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观察日记范文
时间:2023-04-02 07:2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豆观察日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在玻璃杯里种下了几颗绿豆,小小的、圆圆的、绿绿的,中间夹着一条白色的发带,真是可爱极了!
9月19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我正在给绿豆洒水,有的绿豆脱了皮,有的还在脱。脱了皮的绿豆是淡绿色的,还带点白。夏天很热,绿豆一定是太怕热了,才把衣服脱掉了。
9月21日 星期五 天气晴
呀,绿豆发芽了!我惊讶地喊起来。长大了的绿豆是嫩白色的。有的正缠绕在一起,仿佛是在跳舞。有的耷拉着脑袋,弓着背,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还有的正在想:我为什么会在杯子里呢?这地方可真挤呀!还真的是,玻璃杯里豆挤豆呀!
9月22日 星期六 天气晴
篇2
1月28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去公园玩。我看到了一家石头工艺品店在卖小型的石磨。哇!我梦寐以求的石磨!我喜出望外,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拗不过我,只好买下了。
回到家里,我提议做绿豆汤,妈妈答应了。
篇3
第一则
今天下午,老师发给我们几颗绿豆,说要让我们观察绿豆。我都兴奋极了。放学了,我回到家就跑进厨房,挑选了几个绿豆和一个瓶子,装完水,我便把绿豆轻轻地放入瓶子中便去做作业了。
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晴
第二则
今天是种豆子的第二天了,绿豆宝宝怎么样了,瞧!我的绿豆的模样可是各式各样啊!有的把绿油油的“外套”,脱了外套光溜溜的。还有的只露一点点缝,有的不仅了“外套”还扎起了“小辫子”呢!
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晴
第三则
篇4
9月1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就是用水泡豆子。首先拿一个胶杯子。接着在胶杯子里放一些绿豆,在绿豆上放一些纸巾碎。那绿豆皮青绿带有一点深绿。皮上有一条短短的白色的痕。然后在胶杯子里放一些水,但不能放太多水,只要莫过绿豆就行了!最后把杯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9月14号
星期日
天气:晴
今天,我在阳台观察绿豆。发现绿豆已经脱了绿皮了,露出白白的大肚子!我摸摸绿豆皮豆皮,感觉到很粗糙。有些绿豆已经裂开了一条缝隙,长出一条短短的豆芽儿!
9月16日
星期二
天气:晴
篇5
科学素养的形成,从教学评价开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认为孩子们科学素养的形成,应从教学评价开始。
一、评一评,实验习惯形成了科学课堂上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大部分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而小部分的材料,因为实验室不具备或只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准备,就要由学生自带。如:蚂蚁、蜗牛、蝗虫等小动物。这样一来,许多问题就出现了。依赖性大的学生认为:带实验材料这么麻烦,我才不带呢?反正我们组有这么多人,肯定会有人带这些实验材料回来的,我可以用别人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于是,每次上科学课,他只是带了书本和笔。难得的几个带有实验材料的同学中,由于自私和不平衡的心理在作怪,也不愿把自己带来的实验材料与他人分享,做实验时,一边做一边用手遮挡,不让别人观看,更不用说是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了。这样,一节由教师精心策划的科学课,就在学生的遮遮掩掩、吵闹和埋怨声中结束了。我发现,若是光靠批评学生,不采取一定的评价机制,这样的情形会屡禁不止!后来,我把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实验过程的互相协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结论的得出都纳入了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员间互相监督,并告诉学生:这学习评价将决定着他的期末成绩的高与低。例如,在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自评 他人评价我带来的实验材料 能带齐(A)缺一种(B)缺两种(C)一种也不带(D) 我设计的实验方案 能很好地实行(A)经同学修改后能实行(B)根本不能实行(C)我不能设计(D) 我协助做的实验 在我的协作下实验做得很成功(A)在我的协作下实验做得一般(B)我没有协作(D) 我亲自做的实验 我做得很成功(A)我需要别人的协助(B) 我想出的结论 正确的(A)我需要别人的协助(B)错误的(C)我没有想(D) 今天表现最出色的是 由于实行了评价机制,我惊喜地发现了学生自带的实验材料充实了,学生的互相协助、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的实验习惯形成了。
二、评一评,学习冲劲来了我发现,每个班上总有这样的学生:由于平时寡言少语,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较差,造成了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这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懒懒散散、目光呆滞、爱理不理,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的。他们认为:自己永远只配当观众和配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学《植物的一生》的时候,我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三颗绿豆的种子,让他们在学校的生物园里把种子种下,让他们根据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到的知识在课余时间给种子浇水、施肥、捉虫。每隔几天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绿豆的成长过程,我还会发下这样的一个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学习评价。观察日期 绿豆苗号 前三名高度(厘米) 种植人 根据评价表的情况,我让榜上有名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种植绿豆的经验。通过这样的实践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他们都很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惊喜地发现了:最先向我汇报绿豆生长变化情况的,是一些平时寡言少语,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较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学生;生物园里长得最高、最壮的绿豆苗,是属于他们的,那是他们辛勤劳动、努力学习的结晶。从他们快乐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他们对学习的乐趣;从他们滔滔不绝的演讲中,我读懂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三、评一评,课外学习继续了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不可能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有相当一部分的活动是需要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的。如观察月相、星座的变化,饲养小动物等。为了能使这些科学活动得以在课后继续开展,我采取了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画观察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观察日记、观察画,我先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通过家长的参与,指导和监督学生继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这些观察日记、观察画,我每个星期收集一次,然后张贴在教室的黑板上,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他们评价的方式不是评分,而是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如:你比我观察得更仔细!你的画画得真美!你还要继续努力!……这样,学生的长期的课外学习得以继续了,而且,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他人。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问题。然而教育本质上是指人的变化,即是说所指向的目标是为了在学生的行为模式中产生所期望的某种变化,这样,评价就是确定实际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的程度的过程。”他认为教学的评价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对同一对象的评估应该是多次而不能只是一次。科学评价相对传统的测验,有着许多优点:测验是神秘的,学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确的努力方向,只知道把书中的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的机器;科学评价是公开的,它指导着学生的努力方向,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科学评价是全面的,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测验是局部的,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和信心。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是从对孩子们的教学评价开始。
篇6
《当下的力量》是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它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我们受的苦减到最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过得更开心。我想这也是“活在当下”成为一种被许多人认可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吧。
这种思想迁移到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写在当下,写在课堂,学生是否可以写得更好,写得更开心呢?是否可以改变“谈文色变”的尴尬局面呢?这与我们有了灵感,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的话,很快灵感将化为乌有,或者逊色许多,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多管齐下,创设写的情境。
1、观察日记,将习作进行到底。
常言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无处不文章。这也是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用心体验生活,记录生命痕迹的指导思想。并且我们坚信常写常练,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但易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来写日记,你将如何进行呢?观察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需要刻意思考太多,又能写得真实有趣的平台。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在学完了《爬山虎的脚》一文后,我布置学生在家里浸泡黄豆、绿豆或者花生,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并及时地记录下来。学生们都兴味盎然地做起实验来,或长或短、或详细或简单地记录下自己每天的发现。既坚持写日记,又不觉得很烦。因为每天我都会让学生互相打听打听、介绍介绍自己的观察发现(新闻)。同时,在学校里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浸泡了一些花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交流发现,不露痕迹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学生乐此不疲。为本单元的写观察日记积累了素材,解决了无米可炊的难题。
2、巧抓契机,以笔代言为心声。
现代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更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课堂教学的巧妙生成,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在作文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机智还体现在巧抓契机上。
作文课开始了,一个同学气喘吁吁、匆匆忙忙地走到教室门口,小声地喊一声“报告”,你和蔼地让他进来,然后继续上课,完成你的教学任务。或者以此为契机,改弦易辙,写一写“上课铃响了”的小插曲,虽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但可能会更引起学生的兴趣,让“这边风景独好”。依此设想,学生在课间的游戏、打闹、别扭等小插曲都有可能被你请入课堂,登堂入室。如此,真是生活之中无处不文章了。
我就有类似的经历。
作文课上,我正引导孩子积累关于十二生肖的成语,教室里井然有序。突然,一颗石子打破了平静——一只大黄蜂飞进来了,“嗡嗡嗡”地飞舞着,好似一架小型的“轰炸机”,到处寻找目标。孩子们坐不住了,站的、躲的、叫的、笑的,搅成了一锅粥。习作氛围荡然无存,怎么办?是强制让孩子别理大黄蜂,让个别同学进行悄悄的革命,不小心将任由大黄蜂“宰割”,还是另起炉灶,用观察、描写来欢迎这位不速之客?我选择了后者。
于是,我让孩子们停下笔,专心观察“班外来客”。同时引导孩子们认识大黄蜂是想和大家交朋友,只要你不攻击它,哪怕是停在你身上,也是把你当成飞机场,或者想和你说说悄悄话。孩子们的情绪缓和了下来,真的用心观察这个小客人了。我不失时机地让孩子们拿起笔,运用作文材料的四根弦(眼看、耳听、手做、心想),写写教室里发生的这件事。其中,我先给孩子们一个开头,开门见山地直接点出要写的内容——“一只大黄蜂飞进来了”,引导孩子运用第一根弦——“眼看”说一句话,写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习作上了。接着,我或者让孩子一根弦一根弦的往下写,做到条理清楚,或者巡视学生,将学生习作中精彩的句子与全班分享,形成我能比你写得更精彩的潜在动力,或者在学生接不下去的地方另辟蹊径,说一个总起句,让学生不断充实习作内容,同时尽量留有发挥的余地,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
在紧张、刺激、欢乐的气氛中,学生完成了习作。习作显得异彩纷呈,看题目就让人爱不释手:《教室里的神秘飞行者》、《黄蜂大闹四1班》、《“轰炸机”——大黄蜂》、《教室里的特殊客人》、《“战争”来了》、《教室里的“蜂”狂杀手》、《大黄蜂历险记》……
3、游戏引路,趣字当头更轻松。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游戏中他们能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厦门有博饼的习俗。在作文课中引入博饼,学生都举双手赞成,这时,习作这种附加条件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学生很乐意接受。博饼开始前,我引导学生去发现本小组及其他组所准备的礼品,尽情发出声音,并适时组织学生写下来,在写好就能博饼的美好预期中,学生能很快按要求写出来。接着,让学生放松身心,投入博饼大战,教师再适时到各小组引导学生观察博饼者和等待者的表情、动作,采访他们博饼时的心理,为举行习作做准备。因事前有要求学生不能买太多,所以博饼结束得较快,学生就能根据刚才的所做所想进行习作,从而写出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来。
类似的游戏作文还有好多,如“桌面拔河”“看我七十二变”“豆子过河”……都能让我们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4、关注新闻,及时记录有素材。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高度爆炸的时代。让学生多关心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式,进行综合实践,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如在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及时地引导学生关注、记录每天发生的灾情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事迹,胜于老师谆谆不倦地教诲学生“要爱国,要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更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学第一课”、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等,都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写作素材。
二、想方设法,教给写的方法。
1、巧用作文材料的“四根弦”。
笔者曾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那里,接触到了“作文材料的四根弦”这样的指导写作法,深受启发,并极力推崇。无论是记事、写人、描写一处景物,还是想象作文,无一能离开眼、耳、口、鼻、手、心这几方面的参与,只有调动诸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作文内容才会丰富多彩。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都尽量地指导学生从“眼看、耳听、手做、心想”这四方面入手,丰富习作内容。
如上文提到的观察日记,课堂上写“观察中的发现”时,学生因为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明确地要求,将观察中的发现写得兴味盎然。
2、妙用描写的四件宝。
篇7
在一次学生记录的课外活动记载中,有学生研究了种子的发芽和水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以上是某位学生的观察记载。我细细统计了一下,该班做好科学记录的只有8名同学。从上述观察记载表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的课外探究只是流于形式,或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开学第一课,我即布置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做好观察记录,其实只要稍加留心,都可以有所发现。而从9月8日到9月10日,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学生记录中反映的绿豆芽居然能长到7厘米。学生的这些数据是真实观察所得吗?学生到底有没有观察?如果没有,那又为什么不能坚持观察?
教学片段二:
在《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的“快乐探究”的环节中,将铅笔的影子长度用柱状图的形式记录下来,用直线把物体影子的顶端连接起来,需要学生在一天中,从早上9点开始,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一直到晚上17点。自然这个实验又只能靠学生课后去探究。双休日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记录,下周课上进行交流。第二周的科学课,课前检查发现只有五个同学去认真做了,虽然人数不多,但达到了教师的心理期望底线。
其实,像这样在科学课后的后续观察活动还有很多,为何参与后续观察的学生寥寥无几,原因到底出在了哪?改变现状的途径如下。
一、教师参与,提高探究效率
导致学生课后不想去做后续的观察活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各科作业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开展探究活动;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孩子,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早盼着痛痛快快地玩一把,因此没有几个学生想着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任务。的确,开展这样的探究性活动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所以,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以及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体会探究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完不成的内容再在课后在老师带领下分小组开展活动,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种子发芽实验(二)》才刚上完,后面一课就是《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而学校教导处安排课时,一个班一周2节科学课前后相距大约两天,这么短的时间,学生又能观察到些什么呢?因此,教师宜先做好预案,把后面的课调上来先上,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开展课后探究活动。但如此一来,也许有学生学了新知识,就放弃了前面应开展的活动,因此,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不忘对之前探究活动的关注,课上课后可以留(找)点时间,时不时地问问孩子们的探究情况,让学生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的学习与探究情况,这样孩子们也就乐于(至少不会遗忘)参与课后的探究活动了。
二、有效评价,激发探究欲望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评价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否定的评价往往会抹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鼓励性的评价则会使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深思。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都要调查好各小组的观察情况,对坚持观察且认真记录的小组给予表扬,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对于探究失败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予以充分的鼓励、肯定,带领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神圣殿堂。
对于那些认真完成后续探究活动的孩子,教师要在课堂上竭尽表扬之能事;对那些不完整的记录单教师要进行认真的批改,并书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而对那些不认真完成后续探究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分别找谈心,了解不完成的原因后,不是一味地责怪,而是通过送给他们能够激励他们成长的小礼物,去鼓励他们进行探究。
三、拓展内容,增强探究动力
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名学生,对于枯燥的课后探究,会不会懒得去观察。谁会盯着一棵普通的绿豆芽而产生兴趣呢?因此在后续课外探究活动中,如果我们让学生自由选择想要开展的探究方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就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后续课外探究活动能够开展起来。例如:可以与科技比赛活动相结合,撰写观察报告、小论文等,把一些优秀的活动观察日记、小论文上传到我们学校网站的“学生天地”页面里,让孩子们能享受到被关注和欣赏的喜悦,感受到探究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其实想要增强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就先要调查孩子们都喜欢些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沉迷于电脑冲关游戏,为什么它们会如此吸引孩子们一关关地往前冲?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结合孩子们的这些心理,开展了“荷子争卡”评比活动,其中就有一种卡项名为“实践创新卡”,如果你集满一定数额的卡,就可以获得象征最高荣誉的金卡。有了这个活动,课后总有学生跑来问我:“老师,我能得到实践创新卡吗?”看得出这种激励手段果真有用。我以此为契机,承诺能认真完成课后探究任务的同学就可获得一张实践创新卡。孩子们为了能得到这张卡,积极参与课后的探究活动,在顺利完成观察记录的同时,又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究动力和实践能力,真是一举数得。
篇8
一、采用走出去对景写生的形式进行闽南乡土文化美?g教学
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就在我们身边,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并体现地方特色,学习具有艺术魅力、个性特点的乡土文化,构建起一种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并落实于教学实践,真正地引导、教育幼儿参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开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活动时,教师可以带着幼儿们到闽南古厝中去写生。在写生过程中,让幼儿观察感受人文景观以及自然风光之美。通过实地搜集美术资料,把自己的亲身体验描绘下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写美术日记以培养幼儿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小手。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丰富的闽南乡土自然资源,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开展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在中班开展的“种子画”一课中,课前让幼儿主动地收集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种子――绿油油的绿豆、黄澄澄的玉米……课堂上,这些小种子在幼儿的小手间忙碌着。幼儿们在动手动脑的创作过程中,欣喜地发现原本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取的植物种子不仅亲切有趣,而且很美,同时还可以将它们拼贴出各具特色、满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三、运用日记画的形式进行闽南乡土文化美术教学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风味浓郁的民族节日更能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如闽南地区的“唆??连”“赛龙舟”“跳火群”“拍胸舞”等。每当遇到这样的日子,我都会给幼儿一项任务,用日记画或图加文的形式记述家乡的各种文化特色。如每年除夕晚上,家家吃完年夜饭都要升火堆来跳火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融入浓浓的乡土风情的氛围中,充分感知闽南乡土文化,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幼儿的创作中得到了升华,启迪了幼儿的智慧,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将闽南乡土文化融入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才能更充分地体现闽南乡土文化美术资源的价值。
四、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乡土美术教学
篇9
胃肠不适——糯米粥调理
从5月上旬开始,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遭遇了强降水过程,气温降低,胃肠不适、感冒等症集中暴发,中医专家认为,此时多喝糯米粥可以调节胃肠。其做法是糯米100克,莲子、薏米、白果、绿豆各30克,洗净后用冷水浸泡好,加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熬约半小时至烂熟。可健脾养胃,利水渗湿,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痛风——芦荟汁缓解疼痛
一进入夏季,去医院就诊的痛风患者就会明显增多。专家提醒,夏季预防痛风应该限制脂肪、蛋白质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避免过度劳累。
痛风发作后外敷芦荟汁可缓解疼痛。将鲜芦荟叶剖开,取其汁液,敷于患处,再敷上塑胶纸,用胶布固定。敷后可以立即缓解疼痛,若同时服用芦荟汁,则效果更好。
流鼻血——用薄荷油滴鼻
若是鼻腔干燥导致的出血,可用一些油剂药物,如用薄荷油每天滴2-3次。对于鼻腔黏膜糜烂引起的出血,可用棉签蘸上金霉素眼膏轻轻涂于鼻腔的前端。对因上火引起的鼻出血,可内服具有清热润燥作用的中成药。正确的止血方法是用手指将出血侧鼻翼向内压迫于鼻中隔前段。
皮肤病——记好食谱日记
天气一热,皮肤病就爱凑热闹,可能跟食物、吸入物等因素有关。所以患者需要在疾病发作期间适当忌口,平日的饮食应有所讲究。
有的患者对鱼虾过敏,有的则对牛奶过敏。患者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最好的方法是记食谱日记,把每天接触的食物和病情做个记录,这是找出病因较为有效的方法。
脚臭——茶醋泡脚能改善
夏天脚出汗多、细菌滋生,容易产生脚臭。可用茶或白醋加水泡脚20-30分钟;还可配合中药泡脚方外用调理,取苦参根、黄芩各15克,花椒5克,白鲜皮10克,用纱布包好,加800毫升水煮沸后,转成小火,煮约10分钟,放温,每天泡脚20分钟,有杀菌、止痒的效果。
便秘——喝枇杷核水缓解
天气炎热上火焦躁,容易导致便秘,可以试试枇杷核煎水。把吃完的枇杷核收集起来煮水,喝时可加入一定量的蜂蜜,一天饮用2-3次,每次100毫升左右,适合便秘或咳喘不止的人群。从中医角度看,枇杷核有祛痰、镇咳、润肠以及疏肝理气的作用。枇杷仁有毒不可食用。
洗脚治大病——肩周炎的泡脚疗法
郭琳
泡脚方法治疗肩周炎对止痛和肩关节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疗效,有时甚至能在泡脚治疗一段时间后,使病人本已运动受限的肩关节的活动幅度有较大改善。常用的泡脚方法如下:
方1:
防风、威灵仙、桂枝、红花、小茴香各10克,川牛膝、秦艽、羌活、独活各15克,艾叶30克,细辛3克。
用法:上药水煎,乘热熏洗双脚。
方2:
艾叶、红花、赤芍药、桑枝、木瓜、防风、五加皮各10克、鸡血藤、川牛膝各15克,透骨草30克。
用法:上药水煎,去渣取液,热浴双脚。
方3:
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克,当归、红花、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川芎各12克。
用法:水煎,去渣取液,泡洗双脚。
方4:
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乌药、归尾、泽兰各10克,羌活、牛膝、独活各15克。水煎熏洗,每剂加陈醋75克。
用法:每日1剂,熏洗2次。
方5:
篇10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学目的在于启蒙学生科学认识观,培养学生爱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科学学习素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性格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源于实践,在科学学习中,实验教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实验学习,学生能够手、脑、眼合一,更深刻地吸收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个性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要使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至最大,就不能固步于传统教学,而要从有效性出发,贴近学生心理认知,在实践感知中完善能力,提升学习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无疑是科学学习中的一抹亮点,因为实验具有直观生动地展示性和灵活丰富的操作性,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教师要从心理根源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渗透情境教学法,让实验不仅仅只有求证的目的,还能从生活中、故事情节里代入,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激发参与兴趣。
例如,在进行《谁更容易吸水》实验教学时,教师没有急着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列出实验步骤,而是用一个生活情境来打动学生的求知之心:“当我们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水杯,水流了满桌时,真着急啊,但这时没有抹布,只有大小、形状差不多的几样物体:纸、木片、塑料片、金属片,你会用谁来解决桌上的水?”生动的情境描述让学生们踊跃思维,大多数人说:“当然用纸啦,纸吸水很快的。”也有人建议:“木片应该也可以吧,是植物嘛。”情境成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适时引导:“在猜测中什么可能都有,也许塑料片也出人意料呢,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情境为引,点燃了学生主动了解,大胆求证的实验兴趣。
实验是“活”的,需要学生以“活”的态度去关注、探究、行动,教师一成不变的命令、规矩却打破了学生“活学活做”的机会,情境所带来的熟悉生活印象和悬念、假设等多元素,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启了学生的动手兴趣。
二、规范过程,培养学生操作习惯
学生的自主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验步骤混乱,实验结果差异大等情况,这是因为教师对实验的规范引导做得不到位。为此,教师需要细节地规范实验过程,给出学生标准化的实验程序,让学生能够有重点、有目标地跟随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积累起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起仔细、耐心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教学时,教师首先将实验所需材料和实验的详细步骤都清晰地列出在黑板上,让学生熟悉。接着教师对实验步骤进行细化规范,将实验物品、实验工具、实验关键动作进行连线,如:花生米、肥肉――手指――按压、挤压,头发――镊子――火烧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有了重点方向,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控实验。此外,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细化到个人的分组任务安排,为每组学生都设定了个人“职能”,如:材料、器皿管理员,实验总指挥、记录员等。让学生在牢记自己分工责任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实验过程便有条不紊,避免了混乱和随意,实验效果明显达标,学生的操作思维也更加顺畅。
显然,规范、严谨的实验程序是成功实验操作的前提,教师是学生自主实验的引导者,无论从实验演示,还是实验指导的过程中,都要为学生树立起精练、仔细、不拖泥带水的规范化意识,让学生明了科学与玩的区别,认识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重要科学准则。
三、创新活动,完善学生自主体验
自主体验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主旋律,对科学实验教学更是如此。科学不应当死记硬背地学习,而应该了解、探究、实践,让学生自主实验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灵活感知和大胆创新思维。因此,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按步就班地复制实验步骤是不可取的,教师还应该多设计具有独创性和发展性的实验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以自我思维带动的科学实验之不同意义,深刻体验科学求证的趣味和魅力,让尝试和行动成为科学实验学习的必要驱动力。
例如,在《种子的发芽实验》教学中,教师围绕“求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目标,为学生安排了“我的种子发芽日记”实验活动。先让每位学生自己拟出实验计划和预计结论,然后给出统一的条件,对种子类型(绿豆)、实验天数等作出要求,此后便让学生开始个人实验行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展示成果和日记。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活动让大部分学生都个性凸显,展示出了能力亮点,有的学生计划周祥,估算准确,日记也有条有序;也有的学生突发奇想,在需要条件中加入了音乐、植物邻居等奇特的想法;还有的学生用漫画的方式来进行日记记录,非常新颖有趣;当然也有学生估算错误,实验失败,但从日记中也进行了总结、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