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摘抄范文
时间:2023-04-06 17:5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巴黎圣母院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在书页上抹上蜂蜜让孩子去舔,他们想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书是甜的,读书的感觉也是甜的。每天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里,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书中的甘露。我在巴黎圣母院前徘徊,在呼啸山庄里徜徉;我在取经路上行走,在大观园里游荡。每当此时,我都感觉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味道,像是软软的棉花糖,从皮肤渗到我的血液里。
书是甜的,读书时的我也是甜的。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为方汀的悲惨遭遇哭泣,为安妮的幸福生活欢喜;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扼腕,为诸葛的英年早逝惋惜。我的心情随书中人物悲喜、情节张弛而变化起伏,欲罢还休,但当我放下书来,平静以后,总是满心欢喜。这时,甜蜜的滋味仿佛从我的血液慢慢渗透到我的骨髓里。
书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当我发现我的眼界随着书架的充盈而开阔时,语文能力随着阅读的增加而增强时,作文水平随着摘抄的积累而提高时,我明白知识正是通过那些翻动的书页输入了我的脑海,我的心甜蜜蜜、沉甸甸的。
现在,我的书架上已经有了满满的一架书,这些书都是我反复阅读过,仔细品味过的,它们在我的脑海中早已从黑白纸张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它们成了我的朋友,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成就感。
篇2
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几乎每位初中生都有自己的榜样,如岳飞、诸葛亮、袁隆平、保尔・柯察金、霍金、凯伦・海勒等。这些令他们崇拜、学习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初中生通过课外阅读所认识的。当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与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从而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出灿烂的人生之路。因此,初中生应“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初中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格言就深入人心。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也举不胜举,比如匡衡凿壁借光、王融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对于这些名人读书故事,我们可以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热爱热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鲁迅,大作家老舍、巴金、冰心等等来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效增强阅读能力,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催化剂,能调动内在的潜力,所以要让初中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故事激趣。很多同学都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同学们往往情绪高昂、迫不及待,伴随着老师娓娓动听的声音,同学们早就身临其境了。正当同学们听得入迷之际,教师戛然而止,并抖出包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书上分解。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初中生推荐出相关的书目,想知道结果就读某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你们呢。这样让同学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新奇,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2、网络阅读激趣。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网络阅读的优势不言而喻,并且初中生对网络十分喜爱,我们应因势利导,列出书目,让初中生正确选择,进行网络阅读。我们注重引导,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不要“谈网色变”。
3、谈读书感受激趣。教师读书中的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宝贵的经验,要适时的向初中生讲述。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初中生对书中人物的崇拜,这样初中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通过活动体验激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路上的探索者,同时更渴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针对学生这种心理,图书馆应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收集素材,确定刊名,撰文画图,设计版面;组织学生参加故事剧本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腾起不断努力的希望,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推荐方法,引导阅读
初中生有了兴趣远远不够。有的初中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马马虎虎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摘抄积累,吸取技巧,没注重方法。显然这样的读书是不可取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读,而且合理分配时间会读、爱读,读出效果。阅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仅谈常用的几种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针对初中生在课内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如:学习了《给巴特勒的信》一文,为了让初中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向初中生推荐了《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让初中生从作品中去了解作者。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精读,就是精思熟读。读法和要求是: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础。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要善于学会将厚书读薄。鲁迅先生读书坚持“五到”,即“口到、心到、眼到、脑到、手到”。他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勇于创造,从而标新立异。“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阅读的一种渐臻佳境的境界。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善于将所读之书进行概括、浓缩、抽象等,找出知识的精华,培养阅读概括的能力。
3、速读法。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总观整篇要旨,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速读的目的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好储备。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读书活动,展示成果
篇3
摘 要: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重视学校的图书建设工作,每年会下拨一定数量的图书到各级各类学校。这些图书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起来,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增强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图书资源;人文素养;阅读
布鲁姆曾在他的书中说过:“如果人们要保留任何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意见的能力,那么我们继续为自己而阅读就变得很重要。”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最终会成为他人的启迪。但就我目前所教的两个班的现状来看,近90%的学生来自农村,家中基本没有可供初中学生阅读的名著,这些农村学生的日常阅读量特别少,有些根本不具阅读意识,更别说行之有效的阅读习惯。而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就需要学生花时间去填补阅读空缺。
近几年,“减负提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理应有更多属于自我支配的时间,但实际情况呢?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特别是一些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特安排晚自习让老师讲课。即使没有晚自习,大多家长忙着赚钱养家,很少顾及子女的教育,更谈不上为孩子营造较好的阅读氛围。
一、引领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和素质形成时期,阅读名著对其成长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1.从人文关怀角度
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阅读是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最重要的方式。而经典图书是过去文明汇聚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它经过了历史的筛选,最经得起揣摩和消化,是历代圣贤名士的智慧精华,是世界文化的精髓,对中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构建,习惯的生成,环境的优化,传统的继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阅读中多少会受到经典图书中睿智语言与典型人物的潜移默化、陶冶滋养。
2.从语文学习角度
我们的阅读课不能以考试成绩为目的而死抱着课文教学或是围绕阅读技巧讲练,很明显,这一目的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亵渎,是极为狭隘且带有极强的功利滞后性,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许多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就因此被掐灭。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激发学生阅读图书的热情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推荐阅读
古今中外,书册繁复无穷,浩如烟海。我们读什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初一开学不久,我向学生推荐巴西作家保罗・柯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美国,他是唯一“二十年畅销外国作家”;在德国,他的作品销量与《圣经》比肩;在英国,唯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单本销量超过《哈利・波特》;在丹麦,他是唯一的“第二个安徒生”;在韩国,他是唯一“新作品必登上畅销榜首”的拉美作家……。这是一个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故事,“当你一心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这样一介绍,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一个月内,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已读过这本书。2010年年末,著名作家史铁生去世,我给学生上了节《秋天的怀念》,同时向他们推荐了《我与地坛》。史铁生有着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读其作品,我们会被那些来自心灵深处的苍凉文字所感动,这文字并不是表现为悲壮与慷慨陈词,而是以极平静甚至很低调的心态写出的一些极平实的文字,平实中蕴真情,平实中含哲理,平实中见悲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知识竞赛
为了力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认真阅读这一队伍里,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组织两次课外读物鉴赏茶话会或是知识竞赛:可以是朗诵赛,每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朗诵在日常阅读中曾引起你共鸣的诗句;可以是故事会,每位同学向全班同学述演在日常阅读中所遇到的奇人怪事、历史故事;可以是“四大名著知识知多少”的竞赛等。
3.将文字影音化为视听体验
不定期地向学生们提供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音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简・爱》《夏洛的网》《巴黎圣母院》等等,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文学作品作为纸质文化的特质,加深他们的阅读体悟。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三、充分利用各种图书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扩充学生知识面的重要场所,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我校共有藏书约60000册,平均每生达30多册。全校各班每周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由每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借阅,隔周去图书馆调换,这样确保了学生阅读面的广度。学校有学生阅览室约100平方米,这里的书开架阅览,更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而每周确保一节课的进阅览室的时间,更是让学生在泛读中渐渐明确自己所喜欢的书籍类型。
2.建立班级图书库
考虑到农村学生缺少买书的热忱,家长也很少主动给孩子买课外书,每个学期班级里都会利用班会费买20本左右的书,尽量达到一桌一本,这些书同学们可以自由调换着阅读。三年下来,学生也人均有三本书。而我推荐的书大都来自班级图书库,保证了学生想看都能看到。在给班级购书中,也尽量协调好经典书籍与学生个人喜好间的关系。
四、引领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平时尽量少布置一些机械性抄写作业,对教辅书上的题目我会依据其优劣进行选做。每日利用晚饭后到晚读前近半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名著阅读。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非常自觉地趁这段时间肆意遨游在书海中。有时看到学生阅读的专注神情,常会不忍心打断他们和作者思想火花上的碰撞,就把阅读时间顺延至晚读课,让他们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寻找到紧张学业外的宁静与安详。而学校安排的一周一节名著阅读课,也不会轻易去占用。于是,一个学期下来,经过调查,学生至少完整地阅读了五本课外读物。
2.有选择地阅读
每个人的阅读状态是与自己经历的生活及拥有的相关经验存在密切联系的,它具有选择性、思考性和流动性,教师不能随意指定,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书册。有的学生偏于对未知世界的幻想,老师可以提供想象瑰丽的科幻读物的书单,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爱科学》等;有的学生多愁善感,情感细腻熨帖,老师可以提供闪耀着温情体悟的诗词散文篇章;有的学生生性大咧粗犷,老师可以提供题材大开大合、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有的学生性格内敛心思缜密,老师可以提供那些蕴藉丰富的人生启迪的名人传记……
五、学会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1.积累是情感产生谐振的前提
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施建议”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我会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还要求学生尽量有选择地对所摘抄的句段强化记忆,同时,也要渐渐把这些语感挪为己用,展现在平日的随笔里。当然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2.阅读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在阅读推荐中我首要推荐的是那些经典的课外读物。经典的价值,当然远远超越那些简单的教条。经典,往往是一种复杂、立体的事物,它能经得起多方位解析,能包容多角度批评,能不断引发人们产生新的、远非标准的,但都言之成理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语文素养便在这样的经典中愈积愈厚。钱理群教授说:“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地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被众多人认为是物欲横流、道德感缺失的时代里,重视和加强阅读无疑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教育的目的。
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 教学对策 教学方法 语文素养
阅读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高中学生处于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高中学生应学会自主科学地阅读,高中语文教材专门设计“名著导读”板块,目的是用名著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力,使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许多教师仍将高考作为主要支撑点,对“名著导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投入,急功近利地泛读和粗读,将精力放在习题训练和死记硬背上,致使许多学生的文化视野狭窄,语文根基薄弱,制约了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给“名著导读”的深层次推进带来难度。高中语文教师应树立“精读”名著的理念,选择有效的导学方法,真正发挥“名著”的文学引领功能。
一、倡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名著”
名著阅读教学应关注三个组成部分:作者、文本、读者,应教会学生从三个要素的有机联系中把握名著,遵循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实现对名著的深层次、立体化的理解。以考试为目的机械地搜集信息,会将作品变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从读者的视角感悟文本,寻找作者写作当时的心境、主旨、情感,用心走进文本情境,体会文本的本真价值。“名著导读”教学首先要重视“读”的落实,必须让学生亲自阅读名著,名著梗概介绍、改编的影视作品等,虽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省略阅读时间,但是剥夺了学生直接感知的能力。转述与曲解的教学方法不是真正的阅读,是对作者和名著的亵渎。只有让读者与文字直接接触,在对语句的理解和欣赏中披文入情,在整体把握中,才能体会作品中的情绪、心境,进而勾勒出文本传递的意义与主旨。比如,以《雷雨》为例,必须亲自体会青年满含激情的文字控诉,才能体会戏剧中人物心理的矛盾与冲突,对封建制度的黑暗与腐朽进行更加深刻的鞭挞。通过阅读鉴赏,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积极,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产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
二、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自主体验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可以通过听课与识记掌握,“名著导读”板块必须借助个性化阅读,结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进行自主体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积极调动知识内存和情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深度阅读中,探究问题,锻炼思辨思维与创造力。个性化阅读强调每个学生积极进行名著阅读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语文基础、文字感知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个性,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风格,挖掘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大多数名著篇幅较长,高中学习压力较大,语文教师可以制订系统科学的阅读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任务,将长假和日常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做到长篇与短篇兼顾,各种文体都涉猎其中,让学生自主阅读,积累知识,享受阅读的快乐与轻松,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增长心智,积累写作素材。这样的安排较好地处理了应试和素质教育的矛盾,有利于学生对名著进行整体了解,同时,又不耽误其他科目的学习。高中学生自主阅读可能受到纸质图书的成本和资源限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网络阅读理念,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创建名著阅读校园网站,师生共同开发和维护网络名著资源,选择和上传优秀的读物,实现多地多校资源共享。语文教师可以组建班级的阅读交流群、微信平台,定期发送名著导读相关信息,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方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站跟帖留言,与教师和同学在群里针对某个问题发问和交流,在自主阅读中,实时受到教师的指导,吸收外界新鲜观点。
三、辅导学生对“名著”展开精读
“名著导读”亟待改革的弊端是学生阅读过浅,泛读影响了阅读的效果,教师让学生速记名著情节和主人公,将经典句子印制成提纲,对文本的意义和中心总结归纳。名著的泛读,使一幅幅名篇佳作变成知识点总结,失去了原著的意境和文学积淀功能。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辅导,充分利用教材中“名著导读”篇幅,将其中内容、写作意图、阅读建议、点评、探究思考等板块分析清楚,体会出编者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教材的引导下理解名著。名著涉及的人物、性格、情节、意义、价值等是多层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规划名著阅读的方向,让学生有侧重点地展开研究,带着问题和思考徜徉在文字的海洋。比如,在《家》的课堂中,教师可将“鸣凤之死”作为导读切入点,进而揭开全文的悲剧面纱,将小说中的女性群体详细研究,思考人物命运坎坷的社会根源,学生带着悲悯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语文教师要实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可以书写阅读日记,摘抄优秀段落,对存疑部分批注,书写读后感等,从文体、立意、文采、风格等方面获得启发,全方位汲取名著中的精华。新课改提倡研究性学习,因为依靠一个人的智慧不能完成较为复杂与深刻的名著阅读任务,要对名著深层阅读,并且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挖掘名著内在隐含的价值,需要在小组合作中精细阅读,搜集与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势,筛选与整合阅读课题和信息,对名著中难以理解的地方、存在争议的话题、重点段落等进行集体突破,从深度和广度等角度审视作品。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人物,教师可以布置小论文――加西莫多艺术形象分析,学生在探究主人公命运和性格的过程中,深入地领会作者鲜明的对比手法,对善良的内心与丑陋的外貌产生全新的认识,提升了审美层次和思想高度。
四、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综合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沟通与交流名著阅读的收获,展示自己的文学修养与风采。“名著导读”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制造互动对话的机会,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将学生个体感受当众抒发出来,加强师生对话与生生交流,师生的思维与心灵在课堂上多重碰撞交融,在协作谈论中彼此了解和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分享喜悦和收获。新课改下的“名著导读”教学,必须消除教师代替学生阅读总结的弊端,但也不能让学生任意发挥和解读。受到知识与阅历的限制,学生对名著的解读和体验有局限性,尊重个性化与差异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师要把握好学生阅读和活动的脉络,根据课堂互动生成过程及时点评,对阅读中存在的偏差与问题点拨和指正。例如《红楼梦》阅读中,有的学生在对话中说出讨厌林黛玉的小心眼,对贾宝玉不愿意考取功名理解为不思进取,教师应该强调作品的创作背景,启发学生运用历史与阶级的分析方法深入思考。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校园活动,例如阅读报告会、名作朗诵会等,引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向往和兴致,使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探究文学内核,走进名著的本质与灵魂。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文学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开展名著推广演讲,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和推荐自己影响深刻的名著,抒发阅读感受和心灵上的震撼。通过当众表达的方式,调动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的相互推介和谈心,使每个人的智慧与思想得到交流和分享。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在阅读中书写内心的感叹与情绪,拓展对名著的认知与体会;在模仿名著中提升思维方式与写作水平,培养鉴赏能力。例如,组建“名著导读”改编合作探究小组,每个学期可以组织一两次话剧表演,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集体参与名著改编或续写创作,体现了较高层面的文学性和创新性。例如《雷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是戏剧性较强的文本,涉及的人物和情境丰富曲折,既可以直接作为剧本进行演绎,又非常适合艺术加工和再次创作,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和参与面。合作小组集体讨论编写或改写剧本后,由小组协商设置角色和演出服务人员,争取发挥各自的才干和优点,使每个成员都得到锻炼,增强团体协作意识和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集体备课安排任务,由同一学年的学生在班级先评比表演,推荐优胜者参与全年级表演,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名著阅读。
综上所述,落实新课改理念需要多环节全方位的改变与创新,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名著的本质与内涵,运用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让师生穿越时空界限,与名著中优秀的思想与心灵碰撞,形成对现实与自我的反思。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独特感受,指引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的养分,不单纯为阅读而阅读,让名著为高中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王彦力.让教育名著“活”起来――上好教育名著导读课[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109-112.
[2]龙祖胜,梁莉.“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导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55-57.
- 上一篇: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
- 下一篇:优美散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