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写评语范文

时间:2023-04-05 11:2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方程式写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方程式写评语

篇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评价的改革含于课程改革之内,其目标不能偏离对学生个性水平张扬、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是化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素质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 注重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化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

例如在教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给学生讲一个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如何配平。首先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地提出示例,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交流,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化学思考的情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1)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进行;2)自己想出其他的配平方法(比如观察法、奇数配偶法、归一法、代数法等);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配平,交流不同的配平方法;4)用多种方法配平,并简单地解释配平方法的合理性。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形式,以反映学生学习化学的进步历程,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应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制作、印象最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化学读物的体会等。

2 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学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当强调的是,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放低要求。

3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或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构成和结果。比如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中,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提出各种问题:为什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改动化学式?配平的方法有多少种?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什么?气体符号、沉淀符号怎么加?为什么有的不加?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定性评价。

4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他们对化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化学学习,能否学好化学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从学习化学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平时作业中了解学生分析、理解、计算等能力的掌握情况,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5 评价的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 式呈现

针对学生的特点,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化学学习的情况。如一个“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习题评语:“你在练习中能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说明你是一个认真的学生,但是理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也指出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篇2

关键词:评语 面批 互改与自改 作业展览

在高举课堂教学改革大旗的今天,我们本着“向四十五钟要效益”的目标,详细的研究了课堂的方方面面,而作业评价的作用却常常被忽视了。

传统的作业评价,针对不同质量的作业,一般通过“√”或“×”给出不同等级。此法对评价学生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有一定

的作用。但对于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就永远得不到肯定,对于优等生则会自我满足。这样的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

如何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看到,每一份作业的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要视作业为学生的创作作品。而不能像质检员对待产品一样,只见作业而忘乎做作业的人。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师生关系,还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学生的作业在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教师面对神采各异的“作品”,批改时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轻易否定会扼杀学生的许多“发现”。因此,批改作业也要有艺术性。

一、适当的评语给予学生信心和动力

评语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初中化学,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的任务,更要顺利完成中考的选拔。教师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评语是尤为重要的,这是加强师生间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于初三化学教学来说,从一开始就要坚持作业评语。要坚持每份作业写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一视同仁的,他们的起点是相同的,这样来树立他们对一门新学科的信心。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比如:利用方程式计算的作业,学生刚开始学时步骤往往很乱。你可以评语“左右数据要相当,上下单位要相同”,这样,学生就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列比例式的要点。在解推断题或实验题时,学生常常因为对转化关系或实验原理、过程不甚明确而产生错误,这时老师可以写下:“采用逆推法试试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提示性的话语,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掌握解题方法。同时,不要吝惜鼓励性的语句,可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有独特见解的学生。面对有多种解法的题,可写上“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要激发学生敢于大胆去想去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学生的作业中写下评语,用亲切的第二人称代替冷冰冰的指责;用情真意切的言语代替严厉的训斥;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热情的语言代替生硬的分数标记;用商量的口气,在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

二、适时的面批融洽师生关系

面批比直接批改耗时四倍以上,但加强教学反馈,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是直接批改的三倍。当面批改,用言语来和学生交流作业上的错误,以及学习上的困惑,效果是很显著的。比如在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知识时,学生错误较多。教师对学生进行面批,指出知识的要点,手把手地教学生书写,他们会掌握得更好更快。而对于优等生,适时的面批可以帮助他们拓展知识。同时,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常常无经验可谈。短短的一年要完成学习和中考的双重任务,他们常常学得很苦,教师可以向他们介绍初中化学的学习经验。所以面批的不仅仅是作业,更多的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当然,对于学生做题时的不良习惯,如字迹潦草,粗心大意等,教师也要适当地批评指正,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三、在互改与自改中学会感悟与欣赏

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互改和自改也很有必要。互改,主要让学生相互交换作业批改。自改,则是让学生自我批改作业。这样,学生都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或他人的作业。这种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化教学的功能。因为每个学生批改的作业只有一份,他们往往会很负责、很仔细地批改。有时候,会对每句话、每个词、甚至符号提出质疑、反复琢磨。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中常有的粗心大意。因为是他们亲手所改,因而感受会更加深刻,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当然,由于这种方法耗时过多,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

四、在作业展览与课堂评价中获得成就感

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每次作业中,教师可挑选几份特别好的向全班学生展示,可以是正确率高的,也可以是字迹工整优美的。这样的榜样作用,会激励他们持之以恒。而其他同学也会产生竞争感。教师在课堂上评讲作业的同时,对于当天作业中某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当然,对于某些学生突出性的错误,也要适时地批评。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老师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他们的每个细节都被老师记在了心上。中学生的是非观念还未健全,有爱屋及乌的心理,往往是因为喜欢某个教师,才喜欢这门功课。你要让学生们感受到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即使你是在批评他。

作业批改的艺术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可以在作业中采用奖章制度,使用不同的表情符号,可用笑脸、哭脸、皱眉等,这样更加直观生动;还有进行家校合作,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来,等等。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作业 改革实践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由知识到技能形成的桥梁。传统的作业存在两大弊端:一是“题海战术”,设计的作业总是以面面俱到,多多益善为原则;二是“一刀切”,教师设计的作业绝大部分为书面作业,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上级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作业反而成了“负担”,练习的要求也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针对性。这样的作业不但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而且磨灭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作业布置后全批全改是老师历来的工作习惯,也是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全批全改作业,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使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整天被批改作业捆住手脚。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化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必须“活”起来,改革势在必行。

1 化学作业的设计

1.1 “以人为本”,从整体划一走向自由发展。作业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有个性的作业,以最终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理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作业才能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1.2 “发展为本”,从封闭走向开放。作业设计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学生作业应从书本中走出来,从题海中走出来,走向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从学科作业封闭型走向整合作业开放型。

1.3 “协调发展”,从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课标下的作业设计要体现更多的合作性,采取查阅、收集、实验、调查、统计等形式多样的多元化作业,体现学校、家庭或社区等他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的合作性作业。

2 化学作业的形式

为更好的发挥化学作业重要作用,作业的布置可采用多种形式,立体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开拓视野。

2.1 书面作业。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化学式等仍需学生规范书写;物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等有关计算,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有关步骤,并能根据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圈、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2.2 口头表达作业。识记内容的复述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化合价记忆口诀、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述;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实验现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阐述。

2.3 阅读作业。如“化石染料及其综合利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让学生仔细阅读领会,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4 实验作业。其一,边教边实验。将课本中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动手进行简单实验,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更清晰、直观,所得到的知识更牢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其二,实习作业。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整堂课时间独立从事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准确细致的优良品质。

2.5 实践作业。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如环境污染造成后果的调查、测定造纸厂排放废水的pH值、去化肥厂等化工厂参观学习、到田间地头给农民讲随意焚烧秸秆的危害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3 化学作业的批阅

批阅作业是由学生传递给教师的一项信息反馈活动,通过批阅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和变换教法。

3.1 批阅方式要多种。目前,教师除了备课上课外,就是赶批作业,工作量超负荷;学生由于作业过多,完成作业的态度消极、作业潦草,抄袭现象增多。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批阅方式,采用更灵活的方法。我的批阅方式主要有“六批”,即:

查批――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应有作业,不作详批。

抽批――挑选各层次学生作业详批、精改,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面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当面批改,个别辅导,使其及时解决困难,重鼓励、抓反复。

互批――通过互批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学间能及时检验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利改错。

集体批――通过让学生在“板演”上出现漏洞和错处,加深了印象、减少重犯机会。

自批――让学生经常进行自我评价,找到成败或得失的真正原因。起到自我反馈、自我激励,使学生得益非浅。上述批改作业的方法,教师可以交错选用,能够大大提高作业的评改效率,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

3.2 批阅时间要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效果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做好订正小结,学会学习。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及时得到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找到造成错误的真正病因,并记录在订正本上,避免今后再犯类似错误。不能由于教师批阅不及时,使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求知欲受到影响。

3.3 批阅质量要提高。由于学生作业量的相对减少、批阅方式的改变,使各种形式的批阅从不同侧重点上提高了质量。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大为减少。教师不再盲目批改学生互相抄袭的大量作业。工作量减轻了,教师批阅就可由简单的“√”或“×”符号改为精批精改或写评语或打等级成绩。让学生从不同批阅方式中及时得到知识反馈的结果,批阅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4 批阅成绩要记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业成绩的记录和考查。对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作业质量高的学生加分嘉奖。将学生的化学作业成绩作为学科平时成绩的30%计分,促进和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化学作业的完成,以利推进化学教改的进程,将学生中的优秀作业推荐出来进行展评,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开展比、学、赶、帮的学习活动,使学习风气大为改观。

篇4

一、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例如,《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

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们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二、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个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化学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我一般采取下面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如一节新课上完,留下一些问题(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

2.反其道而变短

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作业效率,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转贴于

三、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在化学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等识记内容,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5.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

四、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1.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5

【关键词】化学;新课标;作业设计;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热潮,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作业具有“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1. 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

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2. 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化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我一般采取下面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如有时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3. 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 (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4. 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篇6

关键词: 新课标

化学作业

改革实践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由知识到技能形成的桥梁。传统的作业存在两大弊端:一是“题海战术”,设计的作业总是以面面俱到,多多益善为原则;二是“一刀切”,教师设计的作业绝大部分为书面作业,练习的要求也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针对性。这样的作业不但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而且磨灭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改革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化学作业改革贯穿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积极探究为主要特征,以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全面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使作业教学环节与新课程同步。化学作业教学改革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化学作业的设计

让化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样的化学作业,不仅有利于基础的落实,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结合课堂教学,对作业进行精心筛选,以求通过不同类型的作业达到不同的教育目的。

(1)巩固型作业讲求层次性

改变“一刀切”的作业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作业形式之一。为此我实施分层布置作业,对作业量、作业难度进行调整,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依课改新理念结合学生等级评价,将作业的难易程度分为三组:A组为基础题,B组为变化题,C组为提高题。要求中下程度的学生和学困生只完成A组,中等生完成A、B两组,优等生完成A、B、C三组。这样从实际出发,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解决了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难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2)能力型作业讲求实践性

能力型作业一般是指在巩固型作业的基础上,利用活动课或部分课外时间完成,是学科能力培养的延伸。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提高能力。可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验证性实验,并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自制仪器。这一举动,放飞了学生的心灵,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综合型作业讲求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其目的是弱化学科强势,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实现学科教学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在综合型作业中主要做到“三个一”,即:

“查一查”。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找资料,积累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科技、医药、物理、生物等知识,拓宽知识面,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做一做”。对一些涉及到物理、生物等知识的综合性问题,可通过小组间讨论进行探究,能做验证性实验的,教师可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品、试剂,让学生动手操作。

“集一集”。为培养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设置了资料集作业,即“集一集”。让学生将课外搜集和上网查到的资料,做成资料集,以备平时查阅,使资料共享。家长非常支持这一作业,认为颇有一种让学生做学问的味道,实际上这也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需的。

二、化学作业的形式

为更好的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作业的布置可采用多种形式,立体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开拓视野。

(1)书面作业: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电子式等仍需学生规范书写;物质的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等有关计算,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有关步骤,并能根据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2)口头表达作业:识记内容的复述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电解时阴、阳离子在各极上的放电顺序等,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述;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实验现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阐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如“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隐形眼镜”“人造宝石”等,让学生仔细阅读领会,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实验作业:其一,边教边实验。将课本中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动手进行简单实验,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更清晰、直观,所得到的知识更牢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其二,实习作业。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整堂课时间独立从事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准确细致的优良品质。

(5)实践作业: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如环境污染造成后果的调查、测定造纸厂排放废水的pH值、去化肥厂等化工厂参观学习、到田间地头给农民讲随意焚烧秸秆的危害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转贴于 三、化学作业的批阅

批阅作业不仅能使教师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检测教师的授课情况,它是由学生传递给教师的一项信息反馈活动,通过批阅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和变换教法。

(l)批阅方式要多种

目前,教师除了备课上课外,就是赶批作业,工作量超负荷;学生由于作业过多,完成作业的态度消极、作业潦草,抄袭现象增多。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批阅方式,采用更灵活的方法。我的批阅方式主要有“六批”,即:

查批—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应有作业,不作详批。

抽批---挑选部分学生作业详批、精改,以便了解各层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利进行分类辅导及课堂上讲解。

面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当面批改,个别辅导,使其及时解决困难,重鼓励、抓反复。

互批---通过互批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学间能及时检验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利改错。

集体批---通过让学生在“板演”上出现漏洞和错处,加深了印象、减少重犯机会。自批一让学生经常进行自我评价,找到成败或得失的真正原因。起到自我反馈、自我激励,使学生得益非浅。

(2)批阅时间要及时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不管是小练习还是章节形成性测试都要做好及时反馈工作。要将学习的结果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做好订正小结,学会学习。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及时得到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找到造成错误的真正病因,并记录在订正本上,避免今后再犯类似错误。不能由于教师批阅不及时,使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求知欲受到影响。

(3)批阅质量要提高

由于学生作业量的相对减少、批阅方式的改变,使各种形式的批阅从不同侧重点上提高了质量。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大为减少。教师不再盲目批改学生互相抄袭的大量作业。工作量减轻了,教师批阅就可由简单的“√”或“×”符号改为精批精改或写评语或打等级成绩。让学生从不同批阅方式中及时得到知识反馈的结果,批阅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批阅成绩要记分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业成绩的记录和考查。对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作业质量高的学生加分嘉奖。将学生的化学作业成绩作为学科平时成绩的30%计分,促进和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化学作业的完成,以利推进化学教改的进程。

四、化学作业的讲评

讲评作业是教师通过批阅作业后,将了解到的学习情况,向学生进行讲评。它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另一项信息反馈活动。

(1)讲评作业做到及时反馈

无论是书面作业、阅读作业还是口头表达作业、实验作业,教师可通过批阅、提问、检查、练习、测试等手段,将了解到的教与学过程中的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人学习操练效果,通过双向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2)讲评形式自评、他评相结合

自我评价过程可以成为生动的自我教育过程,通过在自评、互评活动中的表扬和自我表扬,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可更好地使学生认识自己,评价过程本身能唤起他们进行比较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只有用多元化评价来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新课程评价的根本价值,更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改进学法,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讲评作业内容要选择重点

在整个作业内容中,对既是重点内容,学生又普遍存在问题之处,不仅要讲评,还必须反复强调。而对学生掌握得好的部分不必再讲评,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4)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评

篇7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情景;创设

创设“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乐于创新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目标和求知心理之间,努力创设教学活动情景,诱发学生求知兴趣,鼓励大胆质疑,丰富学生想象,以培养学生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以达教学目的。

一、创设激疑情景,启动思维

任何研究、探究都是从疑问开始,引发了问题也就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课堂上只单纯地传授知识,不向学生出示问题,思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激疑情景,启动思维,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究的地位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从所提供的刺激情景中,找出一个引发问题的“生长点”。现以“大气的压强”的部分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通过一系列的情景刺激,引发问题,启动学生思维,最终由学生得出“大气压强”的存在。

从上例可知,“创设激疑情景,启动思维”的关键是:

1.抓住问题的“生长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由此推动学生思维运动。

2.要恰当地利用实验或生活经验等提供刺激情景,从而向学生提出层层深入的问题,问题要围绕情景展开,最终通过学生思维活动,揭示情景本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味着质疑,只有在质疑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创新。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创造性,安于现状,不善于举一反三,不善于站在习惯思维的对立面上去考虑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一些与常规不同的问题,创设质疑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使其学到必要扎实的知识,又不盲从墨守成规的现成知识,从而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酸的通性”的教学时,首先演示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然后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或有没有什么想法要说?”结果发现有几个学生提出了教师正需要向学生交代的以下几个问题:1.是不是任何金属都能和稀盐酸起反应呢?2.金属和盐酸起反应的速度是不是都一样呢?3.盐酸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酸来代替呢?这时,学生就议论开了,提出了很多见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处于一种求知的积极兴奋状态。然后教师出示实验方案:(1)将铜片和镁条分别投入到两支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2)将铜片和镁条分别投入到两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了酸的其中一条性质。这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如,在进行“溶液酸碱性”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那么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溶液吗?这样,使学生站在了原认知和原思维习惯的对立面上,处于思维活跃状态。然后,让学生用无色酚酞试液滴在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这样,使学生理解了“碱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关系。同时,由于思维被激活,有不少学生又产生了新的质疑:“究竟哪些溶液是碱性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质疑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矛盾情景,发展创造个性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生敢不敢质疑,教师除了要积极地给予鼓励外,还要巧设矛盾情景、创设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大房屋砌起来的工作让学生去做。”而教师提供的“建筑材料”应当巧设一些情景,才能使学生在“垒砌起来”时,更具创新能力。如为引出“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内容时,笔者先发问:100+100=?话音刚落,学生大笑。笔者却在黑板上书写100+100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精心创设矛盾情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便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积极的思维状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四、设置趣味情景,诱发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教“多样的呼吸器官”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个故事:一只蝗虫到池塘边玩,遇到鲫鱼正在水里吐泡泡。鲫鱼说:“旱鸭子,你敢把头浸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蝗虫满不在乎:“敢呀!但是你敢跑到陆地上呆上一个小时吗?”青蛙跑来作证,蝗虫将头深深地浸入水中,一小时以后安然无恙地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鲫鱼不得已,只好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去了。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这只小鲫鱼,这时候你会怎样做?这样,学生就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从而使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又如,在学习“水的组成”时,笔者首先出示水的电解装置,提问:“水能不能生出火来?”然后,进行水的电解,并把电解产生的氢气点燃。这样,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可以被迅速地激发。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趣味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六、设置悬念情景,诱发自觉探究

所谓悬念,就是“悬而未解”的问题。悬念设计得好,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诱发自觉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重难点和探究顺序,创设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情景,贯穿其中,让学生带着迫切要求和解决问题的愿望积极主动探究,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积极状态。如在进行实验习题课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发问:“用什么方法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瓶无色溶液?”学生马上回答:“用石蕊试液。”笔者接着问:“现实验室没有石蕊试液,那怎么办?”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可以用铁粉和酚酞去鉴别。”接着,笔者又问:“实验室又没有酚酞,那又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发愣了,陷入了苦苦的思考中。这时,笔者提醒他们说:“能否从酸、碱、盐三者的关系着手进行探究呢?”经这样启发提醒,不一会儿,学生就完成了探究方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问题引发悬念、诱发学生主动探究,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导入新课时,也可以设置有悬念的问题情景来挖掘趣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入:出示一只集气瓶和一个去壳的鸡蛋(鸡蛋稍大于瓶口),问学生,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把鸡蛋完好无损地送入瓶内?或再追加一问,又如何使鸡蛋再重新出来?这样,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另外,在课堂结尾处也可精心设计悬念,把学生的心一下子悬起来,产生解疑的需求,促使他们向课外延伸探究,深化课堂教学。如上完种子第一课时后,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一个盛水的烧杯,几天前放入绑在玻璃棒上不同位置的三颗蚕豆种子,如图。并指导学生观察只有中间颗种子萌发,提问:“为什么中间颗种子会萌发?

而上面颗、下面颗种子不易萌发?”

这样的结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跃跃欲试,产生了预习新课的兴趣,从而为下一节课种子的萌发条件的开头埋下伏笔。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七、创设成功体验的情境,实施激励评价,激发成就动机,诱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地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在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和试卷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筛选正确的信息、理出教材的重难点,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然后,教师再适时适地地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为“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语)

总之,情景的创设要为初中科学教学服务,情景的创设应为学生服务。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关注问题情景的创设,让问题情景的创设为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让问题情景的创设为科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另外,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我们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及能力锻炼,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