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28 08:2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节课上,我在办公室备课,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好美!这是今年的第二场雪。
下课铃响,蓦然想起范晓萱唱的那一首唯美的《雪人》:“……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赶忙打开百度搜索,闭上眼睛听了一遍,余音绕梁,带着冬日纯净心情走进教室。
哈!孩子们多么有趣!手里捧着书,却瞅着窗外的雪;靠窗同学更有意思,头歪斜着忘我地看着;还有的一手掰着窗棂,似乎想把整个身体都探出去,与外面世界融为一体……看来,这节课不换内容是不行了。哈哈,其实,我也想出去!
“同学们,看看,今天张老师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站起来上下打量着我。
“张老师今天穿着红色的衣服,很鲜亮!”
“张老师今天的衣服比平常肥!”
……
我清了清嗓子:“同学们,今天我穿的衣服既能防风,还能防雪,信吗?”
信与不信的声音不绝于耳。
“同学们,张老师上三年级的时候,一件事到现在也忘不了”,同学们一副专注的表情,“一天,上课时,突然下雪了,老师说不上课了,带我们出去玩。哇,我们在操场上跑啊,笑啊,过去20多年了,那欢快的情景张老师还记忆犹新。那天,我就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
“张老师,我们也出去吧?”
“就是,就是……”小猴儿们都激动地站了起来。
“同学们——”孩子们都用渴盼的眼神望着我,“我,也是这么想的!”
“哇,张老师万岁!”
跟孩子们叮嘱了几句,我们相继来到雪地里。孩子们飞也似的冲进雪花的世界里。那一刻,我也仿佛变成孩子。还有什么比孩子更可爱的呢?冰心奶奶不也说过吗——“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只拣儿童多处行啊!”我站在雪地里,任凭寒风裹挟着雪花扑向我的面颊,身体里渗进些许寒意,却全不在意,这般清冷,这般纯净,是我童年的感觉啊!
怎么会忘记?我和同伴们,下了课,就跑到学校对面空旷的被厚厚的雪被子覆盖的操场,堆雪人,掷雪球,拍雪板,哈哈,还有吃雪,拌上糖精,装在薄薄的塑料袋里,扎上口,用硬硬的铅笔盒在课桌上拍上几下,就变成了可口的糖板儿了。打开袋口,用小刀割一块放在嘴里,啊,入口的感觉甜在了嘴里,也凉到了心里。课间,此起彼伏的拍雪声,何等的热闹!彼此交换自己制作的糖板儿,就像是小型的交易市场,又是怎样的欢畅!……难以割舍的回忆,多年了,却犹如在眼前一样。童年,这就是童年!
“张老师,这株芦荟多么坚强!”孩子们的话语将停滞在童年回忆里的我拉了回来。
“张老师,刘人龙成雪人儿了!”
“张老师,你看,房子都变白了,树也变白了,雾凇什么样?是这样的吗?”
“张老师,我发现雪花并不是书上说的六个瓣儿的……”
孩子们兴奋地围着我,诉说着他们的发现。这般鲜活的感受岂是课堂上所能获得?往年的雪,孩子们也见过,怎么就没有这般细心观察呢?生活就是作文,我们给予的也许就是引导吧?
走进教室,孩子们欣然答应与我同写作文。我敲击键盘,他们埋头写作,教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钢笔划过本子的沙沙声。好欣慰,好感动啊!
孩子们,感谢你们,又让我有了一次弥足珍贵的回忆!有了你们,每天,我都会更加珍惜……
今天是星期三,下午是我的两节作文课。之前我就想让孩子们写点切近生活的话题,最后确定了让孩子们锁定生活中的同桌,写写同桌的优点。
上课了,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问你一个特殊的问题。”孩子们精神头一下子来了,“生活中你最了解的那个人,是你的同桌吗?”孩子们考虑片刻,只有五六位举起了小手。哦,看来不能写同桌了,还不了解写起来必定是干枯得很。帮他们拓宽一下思路吧。“那你们有知心朋友吗?”孩子们频频点头。“你了解你的知心朋友吗?”孩子们会心地笑了。我也笑了——看来小学三年级已经懂得结交朋友,并且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班级中拥有一片敞开心扉的天地,值得庆幸!
孩子们的反应让我感动,索性与他们谈谈人生与朋友的话题也不错啊!
“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拥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有什么好处吗?”玩耍、游戏、聊天、学习……孩子们的体验还真不少。
我接下去说,“同学们,张老师也有一位知心朋友,我们已经相处了16年,感情很深,无话不谈,即使一年中仅有几次见面,仍然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爱。”显然,孩子们对我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兴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探求的光彩。
我深有感触地说:“人这一生,一定要有一位知心朋友——痛苦时给我安慰;幸福时一同分享。”话刚说完,兴许是我动情的诉说引发了孩子们心同此理的那根神经,不少孩子竟然嘴里念念有词,跟着不由自主地重复起来。这就是孩子——成人在他们心里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他们就会长出什么样的苗子,进而舒枝展叶,开花结果。干脆,我一笔一画地写下来,孩子们也学着我的样子,工工整整地抄在了语文书的扉页上——这一页,汇聚了我教他们的这一学期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感言。
篇2
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对别人付出爱,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不要把爱的方式当。而给他们真实的需要,真正的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笔记,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育笔记1我们班一个叫王浩强的小朋友,上课不认真听讲,排队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规则的时候总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规则时透过老师的教育他们会平静地理解,但是这个宝贝一旦不守规则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时,轻则会言语吵闹,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严重影响了活动秩序,也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不管怎样耐心说服都无济于事,而且最近有变本加厉的趋向。
中班的孩子,就应对自己的行为有必须的控制潜力,而且对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就应学会理解才行,可这孩子越演越烈。透过调查明白,这个男孩是第二个孩子,前面有一个不幸夭折了,父母对这个宝贝格外珍视,对一些出格的行为不能及时引导,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吵大闹,通常都会得到满足。所以这孩子把这种方法当成一个法宝,在家用,到幼儿园也拿来用,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但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不会牵就他的这种行为,老师对他的这种行为也要及时教育。
我首先和家长沟通一下教育方法,同时引导孩子有事情要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哭闹就能解决问题的。有事慢慢说老师和小朋友都及时帮忙他,和他一块儿做游戏、一块儿玩。透过这段时间的教育,这孩子有了不小的改变,缺乏的只是坚持。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下去,这孩子会变成一个好孩子的。
幼儿教育笔记2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可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教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我明白的告诉大家,可是与小朋友在一齐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可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仅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构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教师,并愿意与教师沟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当进取配合教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本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欢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提高,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我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教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教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能够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能够给他一点提示。
幼儿教育笔记3我教的孩子已经是中班了,可是有些问题还是时常会浮现,“教师,我的剪刀找不到了?”“教师,我的书应当放到哪里?”“教师,图书又变得乱七八糟了?”“教师这个我不会”,我开始担忧,开学初或许因为对于物品不熟悉,对于程序有点短暂的忘却情有可原,但此刻已经是中班下学期了,孩子们该是能很好地去解决这类生活小问题了,但显然我高估了我的这群孩子。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孩子该有的成长呢?过多的包办,过多的限制,过多的干预,让孩子也慢慢习惯了理解,习惯了求助。于是,我们决定对班级幼儿的生活教育来一次大的变革,让孩子学会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儿该有的自主、活力和风采。
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让幼儿自我的事情自我做。作为中班幼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自我服务本事,一方面巩固他们既有的生活本事外,我们也应当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学习,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同时满足他们成长的荣誉体验。所以,我们试着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们解放了自我的“服务”主角,开始让孩子去实现服务自我:自我整理饭后桌面和地面,自我接水漱口,自我起床叠被,自我擦小椅子,自我便后擦屁股,生活过渡环节自主安排自我的活动,学习活动前自我做好准备工作如取蜡笔、铅笔、胶水等……,设置值日生小班长主动帮忙教师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样演示中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更多的生活本领,这不单是一个动作的学会,更多的是幼儿一种自主意识、自主本事的培养。
另外,我们还鼓励幼儿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一齐做。学会做事,就要从做小事起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终胜任一件大事。我们的“学会做事”生活教育已经开始贯穿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的孩子也比以前更会处事,这种价值将会延续,相信明天我们的孩子会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干的!
幼儿教育笔记4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和孩子们在一齐相处三个月了。记得有天我请假,小班的娟娟老师代我的课。当我回来,听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一向问我为什么没来上课,老师开玩笑说是他们把我气得生病了。当时听了,我心里觉得酸酸的。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不太听话,但是我和他们在一齐应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每一天的生活。
每当我夸奖其中一个人时,他们总是一齐做,我明白,他们需要我的夸奖。所以我也会尽量给他们每个人一个手指印章。虽然摁在眉头,别人看不到。但是他们觉得这是给他们最荣耀的奖励。
宇航此刻很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他是外冷内热型的孩子,表面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但是心里有很多的想法。此刻他也很乐意和我说,每一天一早过来,总要说做完在家妈妈、爸爸给他弄什么、买什么东西了。当然,我也要认真的听他说。
我们班的两个小女孩儿诗曼和子艺,此刻越来越有范儿了。看到男孩子洒水了,便说:“赶紧拿抹布擦掉,要不袖子就湿了!”有时候看着她们觉得很有女王范儿。有时候我也会提醒她们:你的潜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么事都照顾的到。
钰尧,是让其他老师说道都头疼的孩子。但是我没觉得钰尧让我头疼,也许是别的老师没有和钰尧相处的原因吧。虽然钰尧总是做些激动的事,但是他是个开心果,他能让我们开心,捧怀大笑。记得一天他突然说,“晓燕老师你不丑!”当时我很惊讶。原先他也有自己的审美。我也很高兴,在孩子们的心里,我留给他们的是完美的形象。
和孩子们的日子里,总能出现一些开心的,让人开怀大笑的片段。很感谢孩子们给我的一切。
幼儿教育笔记5刚升入中班不久的一天,李毅坤小朋友将教室里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没来得及回座位坐下,我就看见龙龙的小椅子下面有一块废纸,看样貌是刚刚从图画本上撕下来的。说实话,当时心里很生气,但是转念一想我训他一顿效果会好吗我应对全班孩子说:“李毅坤刚才扫的这么干净,看谁的桌子底下又有了废纸”。我话音未落,龙龙急忙弯下腰捡起来了。于是,我利用值日生活动对幼儿进行职责心的锻炼和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首先让幼儿明确值日生工作的作用和好处。我让孩子们群众讨论:为什么要做值日生值日生就应做哪些工作透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每一个小朋友都是班里的一员,是我们班的小主人,理应为班群众服务,为小朋友们服务。
篇3
小班开学教育笔记总结【1】
他们伤心时去了解、哄劝他们,他们高兴时会觉得很欣慰、满足,他们进步和表现积极时会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他们做错了会教育甚至批评他们。天天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工作就好似生活,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老师就似妈妈,要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在意他们的喜怒哀乐,教育好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心愿。
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我们的生活、学习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都好似在家一样,每天见面并相处着,心里好像都很踏实。在每年9月1号小班的孩子升入中班,有许多的孩子不适应,哭闹不愿意升班。特别是李欣萌,每次早上妈妈送她时,不愿意去中班,哭着要上小班,要宛老师。就这样闹了一周,中班老师每天鼓励和夸奖她。后来,她渐渐好多了。当我到中班时,孩子们一看见我,高兴地喊着,有的过来搂着我的腿,有的牵着我的手。孩子们的表现那么亲切,他们率真的模样让我深深地感动!
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可以用含辛茹苦来表达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其背后有委屈、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欢欣和快乐。当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时会烦恼,受到家长误解时会觉得委屈,凡此种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真心地付出后均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接受,换之以积极的支持和亲切地配合。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进步、成长和健康快乐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快乐的源泉,这些快乐也是我们幼儿园老师热情、不辞劳苦工作的原动力。
小班开学教育笔记总结【2】
爱是相互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对孩子的爱,可以变成家长对我的信任,因为我和家长都把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里的孩子不来幼儿园时我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家长可以感受到我对孩子的爱,我也可以准确的知道孩子没来幼儿园的原因,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我的一句询问,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老师的心中很重要。我这样做也是在悄悄地告诉家长:把孩子交给我请放心,因为我爱他。现在只要孩子不来,家长就会主动电话告诉我。因为我爱孩子所以家长很愿意和我交流,孩子有点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说说。好像我们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让调皮淘气的孩子变得听话懂事。我的付出这就是回报: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巡视每一桌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谁没来。
篇4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小班学会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教育笔记,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育笔记1今天区角活动,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平时不太喜欢画画的雨桐居然选择了画画,好奇心驱使我走到了他身边,只见他正用红色的蜡笔画着一个个封闭的圆,边画边说道:“这是小鱼吹出来的泡泡。”看见我马上请求道:“老师,你能帮我画一条小鱼吗?”我赶紧说道:“好啊。”我就在他画的一个个泡泡旁边画了一条小鱼儿。他看着画好的小鱼:“老师,我还要许多泡泡和水里的小草呢。”我鼓励道:“雨桐,你今天真棒!”他高兴地点点头又开始画了起来。我真为雨桐今天的表现高兴。转身去别的区域观察。等我再次回来看雨桐时,傻眼了,只见那张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黑线条涂满了整张纸,刚才的画面全给弄坏了,我有点生气地问道:“你怎么画成这样啊?”他轻轻地说道:“大风来了,下起了大雨,鱼儿都沉到海底看不见了。”我听了赶紧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错怪你了。”
雨桐的画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可以说是很乱,但作为小班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画面中也表现出了情感,发挥了想象力。因此,无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幅好画,老师不应去责备,而应去观察了解。幸亏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才使得还幼小的心灵没被伤害。
幼儿园教育笔记2孩子们排着队去上音乐课了,我整理好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办公室,在走过小姜座位时,一本书留住了我的步伐,哎,小姜他也看《读者》?不是我对他有偏见,实在是半年来我几乎从没有看到过他认真好学的样子,就连作业有时也要我多次督促才能完成,一直认为自己还挺关注他的,难道是我对他关心还远远不够,难道是数学老师的缘故,忙着批作业而很少对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书多做了解,难道……
于是拿起书本坐在小姜的座位上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孩子们上完音乐课回来了,我放下书本,问:“小姜,这本书是你订的吗?”
小姜点了点头,说:“沈老师,你拿去看吧!”
“不用了,谢谢!我刚才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这本书不错,你可要好好看啊!”说完我又批起了作业。
本来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孩子我们真的需要再多花点时间来关心和了解,可是两天后,当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时,小姜进来了,手里还拿了本书,“沈老师,这是刚到的,您看吗?”
“那你先看,看完了再借给我吧!”
“没关系的,您先看吧!”
“好吧!”望着小姜一脸真诚的样子,我真不好意思推辞,“那我呆会儿就还你。”
“您慢慢看吧!明天给我好了。”说完就放下书走了。
瞬时,我感动之极,原来他有这么关心我,就看到过我看过他的《读者》,新书到了,马上让我来做他新书的第一个读者。
关心是一种智慧,关心也是一种感情,关心又是一种境界。培养这种情感,便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了这种情怀便易于达到这种境界,便会提升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在具体的“人生实践书”教师身上,学生在试着分辨什么是真、善、美。在学习怎样思维;怎样处理问题;怎样和别人相处。在学习怎样做人,老师不仅仅是学生无声的楷模,甚至于是学生认识、评论社会的模式和标准。从而;一名老师的言行不完全属于自己,他还属于他率领的集体,属于他的学生们,也属于社会。
你往往是希望将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你的学生,还往往因为他们的贪玩而批评他们,他们很少记住你批评过他们,但是对于你的喜好很多孩子往往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有机会,一定会把你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这些家中的“王子公主”们甘愿自己排在后面。孩子就是这样,你给他六十分之一的关心,而他却给了你百分百的关注。多用点心看待我们的孩子,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一定能让我有更多的收获!
幼儿园教育笔记3我们班一个叫王浩强的小朋友,上课不认真听讲,排队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规则的时候总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规则时透过老师的教育他们会平静地理解,但是这个宝贝一旦不守规则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时,轻则会言语吵闹,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严重影响了活动秩序,也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不管怎样耐心说服都无济于事,而且最近有变本加厉的趋向。
中班的孩子,就应对自己的行为有必须的控制潜力,而且对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就应学会理解才行,可这孩子越演越烈。透过调查明白,这个男孩是第二个孩子,前面有一个不幸夭折了,父母对这个宝贝格外珍视,对一些出格的行为不能及时引导,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吵大闹,通常都会得到满足。所以这孩子把这种方法当成一个法宝,在家用,到幼儿园也拿来用,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但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不会牵就他的这种行为,老师对他的这种行为也要及时教育。
我首先和家长沟通一下教育方法,同时引导孩子有事情要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哭闹就能解决问题的。有事慢慢说老师和小朋友都及时帮忙他,和他一块儿做游戏、一块儿玩。透过这段时间的教育,这孩子有了不小的改变,缺乏的只是坚持。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下去,这孩子会变成一个好孩子的。
幼儿园教育笔记4你不是父母的儿子,因为你不称职,你是大山的儿子,因为你和青山的感情深;你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你却是一位最优秀的人民教师。——题记
李振华老师,在十五年前我就认识你,我去过你工作的地方,去过你的学校,你的事迹曾激励我勤奋工作,激励着我的成长。我曾有过李老师的欣慰和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二零零一年八月的一天,学校撤并,组织上让我去中学任副校长,晚上我的家里坐了满满一屋子家长,他们要求我继续送他们的孩子毕业,继续给他们的孩子上课。这件事是我平生最感动、最骄傲的事,因为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也使我真正感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看着电影《留住青山》,我的眼睛一直模糊着,心头禁不住阵阵颤动,泪水禁不住流下来。李老师你平凡,平凡得别人做不到,你有山一般的胸怀,水一般的深情,你曾告别了绵绵恋情,你曾承受了对父母一生的愧疚,你把根须深深地扎进了蒙山沂水。园丁把花看作是爱护的对象,你把学生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你比园丁要伟大的多,你教得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格。一个小小的铅笔盒塑造出一位像你一样的英子老师。你不是师道尊严,是爱的呼唤,眼看要走下坡路的孩子,跪在你面前喊李老爸,他回过头来向上走,走得那样带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影片中巍巍青山,潺潺流水的画面,就是你李振华。是青山留住了你,还是你留住了青山?沂蒙山人的心里最明白,他们没有文化却有情感。臧克家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是啊,谁为百姓,百姓就把谁刻上心碑,那尊塑像是老区人民用心,用泪铸成的。
你对儿子说:“你考不上大学还有出路,还可以吃商品粮,农民的孩子就这一条道”话语虽是那样平静!却永远在沂蒙山谷中回荡。有的人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可以把工作,把学生置之度外,你却为了工作,为了学生牺牲了自己儿子的前程。你诠释了真正的师爱,这就是师魂。
看完电影的当晚,我把珍藏的上百封学生来信拿出来,又禁不住流下了滴滴热泪。我真的不后悔当老师,当一名学生热爱的老师!李老师你是一团火,愿能燃起每个为师者的热情。
李振华——人民教师永远的榜样!
幼儿园教育笔记5以前,每当别人问我当好一名幼儿老师,最基本要什么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疑回答:“细心、耐心、爱心。”可此刻我要加上一点:童心也是不可缺少的,个性是应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因为我此刻担任的班级是小小班,在与他们相处的一个段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篇5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1
欣赏周国平的哲思之余,翻阅起《陶行知教育文集》。过去几年一直认为一线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有效的教学经验和超强的业务能力,唯独忽视了对理论的深入学习。现如今,认为更应具有学习、探索现代教育理念的能力以及丰富且独具创新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高度支撑下,无论是对教学研究还是课堂实践都是有利的。比如,在对于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从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大命题,由此涉及到学校人文精神思想启蒙,比照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道德行为、信念和价值观、和生命观,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可以说是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
当年的教师职称理论考试大多人一出考场就在问:什么是六大解放思想啊?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今天读到到的“教学合一”有感触。好像教师之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本之外便没有别的事可教。重教太过,不知不觉中就将教和学分离了。然而就实在来讲,教学理应合一。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教学生学。大凡世界上的教师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来读、来记。比如教英语单词让你读个一百80来次的,单词就记住了,从此也是这个孩子学外语噩梦的开始。第二种教师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不是拿学生来配书本,而是拿书本来配学生,比起第一种固然有进步,但还是不妥。教与学理应统一,让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怎么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和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老师如果不求进步,学生是很难进步的,这也是教育分离的流弊,也是大家的通病吧。如此想来,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有道理的,必定要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为教育界生活无限枯寂乏味,十年如一日,年年照样画葫芦,更是枯燥。要想教得快乐,要把教学合二为一,教师的教要和学生的学联络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得自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寻求知识的归宿。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2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着》,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已”是根本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会进步。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天都问问自己进步了吗?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学生,总是不会错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探索真理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和正面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塑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陶行知先生还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坏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们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们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我们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思想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我们在对学生教育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冷静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要多注意他们一点,多关心他们一点,老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学习了陶先生很多方面的教育理论,自己感觉受益匪浅,他的着作又如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我们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读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为人,更佩服他在那个时期所提出的一些鲜明的观点,也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我将努力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3
近期在读《陶行知教育文集》,对于其中关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感悟颇深。我感悟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而“生活即教育”也正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篇6
《爱的教育》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立柯的眼光,以日记体的形式,从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记起,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学年结束为止,全书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立柯的学年日记;他的父母亲及他的姐姐在他的日记本上所写下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字;老师每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
《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故事,全书以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
有些同学追求时尚,家长说了几句,便恶语中伤;有些同学因为父母批评了几句,就赌气不理睬他们。他们无法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些同学说:他们和父母没有共同的语言,父母对他的爱也在减少。其实,爱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训斥、唠叨都是父母们特有的“语言”。不要找任何借口,也不要以任何年龄的代沟、交往的隔阂为理由,因为这些代沟、隔阂或许不是因为父母,而是你造成的。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为你所付出的太多,太多。而你能汇报的却又太少,太少。不尊重父母的人是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的。回报并不指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句谢谢,一句表示关爱的话语,一张奖状,一张成绩单或许就是他们想要的最好的会报。
篇7
从教三十多年来,所教学生形形,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不解之迷。
寒假中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有关书籍,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自己几年的教育生涯,深感惭愧和内疚。“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疑问。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篇8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教学手段越来越不受重视,人们认为传统教学缺乏整体设计,知识结构不清晰,训练线索不清晰,教学手段落后,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认为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逼真,有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这两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各有什么优劣呢?又如何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呢?我们在学校的两个班开展了课文《春》的对比教学。通过教学对比,笔者有了一点儿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效率的比较
用传统教学手段完成这一课,笔者在A班用了三个课时。朗读、提问、板书等都需要教师用口、用手来完成,尤其板书这一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笔者感到疲劳,学生也感到较枯燥,效果也不够理想。而另一位教师在B班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介绍、课文朗读、字词解决、问题板书及答案补充等都通过多媒体来展示、速度很快。尤其几幅图画的展示生动又快捷。学生紧跟多媒体的教学程序,提高了效率。在教学速度和效率方面,多媒体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进行了探讨,认为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板书、问题的展示等,尽量设计到多媒体课件上,这样上课的速度就会有大的提高,因此,传统教学应多融合进一些现代技术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语言表达、解惑释惑方面的比较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许多内容必须经过语文教师高度准确的表达来传授,学生才能准确的理解。比如《春》这篇散文,笔者在A班讲课时,详细、准确地向学生分析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的特点,并对其中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学生理解较深入,掌握了这几方面的内容。而另一位教师在B班教学时,虽然展示了几幅生动的画面,但学生对图画内容的理解和对事物(春草、春风、春雨)特征的掌握并不够准确,原因就在缺乏生动的描述。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魅力的展现,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疑难问题的理解通过教师的准确表达而掌握。而多媒体的教学尽管较直观,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也能调整学生的积极性,但华丽的视听影响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的个性感悟。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忽视教师语言的魅力。对于重点内容,应将画面展示和教师生动的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在解惑释疑、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三、在情感交流、创设意境方面的比较
语文教学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去打动每个学生,才能调整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入课文创设的意境之中。在《春》教学中,教师在B班利用多媒体教学。鲜艳的生动的图画、视频展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让学生起来结合文章分析每幅画面所表达作者的情感时,以及每幅画面创设了一种什么意境时,学生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达那种情感和意境。而笔者在A班教学时,先展示画面,然后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分析画面、分析意境,这要比多媒体教学中的画面展示加简单的语言介绍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视频的大量介入阻断了学生的想象、幻想和再创造能力的发展,也使语言传统中的情感传达、品味意境等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也削弱了语文课堂对学生语言情感教育的效果。传统教学在情感交流、创设意境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多媒体画面虽然生动,但只是无声的语言,对学生来说,如果许多内容难有一定难度,情感交流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情感教育就不能实现,尤其是在意境创设方面,更离不开教师语言的启发诱导,意境是需要靠语言来激发想象的,这样学生才会深入其中品味。同时,语言教学还伴有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传达着课文和教师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中适当融入教师的语言情感交流,对加强学生的情感教学大有益处。
四、课堂信息量和拓宽知识面方面的比较
篇9
摘要:从学生的视角对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劣作比较,150名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使用李克特量表让参与者对外籍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特点、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激励、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帮助、口语及词汇量、教材及作业等五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认为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更灵活,更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对英语考试帮助不大。
关键词:外籍教师;大学英语教学;问卷调查
一、引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及成功加入WTO,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之下,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国际语言显得日益重要。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地区,众多的涉外机构及外商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毕业生面对外籍人士的几率也愈发频繁。国内高校的英语教学,不再满足于仅由中国教师上课,许多高校都聘请外籍教师任教。然而,外籍教师是否一定能让中国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局限?国内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上有哪些优势与不足?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比较了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他们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分析他们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展现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劣,剖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以更有效地总结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大学英语的教与学。
二、文献回顾
许多专家认为,外籍教师在教授英语时具备先天的优势。例如外籍教师原汁原味的英语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有地道的语言表达和流利的口语,给学生讲解时能避难就易。而中国教师常常会出现用生词解释生词的现象。外教对中国学生容易误解的一些词汇也解释得比较清楚。[1]另外,学生认为外籍教师擅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他们常常喜欢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轻松自在的房间,在教室里面张贴各种有趣的画报,并且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相关语言文化知识。[2]外教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双边、多元活动。同时,外教的责任感强,重视学生的到课率,注重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这与当下高校普遍存在的上课不用心,逃课成风的课堂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3]
但是,外籍教师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也显现出明显的短处。例如在指导学生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专业四、八级考试方面,外籍教师对学生提供的应试帮助往往不足。[4]此外,外籍教师授课缺乏系统性。有些外教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不明确,上课比较随意,一个阶段的课讲下来,学生却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学什么,该朝什么方向努力。[5]
此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内陆地区的大学开展。本研究以相对开放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作为背景,以珠三角、港澳及东南亚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参与人员展开,从具有明显地区特色的学生视角出发,比较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特点。
三、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在广东省一所以金融财经类学科为特色的大学中展开。其中,外语系三年级学生31名,二年级学生33名,一年级学生35名,金融系三年级学生35名,国际学院三年级学生16名,共150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
这些学生接受外籍教师的英语教学至少1个学期,至多4个学期,并同时接受中国教师的英语教学。参加问卷调查的150位学生中,男生7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8%;女生78人,占总人数比例的52%。参加问卷调查的150位学生中,中国大陆学生134人,香港学生3人、澳门学生3人、东南亚国家留学生10人。
此外,作者从该学校教务处了解到,接受调查的班级曾先后接受过5名外籍教师的英语及专业教学。这5名教师中,4名为男性,1名为女性;1名来自英国,4名来自美国;3名外籍教师的年龄在40~50岁,1名为50~60岁,1名为60岁以上。
2.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放和回收,采用不记名和访谈方式展开调查研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调查问卷首先应用李克特量表方式进行设置,预设20个相关问题,并通过预调查筛选出5个方面设计进一步的调查问卷。这5个方面包括:外籍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特点、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激励、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帮助、口语及词汇量、教材及作业。每个方面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在问卷末尾还设立了开放式答题表格,让受访者畅所欲言。最后,对3名学生(1男2女)进行访谈,并记录访谈内容。
3.数据分析
封闭式问题根据李克特量表设置“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5个选项。但为了避免受访者过多选择中间选项,影响调查结果,在问卷选项中作者特意删去“不确定”选项,强制要求受访者作出较为明确的回答。每个问题采用数学平均值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标准如下:5.00~4.01=非常同意;4.0~3.01=同意;3.00~2.01=不同意;2.00~1.00=非常不同意。[6]
开放式问题为“关于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比较”,请受访者对话题进行分析总结。
四、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学生普遍认为,外籍教师的授课有更活跃的课堂气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主要体现为外籍教师大多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教学手段,例如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小比赛,等等。同时,外籍教师在课堂上有意无意间会提及、展现英语的本土文化内涵,如 :价值观、审美情趣、礼仪规范、传统风俗等。这些对学生都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然而,让作者感到意外的是,学生们认为外籍教师对学生点名提问的次数并不比中国的英语教师多。在访谈中,作者就这一现象提出了疑问。受访者认为,过去中国的教师并不喜欢过多地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但目前许多教师比以往更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和互动,因此增加了提问的次数。教师的幽默感是学生们比较关注的,具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在访谈中学生认为:在幽默感方面,外籍教师并不比中国教师拥有明显的优势。这并不意味着外籍教师不够幽默,而是现在的中国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幽默感。
表2反馈出学生们大多觉得,外籍教师的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外籍教师能给学生介绍更多的学习方法,例如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学习和查询资料。同时,外籍教师比中国的教师更重视口语的教学。受访者认为外籍教师教学能显著提高口语水平。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受访者普遍觉得,外籍教师的教学基本上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和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没有帮助。在访谈中,学生多次提及外籍教师的课程教学并不能提高考试作文分数,这让他们感到遗憾。
表3可以反馈出外籍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专业方面的激励。在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选修了外籍教师的专业课程,如“商业银行管理”课程。这部分学生认为,外籍教师除了能让学生们了解行业前沿的最新信息外,在其余领域都让学生感到悲观。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掌握专业知识本有难度,在学生还未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习的情况下,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就变得更难理解,从而令学生产生了畏难的心理,削弱了学习兴趣。显然,在这种学习状态下,面对专业证书的考评,外籍教师也爱莫能助。
表4反应了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在口语和词汇量方面的差异。首先,相对于中国教师而言,外籍教师的最大优势就是其母语优势。绝大部分外籍语言教师的母语就是英语,他们地道流利的语言表达容易使学生产生信任和崇拜的感情。学生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容易充满好奇心理。外籍教师利用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注意力,使其对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活动中也更容易积极参与和自我表现。[7]其次,受访者认为外籍教师拥有更大的词汇量。但是对于此看法,本文作者持保留意见。也许在一些流行词汇或俚语上,外籍教师确实懂得更多。但是对于常用的专业词汇,中国教师并不亚于外籍教师,甚至在某些领域更胜一筹。至于对生词的解释,受访者认为外籍教师能运用更简单的词汇和更鲜明的事例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同时指出某些词汇在国际上与国内理解的不同。再次,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理解上,外籍教师明显逊于中国的教师。学生们认为,中国教师的这一优势主要得益于师生都拥有相似的思维模式。
表5反馈了受访者对外籍教师应用教材和布置作业情况的看法。通过分析回收的问卷和访谈笔记,笔者发现,外教很少去了解或回避所任教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和规定。一些外教可能对于自己的母语语言能力过分自信,没有做好教学进度表和考试大纲,不写教案,甚至不用校方指定的教材。总体说来,中国学生习惯从课本中获得知识,课本是他们预习、练习以及复习的材料。没有教材,中国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内容充满不确定性。[8]外籍教师通常热衷于使用讲义而非课本充当教材进行教学。这些讲义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活泼和新颖,有别于传统的教科书。在这一点上,学生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外籍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业容易完成。学生们在访谈中指出,外籍教师的作业很难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利用多种学习手段,如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检索文献、借助互联网等才能完成。此外,外籍教师对考试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如果不认真对待,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受访者表示,外籍教师讲授的课程中出现不及格的情况也不多见。
综上所述,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首先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些都让学生们更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其次,外籍教师的国籍身份让他们具备先天的教学优势。标准的母语发音、流利的母语表述都能增强学生对他们的好感与信任,树立导师形象。再次,外籍教师和学生之间较大的文化差异,让迥异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碰撞,令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外籍教师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国的英语教育依然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对考试制度和应试技巧的不了解,让外籍教师在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课堂教学进度的随意性,也常常令学生们无所适从,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尴尬局面。因此,学校方面很难对外籍教师的教学水平作出准确的评价。此外,文化背景的差异除了给学生带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好处时,也给师生带来负作用。外籍教师更喜欢学生能对教授的观点主动提出异议或新的理解,但中国学生却甚少挑战教师的权威。这往往让外籍教师感到中国的学生不大爱说话,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本次研究仅从学生视角出发,围绕外籍教师和中国老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劣比较展开调查,可能存在片面性。在将来的研究中,本文作者希望能继续听取外籍教师、中国教师和学校方面的意见,以便全面了解,综合分析。
五、结论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资源,如何让外籍教师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优势,配合中国教师更好的讲授英语,这值得教学管理部门思考。中国的英语教师可以学习外籍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外籍教师则应该多了解所任教学校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大纲,照顾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应适当在课程中加入应试技巧的讲解,特别在写作方面发挥外籍教师的思维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如果让学生在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间进行选择,他们会舍弃两者,选择有外国留学背景的中国教师。
参考文献:
[1]高凡.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239-241.
[2][8]崔丽丽.浅析外籍教师在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品牌(理论月刊), 2011(10):77-79.
[3]肖悰引.浅析高校外籍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英语广场,2012(6):71-73.
[4]胡晓琼,姜先行. 从外籍教师的英语课透视我国大学教育的问题与弊端[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59-62.
[5]邢沛玲.外籍教师英语教学的特点、优势、问题及解决办法[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15):104-106.
篇10
过不断实践探索,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是“老百姓身边的大学”。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和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行动体系对课程和教材进行解构和重构。本文通过对学科体系和职业行动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和教材开发作比较,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学科体系;行动体系;课程;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4 [HT5H][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5-0018-03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会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2JB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程亚兰(1965-),女,汉族,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审计理论与实践;张 萍(1977-),女,汉族,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找准了自身的定位,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培养高
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质,在“高”和“职”二字上下功夫。高,意味着水平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具有一流的水准、一流的技能;职,意味着职业定向,更多的是强调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文化渗透与内化。这些能力和素质培养必须靠职业行动,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和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应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行动体系对课程和教材进行解构和重构。教材是课程的细胞,课程是专业的支撑,如何开发出有特色与创新的教材,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当务之急。
一、两种体系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从培养人才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研型人才,侧重学术研究探讨,培养
的方式采用学科体系,这是目前大多数本科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侧重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方式采用职业行动导向。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教育,毫无疑问培养的是职业应用型人才。
学科体系,传授的是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职业行动体系,获取的是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即应用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应用型人才,所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不要老是企图把图书馆里书架上的知识搬到学生的脑子里来[1],当然也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那些企业让你做什么就学什么的技能。而是必须将可以传递、可以习得、可以复制的显性的知识,通过系统化的职业活动设计,使学生从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过程之中逐渐地习得和掌握那些可以写得出来的知识和技能,并转化为个性化的经验和策略。即熟能生巧,“熟”就是经验,“巧”就是策略。这就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两种体系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见表1:
二、在课程内容选择和序化上的变化
两种体系下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不同,课程载体、学习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组织方式均存在差异(见表2)。
学科体系课程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侧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自成系统。而职业行动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序化教学内容,强调理实一体。我们强调职业教育要立足于职业行动体系,要更多地关注过程性的知识[2]。职业教育的所谓适度够用,就是要以 “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是什么”可以讲一些,“为什么”,特别是理论上的“为什么”,就应不讲或少讲。这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所决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职业行动体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按工作过程重新整合,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对教材教参的要求
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教材的顶层设计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应用是其次。因此学科体系的教材只能是理论教材,如果有应用性教材,也只会是辅的实验指导书,用以验证理论的正确。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能讲“完整”,因此,学科体系的教材只能越编越厚,理实分家,且互相拷贝,缺乏特色和创新,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教学内容就是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结果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抄笔记。由于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缺乏关联,即使学生能够掌握各门课的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仍难以将分块的知识灵活应用,有机融合,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差、缺乏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难以被社会接纳。
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职业行动体系,最重要的是要行动,要培养行动能力;它主张在行动中思考、学习、总结,上升为经验(理论);也就是说,主张边实践边理论,或理实一体化。因此职业行动体系的教材顶层设计重点放在职业能力上,属于应用性教材,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施。这种行动体系的教材能够让学生学习工作、学会工作和理解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自1996年起,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在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这样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到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职业行动体系的教材要求:按工作过程解构和重构学科体系下的知识体系,要融入工作过程性知识(理论实践均有);要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以学生为主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材;要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构成要体现多样性,含多媒体课件、工作页、数字化教材、网络课程等。
两种学科体系教材开发的比较见表3:
四、结语
通过以上比较,并非用职业行动体系来否定学科体系,而是想探讨两种不同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的关注点和组织方式也不一样,进而作为课程组成部分的教材也大不相同。职业院校不是北大、清华,不是二本三本,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确定好学习情境和载体,编写出体现地域和行业特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应用教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使职业教育这种不可取代的教育类型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