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范文

时间:2023-03-15 21:2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随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随笔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随笔;曲线方程

中图分类号:G633.6?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37-01

如何确定动点轨迹的方程,怎样运用解题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坐标系的选择是基础,不同的坐标系,就有着不同形式的方程,同一坐标系下不会因解法不同而有不同的方程.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白轨迹是具有共同特性的动点的集合,引导学生对于“定点”、“定长”、“定直线”这三“定”的理解(课本上关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方程的建立过程,就是求曲线方程的典范,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拟定与三“定”有关的题目,让学生尝试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如已知ABC的一边为8,周长为20,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其次,掌握教材中求动点轨迹的最主要最基本的五个步骤,即:(1)建系;(2)设点;(3)列式;(4)代换;(5)化简.无论是自建坐标系,还是已建坐标系,列式与代换是重点,运用不同的知识体系,采取不同的数学手段,由不同的数学表现形式,经过不同的数学处理,最终得出所要的结论,它是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自建坐标系求方程

例:设动点M与两定点A,B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以过AB两定点的直线为X轴,线段AB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X,Y)为曲线上不与A(-a,0),B(a,0)合的任意一点,由已知条件MAMB得|MA|2+|MB|2=|AB|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2+(■)2=(2a)2

化简得?摇x2+y2=a2(x≠±a) (1)

方程(1)即为所求的点M的轨迹方程.

解法二:以通过A和B两定点的直线为X轴,A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若AB=2a(常量),那么A与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0)和(2a,0)

设M(x,y)为曲线上不与A,B重合的任意一点,可得|MA|2+|MB|2=|AB|2

于是(■)2+(■)2=(2a)2

化简,得(x-a)2+y2=a2(x≠0,x≠2a) ?摇(2)

方程(2)也是所求的点M的轨迹方程.

比较方程序(1)(2),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点M的轨迹方程,但由于选择的坐标系不同,所得的轨迹方程的形式也就不同.方程(1)要比方程(2)简单,因此,在建立曲线方程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坐标系,使曲线方程的形式比较简单.

解法三:坐标系的建立同解法一.

设M(x,y)为曲线上不与A(-a,0),b(a,0)重合的任意一点,由已知条件MAMB KAM・KMB=-1

根据斜率公式,得■・■=-1

化简得y2=a2-x2(x≠±a)

即?摇x2+y2=a2(x≠±a) (3)

方程(3)也是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

比较以上方程可以看出: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的同一轨迹的曲线方程是相同的.

二、已建坐标系求方程

例:过原点的直线与圆x2+y2-6x+5=0相交于A、B两点,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设动点M(x,y),因CMAB,

则KAB・KCM=-1 有■・■=-1 (x≠3,x≠0)

化简得x2+y2-3x=0 (x≠3,x≠0)

由两曲线的交点可知x满足:■≤x≤3,故所求方程为

x2+y2-3x=0(■≤x≤3)

解法二:在直角三角形OCM中,OM2+CM2=OC2 (x2+y2)+(x-3)2+y2=9

化简得x2+y2-3x=0

由两曲线的交点可知x满足■≤x≤3

篇2

作文即做人。现作理论认为,写作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随笔写作蕴涵的功能是立体的,绝不只是单纯的练写之用。从写作教学的角度讲,如若仅仅为练而写,随笔写作也势必会走进技能训练的“死胡同”。随笔写作教学更注重学生“人格的养育”。随时随地地写随笔,也就是随时随地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从而调整自我、走向“完美人格”的过程。实践告诉我们随笔写作中蕴涵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手段和方法所不能媲美的。对于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来说,随笔本里自然会有很多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带有“隐秘性质”的文字;而这些情感纯洁的文字是他们青春萌动时期的一种宣泄、质问、思考、倾述和需要,是他们渴望表达和沟通、渴望被关注和认可的成长的“标志”。只有深入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随笔写作教学正是这样一条走进学生心灵的捷径。随笔写作的关键词是“真”。随笔应是袒露真实自我,书写万生众相的重要天地。著名语文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育的关键词也是“真”。因此要强调学生在随笔中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

二、随笔写作教学能解放学生,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

随笔写作教学的成功在于它“解放”了写作主体,真正贯彻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和促进。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时间、空间放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成、有精彩、有挑战,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得以凸显,潜能才会得以激发,才能才会得以展现,智慧才会得以发展。随笔写作教学逐渐改变了课堂面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进入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实现“活、情、实、美”的和谐统一。随笔写作教学让学生感到作文不再那么神秘,写作文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落在纸上,既可以与别人交流,也可以自我欣赏。由过去的“为老师而写”变成了“为自己而写”;写作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心中有了想法不写出来憋得难受;看到新人新事,不写出来觉得可惜。写得多了,整理成册,或打印,或手写,给“书”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自己绘制封面,甚至虚拟一个出版社,“隆重”推出个人《作品集》,有一种成就感。就像当年的李白、杜甫,写作不是为了发表和考学,而是记叙所见所想,表达个人的观点。随笔写作使作文返璞归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三、随笔写作教学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要想写好随笔,教师就必须教会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用具有个性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去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用具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春天燕子第一声婉转的啼唱,夏夜青蛙欢乐的蛙鼓,乡镇小贩大声的叫卖,母亲耳边温柔的唠叨。教师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还要教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体会。同一片飘落的黄叶,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的苍凉,有的人却看到了新生的希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表层现象,看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让他们能从劳动者额头滚动的汗珠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的珍贵;从狂风暴雨中摇动的小草上感觉到一个不屈的、敢于抗争的生命;从风雪中送来的雨伞上感受到真挚的、浓浓的亲情。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且能积累写作素材。叶老说得好:“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随笔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写作内容,自由选择写作形式。这种自由,让学生写作的心灵真正绽放。自由发挥,有感而发,既能培养写作能力,又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写随笔,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写作来提高运用写作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初中 创新性思维 “任务型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我自身来考虑,教师应真正将学生当作有独立意识、有活跃思想的独立个体看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启迪学生的独立意识为策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体会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运用起来能够得心应手。

对于学生,单词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在教学中,采用图片、投影、身势语、录音机、电视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先感知这个单词是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真正的语境中理解单词的含义。

我想,不断地创新,才会融洽师生的感情,提高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情感+乐学+疑问+动感”才是我们英语教学追求的方向。

我担任初一两个班英语科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目前的教与学不相适应,教师在两个班上课,两个班的教学进度不一致,其中一个班学生也无法学好功课。

原因是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很差,英语科尤甚。他们能记住的单词极少,最普通的语法知识也不能掌握。但是,为了教学的进度,科任教师不得不和其它班的科任教师一样,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复习资料、相同的教学速度、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结果和学生的实际大大脱节,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我想,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用较适用的教材与复习资料,采用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进度和方法。这样做,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NSE外研版的使用已经有较长时间了,与此同时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任务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我通过不断地研读“新课程标准”和各种途径的理论学习,逐渐理解接受了这个“新事物”。以下是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之后的自我反思。

所谓任务型英语教学,即“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用所学英语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体参与,最大限度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

这一切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众多的挑战。

首先要求教师体会任务型英语教学与老教材的“交际性教学法”是有区别的。尽管任务型教学的确是从交际教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在国外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而我们有时还习惯性地使用交际性教学法,在听力课、写作课和语法课中未能很好地体现任务型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课堂中只为完成“任务”,不重视为任务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信息和文化背景的准备,也不对任务加以延伸,将完成任务流于形式,偏离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真正轨道。因为课时紧张,目前一个模块的课时是不够的。应在课后巩固训练课。甚至有时一个单元要上两个课时才能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也遇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学生自己课外的语言输入少,习惯于单一地接受和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在接受和完成任务时一时很难主动形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局面。

以上这些也应引起英语教师的重视。因为任务型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仅使用概念化的解释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学生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就会很快丧失殆尽。我们应该多多吸收直接教学法的长处,重视情景教学。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对教材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而不做教材的奴隶,照本宣科。要使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巧设情景、以动激趣,力求创新”的教学思想贯彻始终。

先说说背单词。有的学生为了学好英语,天天背单词,不惜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到了这上面来,早也背晚也背。其结果不外乎两种:1.背会了,但很快又忘了。如此反复几次,终于得出结论:本人太笨,不是学英语的料。2.背会了,也记牢了,但就是不会用,不能完整、正确地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得出结论:英语太难了,不好学。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殊途同归――放弃英语学习。

词汇学习固然非常重要,但一定要结合课文去学习,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仅如此,还要尽可能阅读大量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掌握词汇,也只有这样才能学会运用词汇。有的同学在阅读英语文章时,边看边查单词。这样也能理解文章。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学习英语和学习数学不一样。对于数学,只要理解了就算会了。而学英语和学语文很类似,学习英语不能只满足于“懂了”、“理解了”,更不能满足于对单词或只言片语的理解,而要积极创设英语的学习环境,不断地去练习、去运用,甚至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可见,单纯地记单词和词组是不科学的。运用重于理解。

再说,运用小组活动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关系。目前,一些地方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习惯于“填鸭式”,照本宣科满堂灌,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不符合新大纲要求,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有机会相互切磋求解、相互合作,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得以锻炼和发展,成绩才能够大面积提高。

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语言是为了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到真正地什么叫“用英语做事情”,这样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教师要努力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实践中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建构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技能;培养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而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这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初一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初一学生起始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上好每一堂课、每一个早读。课堂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努力做到上好每一堂课,精讲多练,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不把负积累带到课下,尽量减少学生的课外负担。典型的试题和练习,如涉及当堂课的知识点练习,尽量放在课堂上做,并给出评价,让学生时刻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得 随笔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时,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二 教学过程中切忌责骂和过度的批评

责骂或过多的批评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在班中曾做过小学生生活情趣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教师说的话是:“好好努力吧!”、“你真聪明!”“谢谢你!”最希望的是教师不要太凶和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件事。可见,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加以适当的赞扬是提高学生学习意愿的秘诀。教师的责骂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心情忧闷,学生最讨厌“谁会像你这么蠢!”“你丢尽了我们班的脸!”这类责骂的话语。更不要对学生说:“你为啥这么不喜欢做功课!”这种暗示性语言会给学生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真的讨厌学习。若看到学生比以前学习有进步,要称赞他:“你最近真用功呀!”假使他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可以说:“这次是你准备得不够充分,下次再好好努力,没问题。”等话语安慰学生,鼓励他继续努力。

三 对学生要与他自己比较

做教师的大多爱拿差生与优生作比较。如“你怎么不向班长学学。”、“你的同桌的成绩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差!”强硬指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意愿。对于差生,只要今日之我超越昨天之我,那就是进步。面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作为教师不妨用微笑、拍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对学生的称赞。如果教师强求学生达到其能力所不及的目标,学生便会丧失努力的意愿,变得什么也不想做了。

篇5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不断革新和发展,绘画材料多种多样,有上百种漂亮的色彩,有能营造各种效果的调色油,有丰富的绘画工具……表现的方式也不断革新,从架上绘画到电脑绘画到表演形式的绘画(沙画、现场绘画)。新技法、新材料的运用,让创造更具有表现力、时代感和艺术个性的艺术作品有了可能,新技法、新材料也改变着当代人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那么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美术所赋予学生的一切也只能是空谈。因此,美术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校外因素是大环境,很难改变,但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密切师生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这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即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并对教师更亲近。教师则从中得到课堂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

2.授业传美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建筑艺术、工艺作品、传统绘画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而技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我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对技法训练常有这样的思维误区:一是画得像、准确才算美;二是片面地认为干净、整齐、规则就是美。这些观念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表现欲和表现力。因此,在课上就算涉及一些规律,我也不将学生置于严谨的理性与缜密的逻辑管理状态下,否则,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作力便无法“喷涌”。我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本的概念——美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没有绝对规则,即便有,其准确性也是相对的,生动比准确更有价值。教师决不能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所限制,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把它作为衡量美术教学效果的标尺。因为在初中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下,在这样的教学动机指导下,学生只会模仿教师,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洞悉,艺术创作和思想的渗透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一方面尽量多开展课上简易写生,以生动为主,以准确为辅,为学生思维正确定向。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运用实物、幻灯片、音像素材,示范于教学中,组织学生多听、多看、多画、多交流,使他们头脑中的表象贮备不断增加,为进行创造表现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3.网络教育渗透于美术课堂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也是当今教师的得力助手。教师通过展示,播放录像、图片、卡通、动画、自制课件等让学生在一定教学情境中走进课堂,去欣赏丰富多变的图形,感受物像的色彩肌里,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激励他们大胆勇敢地去尝试。整个教学以鼓励学生创作热情为基调,以学生个体为主,不断提高学生对形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尝试制作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以积极的、主动的、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

4.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初中生可塑性强,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我们不要忽视他们个性化的表现,压抑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中,我常用比赛、做游戏的方法,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所感所想,大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联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我还常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自由的创意联想,比如把静物拟人化,给它们加上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通过一连串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形象思维表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5.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就好比是一位导游,心中虽然了解和熟悉所有的路线和内容,但每到一个地方,总把游览的时间留给游客,让游客有充分的游览自由,这种自由不是游客到处瞎逛、瞎跑,而是时刻在导游的引领和掌控之中。导游可以讲解、游客可以发问,但是永远不能剥夺游客的主体游览身份,他永远是为游客着想和服务的。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就是这样一位熟知学生、熟知教学内容,一直和学生交流着的“导学者”。

6.关于评价

6.1肯定+努力方向

“肯定+努力方向”即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要及时地指出改进的方式方法。例如:“你的绘画作品很独特,老师很欣赏,如果色彩再亮一点就更好。”在这种方式的评价中,如果学生的回答有“硬伤”,一定要坚决肯定地指出来。例如:明明是拙政园的景致,学生误看成了颐和园的,那老师一定要第一时间予以纠正。美术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真善美的过程,“真”的东西是一定不能出错的。

6.2简略式

有时评价无需长篇大论,一句:“不错”、“我赞同”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使用简略式评价时,往往需要教师走下讲台,站到学生中间去,使学生感到在视觉上、在心理上老师是大家的一分子,没有距离感。另外,简单评价时完全可以结合评价语言顺势按一下同学的肩膀或者和同学握握手来个亲密接触,这样会更有亲和力、感染力并具真实感,学生有了安全感、真实感才会信任老师。

篇6

前面讲到了我的办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最近发生的事情,同样是和我的教学方法有关的故事。

众所周知,住读班相对走读班来说应该要先进(这里的先进相对于后进)一些。该班在第四周上课的结束后,我发现很多同学没有整理好自己的座位就离开了,第五周该班上课之前我就给学生讲了这件事,让他们注意整理好自己的座位后方能离开机房。

大家都知道,机房的一般格局,两排学生相对而坐,两边靠墙的学生基本上是教师的盲区,再加上教师要坐在教师机前面操作,更不容易看清楚下面学生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在下面说小话不容易被发现。

同样是七年级六班的学生,他们在第五周(也就是我课前强调整理好座位才能离开的那一周)上课时候,我老是听见下面有人说小话,我就随时停下来维持纪律,但是我一直找不出是谁或者是哪一些人在说话,于是我停下来整顿纪律,并且将本学期第一课讲的课堂记录放给大家看,其中有一条说到了:如果全班大面积出现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第二节课就回到教室上课。

很自然,第六周的课就到教室上课,学生当然也不愿意回到教室上课,第六周课结束前,我问大家能不能保证记录了,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能”。第七周,我又让该班学生到机房上课,这节课的纪律出奇的好,至于后面的情况还有待考察。

篇7

又是新年旧岁的交替之际。春节将近,我准备出去逛逛,再置办点年货。

不知何时,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今年的雪可真不少啊。真是一个好年景,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嘛。

公交车来了,车上熙熙攘攘。司机师傅粗着嗓门大吼:“刚上车的都往后面挤挤!”我随着人群在空隙中艰难地挪动。就在这时,忽然听见“张老师、张老师”的呼喊,循声望去,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很面熟,却一时想不起她的名字。“张老师您坐吧”,女孩笑盈盈地起身为我让座,“您坐您坐。”我还在纳闷着努力地在记忆中搜索,“好久不见了张老师,我是张柳啊。”女孩儿甜美的笑语打破了尴尬。对啊,这不是张柳吗!她是03级的学生,过去她的班主任和我在一个办公室。因为她是班长,经常要到办公室帮她班主任打点班里大小事务,于是我们也渐渐熟悉了起来。那时的她还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女孩,而今眼前的她,出落得那样落落大方、优雅成熟。时光褪去了她学生时的青涩,为她镀上了夏之麦芒的金黄。难怪方才我没有认出她来呀。

经过交谈得知,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她现于一家大公司干财务,已经是中层了。处理工作游刃有余,同事间和气融洽,还深得上司的信任和器重。听罢,我很为她欣慰,也为她今日事业的成功骄傲。后来又谈及往日在学院上学时的人和事,言语间,洋溢着她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对恩师的感激。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学院里一届届的学子。他们如今在哪儿?他们现在怎样?那时的锦瑟年华,那时的风华正茂,那时的清纯懵懂,那时的凌云之志,我陪他们一起走过。挥别学院,他们踏上了各自的新征程,似蒲公英一般随春风飘散四方,重又落地生根,经营起自己的新生活。有些孩子还在为了梦中的彩虹孜孜不倦地奋斗,也有些孩子已经把苦熬成了甜,在专业领域中崭露锋芒。然而,不变的是热心和激情,是镶在青春纪念册里的浓浓情谊。

篇8

所以,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首批使用新教材的英语老师面临了极大的挑战。根据自己近几年在教学中的实践,我摸索出了以下方法:

首先要转换教师角色。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转变旧意识,找准新角色,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移到以“研究”学生为重心。作好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英语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无论教什么内容,总要首先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细致的构想和设计,然后通过加工整理,把这种构想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形成教案。也就是说,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to teach our students English” ,而且应是 “ to teach our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 要明白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就必须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通过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英语教师还要做到“精讲”“多练”。“精”即新课中的重点,难点等,讲解方法要“优”,语言简明扼要,一语中的。“练”是联系巩固新知,熟练掌握技能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联系内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自教授新教材以来,我一直在课堂教学中摸索探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出了优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过去旧教法的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学,老师累,学生更是缺少了独自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收效甚微。而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成了课堂主要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领悟,学习并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

近年来,英语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一,教师观念的改变。

任务型学习活动Task-based learning的核心就在learning这个字上。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不能始终抱着教会学生的概念,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做练,去体验。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设计好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任务型教学一般没有难易之分,一般句型要求学生先上口,达到会说,听的目标后,老师再进行纠正,然后才要求能写。而初一的学生,学习英语时间不长,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一语言,对教材进行梳理,则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

第二,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第三,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的好坏,与课堂效果,课中任务完成的好坏紧密相关。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与学相互成长。

如何在课堂外设计好任务型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刚刚起步,一切都有待于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于中国教育国情的路来,仍然是我们继续探讨的课题。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也面临了很多困难。词汇量过大,初一课本有的一课单词超过20个,让学生在记单词方便很是棘手,而且单词要天天记,课课记,不敢稍有疏忽。这就给老师检查单词制造了一些困难,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能检查到的同学也少之又少,而大多数同学存在侥幸心理,而容易放弃记新词汇。通过多次尝试,我对学生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这样不仅仅是方便了记词汇而且也掌握了句型和习惯用语的运用。还方便了老师的检查。

我还采取了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智力,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说:UNIT 3 , 我在讲解 in front of, in the front of 两个短语的区别时候,我有意举例,让学生细微的观察,鉴别他们的用法区别而得出结论,然后发动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们make sentences ,加以巩固所学难点。我个人认为与其老师多讲,不如让学生来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一节课的2/3时间留给学生去操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发现错误,并潜移默化的改正错误,不失是一个好方法。新教材中许多新的语法,知识点,短语,句型等,我都采取了发动大家动脑筋,讨论,总结而后得出结论的方式,让他们大量的举例,造句。这样不仅仅是扩展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篇9

关键词:中学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语文素质的体现,甚至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很多初中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也使得作文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而随笔训练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本文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分别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随笔训练的主要特点以及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文的水平,让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1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训练形式单一

作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就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方式多年来都没有变动。教师在进行作文讲学的时候,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结构和技巧,对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全然不顾,而且有的作文题材用了再用,老话常谈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对写作逐渐失去了兴趣。现在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困在狭小的教室内,让他们写人、叙事、议论、说明,周而复始地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消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由此看来,写作兴趣的培养是写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1.2学生积累少,阅读量窄

阅读是一个增加底蕴和涵养的过程,丰富的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路,能够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思想灵魂。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该如何下笔,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积累不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导致他们的目光短浅、思维局限,反映到作文上,使得文章缺乏灵气和思想,这样很难写出有意义的文章。

1.3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

作文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感触,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无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内容是空洞的,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初中作文教学,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面,让他们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断地东拼西凑,文章内容苍白,毫无生趣可言。

2 中学语文随笔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随笔相对于其他写作形式来说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写作形式更加的随意和灵活。学生的随笔可以天马行空,议论、抒情或者是记叙都是可以的。学生对于随笔的选材也是宽泛的,写作题材可以来源于阅读、生活体验、自身经历等。同时随笔是没有字数限制的,追求的是自由、内涵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感受。第二,表情达意真切丰富。随笔是在学生借助具有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和真切的情感展现出来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学生自身思想和内涵的寄托和承载,要求将真切和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语言文字中,传达自身的期盼。第三,随笔语言呈现个性化特点。随笔是一种随意性的写作形式,因此,学生使用的语言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3 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

3.1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明确随笔写作的目标,是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关键。根据学生年龄、年级、认知能力的不同,进行学情分析,情制定不同的随笔训练的目标。在《感受自然》《这就是我》的孙碧训练中,可以这样制定随笔训练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摘抄优美文句,并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文字来复述课文;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在《献给母亲的歌》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观察,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说明方式进行随笔的写作。

3.2营造随笔训练氛围

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之后,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投入到随笔写作中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随笔写作的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重手:一是鼓励学生选择精美且质地好的笔记本作为随笔写作的专用本。如果学生随手拿一个练习本作为自己随笔写作的记事本,那你激发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同时难以引起学生对随笔写作的重视,如果能精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学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并将随笔写作当成一件乐意且有趣的事情去完成。二是命题时应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随笔训练,如在《金钱,我们共同的话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续写。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观看电影、课外实践等,让学生写观后感、学习心得等。

3.3鼓励学生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写作素材不充足,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积累:一是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遇到优美的文句摘抄下来,反复阅读;三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思维,因为想象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在在随笔训练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3.4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命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帮助的作文命题。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锻炼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也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富的语文课外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提高作文赏析能力。

篇10

所谓开放性的作文指导,是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有关作文知识、掌握作文技能的同时,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氛围,在作文中获得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

随笔写作教学就是最好的开放性作文指导。开放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开放

随笔写作教学给学生作文“松绑”,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写作心境,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在随笔写作教学理念下,教师制订的目标具有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写作目标有层次性,面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目标有个体性,面向现代生活的写作目标有交际性,面对非命题的写作目标有多元性。

二、内容开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历过的事情有很多。学生熟悉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写作题材。哪怕是一件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既可以写真善美,又可以写假恶丑;既可以写生活的真实,又可以写合理的想象。社会现象透视、阅读书本随感、影视评论、体坛纵横、思想杂谈、欢乐与苦恼、眼前一瞬、人生感悟,都可以表达于笔端。生活有多宽广,随笔写作的选材范围就有多宽广;生活有多丰富,随笔写作的内容就有多丰富。在这里,思想可以穿越时空,自由翱翔;内容可以涵盖历史,无所不包。写什么,完全让学生自由选择。

三、指导开放

老师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作文,唯恐学生 “跑题”,于是一步一步、仔仔细细“手把手”地教学生写作文。而随笔写作教学,教师采用多种指导方式: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但不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何种观察方法;教育学生写作要有顺序,但不指导学生选择何种顺序写作;指导学生明确题意,但不去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感悟题意;在学生有困难时指导,不让指导成为学生构思的定势影响。

四、写作开放

学生的写作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写作。写作也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甚至在社会其他地方,阅览室、电视机厨、床头、餐桌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本上。日记、周记、微博、博客、 随感、书信,喜欢用哪种形式就用哪种形式,完全自愿,教师不作限制。自由选择文体及表达方式,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教师不规定写法,不定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五、评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