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22 15:2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文章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典文章摘抄

篇1

关键词:精彩展示 诗词创作 论语讲坛 风华好诗词

文化应该是融入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血液中的。我们民族的文化是从何而来?它是从《诗经》中来,从《论语》《庄子》等先秦诸子中来,从唐诗、宋词、元曲中来……激荡我们民族的血脉,历经千古不老!

一、初中语文第一节课,给学生一个传统文化的世界

初中语文第一课,我们便向学生介绍国学,介绍传统文化三股主流:儒、道、释。

我们向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领学生做猜测空间的游戏,从而锻炼学生表达和倾听能力,了解文化名人、著作等。

在“文学欣赏”这一环节,我们带领学生欣赏《蒹葭》,了解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风格,欣赏余光的《春天 遂想起》,了解余光中和他的乡愁诗,认识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我们还向大家推荐了《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摘抄优美古诗文、课前进行“精彩展示”

多年来,从六年级学生们入学开始,每周末都有一项作业――古诗文摘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文篇目做摘抄笔记。

当我们学习《观沧海》时,有的学生便摘抄《短歌行》;当我们学习当我们学习《桃花源记》时,有的同学就摘抄《归去来兮辞》:当我们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后,有的同学摘抄他的《正气歌》……

如何检查学生的摘抄效果呢?

我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设计了“精彩展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大声朗诵自己所摘抄的古诗文,让朗朗的诵读声成为语文课的前奏。

精彩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具有古诗词创作能力。请看学生的诗词习作(该诗获“诗词中国”传统诗词青少年创作大赛二等奖):

减字木兰花

王子欣

物是人非,言笑晏晏在耳畔。花落泪垂,美人独坐颦蛾眉。

流年似水,今秋未减前秋怨,借酒消愁,狂歌依旧情难旧。

武陵春 花木

陈 宇

荷兰竹柏不肯醉,牡丹只富贵,暮秋亦曾羡菊梅,红豆无声喟。

白杨是否伴梧桐,苦与甜滋味,木棉铁树万年青,无人解相思泪。

精彩展示,给每个孩子心中都洒下阳光,使他们成为留恋于语文青草地的快乐的孩子。

三、校本活动课――“华夏经典诵”和诗会活动的开展

每周两节的校本活动课,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的文学大家,并学习其作品。比如,学习了杜甫的《石壕吏》之后,便学习他的《兵车行》,感受苛酷的兵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学习《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诵读班便学习《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年日夜记梦》,感受苏正月轼对亡妻深挚怀念和伤悼……

每年5月,我校召开了“‘激情满怀 诗诵风华’经典诵读诗会”,诗会期间,学校成了诗的海洋。诗会中,同学们热情高能高涨,表演形式多样:朗诵篇目中有经典诗歌,有自创诗歌 。

四、论语讲坛――教师们精神盛宴

《论语》被誉为“东方的圣经”,穿越千年不老,读《论语》就是让我们在奔波中沉静下来,静观自己的心灵,独享一刻之闲。为了引导教师从论语这东方圣经中觅人生的智慧与顿悟,我校开设了“论语讲坛”。

在学校的“论语讲坛”中,我向全校教师讲解了《论语》中的“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从“大学”谈起,从孔子、孟子、苏轼等角度讲解了我对“忠恕之道”的理解……使全校教师走近《论语》,了解了《论语》。

五、“风华好诗词大赛”的举行

2014年,我们组织了“风华好诗词”大赛。初赛九百人海选,复赛六十人角逐,决赛十二争雄,推出“决赛”现场,学年顶尖级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赛场步步惊心,迭起,掌声雷动。《哈尔滨日报》《生活报》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六、带领学生进行“名家系列研究”

近年来,我还带领学生进行了“苏轼系列研究”“杜甫系列研究”“李白月诗研究”。2012年6月15日,中语会副会长张鹏举教授来风华中学听了我的《黄州 苏轼 赤壁》,在全国“传统文化实践研究年会上”给予肯定。

七、访文庙走近孔子,沐浴儒家精神洗礼

为了更好地领悟儒家的思想精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哈尔滨文庙。通过参观大成殿、走畔桥,听讲解员介绍孔子的生平,我们共同感受着孔子自强不息的灵魂力量,使孔子的形象驶入了学生的心灵之中。

八、编辑出版《风华经典诵》《风华佳作园》

为了更集中地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主编了风华中学语文校本教材《风华经典诵》。包含包含《四书篇》《古诗词篇》《古文篇》《现代诗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悟国学。

《序言》中这样写:“《风华经典诵》采撷文学的朵朵浪花,献给风华莘莘学子,以承儒家思想的火种,传厚德载物之道。希望同学们润泽心灵,汲取智慧。”

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在成长中留下痕迹,我还编辑出版了《风华佳作园》,已出版发行。

篇2

确立要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理念。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要围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中心这个宗旨,此种理念现已为大众所接受。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又因升学率高低的评价的客观存在,最终还是陷入了人人厌倦而又人人不得不去应对的应试教育中。先前人们还不认为大学有升学的压力,但现在大学分明在评价各个高校研究生的考取率,并作为这所大学教学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这就给我们的高校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带来一定的压力。基于学生要参加各种考试(包括考研),我们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确曾把眼光只放在考试的需要上,为考概念而讲概念,为考原理而讲原理。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可以理解教师的煞费苦心,却提不起学习兴趣,更少去关注教材以外的经济现象。更让我们做教师感到迷惑的是反复讲解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们仍是死活理解不了,考试自然是只有死记硬背了。经过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及自己的思考后,从而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固然少不了要以教材中列举的经典为教学内容,要从经典中援引思想资源,但也不应忽略现实问题。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重新审视经典,自然会使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获取新的思想资源。有些现实问题,只要善于发现,加以提炼,就会引发出学生学习、研究的话题,甚至会激发大学生们早一些走向学术领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原有理论体系,又丰富了学生们的思想,提高了学习兴趣。反之,把教学内容仅局限于纯而又纯、玄而又玄的经典中,于学生、教师、社会,均无益处。因而教学中改革传统的经典阐释的教学观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当前政治经济教学的基本理念。

选择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教学也常常是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先复习旧课,列出1、2、3几个概念或问题,然后是导入新课,板书要讲的章、节等内容,并在相当程度上很注意“板书”这一教学环节。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到板书固然很重要,但也时常觉得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的板书对大学生的思维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启发思考作用的同时,往往更多的起到的是相反的抑制思考的作用。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还没等教师在黑板上写完,学生马上就会产生这样的意识:高中时学过了,谁不知道。其后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情景。因而,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挖掘好的素材,引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介绍、分析、讲解,启发、调动、吸引学生思考,并在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把他们原来有所接触但实际并未掌握好的经典概念予以生动的解释。在这个前提下再板书必要的纲目,我觉得比为板书而板书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传统的教学以传播经典文化知识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学生往往是教学活动的受动者。教材安排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除了有高分未必有高能力之外。往往还会让学生觉得所学的东西玄而且空,一旦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又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殊不知,文化是多元交织的复合体,教材中所列经典只是丰富的文化知识中相对凝固了的部分,是对以往生活的总结与升华。而现实生活又是经典得以不断更新、充实、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并且现实问题又极有可能成为经典问题。我们的教学的确不应只在经典上“讨饭吃”,而是应该拓展视野,把现实也纳入对象范畴。

篇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不由得暗自沉思:难道他们没有在写读书笔记?于是,我悄悄地走近身边瞧一瞧,十几分钟过去了,本子上新增加的内容不多。怕影响其他同学写作业,将他们叫到走廊仔细询问才知道:不愿意集中去书写,想在自己喜欢的时候抄写。可是检查在即,怎么可以让他们“为所欲为”?不行,耽误了检查怎么办?恩威并施之下勉强完成,质量当然不高。事后我不禁反思:课外阅读本应是孩子们的一件乐事,怎么成为了一种负担?教研活动中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原来,孩子带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去读书,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可又不得不去做。勉为其难的事不会有多大的效果,最多也只是应付应付老师、家长,完成交代的任务。其次,本次的大量补写,孩子本已厌倦本次的作业已成为他们消极怠工的一个有力的证明。

思来想去,我感觉周围也有许多像我一样唯恐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赶不上其他班级的成绩的老师,总是要求孩子结合课外读物,做相应的摘抄或写读后感。有时还专门为学生配了摘抄本,如《读书笔记》,《经典诵读收获》等,让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记录,并以做读书笔记的篇数多少来检测孩子课外阅读的完成情况。经过了这件事,我的认识有了提高:无兴趣的读书抄写,这其实是一种对孩子阅读行为的干涉活动。极有可能因为我们的好心而阻挡了孩子的阅读的脚步。为了学生能长久地保持阅读热情。因此,我认为好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行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内在推动力,而阅读兴趣则是需要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有意识地予以培养的。例如,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读书体会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也可以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给本班孩子谈谈课外阅读的经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此外,平时要善于诱发孩子的阅读要求,用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书籍去吸引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采用讲半个故事的方法诱发孩子去读完整的故事;也可用先看电影、电视节目的方法引导他们去读原著;或用先提孩子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从书里去找答案等等。对能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这样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才能启动思维、激感,才能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这样,学生内心才会产生一种想倾诉的愿望,进而自觉地会将它们倾诉于笔端。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笔记远远胜于老师看管下的机械抄写。除此外,也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或组织表演活动等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阅读的热情。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即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也就是“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认真阅读,否则就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这样的读书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批注法;讨论法;摘抄法等等。

三、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选择性错误,只看漫画、凶杀、侦破等方面内容,对健康有益的读物视而不见。久而久之,阅读就不会带来好的引导。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正确指导对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认为,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经典儿童读物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会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草房子》,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2.读有时代特色的儿童畅销书。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杨红樱的“马小跳”和“笨笨猪”等系列故事,以成为众多小学生梦中的主人公。3.读经典中外名著小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经典名著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四、“读”以致用,乐在其中

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以致用,摘抄书中优美的语句用于写作,运用读书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学习生活。如学生读了有关防震、防火知识类的书,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演练;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就可以让他们分专题作介绍;读了《三打白骨精》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给他们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感到读书的作用大。因此更喜欢读书、读好书。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篇4

1、通过活动,激发师生读书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并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

2、使广大师生借优秀诗文诵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决定举办"首届校园师生读书节"活动,活动旨在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活动主题与口号:

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与书同行,收获林小满园书香

读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

让读书成为习惯;

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

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林小。

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与经典为友,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为人生奠基。

四、活动时间:

20*年10月----11月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日常活动安排

1、组建班级图书角,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并借助此活动,继续建立完善班级图书角。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书,在读书节期间,带到班级,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读书氛围。也在交换图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意识。

2、开展"征集名言,制作书签"活动(老师和学生)把优美的名言制作漂亮的书签,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每班推荐5张,评比展示,并将一些优秀的书签由学校统一汇集成册。任课教师每人上交一个)

3、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今后每期黑板报开辟一个有关"读书"的栏目,如"本周荐书"、"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4、开展优秀读书手抄报展评活动:发动三年级以上学生出一份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介绍读书格言、摘抄名篇名段、抒发读书感受等)展评活动。(每班推荐5幅手抄报作品参加学校展评。)

5、在师生中举办一次征文比赛。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一次"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读书心得感想都可以)

6、一、二、三年级成语、寓言故事成语积累“大闯关”(成语接龙、巧填成语、词义配对、查字典比赛等)、朗诵比赛等。(这项活动班主任要安排在日常的读书活动中,本届读书节不参与比赛,将在下次读书节中进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整理,同时也要求学生养成收集的好习惯)

7、在四、五、六年级中举办“古诗积累”大赛。通过背诵或默写优秀古诗词、古代经典名篇等,(这项活动班主任要安排在日常的读书活动中,本届读书节不参与比赛,将在下次读书节中进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整理,同时也要求学生养成收集的好习惯,届时学校将评出"古诗积累小能手")

(二)展示阶段

1、集体美文诵读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每班参加人数不少于30人,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采用领读、分读、齐读等形式,时间5分钟左右。选择好的文章或诗歌,利用晨读、活动课等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好文章的意境美。届时学校组织“集体美文诵读”比赛。

2、读书成果活动展示:每班一张展台,展示内容可包括:读后感,读书卡,读书小报,成语绘画,诗配画,个人班级作文集,剪报,社会实践作业,书签,摘抄精华,字画作品,课本剧剧本,读书笔记等。

3、表彰活动

(1)评选“个人最佳书签奖”;

(2)评选“个人优秀读书手抄报奖”;

(3)评选"好书伴我成长"最佳征文奖(教师和学生同时参加)

篇5

[关键词]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65-02[作者简介]秦秀丽(1973―),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东省广州市红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先导,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并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笔者对培养小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以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多渠道尝试运用两方面培养小学生阅读积累习惯,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

一、多形式激发积累兴趣,培养阅读积累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身于阅读和积累之中,必须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

(一)在朗读中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读”,可以在朗读课文中积累。在教学中,首先,初读课文时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第一感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积累。如描写人物的课文《少年闰土》,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初读时可摘录文中描写云雾姿态万千的词语,初步感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其次,重视对课文的朗读训练,用以读代讲、以赛激读、配乐诵读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和储备。

(二)在背诵中积累

如果熟读是积累的基础,那么背诵则是关键。只有将语言文字牢记在心,才是真正的积累,才能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均提出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对背诵的数量和篇目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小学阶段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教师可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笔者在教学中,一是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重点段落通过课堂上当堂背诵、课后组内背诵、期末集中抽查等形式加以落实,二是将教材中的各年段古诗、名言、警句、歇后语、描写优美的语句等加以归类整理,形成班级背诵篇目。如同一作者的诗歌: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描写同一类事物的古诗,如孟浩然的《春晓》、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等描写春季的古诗,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送别诗。引导学生利用每日晨读和课前三分钟以个人领读、集体诵读、小组接龙背诵等形式强化背诵积累,将古诗文的精华、经典语句内化为语言储备。

(三)在阅读中积累

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才能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笔者一方面根据课文适度拓展阅读,如教学《海上日出》后,让学生再阅读巴金的其他著作或其他作者写日出的文章;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繁星》《小桔灯》《再寄小读者》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养成摘抄积累经典语句的习惯,让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并赋予“酿蜜集”“聚珍册”“汇美小书”等名字,分类摘抄,如写景类的、人物外貌类、性格类、心理活动类等,配上插图、注解,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同时,笔者搭建系列交流展示平台,如:在黑板报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开展 “最佳采蜜者”评选活动,评选最佳摘抄本等。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二、多渠道尝试运用,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揭示了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如果学生只是积累不会运用,那么积累的语言就是简单的堆砌,如同摆设,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要边积累边尝试运用,才能学以致用。

(一)在书面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笔者引导学生在写话、习作等书面表达中积极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如写春天景物的习作,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描写春雨的“淅沥淅沥”“叮叮咚咚”等象声词,以及“整个森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比喻句、拟人句进行仿写,再将自己摘抄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如写人物的习作,笔者引导学生将课外读物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各种儿童形象的描写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帮助学生把人物写活。对于学生引用合理的诗句、用得巧妙的词语和句子,笔者就用红笔标出并予以好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慢慢运用积累的语言了。

(二)在口语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积累语言必须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角色创编等具体语境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如在讲读课文《守株待兔》的教学中,笔者设计语言运用的训练环节是让学生分别扮演邻居、庄稼人劝说种田人,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打破课内与课外界线,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积累,学会表达。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中,常采用辩论会、小记者会、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如指导学生开始阅读冰心、老舍、朱自清、鲁迅、巴金等名人名作后,笔者开展名人名作简介活动,让学生将积累的精美的、有哲理的语句用于介绍活动中。

积累与运用密不可分,重视积累,养成习惯,多形式引导,积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1、有效指导阅读,开启宝库钥匙

引领阅读方法,建立默读、诵读、散读、齐读相结合的机制,能有效的领悟经典著作深厚内涵。诵读朗读,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使字里行间潜在的含义溢于言表,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深切体会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等更使诵读如虎添翼。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增加积淀,充实积累储备库,充分的感悟美文在语言、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开头、过渡、结尾等值得借鉴的地方,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做最佳铺垫。

2、经典美文驰骋古今,拓展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学生写作的翅膀,经典美文为我们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经典美文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有效的表达,实现正迁移。如学习《清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情景,在“补白”中初悟景中寓情的写作手法。这样久而久之就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3、源头活水,挖掘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句子即为学生挖掘的最佳素材。写出《赤兔之死》的蒋昕捷,凭借《赤兔之死》技压群芳,赢得一片喝彩,得益于经典美文。首先他对《三国演义》理解精辟,让他的《赤兔之死》线索清晰,主题突出;其次,对经典引用得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这些经典名句,让他的文章大放异彩。蒋昕捷的一举成名,充分印证了经典美文在写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模仿借鉴,拓展写作领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过写作经历的人常有这种深刻的体悟,生花的妙笔往往与阅读经历密切相关。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考虑,借助美文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很重要的环节,经典美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或敬畏自然,或尊重生命,或歌颂友谊,或赞美爱情......学生自主选定范文之后进行仿写,不必拘泥于范文的主旨和结构,通过尝试修辞等写作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学会用优美的语言阐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学会用感性的语言表达理性的思维,不必要求学生仿写的文字贴近范文,有了一点进步就应当被看作是收获。通过阅读经典美文,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拓展了写作的领域和方法。

5、开展创造性写作,提升写作品质

读书的最高境界,不在“读”,而在“写”。“劳于读书,逸于写作”,是不可取的,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读过几百本书,品过些许人的文字,就好比是下过一场透雨的小溪,溪水上涨,语言便要喷涌。那就写吧,这时候的孩子,是拈花微笑,信手写来,足以能创造出自己心仪的作品。一个人能够铺开来读,拈起来看,最终必定能够用笔播种,用文字镌刻心灵。蒋昕捷,在《赤兔之死》中创新改编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士为红颜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生存”,通篇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让《赤兔之死》立意高远,文采飞扬,锦上添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通过阅读和积累,会自然内化成写作水平。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读而后作,一路阅读一路思索,一路尝试一路创作,享受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奥妙,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写作品质和能力。

篇7

【关键词】读报;评报;剪报;实践思考

吕叔湘先生曾经谈到这样一种情况,少数读写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课外阅读”的有心人,他们谈学习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到:“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很多学生平时不读课外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教学没有明确而严格的阅读规定和阅读引导,课外阅读活动普遍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更别说我们这种以民工子弟为主的学校了。

而开展读报活动正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报纸的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同时又具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文学性的特点。通过读报、评报、剪报、贴报,在赏心悦目的剪报、贴报中提高动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喜闻乐见的丰富素材中爱上写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主要是这样开展语文读报活动的:

一、读报方法的指导活动

特级教师赵谦翔曾说过:“授之以法,可使弟子自捕无穷之鱼;授之以果,纵我学富五车,弟子所得亦不过有限之鱼。”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读报同样要掌握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开展读报活动时,我总要花几节课来指导学生如何读报。

1.报题阅读法

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2.跳读、略读、速读结合法

报纸上虽然有很多好文章,但只有最重要的文章才精读,一般文章都采用跳读、略读、速读的方法。这正切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至9年级学生的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3.内容选择法

报纸中内容五花八门,有精华,也会有糟粕,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重点看。

(1)立足重点:头条头版新闻,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必看。

(2)关注本土:温州、永嘉新闻。

(3)感受生活:报纸中有关生活琐事、亲情感悟、情感交流等内容,体悟。

二、报纸评点活动

1.文学精品评点:让语文回归审美

平时我们总说要读好书,它讲的是要有好的读本,多读一些中外经典的书。

《语文报》中的新月书屋、经典常谈、名作欣赏、小说林、赏诗园、阅读俱乐部、人文新视野等栏目都会定期刊登名家散文及著名短篇小说。于是,我利用报纸上的资源,让学生汲取余秋雨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去感受余光中那绚烂儒雅幽默的文学语言;去领悟周国平那既执着又超脱的人生哲理。

事实表明,文学精品评点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更在于他们在审美中“获得了灵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实现了具有个性特点的再创造。

2.时事评点:让语文贴近生活

除了感悟文学精品,评点文学精品,我还指导学生对《温州日报》《永嘉日报》等报纸上的时事内容加以评点。要求:内容上:①弘扬正气:评报时看社会的主流。②扩散思维:对同一则新闻,提倡发表多个不同观点 。③倾诉真话:评报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写法上:①引。引述原文有关内容。 ②议。 写出对文章的看法、观点。 ③联。联系生活实际 。 ④结。总结全文 。

时事评点课真正营造了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使少年学子,开始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雷,心系天下兴亡。

三、剪报贴报、资料摘抄活动

报纸读过以后,还要进一步把它作为资料保存下来,这就需要剪贴和摘抄。

1.剪报贴报

要保存大段或整篇的文章,可以用剪贴的方法。

学生剪报后,我又指导学生进行贴报。贴报要做到四统一:①统一笔记本大小;②统一贴报规范,从第三页开始贴报、评报,第一、第二页留作目录用;报纸竖贴,尽量不要横贴;③统一标明资料来源,在所贴报纸的上面或下面注明报纸名,如《温州晚报》;日期,×年×月×日;版面(A6)等;④统一书写规范,评报写在所贴报纸的下面 。

2.报纸的资料摘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等,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在读报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制作卡片的习惯。

①卡片的优点。卡片的规格统一。常用的卡片规格是12.5厘米×.5厘米,用白卡纸制成。②卡片制作。首先,卡片的规格要统一,12、5×7.5厘米是国家的统一标准 。其次要在阅读时注意搜集资料。只有内容充实,卡片制作才有意义。再次,卡片上都要有醒目的标题,并注明出处、作者和摘录日期。最后,一张卡片的内容应当是相同的,否则就失去了卡片的灵活性。

开展读报、评报、剪报等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资源,并且加强了对阅读活动的指导和评价,同时使学生在固定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时间里,逐渐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阅读一旦形成习惯,成为需要,学生自己才会自愿在课外找时间读更多的书刊。那时,真正的课外阅读活动就会变成事实。

读报、评报、剪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继续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

针对这种现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既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外阅读更有序有趣有效,方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中来。

为此,我在教学中,做出了以下一些努力。

一、选择摘抄,储备思想语言。

作家林白曾说,如果读书读到头悬梁,锥刺股的份上就没什么大出息了。也就是说,阅读应该是内因驱动,而非外因逼迫。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积极阅读,因此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压力是必需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这样的几个步骤要求学生:

第一步是分类摘抄精美语段。我一般让学生将摘抄语段分为景物、个人情感、颂扬人性美德、反思人性弱点、文化、哲理等几大类。分类既可以避免内容的单一或纷乱,也是为了便于今后查询运用。语段之“精美”,只是相对而言,对于每个人,最能激发起自己的想象与共鸣的语段,就是最精美的语段。

第二步是仿写所摘抄语段或写出阅读精美语段后得到的启发或者联想,篇幅亦可长可短。

第三步是早读课以法定的一刻钟时间朗读甚至背诵。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说:“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汇贯通的方法之一。”

摘抄是个性选择的过程,仿写是思考拓展的过程,背诵是强化记忆的过程。在这三步中,有阅读也有思考。乌申斯基说,阅读和思考必须同时进行,否则,阅读就成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样的三步,足可避免使阅读沦为消遣,从而为运用语段奠定良好基础。

二、内化运用,提升思想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脑力劳动中占据首位的,应该是借助已获得的东西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因此,运用精美语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 教师示范。

精美的语言片段不仅是给学生的,也是给教师的。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反复运用素材,既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又给学生好的示范。因此,教师更需认真备课,对学生的语段了然于胸,以便在教学中随机运用,反复出现。例如,学生准备的材料中有刘亮程的句子: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我们谁也帮不了谁。

某日,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为了强调学习需要主动性,我这样说:

刘亮程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我们谁也帮不了谁。在学习这条路上,你是孤独的,能帮助你的唯有你自己。我不能在你挑灯夜读时做你书桌上的明灯,我也不能在你清晨奔波的路途中化作一颗启明星,能够照亮你的前程的唯有你自己。

不要低估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这样反复的示范强调,必能加深学生对精美语段的印象,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第二, 学生展示。

每天在课前的十分钟内让一两位同学背诵语段。这既是对个人的激励,也是资源的共享。为了让其他同学看得更清楚,我会把语段投影在屏幕上,其他同学加以点评。对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段落,全班齐读或者仿写,这往往是学生最期待的一个环节。

学生摘抄的语段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对青春的讴歌,有散文,也有诗歌。他们朗读优美片断的声音比朗读课文时起码高出两倍,使我常常有一种感动,感动于其中的热情和激情。这样的活动不仅可能提高分数,而且能使学生的心灵时时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挣脱出来,用青春的热情提醒自己,不畏艰险,前进。

第三,一周一记。

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更强调运用所摘抄语段。郑友雷、章国华在《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中说,“让文字以及隐藏的情感能够触动自己的感情世界,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因此,在前期背诵积累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在周记中,必须运用到本周摘抄的任一语段或由语段生发的内容,以美化语言或升华思想,从而改变以往周记中重过程轻细节,有情节无内涵的现象。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的督促与激励,一定会让阅读与积累成为学生的习惯。

三、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拓展视野,首先指教师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以向学生推荐精美文章。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一起欣赏《散文》《杂文》《诗刊》等杂志上的精美诗文,学生对这些文章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课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们要以教师对作品的热爱激发起学生对作品的热爱,以教师的热情激发起学生对美文的热情。

介绍名家名篇,感受经典的魅力。名著本是要坐下来花时间品味的。但对于今天的中学生而言,在校期间阅读名著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情节,让他们知道为什么美丽的苔丝狄梦娜会钟情于丑陋的敲钟人,为什么德伯家的苔丝具有永恒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借助音频视频,介绍经典作品。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几首诗的朗诵不可能让学生成为诗人,两三节课对名著的介绍当然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其精髓。但是,只要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的活动就算达到了它的目的。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经典诵读 习作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77-01

一、“读”与“写”的关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读是基础和积累,写是提升和应用。因此,想要将诵读经典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一定不能忽视诵读。好的文章中灵巧的修辞和流畅的语句,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读经典,学作文”要把握好两个要点,即“读”与“写”。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在读的基础上,完成对古诗词的改写和再创作。在教学实践中,读与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在学生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开始帮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读和写之间是相对独立,且相互促进的,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读,还要学会用心写。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习作练习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利用班团队组织、文学社团、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诵读活动,通过活动督促学生习作练习。每学期举行评比活动,开展“经典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评选“优秀作文”等荣誉,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科学构建阅读活动展示平台

在墙报上开辟经典诵读的相关栏目,其中应该涉及优秀读后感等内容,并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还可以开设学校、班级读书博客专栏等,将《阅读日记》和《班级作文选》等学生阅读积累的优秀作品一一展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以摘抄积累型、读书感悟型、自我创作型,定期或不定期地由感而发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三)抓好“读、想、写、评”环节

为了保证学生既能充分理解诗句,又有充裕时间学习写作。可以开展“读诗词写话”大课活动,通过充分朗读,让学生了解此诗大意。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更加具体的现代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寻找诗句中的留白,并精心设计提问。重点学习怎样记叙钓鱼的过程,抓住外貌、动作和内心活动,刻画出顽皮、认真、可爱的儿童形象。最后进行环节评析,在评析时,一定要注重肯定和鼓励学生,激发其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

(四)加强促进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

通过发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提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的建议,让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成为和孩子的学友,可以开辟一个家庭“小书屋”。同时,还可以制作阅读档案袋,让家长积极引导孩子边读边写,将日记、读书笔记、报刊剪辑上的资料等进行分类整合,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经典阅读与习作练习档案袋”,以此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

(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对原文进行改写和扩写

我国的经典文学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题材广泛,形式多踊,其中很多作品都较短,但是内容却很精练,因此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我发挥的写作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对原进一步的扩写和改写。这种习作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作品的主要内涵,还会在已经创造、细节描写和修辞作用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就学生自身来讲,又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这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写作的重点,以及扩写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在哪些地方可以适当添加色彩,润泽文章。

2.写诵读经典作品的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教师布置练笔作业最常用的方式,在习作教学进入到关键时期,学生会对文中的人与事物产生一定的感触,从而与作者之间产生良好共鸣,这时,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练习,就顺其自然了。这样的训练,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要点,即重点内容概述,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从文章中所获得的启发,今后自己会怎样做。刚开始,教师不能对学生有太高的要求,要学会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提炼能力和材料组织能力的培养。

3.对经典诗词和故事进行复述

对经典诗词和经典古诗的复述,并非是口述,这是习作练习中一种最简单的方式。从表面上来看,复述十分简单,但实际上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他们将故事有条理地叙述清楚,并写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古诗的内容叙述在笔记本上,并要求语句通顺,且情节完整。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吸收知识,领悟其中的道理,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赏析水平,树立学生的习作自信,从而为高年级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只要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并用心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与作者情绪,具备了广读博览的体验,以及丰富扎实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素养。再加上平时的习作练习,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升。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参考文献:

[1]高冬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5).

篇10

一、教师以多种形式开发资源

1. 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在“一主两翼”教材的基础上,我校逐步开发了适合自己特点的校本读本:《散文经典读本》和《诵读与写字》。这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重组和拓展,更是对教材内容的文化解读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主体诵读和特色诵读。主体诵读是由各个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段特点编写的诵读内容,例如低段的《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中高段的《唐诗宋词》、《诗经》、《论语》等。特色诵读是各个班级富有特色的诵读内容,如儿歌、童谣、名人名言、歌词、广告词、成语故事等。大量的诵读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小课题研究推进教学改革

为了深入开展主题阅读,我校积极推进小课题研究。教师从自己的课堂和教学实践开始,本着“小、真”的原则,从小环节切入,研究小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

几年来,语文组教师先后对速读速记、读写结合、循环作文、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等内容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我们通过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和速读速记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批注、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在民主、自由、愉悦、和谐、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学习。低年级识字教学成果显著,学校每个学期进行严格规范的识字量检测,学生平均识字量远远超出了教材中关于识字的要求。

3. 改革语文作业形式,有效实现读写结合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窗口。配合主题阅读研究,我们重新审视作业的栏目,让其更实用、更有效。“快乐”是基础知识的训练环节,实际操作中体现了两个自主: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需要等,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法。“采珠拾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及需要自由摘抄教材及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和精彩段落,进行鉴赏。“最佳亮点”和“智海浪花”是拓展延伸作业,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由学生自行设计。语文自主性作业更侧重于学生的阅读积累和读写结合,让每个学生在主题阅读环境下既会读,又会写;既博览群书,又博闻强识,做到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积极引导和推进课外阅读

课内,我们通过单元主题阅读,以一带多,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又通过课文中习得方法的迁移运用,带动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同一体裁多篇文章的“点串阅读”,了解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对比同一体裁作品不同作家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使阅读纵向深入,横向拓展。为此,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1. 加强阅读指导

结合单元主题教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分享阅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巨人的花园》两篇文章后,教师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和《王尔德经典童话集》。《一头战象》的学习引发了学生对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热情,《只有一个地球》唤起学生对科普文章的兴趣……教师抓住每一个吸引学生阅读的“点”,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在读书过程中,教师既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动全身,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这种用经典读物以点促面、以藤串瓜的阅读方式,串起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

2. 创设读书氛围

结合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我校将阅读课列入校本课程,实行专课专用。另外,读书时间也纳入了日程安排,除了晨读和午诵,下午17∶00~17∶40还安排了自由读书时间,确保学生独立阅读的空间。学校将睡前30分钟和起床后30分钟定为听广播时间,晚上有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评书演义等,早上有时事新闻、美文欣赏等。学校精心选取资源,定时更新音频材料,让最好的故事伴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每天晨读后班级进行读书演讲活动,全体学生充分准备后轮流演讲,每人每学期至少展示2~3次。当众演讲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胆小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3. 开展读书活动

每个学期我校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好书漂流”、“师生诵读比赛”、“元旦主题诗会”等。在教师中开展“我向全校教师推荐一本书”的展示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活动,在家长中开展“我与孩子共读书”征文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大阅读”活动空间,激发其阅读欲望,让学生的读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亲子阅读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配合,使读书活动真正取得了成效。我们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讲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向家长推荐优秀读物,介绍读书方法,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家长积极参与“亲子共读”,周末同孩子一同读书,互相交流阅读体会,一同填写“读书记录卡”,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阅读,重视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

4. 运用评价激励

为配合教师做好诵读评价,我校自行设计了精美别致的“古诗考级卡”,有效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在课外阅读方面,学校建立了多元的评价激励机制。班级定期发放“读书记录卡”,学生详细记录阅读内容、阅读数量,摘抄精彩的句段,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学校每个月收集学生填写的读书卡,选取优秀作品在教室、楼道内展出,供大家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