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考核评语范文

时间:2023-04-09 15:3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师考核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师考核评语

篇1

与原有的中专层次的教育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研究学前教育理论为主的硕士、博士生教育和为学前教育服务的幼儿园教师及组织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本、专科生教育。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作为中专升格大专的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办学经验,立足于培养具有职业意识强、技能高、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知识面较宽等特点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学前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早期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有三级培养目标:即(1)培养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师;(2)培养幼儿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3)培养幼教科研人员。程少波等人的研究认为,应该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早期的三级目标改为四级目标,即一级目标: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二级目标:培养幼师幼儿教育学科教师;三级目标:培养幼教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四级目标:培养幼教科研人员。[3]这种分级的目标定位适合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要求,也实现了学前教育师资由“教书型”向“科研、管理兼容型”的转变。

近年来新开办本专业的一些职业院校因受自身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实践型的教师。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划分为幼儿园管理、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双语、音乐舞蹈、美术与手工、多媒体技术与管理、主持与表演等不同方面,根据行业需要,制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可确定为: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和保育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和实施具体教育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绘画、音乐、舞蹈、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辅助能力和技能,具备观察、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确立上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紧扣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的改革。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

幼教工作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的工作作风,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耐挫折能力,良好的人格品质与自我调控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等。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大同小异的,即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指导、规范和激励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从职业意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三个方面构建职业素质的评价体系,并将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形成层次化的评价模型。评价体系中专业能力可以用幼教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办法来认定;职业意识可以采用综合性评语进行评定,每学期末根据阶段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职业意识评价也可体现在课程评价中,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发言、小组探究学习、技能训练及考核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评价内容主要强调那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知识评价方式可在技能评价中看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效果或者直接以理论试卷测试的形式进行。教师评价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职业素质评价体系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全方位评价,增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学生全方面发展中的职能与效能。

(二)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导向,工学结合,注重实践。

举办育婴师、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开办普通话、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师资培训等,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前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其顺利就业提供保障。采取合作办园的形式,创办连锁幼教机构,尽量做到专业与职业“零距离”。增加教育见习、实习比例,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实现职业定向,保证了专业对口就业率的稳定性。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应建立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其次应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采用多种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应适当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间。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在不同时期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做好学生的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成绩评定,并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

篇2

关键词:新教师 专业成长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94-01

“80后”新教师既有学历高、知识新、视野广、有思想,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优点,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采取有效策略促进“80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在了解宁海县新教师现状的基础上,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

1 “80后”新教师的现状分析

这里的新教师是指教龄在三年以下的中小学在职专任教师。经过新聘任教师的上岗培训和深入的调查,我们发现新教师存在着诸多不足。第一,教学简笔画、粉笔字和钢笔字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较欠缺。简笔画和粉笔字、钢笔字书写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现在的新教师平时主要是通过电脑键盘打字,疏于简笔画的学习和手写练字,导致新教师的教学简笔画、粉笔字和钢笔字的书写能力严重不足,教学板书和品德评语潦草不规范,难以辨认,有碍于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损害教师个人形象,并影响教学效果。第二,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校园偶发事件的临场应变能力比较薄弱。新教师尽管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我国教师职前教育的先天不足,新教师走上讲台后,在课堂教学管理上与资深教师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新教师在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及社区等方面的关系处理上也经常遭遇困惑表现。同时,面对校园和课堂上的各种突发事件和随机问题也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

2 新教师素质过关培训的实践

为了帮助新教师缩短“适应期”,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必须加强对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新教师素质过关培训”为主题,实施了一画(教学简笔画)、二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三能力(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偶发事件应对能力)工程(简称“123”工程)。实践过程如下所述。

2.1 准备阶段

(1)制定方案。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和县教育局2008年师训工作计划,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县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培训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培训方式、培训要求、培训考核和竞赛说明。

(2)编制教材。针对80后新教师优势鲜明、欠缺明显的特点,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教师经过3个月辛勤工作,创编了新教师培训专用教材《走向明天》。教材内容包含一画(教学简笔画)、二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三能力(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偶发事件应对能力)三大部分。书中内容既有理论方面的阐述,又有成功范例的介绍,更难得的是配有实践演练的辅导,对增强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组织讲师。编制好教材之后,县教师进修学校针对不同专题,分别组织了具有专业特长、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其中每个专题至少选用了两位教师。授课教师选定好之后,各位授课教师分别做了教学简笔画、钢笔字和粉笔字、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偶发事件应对能力五大板块内容的专题试讲和演练。专题讲课教师讲授内容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做到生动形象,贴近新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所面临的困惑,对参加培训的新教师具有重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2.2 实施过程

培训活动的开展分三步走:

(1)县级集中培训。时间为每年7月份,共3天。在3天的集中培训期间,二天半安排5个专题的讲座,最后半天用于参训教师的学习交流。县级集中培训以片为单位,组织新教师进行专题学习。

(2)校本研修。时间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至次年3月份。校本培训学校重点培训内容为“三能力”,能力一――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材中每节都设计了“活动与实践”,至少选择2次活动,让新教师从活动交流中体验和感悟。能力二――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请学校领导或导师向新教师介绍“如何处理教师工作中碰到的人际关系”;组织一次“教师人际关系面面观”的讨论活动,在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培训对象交流如何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和体会。能力三―― 偶发事件应对能力:在新教师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学校组织辅导,重点学习“校园偶发事件处理的应对方法”中教学类部分,安排2次活动;新教师通过学习,撰写学习感受体会,组织交流讨论活动1次。

(3)自修自练。时间在7~8月份。新教师自修自练内容为“一画、二字”,一画―― 教学简笔画:导师指导、督促新教师自主开展教学简笔画的练习,在一学年时间内每人至少完成80张。二字―― 钢笔字和粉笔字:在导师的辅导、督促下,钢笔字每人一学年内不少于120张(小学、幼儿园教师正楷为主);粉笔字除每天上课认真书写外,每周在办公室展示不少于2小黑板。

2.3 考核评价

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的考核分三步走:

(1)开展校本自主研修,实施分项考核。考核评分标准按照《宁海县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培训考核细则》执行,内容包括校本研修出勤、学习笔记、作业质量等。校本培训考核组负责学员作业阅评以及全部档案的整理,与新教师的个人继续教育接轨。

(2)组织书面能力测试,规范结业评定。组织的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测试,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优秀、良好比例分别控制在15%和30%以内。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合格等级以上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及相应学分,完成结业考核评定。

(3)举行综合素质竞赛,展示教师风采。在考核评定的基础上,县教师进修学校把15%的优秀等级者,确定为参加县级新教师综合素质竞赛的人选。5月底分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四个学段,组织新教师综合素质竞赛,并对竞赛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

3 结语

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培训在实践中收到了明显成效:不仅更新了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提高了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增强了新教师的职业信心和角色意识,还扩大了社会对新教师的关注,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高洁.中学新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4(12):51.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舞蹈表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0

一、培养舞蹈表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舞蹈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和训练方法,舞蹈素养得以提高,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应以满足幼儿舞蹈教育需求为目的,故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舞蹈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舞蹈教学技能,以适应今后的幼儿舞蹈教育工作。简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会跳、会编和会教。因此,掌握舞蹈基本技能,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就成为提高学生舞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对象的现状

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质情况进行摸底,2012年9月本人面向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一、二年级的2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主要是舞蹈基础、兴趣和天赋三大类别,采用了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设问形式进行,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达95.8%,根据统计结果,反应出来的问题堪忧。

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综合调查问卷开放式问题回答情况,结合封闭式问题统计,反应出如下问题:

一是学生舞蹈基础偏差、起点较低。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舞蹈或接受舞蹈训练。表现出来的现状就是音乐、舞蹈素养普遍偏差,缺乏基本的乐感、美感和节奏感。这严重地制约其今后的舞蹈学习过程的习得能力。

二是学生对事物认知滞后,兴趣不大。对于舞蹈这一没有接触过的新生事物,多数同学反应滞后,兴趣不大,缺乏主动,上课不认真,训练怕吃苦,课后不坚持。这些制约着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心态浮躁,急于求成。平时不注意掌握动作要领,不苦练基本功,不将动作技巧学习与领会作品意境相结合,只求形式和形似,不求神韵和神似,一旦伤病困扰或难出效果,就厌烦训练甚至动辄放弃。这是制约学生舞蹈表演水平的心态原因。

三、有效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措施探索

舞蹈是一门以肢体为语言的“心智交流”表达艺术,作为舞蹈学习者,需要在身体表现、节奏体现、情感再现方面综合发力,才能真正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因此致力于从兴趣、基本功、激情、鉴赏力、节奏感和实践强化等六方面采取教学措施,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一)培养浓厚的舞蹈兴趣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提高舞蹈学习兴趣是学好舞蹈的第一步。

一是调动情绪,树立信心,唤起舞蹈情感。教学中多着眼于学生的每个小小进步上,如在学生们每做完一个动作时及时补上“不错”“很好”“有进步”的评语,学生们的身上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热情,增强她们学习舞蹈的自信。同时,“大家比以前有进步了,如果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之类的赏识总结,更能使学生逐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自信,为调动舞蹈情绪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以情激趣,以趣激法。注意关心学生身心情况,让学生感到亲切,心理放松,或者安排一些有趣的舞蹈内容,或者设计一些舞蹈情景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如在学习舞蹈《尝葡萄》时,让学生们“重返童年”,尝试以维族小姑娘的身份,在自己的葡萄园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尽情地看葡萄、摘葡萄、尝葡萄。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在表现中得到成就感。

(二)抓好乐感、节奏感培养,打好舞蹈表演能力基础

音乐是激发舞蹈表演欲望的钥匙。节奏的力量在于打动人心。舞蹈用肢体表现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从而演释出舞蹈的内涵,因此对学生进行乐感与节奏感培养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常用听音乐跟拍节奏进行练习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基本的舞蹈音乐经常采用一些4/4、3/4、2/4拍和柔板、慢板等不同节奏类型的音乐,这就要求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打出各种节奏型,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提高乐感,比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快慢的变化等等。

此外,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和渗透也极为重要。对此,需要教师经常播放一些优秀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逐渐潜移默化,实现艺术渗透。如在欣赏《江河水》这个舞蹈时,先分析舞蹈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体会乐曲中悲伤哀怨的情绪,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解诸如什么是乐感、如何根据乐感发挥想象力塑造舞蹈形象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塑造出舞蹈形象,使音乐与舞蹈高度统一。

舞动节奏也是训练乐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在音乐节奏的适应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先以身体的局部动作来体现音乐的各种节奏,再以自由组合动作体现各种节奏音乐。在聚合分散的流动练习中,强调动作的变化和节奏处理,来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体验水平。

(三)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根本

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巩固过程坚持不懈。通过“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复习考核”三个进程对学生动作姿态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舞蹈的基本功习得效率。

首先,介绍幼儿舞蹈的名称、内容、基本特点、舞蹈配乐,明确手形、脚形、手位、脚位、基本步法和基本动作要领,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的方法。

接下来由简至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地对动作进行分解训练,完成整套动作。如将幼儿舞蹈的腰部组合训练分解成提腰、松腰练习、地面、地面开跨加提腰松腰练习四个步骤来训练。又如将幼儿舞蹈二拍舞步组合训练分五个步骤:前进步练习、后退步练习、横移步练习、横追步练习、前四步合练。各种舞蹈采用适合的分解过程进行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习得效率。

最后,采用多种形式,互助式、提问式、帮带式进行复习,纠正重点动作,巩固动作技能。使学生能从老师的纠正与指导中掌握动作的要点和规范。如幼儿东北秧歌组合训练,纠正、巩固训练组合中的主题动作:“跳踢步”、“小燕展翅”、“单指”、“半蹲”,从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始终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四)富有激情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关键

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创造舞蹈表现情绪,激发舞蹈激情。

1.创设情境,丰富各种情感体验,体会领悟舞蹈情感。在课常上多创造美的意境,营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如教授蒙族舞蹈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描述情境:眼前是辽阔的草原,遍地都是牛和羊、悠扬的马头琴声在草原上飘荡,并以对骏马和雄鹰的讴歌寄托对大自然的钟爱之情。

2.分析舞蹈动作、挖掘舞蹈内涵。“马步”、“驼步”“抖肩”“碎肩”、“柔臂”等舞姿则是草原生活的真实写照,教授学生为了表现出蒙族雄浑、刚毅、端庄、稳健的性格特点,要做到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下巴稍抬,手型以平手为特点,“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当学生们深入意境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理解了舞蹈意境后,表演情绪就会逐渐到位,舞蹈激情得到激发。

(五)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力,促进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有了鉴赏力才知道动作的对错、作品质量的高低,才可能带领幼儿进入真正的舞蹈世界。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舞蹈肢体美感及审美意识。

形体课上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别专业体态和自然体态,鉴别对错,找到美。在“基训”中,让学生从艰苦的、枯燥的训练中找到美感。教师把美的教育贯穿整个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造型都有主题、有思想、有情感、有美,充分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掌握好舞蹈的基本功。在视频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完作品后从自己觉得优秀的东西中挑选出来,不断的模仿,练习,加上自我创新,才会达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发展。

(六)创造展示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平台

舞蹈教学需要通过舞蹈艺术表演的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组织学生们多接触社会,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比赛,当地文化艺术节、牛仔服装节、旅游节暨嘉年华、校庆文艺晚会等等,都是很好的学生舞蹈展示平台。学生们通过在这些平台上的锻炼,获得比赛、演出成功后的喜悦,能进一步增强学习舞蹈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其在人格完善、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从兴趣、基本功、激情、鉴赏力、节奏感和实践强化等六方面采取措施,是提高现今职业中学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然而,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跳、会编和会教这一培养目标,仍需要在舞蹈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从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侧重的五个方面,《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年第1期

[2] 刘敏,试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大众文艺》2012年16期

[3] 鞠小萌,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文学教育(中)》2010年第09期

[4] 陈小燕,“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环节,《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03期

[5] 金日勋,新理念下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