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点评范文
时间:2023-03-31 00:4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摘抄点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当一个人集中地凝视着自己的不幸时,他就很难想象别人的苦难。
3、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历许多磨难。磨难使人坚强。
4、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5、生活!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令人费解?令人难以想象。
6、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7、我不啼哭,不哀叹,不悔恨,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篇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学习项目。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够掌握作文写作的内涵与真谛,写作只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作文学习要从小学生抓起,教师要积极改变及创新其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写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作文写作能力呢?结合最近几年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加强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平时积累的训练, 况且"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三、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要具有广泛性。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不懂就问,要善于思考,还要勤做笔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段落,优美的抒情段落,精辟的哲理段落、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等都可以作为读书笔记。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此外,教师还要学生对自己所作的笔记定期进行巩固和整理,印在头脑中,用时方可随手拈来。
四、做好写作点评
篇3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在实践中,我发现选择―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我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我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篇4
故事具有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演讲兴趣,取得积极的训练效果。因此,我便利用每堂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讲故事,内容包括名人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之前,学生要做搜集、筛选、阅读、记忆的工作,大家都十分重视,人人积极准备,兴趣高涨。他们讲到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故事,讲到马克思、恩格斯等思想家的故事,讲到望梅止渴、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讲到后弈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思想含量较高,教育意义较大,同学们演讲时感情容易投入,他们或娓娓而谈、或声情并茂、或客观讲述、或边讲边评,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为了衡量表达水平,提高演讲的兴趣,每一轮演讲后,由全班的同学对演讲者进行一分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同学们的评价涉及演讲时的声音、体态、感情、内容诸方面,使得每个上台的同学每演讲一次都有所提高,其他同学在听、评中不但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思想教育,也吸取了经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读诗词,作鉴赏,培养鉴赏能力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丰富的文化内蕴,动人的艺术境界,深挚的思想情感陶冶了一代代青年。当代中学生不但要背大量的诗歌,更要学会鉴赏品析好的诗歌。因此,我把诗歌鉴赏纳入了日常教学,但我认为若漫无边际,随意品评,势必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布置学生每周背两首诗歌,但必须是有关联的两首诗,可以是同一题材的,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但积累了许多诗词,而且了解了许多著名诗人的思想轨迹、人生经历和诗歌风格,很多学生懂得了欣赏诗,并热爱上了诗歌。
三、读美文,作摘抄,培养评价能力
美的事物带给人愉悦的心情,文质兼美的文章更是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为了让学生在文学领域能发现美、留住美,继而创造美,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平时阅读中发现的好文章分门别类摘抄下来。学生在本上设置了“美丽自然”“美好感情”“优美人生”“哲理美文” 等板块,阅读量大大增加,许多优秀刊物如《青年文摘》《读者》《意林》等成了他们的最爱。在阅读与摘抄中,他们不但收获了美的语言、美的思想,也收获了美的人生。他们的摘抄本内容丰富,保存价值也较高,简直成了美文大全。
好文章各有独特之处,为了让学生认识这“独特”,我让学生给摘抄的每篇美文作点评,可三五句,也可更长,语言尽可能精美、雅致。这样,让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大胆地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力上的要求更高了。
四、品课文,作迁移,培养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高尔基说想象是人们预见未来的一种惊奇的思维能力。正因为此,素质教育更需要想象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们无须准备其他材料,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想象的空间十分广阔。我们可把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课文的教学当中。
五、作计划,定目标,提高写作能力
篇5
关键词:作业设置 巩固和阿积累 延伸与拓展
传统作业却存在着不少弊端。一般是教师指定现成的练习题,学生自答,教师批阅,发现问题,集中评讲;作业数量统一,层次划一,全班都做相同的作业。这样,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体需要,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发展。作业评价缺乏人情味,不是刻板的评语,就是冷酷的“优”、“良”、“中”、“差”。有时甚至是写一个“阅”,批一个日期。传统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这样的作业也不适合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面对全寄宿制农村初中的学生,语文作业的设置,就更需要有针对性。如果说数理化作业是以“解题”理论为其基础与核心的话,那么,语文作业应以“养气”理论(即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氛围)为其核心。下面就初中语文作业设置谈谈自己的认识。
1.作业设置应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积累。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为此,我设置了“自主积累性作业”。每学期开始,我都安排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本和练笔本。摘抄本要求完成以下积累性作业。
一是积累课文涉及的或日常阅读中见到的重要词语、成语、俗语、格言等,注意词语的读音、意思及用法。
二是摘抄所读课外书中的精彩语句、语段或文章,并加以点评。点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或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是对文段的字、词、句和写作特色的品评,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生生互动,实现及时消化,二次积累。
三是摘抄古诗词名句,如写春花、春雨的,咏月、咏雪的诗句等;或是摘抄一些能给人一定启发或教益的小故事,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
四是总结一些写作知识。如学习一个巧妙的构思,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课文的结构特色理出来进行模仿;学习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方法等。每两周一检查,并在班上传阅交流,评出最佳精锦集,在年级展览并予以奖励。练笔本规定每周进行一定量的写作练习,以随笔为主。课标提出表达与交流要“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提倡同学之间互评交流,评选优秀作品推荐发表,结集编册。这种练笔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写同题作文或接龙作文,也可完全自由发挥。教师每周作总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每学年结束,由学生挑选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习作,并配以封面和插图,制作自己的“作文集”。
我在指导学生作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的同时,还举行了优秀作业展览、说名句比赛、成语接龙、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2作业设置应有助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型的作业设计应从课内出发,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力求突出大语文教育的特色,呈现出变内向聚敛为外向延伸的开放式格局,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1)设置课文延伸性作业。课前延伸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一般是名家作品)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并整理成“摘抄”笔记。课后延伸即学习了课文并理解了相关内容以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作一些探究。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课后可让学生去阅读《匆匆》、《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作品,以感悟朱自清的语言特色。也可以推荐阅读《囚绿记》、《海滨仲夏夜》等同类写景散文,归纳“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这种拓展性阅读作业的布置,对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2)迁移练笔性作业。根据所学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练笔训练。如学习古诗词,可让学生课外收集古人写的有关四季、山水等专题的诗句;学白、杜甫的诗歌,专门收集其诗歌名句诵读;也可让学生进行扩写、改写、续写、仿写等,培养想像力。
3.作业设置应注重实践,强化应用,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业类型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力求新颖灵活,尽可能贴近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设置新颖灵活的创新性作业。创新思维作为思维能力中最活跃最可贵的因素,它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考。设计这类训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问题的答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问题的叙述应以学生的综合知识为基础。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须将所学知识重新组合,或发表新奇独特的看法,作出个性化的设想。
(2)设置研究性作业。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学习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将其内化为自身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这类作业特别适合在假期布置,结合教学实际与身边生活,让学生从课内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兴趣研究。如初二寒假期间,我们布置了如下研究性作业。感受春节文化。搜集精彩春联。家乡春节时有哪些习俗?你如何看待这些习俗?访问父辈或祖辈,对比今昔过年的不同。
(3)设置体现地域特色与实用性的作业。例如,迁安市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为将我市打造成文化旅游大市,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小册子。可从文化名人、历史胜地、民俗艺术、地方特产等角度来介绍并拟写宣传语,也可以围绕当年的重大事件设计题型。
篇6
作文,最初训练的应该是语言的训练,说话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物化思维就是写话的阶段。其实,作文就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倾吐,作文的生命在于真实。
给学生一个喜欢的命题,就能诱发孩子强烈的倾吐欲望。一个懂感情并有生活积淀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高明的作家,日本小学生片山悠贵德写的《我和爸爸的便当盒》不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吗?记得自己当初执教的八(10)班的学生陈国建,一个标准的学困生,所有学科都是个位分,唯有语文能考30多分,那次我让全班学生当堂描写一个任课老师的片段,他竟然刻画了我,还表达说自己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上的课。那天我表扬了他,表扬了他的文章。从此之后,每周的随笔他都写满了两页作文纸,而且字迹清楚,一反此前从不写作文的习惯。我平时运用霍桑效应,对于离题作文,采用改变作文命题措词方法并同时辅以两个分数,激发孩子作文的热情。这样作文的意外收获是在随后的一次家长会上,他爸爸告诉我,那篇我让其父亲参与点评的作文《父亲》化解了父子之间的矛盾,改变了儿子对作文的态度。我感到很欣慰,并以此为切口,鼓励并调动了类似一批作文学困生。
让每个孩子有话可说,每周开设作文专版讲评课:A版佳作展示、B版病文升格、C版网络佳作(教师推荐)、D版好文摘抄(学困生摘抄推荐)。竭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读写评的整个写作过程。积极创办文学社,激发孩子的作文兴趣,赋予孩子们一个成长的平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是习作的灵魂。作文之初,力求“无格”,教师不用讲解过多的写作技巧和套路,而是放手让学生随性作文,发表自己的“原初感悟”。倡导先写后教,回归写作的本源。在“无格”中“入格”,在“入格”中“升格”,最终在游刃有余中自由“出格”,这是笔者倡导的微格作文教学的四个境界。中学作文教学既要能“入格”,又要能“出格”:低年级的学生要重视“入格”,这符合此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求同思维起主导作用;高年级学生要注重“出格”,这也符合此阶段学生思维特点――求异思维起主导作用。这是立足于当前作文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活用了语文教材的资源,架构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一、因材施教与因人制宜的圆融
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最充足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写作层次也不尽相同,各有高低。若全班制定同一个目标,只会压抑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负担,只会抹杀他们对作文仅存的信心与兴趣,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发展,使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为了达到预定的效果,可以依据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同,确立不同的目标。
1.基础目标:一日一句,并按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等分类。
2.发展目标:一日一句,分类并编写《摘抄集》。
3.超越目标:一日一句,并能依据摘抄内容写出几句与之相关联的话。
另外,每次摘抄无论长短多少,都要写清出处,摘抄时间、地点等,以便日后查询。对学生的摘抄,教师每周要收缴一次,以便及时检查,并适当加些评语,给予点评和鼓励。
二、个体发展与整体提高的共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和激赏,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能时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在引导学生摘抄的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与激赏,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学生因为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赏识,而从摘抄中寻找到写作的自信和快乐,并逐渐演化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最重要的动力,而更加喜爱摘抄。教师在开展摘抄活动时,应注意去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片。
三、勤记与精读的有机契合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和基本功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勤读书。除了要求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读一些国内外名著、优秀作文等,将学生领进阅览室、图书室。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要及时做好摘抄,同时在语文课时中开辟课外阅读指导课,定期检查课外阅读量。
在勤记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句词、谚语、格言、警句、短诗、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摘录下来。并能够把摘抄现成的内容背诵或在作文时摘引模仿。分析其中好的语句和字词的妙处,并写出自己的启示。从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分析。通过精读,培养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体验、感受、思想和情绪,最终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勤记与精读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倡导“读中探写,以读促写”。指导学生读书从语言文字入手,摘录优美词句。“写中求读,以写促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心态变为“开卷有益”的行动。这样,学生天长日久地坚持下去,书读得多了,读书能做有心人,勤于动笔,勤于摘抄,写起作文来也便自然地进入“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水到渠成,能“入”能“出”。
四、需要与应用的自然顺成
在强化摘抄需要时,应特别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1.注重实用,把摘抄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可以先让学生围绕习作范围摘抄,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摘抄的积极性。把摘抄训练引向实用化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需要。做到“有所写才写”,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平时积累。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亲身的观察、知识的积累,应和环境而发生的情思等尽情地“倾吐”出来,化为文字,跃然纸上。这样,学生便感觉摘抄不是与生活无关的事,摘抄的欲望和兴趣便激发出来。
五、交流与汇报的相辅相成
在摘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摘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体验。
1.讲评交流。积极为每位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讲评时,让每一位学生都唱主角:一是同组交流评价,二是异组交流评价,三是全班交流评价。先交流摘抄内容,再交流摘抄分类,后交流下次摘抄建议,最后推出佳品名句,全班进行交流。
2.评选摘抄之冠,促进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每次活动评选出优秀篇章,可以放在教室的“读书园地”中。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以满足其成就感,尽情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摘抄的热情与动力。
篇8
【关键词】自主合作法 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设计题目 批改点评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直接布置作文题目,学生来写,不愿意写、写不出、写不好的问题长期存在,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写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和状态,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因而效果不佳。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驱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合作,勤于动笔,从而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升。
一、自主观察生活
观察是积累的基础,只有自己观察发现,才能积累写作的原材料。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说明没有生活积累,就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全身心地感受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原材料,这样作文时才能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对生活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能够触动自己内心的可以记录下来;对其中感受深刻的场面可选取恰当的观察角度进行描写,对生活中的人物,如果发现与众不同的,就可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生活中有些场景或有些瞬间,能够打动自己的内心,或者给自己以鲜明的感受,应把这种瞬间感觉及时记录下来;有些生活现象能够引发自己的思考,就应该抓紧时间把这些思索记下来。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也是观察能力提升的过程。观察活动本身也是写作素材。观察以后,要指导学生通过小练笔、日记、周记等方式,及时记录下来,形成内容具体丰富的积累本,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自主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我们要从积累写作素材做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合作积累素材。要把积累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积累目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积累的内容和方式,而教师只充当学生积累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学生自主积累的导火索,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名人积累的事例、指导学生进行诗文朗读、组织学生展开积累的意义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积累什么,怎样积累,这些方法如果不教给学生,只是让学生盲目积累,他们可能手足无措,漫无目的,收效甚微。因此,应该通过学生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积累方法,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获得更多更好的素材积累方法。例如,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把它们摘抄下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圈点,予以批注,写上评价语言;对语言特色、篇章结构、立意选材等方面有特色的文章进行分析鉴赏。
三、自主设计题目
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往往不愿意写,所以不妨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合作,大家共同设计选择自己爱写的题目来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提供参考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主选择文章类型、自主设计写作题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成员间交换自己设计的题目,大家轮流点评,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共同认可的题目。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抓住学生愿意自己设计题目的这种心理,使他们在愉悦的状态下,体验到当小老师、布置题目让别人写的乐趣,从而获得写作中不同的感悟,这也是学生喜欢自主拟题的一种原因。为了使学生将拟题的兴趣保持下去,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小组间的合作、全班同学的合作来进一步激发自主拟题的热情。每一次拟题的过程,也是自主、 合作的过程。对每一次拟题,最后可以进行评比,看看哪个小组的题目好。这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可以激发竞争,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非常用心,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设计好的题目,因为个人即是集体,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在评比中获胜,最终就形成了小组内和谐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四、自主批改点评
篇9
这是一间平房,门窗擦得干干净净。我推开门,只看见两个小孩爬在妈妈腿上看画报。我说明来意后,男主人十分高兴,黝黑的脸笑开了花。“好嘞!”他摩擦着双手学着电视里的人的腔调:“给小姑娘大大的好香蕉!”我立马被他的幽默逗乐了。
环顾四周,这个家太简陋了。一张掉光了漆的八仙桌是饭桌,矮矮的柜子上放着一台黑白电视机,还有两张木板床,仅此而已。令我惊奇的是,在这简陋的房子的墙上贴满了两个孩子的画儿,虽说画得并不出色,却使整个房间充满了生机。桌上放着一个漂亮的本子,我随手翻了翻,上面写满了工工整整的钢笔字,有些是摘抄,有些是随感。我在想,一个卖水果的小贩有一家人要养活,生活负担如此重,他还有这等“闲情逸致”,还在做文学梦吗?
不一会儿,男主人手里拎来一把香蕉,看到我翻着本子,爽朗地笑起来说:“让你见笑了!我知道你是个高中生,懂得不少知识,帮我看看成吗?”我反倒不好意思了。随后,我们聊了起来。我了解到,他只上到初二就辍学,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父亲的去世,家乡遭遇干旱,接二连三的灾难迫使他背井离乡,独自做些小本买卖维持生计。
我实在不敢相信,这个看上去乐呵呵的人背后竟然掩藏着这么多的辛酸。生活太不公平了,让深重的苦难如甩不掉的尾巴一样缠着这个有着梦想的人。可是,他没有被吓倒,反而笑着与苦难过招,甚至把苦难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浓茶,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读着他写的文字,如同沐浴着阳光,我嗅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聆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快乐”“开心”是在他本子中出现得最多的词语。我告诉他,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他睁大眼睛,不解地问:“难道活着是为了不开心吗?”我被问住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男主人的乐观幽默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活的苦难赐予他的财富。苦难对于生活的弱者来说是出海时的狂风巨浪,让他们悲观失望;而对于强者,就是一撮难得的上等茶叶,泡上,细品,尝到的不是苦涩与忧伤,而是香甜与快乐。正是一次次的挫折让生活的强者在苦难中如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一样,永不服输。也许我也应该学会品味苦难。
他的本子里摘有这样一首诗:
我健康的赤足如同春天的鼓槌/热情地敲击着大地的胸脯/即使没有华丽的衣服/谁又能说此刻的我不够幸福
点评
篇10
关键词:写作兴趣阅读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往往感到作文难,写作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纵然是足踏登云梯身在摩天岭,也难找到上天之门。因此,学生在作文时东拼西凑,瞎编乱造,无病,甚至故作高深,敷衍了事,作文水平很难提高。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只要教师走出以往作文教学的误区,在教学中抓得紧,抓得细,并进行多样化的指导,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如愿以偿写出别具匠心、脍炙人口的上乘之作。
一、拓展延伸,博览群书,鼓励阅读
我们常说:“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倡导我们博览群书。但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有选择的多读好书。例如在学习了鲁迅的《故乡》、《孔乙己》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药》、《阿Q正传》等小说,让学生体会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了《荒岛余生》,要求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更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另外,学生可以挤出时间浏览报刊杂志,比如校园里的报栏,街道上的标语、广告,过节时的对联,商品说明书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多频道的接受外来信息。在读的过程中,除了“博”之外,还要读的“精”,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读到精彩的文段时,应静下心来。细嚼慢咽,细细品味,做到读有所得,这样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借鉴课文,感悟方法,学以致用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极好范例,教师应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让学生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方法、写作特点等方面去领悟。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片段摘抄在笔记上,经常读读写写,反复咀嚼,提高语言感悟能力。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借鉴课文结构模式及写作特点,学会运用。比如在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背影》等写人的名篇之后,引导学生借鉴文章中描写人物穿着及外貌特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法,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学生完成习作后互相交流,反馈评价,看谁写得生动传神。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肯定,多表扬,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和表现欲望。又如学习了《我的老师》一文,可以让学生借鉴课文写法,写一位自己敬佩的老师,要求学生通过事例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模仿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课堂上学生写作激情高涨,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愉快的完成习作,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写作自信心。
三、多记多思,勤于摘抄,善于积累
培根曾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语文教育尤其重视诵读。凡是课本中规定背诵的古代佳作和现代名篇,要求学生不折不扣背得滚瓜烂熟。读书看报,凡是遇到精美的文章,精彩的片断,精炼的语句,都应该不厌其烦的熟读成诵,力求将每篇文章背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会背,学生自然就会写了,而且写得典雅漂亮。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真切地领会别人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充分吸收他人文章的精华,便于模仿学习,大胆创新。如果没有这种背诵之功,学生就无法实现语言的出新,语言的积累和积淀,无法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耐人寻味,作文水平无法提高。
多思出智慧。平时要求学生多读别人的好文章,对文章的语言之美,构思之巧,选材之精,角度之新,感情之真,思想之深,经过仔细思索品味感悟,才能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写作时才能使文章充满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指要经常做读书笔记。学生在读名著和看报刊杂志时,一定要重视摘抄,摘抄得多了,写作时好词好句才能信手拈来,文思泉涌。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书虽读了不少,令他心动的文章看过许多,优美的精品词句也时时见到,可就是没做读书笔记,看过的东西,时过境迁就像猴子掰玉米到头来只有手里的一个。因此,平时要求学生多摘抄妙文佳句,精美时文,进行报刊资料剪辑,并在每学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让学生评出摘抄大王,将优秀读书笔记让学生互相传阅,以更好激发学生积累资料的兴趣。这些取之不尽的素材,是学生日后写作灵感的源泉。
四、勤练勤写,变苦为乐,训练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训练,比如游泳、杂技表演等。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就要经过反复训练。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这个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大训练的密度、强度。学生除了写大作文外,还要坚持写周记、日记,每天记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越记越熟,熟能生巧,经常训练,一熟为宝。人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导学生写日记时要“我手写我心。”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倡导思想健康是作文的“根”。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关心生活,认识生活。通过训练,学生文思堵塞――“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苦”就会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了。另外,学生要多练习书法,每天坚持练字,尽最大努力把字写得秀丽如花,美观大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五、赏析作文,发现亮点,煽情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