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事件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31 21:2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大事件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闻大事件摘抄

篇1

关键词:政治课堂;选取原则;新鲜资源

我们都知道,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掺杂着各种因素,当前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兴趣非常广泛,喜欢探讨国内外各种时政热点问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若能恰当地把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典型事例、新鲜事例结合起来,在第一课堂把“鲜味”送给学生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现在的中学生想了解的不仅是新闻本身的内容,更多的是渴望了解一些相关的政治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去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让鲜活的新闻资料激活政治课堂。

一、“新鲜”资源的内涵

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世界,跟上时代的脉搏,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又能触及学生的思想、生活世界的最新、最有感触的资源。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用最新的事实、时事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说明问题,证明课本原理。

二、“鲜活”资源的选取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取课程资源

教师要使鲜活的课程资源选取的新颖又贴切,就要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学习和运用有关的原理全面科学地分析当前现实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整合。

2.根据课程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鲜活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所选取的部分鲜活的课程资源也正与政治中考试题的材料题、探究与实践题相一致,由此可见,鲜活的课程资源的选取,体现了能力培养的利益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成绩。

三、“鲜活”资源运用的做法

1.巧用教学资源,实现与新闻热点巧“对话”

如果将思想品德课比作一份“大餐”,那么在“烹制”之前就要注重所选材料的新鲜与美味,而新闻热点恰巧符合此选材标准。此外,新闻热点素材具有典型性与真实性的特点,运用于课堂教学,更能增加新颖性、增强可信度,如能将图文并茂的时政材料充实于课堂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2.运用时事杂志资料,进行针对性教学

近几年苏州市政治中考命题中的时事背景及材料,有相当部分来自当年时政资料,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教师引导,我每次上课前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每天收集一到两条新闻线索,或国内外大事,到上课时首先进行“三分钟演讲”,引导学生交流国内外大事件,然后结合当前社会动态和学生兴趣共同选定重点和热点事件进行重点分析。方法很多:时政点评、新闻调查,关键是要让学生参与近来,把“新鲜”传递进来,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兴趣,二是帮助学生获取资料中最有效信息(即找到文中能运用的背景资料),三是找到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选取现实背景材料自行设计题目,开展讨论,表达见解,让学生自己的时事知识处处开花。

3.选取学生生活的社区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方式。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生他、养他的家乡、成长的摇篮。说家乡、赞家乡、爱家乡是爱国的重要体现,在九年级的教学中,结合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艰苦创业精神的教学内容,发动学生进行社区调查。经过社区调查,有的学生就家乡发生的重大变化,从住房变化谈社会发展,谈取得成就的原因(这也就是我们教材上所涉及的要点)。

经过社区课程资源的选取与运用,使学生走出课堂,感悟社区,同时又丰富课堂,感悟人生。学生不仅了解自己村的由来与发展的历史,而且感受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艰苦创业的教育,讴歌了改革开放的功绩,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与决心,增强了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实现了学生对祖国、家乡热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寻找课堂“新鲜”资源的途径或要求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怎样才能在第一课堂把“鲜味”送到学生手上呢?我认为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1.思维要活、要灵,不墨守成规

观念决定行动,只有新的观念、活的思维在脑袋生根,行动才能紧跟上时代的节拍。

2.多读书、多看报,关注新闻

世界日新月异,不读书看报就无法增长自己的见闻,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想新也无法新起来。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新闻资讯,教师必须坚持每天收听广播电台的“新闻报纸摘要”,每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尽可能多地收看“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捕捉时事热点,从浩如烟海的各类新闻资讯中攫取政治课堂上需要的新闻热点。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做到新闻资讯与政治教材的有机统一。

3.适当记录,做好摘抄

篇2

【关键词】语文课前3分钟活动;语言;积累

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积累更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古语云:未见乐趣,必不乐学。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因子,促进学生有效积累才是关键。实践得出,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好每节语文课的课前3分钟,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日积月累,让积累充满趣味,更加实效,对学生今后的语言运用也有促进的作用。

组织语文课前3分钟活动,指的是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利用起初的3分钟时间,让几名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要求,轮流上讲台对着同学和老师就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发言等。是教师优化语文积累的一种手段。

作为优化学生语文积累的一种手段的课前3分钟活动,组织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追溯其源头,在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找出积累的对策,下面我就从自己的课前活动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朗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①。在课前3分钟活动中学生经过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中有所乐,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课前3分钟活动在“读”的形式和内容上丰富多样。可在课后提前让轮流到的学生在做好摘抄、读准字音的准备,由2-5名学生轮流上讲台领读,领读的内容可是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中的语段、课外阅读中摘抄的优美语句、成语、名言、谚语、古诗,或《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也可以是美文的诵读欣赏。在形式上可由轮流的学生独自上讲台朗读,可以在统一课前诵读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全班轮流的个人朗读竞赛,男女个人轮流pk赛。又或者由轮流到的学生做为主持人说出题目,学生接下面的内容,如:主持人说名言、谚语的前半句,学生接下半句;主持人和全班同学互动进行词语接龙等。

朗读过后,教师及时组织并引导学生针对朗读作出评价,适时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鼓励,让每个参与者都能顺利完成展示任务,获得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背诵中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了背诵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背诵,确实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通过背,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在语文课前3分钟活动中,我摸索了以下识记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记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一)看图背诵。

这种方法适合应用于低年级。适合低年段背诵的素材许多配置了许多色彩鲜明、贴近内容的插图,如一些古诗、儿童诗等,在开课前活动中让轮流发言的2-5名学生向全班展示这些精美的插图,一边看图,一边与语言文字比照汇集起来背诵,图文结合。既学习了语言,也深悟了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二)歌曲背诵。

很多学生特别喜欢唱歌,利用唱歌的形式帮助背诵,学生会觉得趣味无穷。在语文课前3分钟活动中,每节课让轮流的1-2名学生将课后准备学习的一些需要背诵的诗歌、韵文编成的儿歌在讲台上演唱,让他们边唱边背,兴趣高,背得快,记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竞赛背诵。

竞赛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尤其是老师和学生比赛。在语文课前3分钟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针对同一内容一起进行背诵比赛,为人师表,这样,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可以激发起学生背诵的兴趣。竞赛的内容上,力求丰富多样。如让学生多背一些精彩的课文片段、佳句,词语、优秀诗文,古诗、名言警句等。二是在竞赛的方式上,力求灵活多变,可采取多种背诵方式,以激励学生不断地进取,不断地积累。如一、二年级的接句、接段背诵竞赛,背诵竞赛活动的开展,散趣求知,可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词语和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开阔了学生视野,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又譬如“积累大擂台”个人挑战竞赛活动的开展,针对同一背诵内容,要求轮流到2-3名的学生相互pk,看谁背得溜、背得快,赢者可当当天的“大擂台台主”,课后“大擂台台主”还可接受全班其他同学的挑战,如没轮到上讲台背诵的学生能打败“台主”,便是当天的“超级大擂台台主”。这样散趣求知,可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词语和精彩片段,提高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学生的记忆力,开阔了学生视野,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三、运用中积累。

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听说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课前3分钟活动中,老师善于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积累的精彩语言和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

由于课前活动时间的限制,选用训练的题材应是短小精悍的,而因年龄、认知发展的不同,学生关注的事物不同,所以使得选用题材要贴进学生的生活才好。这样的题材更能成为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在语文课前3分钟活动中,我摸索了以下方法,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积累的兴趣,指导学生深化语言的积累:

(一)编讲小故事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以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新积累的语句,能激发他们的积累兴趣。让在课前3分钟中轮流到的2名学生讲述自己在课后准备的,根据自己的能力用新认识的几个甚至十几个词语编成一个小故事,在用词句编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词语的认识积累。

(二)优秀作品欣赏

写话、作文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在课前活动中可让2名学生选择诵读作文选中的优秀作文,然后交流自己读后的体会,或结合本校的“广快作文”的互动欣赏、交流评价的需要,由轮流到的2名学生诵读本组学生的优秀写作作品,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在听、读、理解中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写作方法和生活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

(三)交流、讨论所见所闻

生活,是人们的一种社会化行为,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的途径,课前3分钟活动的组织也需要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由于课前活动时间的限制,交流、讨论所选用的题材应是短小精悍的,而因年龄、认知发展的不同,学生关注的事物不同,所以使得选用题材要贴进学生的生活,这样的题材更能成为学生的兴趣关注点,让他们在交流倾听中积累、运用词语。我具体的方法有:

1、“一句话新闻播报”

课前“一句话新闻播报”活动采用了②叙事的方式和收集资料介绍的方式,比较适用于中年段。采用叙事方式则要求学生把学校或地区发生的新鲜事说清楚并有一定的条理性;采用收集资料介绍的方式则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收集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在课前活动时轮流介绍。学生可以不加自己的任何观点,但要求资料来源准确,事件真实。

“一句话新闻播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上述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上讲台汇报,每次6人。活动过后,教师必须组织并引导学生针对学生的汇报作出评价,适时纠正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鼓励,让每个参与者都能顺利完成展示任务,获得自信。顺利完成的每位学生将荣获“金牌新闻广播员”称号。

2、“热点论坛”

高年段学生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已经不局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有了自己的一定看法。而“热点论坛” 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书刊、上网、查访等方法收集当前一段时间内自己、身边的人甚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相关评论,做些思考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看法,与同学共同分享。因此课前3分钟的“热点论坛”比较适合高年段的学生,每次由2名学生发言。

3、“精彩演讲我最棒”

课前“精彩演讲我最棒” 每次轮流2名学生发言。采用“讲述复述”的方法,可以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喜欢或看过的一本书,吸引同学共同阅读,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风景,吸引同学旅游的兴趣。控制在300字以内,内容在课后自己写,就学习生活中的现象谈谈感想或自己的读书笔记等,要求如正规演讲般。

4、“天地任我行”

课前“天地任我行”每次轮流2个学生。要求轮流到的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一处风景,时间控制在一分半钟,要能激起大家旅游的兴趣。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课前3分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极其丰富,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只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确定活动训练的目的,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日久便能见语言积累的真功夫 。

总之, 课前3分钟活动作为优化学生语文积累的一种辅助手段,利用语文课课前的3分钟循序渐进地、有目的地、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积累训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掌握了语言积累的多种方法,还实现了语言积累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