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美文摘抄范文

时间:2023-04-11 02:1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美文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美文摘抄

篇1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83-02

语文学科是各学科中很难在短时间内能够大幅度提高成绩的“慢性学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就很难把语文学好。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看到沿海一些省市实施“大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真正使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使语文深入人心。而我们学生平时对语文不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单纯的教材教学太枯燥无味,于是笔者就开始模仿他们的做法,大胆开拓尝试,实践“大语文”教学,在语文活动课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通过开展以下几项语文活动课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读课外美文、每日一讲、编辑手抄报、看新闻联播、举行语文知识竞赛。通过五六年的尝试,得到了一些收获,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读课外美文

(一)读美文的作用

一是读美文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二是读美文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美文,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转化为能力。三是读美文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

(二)读美文的途径

每个学期开学初,笔者就要求学生在搞好课堂学习的同时,坚持课外阅读,每日摘抄,写读书笔记。阅读和摘抄的内容天文地理、名言警句无所不包。课外阅读是课堂的补充,学到什么文体,便阅读相应文体的课外美文,摘抄相关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做,既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自从开辟美文阅读以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并发表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从学生的发言中能感受到他们的变化。

1.我们农村学校,缺乏课外读物,为了解决读有物、抄有文的问题。笔者向他们推荐《读者》、《疯狂阅读》、《时文菁华》、《青年文摘》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要求三五位学生合订一份语文方面的报刊或杂志,并尽量做到不重复,这样全班五六十位学生有近20种报刊杂志,建立班级图书角,供学生交换课外书籍。

2.学生摘抄的数量每日在200-300字之间,要持之以恒,养成自觉摘抄的习惯。通过一个学年的摘抄积累,很多同学解决了作文素材缺乏问题,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言无不尽。甚至平时连说话也带点书卷气了。

二、每日一讲

我们农村的学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少重视“讲话”训练。为了弥补这一教学缺陷,笔者每天上课前让一位学生讲述自己摘抄的内容,可以讲故事、说新闻、解释名言警句、说心得体会、口头作文、朗诵诗歌、“我是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通过一年的试验活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解决课外文段阅读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班里掀起了读书的热潮,语文科的成绩也大大提高了。

1.这项活动利用课前5分钟来完成。开学第一周就把“每日一讲”顺序安排好,方便学生做准备,所以一般情况下都能如期完成,不会占用更多课堂时间。因为有了课外阅读摘抄积累,学生逐渐都能做到言之有物,而且整个过程也比较流畅,语言表达流利,讲者的姿态也自然。

2.笔者经常找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的演讲视频给他们看,用于激励那些胆小怯场的同学,让他们相信,只要我敢去说,我也一定能够讲得很精彩。同时,笔者作为主导者、引导者,也常常博览群书,收集资料,积极参与,给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向学生介绍一些说话、阅读和摘录的技巧及方法。

我们以前也断断续续办过一些手抄报,但占用学生的时间较多,后来就停办了。前年桂林地区的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高考经验介绍时大篇幅地强调了他们学生编辑的手抄报在高考语文成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河池市教育局再次要求全市的中学生都要学会编辑手抄报,积累知识,力争提高语文成绩。

笔者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办报基础,在这个大环境中,他们更是如鱼得水。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摘抄,积累了很多知识,小有收获,他们都想说出来给别人听,苦于无机会叙说。笔者就提示他们可以通过举办手抄报展评来显示自己的风采。于是学生3人一组合作办报。排版、誊写、插图等既分工又合作,又学会了当小编辑。通过手抄报展览,无记名投票评比,选出优秀的手抄报上送学校宣传栏加以展览。这样,很多以前对语文学习漠不关心的学生也有了兴趣,有了热情,这样,语文课不再无味了,因为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到了语文知识。

四、看新闻联播

作为当代中学生,既要读好书,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而新闻联播是最好、最易实践和坚持的途径。

1.笔者在每天19:00-19:30的时间段让学生看新闻联播。让学生在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的同时也学会了对问题的表述,又学会了说话的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听“国标”普通话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模仿,矫正自己错误的发音,在说话中避免夹杂壮语方言,为学生说好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2.看新闻联播还有利于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写文章用语不规范,看新闻联播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机会,它有很多经典的话语,是可以现学现用的,比如“继续深入学习、落实xx精神,以xx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切实贯彻xx思想,努力实现xx目标;一定要紧紧抓住xx机遇期,加快推进xx,为xx而努力奋斗……”通过耳濡目染的学习,不用多长时间,培养了学生规范行文的能力。

五、举行语文能力竞赛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课的热情,笔者每学期都举行一次语文能力竞赛,择优予以奖励。

考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县邮政局主办的“书信比赛”以及“步步高”全国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知识竞赛。班级曾有37位学生获得书信比赛奖励,两位学生分别获得2012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知识竞赛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这些学生的获奖大大增强了大家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二是每位学生出一道题,综合起来作为竞赛的试卷,这样内容涉及面广,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掌握了考试及出题的方法及规律,为语文考试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制作竞赛试卷的过程中了解了出试题者考察意图,对于平时语文考试试卷的内容和结构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考试中就能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以上五项语文活动课,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黄麟生.中学语文教育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汉青,黄麟生.中学语文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篇2

但是,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课本,极少有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即使有少数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大都以消遣为目的,读些“武打小说”和“言情小说”之类,阅读时也只注意故事情节,无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目前,制约农村高中生健康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图书资源匮乏,学生难以得到优秀读物;另外,其他学科的教师普遍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学生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不上阅读的效益与质量,不能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基于这两点原因,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语文课课前5分钟让两位学生发言,或讲名人故事,或说说自己读了某篇文章的感受。这项活动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兴趣,让学生把阅读当作每天的必修课,久之,就会养成了习惯。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统一读物,便于指导。初始时,教师可从课外读物中选择几篇同一主题的感人文章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边看边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达了人物怎样的精神节操?哪一情节最能打动你?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班上交流。

(2)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适宜地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我也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如《格言》、《读者》、《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新青年》、《世界之窗》、《美文》、《小小说选刊》等。也可建议学生自己订阅一些报纸。

(3)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学习了课文《〈呐喊〉自序》后,介绍学生自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学习了《祝福》后,介绍学生自读《彷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历程。除了自己向学生推荐读物,还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并给予鼓励,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著作。为了不占用学生在校的时间,放假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著作阅读,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子夜》、《家》、《围城》、《堂?吉珂德》、《巴黎圣母院》、《复活》、《老人与海》、《简?爱》、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收假后安排一节经典著作阅读交流课,让学生谈谈对某部小说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读书方法点拨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拨,将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三大读书方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要求人人有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重在积累,这是古今中外的读书经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丰富语言积累”的原因。为此,要求学生人人都备读书笔记本,或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佳段,或写一些读书心得,旨在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注意欣赏故事情节,引导他们积累语言,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让“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灵。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还应鼓励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每周抽出适当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作业 设计 有效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重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和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诊断、巩固的作用,同时又为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处于英语学习初级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合理设计作业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反思和归纳所学知识,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一、提高作业布置的趣味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抄抄背背的形式,让学生单纯的抄单词、抄课文,学生往往只需要机械重复就能够完成,缺乏对作业的思考,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效果较差。教师应当积极改变这种情况,结合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以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求。举例来说,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是中学英语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为了巩固巨型语法,教师可以设计一项“if接龙”的作业模式。也就是说,在前后意思连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一前提下,学生可以开动脑筋,努力设计一些含有if的故事情节。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法,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能够让学生在开阔的思维中提高英语水平。

二、灵动活泼的作业呈现类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作业形式应呈现书面、口头、实践、专题研究等多样形式。如根据教材特定主题自制海报、英语剪报、课外阅读材料分析、读后感、词汇速记卡、美文摘抄、编写英语藏头诗、编写或续写故事、发送电子邮件、撰写采访调查报告、表演短剧等等,这些任务相比传统的默写及习题类作业而言,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兴趣,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拓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多层次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在智力水平、心理个性、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每类学生发展区的差异,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地选择,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提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拥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如果作业设计既新颖灵动,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学生通常会觉得这项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会非常投入,高效率地完成。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常常持敷衍态度。

四、设计激励性作业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学习过程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设计激励性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录制磁带”,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起达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语感是从不间断的朗读中潜移默化而来的,优美的语言、动听的语调,离不开经常性地反复听录音,但单调机械的重复听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时如果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朗读并录下自己的声音,学生就会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练习,不用老师号召就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每次听完学生作业后,录上一些自己的评语加以缪正,提出要求,进行鼓励。会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师生间的距离便无形间地缩短了。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师生结合评价作业

作业评价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成员进行作业的互评,这样能及时辅导到每个学生。当学生遇到一些不能把握的题目,教师要予以帮助,为学生进行讲解,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对于有些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教师不能生硬地否决他们对某些知识的认识,而是要深入浅出,细致地进行讲解,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下次犯相同的错误。

总之,为了保证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需要追根求源,分析问题成因,包括学生自身因素与教学因素,尤其是后者。不少教师侧重书面作业,形式单一,标准统一,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差异,致使部分学生厌烦作业。教师应科学指导,精心设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实现作业的多样化、趣味化,增加口头作业、实践类作业,让学生乐于作业,按时完成;考虑个体差异,注意作业的梯度性、层次性、适量性,让学生主动作业,独立作业;注重个别辅导,多元化评价,合作探究,学生相互督促,相互启发。

参考文献:

[1]甘云娟.为课堂留下美丽的背影――论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2):91-92.

篇4

一、引领阅读方向

1.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名著导读设计,对阶段性推荐读物进行指导,紧跟教材进度,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循序渐进,避免学生盲目无序阅读。如七年级要求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八年级阅读《朝花夕拾》、九年级阅读《水浒传》等。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此,教师应按照教材的要求与教学的进度,把课堂与课外有机衔接起来,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注重进行引导点拨,并适时导向课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推荐课外名著阅读篇目,使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荐阅读《名人传》;学习了《傅雷家书两则》,推荐阅读《傅雷家书》……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阅读的容量与空间。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读了老师推荐的《朝花夕拾》后,才知道课文之外鲁迅先生还写了《五猖会》和“黑白无常”这么丰富有趣的内容。我对鲁迅儿童时期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也有了更多了解。

2.引导学生选择喜爱的书籍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需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阅读中得到精神满足和情感快乐。为此,教师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应把自由选择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书籍,让他们享受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开启心智、感悟人生的乐趣。但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文学价值的书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实际推荐读物,初一时可向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学生容易读懂又满足其好奇心的读物,如《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等。初二开始可向学生推荐有较强的人生价值取向,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名篇佳作,如《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一位学生说:我平时遇到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保尔勇敢顽强的意志所折服,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

3.利用影视作品提高阅读名著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此,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影视作品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其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和生动直观的画面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致,而许多经典影视作品往往都是改编自文学名著。充分利用影视作品与文学名著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对比影视作品与文学名著的异同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原著文本的愿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水浒传》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增强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诸如此类,在学生阅读《简爱》、《骆驼祥子》、《西游记》等名著之前,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这里,老师利用影视作品作为导引,然后再布置学生看原著,这样学生积极性会更高,课外阅读的要求也容易得到较好地落实。

二、引领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学生阅读方法大体有三类:一是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速读、泛读、精读、圈点批注等;二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摘抄优美的词语、摘录精彩语句、佳句点评、内容概括、主要情节、人物特征、感悟联想、问题探究等;三是不同类型的名著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如阅读《水浒》等小说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掌握跌宕起伏的故事梗概,然后让学生梳理出小说的情节脉络,最后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又如阅读《朝花夕拾》等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叙述与抒情的方法,体味作品在平易近人中所富有的深长韵味,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感受人生。再如阅读《海底两万里》这类科普作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可见,培养初中生自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初中生实际出发,应着重培养以下两种习惯:一是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除了要督促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推荐阅读的名著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文摘》等杂志中一些千字美文,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二是养成经常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卡片等形式,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优美词句,归纳内容梗概,抒发感悟联想,提出探究问题等,在不断积累与体验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同时,还可以借此形成自我约束,使学生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的积累与收获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和能力。如一位学生在写作之后与我的交流中谈到: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这次写作文我就学习这种写法。

3.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助阅读活动

《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伴互助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而且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在名著阅读中采用同伴互助交流的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互助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班级讨论、小组交流等读书交流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交流中实现信息交换、知识增长、思想碰撞,促进学生对名著思想内涵的挖掘,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