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日记范文

时间:2023-04-09 14: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摘抄日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摘抄日记

篇1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日

我学习了的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心里感到特别亮堂,工作越干越有劲,只觉得有股劲永远也使不完。

我为了群众尽了一点应当的义务,党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去年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鞍山市青年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这完全是党的培养,是思想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是广大群众支持的结果。

我要永远的记住: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

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

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九日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七日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篇2

色 彩

棕色呢,接近黑色,但比黑色来得柔和,就像冬天里的一团温暖,虽然不是明艳的火炬,可是,它的内涵是深厚的,包容的,它能给一个人的心灵和身体以双重的爱护与理解,不像单纯的黑色来得那么直接,那么没有过度。棕色,是一种谦虚的红,它无时不在暗中跳跃出生命的激情;棕色,是被俘虏了的黑,它放下棱角与芒剌,把一份温婉的凝重装点;棕色,是千万种颜色中最大度、最含蓄、最宽怀的绅士,它不计较,不奢华,不张扬,不刺眼,它就在自己默默不语的沉着中透露出自身的无限情怀,让一个生命因它而更加纯朴浑厚,因它而持重大方,因它而世代相承。我喜欢棕色,喜欢棕色的品格,喜欢棕色的视觉,喜欢棕色给人的灵魂带来的一份安宁。

风和雨

雨是烟雨,雨是被裹在风中的,那风就变成湿的了,就像是风和雨合起来在和人做着某种游戏一样,以显得它们作为大自然的两种物质的威力完全不同于一种。可不是,风是看不到的,只能借助别的物质才显出它的存在的,比如,人的皮肤,人的头发,被吹落的树叶,被刮起的飞尘。而此刻,这风和雨在一起,风就浪漫多了,雨也浪漫多了,不过,它们都在相互忍让着,并没有往前抢的意思,因此,感受到的风雨是轻柔的,就像妈妈刚刚从水中浴出的手,又用这双手去触摸自己的宝宝,宝宝可能会觉得这双手没有日常的干爽,可毕竟是轻柔的,甚至是多情的。

篇3

一、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

学习在于积累,语文的学习更是这样。为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新学期伊始,我便要求学生准备三个笔记本:课堂笔记本、摘抄笔记本、日记本。课堂笔记本要求学生记录每课的重点字、词、句以及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学生在日后的复习中便可高效地把握课本的知识要点。作摘抄笔记和记日记隔天进行,即每周一、三、五写日记,二、四、六作摘抄笔记。这两个笔记本每周要批改一次。另外,每天语文课前,要求学生轮流抄一个小知识在黑板的一角,可以是格言、名言、成语、诗、词、优美词句等等。也都要收集到摘抄本里。为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兴趣,我觉得先应由老师确定题目,尽量使每位同学都能下得了手。

二、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所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导读”法宗旨就在于通过激发兴趣从而达到“自能学习”的目的,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感觉,“激励”是最好的途径。我总是不放弃任何激励学生的机会:课上我主要用情感激励。另外还有评语激励,在学生的日记本、作文本、作业本上,我常常用语言激励他们。还有就是用分数激励,给学生尽可能打一个令他满意或惊喜的分数,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三、课上认真按“导读”法上课或教学

篇4

关键词:表达欲望;积累;日记;文本资源;评改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基本功的训练。在各项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进行习作训练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我在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孩子乐于表达的欲望

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首要的工作是让孩子知道,习作就是写话,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其次,要不断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从小孩子学会写字起,就鼓励他们写话。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也可以用拼音,甚至可以用图画代替。例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后,让孩子说说你印象中的夏雨是什么样的、你听到的夏雨的声音,怎样仿照课文把自己说的写下来,这样孩子写起来就不再难了。

二、注重积累,为习作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指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我都会让他们准备两个本子:一是日记本,二是摘抄本。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我要求他们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在摘抄本上,课堂上再引导他们对自己积累的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为写作打下基础。在课余,我鼓励孩子们坚持课外阅读,从而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让日记为习作搭建平台

由于日记形式短小,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有利于习作能力的长期培养;日记内容丰富,学生有话可说,因此写日记是小学生有效的练笔方式,通过写简单日记提高写话能力,日记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生活与思想感情的记录,是“自己说给自己的话”,学生在写作中较为自由,兴趣较大。因此,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日记形式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训练观察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培植“想写”的意识,激发“乐写”的兴趣,培养“善写”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写作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作的纽带。运用得当,以文引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开拓视野,积累知识,还可以扩展孩子们写作的思路。现在的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孩子在自读自悟中、在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中往往感悟较深、感触较多,找到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思路,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体会来模仿写作,写起来言之有物、有感有情。学习了三年级第六组写景的文章之后,引导孩子们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并运用本组写景文章的方法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有抓住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写的,有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写食物的不同季节的景色的……学习了童话故事,让孩子们续编、改编甚至自编故事;同时鼓励孩子们创新,敢于改写课文。只要用心启发,大部分课文都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写作思路,激发创作欲望。

五、多种习作评改方式中提升习作能力

批改作文多年,总觉得教师加班加点辛苦批改的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收效甚微。近两年来,我多采用先由学生自评、互评再教师略评的方式,完全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老师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这样通过学生修改他人的习作,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也能取长补短,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

篇5

1.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一年级从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二年级学习写短文,逐步从汉字夹拼音写过渡到用汉字写;三年级从以后进行作文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如在学习了《自己做》一课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干过什么,你还能干什么,再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可以用汉字加拼音写一句话。在学习了《一只小蜻蜓》-等课文后,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把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事物物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并写下来。学生只要写出来就要找出几点优点进行表扬。在

2.加强课外阅读,精心组织活动。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1为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

2.2摘录妙词佳句。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所摘抄的词语,增加大家词汇的积累。

2.3组织读书会。组织讲故事、朗诵、日记等比赛活动,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活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写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每日一练,坚持写好日记

“常说口里顺,常写口不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词汇,学到了写作方法,如何才能变为自己的能力,写日记是最好的方法。

篇6

关键词:自主写作 尝试探索 具体案例

在写作教学中,我鼓励和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好心情日记、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感想日记,催开了学生“自主写作”之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摸灵魂深处的脉动,写细心情日记。中学生思想细腻而又敏感,一纸信笺,一个眼神,一句关怀的话语,都能掀起他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引导学生细心的感受体会青春年少时的心跳情怀,并形诸笔端,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摹自己的心境。一位学生因为做错事受到班主任的批评,在我的指导下他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内疚、惭愧、悔恨交织的情感像一匹狂怒的野马在我心中冲撞、奔突。”在班主任纠正了他的错误看法时,他又这样写道:“我的心如同擦拭干净的一面蒙尘的镜子,好舒畅,好亮堂。”通过运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心理感受用有形的事物表现出来,如同闪闪发光的珠子镶嵌在他的日记当中。

二、攀摘生活灿烂的“花骨朵”,写活生活日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每天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离成功的目标就越来越近。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家庭生活充满温情,社会生活丰富而复杂,作为生活在其中并充满青春活力的一员,指导学生择取生活的浪花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作为成长的记录,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刻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日记,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生活写实、写得有意义,体现出学生奋发进取的一面。于是,学校开展的帮助同学、奉献爱心活动,假期的社会调查,家乡的新人新事等等都成为学生日记源源不断的素材。如一次考试,一位学生写自己家庭生活的新面貌,便以“爷爷穿上了西装”“爸爸下厨房”和“我承包了洗碗”为小标题,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得温馨而充满情趣。其实,这是他平时在训练生活日记的写作中所积累起来的材料和写作经验的一次集中亮相和展示。

三、倾听身边“花开的声音”,写好观察日记。观察日记侧重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写好观察日记,首要的是勉励学生做好生活的有心人,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对平时遇见的事,哪怕是蚂蚁搬家之类的小事,也要仔细观察,练习写作;鼓励学生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融进观察日记;鼓励并指导学生不要囿于常用的观察点,要调整角度去横看侧眺,抓住特征进行观察,对静态事物要逐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从而将观察日记写深刻,写出新意。学校举行跑步比赛,一位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道:“……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同学陆敏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似乎每一步都使出全身力气。她脸红红的,像熟透的红苹果,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我真为她捏把汗呀!”可以看出日记写得不但思路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更为可贵的是她那一份关心同学和集体的情怀,使我们不免为之感动和钦佩。

四、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实感想日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大的、有意义的、社会反响强烈的事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社会有用之人。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专题报告、课堂演讲、讨论、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与社会贴近之后,将社会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融进日记这方随心所欲的纸上天地,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和抒发自己实实在在的感觉、感受、感想。还可以以摘抄的形式,将报纸杂志书籍中的大事件,剪贴或摘抄在日记本上,然后在下面写上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常写这种体式的日记,不但可以训练思维,为写作积累材料,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

篇7

1.方法引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教学生写作的最好的老师。鲁迅《给彦黎民的信》中所谈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现在的学生往往因崇拜某位作家,而专看他的作品,“追星”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一来,他们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2)不要专看作文书。一讲到要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的学生包括家长就大量购买作文书,苦读背诵,写作时生搬硬套,过了三年五载,还是不会写作文,其实单读作文书对提高写作水平的是收效甚微的。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到书海中去汲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当年马克思最喜欢的职业是做“蛀书虫”,他为了写《资本论》认真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著作。大量的写作实例也证明:阅读是一种积累素材、获得间接经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不少作家都在自觉、频繁地使用阅读这种手段去撷取材料。要“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不断向书本学习,这是学生把原生态的生活材料变成绿色食品的“常规武器”。

2.注意创造

日记来源于生活,它强调内容真实、句子通顺,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活动朴实地记录下来,写作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它对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了选择、加工、改造。 而小学作文教学多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往往使学生形成单一的思维模式,思考时朝一个方向、一个方面聚敛前进,久而久之使学生头脑僵化,让他们的视野过分狭窄。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应让他们在作文构思中有新角度、新观念,并在必要时能另辟蹊径,同中求异,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标新。所以,让学生写日记时不应该让他们仅仅停留在事物本身,还要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福楼拜先生曾对他的学生说过:“对你所要写得东西,光仔细观察海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他强调的就是个人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3.自备采蜜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有了摘抄本,采蜜集,可以随时记录下课内外阅读时所遇到的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生动的好语佳句、精彩的片段、有特色的顺口溜……有时候还要对摘抄的材料加以必要的记忆,这样,才能让材料牢记于心,在记忆仓库里生动起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三亚落日》要求全文背诵,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还对其中写景的优美词语进行了摘抄。命题作文《春雨》的写作中,就有学生写到“雨点像一个一个跳水的运动员一样从天而降,以优美、水波不惊的姿势入了水,向我们道了‘再见’ ”。显然,这段很好地仿照了《三亚落日》中对落日的描写。

4.适当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写作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说文章言能达意、具体明确、语句通顺即可,这项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写成中心明确的一段话,所以对文字篇幅不必硬性规定,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写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可适当地布置些源自教材中典型写法“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如教师用教材中的中心句进行拓展训练:可给开头一句,要学生接着写下面的部分,写成一段话;可给结尾一句,要学生补充上面部分,写成一段话;可给过渡句,要学生补充上下两部分,写成一段话。把书本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学习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精致组段的能力。 再如教师利用教材的情节,空白等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写话,培养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5.灵感纪录

篇8

要进行好主体教育,使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形成并使其自身能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更新,就必须要从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做起,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一、课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的环境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呆板教学模式,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精心备课,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自己吸收消化知识,不是更能提高课堂效果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而功倍吗?老师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二)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在课堂40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地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从容参与。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

二、课外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一)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对增长学生知识无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教室里放置图书柜,要求同学们定期交换阅读课外读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要有目的地读书,将其中优秀的词、句、段摘记。

(二)说

1.演讲。演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课堂内外所学的各种知识,都可以在演讲中得以体现。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在演讲中各尽其能,充分发挥。

2.小广播。每天课间是“学生广播站”的播出时间,自开播以来,投稿者积极踊跃,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广播员也认真对待,并且吸引了很多学生积极争当小广播员。学生的这种态度,确实是广播发挥了作用,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写

1.三本。即“优秀词、句、段摘抄”本、“读书笔记”本和“优秀文章剪贴”本。其中“优秀词、句、段摘抄”是要求学生把丛书中学到或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或一段文字摘抄下来,学生在读书时间便可完成。“读书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文章后心中的感想写出来,既锻炼理解能力,又练习写作能力。“优秀文章剪贴”则是指导学生把好的文章从报纸或杂志上剪下来,贴在一起,从而凑成一本优秀文章小册子。这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

2.日记。把一天中感触最深的事情或自己心中的想法写下来便是日记。我们把最广阔的空间交给学生,在日记里自由发挥。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语句,但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感想。学生在日记里可以倾诉心里话,这最能体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师生的沟通,也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9

[摘要]《新课标》对低年级写作提出要求:“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句子。”要让低年级学生写好日记,实非易事。首先,此年龄段的孩子观察分辨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更不足;同时本地农村学生方言较多,成为写好日记的一大障碍。针对此情况,分别从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遵循的原则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说与写的兴趣;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引导学生多读书,用心去观察生活,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作水平一定会日益提高。

[关键词]写作训练 观察生活 生活素材 先说后写 课外积累

《新课标》对低年级写作提出要求:“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让低年级学生写好日记,实非易事。首先,此年龄段的孩子观察分辨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更不足;同时本地农村学生方言较多,成为写好日记的一大障碍。针对此情况,我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写日记,减少了难度,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一、指导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作训练的重点,它往往分单幅图和多幅图。不管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教师指导学生写话时,首先要坚持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层次。先整体理解图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多幅图要注意画面之间的联系,大体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再抓住主要画面,重点指导,拓宽说的内容;然后整图或连图连句,说话写话;其次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化静为动,把画面变活。教师在指导写话时应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行为过程等,使图画无声变有声,静态变动态。再次要提供句式或语词,坚持先说后写。学生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后,教师再要引导学生把图画内容用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指导,或启发学生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词语或有意提供一些关键词语,作为学生说话的“航标”。当学生说得比较流利时,再让他们把图画内容写出来,他们写起来才会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二、从“命题”日记开始

由于学生观察力有限,开始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其身边生活中寻找素材,统一命题写日记。如“新教室”“秋天的天空”“老师不在家”“演讲比赛”“下雪了”“他做的对吗”,使学生感受到写日记就是写生活中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不自觉地就会观察生活,从身边寻找写日记的素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感悟能力。如近期写的“下雪了”“我家的新电脑”“摘山楂”等,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写出了真情实感。

三、从“说日记”开始

写日记之初,老师只告诉学生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做,由于学生各种经验少,不知如何下笔,也会觉得无话可写。此时,教师从学生身边引出素材,如学校刚刚举行防火演练。上课伊始,师问:今天我们举行了一次火灾逃生演练,谁说说,我们是怎么做的?师生共同规范语言表达方式。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最后教师点题:谁愿意把今天防火演练的事写下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了很高的写作欲望,很顺利地完成任务。写完后小组内互读,订正,使写的日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四、指导学生丰富日记内容

1.写观察日记。一天的课间操,我发现天气晴朗,天空蓝蓝的,飘着朵朵白云,这正是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好时机。等课间操一结束,我让孩子们留在操场上,问他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秋天!”接着我又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引导学生说今天的天气晴朗,师继续:“大家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学生有的说天上的云像棉花糖,有的像雪山……上课铃响了,题为“秋天的天空”的日记也布置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争先恐后,绕有兴趣地写起来。效果出奇的好,其中有个孩子最后写到:“我多想到白云上边去玩啊!”只要老师巧妙引导,孩子丰富的相像力就像长了翅膀。

2.我还指导孩子们写各种内容的日记,如信息日记、摘录日记、学习日记等丰富多彩的日记。

五、大量阅读课外书,勤做摘记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脑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写作起来才能一气呵成,笔下生花。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午读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丰富自身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求他们摘抄好词好句,并做好督促、检查,定期开展“摘抄好词好句之最”评比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累材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多种形式的讲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高他们写作的水平,我注重对学生日记的讲评。在讲评中我除了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还采用了其它多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日记的鉴赏能力。

1.集体“会诊”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老师每次批改、听读日记,不但当场表扬学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日记中的不足,再结合教师平时批改日记中遇到的情况,对于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对于那些“用词不当、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写流水帐”等问题,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集体“会诊”。老师针对性的读句子,让学生找出病灶,并让他们改正。这样的“会诊”,真正收到了纠正一点受益一片的效果。

2.作品欣赏

由于学生观察点、思路的不同,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每周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节课时间举行“作品欣赏会”。我根据平时批阅的情况,选出优秀的日记让学生到台前朗读,并讲述自己的写作过程,交流经验,启发他人。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篇10

1 写日记的好处

1.1 日记是鞭策自己前进的武器。同学们每天写日记的时候,就是回顾,检查自己当天表现的时候。今天的日记是对今天的总结,同时也意味着对明天提出的要求。经常写这样的日记,既能督促自己勤奋,正直地生活,又能锤炼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鞭策自己成为“四有”新人。

1.2 日记是人生旅途中的脚印。写日记时,记录着当天的日期,一旦需要查考往事,可以从中找到人生旅途的脚印。因此,日记具备查考的用途,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

1.3 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与资料的仓库。同学们的生活充满了七色阳光,不立即记下来,过些时候就会遗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每天记下一点,久而久之,你的日记就会成了“材料库”,“资料室”,一旦需要,随手翻检,方便异常。

1.4 日记是提高观察和分析生活能力的法宝。因为要写日记,同学们就要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天长日久,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就愈强了。现在,有不少同学在写“观察日记”,这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它有利于同学们练思想,练眼力,练文彩。

1.5 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极有效的措施。写日记不是凡事必写,有感必录,而是有所选择。这样,在考虑写什么的时,就锻炼了立意,选材的能力;在考虑表达时,就锻炼了剪裁,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因此日记表达方式不拘,经常交换,这就锻炼了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又因为日记是每天都写的,也就是每天都在动脑,练笔,练得多了,思路开阔,材料丰富,语句通顺,写作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高了。

2 积累素材

2.1 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加强记忆,让学生主动地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记忆一切都是空话,在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要观察体验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记忆。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教师可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2.2 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素材。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3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黄河,母亲河”的写作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现在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了音乐美,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黄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同学善于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黄河”这题,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

4 开展课内外活动,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