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离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3 05:0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人员离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一类项目。环资委提前介入了解情况,先后赴杭州、宁波等8个市开展立法调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站实地考察,听取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收到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后,于9月9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机动车排气是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引起城市灰霾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省各地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至2013年6月底已达1338万辆,全省单位路面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各省之首。机动车排气已成为污染大气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只作了原则规定,难以满足我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有必要结合浙江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
环资委认为,条例草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实行环保分类标志管理等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主要内容可行,建议将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同时,环资委对条例草案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职能部门的职责问题。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建议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环保、公安、交通、质检、工商等部门的义务和责任。增加商务部门在组织合格油品、机动车强制报废行业管理中的职责。另外,我省不少市、县(市)成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承担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的具体工作。为了明确这些机构的法律地位,建议条例草案第四条中,增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负责具体监管工作的规定。
二、关于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问题。环保分类标志管理是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条例草案第十三条增加环保标志管理的核心内容或总体原则,提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环保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分工,细化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求。
三、关于执行排放标准问题。据预测到2015年,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将达1800万辆,与此相关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将对我省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有必要实行更严格的措施,加快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在用机动车制定分阶段、逐步加严的排放标准和黄标车的认定标准等内容。
四、关于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问题。群众出行方式的选择和机动车使用者的驾驶习惯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有重大影响。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内容。即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和绿色环保活动,对社会公众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倡导绿色出行,并鼓励对机动车违规排放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五、关于对外省牌照车辆的管理问题。条例草案第六条规定“在本省使用的机动车应当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而目前实际情况是,有大量外省牌照的机动车在我省境内长期使用却缺少有效监管,特别是一些外地载货汽车、挂车、专业作业车,是排气污染的重点对象。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在我省营运的外地车辆实行排气污染监管的内容。
六、关于优化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的交通状况与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有着密切联系,交通堵塞会增加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加剧城市的空气污染。公交车、轻轨等交通出行方式,运输效率高,总污染排放量小。建议条例草案增加优化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内容。
篇2
一、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利益驱动和心态失衡
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一样,集经济人和理性人于一身,所以他们本身就具有对利益的追求。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辐射下,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成员无不追求自身的利益。因此,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不一致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存在经济发展与监管不一致的矛盾和权钱交易的现象,致使社会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的存在,易使一部分人心理失衡,产生不满情绪。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在对中国市场进行考察的报告中指出,在一个习惯于收入等级制度和收入差距较小的社会,改革带来的冲击令人深感不安。实际收入的提高没能消除相对地位和收入分配变化日益增加的关注。确实,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意识很容易产生偏差。如此看来,发生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会计法律不健全
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健全的会计法律。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许多会计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已建立的又不严密,法律法规之间有许多矛盾。尽管我国“人大”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经济犯罪的相关法律,但却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法律。目前规范我国会计人员的最高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由于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加之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及时配套,所以其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在该法的第六章-法律责任部分,虽然也规定了会计人员违反本法要承担的一些后果,但它主要是从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来规定的,对涉及刑事责任的,则按刑法进行处理。而当前我国的刑法对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尚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所以,就带来了在处理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时常出现的有法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的现象。
(三)会计管理主体错位
从委托受托理论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是严格的委托管理,即国家作为委托者将其国有资产委托给厂长、经理这些受托者进行生产经营。委托者(此指广义的委托者,它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及其一些公共管理部门)为了确切知道受托者在其任期内是否实现其预定目标,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利税上缴是否足额及时,就必须委派一个和受托者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的第三者-会计,以对受托者的生产、经营、销售及其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反映和监督。从委托理论来说,本身就要求会计是由委托部门派出的。而我国传统的做法是会计由受托方聘任,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和所在的企业有着紧密的利害关系。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求会计人员对其所在的单位进行监督,其效果就可想而知。虽然多少年来,我们都要求会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依法办事,但效果并不理想。尽管新老《会计法》都赋予会计人员依法监督本单位领导的权利,但真正勇于行使监督权的人并不多。而且在过去这种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不但不能履行监督职能,反而,迫于领导的压力,还可能充当领导犯罪的帮手。
(四)审计乏力、低效
目前我国建立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注册会计师监督),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后方为有效,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大家熟知的深圳原野、红光实业、琼民源、东方锅炉等上市公司,他们都曾利用过虚假信息为个人和单位谋取经济利益。据有关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社会公众不信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财务报告。确实,凡是财务会计出现问题的单位,一般都和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不力有关。虽然我国的大中型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监督和审核本部门的专职机构-审计处(监审处),但由于一些单位领导不重视这些部门的工作,甚至认为审计处的工作人员是专门来和他们作对的,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上及其他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歧视成分,这就难免影响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当前我国的社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来完成的,但不少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道德观念。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受利益驱使,拉业务不择手段,迁就客户,纵容客户,接受客户贿赂,丧失独立公正性。我国许多单位的会计违法犯罪,主要是通过政府审计这一渠道来发现的。这就使得本来是“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变成了政府审计在唱独角戏。由于政府审计部门无法对所有的单位进行详细审计,无形中让一些会计违法犯罪者钻了空子。
二、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防范
(一)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对会计行为的约束作用
思想教育对防范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管理和监督活动。思想教育在约束会计行为方面的最大功能,是对会计人员在经济行为和道德倾向方面进行长久的规范和培养,成为会计人员潜意识的行为规范和约束。(2)加强思想教育可形成有利于约束会计人员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当前我国之所以严重地存在化公为私、贪污、腐化的弊病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行为,实际上是一些人的市场交易活动在一个缺乏信任和信誉,试图通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方式逃脱惩罚而使自己快速致富的心态中运行。会计人员受此影响,难免道德的天平发生倾斜。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及其经济伦理的教育和灌输是至关重要的。(3)良好的思想教育有助于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的反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将有助于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会计人员以正确的心态正确地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最终减少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发生。
(二)将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犯罪列入刑法
思想道德教育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软约束,其作用如何还必须依被接受者的思想基础而定,而且不遵守这种软约束的后果是不确定的。当会计人员行为出现偏差时,我们不能仅用一般道理说明他们行为的不合理,而是必须使行为者明白他们做出了与规范行为不同的选择。所以对会计人员我们不但要有思想道德的软约束,还要有法律的硬约束。法律这种硬约束,不考虑被约束者的意愿状况,不遵守就付出代价,而且这种代价是清晰的和强制性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提倡,而法律的作用在于抑制和惩罚。正如前面所述,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大”已经颁布了许多有关经济犯罪方面的法律,但却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法律。所以,多年来我们在对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处理问题上,一直无法可依,执法难严。因此,建议“人大”将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犯罪列入我国的刑法中。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综观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各种形态,虽然手段各种各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会计人员归属的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地执行。因此,要防止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又叫内部牵制,其主要特点是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无约束地以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该项权力只能通过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职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内部控制的方法很多,它包括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财产保险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在这些方法中,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机构控制,即确定本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并为每个组织机构内部划分责任权限。(2)授权批准控制,即单位的任何一个人在处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时必须要得到授权或批准。(3)会计记录控制,即要求做好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会计凭证进行编号、进行复式记账和科学的凭证传递、定期编制总账、明细账和财务报告、建立定额备用金制等项工作。(4)资产保护控制。一般情况下,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
篇3
第1条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2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为宗旨。
第3条财务管理工作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第4条公司及全资下属公司、企业(含51%股权的全资、内联企业)的财务工作,都必须执行本制度。其他中外合资合作及内联企业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节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
第5条公司及下属独立核算的公司、企业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非独立核算的单位配备专职财务人员。
第6条公司部会计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公司设计划财务部。计划财务部设部长、副部长。
下属独立核算的公司、企业设财务部。财务部设部长、副部长
计划财务部及各财务部,根据业务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第7条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管理好整个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对全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负责。
总会计师主要职责如下:
1.执行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主持编制并签署公司的财务计划、信贷计划和会计报表等,落实完成计划的措施,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各项财务活动,考核生产经营成果,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
2.审查公司基建、投资、贸易等发展项目及重要经济合同,对可行性报告提出评估意见;
3.负责全系统的资金融通调拔决策工作,经总经理或董事会签署后执行。
4.审核下属公司、企业投资和效益的计算方案;
5.编制公司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方案和股东分红派息方案;
6.监督全系统的财务管理和活动;
7.监督全系统的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制度和遵守财经纪律,制止不符合财经法令、不讲经济效益、不执行计划和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
8.对各级财务人员的调动、任免、晋升、奖惩等提出建议、评定,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9.负责搞好全系统财务人员的培训工,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0.签署下属公司、企业的100万元以下贷款担保书。
第8条计划财务部是公司的财务主管部门,除做好本部门各项业务工作外,负责从业务上对下属各级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进行领导、指导、检查、监督。
第9条计划财务部部长领导计划财务部的工作,在总经理和总会计师领导下主持公司的财务工作。
计划财务部部长的主要职责是:
1.主持计划财务部的工作,领导财务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切实地完成各项会计业务工作;
2.执行总经理和总会计师有关财务工作的决定,控制和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审核监督资金的动用及经营效益,按月、季、年度向总会计师、总经理、董事会提交财务分析报告;
3.筹划经营资金,负责公司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批、报批和银行借、还款工作;
4.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会计人员对下属公司、企业进行财务检查,监督下属公司、企业执行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
5.协助总会计师编制各种会计报表,主持公司的财产清查工作;
6.参与公司发新项目、重大投资、重要经济合同的可行性研究。
第10条计划财务部副部长协助部长工作,负责公管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11条下属公司、企业的财务部设部长,在经理领导下主持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财务部部长的主要职责是:
1.主持财务部的工作,领导财会人员完成各项会计业务的工作;
2.制订财务计划,搞好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核算生产经营成果,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定期提供数据、资料和财务分析报告;
3.参与投资、重大经济合同的可行性研究;
4.负责编制会计报表,主持清查财产;
5.执行财经法令、制度、决定,坚持原则,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6.监督、检查资金使用、费用开支及财产管理,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及帐表、单证,杜绝贪污、浪费及不合理开支。
第12条财务部副部长协助部长工作,负责分管的财务工作。
第13条各级财务部门都必须建立稽查制度。
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14条财会人员都要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各司其,互相配合,如实反映和严格监督各项经济活动。
记帐、算帐、报帐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洁,按期报帐。
第15条各级领导必须切实保障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
第16条财会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事项,必须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报告。
公司支持财务人员坚持原则,按财务制度办事。严禁任何人对敢于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公司对敢于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予以表扬或奖励。
第17条财会人员力求稳定,不随便调动。,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财会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必须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亦不得中断会计工作。
被撤销、合并单位的财会人员,必须会同有关人员编制财立、资金、债权债务移交清册,办理交接手续。
篇4
关键词:会计 基础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87-02
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随着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也逐步增大,按照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思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会计基础工作包括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等。具体内容:
(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1.会计机构:会计机构的设置应与本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需求相适应,保证单位所涉及的会计事项都能够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2.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及会计人员配备应符合集团公司规定任职条件;在岗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根据业务需要合理设置会计岗位且符合内部牵制要求,建立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根据业务变化及时更新;应定期对本单位会计人员进行轮岗;出纳岗位人员任期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年, 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二)会计交接
1.会计人员工作调动(包括轮换岗)或离职,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清册应列明移交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账表、凭证、印章、有价证券、发票、文件及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系统管理员在交接双方交接完毕后,撤销或再分配移接双方的会计处理权限,并作记录。
2.移交清册应包括岗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及签名。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交接,由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
(三)会计核算
1.原始凭证:发票本身应合法合规并加盖开票单位发票专用章;原始凭证(自制和外来)应要素齐全:凭证名称、日期和编号、填制单位和填制人、接收单位名称、经济内容和摘要、经济业务的数量和金额、经办人签名和盖章;原始凭证不允许有挖、补、刮、擦或字迹不清、内容不明情况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当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证附件;如果批准文件需要单独归档的,应当在凭证上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和文件字号;购买物品原始发票必须有经办人、验收或保管人签字;凡填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与小写金额必须相符;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或收款人公章和签字;对于已核销的票证必须加盖已核销章。
2.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金额、附件张数与所附原始凭证的金额、张数应完全相符;会计分录正确;各项辅助信息准确齐全;记账凭证的摘要简明扼要,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内容;记账凭证要素要齐全,应有审核人签字、财务主管盖章;涉及货币资金的收付凭证必须有“收讫、付讫”章,出纳盖章、经办人签字;调账凭证应附调账原因的详细说明和被调凭证的复印件,调账后在原凭证上注有“此凭证已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号凭证作调整”的说明,同时应由调账凭证编制人及原凭证编制人在调账说明签章;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应当科学、合理,具体传递办法由各单位业务需要自行规定。但会计凭证应当及时传递,不得积压;记账凭证的装订要整齐、美观、规范:凭证封面有年月日、凭证册号和起止号;凭证侧脊要有年月日、册号、起止号、卷号;凭证要有财务主管和装订人盖章;封面所有数字戳和盖章必须清晰、端正。
(四)会计账簿
按规定填写账簿使用登记表,内容填写齐全,加盖公章,贴上印花税,并按规定划线以示注销;现金、银行存款及内部存款日记账原则上不准出现贷方余额;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不得坐支;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对账,并编制对账单、银行余额调节表、盘点表等相关表单,表单内容填写齐全;库存现金盘点表、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相符;采购(生产)、销售、库存商品(产品)明细账与实物管理部门实物台账相符,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五)会计档案
1.每个会计期间结束应将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保存在电子介质上,原则上要求每天进行备份;备份时应至少备份两份,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备份永久保留。
2.履行档案借阅、归档手续并做好记录;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外,按规定程序销毁。
3.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财务预算、工作总结、各种文件资料以及其他重要会计资料必须存档保管,归档的会计档案必须与归档清册数据一致。
4.会计档案要按规定整理立卷、编制目录,按时归档保管,做到安全保密、存放有序、外观整齐。
5.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和其他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法定要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更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总结和综合体现。
6.其他会计资料:包括其他会计资料包括会计人员岗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它们也是会计资料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目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存在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
各企业核算中成本核算业务较多,成本控制与单位的业绩挂钩,会计人员难以违背本单位领导意志单独进行会计核算,无法真正行使会计职权,使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能力弱化,存在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
(二)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企业会计基础规范的理解各异
每年会计人员都要参加由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为通过会计证的年审工作,但有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这种为年检而组织的培训学习都是走形式,对会计知识的更新不能很好的掌握,导致对规范的理解各异,使会计基础工作做的不规范不扎实。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会计人员只有认真学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规政策和专业知识,才能做好会计业务处理。同时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其他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过硬专业知识同时又符合企业管理需要的综合性会计人员队伍,才能建设高质量的企业会计文化。
(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致使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各异
1.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最常见的是部分内控表单需填写的内容不完整。如付款审批单中的付款方式、附件张数、工程项目结算表中付款事由等内容不填写。
2.如何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和正确归集成本各异。由于目前财务系统科目已定义化,财务人员对成本费用理解不一致,生产部门结算单上费用归口不明确,导致部分成本费用入账时科目会造成偏差,对费用的归口可能在信息传递中不明确,造成核算不准确。。
3.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定、执行与结算过程监管缺失,财务人员被动地接受生产部门传来的结算单据,依据自己对结算单据的理解进行核算,这种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不及时,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使出具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脱节。
4.原始凭证更改后,更改处未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按会计规范规定,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有凭证单上附件张数,与实际附件张数不一致,更改后未及时盖章取,不利于日后凭证查阅,也可能导致某些人为达到非法目的而有可乘之机。
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有些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财务会计工作就是支付款项中心,不重视会计人员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这也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某些会计人员总是认为只要财务数据正确就万事大吉,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对新业务知识的更新和业务法规的学习。此外,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均非会计专业毕业,对会计工作本身就存在许多不理解,再加上培训学习的力度不够,对会计基础工作就习惯成自然,总是廷续前任会计的工作方式,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三)自我约束、检查力度不够
目前有些企业已效益或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经营目标,因此某些单位的会计工作有时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造成会计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没有引起重视。虽然有一些检查,但有的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了事,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分管监督部门及领导惯于从大的违规违纪问题看起,对一般事物性的工作不重视,即只重查问题,轻视了某些基础性工作。
四、如何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一)认真学习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熟悉和掌握其中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各类规定,做好依法建账、准确报账等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工作,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二)抓好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
有的单位制定了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并随着经济内容的扩大、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不断的更新或完善,如资金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管理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也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管理的角度对会计基础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首先就要加强对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把各种财务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制度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可以建立必要的检查和奖励制度,对执行情况加以考核。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监督
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加强会计监督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证,单位应成立检查小组,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检查,一方面由上级部门委派审计部门检查,另一方面由本单位会计人员组成,相互检查、相互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定期进行审计,检查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企业内制制度是否完善及其执行情况。
(四)大力提倡会计人员参与生产过程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是广泛的,会计基础工作在单位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流程,它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业务水平提高的体现,其内容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进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是会计人员永远都要学习的内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待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细微之处做起,最终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有序运作,为单位经营向生产延伸提供基础。
五、总结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基础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就是财务信息复杂、多变。确保财务信息的质量,不单纯的靠几个财务工作者来维系,财务工作要有精良的理论依据和强大的科学管理方法来运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也是一个管理层面的整体提升,对巩固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延方,李艳.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
2.魏小玲.如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2009
3.刘彩霞.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财务与会计导刊
4.安燕宁.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孙春红.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问题表现形式及对策.
篇5
1.1事业单位管理与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大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认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内在的业务,单位管理主要把业务管理的组织、流程和效益抓好就足够了,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管理者更不了解《会计法》要求的自身应承担的行政及经济责任即:“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此而知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单位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单位自身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物资供应和良好经济环境的关键所在。
1.2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宏观决策的重要基础
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科学合理指导下,执行的重要依据是单位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会计基础工作是对单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有效分配、考核、控制和把略的基础信息来源,也是单位领导层甄别单位正常运行的主要基础信息,为此会计基础信息可以实现单位资金资源状况的事后核算转为事先预测、计划执行转为事中控制、无序管理转为有序管理,进一步为决策层提供可信、有效、准确的财务、资本等信息,为下一阶段业务开展和事业发展提供直接的决策依据。
1.3会计资金、资产账务是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在组成部分
资金、资产管理既是会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不少管理层领导认为制定好业务实施、采购计划、招标、定标,按照预算把资金支出去,把业务任务高质量完成、物资安全购回来,验收或入库即可,实际上会计基础工作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更离不开各业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搞好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各级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强单位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对待,常抓不懈。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建设内容
2.1会计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建设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规范》的相关内容和本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配备进行明确的规范,按要求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并依据会计配置内部牵制原则,即会计人员间的分工应当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关系。会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其基本职责权限。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权限包括:一是按照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对于弄虚作假的的原始凭证不予接受,并报告单位负责人;三是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及时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规定进行更正、补充;四是拒绝办理或者利用职权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等;五是拟定并完善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六是当发生工作调动或离职时应当按规定进行会计工作交接;七是按规定妥善保管会计档案;八是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九是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权限。依据《规范》总则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的基本管理机制,为双层管理机制,即会计人员既要接受本级单位领导和管理,还要接受上级单位的检查、监督、指导和培训。
2.2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建设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环节。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一切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款项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债权债务的发生、资金的增减、收入成本利润的计算、财务成果的核算等都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款项的收付是一个单位发生最频繁的业务,也是一个单位会计核算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款项收付的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财产是一个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实物载体,包括办公用品、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及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流动资产,对财产收发、增减的规范可以减少财产物资的损失,保证资产的安全。一个单位在经营的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债权债务,债权是收取款项的权利、债务是偿还款项的义务,债权债务的核算涉及到单位与其他单位的利益。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核算债权债务可能会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或信誉。为此会计核算规范化应该遵守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果会计核算不以真实发生的业务为依据,会计基础信息就会误导管理层的决策。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按照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由于事业单位所处的地域和行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不利于单位之间的比较和国家政策的执行。一致性原则要求同一单位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2.3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规范化建设
2.3.1会计凭证的规范化建设。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任何业单位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对每发生的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求经办人员填制和取得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的具有内容,并在凭证上签名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会计凭证有很多种,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依据的凭证。《规范》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做了详细的规定。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真实合法;原始凭证的数字和内容要填写明确不得遗漏和省略;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单位的签章,从个人处取得的原始凭证须有个人签字,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需加盖本单位公章。凭证书写要规范、大小写数字正确规范。记账凭证是为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会计人员应该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写应该内容完整、编号连续,有制单人员、记账人员、稽核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的签章,涉及到现金收付的业务应该还有出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对于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机制记账凭证应该符合记账凭证的一般要求。
2.3.2会计账簿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对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修改做了规范。会计人员根据法规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情况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可以把大量分散的会计资料汇集起来生成需要的会计信息,设置账簿是会计核算的必要手段。会计人员应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按要求把会计凭证里的一些内容都登记到会计账簿中,登记完成后在已经登记的记账凭证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已登记的符号,避免重复入账。为了保证会计账簿所记录的内容真实完整,应当定期进行对账。会计工作中完成的各类会计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保管年限进行保管,保管期满后按规定的程序销毁。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该定期打印总账和明细账,并在发生收付款业务的当天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现金余额核对。
2.3.3财务报告的规范化。财务报告是反映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业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会计报告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会计报表是反映单位一段时间经济活动情况的报告,所以会计报表的数字必须真实、正确,与会计账簿的内容一致。
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形势要求
3.1管理环境的形势要求
事业单位管理环境是会计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土壤,管理环境的变化不断推动着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的发展及变化。首先,由原来的计划管理转变为预算管理体制,原来的计划管理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预算内容不断丰富、细化和精准化,要求会计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会计信息。再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会计工作日趋国际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有了提高,所以需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业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满足政府和决策层的需求,是会计基础工作新形势要求。
3.2法律法规的新要求
要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离不开法律体系的监督和强制作用,会计界也不例外。制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行为是保障国家经济在正常轨道上发展的有力措施。为此随着法规制度环境的完善,1999年再次修改《会计法》,《会计法》的修订不仅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会计人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法律上的指引和保障。
3.3信息系统的形势要求
篇6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宁夏 高职 会计电算化专业
宁夏地区属于我国内陆省份,其经济特点是小企业众多,产业结构中工业不发达,农业占主体,商业、服务业、建筑和房地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正在加快经济跨越式发展步伐,作为目前高职招生就业两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否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接受挑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是宁夏第一家百所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具有引领宁夏高职院校发展的作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通过定性说明和定量数据列举,对该校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尽可能寻找不同学校该专业的共性特征,抽象出提升该专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具体举措。
1 SWOT分析法概念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提出,是一种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其四要素为:S-Superiority(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遇),T-Threat(威胁)。其中,S和W是内部因素,O和T是外部因素。
最初主要用于商业领域和行业分析,后逐渐被应用到教育评估和城市设计等许多领域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借鉴SWOT分析方法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在市场机制下科学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2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SWOT分析
截至2012年8月,宁夏地区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共有8所,其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相近专业(如会计、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管理)有5所院校,如表1:
2.1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优势(S)
2.1.1 招生人数多
从宁夏各高职院校2012年8月份学生报到情况看,每所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报到人数均超过计划招生人数。以在银川市职教园区3所高职院校(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际录取人数均远超过计划招生人数的3.42倍、1.24倍、1.69倍。
2.1.2 教师专业素养高
从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大,通常除教师系列职称外,还考取了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行业职称证书;此外,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本身的特点,老师们普遍具有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心强、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的工作作风。
2.1.3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财经大类专业里就业率最高
在麦可思公司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会计电算化专业虽已列入了黄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但是它相对于其他财经大类专业里就业率最高,是黄牌专业里的最后一个专业,接近于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见表2。
2.1.4 校友评价较高
在麦可思公司的报告中,“各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和“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两张图可以充分说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校友评价高,如图1和图2。
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是91%,远高于学校平均满意度81%,居全校之首;从图2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是68%,高于学校平均水平57%,也居全校之首。
2.1.5 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从调研和报告结果中均可得到,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专业对口率80%,从这两点已经可以说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
2.2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劣势(W)
2.2.1 实训条件不完善
由于目前各院校急速扩招,而相应的实训条件还未跟进,除了电算化实训室机位不能满足需求,软件种类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另外,校企合作缺乏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形成“校热企冷”的合作局面。
2.2.2 生师比较高,影响教学质量
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2007年至2012年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生师比情况进行了粗略统计,目前生师比过高,最高时可达91:1,远超过高职评估体系的要求的7:1。
2.2.3 师资队伍培养断层,教师急需专业性继续教育培训
在学生人数急速增长的情况下,教师人数不能同比增长,同时,师资队伍培养出现断层。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专职教授专业课教师10人中,50岁以上教师2人,30至50岁以下教师8人,没有30以下年青教师加入该队伍,不能形成“老中青”的层次关系。另外,由于宁夏本地的高校没有会计专业硕士点,所以很难在本地招聘到应届会计专业硕士。
在现阶段,会计行业正在与国际会计趋同,行业准则变化较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增多,老师同样也需要相关行业培训,但此类培训机会不多。
2.2.4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离职率高
从报告中可得知,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离职率是51%,高于本校平均离职率37%,同样也高于全国示范性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离职率39%。
2.3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面临的机遇(O)
2.3.1 宏观政策对高职教育的支持
近几年,国家和教育部门除陆续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外,在2012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针对高职教育在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等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意见。
2.3.2 地方经济发展促使对会计人员需求增多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发展迅速,行业、企业增多,促使对会计人员需求量增加,同时,由于宁夏地区中小企业多,电算化程度处于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空间增加。
2.3.3 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支持
由于国家、政府的重视,宁夏地区各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从不同层面得到资金支持,用于专业建设。如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2011年得到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资金支持;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被批准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等。
2.3.4 学生就业机会相对公平
由于从事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相对规范,学生只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就有资格进入该行业。因此学生一入校,学习目标明确,全力以赴备考,近三年,全区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在30%左右,在校生在毕业前的通过率为70%左右,学生学习压力大,动力也大。
2.4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面临的威胁(T)
2.4.1 宁夏各类院校竞争激烈
院校间的竞争既有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竞争,又有高职院校间的竞争。宁夏有两所普通高校在开设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同时,通过表1可知,5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会计电算化及相近专业。这些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缺乏特色,课程设置同质性严重,没有方向的区别。
2.4.2 已出现会计人才供过于求的态势
以2012年招生计划为例,全区本科与高职专科层次共计划招生1089人。这里还没有包括中职学生。而宁夏本地的会计人才需求市场是有限的,以2011年第四季度宁夏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数据看到,“财务\金融\审计”等类的招聘人数为1196人,而“财务\金融\审计”等类的供给人数为3290人,供过于求已呈明显局势。
2.4.3 社会需求出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纯粹的记账人员需求已经很少,随之而来的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资金管理、系统管理等岗位需求增大,会计、审计、税务咨询等业务需求增大,促使数字内容服务和信息安全服务的信息服务化成为新趋势。而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之变化速度缓慢。
3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建议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就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指针,宁夏地区中小企业多,会计电算化程度尚处于发展阶段,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宽岗位口径,厚技能基础”,主动契合地区实际需要,动态保持与现代会计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这样,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才能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就业竞争力”。
3.2 政校企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双赢
争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激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如学校可以提供实习场所,提供细致的信息服务,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可以形成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双赢局面。学校除了适应企业的需求,也可以考虑如何引导企业需求和制造需求。
3.3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
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指标是硬件条件,利用相关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保证实训条件具备,充分满足扩招的需要。
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性指标是教师质量和课程标准,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师考核、培养制度办法等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课程符合地区经济的基本需求。
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性指标是就业质量,从SWOT分析中得知,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但离职率高,主要原因是薪酬偏低,究其根本是岗位供给大于需求,这就要求专业设置上要有方向性,以符合就业岗位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珏慧.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孙明山,赵睿.会计教育SWOT分析——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6)(2月).
[3]陈海峰.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广西高职教育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4).
[4]阳征保,肖淑葵.运用SWOT分析方法规划高职院校发展战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5]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R].2009(5).
[6]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R].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1(12).
[7]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0).
篇7
关键词:银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措施
作者简介:何丽琼(1971―),女,福建福清人,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会计师,研究方向:银行会计。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62-03
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支付结算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通过传统的票据结算功能、多样化的信用支付工具,方便灵活的服务手段,发挥着社会经济活动各项资金清算的中介作用。随着支付结算业务的迅猛发展,支付结算渠道不断扩大,票据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支付结算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并直接威胁着银行、企业资金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如何防范支付结算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账户管理风险
一是结算账户管理风险。单位或个人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必须提供有关证明资料,如营业执照(原件)或上级有关部门的开户证明、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等。但如果个人用虚假身份证或单位用虚假验资报告骗取假的营业执照到银行开立账户,并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银行的潜在风险已经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存款人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骗取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非法存款人企图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非法的犯罪活动而冒用合法存款人名义开户或用虚构的单位名称开户或用注销的单位名义开户;也有的合法单位为达到规避现金管理或单位内部管理的目的而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违规异地开户或多头开户。而银行未能认真执行真实性审查职责,对开户资料审查不严,甚至于为吸引客户,主动为客户违规开立结算账户,从而为支付结算业务埋下了诸多的风险隐患。二是内部账户管理风险。内部账户管理不规范,挂账事项没有有效的分类管理,责任不清,原因不明,对于长期挂账户未及时清理,存在内部作案隐患。
(二)贪污诈骗风险
随着银行业务的日益扩大,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利用尖端技术伪造或变造票据及印鉴进行诈骗,或监守自盗或内外勾结伪造会计凭证盗用资金而产生的风险日趋突出。
(1)犯罪分子伪造变造银行票据及结算凭证、伪造银行预留印鉴诈骗盗用资金。犯罪分子或通过涂改、挖补等手段更改出票金额、收款人,或通过防真技术克隆票据及结算凭证或企业预留印鉴,骗取银行和企业的资金。
(2)内部人员贪污挪用资金。部分银行内部会计人员通过伪造进账单、电子汇划补充报单等会计凭证,凭空捏造收付款人空转账务,借暂收暂付科目空挂账务盗用资金;有的内部人员通过抽单盗款、私制凭证偷盖印章、涂改凭证日期、延压单据等方式贪污挪用银行及企业资金;有的利用伪造存单非法吸收账外存款、内外勾结参与银行承兑汇票诈骗、虚开存款证实书和承诺书、参与非法借贷等,骗取并贪污、挪用银行和客户资金,事后还通过签发假对账单来隐瞒作案行径。
(3)犯罪分子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有的犯罪分子采取编造银行承兑汇票申请材料、伪造购销合同和虚构担保,以及伪造财务审计报告等手段到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而银行没有对单位资质、经营状况进行审查,也不核实合同的真伪就办理承兑,当承兑申请人不是交纳足额保证金时,一旦承兑申请人到期不足付款,必将引起银行垫款的风险。有的贴现、再贴现银行对票据所记载的事项审查不严,致使一些背书不连续、绝对记载事项不全等有瑕疵的票据流入银行,从而卷入不必要的票据纠纷,有的收到克隆的银行承兑汇票,虽然按规定查询查复,但由于犯罪分子采用高科技手段,仿真程度十分高,隐蔽性越来越强,依靠临柜人员对票面的审查和一般的书面查询很难辨别真伪,贴现银行仍有可能蒙受资金损失。
(三)竞争风险
各家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或争市场地位而盲目铺摊设点;一线网点任务重、压力大,是否完成任务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在利益的重压下,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放弃风险控制为代价,片面追求存款业务发展,为了完成存款任务、留住大客户,面对客户的无理要求不惜放弃原则,违章操作。在日常经营中,片面追求以规模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业务发展,而疏于管理,从而导致业务管理的混乱和风险监控的不力,可能因无序竞争而形成严重的经营风险和支付结算风险。
(四)审核风险
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过程中,临柜人员对支付凭证记载的要素审查不严、未按规定流程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以及未严格执行先收款后付款“银行不垫款”的支付原则,均可能形成支付风险。客户预留印鉴做为银行审核客户办理各项支付结算业务的支付依据,核验印鉴真伪是把控支付风险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大部分行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折角验印来鉴别印鉴的真伪。当业务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部分临柜人员折角验印流于形式,未严格进行双人验印,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尤其是遇到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电子仿真技术伪造的足以以假乱真的客户印鉴来办理业务时,临柜人员仅凭肉眼往往难以辨别真假印鉴的细微差别而形成审核风险。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银行必须按规定对支付凭证的各项要素如出票日期、收付款单位名称、账号、大小写金额、签章等项目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严,对收款人持有出票不规范、背书不连续、不完整、不得更改事项被更改、不得转让票据被转让以及超过提示付款有效期的票据办理支付,轻者引起结算纠纷,重者为不法分子利用,引发案件。
(五)人员管理及制度执行风险
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大多来自人为的因素。一是会计人员政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加之劳动强度过大,导致工作质量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形成差错、失误的风险。二是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差,品质恶劣,内部作案监守自盗,造成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三是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差,员工间相互盲目信任、互不设防,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听之任之,麻痹大意的失职风险。四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尽管现在银行的制度建设相对健全,职责分工、操作流程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有些会计人员只讲关系、协作,不讲职责、原则,丧失了对违规导致风险的起码警觉,淡漠岗位职责,甚至发现违规现象也无动于衷,使岗位间的监督制约名存实亡,使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盲目顺从,丧失原则,对经营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敢抵制报告,大大降低了制度的执行力。十案十违规,诸如重要章证保管不善、岗位分工不明确、未严格执行岗位轮换制度、柜员操作屏幕未及时退出、对账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等都为案件的发生埋下伏笔。
二、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防止支付结算风险的发生必须从队伍建设抓起。一是要实行会计人员准入退出机制,把好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关;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会计人员防范风险、识别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学习,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防止内部人员作案;四是根据业务发展和会计工作的需要,合理充实会计人员,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五是做好员工思想行为排查工作,把好重要岗位的用人关。
(二)强化账户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控资金支付风险
一是加强结算账户的管理。银行应充分利用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查询等功能,加强对存款人基本信息及已开立账户情况等的审查,坚决杜绝存款人利用虚假开户资料骗取开户情况的发生。在全面运行账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快网络化建设以实现与征信系统、工商、公安、税务和技术监督部门等系统的联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开户银行对客户提供资料真实性审查困难的问题,及时了解单位的变化动态,依靠技术手段做好账户管理工作,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管理上应改变银行账户的审批层级,由银行后台部门集中管理账户的开立审批,以规范账户开立使用,强化账户合规管理,避免由于一线网点片面追求业务发展,在开户资料不全或有瑕疵的情况下,违规为客户开立账户,形成结算账户风险。二是要强化内部账户管理,严格开户手续,加强对内部账户使用的监督检查、实时监控及对账工作,定期对内部账户进行清理,发现异常要及时追查,杜绝内部人员利用账户作案的可能。三是加强不动户管理,消除不动户管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按不动户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不动户转入、转出及使用控制,严格不动户恢复正常使用的审批手续,把不动户管理作为稽核检查的重点而非盲点。
(三)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防假识假手段
一是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银行票据的防伪技术,提高银行的验票技术,降低犯罪分子伪造、变造和复制银行票据的可能,加大犯罪成本。二是推广电子验印系统的运用以逐步替代人工肉眼验印的方式,仿真印鉴的出现对现有的人工折角验印方式已构成了极大威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运用高科技的电子验印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仿真印鉴带来的风险。三是加大支付密码器等科技产品在银行票据结算工作中的应用力度,增加支付密码做为票据支付的辅助条件。四是银行间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票据查询系统,共享票据信息资源,提高票据查询效率以防范诈骗案件发生。
(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是银行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控管理,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柜面操作,切实加强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营业机构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细化岗位流程,严格岗位分工,强化岗位制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内容和要求,健全岗位职责体系,严禁不相容岗位混岗、串岗,对易发生案件的重要岗位,要实行定期检查、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及离职离岗交接制度。
建立重要事项审批制度。会计人员办理重要会计业务,如开销户、错账冲正、账目调整、大额支付、自制补制凭证、查复业务、挂账及临时过渡业务核算、拒绝付款、可疑支付交易等必须经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主管行长审批同意,做出实时授权后才能办理。
建立重要物品管理制度。对会计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要严格执行入库、登记、领用的手续,对重要物品的领用、保管、发出、处置建立可追溯的记录。重要物品要实行专人管理,非营业时间入保险库(柜)保管。对重要空白凭证应纳入表外科目核算,会计机构负责人、主管行长和上级行应定期不定期对重要空白凭证进行查库,确保账实簿相符。建立账务核对制度。商业银行应通过账账、账款、账实和账表的账务核对,完成对会计账务处理全过程的监督;建立和完善外部对账制度,由账务经办人员以外的人员办理账务核对并经指定人员确认账务核对结果,加强对账单的回收管理,及时核对收回的对账回单,提高对账工作的时效性,对于账务核对不一致的,应当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建立会计检查及整改制度。会计检查是防范操作风险、及时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应加强事后稽核及会计检查,充分发挥会计检查工作的监督控制作用,根据银行内控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范围、检查手段、检查频率、检查形式。利用系统资源把非现场监督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加大防范核算、内控、操作风险的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积极组织整改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认定,通过严格问责,提升检查的震慑力,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
银行处于市场经济的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银行资金的支持。有的企业和个人从正常渠道不能得到银行资金,就通过非正常渠道贪污、挪用、诈骗银行资金,且犯罪智能及技术日益提高,银行防范支付案件风险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和艰巨。只有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及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从体制、流程、科技、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强化监督制约措施,才能全方位提高银行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桑小军、胡永宏.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引起支付结算功能弱化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4,(01).
篇8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大纲。
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员工守则
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二、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
三、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
四、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五、不断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
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求实创新。
财务管理制度
总则
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局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为宗旨,财务管理工作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
二、公司设财务部,财务部主任协助总经理管理好财务会计工作。
三、出纳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和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四、财会人员都要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如实反映和严格监督各项经济活动。记帐、算帐、报帐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近期报帐。
五、财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事项,必须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
六、财会人员力求稳定,不随便调动。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必须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亦不得中断会计工作。移交交接包括移交人经管的会计凭证、报表、帐目、款项、公章、实物及未了事项等。移交交接必须由建设局财务科监交。
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
七、公司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等法律法规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凭证和帐簿、内部审计和财产清查、成本清查等事项的规定。
八、记帐方法采用借贷记帐法。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九、一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中各种文字记录用中文记载,数目字用阿拉伯数字记载。记载、书写必须使用钢笔,不得用铅笔及圆珠笔书写。
十、公司以单价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资产为固定资产,分为五大类:
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2、机器设备;
3、电子设备(如微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4、运输工具;
5、其他设备。
十一、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
1、房屋及建筑物35年;
2、机器设备10年;
3、电子设备、运输工具5年;
4、其他设备5年。
固定资产以不计留残值提取折旧。固定资产提完折旧后仍可继续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要补提足折旧。
十二、购入的固定资产,以进价加运输、装卸、包装、保险等费用作为原则。需安装的固定资产,还应包括安装费用。作为投资的固定资产应以投资协议约定的价格为原价。
十三、固定资产必须由财务部合同办公室每年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报废及固定资产的计价,必须严格审查,按规定经批准后,于年度决算时处理完毕。
1、盘盈的固定资产,以重置完全价值作为原价,按新旧的程度估算累计折旧入帐,原价累计折旧后的差额转入公积金。
2、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冲减原价和累计折旧,原价减累计折旧后的差额作营业外支出处理。
3、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减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其收益转入公积金,其损失作营业外支出处理。
4、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出售、清理、报废都要办理会计手续,并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帐进行核算。
资金、现金、费用管理
十四、财务部要加强对资产、资金、现金及费用开支的管理,防止损失,杜绝浪费,良好运用,提高效益。
十五、银行帐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帐户只供本单位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借帐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帐套现。
十六、银行帐户的帐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
十七、银行帐户印鉴的使用实行分管并用制,即财务章由出纳保管,法人代表和会计私章由会计保管,不准由一人统一保管使用。印鉴保管人临时出差由其委托他人代管。
十八、银行帐户往来应逐笔登记入帐,不准多笔汇总高收,也不准以收抵支记帐。按月与银行对帐单核对,未达收支,应作出调节逐笔调节平衡。
十九、根据已获批准签订的合同付款,不得改变支付方式和用途;非经收款单位书面正式委托并经总经理批准,不准改变收款单位(人)。
二十、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限额,不得以白条抵作现金。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库存现金的帐面余款与实际库存额相符,银行存款余款与银行对帐单相符,现金、银行日记帐数额分别与现金、银行存款总帐数额相符。
二十一、因公出差、经总经理批准借支公款,应在回单位后七天内交清,不得拖欠。非因公事并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借支公款。
二十二、严格现金收支管理,除一般零星日常支出外,其余投资、工程支出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不得直接兑付现金。
二十三、领用空白支票必须注明限额、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并报总经理报批。所有空白支票及作废支票均必须存放保险柜内,严禁空白支票在使用前先盖上印章。
二十四、正常的办公费用开支,必须有正式发票,印章齐全,经手人、部门负责人签名,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付款。
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日渐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对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国家也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指导、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企业除了依据、遵循这些规章制度,如何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呢,笔者从内部控制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角度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正确认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财政部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方面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基础工作是为了保障会计的基本职能能够更好的实现。因此,会计基础工作不仅限于会计核算方面,而且包含了会计监督职能。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凡是与会计工作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工作,如为了保证账实相符所采取的实物控制等手段,为了完善会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而采用的风险评估等措施也应纳入会计基础工作的范畴。在此范畴下的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企业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还是加强企业经营行为监管的重要保证,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开机基础工作往往存在不足,其主要原因包括:(1)企业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单位领导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上。一些领导认为会计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落到经济效益的指标上,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与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关系。(2)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缺陷。一些单位没有按规定制定财务制度,或者有了制度不落实,常常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经济指标的压力,人为地调整会计报表数据。(3)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大多单位的会计人员实际上直接受单位正职领导,难以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4)会计法制建设难落实。一些领导为了某个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指使或强迫会计弄虚作假等。要正确认识会计基础工作不足,正如前面分析的一样,不能局限于从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部门等进行分析。我国把会计定义为“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根据这一定义,会计的基础工作应包括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因此,会计基础的薄弱环节,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全面地反映在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之中,反映在执行这些业务的部门和相关人员中。只有从影响企业经济业务的所有环节和岗位入手,才能全面、准确、恰当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才能真正夯实会计的基础工作。为此,我们要通过引入内部控制系统来真正实现会计基础工作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全面反映和监督。
二、内部控制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这一概念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个领域,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因此,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保证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实现,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
1.内部控制的系统性能够更加全面地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涵盖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而且还需要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益性和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要达到该目标,需要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活动,涉及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管和核算,这充分保证了会计基础工作的系统和全面性。
2.内部控制手段的多样性能够更加有利于会计的监督工作。传统的会计监督手段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即在一定的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下,防止、发现、纠正会计系统的差错与舞弊;而内部控制己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设置的,其主要体现在事前控制,以保证会计的监督针对性更强。
3.内部控制监控对象的广泛性能更加可靠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保护。企业的绝大多数人员从事的工作和业务均会在会计系统中加以反映和核算。由于内部控制监控的对象范围涵盖了企业的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的全体员工,全体员工共同执行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无形中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
4.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促进会计信息反映的准确性。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界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的信息系统绝大多数均通过会计系统进行处理、加工,高效的信息沟通可以让会计系统反映更加准确,监督更加到位。
5.内部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而高质量的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通过二者的良性互动,可以共同提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用内部控制五要素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要素,它们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要素也是重新构建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体系的基础。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影响企业员工控制和其它内控要素的基础。包括:企业决策层的态度、员工的诚信和胜任能力、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法律法规等等。(1)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负责。”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既是对企业会计基础负责,也是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负责。(2)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财会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要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必须重视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除要求每个财会人员自学外,还不断创造各种学习及培训机会,搭建交流平台,讨论、交流、分析财会业务的处理,以提升企业会计整体素质。(3)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方理解。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的一项综合管理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好坏和效果,不是单靠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就能完成的,需要各方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应适时加大宣传力度,与企业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增强互信,取得理解。(4)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的配套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准则》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并结合企业的会计管理特点,制定相应的会计基础工作目标和规划,制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配套制度,以此增强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财会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新《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通则》及相关配套制度的自觉性,为做好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企业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与控制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风险包括因为会计信息误报而导致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因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与股东、债权人、政府相关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发生公共危机,包括账实不符导致企业资源流失,还包括因会计基础工作混乱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等。因此,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会计基础资料管理中的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企业会计基础管理中面临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防范和控制。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会计基础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活动包括规范会计行为、严格审批手续、落实岗位职责、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严格执行会计交接程序等。(1)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完善会计日常管理基础工作的全过程。会计的日常管理工作琐碎细致,它包括设计较为科学、严格的原始凭证,强调规范使用原始凭证;完善逐级审核制度,审核手续齐全;现金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定期不定期组织实物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及时清理债权债务;严格遵守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及时结清账务,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等等。(2)合理设计会计岗位,落实会计岗位职责。合理的会计岗位应当既保证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又不至于给企业增添更多的成本。实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就是针对每个岗位的会计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让各个岗位的会计认真执行,并且岗位之间还要相互检查、相互监督。同时,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这样既有利于会计人员熟悉不同的岗位职能,也有利于防止会计人员腐败现象的发生,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3)重视会计交接,严格执行交接程序。《会计法》第41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做好会计交接工作,可以使会计工作前后衔接,保证会计工作连续进行,可以防止因会计人员的更换出现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等现象,也是分清移交人员和接管人员责任的有效措施。(4)严格执行国家法规,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和使用。由于电算化的普及,会计档案自然地扩大到电子信息档案。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同时,应在充分考虑电算化的情况下,做好包括电子信息的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与保存、调阅、移交、销毁等方面的工作,使会计档案得到安全、高效地管理。
4.信息与沟通。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相关人员必须识别、捕捉、交流外部和内部信息,使员工了解其职责,保持对会计信息的充分交流。它包括使相关人员充分了解自己应如何与他人相联系,如何及时传递相关经济信息,对上级报告例外情况等。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财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经济信息的状况和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整改,防范和纠正出现的错误或不当,以保障企业的会计基础信息真实、完整。这里的相关人员包括了与会计信息有关的所有经营管理人员,如存货的保管人员,销售一线的业务员,生产现场的设备管理员等等。他们所管理的业务信息如不及时沟通,将不可避免地使相关信息无效沉淀,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严重降低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
5.内部监督。会计基础工作作为完整独立的系统,它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会计基础工作的执行、考核、评判,均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以使会计基础工作更加完善,更有成效。
监督活动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相结合。监督活动可以由企业的主管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组织不定期地日常检查,还可针对薄弱环节组织专项检查小组进行专项检查,也可以委托第三方组织,如上级主管单位的会计专家组、独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形成专门的检查机构进行独立的监督,以促进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
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用内部控制五要素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让企业在工作中充分重视、根基扎牢、常抓不懈,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就会得到切实提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篇10
【关键词】 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对策建议;诸城市
一、当前农村经济财务管理的现状
诸城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示范城市,在新农村经济的规范化实施方面有一定的成绩,市政府通过出台了《关于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强化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印发〈诸城市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机制的实施,并且通过积极探索实现了“三资”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电算化的基础上与山东用友公司合作,在潍坊市率先开发了“诸城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将该市“农村财务”、“土地承包”、“土地流转”、“集体资产招投标交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资料和有关信息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档案化。通过这一系统,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全市经济状况,可以更好的控制全市的流动性、非流动性财产。2012年,该市按照省和潍坊市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通过全面清产核资,为“三资”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经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指导下,诸城市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良现象,保证了农民的集体利益。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仍需要不断改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混乱
农村经济信息量大,较为琐碎,深入管理困难较大。尤其是个别较为落后的农村实现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存在一定的难度,农村政策落实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个别资源性并未入账,还存在不少不良资产,大量的呆账、坏账、死账并未得到处理清查,虚增了集体资产。
2、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程序较为随意,多数工作人员是由村主任选派并没有什么公开招聘选拔程序,甚至没有报与上级审批,这样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得不到保障,村级财务管理达不到规范化标准。这些人员往往不是专业人员,在处理村级账务时困难重重。而且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形。在理论和业务方面都存在问题,难以达到整体范围内的规范化水平。甚至有些基本流程都不熟悉,甚至对违纪的单据进行签字。例如,对于记账规则不熟悉,科目记录账簿登记混乱,对单据的使用也不准确,这些问题导致集体财产账实不符。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要求不严格,对集体财产的归属意识不强。另外,这些人员被人情世故干扰,办事不公正,替当权人员谋取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村干部离职时迟迟不办理交接程序,集体财产受损现象颇多。贿赂官员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村干部为了谋取私利不按规章买卖土地,频频引发群众上访事件。
3、农村经济支出不规范,电算化应用有待提高
整体氛围下农村经济管理电算化虽然逐步实现,但是仍然有不足。部分地区电算化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地方电算化应用仅仅是应付检查,私下处理账务仍然是手工记账,甚至有些地方仍然是采用简单的单式记账法,对村级财产也随便处理,这些也都可以归因于电算化使用不当以及会计档案不规范。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建议
农村经济的管理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关系着农村集体经济秩序的稳定,关系着和谐农村的建设,直接关系着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针对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严肃对待,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做出调整。
1、构建相应的规章机制,规范农村财务秩序,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加强对农村资产的监管力度,强化资产的处置力度。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设立合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账簿,注意及时准确地清查、核算集体资产,并且制作相应的财务报告报于上级审批。另外严格落实资金双代管,将农村集体资金交由农经站管理,在集体资金支出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流程办事。资金支出时要有业务经手人签字,村委会审批,再由村级财务组进行审批审核,最后再由会计进行审核审批,保证集体资金的正确使用,减少集体资产的损失。
2、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理财能力
规范会计机构的设立,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工作。在选用会计人员时按照合理的程序聘用会计专业人员,并且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村干部任人唯亲。还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保证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同时严格规范工作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重视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
3、落实农村经济的电算化管理
加强电算化的应用,防止账目管理杂乱无章,严格进行账实核对,对集体财产进行系统整理,逐步实现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实现规范化管理,防止个别谋取私利的现象,杜绝记账随意性,减少非生产性的支出,同时通过电算化和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管理时间,减少管理投入。
4、落实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
要提高民众的参与程度,树立民众的参与意识,村级财务小组应该制定详细的财务报告,定期公开财务状况让民众充分了解集体财产的应用及其管理现状,让村民真正参与到管理中,实现民主管理。同时定期举行民众交流会议、听证会,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尽量的让财务公开化,让民众放心,同时也起到了约束干部的作用,防止私权谋利,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
5、加强法律约束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按照法律和程序的要求办事,因地制宜的制定要求,严格打击违纪违法行为,杜绝一切不法行为,让农民能够放心。
【参考文献】
[1] 王金生.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浅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2.
[2] 黄晓梅.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德文体积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7.
[3] 王庆才.关于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