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文章摘抄范文
时间:2023-04-09 07:2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美文章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针对这种现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既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外阅读更有序有趣有效,方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中来。
为此,我在教学中,做出了以下一些努力。
一、选择摘抄,储备思想语言。
作家林白曾说,如果读书读到头悬梁,锥刺股的份上就没什么大出息了。也就是说,阅读应该是内因驱动,而非外因逼迫。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积极阅读,因此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压力是必需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这样的几个步骤要求学生:
第一步是分类摘抄精美语段。我一般让学生将摘抄语段分为景物、个人情感、颂扬人性美德、反思人性弱点、文化、哲理等几大类。分类既可以避免内容的单一或纷乱,也是为了便于今后查询运用。语段之“精美”,只是相对而言,对于每个人,最能激发起自己的想象与共鸣的语段,就是最精美的语段。
第二步是仿写所摘抄语段或写出阅读精美语段后得到的启发或者联想,篇幅亦可长可短。
第三步是早读课以法定的一刻钟时间朗读甚至背诵。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说:“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汇贯通的方法之一。”
摘抄是个性选择的过程,仿写是思考拓展的过程,背诵是强化记忆的过程。在这三步中,有阅读也有思考。乌申斯基说,阅读和思考必须同时进行,否则,阅读就成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样的三步,足可避免使阅读沦为消遣,从而为运用语段奠定良好基础。
二、内化运用,提升思想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脑力劳动中占据首位的,应该是借助已获得的东西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因此,运用精美语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 教师示范。
精美的语言片段不仅是给学生的,也是给教师的。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反复运用素材,既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又给学生好的示范。因此,教师更需认真备课,对学生的语段了然于胸,以便在教学中随机运用,反复出现。例如,学生准备的材料中有刘亮程的句子: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我们谁也帮不了谁。
某日,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为了强调学习需要主动性,我这样说:
刘亮程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我们谁也帮不了谁。在学习这条路上,你是孤独的,能帮助你的唯有你自己。我不能在你挑灯夜读时做你书桌上的明灯,我也不能在你清晨奔波的路途中化作一颗启明星,能够照亮你的前程的唯有你自己。
不要低估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这样反复的示范强调,必能加深学生对精美语段的印象,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第二, 学生展示。
每天在课前的十分钟内让一两位同学背诵语段。这既是对个人的激励,也是资源的共享。为了让其他同学看得更清楚,我会把语段投影在屏幕上,其他同学加以点评。对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段落,全班齐读或者仿写,这往往是学生最期待的一个环节。
学生摘抄的语段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对青春的讴歌,有散文,也有诗歌。他们朗读优美片断的声音比朗读课文时起码高出两倍,使我常常有一种感动,感动于其中的热情和激情。这样的活动不仅可能提高分数,而且能使学生的心灵时时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挣脱出来,用青春的热情提醒自己,不畏艰险,前进。
第三,一周一记。
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更强调运用所摘抄语段。郑友雷、章国华在《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中说,“让文字以及隐藏的情感能够触动自己的感情世界,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因此,在前期背诵积累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在周记中,必须运用到本周摘抄的任一语段或由语段生发的内容,以美化语言或升华思想,从而改变以往周记中重过程轻细节,有情节无内涵的现象。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的督促与激励,一定会让阅读与积累成为学生的习惯。
三、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拓展视野,首先指教师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以向学生推荐精美文章。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一起欣赏《散文》《杂文》《诗刊》等杂志上的精美诗文,学生对这些文章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课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们要以教师对作品的热爱激发起学生对作品的热爱,以教师的热情激发起学生对美文的热情。
介绍名家名篇,感受经典的魅力。名著本是要坐下来花时间品味的。但对于今天的中学生而言,在校期间阅读名著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情节,让他们知道为什么美丽的苔丝狄梦娜会钟情于丑陋的敲钟人,为什么德伯家的苔丝具有永恒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借助音频视频,介绍经典作品。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几首诗的朗诵不可能让学生成为诗人,两三节课对名著的介绍当然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其精髓。但是,只要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的活动就算达到了它的目的。
篇2
1、多读:初中语文注重基本的语言基础积累和培养基本的读写能力,而高中注重培养学生高层的读写能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以现代文阅读为例,高中语文的要求除了需要把握文本基本内容及思想感情外,还要从鉴赏的角度,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理解复杂的结构,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和价值,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解读。
2、多标注:通过在课本上圈点勾划的方法大致了解所学内容,解决阅读中的信息障碍。根据课后练习及自己的阅读感受标注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
3、多查阅: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有意识、多渠道地查阅搜集有关资料,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
4、多问: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独立思考或向老师请教,当日所学当日吸收。对于生活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世事洞明皆学问"。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吸收他人的优点长处。
5、多摘:摘就是摘抄。要求每个同学准备2-3个本子,作为知识本和杂记摘抄本。可动手整理课文中生活中发现的重要字词音节、易错标点句子、重要文化常识、有用的写作知识等,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以备他日所用。杂记摘抄本的内容就很丰富了,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故到民间俚语都可大量的摘抄于内。此外,也可记录你的生活所感、作读书笔记等。阅读摘抄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储存丰富的素材才能对写作有帮助。
6、多写:写生活随笔。随笔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时时动手写点东西是个好习惯,长期坚持写作的人思维更敏捷,谈吐更清楚,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写作文自然不成问题。
篇3
一、聚焦重点,含英咀华
经典书籍如同一座知识宝库,里面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受用一生的东西。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积累,迁移运用呢?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不如聚焦重点,仔细赏析,从中品其味、悟其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之时,可引领学生及时把文中的精彩片段、精美语句和精妙的描写方法记录下来,鼓励他们多品读,多积累,多模仿,多运用。
譬如指导学生阅读《绿野仙踪》,广州市永曜北小学董小移老师便采用了“聚焦片段,赏析激趣”的方法。《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的一部充满奇异色彩的童话作品,书中的一句话――我的书是为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写的,无论他们年纪有多大――深深地触动了董小移老师,使她想起孩童时的记忆与梦想、童稚与天真。她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本书,可是怎样指导阅读才更有效呢?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董老师首先出示书中的一段文字,并简述道:“老师想和大家分享自己读到的一段话:‘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多萝茜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上,她是个孤儿,现在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婶婶住在一起。’你们猜猜,她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待学生说完原因后顺势追问:“她为什么不快乐呢?”在学生迷惘的眼神中,董老师请大家打开书,重点聚焦描写多萝茜外貌的两个片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让学生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接着让学生谈谈“享利叔叔和艾姆婶婶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呢?”。最后让学生把思考的内容整理后写在作业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如此,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整个阅读指导过程虽平实但有序、有效,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加深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念,为“会读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方法渗透,学思同构
仅凭兴趣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有效阅读之门,教师还应本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教会学生各种阅读的技巧,帮助他们在“我要读”的基础上实现“我会读”。读书之道,因人而异。就小学生而言,在课内外阅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速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课外书时,先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方法阅读,学会关注“前言”和“目录”。因为前言囊括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则提挈了各章节的中心概念;读过前言和目录,学生就能迅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本书的内容梗概,为进一步阅读全文、综述大意打好基础。需要说明的是,速读不是马马虎虎地读,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读书、高效读书。
(二)精读。对文章重点词句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甚至反复阅读、品味玩赏,同时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在文章中感受最深处圈画勾点重点词句,批注阅读心得,小到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段话、几段话。高年级学生还可以立足全篇,从表达形式、表达效果等角度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三)摘记。把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记在专门设置的课外阅读记录本上,浓缩精华,熟读成诵。
综上所述,当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接着快速浏览目录,获取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要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自得,在有疑问之处标上记号;待阅读完全书后再理清条理,聚焦和探究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学习写法。老师在给学生介绍这些阅读方法的时候,尽量少一点“方法教条牵引”,多一点“实例渗透指导”;至于学生采用哪种方法,可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习惯或喜好灵活选用。
三、善于动笔,读思共进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过:“读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常常读出自我。”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研读、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惑,使他们形成多阅读、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划横线或波浪线,标出着重号(“”或“”),打上问号,注写眉批;又可以边读边思考,在专门设置的课外读书笔记本上写读后感,及时对文章的内容或写作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圈、点、勾、画、批,并交流批注的内容,可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以下教学方法可供参考:(一)引导学生设置摘抄本,专门摘抄课内或课外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自行创意,给摘抄本命名;学生的想象可谓丰富奇特,如《朝花夕拾》《书海宝珠》《笔下生花》《我和美文有个约会》《与好书共舞》《“笔”写人生》等,可见孩子们思维的广度不可估量。(二)鼓励学生为摘抄的内容配上图画,涂上鲜艳美丽的色彩;当学生做完摘抄本,老师将及时进行小结,表扬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复印后张贴展示,鼓励大家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展示阅读成果并进行交流分享,定期评出优秀作品和优秀读者,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四)每逢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编抄报;每次开展读书展示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各自写下的读后感,分享共同编写的课外阅读小报。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读书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爱上课外阅读,学会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从“有趣”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科学规划,落实执行
篇4
一、放飞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作文的立意新
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想象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飞跃,它能促进学生快速自悟。中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想象力极为丰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妨进行一些放飞学生想象力的训练,让学生自由、大胆、畅快地发表自己的感悟、看法、主张,这样到写作文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更开阔、想象更丰富、感悟更独特。立意即确立写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立意是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要学生“我手写我心”,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要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在生活、学习、做人方面认真体验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写作时立意自然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使学生作文的体裁新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这里说的“绝对的坦白,毫不隐瞒”就是要说真话诉真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鼓励他们敢说真话,肯吐心声,就正如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那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怕没有感染力,也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让阅读者感到真诚,以诚打动读者就是作文最大的亮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情感真挚的文章时,让学生在多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是怎样抒发、表露的,学生练笔时也让他们试着抒发自己的真切感受,到写作时学生的真情实感就如汩汩的泉水往外直涌了。
爱因斯坦曾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学生表现情感的方式会很独特,或抒情、或叙事、或描写……;表现形式会是诗歌、散文、小说、童话……;作文的体裁就会很新颖,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介绍说明事物特点的说明文、发表观点看法的议论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作文的选材新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生活态度,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活动空间更大、生活积累更丰富,也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老大难问题。开展活动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
(1)课内活动如:七年级开展故事会、读报摘抄、剪贴美文、制作知识小卡片等活动;八年级开展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口头作文比赛等活动;九年级开展演讲会、辩论会、好书推荐会、课本剧编演展示会等活动。
v2w课外活动如: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游览风景名胜、参观文物古迹、考察工厂、市场、做社会调查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四、树立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作文的内容新
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是每个个体,他们的思想不尽相同,正如“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的性格、脾气、喜好……也不一样。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力求凸显出他们各自的个性,教师要给他们以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按学生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辅导,从辅导中树立他们的个性。这样既可以克服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的现象,又可避免有困难的同学“吃不到”的状况发生。个性化写作应是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纵横驰骋,放飞心灵,轻松自由,学生的习作就会八方射、独出机杼。但个性化不是自由化,要将老师的要求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对学生的评价和交流中。
五、欣赏风格各异的美文,使学生作文的语言新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掌握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学习了一些运用语言的技巧,光有这些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需要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欣赏风格各异的美文,让学生受到美词、美句、美段、美篇的熏陶和感染,抑制不住想表达,也想写出美文的欲望,在写作中他才会思维开放、文思泉涌,他作文的语言才会推陈出新,才会靓丽绚烂。为避免学生进入阅读的误区,我向学生推荐了“历史知识”“名人传记”“思维训练”“自然科学”“科幻小说”“散文名篇”“民间文学”“美文欣赏”等类书籍,还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精美的诗文作品,并有计划地召开读书交流活动,使书中的优美句段、经典篇章内化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素材。
篇5
大家好!首先,祝贺你们顺利通过高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圆满完成了高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成为一名高二新生!
高二很重要。它上连高一,下接高三,虽不是起始年级,仍然属基础阶段,直接关系着明年高考的成败。因此,养精蓄锐,全在高二。同学们,你以为呢?下面我想和大家聊聊语文学习的事儿。
升入高二,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要相应改变。高一时,由于要和初中衔接,老师可能讲的多一些,细一些。高二则不然。由于要面向高考,更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自学,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去思考。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了,语文课内容杂乱,头绪繁多,怎么自学?是的,乍一看,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课似乎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其实,语文课一点也不复杂,说穿了也就四个字:读、写、听、说。因此,要学好语文,除了多读、多写、多听、多说、多观察、多积累,没有近路可走!
多读,包括多读教材上的所有文章,多读读本上的所有文章,多读老师推荐的精美时文,多读对语文学有裨益的报刊精华。有的同学不想读书,不好读书,要么读书不张嘴,要么思考不用心;有的同学习惯于老师的讲解和灌输,一旦老师不讲不灌了,他便失魂落魄,蔫了似的。这是学不好语文的。一个人要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人格品位,就不能不读书。读书要养成好习惯:眼、口、手、心、脑并用,字词基础、内容主旨、艺术手法并重。
多写,含义有四:一是课内作文训练最好坚持一周一次,要中规中矩,认认真真完成。二是多进行自由写作实践,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三是坚持写日记,因为日记是最自由的文体,除了练笔之外,它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四是多写读书笔记,可以摘抄优美文段,还可以写下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有心人,积极参与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体验人生百态,激发写作兴趣。写作时,要尽可能叙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避免假大空,避免为文造情。
至于多听和多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要同学们善于将一切可听可说的机会牢牢抓在手中,如演讲、朗诵、课堂答问等等,天长日久,潜移默化,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快速提高。
另外,我还想提醒同学们的是,眼下的高考改革如火如荼,日新月异,不可大意。一是新课改要求语文学习生活化,阅读写作个性化。这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已逐渐渗透,初现端倪,忽视不得;二是越来越多的省份高考选择网上阅卷,这对字迹、书面和规范答题要求较高,不可小觑;三是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必选语文课,而我们有些同学却对语文不感兴趣,甚至有理科生还在逃避语文学习。凡此种种,从现在起就要做好准备,尽快适应。
篇6
关键词:环境;风景;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93-01
读书改变命运!成长不可无书!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每一位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理想。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路上,我们一路前进、一路收获。
一、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物理环境
(一)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首先,让图书“充盈”校园。充实更新图书室图书,设置校园阅读提示牌等方式,创设具有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书香氛围中。
再次,让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黑板报和教室布置等,营造班级书香氛围。
第三,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建立“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学生在家建个人小书柜,可以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也可以与小伙伴共读,让好书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二)让网络打开师生眼界。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站的优势,建立家校读书交流平台,为教师、学生、家长推荐好书,推荐最前沿教育教学信息、优秀案例。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站发表自己读书感受、读书收获,交流读书过程中的困惑,真正做到“快乐共分享,问题同解决”。
二、立体构建“书香校园”的别样风景
(一)教师读书常规化。根据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教师中开展读书“1、2、3”活动。即:“1”是每年每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一本教育名著;“2”是每位教师要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或杂志,写好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每月不少于2篇,上传学校网络;“3”是三种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1、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汇报活动,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丰富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2、将11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教师)书香周”,举办读书沙龙,组织教师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3、建立“读书研究周报告制度”,和青年教师美文诵读鉴赏活动,十二月底将分年级组开展“美文诵读比赛”;全面提高教师的诵读能力。
同时,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创办《读书》内刊,发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二)学生阅读多元化。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每周每班设置一节经典诵读课。学校指派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成为经典诵读专职老师,加强经典诵读课的创新研究。在学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上,再次分年段确定诵读研读重点,极大的丰富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二是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树立阅读与积累的思想。开学初,学校开展“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每位同学为班级捐献1―2本图书,参与班级好书漂流,借此成立班级图书角,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各班的黑板上,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生每天利用晨读、课间和集体放学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是在学生阅读实践上,将指定书目阅读和学生自由阅读相结合,将读与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低年级学生读感兴趣的儿童读物,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这些词可以用在什么方面。或写观察日记、想象日记等。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读完后将自己喜欢的部分讲给大家听。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自己摘抄的精美词句,写―些读后感、或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写数学日记。10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学生)书香周”,举办读书沙龙,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最重实现阅读“质”的飞跃,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四是在阅读评价的功能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在全面考察学生六年阅读与积累的基础上,制定了《杨岔路小学经典诵读考级方案》,对学生的诵读“质”与“量”的评价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每学期根据考级情况,评选学校“阅读之星”。
(三)亲子阅读趣味化。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家长督促孩子)、“小手拉大手”(孩子督促家长)的形式,倡导家长、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发展,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家长,学校都会进行一次“家长学校”的培训,增强父母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加强亲子阅读方法指导,并且每班对亲子阅读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图文并茂,融写、画、评以一体的《亲子读书卡》,班主任指导填写。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举行亲子阅读交流活动,一、二年级还要举行一次亲子阅读卡的交流评比活动。
三、精心打造“书香校园”的德育文化
近年来,我校以“儒雅、阳光”为学校精神之代言,高扬“文化育人”的主旋律,大力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文化德育”。
一是充分挖掘经典美文中的德育文化。学校开展了以“诵经典美文,做阳光少年”、“感悟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通过《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诵读,使学生在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读经典的书,学古人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每位学生学做“君子”,“淑女”。
篇7
关键词: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99-01
经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关键在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前提是:(1)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2)最适合具体条件下的写作方法。本人通过多年语文写作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1.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尤为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2)善于积累材料的习惯;(3)善于修改和写日记的习惯。下面就从这三点谈点见解。
1.1 要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要想正确地反映,就需要认真的观察。所观察的东西必须加以分析,借助文字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认真思考。所以观察是写作的基石,思考是写作的枢纽。那么应该如何如何指导学生呢?(1)观察要有目的进行;(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3)观察必须深入思考。如课本中朱自清写的《背影》、《春》,老舍写的《济南的冬天》都是通过细致观察和思考的。龚自珍观察落花飘零,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白游览庐山,观看瀑布,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这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
1.2 养成善于积累材料的习惯。怎样积累呢?(1)从书本中积累材料。凡是写作方面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书本。"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社会"(皮里果夫语)读书不仅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通过潜移默化,可从读书中学习写作技巧,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就是这个道理。曹雪芹的《红楼梦》词语非常丰富,莎士比亚的作品词汇量大得出奇。这都与从书中积累材料分不开的。(2)从现实生活中积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件有闪光点的事或触物产生的"灵感"和"浪花",应赶快记录下来,记得多了,就成了思想的"海洋"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民间生活搜集的一件件怪异故事组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千变万化的,有的"瞬息就逝",这就应注意随时采摘,为写作储备素材。有了素材,就不愁"无米之炊"了。(3)材料积累形式。有收集、剪贴法,写笔记、摘录,制作卡片等。碰到有价值的文章和报纸就可采用收集、剪贴法;读了名著等也可采用笔记、摘录;对于名人名言、精美片断、诗词可以制作卡片。
2.用绝妙的文学精品去感染
古今中外,名人大家不胜枚举,美文佳作也数不胜数。梁实秋、钱钟书、余秋雨等学者的作品,读之有行云流水之韵,诵之有金玉敲击之音,极具魅力与磁力,经常给学生推荐或朗读这些作品,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大自然富有独特的灵性与壮美,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若教师善于从自然景观中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领略青山绿水的清丽,从而让其动情于美景,舒心于文章。春天来临,让学生览春光而抒情怀,闻花香而惜时光;夏天到了,让学生游农田而知辛苦,观雷雨而知天象;秋天至了,让学生赏秋叶而知轮回,采粮果而懂分享;冬天来了,让学生赏飘雪而晓云雨,不畏寒而知疾苦。
多彩的生活、先进的媒体,每天都拓展着人们的视野,丰富着人们的心灵。对一次大型社会实践的感触,对北京奥运的评价,对NBA篮球赛的点评,对汶川地震的震撼,无不表露了他们真实的想法和率真的见解。将这些时代感、新鲜感很强的身边内容引入作文课,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还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生活中建立了大语文概念。
3.加强平时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想学生的作文水平切实有所提高,其工夫不在课内,而在课外,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的积累就像装修房子之前的备料,只有"料"备齐全了,这"房子"才能一气呵成。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呢?
篇8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学习而言的一种读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仅靠有限的课内阅读教学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因此,丰富的课外阅读就成了同学们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课内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情感体验,而且在课外还要加强读书积累,不断培养语感。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如饥似渴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教师要做好导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教师,要从孩子们一入学就要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在个人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集体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产生和谐的美感;分角色表演读,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比赛读,让学生比出激情,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二、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精美文章的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如学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在学生被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染的同时,可借此向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名人传》,学生从中了解更多名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习名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圈点摘录,掌握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学生阅读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思想和语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克服这个毛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要做好笔记。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欢的词句;自己喜欢的片断等。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并将摘记的东西内化吸收,学以致用。如果学生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的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以《针眼里逃出来的生命》的作者李凤杰为例,当他写完这部中篇小说后,觉得精疲力尽,修改不下去。于是,他花了三个月的工夫,专门读书,把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速读了三遍,分析、体会、写笔记。后来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品时,竟奇怪的顺手和轻松,并取得佳绩。
四、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五、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篇9
[摘要]如果把知识比做浩瀚的大海,语文就是这大海中的一叶轻舟,阅读与写作则是双桨。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阅读中体味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融会阅读知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写作 能力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训练占有重要地位。相应在初中语文学科评价体系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考查占有极大比例。而且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慎思润心智
最是读书滋味长。“阅读就是一切”。语文学习重在实践,重在训练。“阅读”是最基本的实践和最为有效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阅读是生命个体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理念,都告诉我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应该怎样搞好阅读呢?
我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
首先要选择阅读的内容即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以往有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只有读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弥补我们课内阅读资料的不足。因此,注重对教材的阅读与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选入教材的文章无一不是内容形式皆精美的范例,值得我们认真品味,模仿和借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明道理,知是非,又能从遣词造句及写法技巧上得到熏陶。
课外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合理有序的课外阅读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地放飞学生的思绪,彰显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捕捉自己喜欢的美文佳句,感悟作品的思路,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
条理清晰,形成良好的语感,使他们确信:游泳池里的练习固然重要,但江河湖海中的击水冲浪也非常必要,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欣赏能力。
但是阅读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进行阅读时要注重阅读的目的性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其次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怎样的阅读方法才是科学的、合乎他们自身实践和要求的呢?
一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要倡导自主性的阅读。学习说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阅读也一样。学生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自己亲口尝一尝。在自主阅读中,阅读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利都属于学生,保护学生阅读的自由性和独立性,教师只是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而且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加入到与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去。
二、真情书写人生,信笔彰显个性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表达,是交流。在写作中,会不断地审视自己,较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1.写真实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文章
真实与创新是文章的生命,也是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作文是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在作文中要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当作学作真人的一种历练。
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生活又是复杂的、瞬息万变的,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亲历亲为。必须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敏锐的构观察力,学会思考。
2.注重积累,有“米”可炊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如果没有内容,作文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词汇,文章的“高楼”从何而起。作文难,主要难在材料的积累与选择上。为此,特别要重视积累。唯有博览群书,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和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要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显现、闪光。
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相联系。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坚持写好读书笔记,除了做好精美语段的摘抄外,更注重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让他们大胆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真实的感悟,不跟风、不抄袭、不人云亦云,让他们充分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在写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写作中进行个性品质的培养。同时,我们还建议学生,在平常要与同学就阅读的感悟各抒己见,进行广泛的交流,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我们积极鼓励语文教师亲自下水。我们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读出个性,老师们首先率先垂范,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
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坚持读写结合
篇10
【关键词】培养兴趣 持之以恒 习作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52-02
"人间千宝,难比学海珍珠奇异;天下百花,唯有书山桃李芬芳。"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如何让学生读好书呢?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兴趣,让孩子好读书
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呢?激发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又来自哪里呢?不妨从这几方面做起:
1.老师做榜样,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平时,教师自己要勤动笔,写写文章。如果有文章被校外刊物发表。可以让学生读读自己写的文章,他们常常问:"老师,您的文章怎么这么好哇?"教师借机说:"多读书,多积累,勤动笔,这就是秘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佩服老师的文化底蕴,而更自觉地读书。
2.每天一餐"智慧粥"。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早会课10分钟作为"智慧早餐"时间。让学生上台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或方法,当然还可以谈谈自己其他有关读书的体会。
3.每周一次"演说会"。
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方面的活动,如:科学家的故事会、"革命诗歌"朗诵会、传统文化介绍会、大好河山交流会、好词佳句评赏会等。
4.每月一次"笔记会"。
读书笔记这一展评中,全体同学既是参评对象,又是评委老师。最后奖励优秀的,质量一般的限期改进。这项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每学期一次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优胜者除了颁发奖品外,还可享受一系列的借书优惠待遇。这项活动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持之以恒,让孩子读好书
1.保证书源,让孩子多读好书。
(1)解决书籍少问题。
据抽样调查,约有43%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33%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阅读的,24%的学生是通过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进行阅读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数量少,这已成为严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学生读书难的问题的。
①利用阅读室。
学校创建的阅读室的几个书厨里面书籍种类繁多,这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好机会。除了每周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读室阅读外,班级的寄宿生晚上也可带着笔记本到阅读室阅读,做好阅读笔记,要求其将自己读书的收获与其他同学交流。
②充盈图书角。
开学初号召每个学生向班级捐书,利用学生藏书来充实图书角。每次以班级的名义从图书室借一部分书来装备小图书角。学校的图书室一般是一周开放一次的借阅,可向学校申请每周借阅两次,保证书源的充盈。
③成立好书交换站。
班级之间的图书进行交换借阅,这样,学生阅读范围、阅读层次上都得到保证。
④取得家长支持。
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后,让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订阅报刊,为孩子建立小小图书室,为孩子每月购书一册等,并将好书带到班级和同学们共享。
(2)着力推荐好书。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推荐适合孩子的好书。
①板报设"好书推荐"栏。每周由学生或老师推荐少儿读物,书籍种类一般包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
②课堂上极力推荐。配合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来阅读课外读物,读《同步拓展阅读》;读与作者相关的故事;读与课文同题材的美文佳作等。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都是关于鲁迅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组织学生阅读鲁迅写的文章及歌颂鲁迅的文章。
2.阅读指导,让孩子读好每一本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就需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1)坚持每天读一点儿。
美国教育家霍拉斯·马恩说:"下定决心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哪怕是一个句子。如果你每天都能阅读15分钟,到年底,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一天有1440分钟,每天用其1%,即15分钟时间读书,一分钟读200字,可读3000字,一年就可读100多万字,能读好几本书。
(2)读书坚持"四到"。
"四到"分别为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眼到是指要看清字和标点符号;口到是指会朗读,读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感情;耳到是指要听读出来的有没有错,听到后就靠耳朵把讯息传到大脑,然后由大脑传给嘴巴;最后就是心到了,在读时,不是读了就算了,一定要用心去想,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想想自己的感受。
(3)坚持做好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日里,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从而使他们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三、习作体验,让孩子感受读书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在平时做的功夫。"这"平时做的功夫"指的就是平时的积累,它除了生活的积累外,还包括课外阅读的积累。
1.与诗同行。
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布置学生课外查阅网络、翻阅书籍、访问等渠道收集了各类的古诗词。学生初步掌握了诗的写法:明喻法、暗喻法、排比法、拟人法等,并能模仿着写出一些诗。把这些诗进行分类,并装订成小册子,再为诗歌配上精美的插图,起名为《旭日小诗集》,让学生真切体验读书的甜头。
2.习作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