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3: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碳金融
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碳交易的发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赖于发达的金融体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发展来的,十余年来国际金融新兴的一种金融,即低碳金融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金融界有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同时,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连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2.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互联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经济为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为与之相关的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促使金融体系由传统金融向低碳金融发展。而低碳经济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机构资金的投入,能够引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显著。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高碳排放经济仍无法舍弃
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这些能源还在大量使用,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还在继续依赖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是低碳技术,但低碳技术实现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低碳技术前期投资大,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我国的高碳排放量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舍弃。
(2)我国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持
国外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我国却仅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来实现低碳经济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低碳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与国外的在低碳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实现国内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已先后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联合国环境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以及《绿色信贷环保指南》等有关指导性的政策和纲要。这些政策和纲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碍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2)碳金融的发展局限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很多企业对碳金融和CDM的商业价值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程序还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项目本身较长的开发周期、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响了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1.加大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了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新领域的压力和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银行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分享低碳经济带来的的”盛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加强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强对CDM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了解,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项目支持的重点,采取积极相应的贷款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相应产业的投资力度。商业银行在开展碳排放交易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重视潜在的政策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低碳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要以相关政策为支持,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首先政府应该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机构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转换监督方式,探索监管新思路。有关部门要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相应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市场运转的规范化;构建国家级碳交易管理平台,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采取一系列经济惩罚奖励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金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培养低碳领域人才,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逐渐建立一个低碳社会。
3.提高碳金融领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应该投资建立以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碳基金,以帮助工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加大产品的生产能源的利用率,废物循环使用,处理温室气体的净化,新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掘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力促进商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在碳捕获、碳储存等领域占领绿色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结论
篇2
1.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难度大
由于我国国土资源面积辽阔,能源和资源的储量丰富,所以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采用粗放型发展战略,而这种发展方式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资源过度浪费导致我国正面临着能源储备量不足的危机,虽然近年来政府大力提倡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但由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要想在短期内有较为根本的转变具有很大难度。
1.2煤炭能源的消耗量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长期以来都以煤炭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供给来源,这是由于在煤炭能源在我国分布面积较为广泛且具有充足的储量。煤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碳排放量过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引发温室效应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我国政府正在努力尝试改变工业生产的能源结构,开发更加新型的环保能源,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天然气资源。但由于新型能源的使用成本在近年来有不断抬头的趋势,较煤炭能源不具有成本优势,因此,煤炭的主导地位在很长时间之内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1.3产业生产结构的制约
在全球化经济合作中,我国的贸易输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为主,而这些商品的生产制造通常都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带来巨额的环境成本,这不但降低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还会直接加重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1.4低碳技术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是制约我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因素。要想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而我国在工业生产方面,往往只致力于如何依靠能源的消耗来实现产量的增长,而对技术研发不够重视,导致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和新型生产技术研发方面还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也制约了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
2转型优势分析
2.1发挥空间大,转型效果明显
由于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转型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较其他国家而言就具备更为明显的发挥空间。传统的粗放型,高耗能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主导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世界同行业领域相比较,工业生产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都高出许多,因此,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降低产品的能耗,其低碳转型效果则会更加明显。
2.2先天性能源优势
我国能源种类众多,除了传统的煤炭资源之外,还存在大量的环保清洁能源,因此,可以通过对清洁能源的利用来实现低碳转型的目的。例如,风能和太阳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就可以借助自然资源来达到工业生产目标,而同时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3技术合作潜力大
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比如,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中国仍不太成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领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还处于探索阶段;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也有较大改进余地。另一方面,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增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此外,中欧之间签署的《中欧关于气候变化的共同宣言》,美国发起的《亚太地区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等多边及双边合作都把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合作作为基石。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3.1坚持国家利益,正确评估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和责任
中国的碳排放增长不仅要考虑中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因素,更要考虑现代贸易和投资引发的转移性因素,尤其是高碳产品出口引起的碳排放问题。要把中国特定发展阶段所产生的"生存和发展排放"的客观必然性与发达国家的排放相区别,并要求出口的需求方,为由出口产品造成的排放买单,从而减少中国在减排温室气体上面临的国际压力,避免陷入发达国家借气候问题给中国设计的陷阱。同时,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中,要坚持严格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对技术和项目严格把关,并准确核算减排成本,增强碳排放交易的透明度,防止清洁发展机制等项目成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减排工具。
3.2改变落后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从根本上转变对于低碳发展方式的认识,积极的参与低碳减排行动,实现最佳减排效果。首先,政府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低碳发展模式推广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并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要充分认识到低碳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各方面长期的坚持和共同努力,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抱枕转型效果。其次,还要重视人们的配合,要逐渐转变人们对于低碳转型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人都能参与到低碳减排的行列中来。
3.3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篇3
1.1有利于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从大气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看,土地利用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又一要素。从碳排放的分类来看,土地利用碳排放可分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产生的碳排放、土地利用类型保持产生的碳排放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上所承载的全部人为源碳排放等三类。通过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制定政策有效开发、利用及管理土地资源,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低碳化,有效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研究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碳排放的潜力约为常规低碳政策的1/3,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1.2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的比重偏高,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内部结构中,又以高碳的重化工业为主,比例达70%左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大规模的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供应,这些“高碳”产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通过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发展低碳产业,逐步限制高碳产业发展,减少单位GDP的资源量和环境代价,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1.3有利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建设“两型”社会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土地资源是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解决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的体制性矛盾,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构建低碳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2.1控制高碳产业建设用地总量
不断抑制高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总量,在用地审批过程中进行严格限制,与此同时,给低碳产业发展项目给予用地上的支持。具体到操作环节,土地供应参与低碳经济建设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这两个手段来进行调控,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为低碳产业项目在总量和布局上进行安排,并用规划图件和相关调控指标的形式来表现。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各地区低碳产业项目的年度用地,严格限制新批准高碳项目,限制向高碳项目供地,以此来调节高碳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用地总量、结构和速度,以降低高碳经济的用地比重,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2及时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发展低碳经济,要注重及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控这一重要手段。具体的手段可以从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个方面来实施。其中增加碳汇的土地管理手段有:积极植树造林,增加林地的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落实退耕还草工作,增加草地面积。减少碳排放的土地管理手段有: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尤其是废弃的工矿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加强区域内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管理,做好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倡导农地施用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减少农业碳排放;构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2.3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土地储备政策,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
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土地储备政策,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政府为了给城市发展留足空间,除了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外,政府还可以运用土地整理、土地置换等土地政策工具,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依据土地储备政策接收其项目用地,以供应土地一级市场。
2.4创新低碳产业项目土地供应方式
针对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及可支配资金的最大化考虑,倾向于采取对不同用途土地采取不同出让方式的差别定价策略。例如,对于商业、住宅用地倾向于采取招拍挂的方式追求一次性收益,而对于工业用地,地方政府看重的则是工厂建成之后给本地区带来的GDP、税收、就业等政绩利益和长期收益。为此,不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压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以至负地价,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为此,2007年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发文,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用地,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除了一般的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方式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出让土地。
2.5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支持低碳经济项目
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若在一级市场获取土地使用权,政府可以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若在二级市场转让获得土地使用权,政府可以在转让税费方面给予优惠,通过土地价格和税收政策积极引导资本和资源向低碳方向转移。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的用地,除了可以在土地价格、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外,政府还能制定政策在土地信贷、土地抵押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可以简化低碳产业项目融资用地审批。
2.6改革考评体系,增加土地供应的碳排放指标考核
篇4
1.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主要就是要求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多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一目的,主要采取的途径就是转变当前固有的经济增粘模式,创新管理制度体制,开发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式能源,减少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和低碳经济相对应的主要就是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最终达到建筑行业和环境资源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指具体的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建筑物,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运行,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之一。在该行业内大力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就能够为整个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理应把低碳建筑作为未来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在建筑行业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在建筑行业内的发展不仅仅是建筑行业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并且还是我们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以往有调查研究显示,当我们建筑1m2的建筑房屋平均要排放出0.8t的碳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然其消耗的能源也是较为巨大的。并且在房屋建筑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比如照明、通风、采暖等都可能会继续消耗能源,这也就造成了当前我国能源较为短缺的现实,而这一现实也恰恰使得我们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此外,对于环境来说当前的现状也极不理想,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重,这反过来对我们的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生态失衡现象使得我们只能自食其果。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恶化,当前我国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低碳经济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起来,建筑行业当然首当其冲的应该进行低碳建筑的改革。
三、低碳经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既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那么我们理应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执行过程中做出必要的改进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下面就主要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和具体的项目管理等三个方面,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1.低碳经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指挥者,理应在其中体现出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进行相关的低碳经济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最终做好低碳经济的应用工作。具体来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于建筑节能和低碳经济的设计流程。进而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和改进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降低施工中的能耗。具体到城市建筑设计,我们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路径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被影响,结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来增强低碳设计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建筑设计中的土地占用面积上下功夫进行思考,土地占用率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环境破坏状况和耗能状况的主要指标。
2.低碳经济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和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建筑具体施工技术上,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我国针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最早的一项研究和实践。在具体的建筑施工技术中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采用新型的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和不可再成能源的节约来说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着眼点,比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创新施工工艺也是低碳经济应用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针对当前耗能较为严重的几个主要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节能创新,就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能源使用,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3.低碳经济在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管理的水平不仅仅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比如,我们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加强对于电力使用和原材料使用的监管就能够起到有效的节约作用。此外,加强施工的标准化管理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的重复施工,提高低碳经济的应用程度。
四、结语
篇5
1.1我国森林资源面积、森林碳汇潜力巨大我国是世界林业大国,人工林面积继续位列世界首位,森林资源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亚洲均居首位。2014年2月25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中国是近20多年来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从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到第八次清查的5年多时间内,全国的森林面积增加到2.08亿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3%;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1.37亿m3。其中,天然林面积增加了215万hm2;天然林蓄积增加了8.94亿m3;人工林面积增加了764万hm2;人工林蓄积增加了5.22亿m3。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每产生1t干物质,可以吸收1.6t二氧化碳,释放出1.2t氧气;森林每增加1m3的蓄积量,大约可吸收固定350t的二氧化碳。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森林年固碳量约为0.60亿~1.26亿t。中国林科院研究组通过对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t,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t,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m3,年固土量70.35亿t,年滞尘量50.01亿t。由此可见,森林在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服务的作用。
1.2林业碳汇项目减排成本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两条减排路径: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工业直接减排,成本高,副作用大。而通过实施森林碳汇的间接减排,成本较低。有研究指出,热带地区造林储存每吨碳的成本为6~60美元,温带地区每吨为2~50美元,而碳排放的边际控制成本每吨为25~120美元。在中国,1hm2森林储存1t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与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数百美元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不难看出林业碳汇项目比其于非林业碳汇项目更有利于节能减排。1.3森林可以用来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能源资源相比,森林是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能源。从林木果实中提炼生物柴油,利用植物纤维发电供暖,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我国林木生物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利用的总量巨大,可选择的物种类众多。中国现有每年可获得的林木生物质资源总量约8亿~10亿t,其中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量为3亿t以上,可替代2亿t标准煤,相当于目前我国化石能源消耗量的1/10。
2劣势
2.1清洁发展机制(CDM)林业碳汇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的设计、审定、注册、实施、监测、核证、减排量的签发等内容。程序多,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受到火灾、天气、病虫害等因素的掣肘,而且在碳汇交易过程中可能受到国际碳汇市场波动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影响林业碳汇项目的交易,投资收益较慢,甚至会存在因注册不成功难以收回成本的现象。2.2林业碳汇项目的交易成本较高,收益较低。森林碳汇交易服务的成本可分为搜寻信息成本、讨价还价与决策成本、监测和强制实施成本等3种。世界银行原型碳基金(PCF)认为,如果一个项目的温室气体总减排量小于300万tCO2,交易成本就增大,该项目的吸引力就会减弱。同等投入条件下,CDM工业、能源等项目吸附各种温室气体生成的减排量比森林大许多,因此,比起于CDM其他项目,森林的减排量转让收益也较低。
2.3我国森林人均蓄积量、森林碳汇功能较低。森林碳汇功能的大小取决于树种、树龄、密度和林分质量。全球森林平均蓄积量为114m3•hm-2,而我国只有84.7m3,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值。而且,由于我国现有的大面积森林多属于次生林和中幼林,其平均固定二氧化碳能力仅为91.75t•hm-2,远不及其他中高纬度地区2157.81t•hm-2的平均值。
3机遇
3.1我国非常重视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我国于1998年5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自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修订了《森林防火条例》,编制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使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法制化。由于政府持续不断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造林绿化工程,我国森林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明显增强,平均每年净吸收我国工业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量的5%~8%,这是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贡献。
3.2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碳汇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定的一个灵活的“双赢”市场机制。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用于抵消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发展中国家可利用CDM项目中发达国家提供的资金和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营林造林水平,提高本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再生能源,并通过调整土地、农业和林业等方面的项目,增加生态系统的吸碳和固碳能力。
3.3林业碳汇活动有利于建立并完善我国森林市场补偿机制我国在实施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时,主要依赖财政直接支付、财政补贴等形式来实现,属于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补偿的方法。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开展碳汇活动,有利于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建立并完善我国森林市场补偿机制。
3.4开展林业碳汇,能为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争取主动权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占第2位,国际社会强烈要求我国更多更广泛地参与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来,这也与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谋而合。因此,我国政府无论是出于本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还是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都势必会加大节能环保的力度,承担更多更大的减排义务,这无疑会使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上占据有利地位。
4挑战
4.1通过林业实现低碳经济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挑战性课题,需要环保、林业、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协调与合作,尤其要在林农与林企之间,林农与政府之间,林企与政府之间,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以及我国林企和投资林业的外商投资者之间,这给各部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2利用森林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低碳经济是全球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否顺利实现,关键是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开展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按照京都议定书等规定要求,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
4.3林业碳汇项目可能会给我国土地利用的形式和结构带来较大的挑战。林业碳汇项目要求扩大森林种植面积,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优化林业资源结构,增加碳汇,提高林业的固碳能力。而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和肉制品的需求非常大,而土地的供给的有限性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有足够的土地资源用于种植业和畜产品养殖业。如何解决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扩大林产品及林业碳汇和用于农业生产的矛盾,无疑会给农林部门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4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森林资源条件、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碳汇能力区位差异性很大,要求我国必须实施有差异的碳汇林业发展政策和规划。因此,根据我国国力和区域实际情况,分区规划碳汇林业发展类型区(如造林区、森林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区等)、重点和优先领域,探索相应的分类政策和分步推进的优先序列既是林业职能部门未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又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挑战。
5结论
篇6
低碳经济是一种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政府也十分认同这种经济发展理念,并在发展战略中贯彻这种理念。绿色GDP、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都是低碳经济的延伸,市政工程施工作为行业标杆,也应践行低碳理念。
(一)普及低碳意识,树立低碳价值观
当前,很多市政工程延续着传统的施工管理理念,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或“先节约后浪费”。这种管理模式对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不利的。为此,要求市政工程相关单位普及低碳意识,在思想上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将其落实到施工各领域。市政工程建设之初,要对施工企业、施工业主、施工人员等进行低碳施工培训,使每个相关人员都了解低碳施工,并努力践行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在施工管理中,要深化认识低碳施工的概念,彻底摒弃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各环节贯彻低碳经济理念。作为施工企业,要将低碳施工、绿色施工、文明施工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积极进行宣传和引导,使每个施工人员在思维、观念上重视低碳理念,从而促进低碳施工理念彻底落实。
(二)推行绿色施工,节能减排促环保施工企业
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基础上,开展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的概念较为宽泛,其包括了施工管理及具体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材料等。推行绿色施工,就要科学的规划整个施工过程,包括设计、管理、检查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说:首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对于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如减少粉尘、处理污水等;其次,要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如节能、节材、节水等,将节能减排进行到底;其次,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建材,从根本上大幅度减少市政工程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最后,严格检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既要保证工作效率高,还要保证施工能耗少。此外,施工前,要仔细设备和材料,禁止高污染设备和材料进场。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处理施工造成的环境破坏,如降低扬尘、处理废弃物等,尽量保持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的不受影响。
(三)使用低碳化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市政工程多为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的施工工程,因为要保证施工技术的低碳化,进而保证施工过程的低碳化。企业应认识到低碳施工对企业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低碳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施工企业要加大对低碳施工技术培训方面的投资,加强相应的施工管理,促进低碳技术的合理应用。在施工工程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各环节的处理,如利用水净化设备,循环利用水资源;施工破坏自然环境后,要选择适当时机,运行生态修复技术还原生态环境或创造新的生态环境;鉴于施工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设立检测点,并使用二氧化碳动态检测仪,随时检测碳排放量,以控制施工过程的碳排放量。
二、结语
篇7
从我国银行业低碳经济实际开展的情况来看,低碳信贷是银行主要开拓的业务。国内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信贷机制得到初步建立,各银行纷纷针对低碳经济进行了金融创新,不断投入到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并且在低碳信贷的发放问题上逐渐加大了力度,完善了业务流程。比如,兴业银行在推行很多融资模式的前提下,依次结合客户及项目不同类别加以创新与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2006年以来,兴业、浦发及北京银行都分别与国际金融公司达成了合作意识,选择全新的信用借贷取代实现对低碳项目的支撑。可见,我国银行低碳信贷问题上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并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开发了低碳信贷服务项目,另外还有部分商业银行同时也研发推行了和碳排放权交易彼此关联的理财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又能给银行增加新的盈利点。比如,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在2007年曾经在市场中投放了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理财产品;交通银行也在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研发出一款全新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在投放市场后广受欢迎,为银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低碳经济领域存在的发展潜力点———碳资源交易活动,引起我国高度重视,逐步成为我国银行涉足的重要范畴。从世界范围来看,碳交易市场正朝着规模化发展,资金已经超过了1400亿美元,参与途径多样化也为银行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就是银行业参与碳排放交易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8月,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构注册的项目已达3761个,占据世界总数量的50%,这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很多银行还结合项目开展的具体特征,推动了相应的服务项目。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依托贷款客户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积极开发包括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在内的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努力为客户提供从项目融资到减排市场交易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并于2009年11月率先完成国内商业银行第一笔碳排放交易咨询服务,累计促成383.3万吨二氧化碳交易当量;中国农业银行也深入参与了碳排放交易咨询服务项目,在开展CDM顾问业务的过程中,农行不仅密切了与客户的关系,还通过帮助客户创收,增加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同时也降低了农行已有贷款的风险,在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中找到了较好的结合点。碳排放交易相关的服务项目在我国清洁发展机制与国际间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促进碳排放交易顺利完成。当前我国银行业虽然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低碳信贷产品、理财产品、碳排放服务项目的创新问题上还停留在最初阶段,产品更新和推广都不尽完善,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银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开拓新的盈利市场,而技术创新成为支持研发和开拓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根本途径。
二、技术创新助推商业银行双赢
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显示,截至2014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已批准的CDM项目达5058项;截至2014年8月17日,在联合国已注册的CDM项目有3761个,已获CERs签发的项目有1400个,我国是开展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也衍生出了大量金融需求。如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换代的投融资需求、融资项目咨询(碳排放设计技术和方法学等专业知识衍生出庞大的咨询需求)、碳指标交易、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需求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等。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碳金融不仅意味着绿色信贷的延伸,而且是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促进经营转型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对于低碳经济类企业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企业在产生排放权指标后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为项目开发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为产生原始碳排放权的项目开发企业提供担保。然而,如今企业的需求已经不能停留在这些服务中,他们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但是银行又不能只作为高出资者和低收益者,那么这时就需要通过新技术来推动银行业发展。技术创新不仅使得商业银行顺应国际关于支持低碳经济的政策需求,而且能助推银行寻求到新的盈利点,实现双赢。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大范围波及使得很多企业倒闭、银行亏损巨大,但是有的企业却不曾受影响,反而在危机形势下获得立足之地。那是因为这些企业掌握了在社会中生存的根本要素———技术,银行也如此。理财产品、期权产品、中间服务平台等的开发都需要新技术来支持和研发,在应用中需要不断融入新技术来升级换代,在后期需要新技术来维修和跟进,保证银行的服务和产品在稳健中创新,所以只有不断地从根源上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技术创新—银行盈利—低碳经济的层层递进模式。从低碳经济的定义即可看出,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改造与运用;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银行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如果低碳类企业收益良好,那么银行的收益也会随之上升,可见低碳经济对银行盈利也有反馈式影响;最为关键的是技术创新推动银行盈利的过程,银行业不仅需要外部环境刺激利率来实现盈利,更需要从自身技术方面来寻求产品和服务创新,综上所述,可以建立技术创新推动低碳经济与银行发展的模型。在低碳经济领域内,技术创新的概念始终贯彻其中,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借助先进技术的改造与运用、避免能源消耗来实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模型1中的技术创新有双层含义: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指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即运用新技术来控制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程度,减少排放量,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从商业银行的立场来看,技术创新则是开拓金融市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需求,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拓展与市场化来实现银行盈利。可见,低碳经济和银行盈利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推动下的低碳经济和银行盈利之间又相互影响:银行业的兴盛发展能更有力地支持低碳型企业及相关低碳类项目顺利运营,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壮大才能为银行业开辟新的市场和发展机遇。技术创新不仅从理论上促进低碳经济和银行业发展,实践也证明,随着国际低碳金融市场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低碳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新技术的运用与产业化,使得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不断创新。交易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以减排项目为标的交易;另一方面则是各种排放(减排)配额通过交易平台派生出类似期权与期货的金融衍生产品。从2005年开始,欧洲气候交易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上市新产品,已涉及碳排放期货、期权和现货等各类产品。索尼亚•拉巴特等对环境金融的范围进行了拓展,认为由金融机构主导的、以市场为基础的转移环境风险的环境金融产品包括以绿色抵押在内的银行产品、天气衍生产品,社会责任投资市场中的绿色基金、巨灾债券,以及基于温室气体减排信用而开创的金融产品等。同时,随着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其市场规模也在迅速壮大,市场参与者从最初的国家、公共企业逐步向私人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拓展。可见,不论从金融产品的更新还是从市场前景来看,技术创新都将是连接低碳经济和银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技术创新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过去的发展大多依赖于市场、营销等途径,却忽视了产品本身的技术革新与服务创新。建议未来发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倡导大力投入技术创新
在模型1中,强调了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和银行盈利的推动作用,但如果没有资金支持,技术也难以实现创新,所以技术创新更加需要银行和企业的支持。基于模型2可以得出技术创新—银行盈利—低碳经济的循环模式。这一循环模式更能体现出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于银行自身创新起到关键性作用,重要的是低碳经济类企业和商业银行应该在技术创新方面大力投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如今众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并存的形势下,如何抢占市场制高点、赢取最大化收益成为各大银行的关注点,而技术创新就是既能满足国家低碳经济政策要求又能实现银行盈利目的的核心力量。
(二)积极带动低碳经济金融产品的发展
商业银行应重视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争取与国际市场尽快接轨。除了最基本的排放权期货交易外,碳排放权的货币化、碳排放权交付保证、套利交易工具、保险/担保、与碳排放权挂钩的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也急需开发和推广。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有关于低碳经济金融产品开发的成功案例,同时要结合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实现盈利。比如,CDM项目的完成时效较长,从审批到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平均需要3年左右,其中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融资直接关乎CDM项目的成败,这就会直接催生出一系列基于CDM项目现金流为主要还款来源的融资产品以及与之挂钩的理财产品。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配额型交易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届时也将刺激以碳排放权交易及其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和碳基金为标的的理财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三)努力开拓我国碳金融市场
我国正在努力开拓自己的碳金融市场,独立控制碳资产定价。由于我国碳金融市场缺位,使得我国碳资产的定价权掌握在欧美需求方,碳资产定价权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我国现有的CDM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类型项目,此类项目减排成本低,投资力度小,技术稳定,收益预期高,多为国外投资者热衷投资项目(占总项目比例95%以上),而对于减排成本高、技术复杂、投资多、受益期长的项目,如垃圾焚烧发电、造林和再造林、HFC-23分解消除项目却极少投资(占总项目比例低于1%)。特别是,2012年后京都议定书框架的不确定性、欧盟碳交易体系第三阶段对CDM项目合格性的限制、漫长的等待期与高额的交易成本都使CDM交易规模呈现下降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应该抓住机遇,利用技术手段对投资份额少的项目进行全力开发,对于技术复杂的项目进行技术突破,对于成本高的项目引进新技术来降低长期成本,努力寻找这些弱比例项目的盈利突破点,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和改进开拓出碳交易市场上的新领域。那么,在我国开展国内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就会更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
(四)引进和培养低碳金融类技术人才
篇8
1.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当中的低碳理念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重视固碳能力更强的植物种类应用,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园林绿地的固碳效益提升起来,从而为营造低碳园林绿地创造条件。而营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合理搭配:①重视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搭配,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比乔木更显著。②重视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的搭配,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要高于慢生树种。但是有些速生树种虽然有很强的固碳能力,但是固定后也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③重视落叶植被和常绿植被的搭配,相比常绿植被,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更强。④重视高龄树木和低龄树木的搭配。年龄低的树木固碳能力要高于年龄高的树木固碳能力。⑤重视常规园林植物行业乡土植物的搭配,因为乡土植物是当地产物,这类植物经过漫长演化,其适应能力将会更强。
1.2园林水体景观设计
当中的低碳理念水景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现代的园林设计当中对水体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将地毯的理念和水体景观的设计融为一体,这需要考虑其景观效果,也需要注重生态性、亲和性和创造性。在选址上,需要依靠主要的地形和自然水源来对水体景观的设计进行考虑,就地取材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
1.3园林景观材料选择
当中的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的构建过程当中,无论是对园林的道路进行铺设,还是对碳排放量的降低,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这样能够更为直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对于低碳材料来说,主要是新型材料的研发和木质材料的使用。而且采用木质材料还能够更好地固碳排放,有效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益。
1.4园林景观施工和养护管理
当中的低碳理念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的设计当中,最重要的除了上述需要考虑的以外,还需要对高水准的施工质量以及其长久有效的景观效果做出充分考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最好能够尽量减少机械操作部分,以此来减少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效果,也能够减少因为机器对周边生态景观所造成的破坏。
2低碳经济生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将低碳理念注入其中是符合时展潮流的,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设计师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低碳要求,急需要对碳的排放量做出充分考虑,因此,在计算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二氧化塔的排放量做出精密的计算和控制,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也可以从4个方面说起:①低碳理念能够促进园林景观使用的持久化。因为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需要创造出最佳的园林景观,这才能够使各个方面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减少到最低,可以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园林的成本,促进园林景观的持久化。②低碳理念更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减少碳的排放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采用这些材料对园林中所有涉及到的植物、水和石头等进行设置,能够更加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③低碳理念可以加大园林景观的绿地面积。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之前,相关设计师就需要对设计的必要性和相关设计情况做出充分考虑。在设计的时候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动工程序,采用低碳理念,对园林原有植被进行养护和管理,再配合粗放型管理,便能够增加绿地面积,达到低碳的目的。④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综合价值的影响。在园林景观低碳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怎样才能够达到低碳的目的,还需要对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做出考虑和顾及。合理采用低碳理念能够更好地使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得以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3结语
篇9
1.低碳经济审计的目标低碳经济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证低碳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它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低碳政策和低碳技术是否有效实施进行监督来发挥作用。详细地说低碳审计首先是对被审计单位对低碳政策、制度和法规是否真正贯彻落实进行监督,对其实施方式是否科学有效进行监督;其次是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执行国家规定的能源方针和政策,如果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就要及时纠正,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宏观环境;再次,要监督管理国家对低碳补助资金的使用是否用到了实处,坚决杜绝浪费国家财政资金的现象;最后,对企业进行低碳交易的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低碳交易的会计账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规范低碳经济的市场秩序。
2.低碳经济审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编制审计低碳经济政策以及对其政策的执行情况,对低碳政策的制定程序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审计,低碳政策不能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文件相抵触,应当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制定完低碳审计政策以后要对其执行情况的真实性进行监督,看其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可以通过对低碳产品的状况、节能减排的状况和绿色审计的实施情况来评估效果。其次要对低碳经济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要对资金专项使用项目的是否合法进行严格审查,不能将专项资金花在非低碳产品上或者不符合相关制度规定的产品上,坚决杜绝顺便搭车的行为发生。还要对审查资金使用的情况是否真实进行审查,重点审查专项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地按照上级部门批准的那样使用,是否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目标和制定的政策相一致,比如对设备进行审查要看其运行是否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合格产品,不能将产品偷梁换柱或者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如果发现专项低碳资金有私自挪用或者套取等的腐败现象时,一定要严格惩罚。另外还要对专项资金的预算、筹集、管理、使用,特别是使用效果进行有效的审计,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到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这都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力争实现对专项资金的最充分利用。最后要对低碳行为进行监管,对低碳产品进行审计并认证。我国鼓励和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对一些低碳产品实行税收减免和政策补贴,这样很容易造成低碳经济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一定要对那些税收减免和政策补贴的低碳产品进行审查,看其是否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产品进行了税收减免和政策补贴,除了要退还相关税金以外还要给予其他形式的惩罚。对低碳行为进行审计主要是需要审计组织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认证,看其是否能够达到低碳的标准,如企业或者是个人在购置汽车的时候,国家可以对那些使用可再生资源、环保和高效能汽车的进行补贴,对那些研发低碳技术的企业或者个人要给予支持和奖励,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
二、构建低碳经济审计模式的基本思路
1.低碳经济条件下审计模式的选择方向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低碳生产经营、资源利用情况、职责履行情况和低碳经济交易涉及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其工作主体是审计组织,其工作的依据是国家的政策、法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其工作过程要遵循一般的审计准则这样一套特殊的管理模式。之所以要构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主要是为了监督和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管理水平和低碳环保执行情况,通过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我国由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工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我国的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加上我国的节能减排和清洁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建立低碳经济制度体制,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一个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审计模式。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低碳经济制度体制,通过确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使其不断科学化和完整化,这样能够引起企业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其树立低碳和环保的生产经营意识,不断肩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对不遵守国家低碳经济制度或者不履行社会职责的企业进行相关的惩罚。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审计模式要向着低碳生产、节能减排、低碳技术、低碳能源审计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
2.低碳经济条件下审计模式的程序和方法对于低碳经济条件下审计模式的程序应按照这样的流程:首先应当针对审计对象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审查低碳生产方式和评价指标。在财务方面应当着重审计被审计单位的节能减排、清洁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低碳技术的创新等情况,看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评价指标可以根据民众满意度或者煤炭排放量等的指标进行评价,也可以争取低碳环保专家方面的意见。对企业的审计不仅要看其低碳投入力度和产出情况,更应该关注环境和社会的效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然后出具真实、完整的审计报告。对于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方法,除了要应用传统的如问题导向分析法、结果导向分析法和风险导向分析方法等以外,针对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中的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以外,还要结合低碳经济学在评价标准上的相关规定,对低碳经济审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分析、清洁能源结构以及低碳生产方式的综合应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构建有效的低碳审计模式的措施
1.提高全体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体公民的参加和支持,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加大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对公民进行环保教育培训,让其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内容和实施方式有所了解,使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好思想准备。
2.加强对低碳审计人才的建设社会的发展说到底在于人才的推动,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审计的专业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低碳审计人才的建设。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建立专业化的低碳审计队伍,其组成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审计知识和技术手段以外,还要有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和低碳生产方面的综合素质。此外,被审计单位也应当培养一批低碳审计的专业人才,这样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能够减少阻力,能够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从而节省人力和财力资源,促进低碳审计的顺利进行。
3.加大对低碳经济审计的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靠科技的进步,无论是发展节能减排技术还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这些都是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核心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加大对低碳经济审计的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可以从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低碳技术检测手段和低碳设备要重视,同时也要加快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创新观念培养,力争使低碳审计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篇10
1.1低碳经济的发展简介
在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下,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比如,目前世界都在关注的温室效应问题,正在逐渐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为了降低环境、社会、经济等元素之间的矛盾,使人类社会可以不断的发展下去,低碳经济的理念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受到了世界的认同,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对能源、制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调整经济产业的格局,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的[1]。当前,包括美国、英国、意大利在内的很多细分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从2010年开始,我国也在逐步对一些政策进行探索,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1.2建筑行业的发展背景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在低碳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低碳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些生态纳米、铝合金等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在建筑中相继出现,有效的解决了建筑的污染问题和消耗问题,从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采取一系列的环保安全和节能安全措施,来更进一步对低碳经济的核心要求进行落实。
1.3市政工程施工时的挑战和要求
对于市政工程来说,需要面度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要求:(1)在管理方面要提高对低碳概念的重视度,对相关的计策进行落实和要求。(2)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查看技术材料、能源消耗、技术方面是否适用[2]。(3)要可以接受社会群体、主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检验,不管是工程效益,还是工程成本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说对市政工程的施工开展有直接的影响。
2低碳经济下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政工程的环境很复杂,有比较多的受众群体,工程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在这些特点的影响下,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很难真正意义的对低碳理念进行落实,总的来说,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2.1能耗形式
能耗形式指得是油类、电能、水能等可以直接转化成施工所需能源的物质消耗,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注意进行水能和电能的节约,随意对柴油机、汽油机等机械设备进行使用,出现的无功消耗引起的大气污染。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设计问题也会使工程量提高,施工程序复杂,导致各个施工阶段资源浪费严重[3]。而且,如果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素质,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2施工过程造成的浪费
施工浪费指的是施工过程中,使用质量较差、工具陈旧、污染严重、能耗量大的施工设备,使用了一些过时的技术,对节能减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后续问题也比较多。比如,在进行地下管线安装时,由于使用了过时的技术,会使管线中断,造成下水道渗漏和堵塞的情况出现。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环境意识淡薄,常常会出现噪声扰民、随意丢弃垃圾、尘雾气味稀释排放不正确等。
2.3选择建筑材料
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一般很容易走入以下两个误区:(1)在工具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无法对低碳材料进行运用。(2)由于资金方面的因素,选择了比低碳材料质量较次、价格便宜的材料进行施工。这两种施工中,都没有使用低碳材料,阻止了低碳材料市场的发展。
3市政工程低碳经济在施工中的运用
3.1工程简介
某地区市政工程是在建设过程中是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进行建造的,工程位于闹市地区,车辆和行人都比较多,排水渠的结构边和建筑物的距离为7.3m,总建设长度为1000m,项目对低碳技术和低碳设备都进行了运用,经鉴定项目的节能效率为45%,现对该工程低碳经济的施工理念的运用进行研究。
3.2低碳经济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3.2.1树立良好的低碳设计理念
在设计市政工程项目时,项目的建设是主要环节,所以,按照低碳理念进行项目设计就变得至关重要。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影响下,施工单位营造了良好的低碳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进行提高,树立良好的低碳建设目标,将低碳文化在企业的每一个方面都体现出来,做到了在保护环境前提下进行发展建设,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2.2大力推行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指的是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节省施工资源,实现节地、节能、节材、节水、保护环境的目的,作为建筑生命周期中一个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体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节能减排和节省建筑资源的主要环节,在本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进行了控制,禁止使用工作效率低、施工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设备进行施工,为了降低扬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用封闭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对工地的清洁性、噪音的污染以及运输的清洁性进行了控制,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气候情况,对资源和能源进行节约,使用环保的施工工艺,来降低填料废弃物的数量,通过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第一生产线的相关设备、机械等进行科学的调配和使用[4]。为了不出现机械设备带病作业的情况出现,使施工机械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施工状态下,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施工以上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工程的能耗和物耗,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2.3使用低碳化的施工技术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想要达到低碳经济消耗,使用低碳化的施工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毫不夸张的说,低碳技术是低碳工程建设的重点,只有对低碳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才可以根本意义的降低企业发展和企业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本工程在进行施工时,对水资源再生利用、水生态修复技术等技术进行了充分运用,使用低碳建材进行施工,使用了新工艺、新材料对原有材料进行取代,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改造和革新,为了可以动态、实时的对既有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进行控制,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检测系统,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升能源生产效率的目的,而且可以有效的对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进行转化利用,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为市政工程项目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3.2.4树立材料和成本的控制观念
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安排财务部门进行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工作,对所有开销进行造册保存,对施工的消耗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跟进和了解。此外,施工单位还专门建立了负责工具、材料采购工作的部门,所有材料的特点、型号、使用都要进行登记记录,并向财务申报。安排专门的后勤部门进行施工阶段材料和资源的管理,为了对成本控制,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需要得到材料取用的批准后,才可以使用材料。于此同时,还对低碳理念进行了宣传,不仅对低碳概念进行了推广,而且也使施工质量得到了提升。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