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16 18:5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听课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都知道,课标和教材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教师和学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面对着两个无法改变和无法选择,从事基础教育的我们唯一可改变的就是课堂教学方法。
怎样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应用教学的外部动机――鼓励、表扬、暗示,引领学生乐学、爱学、学会,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2010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刊登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刘坚 余文森 徐友礼)这样说: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是课堂教学改革最成功的学校……而此时全国各地自发的走入三所学校学习的人员已达百万之众。我们也是走在自发学习的行列中的一所农村学校。
几年来,学有所获,同时也有许多思考。
第一个思考:如何长期引领教师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坚持课改,这里强调的是引领教师去做,不是人治或律治去做课改。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部分教师总是不能把握好课堂环节,紧凑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特别是课堂展示、点评和学生课内生成的差异部分的新观点和新问题,如何展示,如何点评,哪些内容是本节课需要展示的,展示程度如何把握,点评从哪儿说起,生成部分如何评价,不同的教师把握的程度、标准不同,学生在不同教师的引领下,展示的内容、方法千差万别,生成的新知识点如何认同也是莫衷一是。为了引导教师把握好展示的内容和质量,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质疑,我们用观课表引导规范教师,针对观课表提出的所观察的对象进行专业训练。
观课表可以调动观课人的视野,引导观课方向,有条件、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训练教师的听、评、讲、练,以此指导教师提高课堂专业素养。
任课教师如果明确地知道来观课的人是观哪几方面的内容,必然对观课表中所列内容进行重点思考,认真准备,这有助于提高教师本身备课的准备方向,也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训练。一张观课表,可诱发教师视学情而改变方法,可明确学生自学方向。如从下表展示的内容、语言、神态、方法、态度几方面提出评定。
如上表所示:任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熟知观课表内容,在展示、点评、老师三个维度进行课堂活动。
用观课表替代听课笔记,既可以引领教师备课的方向,也可以把对课堂流程不熟悉的教师引领到学校要求的课型上来,无需经常派人跟课,听评指导。
传统的听课笔记,听课者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带有个人明显的主观意识听课,随个人对课的喜好而听、评。
观课表要求观课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评、导,实效性强。
第二个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的细节化训练,不需要指导教师每节课跟听辅导,有效地起到课堂评价作用。
观课表的使用包含对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的补充。
自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学习前置了,教师导演了,评价引领滞后了,一直得不到解决。使用观课表半年后,发现解决了曾经令大家困惑的大部分问题。
观课表替代听课笔记,可以极大地细化每节课的课堂环节,有利于教师成长。也是对课改评价试用的一个新的评价方法。如:对教师的细致要求(见上表)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每节课考查教师三个方面的内容:1.发现优点与问题、肯定或处理(4个内容);2.提前准备和补充(2个内容);3.有效倾听和整理(2个内容)。这三个大方面八个小点内容涵盖了一节课中最精华的部分。观课表使用一个学期,每位老师接受来自各方的听评课,就围绕三大点八小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基本把对课改概念模糊的教师、不坚持想退步的教师都带入正轨了。
篇2
关键词:克廷肤 艾洛松 儿童湿疹 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81-02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在皮肤科常见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儿童湿疹本质上和成人湿疹一样,但儿童湿疹,包括婴儿湿疹和幼儿湿疹的疹型与成人湿疹的疹型不完全一样。婴儿湿疹以颜面较多,常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幼儿湿疹多由婴儿湿疹而来,病程较长,病情比婴儿湿疹更复杂些,多发生在四肢屈侧和皱褶部,症状表现除红斑、丘疹、糜烂、结痂,还有结节及苔藓化。本研究以艾洛松为对照,研究了儿童使用克廷肤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相信本研究结果会给儿童湿疹的治疗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68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组间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症状体征符合湿疹临床表现。入选标准为:年龄1-14岁;男女不限;符合儿童湿疹的诊断标准,皮损局限且无渗出;愿意与医生配合并定期接受复诊、随访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和对照组B,各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和对照组B分别使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克廷肤)和0.1%糠酸莫米松乳膏(艾洛松),1次/日涂擦患处皮肤,2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三个时间点观察和记录临床表现、治疗指标、不良反应的情况,治疗指标包括:自觉症状(瘙痒)和体征(皮损面积、浸润/肥厚、丘疹/水疱、红斑、鳞屑/结痂)。两组患者停止治疗后1个月、2个月各随访一次。
1.3 疗效标准。治愈: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显效:皮损明显消退,瘙痒明显减轻;好转:皮损有所消退,瘙痒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少或者没有变化,瘙痒没有改变,甚至有所加剧。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瘙痒、红斑、丘疹/水疱、鳞屑/结痂、浸润/肥厚等情况差异都无显著意义。治疗1周时克廷肤组的有效率是80.3%,艾洛松组的一周有效率为55.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及表皮的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湿疹的原因和诱发的因素常因个体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异,因此不易确定。儿童湿疹发病机制方面与成人湿疹类似,其发病因素主要与遗传、人工喂养、微生物感染有关。遗传方面有家族过敏史的,一般最早是两到六个月就可以发生湿疹,而至两到三岁时就到了湿疹的高发期。湿疹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它可以导致儿童心情抑郁、反复搔抓,进而影响儿童的睡眠,不能正常学习等。
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增生、免疫抑制、抗过敏作用,其外用制剂也是皮炎湿疹治疗的基本药物。丙酸氟替卡松作为强效碳硫化合物皮质激素,对激素受体有强亲和力和激动作用,在皮肤能被很快吸收和代谢,对神经、消化、呼吸、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其0.05%的乳膏应用广泛,对异位性皮炎、结节性痒疹、银屑病(泛发斑块型除外)、白癜风等皮肤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糠酸莫米松乳膏是人工合成的局部糖皮质激素药,具有疗效强、而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低的特点,能很好的治疗炎症和瘙痒,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皮肤病能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如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环状肉芽肿,小面积银屑病等。
本实验中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克廷肤和对照组艾洛松,两组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第1周后克廷肤组有效率为80.3%,艾洛松组有效率为55.7%,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克廷肤治疗儿童湿疹1周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康复,同时明显优于艾洛松。治疗第2周后克廷肤组有效率为90.8%,艾洛松组为70.8%,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2周克廷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艾洛松,同时2周内克廷肤组没有无效的病例,艾洛松组仍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这也能很好的反映克廷肤这种药很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克廷肤治疗儿童湿疹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见,可以作为皮肤科外用激素药物治疗湿疹中的首选,而且它合适的价格也必将受到更多皮肤科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应用范围定会更加广泛。
4 结论
总之,克廷肤治疗儿童湿疹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艾洛松相比,克廷肤治疗儿童湿疹有效率高,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克廷肤是治疗儿童湿疹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篇3
一、牢记课前预习
有些学生的课前预习很机械,很被动,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有的甚至拿来复习书,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照抄一遍就算完事,这样的预习方法是愚者之为,不能解决事情的根本。该如何有效预习课文?
首先揣摩一下题目,你可以这样问自己:假如这样的文章让我来写,会怎样?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通过此文我想传达什么?读者读了此文会有怎样的感受?其次,你必须安安静静的,用心读一遍课文,根据你的初印象,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在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以便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课。最后要认真查字典,落实你不会或模棱两可的生字的拼音或字义。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查查,多方面了解一下本课的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等。
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要带着问题听,注意把握重点。在课堂上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把老师反复强调的地方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老师或同学。还要善于记听课笔记。有的同学唯恐笔记记得不全面,想尽量记下老师讲的一切。这样,由于忙于记录,不能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思考,就不易理解和把握老师所讲的内容,特别是不易理解和把握老师的讲课思路,语文课堂更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让思想和思想产生碰撞;而且,由于记录赶不上讲课的速度,还会出现记了上句忘了下句的情况。其结果就极可能是既没有记好笔记,又没有听好讲课,搞得自己既紧张又吃力,显得非常被动。因此,满堂课忙于记笔记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当然,为了做好听课笔记,努力提高笔记速度是必要的,例如可利用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代替汉字,还可以将一句话缩短为有关的字、词,等等,这都可以提高笔记的速度。同时,做听课笔记时,笔记本上每页都应至少空出三分之一的地方(竖向),以供听课时随时记下自己的思想火花和听课后整理笔记、记上自己对此节课的心得感悟。
注意,学生在课堂上不要两眼老是盯着教材,而要注意把握老师的讲课思路,把重点放在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专心听讲和思考上。只有积极思考,才有可能集中注意力,才能理解和把握老师的讲解,也才能加深记忆。如果只是盲目被动地听而不积极思考,那就极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分散注意力,最后就会对老师的讲课不知所云了。
要在边听边思考的同时加强记忆。我们听课的过程,既是理解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一般说来,好学生在听课时都能积极思考。听课会思考,我们就能在理解老师的讲解的同时加深记忆,而如果自己有意识地去记,那么效果就会更好。我们平时自己看书,大脑不能接受听觉的刺激,而在听课时则能做到这一点,这对加深我们的记忆很有作用。我们要通过认真听课更好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要及时回忆并整理听课笔记
有些同学听完课后,把课本和笔记往书包里一放就完事了,这是极不利于提高听课效率的。根据心理学揭示的记忆规律,我们在听完课后要尽快把老师的讲解从头到尾回忆一遍,并同时整理听课笔记。整理听课笔记不仅要根据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回忆,还要结合翻阅课本进行。要通过整理听课笔记,把漏记的要点或老师讲解中的精彩之处补上,并要把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记上。许多人的实践表明:及时回忆老师的讲解并同时整理好听课笔记,对于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听课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后及时回忆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整理听课笔记,看似费时,实际上却是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极好方法。
另外,可以采用几个小办法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
自我提示法。你可以在自己手上栓一个橡皮套,不专心的时候使劲拉一下,提醒自己集中精神;还可以写一个警示条贴在铅笔盒里,如:好好听讲,不准溜号!时刻提醒自己,很管用呢!
自我奖罚法。如果自己上课专心了的话,就可以小小地奖励自己:看一会电视或听一段音乐等。相反,如果分心了的话,就应该惩罚自己去做不愿做的事情。
篇4
关键词:有效引导;技巧指导;知识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0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71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被试验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可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的习惯无疑为学习增加了助推力。
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一直重视落实对学生做笔记的要求,因为,我觉得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做好笔记,常规的科学方法坚持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方法。
一、注重引导,使学生切身感觉到做笔记的好处
(一)强化记忆,做笔记可以复活知识
课堂记忆是短暂的,做笔记可以弥补记忆的空缺,所以首先使学生认识到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我每接一级学生,做笔记是我的刚性要求,一段时间以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感到得到了做笔记的益处,数学思路清晰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深刻了,学习成绩见长了。一位平时对数学学习为难发愁的学生告诉我,“我和咱班的部分同学一样,起初对您必须做笔记的要求不理解,可现在我要感谢您,我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课后反复看笔记,我对数学有感觉了,我的成绩提高了。”
(二)有效课堂,做笔记使学生听课更专心
初中学生学习状况复杂,习惯也多种多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听课时心不在焉等,像局外人;还有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听得懂,但不会做题,不能活用教师上课的内容、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针对学生听课容易走神的诸多现象,我严格组织课堂,让学生随手做笔记,他们边听边记边思考边消化,所有学生跟着我的课堂节奏,聚精会神,有张有弛,我有意时时提示学生记笔记,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听讲。如果有学生听课“开小差”,我除了适时提示,下课后我会检查他的课堂笔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导、鼓励,时时拉着学生“上路”。当学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适应了听课做笔记的要求,学生都能集中精力边听边记,“开小差”的现象销声匿迹了。
(三)总结知识,笔记成了资源库
无论章节复习还是期中、期末复习,学生拿出一本本课堂笔记,快速浏览着,绝大多数学生就能迅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此作为学习、复习的资源库,增强了落实知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于实战中体会到,记笔记的过程是一种咀嚼、消化的过程,复习翻阅的过程是一种抽取、构建知识体系阶段。学生体验到了正确学习方法,也学会了通过听课、做笔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和评价。
二、对症下药,对笔记分层要求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要勤于动笔,手脑并用,才能学有所获。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事倍功半。我认为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没有形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不动手做笔记,不注重积累笔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增多,留在他们头脑里的知识就不是一个有联系的、有层次的、有规律的知识结构,而是一大堆模糊不清的、杂乱无章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有时间就检查学生的笔记,采用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笔记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方法。对于学困生,最起码要边听边记下教师的课堂板书,课后再细细体会或请教教师、同学;对于中游学生,要求听明白一节课的内容,并记下重点、难点,同时课下要整理一些典型题目;对于班里的数学尖子生,要求他们除了记重点、难点外,还能梳理记忆解题方法、解题规律以及解题技巧,并且把一些易错题和典型题目记下来。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但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提高了所教学生整体的数学素质。
由此可见,学好数学并不难,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讲究科学学习的方法,勤于动笔,坚持做课堂笔记,课后回顾体味,日有所学,日有所得,长期积累,数学成绩见长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技巧指导,使学生学会科学做笔记
(一)记疑点
每堂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当教师讲完这些知识点后,把这些疑点整理到笔记上。对于有的问题,教师讲完后还不明白,可以做好标记,课后找教师询问,弄明白后整理下来。
(二)记重点、难点
每一节课教师会把重点和难点,有条理地写在黑板上,因此比较重要,所以记下来。
(三)记方法、规律、技巧
通过教师对一些典型题目的讲解,从中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总结归类。如思想分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的应用上分类等。勤记教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样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还要善于发现规律,善于总结规律。
(四)记有特点的题目
在练习课中,教师所讲的题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它们能反映相关知识的应用方法或特殊的解题技巧。课上不要单纯地抄教师的解题步骤,而是课下总结典型例题中某些知识的用法,此类题目的解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测试后,自己容易出错的题,技巧性较强的题目,或自己感觉有特点的题目,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
做笔记,既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又使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通过长期的坚持和锻炼,我教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收到了做笔记的益处。
[1] 马小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8).
[2] 姚林.初中数学教与学[M].江苏扬州大学出版社,2015(9).
[3] 黄根发.中学数学研究[M].中学数学研究杂志社编辑部,2015(5).
Application of Not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G Xi-jun
(Sancha Central School, Yiyuan Shandong, 256100, China)
篇5
关键词:笔记本;预习;听课;复习;习惯
好的学习成绩来自好的学习习惯。中国科学院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通过对156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不良行为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发现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者占72.8%,其中轻度影响者占32%,中度影响者占20.1%,偏重度影响者占13.2%,严重影响者占7.5%。
为此,笔者对所在学校(农村)初二年段的学生从计划制订、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及复习策略等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学习计划:17%的学生有学习计划,并实施自己制订的计划;72%的学生想过要制订计划但没有制订与实施;11%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进行盲目学习。
2.听课习惯:注意力方面14%的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74%的学生偶尔会开小差,只有当教师点到时才回答问题;11%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几乎不回答问题。笔记方面37%的学生有做笔记和标注重点的习惯;50%的学生很少做笔记;有13%的学生从来不做笔记。
3.作业习惯:47%的学生能在家独立按时完成作业;30%的学生在家有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的习惯;23%的学生在家很少做作业或做作业时心不在焉。
4.复习习惯:11%的学生会先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再做作业和预习新课;60%的学生会把作业作为最主要的复习任务;29%的学生从来都不复习。
总的来说,约有3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49%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有21%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凭借播种一种行动指令,收获一种习惯;有播种才有收获,有行动才有习惯的理念。笔者提出以笔记本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地做好预习、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督促,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念的引领,还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与完善,更需要积极推动班级氛围的形成,使好习惯成为一种正能量,引领和聚集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去尝试并坚持而成为自己的学习习惯。以下是我在两年多的探索时间里所获得的一些体会与感悟,以抛砖引玉。
一、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思考、提问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都知道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课堂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做笔记的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教师也都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也想通过课前预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首先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学生怎么做课前预习?教师如何确定学生已经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如何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我的做法是以笔记本为载体有效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教师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对学生预习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阅读课本、认真看书,每次上新课前先把课本内容(包括插图、表格、阅读材料等)认真看两到三遍;其次是列出提纲、知识点,在笔记本上列出本节课的提纲和主要知识点;最后要求做好标记、提出问题,把预习过程中看不懂的知识点和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并把这些问题归纳后记载到笔记本中。
认真的学生一般就会完成如下情形的笔记(学生笔记本照片):
我们通过班级展示、示范引领等方式,带动班级中的学生做好这一课前预习环节。而教师在上课前大致浏览一下学生的笔记本,不仅能看出学生是否预习了新课,还能更准确地把握学情,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学习、解决哪些问题,讲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预习、提问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在上课前把自己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当学生看到教师针对他的问题进行讲解时,学生在全神贯注听课的同时,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二、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专注的听课习惯,提高听课专注效率
经过认真预习的学生,已经把知识提纲和主要知识点整理好了,所以课堂笔记要记的内容不是很多,主要有两方面:根据教师的上课内容对知识点和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根据教师的讲解解决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上课首先就可以集中注意听讲了。因为一般学生的笔记就是把教师上课的板书和重点记下来,而经过预习整理的学生已基本把知识点整理好了,也就不必花很多时间摘抄教师的板书了,只要适当进行补充就可以了。避免由于摘抄教师的板书或投影片上的内容而分散注意力。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能提高自己听课的积极性和兴奋性。有些学生听课本来不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听课时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学生听课时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以笔记本为载体,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减少课外复习整理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又可以用于新课的预习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每次听课都有所收获,都能解决一些问题,学习自然就有兴趣了。
三、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提高知识整理能力
学生在上完课后,往往都把作业作为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而对课堂中学习了什么内容,往往不得而知。这种现象既是记忆规律的作用结果,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结果。
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就可以改变这种前学后忘的现象。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就是要学生养成课后及时整理笔记的习惯,每次上课后能及时整理笔记,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成自己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图式,同时把整理过程中新产生的问题记载到笔记本中,记录下来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或求助教师的途径在课外时间解决。这样,经过预习、听课、课后整理这几次反复之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就有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能使知识从课本转到课堂,进而成为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
四、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收集整理错题是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汇总和知识漏洞的大排查。许多学生都习惯单独用一个本子收集整理错题,笔者觉得还是把错题整理放到笔记本中比较好,学生与这些错题见面的机会多了,天天看一眼,不熟也难。随着不断地累积,从作业本、讲义或阶段检测上“腾挪”下来的错题越来越多,对错题集进行筛选和压缩成为必要。笔者教导学生在平时看或复习浏览错题时做总结,一方面把那些认为自己还会做错或者较重要、考试出现频率高的题目进行筛选,再作些记号,下次再看时,那些没有记号的就可以少花点时间。在之后可以进行二轮、三轮、四轮甚至更多的“筛选”,直到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完全掌握为止。人人都喜欢体验成功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平时学生将所有的错题都记录下来,复习的时候,学生每看一遍,就将自己认为不会再错的题目划去,需要重新回顾的错题越来越少,知识的累积越来越多,成就感油然而生,有了这种感觉,学生会感到学习的快乐,成绩怎能不提高?
通过笔者的实践,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以笔记本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高效课堂教学就这样不断延伸与深化,同时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也变得更加有趣、充实、高效、和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学会主动学习是教师最大的成功。
篇6
一、笔记记哪些内容
笔记本里面存放什么内容,直接影响笔记本的使用价值。只有做到笔记本里的重点内容应与当前教学重点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笔记本的作用。那么,笔记本里应记那些内容?
(1)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结是笔记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语法精华。教师讲授新知识时,会联系到一些已学过的旧知识,学生应该对“随堂笔记”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以加强理解。如enjoy/finish/look forward to/practise等词的后面的动词必须加上“ing”。
(3)口诀。是将有关英语语言的某种特征或规则的描述用口诀的形式表示,以促进对于这种特征和规律的掌握。如:一感二听三使四看。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 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look at,see,watch,notice。使用口诀:感使动词真奇怪,to在句中像妖怪。主动句里它走开,被动句里它回来。
(4)纠错。学生在平时的作业、练习或测试中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要帮助学生会分析错误的原因,理清解题思路,以免一错再错。
此外,笔记本中还可以记录一些易错单词、读书摘记、解题技巧之类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研究学习的最佳途径。
二、怎样记英语课堂笔记
1.要抓住记笔记的时机。
笔记要记,但不能耽误听课,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记笔记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方便课后的复习,其前提是不能妨碍正常的听课和思考。但听课时既要思考,又要做笔记,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要把握好记笔记的时机。记笔记一般有三个时机:一是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要抓紧时间记下来。二是老师在讲解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来得及记的要及时抽时间补记。
2.记课堂笔记要记重点和难点。
课堂笔记要讲究实用,不要每个字都记,应该省掉老师讲课中的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训练自己浓缩信息的能力。记笔记的关键是要记下“必要”和“精华”。记笔记应重点记下易混易错的内容,比如英语中四个“也”too,either,also和as well,就要区分它们的的位置和所处的句式不同。同时要记书本上没有的,老师扩充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需要会适当扩充一些内容,如老师讲到teammate时可能会扩充几个以-mate作为后缀的词,有学过的classmate,schoolmate,也有没学过的roommate,workmate,对于这样的内容,学生要记。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归纳和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节课的整体,做到胸有全课。
3.笔记要注意留出一定空白。
最好隔行书写,这样有利于查找和补充信息。记笔记时,因为有单词,如exercise等,老师在之前的课时中讲它做不可数名词时表示“运动,锻炼”,在之后的课时中又讲到它可以做动词表示“运动,锻炼”,还可以做可数名词,表示“操练,体操”。这就需要学生留下空白,专词记录。而且听课时学生容易产生一些联想,即教师讲一件东西时学生总会想到别的与之相关的东西。也就是古人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老师讲到不用谢用语“You're welcome.”,学生就会联想到其他几个“That's all right.”“Not at all.”“That's OK.”“It's a pleasure.”等。这些联想很宝贵,但也容易一闪而过,如果不及时记下,过后可能就会忘记。当然,这要记得极简洁,可在课后补充,当然更不能无限制地放任自己浮想联翩,否则会妨碍听课。
4.在课本上用符号进行标注。
这是记笔记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不同的符号可以简化记笔记的过程,加快记录速度。对于课本中一些比较少而短的知识点,如: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个别汉语意思等,可以标注在课本上,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如近义词可用“≈”,反义词可用“”来表示。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用红笔划出新句型、用蓝笔划出旧句型、用圆圈标出介词或冠词、用方框标出新的短语和词组、用波浪线划出课文中的中心句(topic sentence)等。同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碰到许多问题,可以在有问题的地方打上问号,再找机会请教老师同学或查阅相关参考书解答疑惑。
5.及时整理归纳。
篇7
1你是否因为老师的讲课方法、进度太慢而感到没有意思?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2你课前认真地进行预习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3你课后认真地进行复习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4你做作业的态度认真吗?字迹工整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5上课的时候,你有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6你听讲的时候和同学聊天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7你记课堂笔记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8你对老师的疑问主动地回答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9你主动地进行实验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10你不明白的地方尽可能地去问老师吗?
A是 B否 C不能确定
评分与解释
评分:在2、3、4、7、8、9、10题上选A的计2分,选B的计0分,选C的计1分;在1、5、6题上选A的计0分,选B的计2分,选C的计1分;满分为20分。
你的总分为:
解释:总分在3分以下,说明你的听课效率非常差。
总分在4~7分,说明你的听课效率较差。
总分在8~12分,说明你的听课效率一般。
总分在13~16分,说明你的听课效率较好。
总分在17分以上,说明你的听课效率非常好。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听课显然也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听课效率,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老师们放学前都会对学生说,“回家要记得预习”。 通过预习,可以温故知新,找出重点难点,碰到问题时在书上做个记号,然后在上课的时候仔细听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讲解。因为已经预习过,上课的时候不会茫然,听不懂的地方也会少一些,听课的态度就会积极,听课的效率也就更高了。
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上课学习,需要我们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力,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首先要合理安排好休息时间,保证每天有8个小时睡眠时间,平时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注意饮食与营养卫生。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我们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不是替别人学的,作为学生要时刻记着这一点,不要因为与老师、父母的关系影响学习,保持正确的学习心态,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确、心情非常愉快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习效果才能提高。
二、掌握课堂听课的技巧和方法
全神贯注地听课。听课时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一心二用,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当然一节课四十多分钟始终保持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课堂上我们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的讲授上,集中搞清教师讲授思路;对于教师讲授中自己已懂的部分,可以将大脑放松一瞬,以求调节兴奋与抑制生理机制,以求注意力新的集中。
积极认真地思考。学习离不开思考,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上要思考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不懂的问题,有不同的想法,要敢于提出,以求得老师的帮助。
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产生互动。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往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要快速的思考,踊跃的发言。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分析正误。回答老师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记好课堂笔记,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巩固新知识,同时培养记笔记的能力。在课堂听课中,要学会记笔记,这也是听好课,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艺术。要注意记下主讲章节标题、副标题,抓住每节的主题和教师讲授的重点等。对课内的要点、公式、说明、结论、注释等也都要记录下来。作笔记有三个时机,一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抓住这一机会强记;二是老师在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抓紧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对课堂简记的笔记进行补记。
三、课后复习
篇8
一、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对听课进行巩固的文字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进行复习的工具。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如果我们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则恰恰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现状
课堂笔记在小学阶段是不被人所重视的,主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有关。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识字少,写字能力更是有限,所以根本不可能让学生记课堂笔记。但到了三、四年级,学生识字量大增,会写的字和写字的速度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给在三、四年级开展简单的记课堂笔记,提供了基础。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更要培养学生进行课堂笔记。但是现阶段,小学阶段学生做笔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据统计: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只有22%的学生能坚持记课堂笔记,54%的学生记笔记很随意,剩余的人基本不记笔记。
三、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方法和内容
(一)小学科学笔记的方法
课堂笔记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对听课进行巩固的文字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进行复习的工具,正是课堂笔记把复习和课堂连接了起来。那么如何来做课堂笔记呢?
在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上,我们应该因人而异。从纵向看,我们各年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三、四年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较差,所以课堂笔记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即教师多提示学生该记录哪些东西,该怎么记;五、六年级的学生动手笔记的能力已比较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已记录的课堂重点之外,自主去选择自己该记录些什么东西。从横向来看,各个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更加的复杂了,需要我们教师能耐心地观察,并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具体可以让学生统一使用的方法上,可以有以下几条:(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3)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4)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比如你用蓝色和红色,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用红色笔写,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进行联想。
(二)小学科学笔记的内容
1.记板书:在科学课上,教师的板书一般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2.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3.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4.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寻找存在的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四、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使用
记笔记并不是为记而记,而是为了使用才记的。有的人记了笔记后就搁在一边,从来不用,这样笔记就没多大用途了。
(一)课后要结合课后复习做好笔记整理工作。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部分弄懂,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二)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篇9
关键词 理念;听课;思维;立足点;感受方式
新学期伊始,某市教育局在指导学校教研工作时,要求将领导、老师听课指导用的“听课笔记”改为“课堂观察笔记”。笔者闻之不禁暗暗叫好。把“听课笔记”改为“课堂观察笔记”,粗看好像只是名称的变动,但细细辨析却截然不同。它反映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
首先是立足点不同。以往的听课,往往着眼于听“教师”的课,往往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诸多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随机应变的机智等等。而新课程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单是教师一方的教学情况,更包括学生一方的学习情况、师生互动的和谐状态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学生的精彩发言、独到见解、思索疑惑,大胆质疑,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亮丽风景。作为听课者,就要捕捉并把握这些要素,从而更全面更完整地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其次是感受方式不同。过去是单方面的“听”,“听课笔记”似乎是围绕上课老师而转的,着眼于“听”教师的课,着眼于用耳朵去感受。偌大的一个教室里,一些老师坐在教室的一隅,或注目上课老师,或埋头记着笔记,这是在“听课”。而现在的“课堂观察”,还包括对学生的听、学、思、疑、辩等的观察。事实上,课堂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平台,是学生主体思维发展、思想成长的摇篮。课堂教学的基点在于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思想的成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豁然开朗或思索不解的状态,不但会反映在提问和回答中,也会反映在他们的神情举止中。因而,作为听课教师,应该“和着”学生思维的节拍,观察并关注学生的这些表现,而不仅仅是“听”。况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不仅有言语指导,还有眼神手势的暗示、环境氛围的渲染等等。如果单单用“听”的方式来感知,就不全面、不完整,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引导程度。听课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听觉、视觉并用心去感悟,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有所提高。一些学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时,充分利用录像等现代化教育设备,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观察,继而分析、反思、提高,就是很有见地的一招。
篇10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笔记 过程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62-01
1 历史笔记的现状
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但着眼点却只关注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学生历史学习中思考、感悟、交流、讨论的笔记关注不够;只关注课堂的笔记,不关注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笔记,重视了“历史课堂笔记”,不重视“历史学习笔记”。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把笔记当作任务、课堂笔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较好笔记习惯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仍是不少学生的尴尬境地。以下试结合我班学生的历史课笔记的几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1.1 标注教材型笔记
这类笔记做起来较容易,上课相对轻松,主要功能是帮助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选择这种形式的听课笔记,有划划写写在书页旁边的,有用不同颜色涂出相应文字的。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这种笔记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认真听讲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批注学会看书,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句和信息,对后续的复习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书划划写写的,有时会重点不够突出。不能反映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方面明显不足。
1.2 知识结构型笔记
这类笔记基本上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清晰而详备,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些教师喜欢用各种示意图、表格来呈现历史知识结构,相应的表格式、图示式的笔记在本质上仍是属于知识结构型的。)在课后历史学习和复习的某些环节中,可以用看笔记代替看教科书,达到“把书读薄”的要求。从笔记的过程看,这类笔记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是随堂记录的,听课时必须非常认真。调查发现,做这类笔记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形成习惯后,多数学生也不会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部分学生笔记速度较慢,需要课后结合教材和其他同学的笔记加以补充。这类笔记无论从历史知识掌握的角度,还是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都对学生历史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这种笔记仍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往往对历史问题的质疑、探究明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
1.3 问题重点型笔记
比较而言,这类笔记既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也记录了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听讲的情况,还能反映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说明这类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听课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学生中这样的笔记比较少,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笔记知识点太少,参考答案记录不够,不利于阶段性复习。
综合考察以上四种类型的笔记,总体上还是基于听课的,体现的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历史学习方式。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笔记作为经典历史学习方法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基于看书的笔记、基于思考的笔记、基于讨论的笔记、基于探究的笔记等都付之阙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问题重点型笔记,也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理想。
2 开发笔记在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下的新功能
2.1 使笔记成为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载体
从笔记的功能看,要让笔记不仅成为复习巩固工具,还要成为保证听讲、启发思考、记录过程的载体。从笔记的内容看,要改变只记知识点、提纲、知识结构的传统,增加笔记的内涵,特别是要记录阅读所得、听课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从笔记的形式上,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栏目笔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结构、问题探讨、错题集锦等笔记栏目,记录历史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使笔记成为自己复习巩固的好帮手,也成为历史思维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2.2 使笔记真正成为辅助学习的一种方法
很多历史老师规定上课必须记好笔记,有时还要加以检查,很多学生因此把笔记作为一项历史学习的“任务”来完成。有不少历史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比较“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笔记本,把很多重要的内容、问题标在课本上,但他们上课时从容听讲,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还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记了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习非常主动。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笔记不在于形式问题,不要把笔记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不必对笔记本的具体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束缚了手脚。历史学习的一项“看家本领”就是会记笔记,要从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笔记:包括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记录思考和讨论中思维的火花……,笔记一旦成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身受用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