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章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29 06:0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美文章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规则意识来自责任感,它的最高体现是自律,也就是“自己能管住自己”。当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愿意遵守生活规则是时,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整洁、更有序,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更和谐……想一想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社会秩序就会变得混乱。不遵守规则的人最终只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还会酿成惨祸,危及他人,危害社会。
2、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3、真正的成功是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如此感到喜悦,才是不掺杂任何东西纯粹的成功。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已经超越于社会的评价,而人生最珍贵的最美好的恰恰在这其中。
4、在现实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很多人都清楚自己该怎么做,可是做与不做是两回事,很多人都犹豫了,退缩了。无论大事或小事,只要你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你的举手之劳都会得到别人的感激,你越是帮助别人受到的感激也越多。
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古训被历代仁人志士当作修身养性之本,强调保持内心的宁静,对一个人修身养性尤为重要。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修身当从修心始,修心当从静心始。
6、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能“经天磨是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对自己有超越;对别人有挑战。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
7、当爱迪生为寻找合适的灯芯失败了上千次后,他仍没有放弃。于是有人嘲讽他,而他却风趣地说道:“至少我也收获了一千多根失败的灯芯!”爱迪生换了一种角度回答,既消除了自己的尴尬,又缓和了气氛,也使人们看到了他的良好心态。因而,换一种角度,便是一种豁达。
8、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人生就是生活的过程。哪能没有风、没有雨?正是因为有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看见斑斓的彩虹;有了失败的痛苦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9、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兴趣,性情,特点,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正真喜欢做的事,你就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不会懂得什么才是成功的内涵。
10、在人的一生中,可贵的是勇于承受世间最美的东西如爱情、亲情、责任等。可悲的是争着抢着去承受不应承受的东西,比如过分的私情、私欲。每当你往自己的篓子里多扔一块小石子,你的脊背就不得不因此弯曲一次,最终篓子里的重量让你只能匍匐于地,过完庸俗的甚至可鄙的一生,私欲就成了你唯一能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
1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需要规则。人们遵守规则,生活才会有秩序,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规则是为了保证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制定了各种纪律和行为规范。这些校纪校规就像校园里的“红绿灯”,时刻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
12、一个人生活得太顺利,勉不了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一个人生活得太富足,勉不了骄奢傲慢,崇尚浮华。生命如果没有一点波折、一点阻碍,就很容易沉溺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无法超越精进,而生命的停顿就是死亡。
13、我们犯错,无论是无心还是有意,最后都必须要承受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或者是一种教诲管束,或者是上天给我们惩处,好叫我们醒悟,及时回头。因此,受苦也往往在无形中化解了生命中许多窒碍困厄,帮助我们成为一位通达睿智的人。
14、一个人之所以没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不够勤奋,不过坚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勤奋才等于天才,爱因斯坦还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生就只有几十年的光阴,要是你在这几十年中,连自己的梦想都不敢追求,那你就等于没来过这世界。
15、人的一生要经过无数的坎坷和狂风暴雨,是什么让我们在如此困难路途上坚持下去?是微笑。有时侯一个微笑可以让一个信心坠入谷底的人重新回复信心。
16、没有积累,再粗壮的参天大树也是外强中干;没有积累,再强壮的雄鹰也蜕变不成天之骄子;没有积累,再灵活的大脑也会成为一团浆糊。所以,让我们追逐真理,永不停息……
17、人生何尝不像是一个十字路口,你玩回走说明你已经害怕,胆怯了,左右前不也各是一条道路吗?可是你敢走吗?有那个目标吗?河流流入长江,也是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用自己力量“开”出一条大路来,不管前面有多少险阻,另一种则是蜿蜒曲折“绕”着走,最终它们都会流入长江,、与长江融为一体,我们人生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是不相同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即使都会成功,但不要过度模仿他人,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自己展现在更多人的眼前。
18、受苦,虽然有时痛彻心扉,却能刺激我们神志清明、性灵觉醒,在“痛定思痛”之后,教养我们的内涵,修正我们的行为,调适自己与天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便是一种进步,一种成长。
19、恼人的雨冲刷下的绿叶,也会变得单纯仙灵,灰灰的天也会透过几线分外金黄的阳光。同一种处境,不同的角度,便是不同的看法。在困难时,我们与否应该乐观地去面对呢?
20、一个人的魅力不是高高在上的骄横气,魅力也不是奶油般的漂亮面孔;魅力不是装腔作势,更不是矫揉造作扭怩作态。一个人真正的魅力来自于人的内心世界,它真实、深刻、充满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21、人生如烟,如云,如风。转瞬即逝。“只有倒退的人与车,没有倒退的时间和路”,既然我们走到了今天,又占有如今的社会地位与责任,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莫倒退。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明天,抓住今天,在宁静中奋进,也许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创造了奇迹!
22、在人生路上,我们要不断学习自省,学习自我约束,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规则陪伴我们成长,帮助我们进步。同学们,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留给记忆,明天将交给梦想,你所能把握的,就只有今天!让我们好好珍惜今天这美好的学习时光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3、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没有生来就完美的人,也没有生来就什么也做不成的人,这都要看自己努不努力,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是金钱什么的可以确定的,而是要看自己,金钱帮得了一时,但是帮不了一世。这也是一个真理。金钱虽然能买来虚假的荣誉,当这个人的金钱耗尽而自己又无法挣到更多的金钱时。他的荣誉就会烟飞云散。
篇2
关键词:阅读;积累;兴趣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但作文如何教学也是令语文老师一筹莫展的事,一谈到上作文课,学生更是谈虎色变。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呢?我经过近十年语文从教生涯,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具体做法如下:
一、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扩大他们的知识积累
许多学生提笔觉得千金重,无话可写。还有些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其实这都源于他们头脑中积累得少。针对这一问题,我鼓励学生多看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此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另外一些文学杂志和满分作文等,这些也能帮助学生积累美词佳句。在积累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一是抄一抄,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优美的词句或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读书笔记中,日积月累,丰富词汇。二是写一写,如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记录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提出自己对社会上某些现实的看法与思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等。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评出摘抄、积累最多的小组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另外每天的语文课前两分钟学生轮流上讲台背诵自己积累的靓词佳句和美文,在这种背诵积累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堂上讲一些成语故事,或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著里的精彩故事,让故事里的精彩情节或场面感染、感动学生的心灵。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学生会变得有话可讲,有话乐讲。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作文题目,巧妙创设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习作是紧张的智力劳动。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中,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
三、上好美文赏析课,重视榜样的力量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孤立进行的,写作与美文阅读、赏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典美文的阅读、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我每周组织学生开设一节美文赏析课,每周由小组推荐美文,美文被选中的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课堂上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小组赏析、点评。另外我还组织欣赏班内同学的美文,班内树立榜样。举行本班学生写作经验交流会,相互借鉴学习,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成就感,这种成功感和成就感又会激发学生的进步欲,增强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3
关键词:指导;积累;好词好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用笔记下好词、好句、能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语言,提高你的能力,当然也就能文如泉涌,妙笔生花。《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提出了一定量的规定,并推荐了一些必读及必背的具体篇目。可见,积累之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们正处于积累好词好句的黄金时期,如果不抓紧积累好词好句,岂不是浪费。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积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预示着他成功了第一步。在我校,通过对全校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没有专用的摘抄本,没有自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为积累而积累。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让他们准备一个专用摘抄本,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命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可以定期开展评比“积累大王”活动,对于优秀的给予表扬。这样让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享受,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二、明确目的,知道积累什么
第一是积累语言材料。
教材里每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成语、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绕口令、儿歌、古诗等,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也有许多妙辞佳句,都是学生很好的积累材料。
第二是积累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例如,《草原》一文,课文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令老舍先生惊叹、舒服,给予作者美的享受。那么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词句来描写美景呢? 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在思考中级积累了好词好句,又能从好词好句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三是积累精妙的写法。
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美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积累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例如《所见》一诗中“意欲捕鸣蝉”中的“捕”为什么不用“捉”呢?我先让学生仿佛诵读,再比较,发现“捕”比“捉”更准确、更形象,更能表达小孩想得到蝉的欲望。
三、学会方法,知道怎样积累
1.归类积累法
可以将有语言特色的分别归类。如写景物的、写人物的、写场面的、写活动的、写动物的、写植物的等分别归类;还可以把相同部分的集合在一起,如一帆风顺 、一鸣惊人、 一心一意、 一如既往、 一刀两断 等都以“一”开头;再如:心安理得、心比天高、心不在焉、心潮澎湃、心弛神往等都以“心”开头;还可以把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开天辟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虎头蛇尾、 扬长避短 、 三长两短、口是心非 、弄假成真、七上八下等;还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AABB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等;ABAB式: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等;AABC式:欣欣向荣、津津有味等;ABCC式:小心翼翼、神采奕奕等;ABB式:绿油油、红彤彤等。
2.美文摘抄仿创法
模仿文中的优美的表达方式仿写句子。例如,《荷叶圆圆》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可以引导学生仿创:__说:“荷叶是我的__。”
3.熟记法
要写好文章,在于要有好素材,而材料却来源于积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有心,更多的是来源于熟记。书要装到自己脑子里,变成自己的精华才算数。写作技巧也只有在熟记下才能感悟,才能如行云流水。小学教材中要求的必背内容必须让学生熟读成诵。
四、学以致用,巩固积累
篇4
一 制订题签,把预习问题层次化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层次的题签,分配预习任务,基础稍差的学生,让他们在预习中扫清字词障碍,碰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然后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参考材料,让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查找资料。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梳理文章内容,深入思考其内涵,寻找不理解之处,对课文质疑。俗语说:学贵有疑,学贵生疑。发明千千万,起步在一问。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学生的思考来源于教师问题的设问,所以要提出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反之,学生不动脑筋,人云亦云,就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问题设置具有思考价值,在预习过程中重点指导质疑这一环节,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逐步养成敢问、善问、会问的习惯。质疑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思考又带动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质疑,学生通过思考真正体会文章的思想、作者的写作艺术等,同时对这些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培养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情况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预习中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为在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了准备。如我在讲《陋室铭》一课时,任务学习共设置四个,分别是文学常识积累、读课文、译文、背景材料了解,课堂反馈上,我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不仅节省了时间,学生也感受到了自我解决问题的快乐,尤其在课文朗读上,不仅没有错别字,而且能抑扬顿挫,读出了语气的轻重缓急,通过语气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我在这节语文课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 在预习指导中教会学生积累
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在一瞬间,而是在于长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会查阅大量资料,在阅读中会遇到许多华美的篇章,但是这些美文在文学作品中只是沧海一粟,教师不可能引领学生读遍这些精彩篇章,所以要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让他们在读中积累语言,他们手中有许多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的文章,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扩大阅读量,根据他们的不同程度,推荐不同作品,尤其一些名著中的精彩场面让他们大量积累、消化、理解、吸收、运用。如我在讲走近四季作文时,学生选材夏雨描写却不够生动,我推荐读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一段描写,读后积累一下老舍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并从修辞和动词的使用上了解作家的语言魅力,尝试仿写练习。积累的另一种好办法是“海量阅读”,在预习中遇到的你喜欢的作品,就尽可能去读,我认为大量阅读的直接结果就是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阅读量的增长,促进了学生对文字的熟悉、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在“海量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准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督促学生积累名言、警句、美文段落,背诵一些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读善思的同时重视语文材料的积累,发展思维。因此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尽可能根据课文特点扩充知识面,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 在预习指导中教会学生做笔记
篇5
【关键词】素材 启航
传统作文教学将最富有的作文变成虚假机械的写作训练课。学生的作文自然没有真情流露。怎样开掘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写作的思想观念都来自于生活。学生会生活,拥有丰富的生活,见识广泛,视野开阔,感受就容易深沉,写文章就会才思敏捷,触类旁通,收效持久。
小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学习、文体爱好、兴趣小组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活动,教师要教育学生随时将感悟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仅要学生写,而且要学生感悟生活,提炼生活,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观察是一切的前提,是思考的基础,没有观察,学生就不能够完全展示生活,演绎生活,没法将事情写具体写深刻。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走进自然,通过多种感官接纳世界,并摄取多种养分,开展好丰富知识、充实内容、陶冶情操、打好知识基础的活动。也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掘生活中的智慧的源泉。
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辩论比赛,鼓励学生写日记、写作文等,教育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写作的趣味。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资料,书写感受,扩充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文章,会写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可以写好醒目的赞美的句子,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留心观察,保持学生持久的写作的动力。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将眼光放在广阔的生活世界里,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
一、积极积累素材,提高表达才能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文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享受美文的浸渍,感受课文的布局美,实现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运用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将作文教学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在学习内容中积累,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表现文章的美感。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优美词句的摘抄本,每篇课文学完,要求学生做好摘抄,交流学习心得,并根据生活实际写“小练笔”,积淀写作素养,展现个性特征,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努力扩充素材,形成读书习惯
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充足,写作的时候,很难调用多样的词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写作的条件,带领学生广泛阅读,如果仅仅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不行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拓展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科幻故事和中外名家名篇等书籍,积淀学生的写作素养,形成好的读书的习惯。
教师要教育学生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耐心。小学生阅读范文时,往往是蜻蜓点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写作的技巧,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好的文章,并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选择同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例如,写景的文章可以读得很生动很细致,让人赏心悦目,与自然贴切融合;写事的文章,可以读得扣人心弦,让人沉醉;写人的文章,可以读得神气活现,趣味盎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摘抄各种精彩的词句段落,带领学生一起赏读,激发学生产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三、全力用好素材,提升写作水平
篇6
【关键词】经典美文;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文也是如此。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语言表达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初中生在写作时,常常叙述不清楚、描写不生动、说明不准确、论理不精辟,要么词语匮乏,要么词不达意。那么,如何做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美丽起来呢?在语文课实践中,我感受到: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经典美文,朗读背诵,造句、仿写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美化学生语言的一种好办法。那么,如何有效发挥经典美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指导学生晨读,背诵经典美文
写作离不开语感,语感的形成离不开积累,没有词语的积累,就不可能造出精彩的句子。前期,全校语文组老师集思广益,精选经典美文,每篇文章都配上诵读提示,分年级编成校本教材《李子风》,并分发给每位学生。然后,每天早晨,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晨读,背诵对应的经典美文,积累写作素材。我所教学的七年级学生背诵下来的美文包括:《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传统经典著作的节选内容;《满江红》、《春江花月夜》等经典古诗词和卞之琳、冰心、汪国真等人的经典现代诗歌。此外,还要求他们熟读林清玄、张爱玲、毕淑敏等的经典散文,背诵他们作品里面的一些经典段落,及时摘抄好词、佳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词汇的丰富,语感就会不断加强,很多词汇便会慢慢积淀在脑海中,日积月累,一旦需要,就会“脱口而出,信手拈来”。
二、把握词语特点,有序进行造句专项训练
造句,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造句训练是受教师重视的,然而进入初中后,造句却遭到冷落,很难看到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项造句训练,以致学生对很多词语的意思理解不透,不懂运用。为此,我将每天课前口语训练的时间用来进行造句专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紧扣词义,造完整的句
《李子风》挑选的是经典著作,里面有很多的好词,这些词汇就是很好的语言训练资源。例如,诵读了冰心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笑了。”后,学生接触了“惊羡、明艳、浸透、泪泉、孤芳自赏”等词语,我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把这些词的意思弄明白;然后指导学生紧扣词义,运用单个好词分别口头、书面造句,并根据学生表达情况,及时反馈矫正,直至熟练运用为止。
(二)多词组合,造通顺的句
每篇文章接触的好词都不止一个,除了单词造句外,有时我还适当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把几个美词进行组合,连词成句,造通顺的长句(复句),表达一个相关的主题。如把“惊羡、明艳、浸透、泪泉、孤芳自赏”等词语先不按顺序,优化组合,融入一段话中;然后再提高要求,教师指定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再让学生按序造句。由于难度的增加,学生不仅要考虑单个词语的意思,还要统筹考虑部分与整体的协调,考虑词语出现的逻辑顺序。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词语运用能力,又提高了布局谋篇的能力。由于这种连词成句(特别是不按顺序的连词成句)造句的方式,能造出许多不同效果的优美句段,所以学生很是欢迎这种造句方式。
另外, 造句时难免出现造出病句的现象:有误用词语的、有成分残缺的、有搭配不当的等。通过诊断、修改病句,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所在,找出补救措施,在纠错中提升词语运用能力。由于,形式多样,难度不大 ,很多中下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对作文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三、拓展思维,仿写出精彩的句子
使用好词,仅仅造完整的句、通顺的句是不够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精彩的句子。在实践中,针对七年级学生实际,我分课时引导学生选择那些语言优美、运用修辞、难度较小的短句进行分类仿写训练;然后由句的仿写提高到段的仿写。每次,注重一种修辞手法的仿写。
首先,挑选学生们最熟悉的“比喻”入手: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例句: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了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P27,张爱玲《秋雨》)
学生仿句:雪,像无数各具特色的花,连成一条洁白的帘,盖住了整个冬的世界。路也是白花花的,像刚刷的墙壁涂满了还未干的白漆。那些在树梢的淡白色雪花,就像夜晚天空中的星星。
其次,是学生们比较容易上手的“排比”: 排比就是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给人以整饬美。例句:忘记是一种记忆的洒脱,一种胸怀的和境界的开阔,一种绅士的风度和勇气的超脱,一种对过去和成功的淡然处之,一种对痛苦和忧愁的嘲讽和不屑,一种对人生轻轻松松处世之真谛。(P60,《忘记是一种风度 舍得是一种智慧》)学生仿句: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理会嘲讽的微笑,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篇7
如何提高乡镇中学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呢?作文材料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关于作文材料积累的方法:
一、专题积累
在作文材料积累中,教师不能盲无目的地让学生去积累作文材料,那样做只会事半功倍。一定要分专题地让学生去进行系统的材料积累,如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一单元,这单元是以写人为主的,教师在教这一单元时,就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背诵、摘抄、观察等方式去积累写人的材料。上第二单元时,这单元是叙事的文章,就让学生去积累写事的相关材料。上第三单元时,则让学生去积累写景的相关材料。一定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各种形式的材料积累,要求学生紧紧围绕专题作文进行材料积累,这样到了写作课时,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相关作文材料积累,胸中有物,写起作文来才不会害怕,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背诵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和现代文篇目进行背诵,对一些优美的文章也要要求学生对其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背诵积累,在课外阅读中,对其优美的语段、词语进行摘抄,在早读课上或课外时间要求学生进行反复地诵读,牢记心间。只有当学生大脑中有了一定的语言词汇积累,在写作课上才有话可写,行文流利。
三、阅读积累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可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我们有的同学初中三年毕业了,除了几本教科书以外,就没有读过其他任何课外书了,有的同学即使读了几本,无外乎就是一些童话、漫画、笑话、鬼故事或者武侠小说之类的作品。这样的阅读量如何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注入学生体内的新鲜血液,阅读是学生作文的土壤,没有新鲜的血液,没有肥沃的土壤,怎能培育出茁壮的禾苗?作为语文教师,每学期一定要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最好是每个年级组能统一学生课外阅读必读篇目,并在相关考试中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用“以考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去主动读一些中学生必读的书目。如七年级上册可让学生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外国文学乔安妮・凯瑟林・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平时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主人公的命运,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并对其中自己喜欢或感人的文字进行抄录,或者写成一些读书心得,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借鉴他人的选材与构思技巧,增添作文文采,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感染人生成长之路;也可以在月考、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中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让真正阅读的学生得高分。
四、生活积累
在作文积累中,还有一种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生活积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事与物。如果只是借助于阅读、背诵积累,那样写出来的文章会很生硬,不太真实。如今年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三单元时,本单元主要是写四季之景的美文,当时正值秋季,我就让学生去积累秋景的作文材料。在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是“秋”,要求学生抓住秋的特征来写,把秋写为几幅画面即可。经过近半个月的作文材料积累,加之课堂上又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积累了不少有关秋的作文材料。作文课上,我见一个学生文章写得还不错,但文章冒出一句描写秋草的句子:“嫩嫩的、绿绿的”,还有一个班的学生描写秋天的风:“润润的,暖暖的”。面对这些,我知道问题出在学生没有细心观察周围的事与物,于是犯了错误。在作文课上,针对这两句话,我让学生下去再用心观察和感受一下,第二天两个学生才恍然大悟地跑来告诉我:老师,原来秋天的草不是嫩嫩的、绿绿的,而是金黄的、枯萎的。另一个学生也告诉我:原来秋天的风不是润润的、暖暖的,而是清凉的、干燥的。大家惊奇地发现原来细心地观察是如此的重要!除了这些,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有活力,才能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篇8
一、以兴趣为动力,让课内促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喜爱课外阅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书的方法主要来自课内学习,来自教师课堂教学的点滴指导,教师要注意利用教科书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这便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如在课内阅读中可教给学生读书“六字诀”,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读”,读其内容,知其概要。二“查”,查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查不懂的字词。三“画”,圈点感兴趣的句段,在感悟深的地方做批注。四“摘”,摘抄好词佳句,做摘抄卡片。五“写”,写读后所感,试写文学评论。六“背”,背精彩片段,背优美范文。
二、以方法为路径,上好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课外阅读指导课要做到三个“教会”。
教会学生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建议他们读一些经典,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多,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记录”的步骤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情文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段、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段、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三、以资源为突破口,拓宽阅读空间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就天津而言,现在农村小学生每人占有图书量均在26本以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丰厚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将小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一个档次。
2.办好班集体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以调动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拿到班里与同学共享,并相应制定班集体常规借阅制度。为了增加书源,可以采取一些灵活有效的机制。比如用自己读过的5本图书可以换班里1本未读过的图书。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可以在班里组织读书兴趣小组,开展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古诗大比拼、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的读,大量的读。
4.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阅读课外书的好处,普及对课外书的认识。让家长知道课外书不仅局限于作文书、教材辅导书,提示家长要鼓励学生多看书,成为孩子阅读的伙伴。
四、以评价为手段,加强阅读的实效性
教师要加大评价、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力度。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考试评价。在平时的检测中增加一些课外阅读方面的题目,如选取“推荐书目”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做阅读理解性的题目,或写和读书有关的习作,如“读书乐”、“美文―――我的精神食粮”等。二是综合评价。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综合评价策略。建立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阅读的篇目、阅读的时间、故事梗概、精彩语段的批注、对人物的评价、写作上的收获、思想上的启迪、优美语句的积累等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对阅读记录卡每月进行检查,从而对学生的阅读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分成A、B、C、D四个等级。
篇9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学生的兴趣越浓厚,学习效率就会越高。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课上演讲比赛,形式是讲故事,背诵一些古诗名句,或者背诵一些自己摘抄的优美文章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课前的探索、丰富的教学方法、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行之有效。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善于钻研,勤于思考,一定能最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基础。
二、导语要精彩
好的导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而且还能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一堂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的效果,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比如在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以这样导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以其清新的笔调,细腻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写出了许多旷世之作,其中也有不少作品被谱成了歌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一剪梅》。一节语文课在优美的乐曲以及学生的吟唱中开始。如果教师这样导入,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一定能够吸引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注重课堂积累和延伸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语文课本的学习上。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拓展学生求知的空间和视野,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基础知识积累
扎实的语文功底是取得语文优异成绩的前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从一字一词做起,从点滴做起,这可以帮助学生增加一些字词、成语、古诗的记忆。例如: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成语,或阅读一首诗歌或短文,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大大增加基础知识的储备,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再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对于一些常用的但易读错的词要写在黑板上提醒学生,对于一些书本上的成语要及时巩固,以增强学生记忆。
2.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写作是高考语文的最重要部分,而阅读永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外努力加大课外阅读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写作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平时积累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薄发”。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甚至可以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读课外书籍,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促进其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3.增加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摘抄,记录一些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记日记也是课外练笔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四、养成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习惯
学习过程是不断产生疑问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让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点拨和补充,但不能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否则也就失去了质疑的价值。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知道学生的疑惑,才能够“对症下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在学生探究出结论后,教师可以作出适当评价,要突出学生的探究成果,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发言和提问中去。
篇10
一、培养阅读兴趣
①大力宣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橱窗、晨会、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灌输,让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②推荐好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③开展活动。在指导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一种可行的激趣方法。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可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记诵能手”“朗读高手”;可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奖状;可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④巧妙推荐。教师一方面可以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可以推荐必读书和选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倘若没有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其阅读兴趣也不会持久的。因此,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要遵循阅读的规律,依托课内教学,剖析一些规有律性的课外阅读,及时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读物特点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增加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课外阅读正是实践这些方法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逐个训练,巩固这些阅读方法,进而提高泛读、跳读、速读的能力。实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之目的。②思考的方法。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思起于疑,要教给学生自读、自问、自答、边读边思、主动运用工具书质疑解难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③拾贝的方法。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拓宽知识面和积累语言材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外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方法。像优美的词语、精美的片段、精彩的篇章……要学会识别,学会摘抄,甚至主动记诵。④随笔的方法。读是吸收,写是倾诉;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将读与写结合,是指导课外阅读的一条重要原则。要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心”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对课外读物进行评价,主动与自己比较,联系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评说。
三、注重阅读实践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加减并举,使学生有时间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无疑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我们一味地做“加法”只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而不适当地做些“减法”的话,不仅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逐步消失,而且学生的身心也要受到损害,最终得不偿失。因而,适当地做些“减法”非常必要。首先,我们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繁琐的分析、减少繁琐的提问、减少机械的死记硬背、减少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精神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其次,要压缩家庭作业的时间,减少“死抄”性质的家庭作业,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再次,可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减少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二是要充分利用好时间的“边角料”,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中午时间、活动课时间、放学后时间、双休日时间等这些学生时间的“边角余料”,正是组织学生以班、以组或以假日小队等形式进行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把学生组织起来,营造氛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养成习惯。
- 上一篇:拟人句摘抄
- 下一篇: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