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16 05: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

篇1

一、我手画我心――让平面文字成立体形象

2012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题的文段来自《水浒传》,其中B选文有这样一段“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问题是这样问的――选文中“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的汉子是谁?联系《水浒传》,另举两例说说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这道题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水浒传》中人物众多,如何让孩子们在阅读时把人物与特征更高效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尝试了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的“抓特征,动手画“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笔来画他们心目中的水浒英雄。这个新的尝试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自己也能做名著中的插图绘者,这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吗?这一做法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不再是硬性规定的阅读多少章节,不再是“水过鸭背”的敷衍阅读,学生们开始有“心”的阅读。

尝试的效果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小组合作更是让每个人的分工细致到位。

到了展示的时候,细心的学生还拿出了两个版本的鲁智深,一个是拳打镇关西的鲁提辖,一个是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 !学生们在阅读中有了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在查找资料中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培养了探究合作精神,此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小小老师我来做――换位出题也精彩

在2010年广东省中考题中,所考的名著是老少皆知的《西游记》,所出的文段是如来与悟空斗法的片断,问题问的是:“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

通过让学生“出题行动”,我发现原来只是听从老师指挥棒行动的孩子们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在出题中获得了成长。他们会查找各省市的试题资料以作参考,会分专题去研究唐僧师徒四人……虽然题目算不得什么很特别的题目,但是从这道题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已经会在阅读中进行纵向的阅读比较,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懂得了更为宏观的看待问题。

三、成果展示,网络力量来助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最重要的还在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名著阅读要落到实处还需要学生用心去体悟作品的语句,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做笔记、写感受等,以此提高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到:“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我们也尝试让学生在阅读时记好读书笔记,并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成果展示也是推动他们在名著阅读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一个好方法。

在假期中,我们会根据计划安排学生阅读相关名著,并选择笔记的形式作为检查名著阅读的方式,笔记可以分为纸质笔记和电子笔记。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对名著一个章节的概括,可以是对人物描写的摘抄,可以是自己对片断的点滴感受。

不同载体的笔记展示方式也不一样,纸质的读书笔记会选择在班内的学习园地进行展示,让班与班的同学互相参观,学生们不仅成就感大增,而且学生在欣赏其它同学成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名著的了解。选择以纸质笔记展示成果的学生,会把原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名句名言抄录在本子上,我们也发现即使以往书写较马虎的学生也会把字体写得工整大方,不少学生还给摘抄本取上好听的名字。

篇2

2012年10月,我对我校七年级学生(7个班,330名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七年级学生学业压力小,阅读时间很充分,但因各学科作业较多和学生自身懒散等因素,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阅读习惯没有养成。2013年5月,我对我校九年级学生(5个班,24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即将迎接中考的九年级学生,对于中考考查的六部名著的阅读率尚可,而教材推荐的其他名著作品则不太重视,偶尔读读缩写版,可见初中生在阅读品质上的功利性、依赖性、浮浅性较为严重。

近年来,泉州中考十分重视考查初中生浏览文学名著的能力,可见提高初中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主要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有《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简爱》《伊索寓言》(《爱的教育》《格列夫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前几年主要考查故事情节概述和人物形象分析,分数6分。但只考查其中一至两部名著。近三年则涉及到至少五部名著,分数8分,考查的内容更细化。回想这三年来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的经历,看到初三的学子匆忙应战的模样,我一直在思考明年的名著考查内容会有怎样的调整变化,其考查的难度会加大多少,发现七八年级的学生只有脚踏实地认真阅读文学名著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作为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课堂渗透,课外拓展,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初中生阅读名著的首要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一些名著节选的课文的不同特点,巧妙选择切入口,选择性地向学生讲清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作品的价值意义及其疑难问题、阅读时应注意的地方和可运用的方法等,设法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及时有效的阅读指导,让他们在“好之”和“乐之”中求知。

学习《美猴王》时,我组织学生讨论“美猴王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特点”,引导他们从整部作品中再去寻找其他故事,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孙悟空这个形象。

学习《空城计》时,我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片段,对比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区别。许多学生认为课文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给了他们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影视作品对于一些典型细节的叙述远不如原著生动。

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介绍了书名由来,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题目抢答。

1.《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为首的――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2.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 ――、――。

3.武松途经――打死一头猛虎,被聘为阳谷县都头,巧遇失散多年的胞兄――。――接其母上梁山,在――歇脚取水,见老母被老虎吃得仅剩残骨,怒杀了四虎。

4.鲁智深绰号――,因遭官府通缉,到五台山出家,后因闹事被派到东京大相国寺看管――。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两人交情甚好。

正在细读《水浒》的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得心应手,而部分学生还未读,面有惭色,但促进了他们阅读的决心,在班级里掀起了阅读《水浒》的热潮。

二、开展多种活动,坚持做读书笔记

初中生的思维往往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阅读只流于表象的理解,不能深入到意蕴层,领会文章重点。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水浒》时,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水浒好汉人物”(演讲赛)等活动,或者利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每位同学轮流讲一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者在引导学生阅读《简爱》《骆驼祥子》前,组织学生鉴赏精彩的影片,出一期有关简爱、祥子的手抄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近名著,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三、建立班级小书库,参与学校读书会,进行广泛交流

班级设有图书柜,每人提供两本名著,由班长统一管理,充分利用每天中午1:20至2:00统一阅读,或者建议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生会、书友会读书俱乐部定期举行的读书交流会,阅读鉴赏他们推荐的一些优秀作品。学生在广泛的交流、借鉴中,形成了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气氛。这时,教师要合理巧妙地让学生以写促读,做好读书笔记,每天摘抄约一百字的精彩片段和有关的鉴赏文章。

四、完成名著阅读评价

学校教科室下文给语文教师,落实名著阅读计划,要求语文学科把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作为语文学科成绩考核内容之一,以推动各类读书活动。各年级备课组要重视名著阅读的阶段性测试,建立学生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名著阅读的篇目、过程和收获,教师定期检查、评比学生的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评选出优秀者进行展示和奖励,从而完成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综合评价。

五、鼓励多角度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篇3

关键词:抓住 三多 提高 课外阅读能力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多”入手。

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化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我们有必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学完了《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除故事外还可推荐传记、传奇、惊险小说、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如:中年级孩子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儿童科幻小说》、《上下五千年》等,并从中选择一些首简明易记的供学生课外诵读。

3.推荐与时空结构相关的文章。在实践中,老师可将报纸、杂志、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阅读教材内容;还可结合一些特殊的节日、事件、纪念日等拓展课外阅读渠道,让生活中处处有阅读。

二.课外阅读方法多样化

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也有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主要有:①浏览。浏览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大致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②精读。读文章重点、文章精彩处,感受最深处记忆批注勾画。③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必要或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④摘记。对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摘抄在本子上,必要时,熟读成诵。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等。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评价多层化

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

1、用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不能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也不能一刀切。对此,笔者借鉴书法考级制度制定定量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如:我定出这样一个古诗考级制度,课外进行阅读古诗,背出10首古诗为背诵一级,20首为背诵二级,以此类推,100首为背诵十级,110首为背诵特一级,以此类推。由于激发了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学生甚至可以背诵更难的古文。

2、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读书要读有所悟,读有所思。因此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可设计阅读反馈表,即让学生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3.在读书交流中进行总结评价。也就是在读书交流会中进行评价,即: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内容简介或谈阅读感受的交流活动。在评价中,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多从该生身上挖掘优点,提出一些不是很高的建议;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则重点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提建议时要求高一些,促使各层次学生精益求精。这样评价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让学生互相了解了很多新书,为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一举两得。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120―01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对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名著阅读题在近三年各地中考中连续出现,所占分值为4分。考查范围广泛,考查方式灵活,题型难度逐年增大。通过对我校中考生调查发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平均得分较低,有些学生甚至得零分。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以身示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首先教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胃口择优推荐,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经常带进教室传阅,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平时阅读中,老师要言传身教,把自己阅读时流露出的热情、趣味与学生共勉,让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养成阅读的自觉性。同时,要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营造氛围。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教师要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赏析名著的精彩部分,把学生的阅读名著的胃口调动起来;积极开展课前5分钟“名著推荐”活动,让学生推荐名著的精彩片段,或推荐一位作家,让学生写读后感,特别优秀的在全班欣赏;或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诱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互相带动激发,养成读名著、谈感受、话乐趣的良好氛围。

3.活动引导。巧妙地组织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读书比赛、手抄报,制作读书卡片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设计一次语文活动,或出一期黑板报,班会课上让学生讲讲老舍的故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近名著,热爱名著,让名著温暖他们的心灵。

二、明确阅读目标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博览全部。应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篇目,对其推荐阅读的篇目和教材中要求了解的人物、相关故事情节和主题等要了然于胸。如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七年级下册:《童年》《昆虫记》等,还有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格列佛游记》《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名著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进行合理安排。每学期至少要有计划地阅读三至五本名著。另外,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名著。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向学生 推荐林海英的《城南旧事》,学习《在沙漠中心》可向学生推荐圣埃克絮佩里《 小王子》。这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讲究阅读方法 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非易事,因学生进入中学之后的课业负担太重,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乐趣更为有益。

1.略读,精读。略读就是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要固执,咬文嚼字,前后贯通了解大概内容。如一些外国作品,常有大段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可以采用此方法。精读就是要用心阅读体会,常识性的知识要记准,精彩片段要反复品读,欣赏佳句,读出自我感受。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感情的熏陶。阅读初期,一般以略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进行有选择性地精读。对于必读书目要精读,逐章逐句地阅读,细嚼慢咽,精彩片段可以朗读、背诵、摘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论

语文教师往往建议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达到增加知识储备,丰富文学涵养的目的。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是口头的倡导并不能够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寥寥;一些学生敷衍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也有部分学生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不知如何选择。因此,笔者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真正获得课外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一、与教材相联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中外名家名篇,无论是从艺术风格、思想境界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都足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经典范例。而且,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心得。因此,笔者建议对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向外发散,给学生指出大致的阅读方向,使得学生能够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冰心的诗歌,短小清新、自然纯真的风格与初中生那天真直率的少年心性相投和,自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借助这四篇诗歌给学生带来的美好印象,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对冰心的艺术风格以及在诗歌中倾注的脉脉温情有所感悟。

此外,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也向学生介绍了不少经典著作,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等。这些书籍在内容上引人入胜,语言风格上或简洁、或优美,用语规范、描写得当,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适当地注意这些名著,通过一些章节的试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如何以好书为师,与经典为友。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阅读目标,还应注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过分追求故事情节,看不懂的地方就囫囵吞枣甚至直接跳过,忽略了课外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来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

1.好书三读:课外书籍既有清新自然的现代诗歌;也有雅致古典的传统词曲;当然也少不了不同篇幅的小说。因此,笔者建议教会学生根据书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是诗词阅读,那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朗读出来,根据自己的体悟将感情融入到朗诵中,做到声情并茂。这样一来,既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诗歌的情境美;也能够体会到诗歌在音韵上具备的独特魅力。

面对小说,学生则不妨选择先浏览后精读的方式。因为小说的情节性特质,不少学生对故事的进展十分好奇,如《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籍,学生可以先尽情地阅读精彩的故事,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字句,只要不影响整体情节,都可以标记下直接跳过。等到全书阅读完毕,再把自己标记过的部分和精彩的章节进行精读。这种二次阅读法既维持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也保障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笔记法:笔者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重温。因此,教师一定要敦促学生养成多翻书、勤动笔的好习惯。

以《朝花夕拾》为例:作为一本经典回忆散文集,它既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文笔优美的童年回忆;也有《藤野先生》这种平淡真味的师生情怀;还有《狗?猫?鼠》这样意味深长的锐利词锋。因此,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除了摘抄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言语之外的思想内涵进行品读,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疑问。

简言之,阅读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只要坚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

三、举办阅读交流活动

除了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止是一项需要反复读、不停写的辛苦琐碎的工程,它是一件人生乐事,是一项使人获得身心愉悦的有益活动,让学生真诚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而举办一些轻松的阅读活动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以上认知。

例如,笔者曾经举办过阅读分享会活动,让学生一起分享阅读《西游记》的感受。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阅读笔记,对《西游记》中精彩的打斗场景摘录得特别多,认为作者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不同的妖精动作不同、形态各异,使得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学生则对孙悟空在花果山的自由自在印象深刻,对天庭的人情冷暖做了剖析总结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原因;还有一位学生甚至根据书本的描述自己为取经四人分别画了一副人物肖像。

笔者认为学生不同的做法、观念这都是喜爱阅读、分享阅读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热情的交流还能使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他人的观念交流,分析他人的观察角度,从而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同样,交流使得学生发现相互之间对作品阅读的共同爱好,能够产生相互鼓励的催化作用,让学生带着分享和交流的喜悦再一次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能够借鉴他人的观念加深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相信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一定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校长阅刊,2007年第12期

篇6

关键词:寓教于“趣”;寓教于“法”;寓教于“活动”;读好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05-01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

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

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

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学生兴趣盎然。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读好书

帮助孩子确定要阅读的好书。让孩子独立阅读的书难度要适中,尽量选择那些配有一些有趣插图或图片的图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中国名著有:少儿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外国名著有:少儿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呼啸山庄》、《悲惨世界》、《老人与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骑鹅旅行记》等;三要遵循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读《镜泊湖奇观》、《迷人的张家界》;学习了《早》,可推荐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莫泊桑拜师》,可推荐《项链》或《羊脂球》;学习了《丑小鸭》,可推荐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品德课《文化巨人孔子》,可推荐读《论语》;学习了自然课《探索宇宙》,可推荐读《时代科技速递》、《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文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

篇7

一、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给学生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

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们根本没有阅读的自由,只能读语文书及各种作文选,阅读课被教师上成“如何做阅读题”,结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让学生更害怕阅读。因此,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杰出人物的阅读故事。如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让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以自身的读书经历鼓励学生。

1.抓住名著导读的契机,激发阅读兴趣。每一学期,语文课本上都有名著导读,我总是将它们放在第一课时,引导他们品读。学校没有配套的图书,我就自己花钱买了一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读到整本书。使其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2.在学习节选课文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原著。语文课本上有很多节选课文,为了更好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我将原著推荐给学生。如在学习《社戏》时,我向学生介绍了鲁迅的《呐喊》,引导他们读了《孔乙己》《阿Q正传》等等。并向学生推荐了鲁迅的散文集、小说、诗歌等。这样,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学习《绿色的蝈蝈》一文,学生被神奇的昆虫世界所吸引,他们渴望了解关于昆虫的更多知识,于是,我将《昆虫记》推荐给学生阅读。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个人享用一生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人世间的丰富多彩、科学世界的美丽奇妙。阅读会使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变得广袤而深邃,阅读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将阅读作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制订好每一学期的阅读计划,选择好阅读书目,利用早读和课余时间,每天用半个小时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在周末和寒暑假将时间延长为一个小时。平时,抓住每一个阅读的机会,如街头巷尾的广告、宣传标语、各种产品的说明方法、学校的板报……久而久之,每天读书就成为学生的习惯。

四、选择阅读书目

阅读也分好阅读和坏阅读。中学生辨别能力不强,阅读要选择好书目。教师要做好引导。

1.选择名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书中的精品。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我首先推荐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现当代的《骆驼祥子》《家》,国外的《鲁滨孙漂流记》《爱的教育》等等。

2.广泛涉猎。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无论文史哲专著还是文学著作,都应该广泛涉猎,同时兼顾古今中外,不仅要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要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著作。还包括报纸和杂志。如《当代中学生》《中学生月刊》《读者》《青年文摘》等。

五、指导阅读方法

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是完全性阅读。它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略读是不完全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

另外,指导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指导学生写入小册,或载入卡片,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篇8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书源”问题

农村学生因为经济关系,不可能全部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许多学校都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它开放的对象更多的是老师,却不是学生。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学生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那么学生还能去哪儿寻觅呢?教师应尽可能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在班内,发动所有学生建立一个班级图书馆,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书籍进行阅读。另外,遇到一些文质俱优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印发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在夹缝中找到一丝成长的空间。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有感兴趣的事,他们才会去做。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想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去探求人生的价值。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的故事易产生兴趣。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名著,引导他们去阅读。比如:喜欢战争题材的可以推荐他去读《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等;喜欢英雄人物的,可以让他们去读《水浒传》、《老人与海》;喜欢冒险刺激的可以推荐他们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喜欢文学类的可以去读《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一步激发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以每周安排一些朗诵比赛、作品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每月出一期读书报,刊登读书活动的信息、书评、读后感,并评选出“周星”、“月星”,给予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好书

什么是好书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书,品位要高,人文性要强。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书籍,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善心。

另外,在向学生推荐好书的时候,还要选择符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书籍。有些作品过于晦涩或难懂,不适宜中学生阅读;有些作品教师要正确引导,例如外国名著因为其有深厚的历史背景,给中学生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悉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理解其深刻主题,从更深层次上去把握文章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贵在积累,重在它的长期性和持久性,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曾有一位老师自豪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身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养成习惯的前提是读书有计划。师生可以共同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来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严格执行读书计划。天天坚持阅读,固定时间,雷打不动,尤其是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期是学生读课外书籍的黄金时间,更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法国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悟、评价、疑问,标示出精彩的词、句、段等。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批注法――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可以广泛使用。运用批注法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以巩固读书的效果。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句,可以是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发挥、想象,可以是对文章质疑问难,或提出建议,还可以是把这篇文章与其他同类或相对的文章进行比较和分析。平时定期就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和研讨,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篇9

【关键词】农村学生;阅读教学;指导阅读

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字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各门学科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好坏,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思想上受到启发和教育。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是新课标对阅读的总要求。可是语文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将属于学生读的时间,过多的用在了对课文的讲解、分析上,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阅读,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多读,从读中理解、体会、质疑。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在有很多农村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大。在课余时间不爱读书,他们最喜欢的是看电视或打游戏。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在家长和学生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就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买,即使买书,也只买作文书,学生阅读书籍的范围不广泛,很少学生读到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等读物,家里基本没有藏书。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为了生计纷纷外出打工,有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由祖辈来带,祖辈们有很多只能给孩子煮饭,根本管不了孩子的学习,小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贪玩。他们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的监管,就没有了自觉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农村学校有些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只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讲,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懂,课堂上挤占了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我们要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让学生通过阅读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看的书,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可以在班上建一个图书角,每个学生把家里的书带到教室放在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一个书香教室。教师可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还可将班级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汇集成册,使学生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喜爱读书。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喜欢表扬,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听的同学来讲,也会努力争取读好书,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鼓励中,学生会产生更强的成就心理,更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主动阅读。另外我们还可采用多种形式来读,朗读、轮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教师还要利用阅读教学向学生多推荐适合他们的儿童读物。如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后,学生对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产生了敬佩之感,我就向他们推荐看《鸡毛信》,学习课文《景阳冈》后,学生对打虎英雄武松佩服的五体投地,我就推荐他们在暑假时看《水浒传》,学习了《卡罗纳》,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了《蟋蟀的住宅》,我就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多读有益的书,扩大阅读范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能把课余时间用在阅读上。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读,其意义和收效也是不大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88-01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阅读教学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0%的教学时间都被用于了读文的教学。目前受诟病最多的也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是根据教学参考资料,然后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以为这是权威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捷径。其实,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只能是教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呢?

1.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跟着老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有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传统教学中的那种"被动性"、"强制性"、"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是需要加以改变的。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宋代朱熹指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忠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在于居敬而持志。"阅读训练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收到实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明确思想,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重视阅读。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新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读书计划,开展第二课堂

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由国内到国际的原则。先推荐一些比较浅易的、趣味性强的一些读物。如:小布老虎丛书、《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杜利特航海记》、《昆虫记》、《爱的教育》,《秘密花园》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再推荐《繁星·春水》、《骆驼祥子》、《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内涵较深的读物,这样循序渐进,等到学生对各类童话、寓言、故事、以及诗歌、散文、中外名著、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各种报刊都愿意加以涉猎时,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就充分培养起来了。

另外,班级内可成立阅读小组。小组内可以交换书籍,交流阅读心得。既各自为战,又相互监督、联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可逐步由"紧"向"松",待到机制成熟,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管理。在学生刚开始上阅读课时,教师可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摘抄优美的词句并能作简要的品析;写读后感,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对哲理性语句的感悟,也可以是优美语句的赏析,亦或是对写作技巧的评价。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教师可逐步放宽要求,让学生自由去阅读、去选择。圈、点、批、注,摘抄、积累无所不可。学生有了一定的摘抄积累之后,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温习回味,消化吸收,读读背背,相互传阅等。提出一天背一首诗的建议,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篇目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优美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的一些优秀诗文。

定期举办一定的第二课堂活动:手抄报、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以此来展示阅读成效,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课外生活。

4.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