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摘抄范文
时间:2023-04-08 08:3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名著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霄特》
2、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泰戈尔诗选》
3、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围城》
4、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5、站在房里良久,伴着轻柔的乐曲,望着那充满灰尘,又有点东倒西斜的书柜,心中顿时涌上几许感概。里面收藏了许多我喜欢的书籍,却也收藏了许多我未曾翻阅的“新书”。当中武侠小说算是最多了,有金庸的全套,有古龙的名著,还有梁羽生的小说。除了武侠小说,还有许多散文精选以及励志的书籍。而我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与这些书籍无不有深切的关系。
6、四月初的星期天,为了双亲的搬迁,我被迫得整理自己的书柜。姐姐买了新房子,说好了双亲和她一起住,母亲却说有些东西不舍得丢,要将它们放置在我家。为了腾出更多空间给母亲,我只好在众多“垃圾”中选一个比较没有常用的家具,结果,就选择了我那残旧的书柜。
7、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安徒生童话》
8、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 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地乱卷,像不知怎样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骆驼祥子》
10、无奈,只好收拾起心情,动手将一本本书籍从书柜里搬出来。就在我想要抽出一份文件夹的时候,不小心的弄掉了一叠旧信纸。“啪”的一声,扬起了些许尘埃,却也从那刻起勾起了尘封的往事。松软的树胶圈,有如脆弱的心灵,轻轻一扯,就已崩断,于是,信纸散落了满地,曾经灿烂的岁月也随之填满了整个房间。
11、我将视线停顿在一叠来自马来西亚的信件,想起了十多年前的那班网友。其实,网络友情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十多年前的我,就已经在网络溜达,认识了一些马来西亚的网友,也从中尝到了网络真情的可贵。还记得曾经受邀与他们一起到槟城渡假。于是,一个人,背上了背包,搭上火车,踏着未知的路途,与一班素未谋面的网友见面,也不管到底会不会遇上欺诈集团,也不理会不会遭人耍弄,不顾一切的勇往直前。所幸的是,那一趟留下了心中一个永恒的记忆。
12、强有力的理由产生强有力的行动。——《约翰王》
13、除了网友的信件,还有朋友之间的书信来往,兄妹之间的互相关怀,一一的再度呈现在我面前。原来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变过。我始终带着一颗挚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朋友,每一个姐妹,才会获得这些赚我热泪的书信。
14、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家》
15、此刻,当我想起昔日的慰问,想着那些残旧的信件,我知道若干年后,这班姐妹或许也会如以往的旧友,会踏上自己的路程,渐渐地从我的生活里消失。然而,我已经为她们留下了我的真诚,我的祝福,在每一个月圆月缺的晚上,当她们举首望月,或许会偶然的想起远在新加坡的那一轮明月,将永远的为她们照耀,为她们披上柔柔的月光……
1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春》
17、把声音留给每个姐妹,不是预计的。在我决定留下语音给她们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她们也作出同样的举动,可是,涛姐却让我惊讶了。当我听见涛姐的声音时,我落泪了。好久没有听到这么关心,这么温柔的声音了。一直以来,我付出真心,唯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颗真挚的心,认同我的真情,接受我的友情,把我当作朋友看待。
18、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 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 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 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
19、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20、自从梅儿的短暂“失踪”,再加上那些旧信纸,促使我思考了许多,也体会到人生的一切都是虚幻。因此我要在失去所有朋友之前告诉她们,我疼她们,我爱她们。我不想自己有如我的小说一般,来不及说爱,就从此与大家各分天涯,甚至阴阳相隔。
21、双眸溢满笑容的翻阅友廉在十多年前由英国寄来的信件,想起当初和她也算是哥们。在她离开新加坡到英国去发展的时候,我们几个同事好友都恋恋不舍的给她送机。后来,却只有我一个用心的写信给她,与她保持联系。在好友当中,我属于沉默的一个,却总是关键人物。没有我,没有这个群。当每个人都逐渐离开公司,各自发展,为生活而操劳的时候,我是大家的联络中心。友廉回复我的信的时候,都会要我代她问候其他的朋友,我也时常带着她的信,约好整团人在大家面前宣读她的挂念与祝福。
22、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当的话,它却能将一块普通的石琢刻成宏伟的雕像。——《心愿》
23、是什么让我和俐兰这个在澳洲读书的台湾网络小妹失去了联络,我已记不清了。原来她也给我写了那么多信。重新阅读她的信件,竟然让我感到心底阵阵的刺痛。她是那么的可怜,那么的无奈,却又那么的任性。我们认识不了多久,就互相以兄妹相称。还记得我时常在网上为她开导,为她解闷。而她,独自一个人身处海外,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总是显得那么孤独。再次看到她那镌美的汉字,一阵温馨填满心头。可惜的是,我们还是情深缘浅,虽然听过彼此的声音,看过彼此的照片,却不曾会面。当我读到她在信里称我哥哥的时候,泪水就这样的挤入眼眶,更让我想起了今天我在网络认识的北方姐妹。
24、那两天,我想起了这两年来的经历,想起了人与人之间真的没有可能永远保持联系的真理,更意识到人生真的没有长长久久。也许,永恒只在心里存在,也许永恒只能在若干年后,当无意间打翻记忆瓶的时候,才会发现它其实已经沉淀在自己的心底。曾一度徘徊在十字路口,等着一双理解我的人的双手,牵着我走,带我走出黑暗,走出迷城。好不容易遇见梅儿和众多姐妹,却时常害怕又是一座海市蜃楼,让我一场欢喜一场空。
25、上个星期,发了一封电邮给梅儿,却没有收到回复。原本以为她忙了,于是发送手机短讯向她问安,却也石沉大海。过了两日,仍是不见音讯,着实急了起来。突然间,一阵恐惧涌上心田,似乎感觉到历史的重演,害怕梅儿就此走出我的生命。
26、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27、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日瓦戈医生》
28、翻着,翻着,太多的曾经,太多的感动,湿润了我的双眸。每一个为我留下片言只语的朋友,如今都已不知何去何从。这让我想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程需要去追赶,谁也不会为谁而停留,包括我自己,在时光荏苒的生活里,渐渐地把一个个曾经进入我的生命的人给遗忘了。想起自己近十年来为了家庭而放弃所有的友情,放弃自己的生活,真的是感概良多。可是当我以为再次收获友情的时候,上天却将我作弄了。然后又把北方的姐妹遥送到我的身边。
29、如今,想要将它们一一的放弃,确实有点依依不舍。然而,我也从中体会到一个没有打扫的心房,就像被搁置在一旁的书柜,只会积满尘埃,也会发霉。只要一天不好好打理,任由忧伤座落在心的某个角落,我就无法容纳新的人与物走入我的生命。
30、再次收到梅儿的信息时,喜极而泣,却也让我突发奇想的想把最美好的时刻留给所有的姐妹好友,把自己的声音留给她们,让她们在虚拟的网络感受得到真实的我。于是,我将自己的语音录制下来,逐一的发送给每个姐妹好友。
31、当我打开书柜的时候,一阵旧书发出的霉气冲入鼻子,才发现原来自己好久没有整理书籍了。每年的春节大扫除,我都只是望着书柜发呆,却很少真正的把一些不需要的书籍丢弃。没想到那天被迫要来个横扫千军,将自己不愿也不舍的书籍清理一番。眼看那些陈旧的书籍,虽然伴我走过人生的岁月,给了我许多娱乐,或是人生启示,仍然被我遗忘在一个角落,只感到一阵惭愧。那些寂寞的深夜,那些彷徨无助的心情,那些迷惘的心理,曾经都在这些书籍里找到些许的慰籍。
32、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谈生命》
33、或许,这就是人生吧?每当到了一个驿站,总会有人下车,有人上车。能够挥手道别,有时也是一种奢侈,因为多数的朋友,都是在岁月悄然流失的时候渐渐隐退。然而,能够逗留在自己脑海里的人,往往都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或是给我愉快,或是让我疼爱,或是曾经抱头痛苦,或是曾经携手同行。不管是哪一个人,都曾经在自己的日记里留下了淡淡的足迹。
34、对着一封封为我而写的信件,读着那些充满至诚至性的心语,我似乎走入了时光的隧道,感觉上突然看见自己年轻时的快乐。可是,好景不常始终都是人生真理,一切的美好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淡化。已经忘了为何会与这些朋友失去联络,更忘了到底是谁忽略了谁,是谁放弃了谁,还是时光削去了彼此的情感。突然之间,我们都成了陌路人。
35、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36、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随笔集》
37、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的时间了,你浪费不起。——《麦田里的守望者》
篇2
关键词: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名著阅读兴趣;分层教学;摘抄积累;影视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如下:“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升入初中以来,学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而且还要从有限的休息时间中抽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况且这一举动有时还不能得到部分家长的认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在教学中针对名著阅读我尝试过以下几种做法,现与各位共同分享。
一、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名著阅读教学走捷径
教师全面、整体的名著知识结构的构建至关重要。它决定教师认知的高度、知识延伸的宽度,同时也决定学生了解名著知识的深度和名著阅读兴趣的浓度,还将影响到学生喜爱名著的程度、阅读名著的速度。教师对必读书目了然于心,自会在课堂内外熟练驾驭名著考点,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共同阅读、共同成长。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名著阅读见成效
1.趣味导入教学,将名著中的细节或精彩片段作为普通阅读教学的导入部分,先将学生走进名著的“胃口”打开。如教学《丑小鸭》《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孤独之旅》等篇目时可摘取相关情节中引人入胜的部分导入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课下去读更多的相关篇章。
2.课前趣谈名著(形式如表演、朗读、对话、背诵、印发知识点问卷、抽签讲故事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本册教学任务中的名著篇目随机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自主完成名著篇目的阅读,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还能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下深刻体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作品主题,这些独特的个人体验也将助推语文课堂迸射出奇妙的思想火花。可谓是知识在于积累,兴趣在于培养,能力待于提高,功夫全在平时。
三、分层、分阶段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名著阅读做到“少食多餐”
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余力精心阅读,教师就要指引他们进行合理的名著读,并读出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乐趣。每册必读的书目可合理的分配在18个教学周中,每月利用一节课进行读书交流,既能促进学生总结阅读中的收获与感悟,还能帮助读书进度慢的同学加快阅读速度。读书交流既是对某一阶段名著阅读的总结,也是新的名著篇章阅读的开始。针对阅读速度快的同学教师还可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学方面的书、励志方面的书。如龙应台的《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或阅读三毛、余秋雨、林清玄等作家的散文。名著的学习不能等,不能攒,不能靠,不能丢,这就迫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规划时间,分配学习名著的时间。
四、摘抄应日月积累,有助于名著阅读“消化吸收”
1.摘抄喜欢的句段。文学作品中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共通之处应慢慢品味,阅读课上也可让学生反复诵读或一月交换一次摘抄本阅读,相互学习加强生生间的阅读交流。
2.摘抄经典的句段。某些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自有其中的奥秘与魅力,理应抄下用一生去体味。
3、摘抄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的内容或喜或悲,或大或小,或简或繁,或美或丑,或真或假,或短或长……这其中自有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4.摘抄景物描写的句段。看景不若听景,听景不如读景,读景不如写景。怎样才能将满眼的风光汇于笔下,需要功夫,这功夫在乎平时的积累和思考。集思广益,终有一获。文见百家之长,将百家之景汇于心中,自有一杆秤衡量眼中的风景该如何下笔,从何处落笔。
五、影视作品,有助于名著阅读画上感叹号
篇3
要指导学生读好一部名著,依据我近年的实践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详细地制定出阅读的班级计划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一个班级可形成一个巨大的阅读场,在这个阅读场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阅读信息、阅读激情、阅读、阅读价值等等。因此一个班共同读一部名著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妙处。但要达到这一效果,往往需要老师从旁培养、激荡。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就势在必行。凡事预则立。一个好的阅读计划,规定了阅读活动的过程和方向,这对实现阅读目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对《童年》这一名著,我根据班级的阅读情况作了如下安排:全书共十三章,分五周阅读完成。具体的阅读进度及课堂教学安排如下:种安排对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都做出了较具体的布置,整个阅读以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集体阅读推动个体阅读,以课堂讨论来检验阅读成效,并辅助一些活动来进一步强化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潜心涵咏
1、浏览文本,概括情节
文本细读之前,第一步就是逐章逐节的摸索别人的行文思路。根据青少年的猎奇心理,读一部小说最吸引其眼球的莫过于曲折的故事情节。因此读第一遍时可快读,浏览全书,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把情节理顺并串连起来,获得对整部小说的整体印象。如对童年可设计一张表,学生每读完一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几个章节,在情节的概括上作一些示范,再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其它部分。如此举一反三,定能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这一步的阅读,就为下一步的文本细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细读文本,前后勾连
有了通读的基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文本细读。什么是文本细读?用王瑶的话说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或者说:“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海德格尔也说。文本细读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在语言之途散步,悠闲地散步。
文本细读,要圈点批注。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这既是一种阅读的态度,又是一种阅读的方法。如对《童年》可选择一、二、四、八章进行圈点批注。
文本细读,要读出疑问。文本细读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寻找缝隙。细读时要注意读出它的破绽,读出作家遗漏的或者错误的地方。作家的作品往往达不到他想要达到的完整的境界,所谓“缝隙”就暗示了这种差距的存在。“缝隙”里隐藏了大量的密码,帮你完善这个故事。要善于从平平淡淡的情节中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从看似简单的细节中觅出深邃的内涵来。如读到《童年》中“小茨冈”这一人物,对他的死抱有深深的同情的同时,不禁要问:是谁害死了一个年青的生命?
文本细读,要读出自己。文本细读就是在发现文本的同时发现自己。钱理群曾说:“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发现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的某种潜在的联系,如读到阿辽沙挨打的经历联想到自己挨打的经历,读到外祖母的爱想到自己母亲的爰,读到阿辽沙搬家后交友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交友经历等等。只有用心去读。以己之心与作品中的人物之心交流、碰撞,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境遇,痛苦与欢乐,悲伤与苦恼,只有读出自己,才能读出感动。
文本细读,要前后勾通。就是把相关情节串连成一片,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理出一条人物的性格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思路来。如解读外祖父这一人物,就不能只读“外祖父毒打阿辽沙”、“外祖父的上帝”部分。还需读外祖父来到床头看我,并给我讲他年青的时候的故事这一部分,这样一读,就感受到了外祖父不光有残暴的一面,也还有辛酸和善刚强的一面。为了强化这一阅读方式,我们不妨对《童年》拟几个话题让学生去探究:
(1)、阿辽沙在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事对他的生活有了较大的影响?他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人对他产生了影响?他最后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2)、外祖母这个人对外祖父、女儿、阿辽沙、舅舅、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等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外祖父的人生经历中哪些造就了他的性格?你如何评价这个人?
(4)、母亲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幸者,哪些因素造成了她的不幸?对命运曲安排她的态度怎样?
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可以把小说的各个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思考,理解逐步从小说的表层深入到小说的内核,去领会作者塑造人物的真正意图,做到比较准确地解读小说,从而防止学生“快餐式”的阅读。
3、精神对话,心灵撞击
如果说自由阅读课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作品讨论课就为读者们提供一个表达自己阅读独特感受的空间和时间。读小说,是学生与作品的对话,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又是学生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这种对话的质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一部名著的精神养分的汲取。这种对话是否成功,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来检验。通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甚至与评论这部作品的大家交流,来达到互通阅读信息,深入探究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要读出自己的个人经验和人生体验来。
有学生读完《童年》之后,设计一个话题“我与阿辽童年”,供学生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些同学谈了自己个人的独特阅读体验,就显得很有收获:
[学生一]: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学生二]:啊,真可怜!阿廖沙的童年就这样痛苦的度过的。我呢?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有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关爱,朋友们深厚无比的友情。童年的生活又是多么地无忧无虑:在树林里嬉戏,在草丛中捉迷藏,在溪水中玩耍,在花丛中捉蝴蝶……在学校有老师耐心地教育,同学们无私地帮助,我就像一棵小树,在接受雨露阳光的滋润——尽情地学习知识,在不断地茁壮成长,开始走向成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与主人公阿廖沙的对话中思想上有了深刻地变化。在生生对话中同学们也能得到一些启发。
4、摘抄涵咏,品味语言
如果把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进行定位,不妨定在积累阅读上。积累什么?当然是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对情感和思想的积累,对艺术技巧的发现和掌握,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对语言的积累。因此学生在读名著时,摘抄一些优美语句是十分必要的。这就好像在名著中抽出它最富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摘抄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美的过程,这种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的语感不就是对文本中关键处、美处的及时发现和停顿。
摘抄可分为以下几类:
(1)摘抄小说中的抒情句、哲理句。如《童年》一书中的哲理句: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官像顽皮的孩子,走上来就把一切法律破坏了。
(2)摘抄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类。如:在明净的天空下,伏尔加河两岸被秋风渡上了一层金红色,看上去就像是两条美丽的绸缎。橘红色的轮船不疾不徐、懒洋洋地逆流而上。轮片有节奏地拍打着灰蓝色的河水,发出隆隆的响声。船尾有一条灰色的驳船被长长的拖索章着,安详而悠闲,活脱脱的像一只土鳖。
(3)人物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类。如精彩的肖像描写: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其它如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及对话描写其中不乏精彩处,当一一摘录。这里要强调的是,摘抄的目的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为研讨技法服务。因此摘抄之后,还要引导学生不要把这些语言材料束之高阁。而要摘而时习之,利用早读课或课余时间细心去体味、沉吟、把玩,通过反复咀嚼去充分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揣摩作者的行文脉络,最好能熟读成诵,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篇4
一、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自主阅读
“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这是笔者在阅读时间上的基本思路。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我们可以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阅读时间的保证,带动了学生在课下的阅读。再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是书籍来源的保证,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课间、饭后,学生能够做到自带书籍,安静默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全年级、全班参与的读书活动,可有效促进心理环境的优化。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学生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安心阅读,静心思考,最终有所收获。名著有许许多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名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名人传》《凡高传》《童年》等作品;喜欢探究动物的学生,可以读《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喜欢旅游的学生,可以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自,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制定读书计划。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其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切莫越俎代庖,否则,只能是越帮越忙。
二、诱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营养品。学生怎样阅读名著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且充分吸收作品中的精神营养呢?笔者认为,教师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后,还要想办法诱导学生深入阅读,如有些名著文字比较深奥,学生阅读有困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另外,要告诉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培养阅读感悟和思考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常用的笔记方式有: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札记,札记是读过以后,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思想亮点;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批语。还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书上圈圈点点,作些夹注和眉批。这样,学生也就在评点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教师所应做的是定期对读书笔记进行阅览指导。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
在对名著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摘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等并定期展览评比摘抄本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吸收、自我积累的习惯。组织学生个人朗诵或集体朗诵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有时笔者还组织名著朗诵竞赛或朗诵会,并鼓励优秀学生背诵名著中的名段。通过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朗诵,学生可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以及语言的浓厚感染。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智取生辰纲》等,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又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让学生根据名著改编、缩写、仿写、续写等文学再创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篇5
关键词:名著阅读;兴趣;效果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一个个文学大师对话,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增加思维的深度,提升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提高名著阅读效果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新教材在每册书的编排中安排了名著阅读专题,各地区的语文中考卷中也都对名著阅读进行了考查。但是,现实不容乐观,名著阅读的考分能全拿到的学生可以说寥寥无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好名著,确非易事。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谈谈我的浅见。
一、帮助学生认清阅读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相比于阅读,电视、游戏的诱惑力要大得多,要想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一定要给他们明确读书的目标,找到阅读的动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时不时地给学生露几手,展示一下自己的博学。讲到《使至塞上》时,我联系到《红楼梦》中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的点评;讲到《往事依依》时,我极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烟波浩渺的水泊梁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梁山好汉们的忠肝义胆等,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自然对名著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读名著的好处:每一部名著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既可以明史,又可以明志。另外,我还搜集了近几年中考中的名著考题,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名著阅读的实效性。
如,2012年镇江市中考的名著题考查了《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父亲的病》《骆驼祥子》《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等多部作品,考查面广,并且题目出得都很细,如果学生不仔细读名著,这些题将很难拿到分数。学生看到这些真题后,切实感受到名著阅读与升学的关系,明白了阅读的实际效用,自然阅读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事实胜于雄辩,从功利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是最有效的。
二、协助学生制订具体实用的读书计划
人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帮助学生制订好具体实用的读书计划,那便是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初中三年要求阅读的名著有十部,每册书都有具体的安排。但是考虑到初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要挤出时间来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给学生制订了这样的计划:初一两学期各读三部;初二两学期各读两部;初三时以交流练习为主。
每学期要求读的名著,学生必须人手一本。以八年级上册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我先要求学生看看全书共有多少章,每章大概多少页,自己每天大概能读多长时间,读多少页,综合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规定每天必须花的时间,必须读完的页数,要求学生最好以一章为一个单位,2至4天完成一章的阅读。读的时候必须在书上进行圈点,写旁注,每读完一章在摘抄本上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并写读后感。再在班内贴出一张统计表,选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每人每天的阅读进度,便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对于阅读进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提问,与其交流读后的感受,如果效果不好,就及时提醒他要提高阅读的质量,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只求数量,不讲成效,不求甚解。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读”要与“写”相结合,充分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以加深学生阅读的印象,提高阅读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1.做阅读卡片。要求学生每读一本书就要摘录书名、作者、国籍、朝代及主要人物形象。
2.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简单介绍每一部名著的内容。
3.摘录文中的精彩情节。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删选信息,把握书中的重点,每星期至少摘抄一次。
4.对精彩情节(或精彩句子)写点评。可以从语言、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思想内涵等多个角度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这项活动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如果不仔细阅读感悟,是很难完成任务的,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常常指定文中重要的情节,让所有学生围绕其进行赏析点评,并且在批改后选出“最佳评委”五名,让他们到讲台前朗读自己的点评,并在班级明星榜上予以表扬。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许多学生都写出了有见地的点评,既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5.写读后感。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各种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都比较高。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这样,既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还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1.每周利用阅读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学生作阅读展示。如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段,并作赏析;选择里面最感兴趣的情节,进行点评;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等。我还尝试了一项有效的方法:把全书分解成若干部分,让每个学生在阅读完整部作品的前提下,精读其中一部分内容,并在全班作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不甘示弱,认真阅读,深入分析,对名著的阅读比原来细致了很多。
2.举行名著阅读知识竞赛。先在班级范围内进行选拔竞赛,然后在年级范围内举行竞赛。在竞赛完后,还根据成绩发放了相应的证书。这大大增强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营造了名著阅读的热闹氛围。另外,我还组织名著阅读读后感竞赛、讲故事比赛、记者招待会、片段剧表演等。由于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篇6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当前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
1.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立体的、多感官的享受。人们己经习惯坐在电脑、电视机等媒体面前,大都不太情愿静下心来读满是密密麻麻文字的书了。
2.功利性阅读使学生远离名著 对于阅读,现在并非不重视,但只要看一看文化市场上的语文阅读类书籍,大多被冠以“训练”、“教学”之名目,其功利性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背景下,重视阅读的目的被局限于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阅读仅以课内阅读的补充这一面目出现。
3.升学考试的推波助澜和惯性影响 校长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班级成绩如何,优秀率是多高,而教师评价学生主要看学生的成绩,很少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因此很多老师都以考试代替阅读,淡化名著阅读教学,名著阅读教学呈放任自流状态。
二、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初探
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我们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激发兴趣
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按学号每人每天一讲,可提前一天准备,内容可讲一个情节,分析一个人物,讲成语的出典、俗语的来由,也可以是作者介绍。让学生每天和名著“见面”。由同学评议打分,一轮一总评。长此以往,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名著赏读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讲和辨析能力。
2.开设名著导读课
教师可开设名著导读课。例如,赏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开设《水浒传》导读课,引进与鲁提辖的有关情节。学生讨论,可以得出许多故事情节,如火烧瓦官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3.渲染氛围,营造声势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二)划分阅读小组
每学期,我们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中挑选一名阅读能力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分组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环境,同时也能够照顾阅读水平能力的学生。各组学生同时阅读一部作品,也便于教师统一安排阅读进度,集中进行阅读指导。
(三)建立班级图书角
目前,我国中小学,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普遍没有藏书量比较丰富的图书馆。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在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关于书籍的来源,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如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一点,可以拿出教师自己的藏书,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藏书,还可以征求家长意见,购买推荐阅读的必读书目。
(四)制定阅读计划
阅读长篇名著之前,教师应该制订一个具体的阅读指导计划。尤其是时间的合理安排,这样可以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有序的开展。
(五)做读书笔记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了读书动笔的重要性。为了促使学生读有所得,夯实文学基础,要求学生每读一部名著都必须做好读书笔记,把名著中的优美词语、古诗词等适当摘抄下来,也可以摘抄目录,还可以在笔记本上列出其中的英雄人物或主要人物,并概括出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要学会写读后感,我手写我心,写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寻找“感点”。
(六)开展多种活动
教师还要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学生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
(七)家校联手,督促阅读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恨铁不成钢,过多责备,使子女丧失信心;有的过分疼爱,溺爱庇护,使子女娇生惯养;有的简单粗暴,打骂失效,甚至造成子女的乖张暴戾。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让他们转变错误思想,促使其在工作之余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实施策略
名著导读教学侧重于“导”,教师的“导”是手段,学生的“读”是目的。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名著导读教学法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有序的溶解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性,参与性,探究性以及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1)增加语感积累,提升语言素养
语言的艺术,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来体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富含丰富,优美的语言文化,它记载了语言艺术的精华,记录了丰富的语言刺激,可以强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增大阅读量,扩展阅读范围,积累语感,尤其是对名著的阅读和深入理解。阅读最重要的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名著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华,是饱经时间的洗礼传承下来的典范作品,这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最佳材料。大量的阅读名著作品,能够从中感悟到作家的风格,趣味,观念,思想,能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变得更为广阔和敏锐。
(2)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
名著作品中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氛围的描绘,深入的记录了作家的情感和精神文化内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跟作家进行精神文化的传递,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而且还能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升华学生的灵魂。如在阅读《水浒传》时,学生会因为英雄彷徨时的苦闷感到焦虑,也会沉浸在英雄的豪迈情感中。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主人公保尔柯察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都能深刻的感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学生精神榜样,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
大量的名著作品都记录了丰富的文化知识,饱含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背景下,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种知识,生动的记载着不同阶段,不同阶层,人们的精神特征,内心世界和现实环境。比如在阅读《红楼梦》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封建社会下,高层社会中的礼仪,风情,尤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起居文化,处于不同阶层下,人们的内心想法,精神特征,最终封建社会一定会被的本质和根本所在,都浓缩在此。每一部名著都如一个宽广的世界,都如一个浩瀚的海洋,都如一个苍莽的宇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名著简介,激发兴趣
目前,大部分的初中生,由于对文学知识储备不足,因此,贸然让学生去阅读一部名著,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或者不重视,茫然,过眼云烟等现象。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名著的深入解读,给学生介绍大量有关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传奇故事,以及精彩的片段,通过侧面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喜欢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由于文化的差异,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无法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含义,很难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介绍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作者经历的种种磨难,将作者传奇的一生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文中的片段,进行解析,深入展示这些文字所蕴含的深刻道义,就能很好的激活学生的求知欲,积极的深入阅读。
(2)片段欣赏,传授方法
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为主,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善于动脑,动手,独立活动等能力。方法一,圈点勾画和做读书笔记法。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边读边摘记,使用摘抄,圈点,旁批,等方法,制作摘抄小卡片,记录对自身感触较深的内容,写心得体会,对某段内容产生的感想,随时记录,在网络空间中建立读后感集,对每次阅读,每本名著的阅读,都写下读后感,积累成册。 方法二,浏览式、精读式相结合。由于学生的精力有限,学习任务繁重,因此对于名著中每个字,每句话都精读,不但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补能起到根本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传授学生,先浏览,后精读,再浏览,再精读,循序渐进,互相结合。在阅读名著时,先对名著进行浏览,了解大致内容,标注引起共鸣的内容,已经引起自身关注的内容,然后再进行精读,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详细的体悟,然后排除之前精读以后的内容再进行浏览,再进行标注,精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对整部名著进行彻底的解读。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往往忽略阅读欣赏课的教学,重视应考技巧和考试策略的培训。很少有老师将教学大纲那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介绍给学生,更不用说进行有计划有目的阅读指导。据我了解,我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几乎都是用于讲授课本知识,阅读欣赏教学应该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被忽视,阅读课的开展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那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欣赏课,让学生养成良好自觉的阅读习惯而又读有所得,并把课内养成的阅读经验应用月课外的阅读学习中呢?这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经过高中新课改培训,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我提出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的浅见,供各位同仁指正。
一、拓宽阅读面,讲究阅读量
新教材只有四个单元,每单元三篇课文,而配套的读本上篇目数量也比较有限。学生仅仅从课本和读本上获得的信息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阅读面狭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教师在介绍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的同时,要下意识地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中外名著和优秀作品。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在于它有我们学不完赏不尽的艺术价值。它们在立意、构思、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堪称典范。阅读后,学生从中获益匪浅:或在选材上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中得到熏陶。正如托尔斯泰所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名著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能道古人之未道,言前人之未言的创新精神,不但能润养学生思维,还能触发学生悟性,提升并优化学生作文能力。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订阅或借阅高质量的文学刊物,养成浏览报纸的习惯,注意关注电视、网络等媒体中那些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或解说词等。学生从报刊杂志媒体中了解到的信息,往往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语言鲜活,表现形式多样化,切合现代学生的口味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等诸多特点。
二、多形式的阅读方法,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学生可读的作品很多。眼花缭乱的作品中,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再说,目前我们的教育根本还未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学生是不可能把大把时间花在阅读上的。这就要求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避免阅读的随意性,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收益。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书籍浩如烟海,再勤奋再努力的人也不可能悉数吸收,我们只能阅读其中的一小部分。泛读,量大面广,古今中外,不分文体,囫囵吞枣,目的是博采众长。不能老是只读某个人的作品,容易被束缚住。现在的学生喜欢读郭敬明这样的畅销书作家作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指导学生将精读与略读的方法相结合,在短时间内有更多的收获。
2摘抄
要求学生必须准备一个厚实的笔记本,用于阅读时的摘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优美的文句,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等摘抄下来,早自习完成课内要求后(或平时闲暇时)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从而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为作文表达丰富材料、词汇。
3交流讨论
每一次组织去阅览室看书(间周一次)后,或者作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都读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平时阅读过的好作品推荐给其他同学。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还有一些平时不太自信,过于内向的学生,谈到自己阅读感受,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
4.写读后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练笔做一定的要求,比如写读后感,将学生的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把自己从好作品中得出的一些思想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点滴的想法漫延成思想的,这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课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磨刀不误砍柴工”,语文教师上好阅读课,不但有助于自己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作文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出“具有较强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优秀学生。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仅仅能助推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教育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丽.谈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7,13
篇9
关键词: 教育经典 阅读现状 改进对策
“经典”一词经常与名著连用,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典籍或宗教典籍,现在一般将其解释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美国教育家阿德勒在《怎样读一本书》中列举了名著的六个特点:①名著实际上是历史上被最广泛阅读的书;②名著是属于当代的;③名著是通俗的而不是学究气的;④名著是最具可读性的;⑤名著最有教育性,最能教化人;⑥名著都是论述历史上人们一直试图解决而没有最终解决的问题的,虽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引起现代人的思考和探究。①此外,经典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原创性,“经典的陌生性并不依赖大胆创新带来的冲击而存在,但是,任何一部要与传统做必胜的竞赛并加入经典的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原创魅力”②。
教育经典是经过历史沉淀、具有较高认可度并被反复阅读的优秀教育著作。一部教育经典就是一座智慧的宝库、思想的丰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值得后人心怀敬畏、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教育经典对师范生的专业成长而言,无疑具有润师心、铸师魂的价值,尤其在时代呼唤大批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背景下,教育经典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
一、师范生阅读教育经典的现状
某校在招聘教师时,对来自5所师范院校的28名应聘大学生(中文专业9名,理科专业19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人能列出一本教育经典,也没有人阅读过教育经典。”“24人认为高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关系不大,只要把书教好就可以了。”“读不读教育名著,我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教育要有一颗爱心。”“我认为教好书,主要靠扎实的专业知识,至于教育理论以后可以看一点。”“大学四年,我还未接触过教育方面的名著,我想,还是先把业务做好再说。”“在大学四年里,导师从未提倡我们阅读教育名著。”③
笔者曾以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选择97名同学,就教育经典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8份,统计结果如下:
在“列出已读过的6部教育经典名称”选项下,回答情况见下表:
在“阅读教育经典遇到的问题”选项下,选择“不知道读什么”和“不知道怎样读”的分别为49人和48人,选择“没有时间”的有21人,选择“借不到书”的有19人,选择“没有价值”的仅有2人。另有27人在“其他”选项中作出列举,主要集中在“兴趣点不在于读教育经典”、“教育经典深奥难懂,抽象枯燥,读不下去”、“缺乏阅读教育经典的相关背景知识”、“不能学以致用”、“主观上偷懒”等几个方面。
在“是否有必要开设教育经典阅读课”选项下,75人选择了“有必要”,比例高达85.2%,选择“没必要”和“不清楚”的分别为8人和5人。
在“阅读教育经典时喜欢选用的方式”选项下,选择“摘抄佳句”、“写批注”、“写读后感”和“只读不动笔”的分别为57人、47人、30人和11人。另有18人列举了其他方法,如“查找资料,参考别人见解”、“将其他名著中与之相关的观点作比较”、“反复阅读精彩段落”、“与室友讨论”、“上网搜索相关评论”、“阅读书评”等。
调查发现,师范生阅读教育经典总体上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点:“两高”即高认知度、高需求率,“两低”即阅读数量偏低、阅读质量偏低。
(一)师范生对教育经典的认可度高
不足3%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经典没有阅读价值,85.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开设教育经典阅读课。在回答“你是如何看待阅读教育经典”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教育经典是精神食粮,可以滋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拓宽理论视野”,“有助于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发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借鉴、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成果”,“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基础”。
师范生对教育经典的高认可度与就业选择具有相关性。随着全社会尊师重教之风日浓,教师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之一,教师岗位悄然成为师范专业学生就业首选。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近6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共招收学生895人,其中,877人将考取中小学教师编制作为首选就业岗位(分年度统计见下表),比重高达97.99%。
(二)师范生渴望得到教育经典阅读指导
篇10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据一份调查显示: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6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法国是11本,中国却只有4本,而且90%是教科书和教参。现在中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武侠言情小说,一是各类杂志报刊,一是各种作文选。
以上调查表明,有很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没有读好书的愿望和眼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小,阅读能力低下,有的学生连课文都读不利落,更别提读大部头的深奥的经典名著了;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品位越来越低,有些学生并不喜欢高雅的作品,而是一味地追捧大众的、流行的、快餐的甚至是低俗的文化。为了改变中学生这种令人堪忧的课外阅读现状,我校的语文老师积极参与,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方法。经过尝试,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外阅读的方法,欢迎同仁多多指导!
一、个性阅读法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我们提倡学生“个性阅读”。我们给学生提出的目标是在阅读中“读出自己,读出感情,读出问题”。
具体的要求有:
1.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勤思考,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评价人物,感悟生活,获得对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2.勤摘抄,赏析优美词语,句段,积累名言警句。每周布置相应的摘抄任务,要求到小组长处背诵。
3.勤写读书笔记。要求作好整理:写出书名、作者(朝代、国籍、笔名等)、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书的艺术特色、获得的启示收获。
4.读写结合。只读不写就会流于形式,读得肤浅。读写结合,收获会很大。
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把自己融入作品中,与作者、作品、自己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交流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并不排斥合作学习。相反,同学之间相互切磋,沟通交流,反而会互相启发,促进学习。”所以,我们认为交流阅读是很好的方法。每个班定期举行读书探讨交流会,一月一次,可利用自习进行。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交流主题,如读书方法,读书心得,读书中的困惑与发现,我最喜欢的名著,我最喜欢的人物评说,阅读与写作,阅读改变了我等等。
每个学生在每次交流活动中要求完成该主题的书面作业,由老师检查,以保证人人都真正地参与到其中。交流形式可在组内进行,也可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活动中人人作好记录,并写下此次活动的收获。
三、辅导阅读
虽说是课外阅读,老师也不能放任自流,毕竟中学生的自觉性还是需要培养的,尤其是一些不自觉的同学更需要老师的推动。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说:“儿童的阅读是引导阅读,不是自然阅读。良好的阅读姿态不是自然形成的,是要培养的。错误的阅读姿态需要一生来纠正。”
辅导阅读主要是发挥老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老师主要做好以下这些方面的辅导:
1.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
由于中学生学业繁重,阅读时间有限,因此每周老师要挤出时间让学生阅读,避免有些学生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或根本不读。
比如每周可利用一节语文课或一节自习课(或一节晚自习)开设为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作品或老师推荐的篇目。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鼓励喜欢阅读的学生每天挤出30分钟阅读,节假日可每天阅读1~2小时。
2.保证阅读量
读书总是多多益善。广采博闻,开阔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阅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老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在阅读中提倡读整本的书,读原著,尤其是经典。因此,除了平时的阅读外,老师还要求学生在寒暑假阅读大部头的名著,寒假一部,暑假两部。
3.保证阅读作品的质量
现在正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市面上的书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中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关系,有的同学无法辨别书的好坏,见什么读什么,读得盲目、散、乱、随意,甚至读的是糟粕,这样不加选择地阅读,危害极大,不利于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