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5:4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评审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评审职称论文

篇1

关键词:职称论文;职称评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前言

职称论文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人力资源部职称评审委员会在职称答辩之前都规定了申报论文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参加职称答辩人员会按照规定要求选择发表的刊物、确定论文的数目、字数以及内容等,这些都成为职称评审申报人员得不得不的问题。尤其是在过程中,受时间和工作条件的限制,他们想方设法让论文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率的方式火速发表,严重扰乱了的市场。有经济能力和关系的参评人员,可以通过关系在不同的期刊不同的时间分别发表多篇内容雷同,质量不佳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之前,管理人员都要对参评者进行专或获奖论文资格审查和打分。论文的数量、档次、对相关专业影像程度都会在职称评审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职称存在的问题

首先,发表论的动机不纯,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评审。一些参评人员始终认为本身工作能力的高低才是最重要的,论文能否发表以及论文质量的高低都不能说明问题,论文写的好工作未必就能干的好,工作干的好写论文水平不一定高。他们认为只要工作干好职称就成评好,不重视将工作中的终结落实到理论上。这就导致了发表职称论文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很明确:只是单纯满足职称评审的量化打分要求。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就会让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失去撰写论文、搞科研、做总结的动力,完成的论文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是应景之作而已。这就会让论文的发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其次,审核论文草草了事不够仔细。工作人员在审核论文是不关心其质量,只看论文是否是、第几作者、发表在何种档次的学术刊物、是否属于核心重点期刊、重复率多少。不会去审查参评人员的论文质量,只是简单的确定“有没有论文”。参评人员只要达到职称评审规定的数目以及期刊的规定,就相当于完成论文审查这一项。至于论文是通过何种渠道发表、重复率有没有很高、是否抄袭他人都不重要,审核的关键是有论文就可以了。参评人员和评审人员往往最容易忽视论文其本身的价值。所以,论文的内容、论文的水平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论文的水平去客观的了解和认识相关领域学科,了解参评人员。综上所述,职称论文背后显露出的各种相关问题,其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论文本身,而是相关审查监督的机制不够,所以相应的解决方案当然不是扼杀,而是要增强相关审查机构检查论文质量的力度。

三、提高职称质量具体做法

第一,要对论文的质量进行初步评定。条件允许可以组织成立职称论文评定委员会或者专家组对参评的职称论文进行综合审查,着重检查论文研究的方向,是否和参评人员从事工作领域相关,是否是对相关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论述。至于论文的篇幅就可以酌情而定,只要把要阐述的问题说明清楚,解决的办法表达完整,达到撰写论文的目的就行就可以。

第二,对论文作者真实性进行身份验证,也就是看该论文是否是本人所写或者参与其中。只要审核人员认真审查,调用多种渠道例如网络资源搜索和检测论文等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的结果,从而“冒牌职称论文”也会得到相应的遏制。网络在论文管理监督方面中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好的利用网络手段可以营造一种良性循环的职称论文学术氛围,所以,在这里建议审查人员应该多多利用网络平台作为管理监督论文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手段。

第三,监测论文是否抄袭。目前职称很多存在抄袭假冒的现象,抄袭的形式又多种多样,为监测增加了难度。有些论文和参评人员从事的工作、研究的领域根本没有关系,只是单纯的抄袭他人论文稍加改动就成为自己的,这样既对自己不负责任同时也侵犯了论文原著者的著作权,随着职称和工资还有切身利益越来越密切,这种情况也愈演愈烈,特别是网络化的普遍,以及相关软件的出现,使论文造假抄袭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商业化。甚至在一些国家核心的权威期刊中都会有类似的现象,这无疑也是对论文抄袭的一种纵容。审查人员可以重点对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审查,同样一个观点,任何人都可以去论述,但是所持的方向及所要阐述的重点不尽相同,这样就可以相对准确的把握方向,即使是同样的观点,由于表述方式和阐述角度不同,写出的论文也不会有百分百的相同。此外,在检查论文时,也要看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符合规定以及相关要求,正常情况下,发表的学术论文都会对引用参考文献有要求,引用的多了自己的观点就会模糊,容易让人产生论文抄袭的嫌疑。

篇2

通讯员崔源

本报济南1月6日讯 6日,记者从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顺应国家职称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方向,济南职称评审制度将做进一步调整,职称评审意见明确提出:未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未按新核准岗位等级开展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将不予核准职称申报数额。

事业单位不能超过岗位数额报职称

据了解,1993年济南市率先在全国实行评聘分开,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脱钩。根据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有关部门要求,事业单位要在核准的岗位数额内实行按岗申报制度,今后不再进行超过岗位数额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随着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今后事业单位将根据岗位需求组织推荐申报参加评审人选,即单位缺什么岗位(专业)补什么岗位(专业),将“岗位与评价相结合、岗位与使用相结合”。

据介绍,按岗申报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从事业发展需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本单位主、辅系列岗位分布,根据岗位空缺,本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推荐申报人选。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评审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随意”申报,须申报与本单位岗位设置的专业要求相一致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本单位未设置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就不能参加申报评审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基层人员论文仅作参考

今年职称评审将加大用人单位推荐权,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呈报部门审核的推荐申报程序进行。在推荐人选时,要通过量化赋分、民主推荐等方式进行。各单位要合理确定参加投票人员范围,把民主评议结果作为推荐人选的重要依据。其中,形不成差额推荐的单位,推荐人选同意票数应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事业单位推荐晋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推荐方案须报市人社部门核准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同时,完善评审标准。将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把平时工作量、工作业绩作为评审重要依据。分类调整论文、科研成果条件。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主要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将论文、论著、科研成果作为必要条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适度提高其质量要求。对其他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降低或取消量化赋分权重,特别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论文、科研成果仅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条件。

专业考试改为每两年组织一次

篇3

对于咨询行业而言,各省(市)对于职称论文重复率的标准设定略有差异,大多会设置在20%-30%左右,有些会在当年的评审通知中明确,有些省份未做明确但实际上会进行处理。因此,拟参加评审的人员要结合所在省(市)的重复率标准,在前使用软件进行检测,对于重复率较高的文章要认真反复修改,直至将重复率严格控制在20%以内。以前曾看到有评委爆料说评审时发现有评审人员全文抄袭自己的文章,这种情况下即使侥幸通过也会被评委投反对票。但并不意味着整篇论文都需要是作者自己原创,论文创作时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语言进行整合,同时应在论文中或参考文献中加以注明。

第二步骤是要过内容关。论文质量直接影响评审时科研部分得分,而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是衡量职称论文质量高低的三个重要标准。创新性是指论文内容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能够提出新观点、新工具、新方法、新操作或新启示,进而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形成作者的一己之见,使论文对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不同,职称论文大多是实务文章,选题应源于具体财务实践,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指导实践,因此论文内容不能仅限于理论介绍、背景描述,而应将重点放在应用启示、管理对策上,即使是理论型文章也要着眼于对理论成果的应用探讨。可读性是指论文内容要写得通俗易懂,在文字使用上要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对于较为复杂或枯燥的理论、原则、规范等应尽量通过鲜活的案例、具体的操作等形式来进行演绎和阐释清楚。同时,论文选题、内容最好能和作者过往的工作经历相匹配,如制造业从业者宜围绕制造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展开,尽量不去挑战所在行业之外的研究领域,用于高会评审的论文选题应围绕单位或行业的经济学、财务、内控等问题展开。

第三步骤是要过细节关。一是要合理安排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通常在通过经济学中级职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在预计参加评审前的2-3年内均衡发表最好,切记不宜在截止时间前的最后1-2个月才发表,以免给评委留下突击发表的不良印象。二是要合理安排论文的篇幅字数。一般来讲,除了要满足所在省份对论文字数的基本要求之外,实务论文的字数不宜过多,但也不能过少。字数过多会显得论文拖沓冗长、啰啰嗦嗦,对于发表在收费期刊上的还有要多交版面费的问题;字数过少会导致很多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不够充分,让人感觉研究不深入,读起来会显得余尤未尽。参考实务期刊的征稿要求,文章字数宜控制在3000字-5000字左右。三是要留意与其他科研项目的叠加。除进行论文创作之外,编写(编著)书籍、参与(主持)课题也是科研能力的有效证明,申报人员要善于把握机会,积极参与专业课题的申报、书籍的撰写,特别是由国家财政部、各省财政厅(局)、各省经济学学会立项的课题。四是要留意论文创作的行文规范。论文标题和结构要合理,论文语句要通顺,应避免明显的病句、错误的用词,也不能出现明显的错字、别字。五是要留意评审时论文提交的规范。提交论文纸质材料的,要包含杂志封面、有刊号页、当期目录(最好用荧光笔划出送审文章的标题)、正文等;提交论文电子版的,要记得预留时的电子版,文章排版要整洁,字体字号要美观大方,不能引起评委的反感;发表多篇论文的,主送论文要用最能体现申报人科研能力的论文。

篇4

①职称的流程一般是什么?

提交稿件,编辑部审稿,编辑部审稿通过,下发用稿通知书,编辑部排版,印刷成书,上传至论文检索网站。

②职称结束后,自己如何查询?

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记住期刊刊号查询的流程和页面。对论文检索查询,请根据样书目录页面提供的网址查询,记清楚自己论文检索的流程和网址。因为在职称资料申报的时候会用到期刊刊号的查询页面和论文的检索页面。

③如何鉴别职称论文期刊?

期刊的真伪的鉴别,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输入期刊的名称进行查询检索。如果能查到期刊的相关信息,说明期刊的真的,如果查询不到那就是假期刊。

④哪种期刊加分多?

期刊的级别主要分为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又包括国家级核心期刊、国家级优秀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核心期刊,在部分区域内,加分的分值比非核心的要高一点。

期刊有电子期刊和常规期刊,电子期刊,一般发表后没有样书,作者发表结束以后,手里是没有书的,电子期刊和非电子期刊,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加分都是一样的。

国家级期刊一般加3-5分,省级期刊一般加1-3分,如果遇到价格相差不大的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优先选择国家级的。

篇5

关键词:职称评审 规范化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CP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36—02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是人才队伍建设开发的有力手段,在人才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如何科学公正的做好职称评审,发挥职称评审在人才通道建设中的作用,就需要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标准,规范评审程序,突出能力和业绩,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评价和激励作用。

一、夯实基础,确保职称评审工作规范化

1.强化评审组织建设。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评审组织体系,逐步实现评审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一是坚持分级管理建设。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授予的评审范围和权限,企业组建相关工程和政工等系列高、中级评委会,授权企业二级单位组建工程系列中级或初级评委会。二是坚持优化结构,建立专家库,在企业人才库中,优选业务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公道正派、品行端正的人员组成职称评委专家库,担任评委会专业组成员,人数不少于评委会人数的2倍。同时,根据人员和岗位变动的实际,及时补充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在召开专业组会议前,随机选派专家出席会议,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2.健全工作制度。围绕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评审程序,用制度约束评审行为,用制度保障评审质量的长效机制。一是注重规范性。要定期修订完善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规定,使评审程序、方式方法、评审管理等符合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总体要求。二是注重实用性。制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中试行量化评价工作的办法》,主要选取学历、资历、发表的论文论著、成果奖励、荣誉称号、送审论文评阅结果、年度考核情况、专业组评议情况等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同时区分不同评价指标在评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达到规定的高级或中级任职资格评审基本条件为基准点,并根据质量和数量级的变动情况,区分层级赋予不同的分值,按照量化评价总分及各评价指标的量化评分累加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H=∑Li(其中:H是量化评价总分,Li是各评价指标量化得分)将量化评分结果供评委会在评审工作中参考,提高评审质量和公信度。

3.搭建服务平台。任职资格评审过程中,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搭建服务平台,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一是开展政策解释服务。每年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学习文件精神,坚持把政策解读、规定办法宣传作为工作重点来抓,通过召开会议、转发文件等方式进行宣传,确保政策宣传不漏一个,不缺一项。二是开展申报提醒服务。重点关注符合条件人员的申报,对在规定时间内符合条件未申报的人员,及时提醒,做到不漏报、不晚报。三是开展网络下载服务。将职称文件、评审要求、结果公示等定期在企业信息门户通知公告栏上,并提供表格下载,提高工作效率。

二、创新模式,注重职称评审工作实效性

1.提高评审要求。在国家职称评审有关政策框架内,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调整完善,注重能力和业绩导向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主要是各环节把关严,晋升比例、业绩考评、论文质量及答辩等提高标准和要求。一是控制指标总量。根据岗位设置,优化职称晋升总量控制指标,实现评聘平衡。综合企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专业人员状况,合理测算当年度晋升职数申报比例,尽可能使各层级职称人数比倒与岗位比例相近,为岗位聘任打好基础。同时企业下属单位要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现有岗位人员聘任情况,统筹考虑各专业工作需要、人员结构及近年绩效考核情况,择优确定推荐年度晋升申报人员。相关责任部门要认真把好资料审核、业绩审查和考核推荐意见关,授权下属单位推荐委员会要根据业绩、专业水平考评情况组织推荐,为企业总评委会把好第一道关。二是抓好答辩环节。答辩是职称评审工作很重要的环节,为专家与申报者之间交流和辅导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互动的平台。一方面检验了申报者的专业水平、能力和业绩,另一方面也为申报者提供了解惑答疑的机会。答辩包括论文答辩和业绩答辩。论文答辩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全面审报人员答辩或主要针对审报人员的送审论文有一个专家认为不具备或两个专家认为基本具备申报资格水平的情况,组织论文答辩。同时,要求每一位申报人员就近五年来的业绩情况进行答辩。业绩答辩过程既是评价环节,更是教与学的过程,不但检查论文是否抄袭,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查申报人员专业技术功底,促进申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总结提炼能力的提升。

2.突出能力与业绩。注重能力与业绩导向,提升评价要求。为解决“说”与“干”两张皮,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履行职责,日常管理注重夯实基础。企业通过修订完善岗位说明书,对各层级专业技术人员制订任职条件要求。评审过程注重单位考核评审和推荐,在统筹强化岗位管理、聘任管理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认真对申报者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工作实绩和潜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申报者的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查核实,并如实出具考核推荐意见,择优推荐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日常表现好、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对在艰苦环境工作、新装置或重大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且符合破格条件的人员,准予破格申报,发挥职称评审对能力强、有本事、实干的人员激励的导向作用,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人才,服务于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评聘结合,发挥职称评审作用

职称评审工作是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要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就必须根据企业和员工的需要,做到评聘结合,发挥职称评审在实际工作和自身发展方面的作用。

1.评与聘相结合。职称评审要与自身实际工作相结合,防止职称与自身工作脱节,出现评到未能聘到。要充分根据专业人才的专业和工作实际做好引导,确保审报专业职称与自身工作相符合;对岗位变动要及时做好职称的转评,使职称评到都能及时聘到,以充分调动专业人才参与评审的积极性。

2.聘用与考核相结合。一是职称聘用后要有一定的薪酬激励,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岗位薪酬晋级或晋档政策,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聘用与考核结合。要根据聘用后签定的聘用协议,每年进行绩效考核,通过考核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实现素质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联动。促进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构建职称评审与其它工作有效对接、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创造条件,完善激励政策,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学技术、学业务,促进人才队伍素质上台阶。

1.评审与培训开发相结合。通过职称评审工作,强化两者间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准确把握企业人才队伍素质现状,了解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及时发现人才队伍素质薄弱环节,实时反馈信息,调整培训方式内容。依托“以带促学”平台,将职称评审工作与“导师带徒”有机融合,开展专家与专业人才间的“一问一答”、“经验传授”、“学习督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共享互学”平台,倡导“人人当老师、人人当学生”的理念,按照“人人备课、人人授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要求,由专业骨干人才讲解职称论文中涉及的装置优化及技术改进措施,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成才的积极性。

2.评审与通道建设相结合。按照企业经营、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建设工作的要求,如何搭建好人才成长通道,职称评审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在岗位竞聘中,将职称评审转变为对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资格的评价,以任职资格作为履行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职责的必要条件,结合能力素质与工作业绩,实现“总量控制、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动态调整”。

3.评审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分析人才队伍的职称状况的基础上,帮助和指导各类专业人才制订个人“职称晋升计划”,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根据制定的目标组织培训,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和素质提升提供帮助。企业根据每年引进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职称工作前移,在毕业生入职教育时增加职称评审政策和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的相关宣讲,宣传因业绩突出而破格晋升的员工事迹,使他们丰富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的认识,增强通过职称评审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篇6

随着昆山市及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好的机遇,教科处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三创”精神,本学期,认真贯彻本学期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服务师生为目标,重视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为建设健和谐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任务

    本学期,教科处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要广泛开展教育科研,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二要着力抓好课题研究,完善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落实研究任务;三要构筑科研平台,继续办好学校的教育刊物,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评比;四要培养科研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培训和结对指导,为使更多地教师成为“名特优”教师创造条件。

1、认真做好“十一五”学校主课题的立项、开题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已经申报江苏省及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立项课题各一个。我们将在课题立项成功后:

(1)通过集思广益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方案,不断提高方案的科学性、操作性和预见性。

    (2)积极筹备“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3)对全校教师开展课题培训,召集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商讨课题研究的分工,最大范围地组建课题研究队伍,体现课题研究的群众性。

(4)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我们将拟订课题研究指南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  

(5)组织实施“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6)积极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课题方案评选,力争取得好成绩。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1)本学期,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不多,所以,本学期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对04、05两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必要的调整,向导师和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加强有关的检查和调研,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要求。同时,我们将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配备导师。

   (2)为了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在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追求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实用化。一方面,我们将继续邀请校内外名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骨干与我校青年教师交流。另一方面,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以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长,我们将制定并实施“涵青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考核”。

   (3)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究和交流,优先组织其外出学习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4)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学术带头人的重新评定工作。

   (5)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题培训,配合学校组织各类教师培训。

3、加强对课程改革和08年高考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为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组编一期以“课程改革”或“高考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

考》。

(2)协助学校组织开展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的研究和研讨活动。

    4、重视教育科研平台的构筑。

   (1)努力办好《昆中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我们将编辑两期《昆中教育》,编辑两期《昆中教研参考》,编辑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编辑两期《江花》。我们将积极参加昆山市优秀教育刊物评比,力争取得好成绩。

(2)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教科处将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科院、苏州市以及昆山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的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江苏省中小学各科教学教案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等活动。

(3)畅通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展示自我实力和学校形象提供条件。

5、认真宣传并执行《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理》,认真做好职称论文评审的组织工作,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其他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省级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共2页,当前第1页1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编辑《江花》。

陈炳飞:苏州市级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昆中教育》、论文评比的审稿、修改工作。

缪  苗:教科处的对外宣传报道,编辑、校对工作,学校网页教科部分内容的充实更新,材料发放、收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2、高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3、收交教师学期专题总结,并聘请编审对有质量的稿件进行修改。

4、青年教师培训。

5、为新教师配备导师并对04、XX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微调。

6、发动、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比等活动。

7、编辑出刊《昆中教育》XX年第二期和《传是》“杏坛论语”版。

8、教科橱窗内容更新。

9、充实学校网站教科部分的内容。

10、考核教师上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和成果。

11、“江花”文学社成员充实。

12、《江花》XX年第3期组稿。

13、参与校庆准备工作。编辑“教师优秀论文选”、“学生优秀作文选”

14、学校第三次青年教师教育随笔征文的评比工作。

十月份:

1、参与校庆的有关工作。

2、青年教师培训。

3、制定“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指南、开展课题培训。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编辑《昆中教研参考

》。

6、参加上级教科部门组织的课题成果和课题方案评选。

十一月份:

1、《昆中教育》XX年第三期组稿。

2、青年教师培训。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组建“十一五”课题的研究队伍。

5、为需要评职称的教师开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

6、编辑《昆中教研参考》。

7、组织教育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8、“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1、青年教师培训。

2、中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编辑出刊《昆中教育》XX第三期。

5、编辑《江花》的第4期。

6、“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一月份

1、青年教师培训

2、撰写教科处学期工作总结。

3、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4、教科处材料整理、归档。

 

 

篇7

关键词:国外总包工程 客户满意度 职称论文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深化,现如今各行业产品的产异性越来越小,促销手段大同小异,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多样化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也从最初的追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到追求卓越,追求客户满意的概念。产品的价格不再是企业获利的主要手段和竞争优势。企业的目标相应调整为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努力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追求客户满意度,维护客户忠诚。企业就需要获取客户需求和喜好,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客户满意度,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

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采用客户满意度指数来评价产品质量,如欧洲质量奖,在其九大指标中,仅客户满意分值就200分,占整个质量奖总分的20%;美国波多里奇奖,从了解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标杆比较等8个方面,分值达300分,占总分的30%;ISO9000,以客户为关注焦点被列入八项质量管理的第一条;中国的质量奖等,这些奖项不难看出都将客户满意做为评审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并在总体的评分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客户满意是当前管理领域,质量领域,经济领域的热门和前沿课题就不足为奇了。

为提高客户关系,企业就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现阶段的客户关系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套管理的软件和技术,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模式的结合体。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分析和业务操作流程重组,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实现业务操作的高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以我所在的公司为例,SINOMA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以水泥建材行业为主业的,主要涵盖工程设计,设备供货,土建及设备安装,调试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其主营业务主要通过工程总承包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以达到业主需求,来争取更多的市场。

而根据当今水泥市场的形势,国内水泥市场饱和,国家调控,更多的市场转移到海外,全球的市场份额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在这种机会面前赢得足够的市场,并能站稳市场,就需要公司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加强客户满意度管理。

首先要建立面向CRM的客户满意度理论体系,即使客户使用产品的反馈及意见能做为企业优化管理体系的一个输入条件,使企业找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例如我们在干总承包项目时,很多时候是在现场安装时才发现设备的质量问题,不光业主对此意见很大,其风险对工程的进度影响很大。根据业主对此方面的意见,企业相应调整对设备质检方面工作的力度,有效减小设备生产验收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极大的减小了设备因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进度。保证客户对工程提供设备产品的信赖度,从而提升对总包工程承包商的满意度。

其次要寻找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提升客户的忠诚度。这样可以知道业主对我方产品的哪方面更感兴趣,来突出提高此方面的设计及技术,客户可以获取到这方面真实可靠的产品服务质量信息,和高于最初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提升客户的兴趣及忠诚度。例如,我方在总包合同谈判时,通过调查,了解到业主对收尘及节能方面感兴趣,我方可以提供业主选择电收尘或袋收尘等多种方式的技术方案,并将两者优缺点加以说明,结合业主的客观实际情况,推荐适合业主的方案,这样不但为业主拓宽产品的选择范围,并且站在业主角度为业主提供选择方案及意见,最后达到超出业主初始期望的效果。

再次可以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一方面根据帕累图定律,即2/8定律,抓住企业的80%的利润来源于自20%的优质大客户,一方面拓宽客户范围,满足中小客户群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未来的潜在大客户发展成为忠诚客户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为增加公司的客户群范围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更增强了行业的竞争力。例如做为水泥方面的合作公司,我们公司与世界著名水泥生产商都有合作,针对不同的大客户,公司都会提供不同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根据以往的合作经验积累而来。如跟法国拉法基合作,从设计图纸的模式,工程施工的规范,现场安全的管理等方面都是以拉法基的固有规范规定结合所在国的法律规范为标准来实施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将与拉法基公司合作的项目形成统一的固定模式,并结合项目的新特点和业主新要求来执行项目,必然会在提高服务的效率的同时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为衡量客户的满意程度,就要建立行业标准的客户满意度模型。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受及评价,供方企业努力的结果,是客户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其要求的程度,是客户满意的度量。如著名客户满意度模型有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ACSI(Americ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瑞典客户满意度指数,欧洲满意度指数,斯普林格模型等。

目前在客户满意度评价上还有很多不足。首先,客户满意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研究较少,收集的信息不全面,可靠性低,并且投入费用较高;其次,通用的评测模型都假设各变量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而事实上满意度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复杂性为非线性的组合,用线性方法来评价非线性的指标,这与真实情况可能存在偏差,从而使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偏离,导致客户满意度测评精度降低;再次,大多数的研究没有对客户满意度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尤其在国内,关于客户满意度的评价还仅限于介绍国外的理论与方法,尚未推出符合中国客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心理的客户满意度评测理论和方法,仍然需要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的积累。

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管理模型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制定已经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各个城市都制定了完备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一般以15 年为限,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有的城市补充制定了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和广泛的公众参与,形成法律条文,并得到城市政府部门领导的足够重视。然而,在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协调有效的管理,却一直停留在长官意志,行政计划管理的阶段。我们国家的城市普遍受经济力量和城市规划管理力量不足的困扰,受到社会和政府控制力不强的影响,受到急功近利心态的支配,往往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有统筹规划,却缺少统一的实施管理。例如,一条道路刚刚建好就因铺设管道而开挖,过几个月要铺设电缆,再开挖,再填平,道路被戏称为“拉链”。这不但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了不便,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钱。因此,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管理就是“在变动的环境中依赖人与物的互动而获得组织绩效改进的人类实践”[1]。从泰罗开始,开启了一条通向管理“确定性”的道路,管理由经验变成一门“科学”。人们试图找出人类活动的规律而进行组织、决策。城市规划管理这一管理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进程。这些庞杂的内容可以利用多种可能的途径和工具,找到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实现方法。本文就是试图为城市规划管理找到一种系统规范、容易控制和实施的管理方法。

1 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研究的思路

1.1 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模式

一切生产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其共同的目的就是试图“最有效地运用现有资源来满足一定的预计的需求”。城市规划管理也是最有效地利用城市资源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它具体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调控,逐步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规划管理实际上充当着维护城市空间秩序的“法官”或“裁判”的角色,然而凭借规划管理部门现有的地位和力量,却又是力不从心的。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系统如图1 所示,把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作为决策系统,主要负责制定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执行系统,它包括从建设工程的计划、用地安排到市政建设,管理工作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是反馈系统,主要负责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管理工作。城市规划的法律规范是保障系统,系统运行的保障条件有很多,如组织、人员、体制、机制、法制等,其中法制保障尤为重要[2]。

从图1 可以看到,整个城市规划管理的全部内容是通过不同的层次系统显现出来的,它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大系统,硕士论文 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子系统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小系统。大系统包含了整个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大到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小到一个地块边界,时间跨度长则20 年,短则5 年。子系统包含了建设项目规划的选址管理,用地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组成了系统的有序结构。小系统则包含了具体建设环节的管理程序。为了使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能够良性运转,协调操作,需要建立、健全一些基本的运行机制。如决策机制、协同机制、调控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为了实现管理的目的,城市规划管理一般采用行政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咨询的方法。

1.2 城市规划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融合

一般而言,项目是指一次性的、临时性的活动,贝内特·P·利恩兹在他的《21 世纪的项目管理》的序言中第一句话就指出“项目是为了在预定进度和确定的预算范围内达到特定目的和预计效益的一种创造性方法”[3]。它具有独特性、多目标属性和生命周期性的特点,城市规划正是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总体规划一般在10~15 年,详细规划一般在1~3 年),为了达到社会环境、人口发展、社会愿望的平衡所进行的一次性的、临时的、独有的工作。因此,城市规划可以作为一个项目。那么,从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看,将项目管理这一系统的、科学的、可量化的管理方法引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其理由如下:

(1)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不同领域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充分利用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要大量控制外部资源,才能实现城市规划的多目标。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出现,项目管理工具的多样化,使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的技术实现成为可能。

(2)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对城市发展变化更为敏感,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传统的科层式的组织结构官僚主义严重,反应迟钝,无法应对这种变化,而项目管理要求的是扁平式的管理体制,矩阵式的组织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科层式组织方式要灵活得多。

(3)建立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职称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建立程序化、公开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更为重要。这种制度包括高效率的操作程序,科学严谨的操作过程和公正效率的操作方式,以减少管理人员的随意性,保证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强的办事效率。项目管理的科学体系,灵活多变的方法,才适应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4)项目管理的引入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服务的职能。运用经济手段提供服务、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变过去的指令性管理为综合性的宏观调控管理。项目管理的多目标属性既保证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和原则性,又实现了政府管理的职能转变。

管理的有效性表现在管理的闭合性,城市规划管理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建立封闭的系统管理模式,贯穿在项目的审批、实施、控制、监督的全过程(如图2)。2 城市规划项目管理模型的建立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其时间的跨度很大,包含的内容非常综合,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大项目(Program),从这个大项目(Program)中,我们可以分发成若干个项目(Project)[4]。同时,也体现了战略目标和项目目标的统一。传统的思路和做法是根据大项目中包含的内容而进行分类的。例如,根据图1 所示,城市的总体规划这个大项目可以分成若干个项目:项目选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管线规划,景观绿地规划,居住区规划等等。这种分类按照行业对口的方式进行,但是由此产生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由于整个总体规划的综合性和同步性,由行业的形式进行分类,就会造成各个行业部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从总体规划的推进时间来看就会参差不齐,容易造成行业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如城市道路的“拉链”现象)。从而影响整个规划实施的进度,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不良的经济效益。

(2)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城市规划的实施也不会在原来的计划中进行, “一个简单的事情,通过一系列稳定的复合过程,会引起复杂的后果”[6]。在总体规划这样一个大项目中,如果一个项目,比如道路交通或土地计划的变更,往往会导致市政管线、建筑工程、景观绿化、工业选址、居住区规划的一系列变更,而由于规划实施的超前、滞后等原因,这一系列的变更就会造成复杂的、甚至混乱的变化。那么,这种层层分解的“细化的复杂的工作(可预测的,线性的)又将被动态的复杂性(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的)的管理所替代。”这就使得这种分解成子项目的做法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和不确定性[7]。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指导、计划、控制、管理和决策系统,随着系统内区域和城市条件的变化,城市的空间发展目标应适时作相应的调整。在时间上要远近有别,短时间内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对城市的每一个空间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蓝图;而长期发展要有足够的弹性,以保证在规划的发展循环中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因而主要强调目标的过程管理和时间顺序管理,不是为了“详细地描述空间发展的最终状态”[8]。

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变化的管理,如何将一系列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变化也能在计划的范围内变化[5]。我们考虑建立一种动态的城市规划项目管理模型以适应这个复杂的多变的大项目(Program)。由此考虑用时间界限的办法发起若干个项目(Project)。项目管理本身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定的时间概念,对于城市规划这个大项目我们可以首先确定其时间目标,将大项目按年度分解成项目,即每一年作为一个项目(Project)来建立项目管理模型。

例如,总体规划是15 年,我们把每一年的规划实施看作一个项目,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该年度的控制性详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目标,确定各个部门的规划实施范围,留学生论文 建立相应的项目团队,确定绩效/技术控制标准并严格实施。到一个年度结束,表明一个项目的终止。在总结年度项目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总体规划的部署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下一个项目,制定一个新的项目管理计划。用这种计划之中有变化,动态之中相对静态的做法,进行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如图3)[9]。

从图3 中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的自身特点,这里列出6 项管理领域的内容:计划管理即综合管理(整体管理),绩效/技术管理包含了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由于城市规划的质量标准和费用估算较难确定,可以建立相关目标体系来评估项目的绩效,以保证传统的质量、费用、时间三大目标的实现[10]。由于行政机构的加入,项目队伍建设本身包含了沟通管理的内容,因而没有单独列出。采购管理在宏观的规划实施管理中也没有专门列出讨论。

3 小结

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城市规划管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于既有观念上的偏差、权力上的有限、财力上的不足、操作上的无奈, 更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性和利益多元化所带来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干扰着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在这种利益的冲突面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显得极其脆弱无力[1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社会诸利益的平衡中无法确保城市“公平”发展,更有甚者使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门槛”。如何确立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的地位与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管理的调控作用, 是实现城市规划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

城市规划项目管理是以城市规划为对象,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全部活动所进行的决策、协调和控制行为,它是“一个复杂综合的有机整体的系统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分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12]。这一管理过程可以归纳为“研究对象的本土化(局部问题),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在认识论指导下普遍接纳的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结果的实效化(提高本土管理绩效)”。这种方法的具体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3]。 参考文献

[1]席酉民,韩巍.管理研究系统性再剖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2,(6):1- 8.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美]贝内特·P·利恩兹,凯瑟琳·P·雷.21 世纪的项目管理(第3 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3.

[4][美]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2000 年版).

[5][美]J.D.费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6][美]罗布·托姆塞特.极限项目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郑锋.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本质和观念[J].新东方,2001,(3):13- 16.

[8]丘磐.科技项目管理之知识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3,(4):17- 22.

[9]李崇明“. 数字城市”及其认识与定位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3,(4):13- 16.

[10]Gido Clements. Successful Project Management. South-WesternCollege Publishing.

[11]姜杰等.城市竞争力[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