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段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28 18:2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美文段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美文段摘抄

篇1

1、我的灵魂时常没有思想,我的感伤和孤独总是突如袭来,让我遍体鳞伤。

2、我的方向,回首,是我放弃,惆怅失落的梦想。继续前程,是否就是爱的路口?那里是否徘徊着某个人?不期而遇。随我,向左,或是往右。黑暗的岁月总得出现一个人,为深邃的阴暗点亮一点点火光,一点点憧憬。而爱情,是否就一定是爱着的?是否,一定要爱着的,才是爱情,才是我认同的爱情?

3、生命的方向若能判断,选择往左还是拐右?哪一个方向是承载着梦想的?哪一个方向是遇见自己所爱的?哪一个方向,是撞见爱自己的?却无论如何,梦想总有失落;爱情终有悲痛。仰或,只是遇到爱她却不爱自己的。要以怎样一份聪明的抉择,才能抵达幸福的角度?纵然再完美的周密,是否也有歧途失迷?

4、十指紧扣冰凉的栏杆,任股股凉意流遍全身,闭上眼,好想往前跨一步。也许顺着思念划定的曲线我便能找到你,一定能找到你。臆想着你的颦笑,让我陶醉,你的细语,让我温暖但是,一堵相同温度的墙隔断了近在咫尺的希冀,天涯另一端的你,是否也在翘首以盼?你看见了吗,看见过吗,我遗留忘川河中坚若磐石的相思结?

5、你说你的前生是一片月光,今生仍然守候在这尘世的每个角落,等待那个能与你白头的挚爱。月光下静默的树呵,让思念如此枝叶繁茂,而我时常孤独地徜在月光下,让自己在月光中迷失了方向。你说人这一生有一个至爱就足够,经历多年的奔波,你终于抵达爱的家园。我静静凝望着那一片月光,一种平庸的幸福海水般荡漾开来,风中摇曳的丁香花绽放出最美的花色。

6、你似乎听到我思念的哀鸣,从睡梦中醒来的你,粉颜上挂着一滴晶莹的露珠,我知道那是你心痛的泪水。它在痛苦中浸透那层厚厚的宫墙,沾湿我裸露的身躯。我用全身经络吸吮你泪珠中的苦涩。我要挣脱这层隔绝你我的束缚,我无法承受在你泪水中生活的痛苦,我定要留住你的花容,好好珍藏,直到天荒地老。即使破茧是一种血染的征服,这样死去,我也觉得那是一种唯美的幸福。

7、时间啊,究竟要人们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忘却,那凄恻的往事,那压抑的痛苦,那艰涩的等待,那焦灼的渴盼,那雷电的夜,那剌眼的阳光,那灵魂难耐的孤寂?

8、是我前世等的不够,还是冬天的爱情,只如这漫天的纷雪,只稍作停留。幻成昙花一瞬的绚烂,意外的丰富某些人爱的空洞。最终又脉脉的悄逝。作这短暂或永远的别离。若只是暂别,再见,是否将是生命的再一次的轮回后?但若我的生命,历尽轮回仅为相拥这片刻的永恒,我也终将不悔。若再一次。

9、岁月飘零,转瞬会是秋去冬来,凛冽的北风无所畏惧,肆虐着,想要带走一切的一切。然寒风中,你的身影会一直在么。

10、昙花一现,玉老千年,曾经皆有眩目迷人的时刻,不过是时间的长短,决定各方的骄傲的辉煌历程。执子之手,()玉老如昙花,未能执手,昙花如玉老,生活意义的价值,充斥乎执子之手。

11、倘若我的魂,真是随了你。仅留我这半死不活的躯体,岂不浪费了宝贵的光阴。我愿将这躯体,葬入泥里。将这苍白的生命埋在无尽的等待。只是,我不愿腐了我这残骸。让生命作长久的停留,麻痹。没有意识的假死。在时间的尽头,尽头的尽头,只至苍老了光阴。你终会再次飞进我的生命。苏醒。这一次,抓住你的翅膀,钻进你的心里。与你一起远行。你若要再离。也让我这躯体,随着那早已随了你的魂,你飞到哪里,便随到哪里!

12、你我的邂逅,只是一份臆想的交织,我却仿佛等候了几世轮回。目光穿透千年的缠绵,瞬间凝成永恒。冬夜,独伫五尺阳台,把那无法用尺度丈量的思念漫天铺陈,我想你能看见,你一定能看见。

13、宁看着女孩眼中的泪水,除了心痛,不能言语。对宁来说,爱着女孩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戒不掉的瘾。唯一能做的就是陪着她静看水珠飞舞,并让水珠轻轻的,缓缓的洒落在心间!

篇2

语言表达主要是借助口语的形式进行的,没有训练好口语思维层面,有再多的知识也是枉然。相比较而言,初中语文教学学习的知识难度较低,在这样课程压力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培养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而言是很好的机会。初中是学生知识体系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语言表达教育效果最明显。当学生知识体系都形成以后再想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就较为困难。因此合理利用这阶段的优势,让学生多练习口语,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进行语言表达,这样可以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感受文章的底蕴,融入文章的意境。朗读训练时教师要进行示范,带着感情朗读文章,这样学生也容易被教师所感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阅读还需要注重技巧,要准确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训练时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表达文章情感,突出特点,注意情感的交融。

二、重感悟,挖掘内容

语言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才有它的意义,脱离语言环境以后,它们就只是简单的文字组合,不能称之为语言。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体会文字的魅力。学生要注重品味语言,对语言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重感悟,挖掘深层次的内容,二不是单纯地理解字面意思。语言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对这门艺术有精神层面的探索,用心去理解体会。初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只局限在浅层次的内容上,对于深层次的知识没有进行挖掘,语言学习需要注重感悟,理解了学习的内容或者是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加强体会语境、品味语言、强化语感这几个阶段的学习,打牢基础,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扫清障碍。

三、多积累,转化语感

写作练习要注重抄写、仿写以及改写,文段的摘抄可以积累优美文段,但是摘抄不能只局限在文字的摘抄,最主要的是要分析出文段写作的特点,把握方法,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仿写是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在仿写过程中可以积极思考,巧妙地借助别人的知识帮助自己学习,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仿写能够引导他们提高语言表达。除此之外还有改写,改写是让学生在理解了文段的意思后,通过另一种表达方式体现出来,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掌握多重语言表达的方式,对于同样的内容可以利用不同的句子表达,这样对于语言表达来说,便于做到形式多样化,让内容更加精彩。

四、多交流,开展活动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习惯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59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由此可见,无论是谁,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成长、发展的营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应该读书,并与书交朋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学习既有的教材,还应该广泛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书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无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的经验总结。学生没有兴趣,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动力,学习起来就消极被动,学习效果就不会好。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爱上阅读,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攀升。

1.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要率先垂范。“亲其师,信其道”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而且他们容易受周围人和事物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选择好的书籍看,学生就会有样学样,对教师阅读的书籍感兴趣,主动地去读,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地方设置温馨的课外阅读区。教室是理想的地方,但是由于多数班级教室小、人数多,很难开辟出一定的区域来。因此,课外阅读区可以设置在图书馆或阅览室内,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源,二是这样的环境,阅读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所处的年级,选择合适的、内容积极健康的课外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选择图书上少走弯路。

3.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讨论和竞赛活动。小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比较强烈,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乐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同伴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同教师和同伴交流读书心得,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提高阅读思考的能力。此外,小学生还具有普遍的攀比心理,不甘落后于人,某个学生读过了一本书,“我也不能不读”。教师在课外阅读时,可以询问学生读了哪本书,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等,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该书的兴趣,营造人人争读书,争读好书的氛围。

二、家庭校园联动,培养阅读习惯

有人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有人说,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这都是无可辩驳的至理名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但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够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教师联动,在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使学生长期坚持阅读,持之以恒,逐渐培养出每天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非常薄弱,做事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前一秒对阅读还兴致勃勃,一转眼也许就会失去耐心,把书籍丢在一边。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阅读兴趣不能长久的原因,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做到内容丰富有趣、难易适度、因生制宜、循序渐进。书的内容太枯燥,提不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太难的话,学生理解上有困难,容易丧失阅读信心;太容易的话,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同样产生不了阅读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所在的年级,推荐学生阅读合适难度的书籍,不仅能够使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的自信心,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是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之一,家长是学生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导师。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和反应影响着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否。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课本吃熟肯透,把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课外只能做和课堂知识相关的练习,而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则认识是在看“闲书”,把其视为洪水猛兽,极力打压学生的阅读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和学生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家长懂得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建议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学生多读书看报,背诵古诗词,阅读名篇名著等,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合理科学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不是很高,对于他们的课外阅读如果教师不加以合理科学的指导,容易使阅读行为流于形式,见不到应有的成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对学生进行指导虽然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阅读语感、拓展一定的知识视野,但取得的效果肯定不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好。因此,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对遇到的佳词妙句、优美文段进行摘抄、摘录,并最大限度地记忆背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为写作文等积累丰富的素材。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所读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内涵,写出读书的心得体会、受到的人生启迪等,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为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积累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循循善诱,谨防走入阅读误区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不单纯是为了提高阅读的能力,在考试时能够做好题目,写出好的文章,取得优良的成绩,更在于通过阅读“闻道”,即通晓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走出简单堆砌佳词妙句、优美文段、格言警句,势在写出所谓优秀文章的误区,去分析句子之所以优美的原因,是传递出的意境使人的身心感到愉悦,还是折射出的道理使人的心灵得到震撼,如果换作自己,会怎样去表述,等等;使学生冲破对作者作文初衷的浅层认知,深入解剖作者所要传递的道理和内涵,从更广阔的层面去认知、领会,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

篇4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阅读兴趣与方法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是每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地组织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为孩子们导航,让

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爱”作主

1、自由的阅读时空,才能让学生快乐飞翔。

任何活动,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首先,我们应让孩子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这包括学生的自主购书。每次看到孩子捧着自己选的书兴高采烈地带进学生时,脸上写满了对书的渴望与热爱,此时的阅读,完全是“我要读,我想读”。 其次,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不同的生活积累和智力背景走进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来感悟阅读材料,支持他们有个性的独立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使孩子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每天挤出一个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每天下午上课前半小时我就把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看自己带来的书,让他们“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尽量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2、老师积极参与,是学生快乐阅读的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我特别注意与学生间的互动,也作为自己吸收新知识的契机。一是共同感悟,和他们一起读,一起聊,一起辩,一起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是重视的、积极的,更感受到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二是对学生的阅读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可能获得阅读之外的尊重和快乐!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深刻地影响着阅读活动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如教师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组建“小小图书馆”;师生共同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二、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撰写提纲

有些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文字相对平淡,但结构独具匠心,大家在理解其内容后整理出提纲来,从中可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办法,供日后参考。

(5)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赏读成诵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每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环保报》、《庆六一》、《乘上诗歌的翅膀》、《庆祝国庆》、《名著点击》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有机结合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两者之间以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完善课内阅读,才能使阅读教学和谐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总之,学生们只有“两翼俱丰”,才会飞翔。

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是以一定的教育主题,按单元划分教学内容,针对这一特点,我将课外阅读与单元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本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围绕这一主题,我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杨红缨校园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等作品,引导学生走入缤纷的童年时代,一起体验成长的喜怒哀乐。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牵挂,也有人说读书是对生活的感悟。对小学生来说,读书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要善做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

2、《让阅读更有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 )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法指导

美国的理查・巴斯卡、安东尼・艾索斯在《超越西方》一书中说:“在本世纪中,教育方面的一大革新就是,是注意教法而转变为注意学习法”。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不至于束手无策。以教师的导学积极性带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是语文教学的新起点。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本文仅就语文课的预习、阅读与作文两方面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首先学会预习。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语文的预习重点在于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记录遗留问题。预习文章应该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⑴粗读,整体感知。 ⑵细读,问题研究。 ⑶回读,总结反思。有了这个充分的预习过程之后,那么课堂上的听课就变得简单有效多了,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上课听讲的重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在听课过程中进行自检,查缺补漏,并做一次重复记忆,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再者学会阅读与写作。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除了在学校的固定阅读和作文训练,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因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素材积累大部分来源于课外。要学会合理分配、充分运用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在阅读时要注意积累,好的语句,段落,触动你心灵的地方都要及时做摘抄,并写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它会具有这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也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同时要注意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比如说这篇文章用到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者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要在读书笔记中体现出来并在以后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再一方面,阅读时要学会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作者,面对这个题目,我应该如何来写。这些都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每周周记和摘抄的机会,将优美文段和自己在阅读时的思考都记录下来,并且要养成这种习惯,将其作为一种心灵上的需要来倾诉,切不可单纯当成一项作业任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可敷衍了事,要知道,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除了以上阐述的问题之外,我认为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四个一”,即培养 “一种习惯” ,提高“一种能力”,重视“一种工具”,掌握“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培养思考与分析的习惯;提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重视工具书的使用;掌握积累与分类的方法。

俗话说:学无定法,在学习方法这个问题上,要牢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不要生搬硬套。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学有所成!

在学法指导中,最主要的是追求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初中语文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这正如魏书生所说: “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学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老师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终生的目标。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经常用对他的认识来衡量自己。(2)现实的目标。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3)走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要做到“定向、定时、定量”。

老师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这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别人当老师的机会,同时又都是别人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又找到了自身的位置,明确了自身的价值,学习情绪日益高涨。

结合议论文教学,教给学生简单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利用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理解每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就是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非常重视计划,重视预习 ,重视听课巩固。 检测是学生检验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操作能力如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处理上,老师首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分析典型试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然后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老师测”或“互测”。检测后学生通过自己分析,互相分析,找出缺陷,继续自学。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数量;质量;兴趣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这一理念已被许多学校领导、老师接受并付诸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却很大,普遍存在“三实三虚”的现象,即“重数量轻质量、重兴趣轻引导、重内化轻外化”,课外阅读没能真正落到实处,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我校的成功做法以及本人的一些探索,笔者认为,需要用“书香”浸润孩子的童年,让阅读成为学生自主的、和谐的行为。

策略一:保量提质,夯实基础

数量是质量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明确地界定了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

1.营造“读书”环境

可以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是很重要的,为此,我校大力实施了书香校园工程,其中,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在不断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如开设了读书廊、读报栏、新书介绍栏、红领巾广播站,延长了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并因地制宜地张挂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2.保证“读书”时间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好动,除少数的读书迷外,大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需要”还须老师的循循善诱,适时地“加温”。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时间如何保证?

(1)对课内的文章,主张长文短讲,短文精讲,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

(2)将读书课列入课表。

(3)要求各班每周开设一到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

(4)提倡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特别是利用节假日等大块时间博览群书、增长知识等。

3.教给“读书”方法

数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为了让学生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保证阅读的“质量”,笔者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绝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我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2)读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因此,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读记结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新问题、新知识,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策略二:以趣导行,落实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叶圣陶语)。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课外阅读应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进一步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朝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才能落实我们的课外阅读目标。

1.先“放”再“收”

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使学生心之所至,自我娱乐。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给学生一个过渡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活动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书目,引领学生跨进浩瀚的书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如:

(1)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

(2)阅读表演课,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

(3)阅读活动课,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阅读,而后交流展现。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展与读书相关的知识竞赛、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会等等,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读书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策略三:从内到外,充实心灵

阅读,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对话的过程,多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课外阅读产生误解:认为课外阅读是教材的补充,只要让学生大量读书,记诵优美文段,摘抄佳句妙语,学生思想水平、写作能力自然水到渠成。其实,阅读学习也有一个过程:切入(理解)――内化――外化(运用),要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使学生读有所悟,悟有所积,积而能用,不可忽视内化、外化这两个关键环节。

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关于阅读有一条经典的定律,定律简单而实在:你读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你越聪明,你的成就也就越大!衷心祝愿我们的学生都能拥有一个浸润“书香”的童年,自觉地将课外阅读变成为一个自由的梦、一个“绿色”的梦,让阅读承载起孩子们更多的梦想,让生命之花在书香中绽放。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篇7

【关键词】语文;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53-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写作技巧呢?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供大家参考:

1 初中生写作水平不好的原因分析

作文对生活进行了语言表达,除了需要外部的引导因素,还需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但从目前学校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状况来说,大部分人对作文提不起兴趣,从教学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1 教学目标超过学生能力:初中教师在指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案时,其目标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如关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很多老师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却“一视同仁”地将学生当成“自己”,一谈到知识的运用,滔滔不绝,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积累,而没有一套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知识的具体方法。这种现象是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对比下产生自卑感,反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1.2 教学与生活脱节:知识的积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概括,这是对封闭式教学的突破,而大多数教学教导学生重视形式的套用,方法的沿袭,这是错误的做法。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不是对于其他作品的概括和总结,然后直接搬到自己的试卷上,这样做无异于“闭门造车”,直接出现的结果是,作文毫无新意,没有生活的气息,甚至与生活的实际脱节。某高校教授指出一种普遍的情况:一次中考作文,学生的父母死了千千万。学生编写父母的去世,来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这是很愚蠢的做法,也是对僵硬教学和学生机械思维的极大讽刺。

1.3 不尊重学生的作品:学生作文是需要以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创作的。学生有了创作的兴趣,很多教师却不因势利导,反而对学生主动创作的“稚嫩作品”一味讽刺,使得学生消极对待创新性的想象和理解,原先仅存的创作热情也被消磨。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作品,很少主动教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只给学生片面地评语,“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无从提高。

2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2.1 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作文是一种用笔进行语言表达的形式,主要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了明白你的意思就达到目的了。但许多学生却苦于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要不是“没的写”,要不是“写不出”,久而久之便会对语文写作产生畏惧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就要首先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材可取。从经验和可行性来看,可以平时应让学生多写随笔、日记或周记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内容不限制,可写自己的瞬间感悟,也可叙说自己的情感故事和内心的烦恼,或是摘抄优美文段、句子等。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平时不敢对外人说的话对它说,大大减小了心理压力。讲作文在一开始时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抒感的平台,不要求字数的多少,不要求体裁,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当成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工具。教师可以适时点评,尽量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从心理上学生表达了情感,同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这样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写作习惯,从根本上摆脱不喜欢写,无话可写的束缚。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十分明确地意识到,课堂作文乃是限时作文,要充分懂得“时间”对于作文的重要。

2.2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长期来,语文教师总喜欢详详细细地分析课文,其实很多分析只是空泛的概念强行嫁接课文丰厚的内涵,空话套话频出,嚼蜡之味顿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改变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变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觉有兴趣的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一开始往往比较盲目,读些什么书、怎样去读,读时要做些什么工作……一切都无从下手,这时语文教师就应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他们逐渐提高,指导的角度有以下几点:

(1)选择性。指导学生读书的范围尽量拓宽一些,不能只读文学书,凡对自己有益的都应该读,从多方面吸收营养,还要让他们懂得所选的书不但思想内容要好,适合青少年独立阅读,而且语言文字也要好,经得起推敲和品味。

(2)计划性。课外阅读配合课内语文学习,可以从课文体裁、题材、内容及写作方法等方面考虑,也可以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考虑,如初一学生年龄小,可以向他们推荐童话、寓言等;初二着重进行志趣、理想等教育,可以多读些名人传记、青年修养、政治和科普读物;初三学生可以读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选本,还可以读些评论性文章和书籍。

(3)有方法。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将终身享用不尽。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扩大阅读中去,举一反三,提高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做摘要、做卡片,写内容提要、写读书心得和进行专题评论等。当然,还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书中的目录、序和跋、注释、提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