存下来。

2、与时俱进,探索教研新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以前对一位校长说过:如果你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就应引导教师走上科研的道路上来。这足以说明科研是教研的先导。在兼任小学五年级毕业班教学间,不断摸索中小衔接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善,课堂教学中注重延伸和衔接。

四、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学校的骨干教师,我认为我就应是一名智慧型,科研型的教师,是有实力、有潜力、有潜力、有定力、有魅力的。我深知,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就应发展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理论与行为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困惑的,更是我迫切需要解决运用的,因此,我务必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才能真正成为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好处上的优秀教师。

五、改善措施

一向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2、及时总结,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3、对学困生给予更多地关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提高。

4、在备课中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完善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挖掘并利用好教学过程中有效资源,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智慧,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经常性的深层次的反思与评价。

回顾总结多年来的工作,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我将不断努力,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再创佳绩,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回馈社会。

骨干教师述职报告3很庆幸成为江津区第六届骨干教师的一员,这是学校老师、上级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压力与动力并存、忙碌与收获同在。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努力不辜负老师、领导、家长、学生对我的期望。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更好的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予以总结:

一、师德师风方面

1。加强政治学习、接受师德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始终认真地学习工作,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自觉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文明执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德治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从不违规编写、推销教辅资料。我在教学工作和管理班级中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孩子的生活,时时处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学校纪律,服从工作安排,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依然兢兢业业工作。在平时教学中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备课、上课、反思都一丝不苟。关爱学生,耐心辅导学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积极的心理健康机制。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寻求对自己的突破,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尝试活动沟通的教学模式,融合积极心理的理念,较好地实现教育引导要求,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深受学生喜爱。在本学科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积极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撰写教学论文等等参加评选,不在乎奖项,而是抓住了每一次机会,去探索和锻炼。

二、教育教学成绩方面

1。教学成绩突出,担任学校3—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利用课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团体活动辅导的开展,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团体(班级)学生的不同需要同一命题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2。在平时的学习和教学中,也不忘自己的'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践行幸福教育,促进健康校园建设”的研究,参加学校科任教师汇报课上课,善于运用卡牌和沙盘辅导技术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辅导,在学校和片区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参加校本教研,参与学校自主心理教材的编排。

5、最求进步和学历提高,继续进行教育硕士学位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研读,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获得教育硕士学位,获得国家中级沙盘咨询师资格。

6、积极参与社会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为重庆市残疾人心理健康与咨询学会会员。

7、其它方面:市师生书画赛摄影二等奖。

总的说来,我在一年的骨干教师履职期间,时时骨干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履行职责,用于奉献。

面对将来,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骨干教师述职报告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猴年已半。回顾一年,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过去的一年,我任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兼学校后勤工作。一年来,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焦裕禄精神,参观焦裕禄事迹展览,写心得体会两篇,抄写《党的群众路线》笔记四十多页。学习《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写读书笔记五十多页,写心得谈体会,不断更新自我理念。爱岗敬业,待生如子,全身心地投入教育,遵纪守法,团结同志,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二、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教育中心及校部的课改精神,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太谷经验——“二十四字”教学法。加强课堂教学,加强小组建设,培养小组长,落实捆绑式教学。让好学生学有劲,学困生主动,课堂效率高,使整个课堂让学生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教学方面和青年教师一道参加课改,听课评课,共同研讨,学习他们的新方法,探索新思路。备课中我始终按上级要求的三大块,创设情景、自主交流、练习反馈。讲课中力求人人参与,共同交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本期三年级语文考试及格率100%,人均84.76,优秀率7%。

三、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工作头绪多,辛苦,埋怨,在所难免,但从无怨言。只要学校满意,同志满意,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始终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当一名合格的后勤兵。

骨干教师述职报告5一学年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用心向老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下方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将本学期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表现方面:

本学年来,我热爱教学事业,教学态度端正,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没请过一天假。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用心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并做了超多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年我担任四年级3班、4班和三年级1班、2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思考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业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使我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始终领先于其他班级。

三、取得的成绩:

__年第一学期考试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我所带班级英语成绩突出。均获年级组第一名,在教师节受到学校表彰。

__年5月参加白银市说课比赛获英语学科市一等奖。

篇5

关键词: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一般项目(JA13552S)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课证融合”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莆田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7年1月6日

一、“课证融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课”为课程体系,“证”为从业要求。所谓“课证融合”包涵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深入财务相关行业做调研与分析,分析财务人员从业及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合本校办学实际,合理确定专业培养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专业课程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素质拓展体系;二是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职场生涯发展情况的追踪调查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与财务相关的新的工作岗位,分析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从业可能所涉及的行业与岗位,将相关行业从业证书,特别是强制准入或者是水平类考试的从业及执业证书的考试课程纳入到培养方案的专业必修、专业任选修模块中,将财务人员从业时需要的相关资格证书的考核大纲分解到各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融入各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里。

(二)“课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求。“课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构建应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二是专业课程开设的原则应依据满足履行职业岗位职能的需求为出发点,课程标准的制定上应体现岗位任职资格和从业资格证的基本要求。促使课程教学大纲与证书考试大纲相衔接;三是教学团队应由“双师双能”型教师组成,既有理论课教师同时更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务界人士加入其中;四是培养过程要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教学方式由知识灌输转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强调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五是改革考核制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与多样性,要更强调实践应用能力考核,对于已纳入课程体系与证书相关的课程可实行以证代考,无法直接纳入课程体系与证书课程考试如果合格,可顶替任选课学分。

二、莆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专业培养定位是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引。不同类型的高校其培养定位各有其不同,即使是同类型的高校由于历史积淀、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及学校学科与专业群的特色都会影响专业培养的定位。以莆田学院为例,由于学校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地方性的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是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培养应用技术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一)充分调研,明确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所谓专业核心能力是指为胜任某一领域的职业要求,所应具备的必需的、潜在的专业能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仿真学生未来可能的就业岗位做相应的教学,才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可以使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人才需求联系得更加密切,为专业教育提供指引。通过到财务管理专业往届毕业生工作单位回访,及到莆田市才子集团、泉州益海嘉里、莆田邮政储蓄银行、华福证券、中信建投、金友期货等企业进行调研。调查发现近80%左右的中小企业财务机构设置的特点是没有区分财务部与会计部,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主要由会计、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承担,并且工作的主要内容中成本控制管理、资金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税收实务管理占86%左右,投融资及内审内控仅占14%。同时毕业生回访发现:刚毕业的1~2年内,85%的学生在中小企业财务岗,毕业3~4年后进入金融业学生呈现上升趋势。仅以2008届学生为例,目前约有45%的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岗位上。综上,莆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确立了核心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图1)

(二)“课证融合”,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使所设计的课程体系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匹配,我们邀请了企业界、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业、期货业专家来学校做深入研讨,分析财务应用型人才内涵特征,进行“课证对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研讨。提出“自主规划、能力为本、课证融合、校企联培”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将其专业技能要求的课程开设为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并从毕业生未来可能就业岗位的实际出发,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考试等证书中的主要课程或课程内容分解到专业主干或者专业选修课程中,形成“课证融合”具有应用特色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不同职业发展规划的学生实施分流教学,满足了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后续财务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内涵建设提供了保障。(表1)

(三)应用为先,构建 “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何谓“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在谈及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时提出:“建设一支教师资格、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双师是指既具有教师资质又具备相关行业岗位资质;双能指既具有教学能力又兼具实践指导能力。“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对中小企业财务岗位及相关证券、期货和银行业相关岗位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纳入课程体系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及要求能了然于胸,同时具有一定的相关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为构建财务管理专业 “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首先,依据学校所制定的认定标准,即:考取了相关行业证书及到企业做深度挂职锻炼一年的教师可认定为双师。专业所在二级学院出台相关制度规定,鼓励45周岁以下教师考取相关行业的证书,并强制要求专业教师课余或假期每学年要到企业做实践,将实践锻炼列入绩效考核与职称评定要求条件中,使教师能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专业主干课程及相关行业证书所涉及的课程中实践教学内容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来担任专业兼职教师,逐步形成有实践学分的课程主要由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或者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主讲;其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应从较为单一的学生、同行及督导评教传统评价指标转向检查教师制定的课程标准是否体现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及从业资格任职标准、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与课程目标要求相匹配、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采用是否能最大限度模拟工作过程的流程及实际操作,教学成效是否与课程目标要求相一致;第三,以人为本制定激励措施。在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应持续举行教育思想讨论,增加教师对“双师双能”的认同,在岗位聘任中设置“双师双能”岗位晋聘办法,在绩效薪酬体系中应加入对“双师双能”奖励性内容,并要加大力度。此外,在职称评定、进修、学历提升、技能专项培训、评优评先等方面都要给出通道和空间,才能激励教师向“双师双能”转变。

(四)产教融合,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比较多的是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例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因此,要实现课证的融合,就必须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应邀请行业人士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且教学大纲要与行业C书相关课程要求与核心能力相联系。其次,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与业界专家共同讨论,满足相关行业的从业要求,涉及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能采用典型案例等形式导出,以便于实施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教案的内容除教学目标、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内容重点提示、能力训练、实训项目等内容;课堂教学中理论部分可由本校教师主要采用将理论融入案例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实践的内容采用聘请业界专家进课堂,由专家结合实际工作实操做讲解与示范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应大量采用情景模拟做训练:一是通过财务岗训练,使学生充分了解不同财务岗的职能与职责,及其履职所需要全部知识与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二是做项目训练,如设计一个模拟企业,要求学生为企业制定融资方案、投资方案、营运资本投融资方案和收益分配方案,编制企业财务预算、撰写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等,通过分项训练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财务管理内容,及其要履行职能所需要的财务技能;三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可借助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训练。企业价值链与供应链紧密相关,通过模拟使学生认识资金流向、财务风险控制点及价值增长点,也使学生明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财务人需要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及必须掌握相应技能。第三,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用闭卷笔试考核记忆理论知识,忽视实操及其相关能力考核。因此,“课证融合”背景下,考试形式上,应采用笔试、面试、实训操作、财务报告等方式相结合,考试内容应减少类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等单靠机械记忆的试题,增加案例分析等需要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回答的试题,并应加入相关财会、证券、银行、期货等行业时事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侧重在学生对理财环境的分析、企业财务相关管理问题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三、莆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莆田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着力于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着重解决学生实务能力不强、就业竞争力相对较低这二个问题,构建能力导向、分流培养的“课证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将会计、证券、银行、期货等从业标准和能力等,引入教学实践之中,实现课证对接;通过教改平台,与行业合作平台、课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具有应用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通过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取得以下成果:

(一)“课证融合”模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财务管理是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而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职能的履行需要较为复合的知识,在本专业所实施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们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及特长做自身的发展规划。对金融业(含:银行、证券、保险)、财务(含:会计、审计、资本运营、财务分析等)感兴趣的同学,我们通过相关行业的从业资格证要求,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行业,明确进入相关行业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学有目的,学习更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图2、图3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近四年英语四、六级与全校平均通过率的对比。(图2、图3)

学生们考证过程也是实现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从理论素养到实践能力的循序渐进和发展提升的过程,提升学生进入职场的竞争力,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快速对接,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证券从业证书考取较多,而期货及银行资格考取较少。这与会计行业与证券行业的强制准入要求有关,目前期货及银行对相关证书并无强制要求。(表2)

(二)“课证融合”模式促进专业建设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实施“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财务管理专业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了与相关企业:益海嘉里集团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莆田才子集团、莆田邮政储蓄银行、华福证券、审信会计师事务所、广发证券、长城证券、金友期货、瑞达期货等企业的合作,了解与分析相关行业对人才需求及职业技能的要求,从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与这些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大二下学期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到相关实习基地做专业见习,增强学生对相关行业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大三开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与寒暑假到基地或其他单位做实习,加深对行业了解,学习相应技能。与此同时,我们聘请相关业界人士进课堂、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等,以此来不断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证融合”模式促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实现“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的教师注重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把课堂教学、专业实习和实践、社会调研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内容的理论结构和实践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并采用以案例模拟仿真工作现场环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注重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财务管理专业新生从入学开始,就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以及班导师的引导,搭建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框架,规划学习和职业生涯,积极鼓励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方面,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分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观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课赛结合等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传授理论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证券投资学课程任课教师除做《卓越计划下证券投资学课程模拟股市实践教学设计研究》理论研究外,还与华福证券联合,进行模拟炒股大赛,使学生们学以致用,较好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四)“课证融合”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企联合、课赛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校园财会实务大赛、“华福证券杯”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模拟炒股大赛、瑞达期货全国高校精英杯(第二届莆田赛区)和“金银大赛,邮我主宰”贵金属模拟交易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激励学生争先创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全面拓展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各类课程竞赛中获得好名次,如:齐海波(财管081)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创新大赛组委会、北京大学工学院组织的“中国(深圳)国际创意(设计(品牌博览会暨中国青年创新大赛之创意营销策划比赛”二等奖;肖光伦(财管071)和刘小旭(财管062)分获由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生联合会举办的“福建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奖并获得省级奖励;张晓岚、焕、陈智勇、张泰、王璐、邓力宇等同学(财管091)2012年获得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生联合会举办的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学生实践能力强,考证通过率较高。在2009~2014年间财务管理专业各年级总计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279人,占毕业生人数75%;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115人,占31%;通过期货从业资格8人,占2%;通过银行从业资格17人,占5%。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得到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一致肯定和好评。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财务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以2013年3月统计的2011届、2012届和2013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为例,有86.72%的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受到了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欢迎和好评。“n证融合”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的成效。

四、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莆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经过基于能力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比较迟缓、学生实习基地平台不够稳定等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仍需要不断探索与不断改进,真正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做到让社会、家长和学生满意。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