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的评语范文
时间:2023-04-09 10:2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教师的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来看,一般要经历实习教师——新手教师——专家型教师这样几个阶段,对实习教师的评语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毕业实习教师的评语,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毕业实习教师的评语精选1.__
同学在本校实习班主任期间,能坚持每天全程跟班,主动与班主任交流班级情况,与同学谈心,进行个别指导。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并虚心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大哥哥”。在此期间,独立主持了一次班会,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参与组织了校运会的筹备、组织和管理。通过“家长联系本”用笔谈的方式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指导,受到学生的好评、欢迎!
2.____在我校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服从分配,尊敬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人员,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
能将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该生严格遵守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同事和睦相处,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经过实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该生基本上完成了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3.该同学在我公司实习期间,能配合公司各级主管安排,工作态度好,有责任心,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社交能力强。
4.____同志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谦虚谨慎,勤奋好学。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5.______同学在联想集团北京厂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相关相邻工位同仁协调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在所从事的包装备料岗位上,______同学能够探索更优秀的工作方法,以提升效率,在车间内的备料比赛中曾获第一名,在其它工位的学习中______同学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多能工,在团队生活中得到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6.______同学于____年__月至____年__月之间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厂实习。
实习期间该员工认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相关竞赛活动,能较好胜任流水线与CELL线各岗位需求,在月末评比中,屡次拿得名次,并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及能为团队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体表现良好。
7.____同学谦虚谨慎,勤奋好学。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8.______同学工作努力,能按师傅要求去工作,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希望今后更加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人才。
有关毕业实习教师的评语1.______同学在联想集团北京厂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相关相邻工位同仁协调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在所从事的包装备料岗位上,刘巍同学能够探索更优秀的工作方法,以提升效率,在车间内的备料比赛中曾获第一名,在其它工位的学习中刘巍同学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多能工,在团队生活中得到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2.______同学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之间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厂实习。
实习期间该员工认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相关竞赛活动,能较好胜任流水线与cell线各岗位需求,在月末评比中,屡次拿得名次,并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及能为团队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体表现良好。
3.______同学在____实习一年期间,一直在仓储处综合服务组工作,主要从事物料接收与发放工作。
____同学在工作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与技巧,并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工作中,并能主动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其负责的IQC物料交接业务工作中作到了严格、认真、高效得到了部门的好评。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4.该生有较高的素质、强烈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希望____同志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6.______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领导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7.______同学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之间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厂实习。
实习期间该员工认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相关竞赛活动,能较好胜任流水线与CELL线各岗位需求,在月末评比中,屡次拿得名次,并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及能为团队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体表现良好。
8.______同学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学习认真,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9.______同学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学习认真,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10.____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在实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11.______同学工作努力,能按师傅要求去工作,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希望今后更加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人才。
12.______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在实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13.______同学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加强学习尽快成才。
14.______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本人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15.____同学在本校实习班主任期间,能坚持每天全程跟班,主动与班主任交流班级情况,与同学谈心,进行个别指导。
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并虚心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大哥哥”。在此期间,独立主持了一次班会,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参与组织了校运会的筹备、组织和管理。通过“家长联系本”用笔谈的方式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指导,受到学生的好评、欢迎!
16.______同学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好学肯动脑,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17.______同学在联想实习一年期间,一直在仓储处综合服务组工作,主要从事物料接收与发放工作。
____同学在工作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 了工作的要点与技巧,并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工作中,并能主动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其负责的iqc物料交接业务工作中作到了严格、认真、高效得到了部门的好评。吴海园同学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18.______同学近一年来,工作主动,踏实,肯干,和老师同事关系处理的很好,耐心学习不断的努力工作,以提高技术的自身,受到大家好评,望今后发扬成绩。
19.______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本人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20.______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21.______同学在联想集团北京厂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相关相邻工位同仁协调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在所从事的包装备料岗位上,
22.____同志,在我单位实习期间,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够很好的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人际关系方面能够很好的团结同事,受到了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希望在今后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3.______同学能够探索更优秀的工作方法,以提升效率,在车间内的备料比赛中曾获第一名,在其它工位的学习中刘巍同学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多能工,在团队生活中得到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关于毕业实习教师的评语1.____实习学生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在业务紧迫时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在工作中能够主动地学习和请教别人,比较仔细认真,能够完成指导老师和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遵守公司劳动纪律,出勤率高,与同事相处和睦,能融入团队合作共事,体现出学校较高的德育和智育水平。
2.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希望____同志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矗。
3.王同学在某某公司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相关相邻工位同仁协调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在所从事的包装备料岗位上,王同学能够探索更优秀的工作方法,以提升效率,在车间内的备料比赛中曾获第一名,在其它工位的学习中王同学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多能工,在团队生活中得到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4.______同学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加强学习尽快成才。
5.该员工能遵守本公司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
在工作中任劳任,能配合各岗位的工作。按时完成主管下达的生产任务。在流水线作业中练成好能手。
6.____同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
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7.该生工作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与技巧,并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工作中,并能主动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8.该生综合素质较好,爱岗敬业,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工作组织能力,能和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是个出色的教学能手,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的出色的成绩。
9.____同志积极主动,态度端正。
实习期间,她主动要求到各部门了解学习,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她先后去了财务管理科、招标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法律事务部、设备管理科、法制办公室等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部室人员的交流,她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单位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各科室人员的一致好评。
10.____同志谦虚谨慎,勤奋好学。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11.____同学在我部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
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12.部门鉴定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
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涨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13.______
篇2
关键词:写作评价 态度 感受 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想,这其中的“写作教学”必然包含着“写作评价”这一环节。语文教师通过阅读指导,教学传授,课外辅导等环节,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常存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写作产生了很好的催化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更进一步提出,要在“写作评价”这一环节上,通过多种评价的手段与方式,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以下我侧重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对写作评价的思考。
一.语文教师写作评价的态度
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评价时,核心的思路就是要要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自身的因素,更多的是习得之后形成的具体写作能力。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同,互有参差。但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评价,却应该是统一的。运用好写作评价环节,激发其中的积极因素,尽量充分地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积极地为学生的能力提高考虑,教师应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面批表扬,也应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语句给学生写评语进行评价。
淡化学生在写作习得过程中仍未解决的细节,更积极,甚至是“以小见大”地发扬学生本次作文中的细微优点,也都能使学生的写作能量得到舒张,从而形成更好的评价后的写作进步。
比如,在一次学校布置的出版诗集的写作任务中,钢同学写作的小诗《咏榕》,全诗首句这样写:石鼓山上斗转星移/我自岿然于顽石岗上。钢同学本诗句含着对榕树精神的赞美,却能通过一些意象加以表达,这在初二年学生写诗都以抒情、直白为主的风格中脱颖而出,虽然后面的诗句表述,仍然显得直露,但语文教师在评价时,给予了钢同学鼓励性的评价,并鼓励他继续用这二句的风格,改写诗的后部分,经过鼓励的钢同学,以更大的热情,重写了全诗,也得以入编学校出版的诗集。
我想,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这一“玉壶”中,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这种教学核心,这“一片冰心”,永远是不会褪色变心的。
二.语文教师写作评价的感受
语文教师写作评价,一切为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没错,但在实际写作评价过程中,我们却无可避免地会面临着教师写作评价的感受,以及学生作文中的一些因素的阻碍,使得写作评价是一件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从教师的角度看。中学语文教师,有二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面对的是一百位左右的学生,学生人数多,教学常规任务或“八小”,或“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些繁重的教学实情,给语文教师的写作评价带来了负面的沉重的压力。首先是要完成教学常规任务,其次才能更好地做好写作评价等一大堆要促进的环节,最后才是落实到“更好的写作评价”这一环节。
当然,教学任务多,教学压力大不应成为教师用更好的写作评价来促进学生进步的借口。
从学生角度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经历会有很深的时代和社会的印记。在各个阶段的学生,会形成自身特点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观……以致更加细化微小的写作观,乃至写作反馈,提升的观感。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与他们的语文教师是有如此多的不同,因而他们在作文中表述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也必然与教师间有很大的差距。师生之间这种“代沟”式的差异,再怎么由教师走进学生世界,也会客观真实地存在。更不用说学生还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由以上二点看,教师的写作评价,有个人因素,也有学生因素。
本学期,我要落实学生发表自己的生活作文到新浪博客上,对个别学生因提问却答不出同学作文内容的情况,我对于其中一名颖同学评价说:“说不出作文的优缺点,也说不出作文的大致内容,这样就有了没有去阅读评议的嫌疑,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参与这一环节,努力促进自己的作文的进一步提升。”不想这位学生却向家长表述为:“我长着一张嫌疑犯的脸。”这种断章取义的语句,造成了家长误解,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回顾当时的写作评价,用的是一样的鼓励性的表述,但在具体情境生成的思维特质前,仍然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纷扰。
所以我说“怅望千秋一洒泪”,杜甫的诗句道尽了语文教师写作评价的万般无奈。但生活还要继续,职业操守仍然应该积极向上。
三.语文教师写作评价的体验
语文教师写作评价,不是新课程之后才出现的产物,而是教学环节中的一环,它客观存在。只是在新课程实践中,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与强调。
教师写作评价的体验,有三个特点。
首先,教师写作评价传统化。语文教学因地因校因生也因教师个体,完全不同,但在作文的写作评价中,却是传统化。在学生作文上,用评语进行评价,这是教学传统,也是最常见的评价形式。
其次,教师写作评价个体差异小。教师的个性、学识、态度等各自不同,但在写作评价时,都主要采用写法指导,作文如何改进的方法这类技法指导式的评价,因此教师千人千面,但写作评价却是千人一面。
第三、教师写作评价目标一致。无论前二点因素如何客观存在,教师的职业操守仍为一切为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三个因素,语文教师的写作评价的体验,显得更复杂。
以我的写作评价体验为个例思考,我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上述这种情况,具体在教学中,虽也经常更新教学评价方式,但用得最多的,还是那些常见的写作评价。
虽然这些写作评价常见,但学生也习惯,也听得懂,也知道如何改,如何进步。传统不是用来推倒,而是用来发扬优点,抛弃缺点的。写作评价“似曾相识雁归来”。但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四.语文教师写作评价的建构
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评价,要对学生进行最大化的促进与提升,我认为,写作评价应多元化。这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式写作评价多元化和网络式写作评价多元化二大方面。
1.传统式写作评价多元化
a.教师评改,通过笔改、面授等方式,通过准确的评价表述,用积极向上精神引导,有温情贴心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写作提高。
b.学生互评。学生互换作文,可同桌,可同班,也可二个教学班互评。在同龄人互评中,因经历相似,年龄相同,身心特质相似,学生的写作评价,有比教师更贴近同学的一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评、互学,一起进步。
c.学生自评。师评,生评,最后仍要落实到学生的自评与提高。在外力因素帮助下,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作文中的长短处,从而激发自身修改的潜力,在修改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
2.网络式写作评价多元化
反思自己已经实践二年多的网络写作,网络评价的过程,得出了多元化的思考。
a.网络写作评价非分数化。我依托的是新浪博客和福建教育博客这二个博客平台。博客中有评论的功能,这功能可以给予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写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以文字、图案为主,没有分数,淡化分数,非分数化,改变了写作评价的方式,更易于一部分学生接受。
b.网络写作评价社会化。师生进行写作评价时,并非在同一间教室,而是在各自的家庭中,由各自安排的时间中进行。学生评价时,评价用语也异于平时,有更多自主的特点,也有更多的社会化因素。因此,套话式的评语不见了,日常社会的一些用词得以出现,也更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学生的接受度更高。
c.网络写作评价立体化。学生的网络写作中的经历,常常不是个体的经历,而有一个群体在经历。比如写操场,写班级,写宿舍等,这些经历中,除作者外,还有其他人在参与。学生发表作文在网络上后,其他亲历的同学会进行或弥补或更正的评价,这种评价是补充,也是一种写作行为。这样的写作评价呈现立体化特点,学生乐意这种写作交流方式。
d.网络写作评价交互化。网络评价的方式,正是这种写作评价交互化的体现。教师评价,用的是师化语言,表述有自身特点。而学生互评中,也有学生的自身特点,而这些写作评价,却同时地出现在网络上,当事师生可见到,校领导、家长也可见得到。他们也可以参与其中,这种交互性,有很多的随机因素,也有很多惊喜等着大家。
综上表述,我对于语文教师写作评价促进学生写作,从四大方面进行思考:态度、感受、体验、建构。而围绕这四方面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写作的进步与提升。
篇3
关键词: 华蓥中学 三课五环 教学模式 教师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95-02
教师评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国内传统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方式单调、结果片面、主体错位等问题。重庆市华蓥中学创建了"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展示该模式,笔者对该模式下,教师评价体系与传统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对比。
1.传统教师评价体系的弊端
1.1 评价方式单调。传统的教师评价依据往往是教师一学期、一学年教学工作量( 含科研) 的一次性计算, 学生一学期、一学年考试成绩的一次性打分, 领导、考评小组的一次性听课或者教师其他表现的一次性评语, 然后根据这些一次性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方式简单,局限于对教师既有的教学状况进行鉴定、排序,而忽视了诸如与教师本人面谈、学生家长参与等重要环节, 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注重量的评价忽视对质的研究, 功利性十分明显。另外,评价方式单一还表现在评价往往是从上至下, 从领导到教师的单向交流, 是教师被动参与的指令性活动, 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头上的紧箍咒, 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性和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创造性, 行政色彩过浓, 重领导权威轻教师的情感感受, 教师评价被严重异化。
1.2 评价内容单一。传统的教师评价指标中通常都包含有" 德、能、勤、绩" 等几个方面, 并有各自的分值, 但在实际操作中, 对于中小学教师往往以所教学生成绩的好与差、升学率的高与低等来进行衡量,忽视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意识不到教师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和发展性,评价内容单一。
1.3 评价主体错位。传统的教师评价主体通常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校领导、同事、教师本人、学生等, 教师评价往往是以学校、部门领导为主的" 官本位"思想为主导, 领导权重比例大,评价过程不公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形成了主体与客体、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评价者成了绝对权威,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部分领导树立权威、培植亲信、发泄私愤的工具, 成为控制被评价者精神和行为的手段, 成为冷漠而令人恐惧或讨厌的事情。实际上, 评价的最主要主体应该是教师本人和学生, 如果评价主体错位, 那么就达不到评价的目的。
1.4 评价结果片面。传统的教师评价基本上都还是终结性的绩效性高利害评价, 在很多教师看来评价就等于考核, 在很多领导看来考核就等于评价, 他们片面注重评价的结果, 把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晋职、降级和聘任挂钩, 有的甚至把评价结果作为自身泄私愤的工具。这种做法容易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歪曲教师评价的本体, 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
2.华蓥中学"三课五环"教学模式下教师评价体系的优势
2.1 采用自评、互评、领导测评及学生与家长参评相结合
2.1.1 学生与家长参评。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工作小组在每学年春期临近期末时,对教师师德师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学生与家长进行抽样调查。
2.1.2 教师自评。由学校向教师发放《教师发展性评价表》,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完成好自我评价。
2.1.3 教师互评。教师之间进行互评应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共同进步的心态为前提,以全面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公平、公正、合理地对教师做出评价。
2.1.4 领导测评。领导测评由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完成,各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提供每位教师的学生与家长参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的结果、数据、资料等,供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参考、评分。
2.2 构建了发展性和奖惩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不同评价对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细致把握,构建一套发展性和奖惩性有机结合的评价系统。对年轻教师在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同时,还要利用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合同期考核等关键性考核评价标准,选择适当的考评条件和奖惩机制进行直接激励。
2.3 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教师评价中,学生评价自70 年代以来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与其他方法相比,学生评价不仅最方便,最具操作性,同时学生评价,尤其是认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大学生评价具有其他评价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科学性。有研究表明, 只要学生人数多于20 人,评价的可靠性就接近0.90。其次,评价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工作效果要在学生身上才能得到体现, 因而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也就是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在教学评价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评价教师,是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的较为可靠的信息渠道。"在"三课五环"教学模式下,教师上课是否用该模式上课,学生最清楚不过,该教师教学能力如何,学生也是最清楚的。所以,让学生参与教师评价当中,是很有必要的。
3.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基层教师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改革旧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更加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华蓥中学"三课五环"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评价体系解决了传统教师评价中的弊端,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教育公平;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
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长久以来,特殊教育积极关注弱势群体、努力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不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要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必须依赖于完善的教育体系及制度。特殊教育历来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布局。此外,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受教育问题本就是推进教育公平工作关注的重点,因此,特殊教育的发展成为衡量教育公平与否的内部标准。若没有特殊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公平便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二、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起点公平,即尊重和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过程公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旨在让每个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合适且恰当的教育;结果公平,体现在个人发展的公平,旨在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1]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不可分割一部分,不论是在教育的起点、过程还是结果中,都体现出教育公平的思想并推动着教育公平的发展。
(一)特殊教育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促进了教育的起点公平
受教育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特殊儿童也不例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特殊儿童由于环境、经济或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而被排除在普通教育体系之外,无法兑现法律赋予他们的受教育权,阻碍了教育的公平发展。而特殊教育的存在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当的安置方式和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仅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便接近52万人。[2]正是由于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才能让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特殊教育对象有机会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的深入发展。
(二)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推进了教育的过程公平
特殊儿童发展过程中显著的身心差异,使得普通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每一位儿童的独特需求,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有效教学。这为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带来阻碍。然而,特殊教育中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使得特殊儿童的差异性不再成为其难以公平获得教育的理由。首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承认并尊重特殊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认为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儿童的不同需要。它以该儿童内在的能力水平为依据设计最适当的教学计划,通过在教材、教法、课程及评价方式等各方面做出权衡和调整,使特殊儿童能够接受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以此保障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享有平等且合适的教育资源的权利。[3]其次,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对社会、学校、社区、家庭等多领域资源的统筹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向特殊儿童的主动倾斜,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他们由于处境不利或是身心发展障碍而造成的弱势影响,实现了在教育过程中公平地享有合适且恰当的资源,以此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
(三)特殊教育社会学模式的教育观推动了教育的结果平等
特殊儿童往往是处境不利或身心发展存在障碍,传统的“心理—医学模式”教育观,着眼于他们的生理缺陷或特殊需要,关注如何通过补偿教育来弥补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以便尽可能地缩小他们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但由于先天遗传或其它不可逆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特殊儿童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达到普通儿童的一般受教育水平。因此,这种忽略教育对象特质的教育模式,非但没有缩小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之间的差距,还因为其不恰当的教育追求(如片面追求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学业成绩的平等)而严重地拉大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发展的不平等。但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在融合教育思潮的引导下,特殊教育的教育观由关注特殊儿童缺陷与不足的“心理———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强调特殊儿童发展潜能的社会学模式。社会学模式的教育观着眼于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发展的共同点,关注他们潜能的发展和个性的发挥,并期望通过教育来使他们的潜能和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自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由此可见,特殊教育本身的不断发展也会对教育结果公平的进一步实现起推动作用。[4]
三、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典范
特殊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与教育公平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教育公平不能忽略特殊教育对象的存在而发展,且要以特殊儿童的教育机会均等为实现基础;另一方面,特殊教育本身在不断发展和推进的过程中产生很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这些理论和实践模式推动着教育公平的发展并为其实现提供启示和经验。
(一)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思想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
融合教育最早是作为特殊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并逐渐成为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融合教育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承认儿童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认为教育要主动适应并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因此,它反对歧视和排斥,主张教育要容纳所有学生,让其获得适合的教育。从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融合教育理念追求的是所有儿童的教育公平,融合教育思想实质上是教育公平本质的体现。因此,融合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因为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由原本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发展到关注所有儿童的教育公平,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改善公平现状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发展。
(二)特殊教育的个别化教育模式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参考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评价对象
常识告诉我们,小学低、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评价语言是大不相同的。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心理成熟等不同。要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就必须把握阶段性原则,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选择不同的评价语言。
1 低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特点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认知水平尚处于前运算阶段,抽象概括能力很低,动作学习和活动教学法对儿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转移。他们的记忆力以具体形象性和机械性记忆为主,鲜明的、生动有趣的内容,很快能够记住。他们的情绪体验非常丰富,但容易受到外界情境的影响,而且很容易表现在外显行为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赖于外部评价,对老师言听计从、完全崇拜。“儿童最初对自己的评价以父母对他的评价为转移,稍后又以父母和教师的评价为转移。”小学低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表现出的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采用以下特点的评价语言。
①简洁明确
由于年龄小、知识水平有限,注意时间短,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低年级以简短、明确的显性表扬为主。如:“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的声音很宏亮!”这样的评价语言简洁明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对于有效调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②形象夸张
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形象夸张,让学生易于理解。“生字宝宝”“词语宝宝”等形象的描绘让学习的内容形象化,“哇,生字宝宝都在为你鼓掌呢!”“你给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真了不起!”对低段学生的表扬可以夸张一些,让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赞赏,可以很好地树立自信。
③活泼童趣
低段学生天真,富有童趣,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活泼富有童趣。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像讲述“童话”一般,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比如,“你就像文中的小猴子一样可爱。”“你是一只快乐的小蜜蜂。”这样的评价语言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情境之中,学习兴趣自然高涨,效果不言而喻。
2 中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特点
小学中段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其总体发展较平稳、稳定。他们对外部的依赖性减少,但是自我调节能力差,情绪还不稳定,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在对自我的评价上,老师及父母的评价已经不能完全左右他们的思想,他们开始有了自己自主的认识。然而,他们的自我认识又不太客观,一些学生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而另一些学生因为某方面的不足或成绩不好,自信心不足,对自己评价过低。针对中段学生上述特点,在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是,要注意评价语言的激励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要注意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
①富于激励性。
由于中段学生情绪还不稳定,容易冲动,意志力也不强。特别是学生升入中年级后,学习难度加大了,任务加重了,他们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就退缩。此时,教师的激励非常重要。富于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②富于针对性。
中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开始逐步建立是非价值观。他们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评价,此时教师如果还是沿用低段时形象夸张、活泼童趣的评价语言,只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会觉得老师的评价非常虚伪。因此,对于中段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应该富于针对性,能明确指出学生的“好坏对错”,能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引。比如评价学生的朗读,与其说:“你读得真好。”不如这样评价:“你通过重读一些关键词语,读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真好。”这样有针对性地评价既明确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更让其它的学生心服口服。
③富于启发性。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性的评价语言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心理与创造的欲望。小学中段正是学生探究欲和创造欲活跃的时期,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3 高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特点
进入小学高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低、中段学生间存在很大区别。小学高段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此时,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不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专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的评价语言呈现阶段性特点,实质是儿童言语发展规律的体现。针对高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的要求,高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①体现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不仅是获取知识求得生存的途径,更是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经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范畴,它已经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着学生的生命价值。在小学高段,学生更加关注教师在情感、人格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具有人文关怀的评价语言更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支持他们大胆创新,宽容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烦恼,善待他们的缺点。
②体现语言艺术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小学高段学生对教师的语言,普遍有一种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的语言优美、好听、有意思,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他们就爱听,也乐于接受。同时,规范、优美的语言还能进一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远离粗俗的不文明语言。艺术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以是催人奋进的激励之言,可以是令人叫绝的机智之言,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幽默之言。而无论是怎样的艺术语言,真诚、尊重、赏识、包容都应该成为其价值内涵。
③体现思维深度
随着高段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更愿意完成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则应该更多地采用疑问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经历思考的体验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学评教;考核;对策
1问题提出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反映了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办学声誉的好坏。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已逐渐为多数高校所采用。开展“学评教”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愿望,便于教师了解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反馈教育教学存在不足,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吸收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调节、完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实施“学评教”制度,是让最有权力评价教学工作的学生公开发表对教师及学校管理的意见和看法,这使教师和管理部门更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即客户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教师与教育教学部门坦然面对每个学生,必须不断进取,持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评教”帮助教师和教育教学部门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与建设的方向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必然更有成效。国内外“学评教”的实践证明,与行政领导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相比,科学的“学评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且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事实却并非如此,某高校教务办老师的抱怨:“学评教开展这么多年来,是年年搞,年年不讨好,老师不理解,学生不重视”。为什么一个旨在通过学生监督以促使教师改进授课质量的制度却处处碰壁?问的的症结在哪里?这是我们不能不认真面对的事。
2目前“学评教”存在的问题
“学评教”经历多次变革与完善,评价方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加先进,更符合现实的需要,参与对象从少数学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到多数学生参与的机读卡调查,现在已发展为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系统下的网上“学评教”。但其存在的问题却未改变。
2.1“学评教”评价体系值得商榷
上表为某学院的“学评教”评价内容,每项满分为0.5分,分为5、4、3、2、1不同的分值。不同的科目都使用同一标准,这就难免使得评分上有偏差。譬如第三项符合大纲要求,学生基本不可能了解每一章节的具体大纲,就更无从说起是否符合。还有第七项,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对于数学课等适宜板书的科目若强调此法就不太适宜,因为老师的一步步的演绎推算才能让学生领悟推理的过程,若是大量用多媒体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少学校目前的指标体系偏重教师的主导性,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比较具体化。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知识、阅历、能力水平的不对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调控者,多数学生很难就教师的授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录、讲授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提供的材料是否完备等问题提出客观、科学、系统的看法,因此评价只能停留于表面。既然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发展目标决定教师的发展目标,那么就要从学生素质发展出发,经过科学论证,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这应是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一大导向。
2.2学生对“学评教”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客观公正对待
在与学生的座谈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把“学评教”活动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此他们参与意识不强,操作过于随意,匆忙了事,这是认识和态度问题,并不能靠简单的技术解决了的,这势必影响到学生评教结果的公正性,也是教师对“学评教”最为反感和不满之处。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可能由于态度、认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使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受主观情绪影响 "如果上课过程中,老师曾让你难堪过,或要求过严,没有满足某种愿望。而其他教师遇同样事却放学生一马,难免学生将主观情绪带入“学评教”工作中,势必对该老师打分有偏颇。而学生受知识水平限制和兴趣影响和对学科的兴趣会影响其对教师的评价。若学生热爱某学科,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听得懂,学有所获,就容易对教师持肯定态度;相反,若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又不认真听课,学不到东西,自然容易对教师持否定态度。另外,因为“学评教”在学期中间进行,部分学生对成绩与“学评教”挂钩的猜疑,有可能因为害怕给教师的评价过低会造成自己成绩降低,也不假思索给与高分。
2.3对评价结果缺乏科学地分析和有效利用
有些学校不顾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队,将评价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张榜公布,这样做很容易伤害那些没有公正、客观评价老师的自尊心,引起教师对“学评教”的极大反感和抵触心理。对结果的处理仅仅是算术加减,而不是科学分析。若出现一位老师两门课高分,而一门课分数极低,也不分析原因。对只带一门课和三、四门课的也是统一对待,没有考虑反馈信息粗化一些学校在评价后,只给教师一个总分,对于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怎么改进没有一个书面的实施建议,他们并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有的高校对“学评教”统计结果的利用十分有限。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除了依据“学评教”统计数据进行名次排列外,其它似乎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了。没有在大学教学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导向、调控、激励、诊断、服务等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改进“学评教”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对评教的态度
从实践来看,“学评教”在具体操作环节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宣传不力,“学评教”活动基本流于形式,评教结果很少向学生反馈,影响了学生参与“学评教”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和管理人员应注意引导学生端正评价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摒弃个人偏见,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地对教师做出评价。在“学评教”活动的组织上,教学管理部门要引导宣传,对评价的质量要加强监控。在评教之前,要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评价的要求及细则,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确评教不是无原则地吹捧,更不是对教师不满的释放。“学评教”是与教师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和沟通,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直接受益的是自己,这也是参与教学管理,行使手中监督权力的一种形式,是一项有的益活动。从而使学生认真对待评教活动。
3.2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评教”的认同度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能够全面地评价反映对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而且设计的内容、问卷要清楚、易懂,同时要便于操作、利于学生完成。具体“学评教”的评价内容应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进行:(1)教学价值,即通过教学学生是否在知识、技能、情感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2)教学风格,指教师教学中是否展现被学生所接受和欣赏的风格。(3)教学组织,指教师是否用合乎逻辑的方式表达、安排教学材料,有条理,重点突出。(4)积极个性,指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5)教学热情,指教师对自己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的热爱。(6)学识水平,指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另外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做法,增加关于课程评价的指标。如教材的选择是否合适;教材的难度;教材质量;课程的长度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比是否适当;先行课程的教学效果对该课程理解和掌握的影响程度。如在评价指标中设计“教师讲课中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兴趣”、“听了这门课后,你的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了这门课后你的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知识结构方面是否有变化”等等。这些评价内容,能使学生能够从学习者的角度,给出更真实的评价,给出的评价不是价值判断,好坏、高低,而是更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教学反思有很重要的价值。由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授课特色,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不同的学科标准。最好在实施评价内容时能征询广大教师对评价体系的意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评教”的信度。
3.3对评价结果的合理分析和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一是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二是为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计算总分时,应剔除全部学生评价总分中最高分和最低分的一定比例,然后对剩余区域分数取平均值。所有项目除打分外,最好学生可填写对该门课程以及任课程教师文字性的意见或建议。对那些教学评价结果一直居于学校、系科之前,也说明了这些教师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学生公认的,应进行教学观摩,作为学习的榜样,共同进步。对于“学评教”反映较差的教师,应帮助教师查找“病因”,分析症结。使自身原因还是外在客观原因,不能简单的一份数高低来论,从而最终达到使被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哪些学评教差,教学上不能胜任的个别教师应考虑调离教学岗位。通过分析学生评教各项目全校平均分,就可以了解学校整个教学状况,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投资、加强监督与管理。
3.4明确评价的目的,发挥其应有功能
诚然,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因素很多,管理者应明确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可能仅仅靠学生就可正确评价这一观点。鉴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学生评价能力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 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有限的, 还不能完全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因此,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经常开展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以提高评价的信度。如果评价结果仅被作为管理者手中操纵的武器,教师则是反对的。如果评价不以对教师的奖惩为目的,必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评价形式的认同率,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所以建议学校回归学评教的原本位置,和教师利益脱钩。“以发展为目标”的新的教育理念,从而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的目的,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欣.“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05(6):110-111.
[2] 楼盛华.浅析“学评教”中两种评价方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7(2):129-131.
篇7
1 全纳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测评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理念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公正地对待所有群体并且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全纳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样的群体进入普通学校。(智力落后、肢体残疾、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学生,以及外籍学生、贫困学生、弱势群体子女等等)我们的标准化教育测评并没有对之作出应对。如何做到教育公平是我们努力解决的问题,在设计测验之初是否也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都有权在考试中展示学习成果。不仅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有学生都应该受益于公平的考试。这也通用设计测评最根本的出发点。
2 通用设计测评
通用设计力求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为所有人服务。通用设计测评就是让考试尽可能全面的服务与所有考试者,而且使在试卷设计之初就考虑所有因素(而不是设计完成之后再翻修)。在教育领域,通用设计测评促使大型标准化测验适用于如今更加多样的受试群体。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通用设计测评需要注意的包括:(1)结构可以测量;(2)尊重参加考试者的多样性;(3)简明易懂的试卷;(4)清晰的格式字体;(5)改变要以不改变原意和难度为原则。
通用设计测评是在不改变评估标准、不降低难度的前提下在增加考试的容纳度,它不能取代评量调整和替代性评估。就算一个包含了所有通用设计元素的良好的测评,在考试地点、时间、作答方式等方面依然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但是,考试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这些一般性调整考虑在内。通用设计测评并不是为了眷顾特殊学生而存在,所有学生都应该获益于公平的考试。
3 通用设计测评原则
通用设计测评是一种教育测评方法,它的特点就是要尽可能适用于所有学生,包括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因此,通用设计测评就是要全纳的包括所有学生,对所测知识内容有清晰明确的界定同时测验项目也要无偏见的呈现。而且在测验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便于评量调整,具有简单清楚和直观的考试说明和步骤以及最大程度的实现易读易懂。
3.1 包容性强
当测验第一次被建构时,就要考虑到所有学生。(aera, apa, ncme, 199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9).虽然有时可以适当限制被测群体(例如就业安置测验、选拔测验),但在公共教育问责制测验中并不合适,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奖学金。随着评估的目标群体的增加,评估需要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多样性的增加、普通课程中学生种类的增加、对学生更加重视和负责)做出反应。
通用测验设计原则第一条——(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 1997)测验要公平的发挥作用。当适用于大规模测验时,这条原则要求所有所有学生都有权参与,无论他们有什么认知能力,还是什么文化、语言背景。评估需要测量学生在一个宽泛能力和技能上的表现,从而确保有不同学习任务的学生在同一个考察内容有机会展示能力。这并不意味着标准应该放宽或者考察内容应该有所改变。通用标准测验设计必须权衡考量内容和成绩标准制定出相同深度和广度的测验,并且针对认知的复杂性制定具体细节。运用不同的格式、技术和设计涵盖所有学生。这在测验设计的一开始就必须明确,为了做到公平,评估需要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成绩。1993年,algozzine提出将全纳的原则适用于评估,以避免被测组间的分离。“容性强”明确的含义是,试测应该提取所有希望参与到最终测验的学生样本。包括有各种障碍的学生、英语不熟练的学生和不同种族、民族、社会阶层的学生。试测尽可能抽取广泛的学生样本不仅可以确定题项是否含糊不清、有误导性或是导致某些特定群体的学生无法完成,而且还能确保测验制作完成后适用于所有学生。
3.2 结构界定明确
好的测验设计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确保测量到想要测量的内容。就像popham 和 lindheim1980年提出:“一个测试开发项目开始于对所测技能和态度特征的慎重思考。”就像通用建筑设计为所有人消除公共和私人建筑的身体、感官、
认知障碍,通用测验设计消除测验中所有非结构导向的认知、感官、情绪和身体的障碍。特定评量调整的运用是否使结构测验设计无效,例如,不同的群体对于阅读有不同的定义,有些人可能把它定义为通过书面文字建构意思,有的则可能有更广泛的理解,而不是针对信息是如何获得的。后者的说法是专为视障学生提出,很少有学生学习盲文,更多的学生适用技术设备阅读文字,可以说这是视障学生阅读的唯一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把理解文本的能力界定的清晰,普遍被接受。国家考试的成绩往往影响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晋升等级或是从高中毕业。因此有明确的界定结构比以往更加重要。而且,一旦这些结构被确定,就要提供给管理如何测试的人。
另一个常见的测试争论时关于数学测验中需要的阅读技能。几项研究已经发现,如果把问题读给阅读困难的学生他们会取得较高成绩(calhoun, fuchs, & hamlett, 2000; harker & feldt, 1993; koretz, 1997; tindal, heath, hollenbeck, almond, & harniss, 1998)。这一发现意味着,数学测验的阅读需求可能会阻止阅读能力处于边缘的学生在数学测验中展现能力。然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需要大量诵读。数学教师对这些题目和大量的诵读负担百感交集。shorrocks-taylor and hargreaves (1999)提出,非语言测试中的问题用语要尽量透明尽可能简洁清楚。虽然研究人员发现,我们很少关注语言文学测试中的语言测量,但这个问题将困扰测试开发一段时间。
3.3 无障碍,无偏见的项目
根据教育和心理测试标准(aera, apa, ncme, 1999),项目的质量通常是通过项目审查程序和试验测试确定的。项目审查既包括所测内容的质量,清晰度和是否歧义,也包括考察性别和文化的命干问题。据国家研究理事会(1999)公布,偏见出现在:测验自身的不足之处导致各样本组在某一问题上得分不同。例如,一个测试旨在衡量口头推理,应该适用一般用语。如果文字涉及特定文化和地点,那么就可能不公平的对待来自这些文化和地域的考生与其它群体考生。一种减少偏见的方法是研究项目是否对于来自特定亚群的学生更难。这可以通过现场试测来确定试题难度和不同学生在这道题上表现得不同能力。(aera, apa, ncme, 1999, p. 39)
3.4 便于评量调整
在美国考试评量调整被应用于具有特殊需求学生和英语初学者的考试中。但是应该如何调整,标准化是否真正有助于提高调整的有效性,什么学生可以接受调整以及谁来决定给与他们调整等等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引起激烈的讨论。虽然经过通用设计的题项适合大多数学生,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仍然需要评量调整。通用设计的目的在于降低来自评量调整的对分数有效性和可比性的威胁。举例来说,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有助于减轻盲文调整的困难:(1)使用不相关的图表。(2)出现垂直或倾斜的文字排版。(3)需要阅读的图表,没有转化成文字说明。(4)题目中出现纯粹为了装饰的图案,给视力障碍考生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通用设计测评无法考虑所有调整的可能性,但是可以为常见调整提供便利。例如在测验设计之初就可以考虑有不少考生需要适当延长考试时间,在考试中途获得休息的机会。那么测验就要尽量避免考试进行的同步性,便于学生在考试时间上灵活安排或是更容易插入休息时间。
4 通用设计测评的实施建议
通用设计总原则:(1)通用设计测评不要降低执行标准,一些群体不愿降低测验的操作难度。(2)通用设计测评不能代替评量调整,评量调整有必要存在于学生的出席方式,回答方式,环境,时间和流程安排中。(3)通用设计测评需要众多专家讨论考量不同设计要素的优缺点。(4)不光是英语初学者,所有学生将受益于更易懂的测验。
4.1 组建测评设计团队
由于美国的大型教育测评是承包给个人的,政府在需要设计测评时,提出要求、通用设计原则、承包者的资格和报告内容要求、报酬等一系列问题,向测验公司、课程和教学专家、独立研究者等各种团队招标。这些团队要向政府报告他们的能力、方法等参加竞标。我国大型考试的设计是找一线教学能手和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扩大这个团队成员的专业类型,组建一个专业整合的团队,也把心理学家、特殊教育教师和专家学者、以及各层学业水平的学生和家长(包括有特殊需要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吸纳进来。
4.2 构建测验
测验题项设计是个耗时又富有挑战的工作,我国在标准化测验的经验上有着多年的积累,这些来自实践中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在测验的设计上顺利起步。我们还需要懂得通用设
计测评观念的测评专家,将无障碍、适应更广群个体的观念引入题项设计中。美国这些年在题项的通用设计方面积累了经验,并且归纳出精华(大型标准化测验通用设计参考办法)。我们可以拿来借鉴。
5 结语
标准化测验在现代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选拔人才、评量成就方面。标准化测验是我们获得各种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考试的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下转第19页)(上接第12页)了一个社会的公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研究者把通用设计理念带入到教育测评中,力图使测验更加公平和人性化。在我国社会的迅猛进步下,通用设计测评是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观念,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通用设计测评充分尊重了受试群体的多样性,结合多领域专家的智慧力图寻找一个最适合所有学生的标准,减低由于个体差异带来的调整消耗,更好帮助学生在教育测评中无障碍的展示能力,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管理。
参考文献
[1]abedi, j., leon, s., & mirocha, j. (2001). validity of standardized achievement test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ference, seattle, wa.
[2]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 (n.d.). what is universal design? 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etrieved january,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design.ncsu.edu.
[3]johnstone, c. j., bottsford-miller, n. a., & thompson, s. j. (2006). using the think aloud method (cognitive labs) to evaluate test desig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d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technical report 44). minneapolis, mn: 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4]johnstone, c. j., thompson, s. j., moen, r. e., bolt, s., & kato, k. (2005). analyzing results of large-scale assessments to ensure universal design (technical report 41).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5]thompson, s. j., johnstone, c. j., anderson, m. e., & miller, n. a. (2005). 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view of universally designed assessments (technical report 42).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6]thompson, s. j., johnstone, c. j., thurlow, m. l., & altman, j. r. (2005). 2005 state special education outcomes: steps forward in a decade of change.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篇8
【关键词】 应激
Effect of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 on mental health of soldiers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 which combines the relaxation technique and reasonemotion educ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soldiers in their routine military live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three soldiers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3 groups: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 group (SRP, n=63), relaxation training group(RT, n=64) and control group (C, n=66). For 8 weeks,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 was performed in SRP group and 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 in RT group, respectively. In C group, no training and only psychological test was performe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Index of WellBeing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total score of SCL90 and some indicators, such as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psychoticism were significant (P
【Keywords】 relaxation training; reasonemotion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stress
【摘要】 目的: 探讨放松技术和理情教育相结合的减压方法对日常军事生活环境中军人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以某部队193名日常军事生活环境中的士兵为研究对象,分为减压组(n=63),放松训练组(n=64),对照组(n=66)三个实验组,进行减压教育实验,时间8 wk,实验前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幸福感指数量表,检验减压教育的作用. 结果: 减压教育后测量,方差分析三组在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性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放松训练;理情教育;精神卫生;应激
0引言
部队是一个高应激的环境,日常应激压力严重影响部队士兵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部队战斗力.部队的日常管理环境以及军事训练是部队士兵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它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必须以此为基础,部队日常军事环境中改善士兵的心理健康将会对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减少部队应激压力的损害,维护和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放松技术和理情教育相结合的减压方法,对某部士兵进行减压干预,观察减压教育在士兵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为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某炮兵部队为基础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个建制连的193名士兵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7~25岁,受教育程度分别为初中,高中和中专,军龄6 mo~5 a,排除精神疾病史,按连建制分为减压组63名,放松训练组64名,对照组66名,三组间职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试验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和幸福感指数量表[1]作为评定工具. 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① 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即心理健康的意义,亚健康状态,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时讲授应激的概念,心理生理反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引导战士正确认知应激.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 ② 理情教育.根据吴丽娟[2]《理情教育课程设计》一书中感觉情绪的知识,如何控制情绪,识别非理性想法,战胜非理性想法,挑战自卑等内容,结合部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其中结合实际操作课程,对调研中确定的应激原在相关课程中加以解释. ③ 放松技术[3]. 讲授放松的概念、方法、作用,主要放松方法为物理放松、静思,渐进性放松. 设计放松训练操作卡片,指导战士操作.研究中对全部士兵进行上述量表评定后,减压组进行为期8 wk的减压干预,包括以上三种干预方法;放松训练组进行为期8 wk的渐进性放松训练;对照组未进行干预. 实验过程中不影响部队正常的训练和工作,干预完成后1 wk对三组士兵再次进行心理测查评估,并与实验干预前进行比较,以及各组间进行比较,判断减压干预的效果.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配对t检验, P
2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各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实验前各组间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情感指数得分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表1心理干预前各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略)
2.2心理干预后各组心理健康水平组间及前后比较减压教育后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在SCL90各项得分上,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性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在幸福感指数的得分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各组前后用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减压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减压干预前,在SCL90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多项心理健康指标因子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关注日常的军事环境,从平时的部队生活着手,进行了改善士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多种方法,放松训练和心理教育是实际应用较多的方法,在部队的研究应用中,以往更多的关注于执行特殊任务时期士兵,缺少对日常部队生活适应的指导.根据士兵文化水平低偏低,且参差不齐的特点,本研究从目前在学生和士兵中应用广泛、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中选取了放松训练和理情教育两种减压方法,与部队生活进行结合,形成指导士兵日常军事生活中减轻压力,控制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系统的放松训练可以作为一种减压技术应用于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国外有研究表明经过意守沉思为基础的静思放松训练可以使中学生增加幸福感,更加平静,改善睡眠,增强自我认知能力[4],国内也有针对新兵的全身放松训练研究,有改善新兵身心健康的作用[5]. 但是这种正规的放松一般以团体为单位,不宜实施,而且部分战士因为过于枯燥,感觉不到即时效果而有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在减压课程中放松训练部分采用了团体实施和个人根据减压卡片自己实施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达到便于士兵日常应用,同时设立了渐进性放松训练组作为效标,检验减压干预的效果.本实验中采用的减压技术,实际效果好于渐进行放松训练,对改善部队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明显,而且对心理健康影响更广,实验实施中表明适合实际应用.
在心理干预前后,未发现部队士兵总体情感指数方面的变化,表明本实验采用的减压教育干预及渐进性放松训练对部队士兵情感方面的影响不明显,未能达到有关文献中报道的结果[4],说明有关的措施还缺乏相关的内容和科学性,也可能与实验程序并非部队日常训练项目有关. Reuven等[6]指出,在未来的军事心理学非战斗应激和平时应激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部队应激压力研究中也应注重情感方面的研究,对我们所用的减压程序中相关内容进行改进.
在时间效果方面,本研究主要观察了在减压干预后短期内的效果,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观察长时间的效应. Marie等[7]的报道,对第一学期的大学生在开学初期经过为期8 wk的减压干预后,学生在适应学校生活能力,缓解焦虑方面有明显改善,在减压干预1 a后,退学率下降,学业成绩改善. 本研究在减压干预后观察到改善心理健康的效应,但是对长期效应及改善士兵作业绩效方面尚未能观察,在后继实验安排应增加相关项目,以更全面的指标来评价减压程序的作用和效果.
综上所述,减压教育对改善部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适合部队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但是在改善情感方面尚需改进,其长期效果及其能否提高士兵作业绩效方面尚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31-35,82-83.
[2] 吴丽娟.理情教育课程设计[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6-66.
[3] Song LZ, Schwartz GE, Russek LG. Heartfocused attention and heartbrain synchronization: Energetic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J]. Altern Ther Health Med, 1998,4(5):44-52,54-60,62.
[4] Wall RB. Tai Chi and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 a Boston Public Middle School[J].J Pediatr Health Care, 2005,19(4):230-237.
[5] 何英强,李权超,曾岚,等. 全身放松训练对新兵集训期身心反映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7):485-486.
[6] Reuven Gal, A David Mangelsdorff编著. 苗丹民等译.军事心理学手册[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78-482.
篇9
【关键词】PISA 素养 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10-01
2009年,上海5000多名15岁学生参加了PISA评估测试,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指标得分中均名列第一。这项“世界第一”引来全球各大媒体关注的眼光,并在国内引起热议,有教育专家断言,中国教育是成功的,是世界最好的。从教育专业的视角出发,我们应该深入研究PISA的整个评价流程体系,掌握国际教育评价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理性地反思我国现有教育评价的问题,积极推动我国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发展。
一、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解析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为各参与国家与地区协作监控教育成效的评价项目。PISA 测试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 15 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所具备的应用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ISA 除认知测验外, 还包括问卷调查, 目的是收集有关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因素的指标, 这些指标与学生的成就相联系, 从个体学习者、教学、学校及教育体制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因此, PISA 超越了对各参与国家与地区在三个主要领域的相对排名, 涉及范围更广的教育成果, 如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以及学习策略等,[1] 以期获得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的综合看法和观点。同时从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教育因素等方面考查学生和学校的特征, 为各国政策分析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PISA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者组成一个评估循环核心。 PISA每次评价都以上述三方面素养之一依次作为侧重点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每次测评后,OECD都一系列相关报告,同时还会不定期地发表更详细的主题报告和最新研究结果,从而使测评获得的信息能够形成教育产出的重要指标,使得各国对其教育系统的效益进行客观的分析。[2]
二、PISA素养观的内涵解读
在过去,我们对“素养”一词的朴素定义仅为简单的读写能力,直到1948年“素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一项教育权利写入了世界人权宣言。60年代末期,素养才走出了公民个人视域,开始与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被定义为能够适应生产力的提高,从事所在集团及社会需要的读、写、算能力的一切活动。[3]在终身教育理念推动下,“素养”一词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和延伸。PISA所奉行的“多元素养”的价值理念得到了更为全方位的描述,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本知识与技能而是拓展至与学生生活、周围息息相关的各种情境,并突破了狭隘的“功能主义”素养观,开始重视个体的学习动机、态度和策略的应用与控制。 PISA不仅在理念上紧跟时代所赋予的“素养”的历史使命,还在实践层面通过对评价框架的独特设计使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素养”尽可能地呈现出来。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对素养进行了人种志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是:素养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实践,它并不是简单地知道如何去阅读和书写出某一个文本,而是出于某种特定目的,基于某种情境下对知识的应用(Scribner and Cole,1981)。至此,“素养”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一元论走向多元论;从量化指标变为了被置于各种关系和情境中的实践活动;从一组价值中立的技能转变为个体与外界交互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种认识论,PISA所测评的“素养”不再只是局限于学校课堂中的表现而是走出了学校,拓展至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书写、数学和科学素养都成为了一项具有社会性的事件。[4]
三、PISA素养观对我国教育评价的启示
(一) 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模式
借鉴 PISA 先进的评价理念、科学的评价工具、全面的实施流程及严谨的评价方法, 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模式。同时,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朝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二) 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
PISA 十分关注学生与学校的背景, 更加关注学校和教育政策在提升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主张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应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成长的教育, 这与当前我国倡导教育均衡、教育公平也是相一致的。PISA的测评维度除了知识的内容和结构外,还有另外两个测评维度:知识运用过程以及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测试题目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注重从日常生活取材,把测试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测评内容和过程上强调知识和技能要与每天的生活相关,充分体现和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需要。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偏重于知识本身,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测评比较缺乏,因此,在问题情境生活化方面、在水平鉴定科学化方面、在评分标准合理化方面、在问题设计开放性等方面,PISA无疑为我国教育评价和国际性比较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参照。
(三)开展追踪研究和调查来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评价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质量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还应该关注教育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调整。因此, 开展追踪的趋势研究, 评价教育的发展趋势, 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功能, 为国家教育质量整体的提高、为学校、为学生提供服务。
PISA留给教育研究者、教育评价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启示和思考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甚至对其不足和缺陷的研究都值得我们的关注和反思。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新近的多项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深入研究,会给我国的教育研究和评价带来更多的冲击和挑战。
参考文献:
[1]OECD.Learning for tomorrow’s world: first results from PISA2003 [M].Paris: OECD,2004.23-25.
[2]OECD.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life:first results from PISA2000[EB/OL]. http:///data-oecd/44/53/33691596.pdf.
篇10
一、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思想准备
1.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学习环境、教学原则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新观点,为创新教学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证明,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在建构主义等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2,强化一个角色——教师的主导
我国传统教育几千年来一直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讲得好多,学生主动学习得少。教师主导的问题,我们研究了多少年,但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之后,不但“口灌”而且采用了“电灌”,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出现了高分低能,因循守旧,不敢创新,也不会创新的现象。由此看来,创新的关键是必须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体现了五个方面:第一,引导,帮助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达到学习目标。第二,指导: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选择学习策略。第三,诱导,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第四: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第五,教导:教师要以优秀的品质,完善的人格影响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理,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品质。总之,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真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真理,探索真理。
3.巩固一种地位——学生的主体
一位教育科研工作者在一次讲话中提到:“我到国外去看的课与咱们的课相比较,感觉我们的课是非常精彩的表演,精心设计、精心实施,就是学生不象“活人”。就是学生没有表现出他们的个性特点,没有做到让课堂充满生机。”其实质是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用统一的模式去培养同一类型的人。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动作,学生的语言都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根本不可能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的头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愿说,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能做。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课堂静昕、静观的沉闷局面。在电教媒体的参与下,创设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实现主体性发展。
二、探索创新模式的物质基础
1.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扩展,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空中资源,网上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丰富的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通过知识信息的物化展示,激励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就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做为软件支持条件。所以要通过多种渠道建设CAI、VCD、录像带、投影片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
三、探索创新教学结构的课堂操作
l创设一处情境
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音、语言提出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设置疑难,提出悬念,激发学生的参与渴望,引导从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人手,观察分析,积极探索,发现新知。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是直接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用来验证教师的结论,也不是把结论性的情境合盘托出,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因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人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在主动学习中,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营造二种氛围
(1)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
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各种精神压力和紧张气氛,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各抒已见。学生在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我建构。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争论。让他们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即使在发言中出现错误,教师也要耐心指正,不能因为他们说错了而终止他们的参与。要求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勇于接受他们的批评。对学生争论的焦点,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点评并及时归纳、总结和升华。使全体学生在民主的争论中,把握教学内容的精髓。
(2)协作学习的氛围
划分小组学习,学生以合作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发现。
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了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了协作精神。当然,协作学习氛围的营造,小组学习不是唯一的形式。但不管是班级学习还是小组学习,教师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在不断的思索中,争论中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创新教学课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