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24 19:4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好的文章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摘抄 语文 教学 方法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每天利用耕田的休息时间,把读书的心得体会、所见所闻随手记到树叶上,放到瓦罐中,十年功夫攒了几十瓦罐,后来整理成三十卷著作,这就是有名的《南村辍耕录》;蒲松龄于通途大道旁设座访行人,搜集奇闻轶事,记下无数札记,终于写成《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畅义达,任凭吞吐。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摘抄可让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摘抄能让学生感悟思想的深刻,指导学生做摘抄,让摘抄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会受益匪浅。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首先在内容方面,对学生摘抄进行指导。
1.知识类文章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长见识。由此,我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做好知识摘抄,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百宝箱和资料库。
2.故事类文章
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惊心动魄的求生故事,动人魂魄的沧桑巨变,感人至深的细节琐事,都会给学生以震撼。这类文章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锻造意志。读这类文章,除了做好摘抄,还要求学生写感受和点评。
3.哲理文章
周国平、梁衡、余秋雨、毕淑敏、史铁生等人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发人深思。经常阅读这样的文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生活的思考,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而深化思想,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审美层次和审美情趣。实际上,很多学生喜欢这样的文字。
4.名人传记和文学名著
名人的成长经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我指导学生读名人传记并摘抄名人的典型事例,在摘抄的过程中,这些故事不仅会逐渐变成作文的素材,而且还会加深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自身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中学生与名著有一定的距离,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推荐时要慎重,要有选择,必要时还可给学生一些阅读指导。如介绍大概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到艺术世界。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层阅读,边读边抄边评,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生命中一段最美的时光。
有了内容,就有了下锅之米。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在方式方法上给以指导。
1.充分调动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道理。得心应手的应用来自于平日的积累。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摘抄,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
2.打造阅读的环境
在学校,除了学校图书室,还可举办班级图书角、个人小书柜等读书活动。这种以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的图书,数量多,涉及面广。课前课后,只要学生喜欢,都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3.保证充足的时间
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一节阅读课。阅读课,不局限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室、阅览室,也可以是绿荫下、操场上、走廊里等。除个人阅读外,我们还提倡两人、三人共读一本书,甚至是小组共读一本书。边读边摘抄,边读边交流,既保证了读书时间,又有了交流的机会。
4.指向性与自由性相结合
所谓“指向性”,就是给学生指定阅读方向或阅读目标。如学习小说之前或之后,要求学生找大量的小说来阅读,这是“指向”;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可摘抄小说里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写阅读带来的感想等,这是“自由”。
阅读的指向性,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自由性,则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符合其个性、兴趣、特长的发展。
5.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每读一本书,一段话,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们的要求是,抄下的好好词好句,在朗读的同时尽量背颂;对于语文能力稍好的同学,我们要求在大量、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适当精读,除了完成一般摘抄,还要说一说,议一议,并写出读后感;对于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在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开展某一作品的研讨会,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6.图文并茂,提升审美
摘抄伊始,我就鼓励学生为摘抄本设计封面,为所抄文字配插图。开始,孩子们只是简单地配图,一段时间之后,有些学生开始自觉地把画面与摘抄内容靠近。图文并茂的背后,是思考的深入,是审美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在摘抄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随着摘抄的深入,学生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素材会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深刻,表达越来越流畅。所以,摘抄不仅是更深一层的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语文教学的助推器。
篇2
一代又一代的语文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点。但是,认真探究起来,因为没有有效的具体的措施,这话和没说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读”来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实现“多读”呢?因为条件限制,许多学生手中并无足够的、优秀的可读物。尤其是农村学生,家中极少订阅、购买书籍。不要说“多读”,虽欲“少读”,亦不可得。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开始投入使用。阅读课也开始走进课程安排。无书可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到位的要求,及时的检测,学生只是随意地浏览,茫无目标地阅读,极容易使阅读课流为形式,甚至变为消遣。那么,阅读课究竟应该怎样上?
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自己上阅读课的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有了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总结,一些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我把阅读课的组织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
阅读课当然首先要读。
读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
古人云“开卷有益”,其实在劣质文字泛滥,鱼目混珠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真理。读不好的文章,犹如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不仅没补充营养,还让人恶心呕吐,受到伤害。所以阅读时首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样,阅读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们才能从中品味语言之美,汲取思想精华。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优劣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教师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人生观。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组老师们的认真筛选和精心推荐下,《美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阅读与鉴赏》《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快乐阅读》《青年博览》《博客》《中外书摘报刊荟萃》《作文与考试》《共同关注》等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
2、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的选择
选择了好书,仍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不是所有好书都适合在阅读课上读。有的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利用阅读课认认真真,完完整整读一本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理由是这样的好书“读一本胜过读一百本”。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道理很简单:某种维生素对人体再重要,但如果你长期只补充这一种,人仍然会营养不良。
对中学生来说,那些应该精读的经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读。阅读课上的阅读,应以短小精悍为主。一节课的容量应该大一些。书籍的品种可以全面,甚至可以杂一些。不仅文学的,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历史的,都可以读。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阅读课上,仍然有精读泛读之分。
阅读课上的阅读,既要有宏观地浏览,又要有重点地阅读。
首先应对书架上的书报种类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节大致的阅读方向,最终选定阅读的对象。
开始阅读,先浏览目录,确定重点阅读的篇目,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内容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点阅读的内容,要做好摘抄的准备。
摘抄时,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语,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别精彩的,语言、结构、内容皆有可取之处,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励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花费时间太多。
但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两节阅读课,加上中间一个课间,一共9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够做到。
有些文章当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网上搜索下载、复印等。但一是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二是即使有条件,这样的收获也远远比不上亲自摘抄的收获。
亲自摘抄的益处有:
1、练习书法,提高卷面质量
许多学生从小不重视书法和卷面的训练,虽已是初中生了,字还写得东倒西歪,潦草难看。卷面又脏又乱,不堪入目。通过摘抄,达到让学生重视卷面,练习书法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许多书法家都认为书法和太极有相通之处。通过书法练习,可以调整情绪,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修身养性。
3、汲取文章精华,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摘抄的过程,同时又是凝神屏息,专注阅读的过程。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笔如龙蛇,思接千载。
想一想,坐在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中,摊开印着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专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这种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许多美文,学生百读不厌,摘抄、背诵的兴趣极浓。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毕淑敏《孝心无价》等。还有同学把张洁的《我的四季》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十分喜爱。
三、写
写即写点评和感悟。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写是读的延续和升华。
为巩固摘抄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对所摘抄内容的认识,摘抄之后,应要求学生对所摘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可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小组合作
不少学生害怕作文,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切的体验。许多老师费时费力地去批改作文,讲作文,但成效都不大。主要是因为没找到一条指导学生有效写作的途径。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思维碰撞积累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写文章时常常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半天,挤出来的文章语言空洞,枯燥无味。要让学生的作文形象生动,首先得先让学生的肚子里有“料”,正所谓“腹有文章气自华”。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积累,就是“巧妇”有“米”之炊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真切生动。许多教师意识到了积累对写文章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摘抄好词好句、留心观察事物、多读书等许多非常有效的方法,可是却见不到效果。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本,努力营造班级读书氛围,其效果依然不佳。我想主要是教学方式上的强制与命令,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把写作的积累当作了作业,摘抄就变成了机械抄写,而并非心灵的感悟,读书的自觉性也就调动不起来了。那么如何让学生自愿地去积累呢?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效果不错。我在班里是这样实施的:每组有一本“精装”摘抄本。组内的成员和往常一样,都要积累好词好句,组员可以自由讨论这次积累的内容,每周摘抄在自己准备的本子上,把自己的积累展示出来,然后大家相互讨论,再选其精华,这样积累得多,又保证了质量。聚集起来的好词、好句抄写在“精装”摘抄本上,摘抄的句子可以签上自己的名字。每组的“精装”摘抄本还在组间流动。小组间交换阅读摘抄本,全班一起评选出最有价值的“精装”摘抄本。
这时候的课堂热闹非凡,各组都拿出自己积累的片段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个别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洒下缤纷落英,令人欣喜不已。同学们纷纷把别的同学的积累的精彩片段摘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三步走通习作路
采取和积累素材相同的原则“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学生明白小组是一个团体,只有团体成功了,大家才会成功。
1.第一步:取材。教师给定题目后,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自己去选择与组织材料。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然后从选材是否紧扣题目和内容、是否新颖两方面进行评选。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地进行点评和帮助,解决有争议的问题。但是不能取代学生,“一言堂”,剥夺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真正将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作文的要求联系起来,生活的积累不断从“内存”中提取出来,变成具体的文字。
2.第二步:构思。在平时的作文课,总喜欢先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大量阅读并记忆范文,然后模仿范文的方法去写作。这种方法虽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成了僵化的语言组合,个别同学还照搬范文。写作文成了听写作文,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首先制订出本次写作提纲。然后四人口头作文,当这句话得到四人的一致赞同后,再接着写下一句,直至成篇。整个写作过程中谁都可以提出意见,仔细斟酌。为了避免讨论的杂乱无序、跑题偏题,教师要经常巡视,力求过程的开放与合作。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对一些学困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同学的关注,他们习惯将自己当作是组内的一个“看客”,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因而教师要鼓励每个人都要讲,更好地去引导他,点拨他,鼓励他,帮助他树立自己也有能力参与习作的自信心。
3.第三步:修改。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就是批改作文了,一个班级五十多本的作文批改下来,经常是头昏眼花。这样的劳心劳力所得的效果却是很小,有些学生甚至只看了看作文的分数,对老师的评语和修改视而不见。这样学生的作文很难有进步。《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地参与作文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批改才是有效的,于是我制作了作文评改记录表(如下表所示)。
篇4
“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思”不仅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探究、推敲,也包括有书本而展开的引申和联想,与原文的关系比较密切;而联想则比较宽泛、自由,可以上天入地“精鹜入极,心游万仞”,从而让学生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让学生保持这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态度,而阅读的重点则应在于讨论与反思,阅读文章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与反思,则有助于突破学生固定的学习模式,打破习惯的思维套路,实现思想的碰撞,发现并纠正谬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认识水平。为此,就要求学生不断的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反思,以求更大的进步。
一、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反思。我根据文章的时代不同,体裁不同,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比如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要求学生要培养对文言文的“读懂”意识,这读懂的意义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去图书馆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在课文学习之前,先请同学们介绍他们查阅到的资料,然后教师补充。对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就是让他们能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和借助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疏通字句,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课堂上,再以小组的形式把各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上课的内容更加充实。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外,还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对于资料搜集不准确,不全面的同学以及预习中有较多问题不能解决的同学,也请他们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便在将来有更好的预习效果。二是通过识记、背诵、感悟、辨析、揣摩、比较、质疑等方法,深入领会文章的实质后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个人的文化积累。这样的几堂课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预习效果。
二、在开放型的作业中反思。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于说与写的培养。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痛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从培养他们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起。要求学生都做摘抄作业,而摘抄的内容不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都可以摘抄,但是每页要留三分之一的空白写点评,写自己读书感受,心得体会,写出真情实感,敢于说真心话。让学生把这本稿抄本看做自己的作品集。在摘抄本的封面上写上自己的笔名。并且给这本作品集命名,写上序言,并制订新学期的读书计划。正因为读的都是自己想读的书,感兴趣的书。
所以不需老师督促,他们都能自觉完成。在此基础上我把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给学生们欣赏。把散文的魅力展现给学生看,使他们认识到散文的魅力不仅表现在意旨之新、情思之真、构思之巧、意境之美等方面,也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好的散文以其精美考究的语言体现了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我还把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家推荐给学生,并告诉他们,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由于作家的禀赋,阅历、教养等不同,写成的文章也就各师其心,面目各异。所以要克服散文恐惧症,就必须要先去了解文章的作者。同学们学好了散文,也间接地为学习小说奠定了基础。这样一学期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讨论读书的心得体会,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知识面扩大了。自然而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进步。
总之,我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培养他们善于研究、探讨的能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体验;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60-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就害怕,根本不原意去好好地去写,因此,作文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通过课本教学内容,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最好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完文章后,进行多种教学环节,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是教会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才能写好作文。那天上完课恰好下大雨。于是,我带同学们在楼道走廊上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同学们通过观察,写出了许多好的句子。如“雨打在窗户上,就像用鞭子狠狠地抽打着窗户。”“雨落在操场上,立刻溅起一朵朵喇叭花。”“有的同学脱下衣服顶着,有的老师跑到楼道下躲雨,有几个调皮的小同学,干脆在球场上玩水……”就这样,一句句生动有趣的句子从同学们的笔尖下流出来。还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后,是这描写芦荟的,“芦荟的叶子长得厚厚的,上面有许多白色的斑点,叶子边上长着小刺。用小刀轻轻地割一片叶子,上面立刻会渗出许水。涂在手上凉凉的,很舒服。”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把写作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课堂作文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兴趣。而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这样就能全方位、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有的学生在观看了放礼花后写道:“有的礼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飘落下来。”“有的像流星一样拖着长长的白尾巴掉下来。”有的同学去了建水燕子洞后写道:“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攀岩绝技表演。表演者从地上,沿着峭壁往上爬。他有时手脚并用,有时先伸手抓住岩石,再伸脚踩稳,奋力向上攀。稍不小心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擎天玉柱。那棵钟乳石就像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高高耸立在那里。”有的同学在荧屏看到个旧的夜景后写道:“每当夜幕降临,个旧灯光点点,像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彩灯勾画出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每到之处都可以灵活作文,记录自己的见闻,谈论自己的感受。
三、用心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动机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只有真正的去感受生活,有了写作的原材料,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趣事。因此,我将作文指导融入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来进行指导。我先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打球时的动作、神态,特别要留意那让人欢呼一刻。然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打球时的动作、心情和想法记在脑里。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又一方法。从低年级使学生养开始坚持写日记,不要要求写得多好。刚开始学生会记流水账,教师要指导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让学生将身边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写在日记里。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五、多读书、多背诵、多摘抄,扩大知识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又一方法
农场小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我校图书室的种类多,我经常组织学生从图书室借一些书,让学生阅读。国家花大力气投资西部农村教育,给学校配备计算机,现在校校联网,学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了知识面。教师布置学生从书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抄一些好的文章。每星期让学生背诵上几篇文章。多读书、多背诵、多摘抄,学生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教师定期督促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一些课外书,布置阅读、摘抄。记得我在指导学生写《我最敬佩的英雄》学生从图书室搜集材料,组织学生办一份关于英雄人物故事的手抄小报。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讲英雄人物故事的班会”学生通过讲故事、办手抄小报的活动,学生写作中通过从课外书中选取典型材料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六、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很重要的
篇6
论文关键词:汇或句子摘抄下来,然后背下来,等到写到类似话题作文的时候就会用上了另外,学生养成了大量阅读的习惯,读英语报纸、杂志、网页、中英小说、听英语歌曲、看英文电影等,都会对英语写作有着很好的积累作用
2.对自我认知能力的认知。学生自己应该剖析自己,对个人要完成一项任务的认知以及思考可以用哪些策略来完成作文这项任务。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特别是认知能力水平。Eg.My father ,his job is an engineer.有的学生想用定语从句来用,想法是好的,但却写成:My father, who job is an engineer.因此,要对自我认知能力有个很好的剖析,可以确定地去写自己拿手的句子。例如:故事联想法: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一些作文词汇编成比较通顺而合理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clash, crash,smash,ash,ashamed,cash就可以变成如下故事:恐怖分子驾驶飞机,crash(撞击)了世贸大厦,大楼被smash(击碎)了,世贸大厦变成了ash(灰),小Bush感到很ashamed(惭愧),因为它需要很多的cash(现金)才能恢复美国人的信心。
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了自己写作、自我剖析、自疑解疑、乐思善辩的习惯,学生对写作就会增强信心,积累词汇,积极造句,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利用元认知中的体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写作方法的研究能力。
元认知体验是在面对任务时和决定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对任务的完成产生一定影响。利用元认知中的学习策略,首先调查学生现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再次汇或句子摘抄下来,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更好的和更合理的作文写作方法。
1.写作前
用头脑风暴法、讨论辩论法、提问法等来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激荡创新思维,并用概念图来帮助他们构建文章的整体框架。想办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对写作的主题有自己的观点,并对文章的基本框架有自己的观点。
2.写草稿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趁热打铁的方式,让学生们采用速写、变换观点、改变问题等多种方法法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写下来。让同学们比着写,使他们有竞争感和兴趣,每个学生从不同的立场或视角来思考问题,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对文章主题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帮助学生找出自己英语写作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能力。
评价内容
我的自评
写作困难
本文佳句
本文佳词
本文不足
病句修改
本文收获
……
篇7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
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篇8
关键词:农村学生;观察;考;积累;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30-01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写作上。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害怕写作,谈写作即脸色大变。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学生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缺乏积累,教师普遍觉得教学难度很大。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学生之所以写不出精彩的好文章,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胸中无墨、手中无料,这种情况,农村的孩子更是普遍。
那么,我们农村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时最重要的应是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给学生搭桥引渡,为学生提供寻找“米”的机会和方法。让学生在积“小流”的过程中,慢慢累积,最后形成“大海”。
一、从阅读中积累
阅读能为学生打开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能为习作找到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许许多多的“习作的范例”。例如,现如今的一些农村家长认为只要把成绩搞好就行了,不应该看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书。其实不然,一些历史事迹、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素材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引导农村学生通过阅读积累间接性习作素材是非常必要的。
二、摘抄优美的语句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常用而又有效的方法。摘抄也不失为积累写作素材另一种好途径。学生光去阅读,在当时也许是感受很深,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忘记。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优秀文章的同时,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摘抄下来,细细品味。尤其是农村孩子,学习条件相对来说较差,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摘抄的内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分享,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在全班的读书角展示,让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不同的好句、好段。如果学生能经常动笔抄录,其写作能力必能提高。
三、从生活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我认为农村孩子有这样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有广阔的生活空间,从生活中累积丰富的素材,这也是农村教师指导孩子积累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多观察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生活
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比较忙,甚至有很多留守孩子,因而很多孩子已经参与家务劳动,只是平时没有在意,这样也能成为写作素材的积累。所以指导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的点滴,寻找自己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教师有计划地进行长期指导、跟踪、交流、讲评,我相信学生会逐渐明白我们的写作素材都来自生活,促使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做生活真正的主人。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积少成多,汇成写作素材的大海。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实践中积累素材
著名作家孙犁说:“作家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组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如:开展体育活动、各种竞赛、郊游、办手抄小报等。这类活动简单易行,学生也有浓厚的兴趣。
最后,在领略家乡的自然景观中收集写作素材
农村的田野风光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这是学生写景题材的好资源。老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捕捉写作素材。
当然,积累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积累素材只是使文章言之有物,它还包括积累构思和积累语言。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所学的文章很多,但每篇文章都有独到之处。开头、结尾的方法,点题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构的安排、内容的摆布都会有所不同。名家的作品会给同学们的作文构建一个更好的框架,使文章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作文要想创新得先入格。所以说积累构思可以从语文书中的这些文章中累积。
篇9
增加课外知识具体方法:
1、广读博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人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的作用,因此,要经常进行课外阅读,逐渐增加阅读的量,因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2、摘录摘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的书多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不一定记得住,因此,要养成摘录摘抄的习惯,把好的东西写下来;
3、“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课外积累,并不限于积累书中的知识,积累的范围应该扩大,要到社会这本无形的书中去吸取营养。要走进生活,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格。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写作;训练;倾吐
现今好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而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感绝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懒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让孩子们的作文妙笔生花。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有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得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