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随笔范文
时间:2023-03-17 10:1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随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全文:我很喜欢喜欢雨后那一刻,可以清晰的听到寂寞的歌声。滴滴答答的雨声,轻打这浮尘,三开的云雾,迷离的眼眸,我对上了一张熟悉的笑靥。
天空承受不住雨的重量,倾洒而下。不知道慌乱了谁的脚步,急忙地寻找避雨的屋檐。我喜欢撑着一把伞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巷了的一户人家上炊烟袅袅,只是被毛毛细雨和微微的风吹向到了远方。轻轻地走在布满青苔的小路上,我轻轻地走,脚尖辗转,在路上画着圈。拐了个弯走在畅通的大道上,已经无他人的踪影,只剩下我撑着一把深红的伞游走在寂静的马路上。我如一叶孤舟,漂泊在生命的溪流。雨水落在车轮滚动的马路。昏黄的灯下整座城抹上了一层透明的水色。
雨停了,我总想着有一天能够远离繁喧,犯下那些担子。或许当我们都发觉累的时候我们才懂得放松,或许看清这个世界时,才会想远离繁喧,人可能都是这像愈是神秘愈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愈发爱看雨了。看着雨珠从屋檐下“滴答”滴在土地上,滋润着脚下的泥土。有多人喜欢把感情在雨中释放,或者在寄托在雨中。在人们的影响中,下雨就是说不清的忧愁。反而我很爱雨中的宁静。
在雨的季节,习惯了释怀,习惯了思考,看着天空的云一点点的凝聚,一点点的消逝在天边化成一滴滴的雨无情的落下,洒遍了心中的每个角落,一点点的吞噬了沉睡的心。
篇2
1.了解音乐的内涵,奠定理解音乐的基础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按理说,凡具有听觉的生物就应该具有感觉音乐的能力,但这种感觉未必准确,因为音乐并非仅针对声音,它不仅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还包括声音所表达的气氛、情感、形象,平常所说的“对牛弹琴”即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不理解,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符号的学习、记忆,以及视唱、听写练习,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这是音乐的基本常识,是理解音乐的基础。
2.指导学生欣赏音乐,尊重学生的心理反应
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情感、形象的感觉属于理解音乐的范畴,只有理解音乐才有可能使精神受到熏陶。在全国统编的中学音乐教材中,在欣赏教学中基本上是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的。对于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学生来讲,这样做当然是必要的。但由于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会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段音乐对于不同心情的学生来说,完全有可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反应,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有道理的,而且的确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联想与想象,教师就应当予以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听者的心情不同,引发出的心理反应有别是可能的,但对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因为正常人产生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大家出现了分歧,那么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切莫轻易否定,要仔细地诱导并研究,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3.构建师生互动的新课堂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才能在音乐课堂上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的问题。
初中的音乐教程中涉及很多欣赏课,每次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室里总会不时传出嘻嘻哈哈的笑声,不是因为音乐有多么欢快,而是学生们认为音乐听起来很搞笑。例如:在欣赏《白毛女》选段的时候,学生们就哈哈笑,居然还有人说:“老师这是什么啊?能换流行音乐听吗?”他们根本没有耐心听下去。在上唱歌课的时候,学生大多数觉得音乐书上的校园歌曲没有流行音乐好听,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哼唱几下就算完成了任务。开展活动时大家很积极,但是想的是“别人表演自己看”。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学生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讨论的时候还很积极,但是当要求各小组派一两名代表时,大家就你推我,我推你,到最后上台表演的人少之又少。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似乎缺少了一些剂,师生的互动似乎有些苍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他们的游戏课,而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比如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本节课表现好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做到“教”与“学”的很好互动。
4.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
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利用游戏导趣,使学生寓教于乐,轻松愉快:利用美的直观事物激趣;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启趣;丰富教学内容,开阔视野唤趣。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和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优美的旋律配身势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创造力。使学生参与创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5.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5.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5.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篇3
语文教学作为我国的传统教学,其模式早已根深蒂固了。然而,这种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以命题作文及规定写作格式、方法等为主。尤其是升入初中后,由于课业的繁重,老师不再要求学生们写生活随笔式的日记,甚至连一周一次的作文写作练习也被固定化。几年下来,学生除了积累了厚厚的几本规范化作文外,一无所获。而这种模式下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学生们对写作模式有了固定的潜在意识,使思维得到了局限性,无法真正发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最大的失误。
二、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化以及多元化的发展,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就必须首先开发其思维。而开发学生思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相关部门领导针对此事提出了几点建议及意见,并制定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措施:
(一)更新语文教学内容
首先,老师在教学中要打破以往完全灌输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对内容进行事先的筛选,并且将有价值的句子或者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句子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一些非重点的句子点到为止,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分清楚学习内容的主次,并在课堂中能够有时间对有价值的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更有助于学生们明白句子的意思及深层的含意。例如:某校老师要对学生讲解课文《孔乙己》的时候,就着重把课文中能够吸引学生们注意力的句子摘录下来进行讲解,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当这个句子被老师重点摘录讲解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孔乙己是当时的一个另类,并且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形象,他在当代虽然是一个拥有较多学识的知识分子,但过于传统迂腐的性格却使他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更容易理解全文的内容,并能够主动深入探究课堂以外的知识,对学生们积累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十分有利的。
(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及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改变教学内容外,最为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初中学生相较于小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更多,且更具深度。因此,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及学习的习惯,才会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吸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性。而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沉淀知识。另外,自主学习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学生当有不懂问题的时候要通过自己翻阅资料进行查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更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
(三)创建情境教学法
篇4
1.开讲激趣,引人入胜
开讲也叫“课引子”、“导入新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它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文而异地精心设计开讲,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以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运用以下几种开讲方法。
1.1由揭示题旨开讲。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名不正,言不顺”,作者选题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因而标题常是文章的精义所在。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按“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步骤来板书,从形状、材料、空间地域上对所要写的桥进行了限定,规定了明确的选材范围。简洁、明了的开讲语,为学生学习课文把关定向,起到了学习的引路作用。
1.2由作者、时代背景开讲。
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在理解上才较为准确。所有诗、文大都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大都因事因时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1.3由故事、趣事开讲。
学生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实际,从听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培养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2.1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要加强朗读示范,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以满怀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从而带领学生观赏春天的景色。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雅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2注重朗读技巧。
把握了朗读技巧,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第一,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第二,要留意停顿。如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第三,要留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第四,要留意语速适当。语速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五,要留意语调抑扬。“激情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
3.合理利用多媒体
3.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
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向学生传输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增加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3.2多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发散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可陶冶情操,又可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入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
4.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接受式和储备式学习。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被动性和机械性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语文学习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主动式学习、互助式学习、创新式学习等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训练。
主动式学习就是学生主体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不断地自我调控,对学习效果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反馈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认识基础。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习惯是主动式学习得以形成的关键,自主阅读、个性化表达则是主动式学习的重点。
篇5
关键词: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随文练笔
一、什么是随文练笔
阅读教学中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有着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人的形象,还有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独运,都给学生提供了习作模仿的范本。在教育部2016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每个单元的专题写作指导和阅读课文,都设置了随文练笔的教学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随文练笔缺乏规范指导,影响了教学效果。探究如何使用语文教材进行随文练笔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材中随文练笔的内容安排与编排特点
(一)随文练笔的内容安排
在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中,随文练笔的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
(二)编排特点
11.出现频率高整册教材共有24篇课文,课后有随文练笔写作训练的课文有10篇(如表1)。由此可知,部编教材非常重视随文练笔。22.形式多样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形式有:模仿句式或课文写法,写句子或片段;通过想象、补充,改写或补写课文;挖掘内容,由此及彼,学习写法等。33.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随文练笔是写作教学的一种形式,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什么关联呢?叶圣陶先生说:“教好阅读课,就是引导学生逐课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意思。跟着作者走一遍,到自己写作时,也就熟门熟路了。”从表1可见,教材中随文练笔和阅读教学相互配合、呼应,为共同完成单元学习目标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系统。在写作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指引,把随文练笔有机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就可以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方便学生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三、随文练笔的教学处理
部编教材对随文练笔的重视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把随文练笔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
(一)教学前练笔教学前练笔,在比较理解中学习写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课文特点,安排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练笔,是课堂教学导入的一种好方法。如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时,笔者先用课件出示绘本《植树的男人》原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后描述图中内容。笔者给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然后再与文本对话,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自己学习,并展开交流。这样,学生通过比较不仅能尽情地领略牧羊人如何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而且能学到文章独特的写法。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描写的方法,笔者在阅读教学之前,常常布置学生写写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与课文对照,比比高下。在教学课文《猫》和《鸟》时,因为这两种动物都是学生熟悉并且喜欢的小动物,所以笔者布置了“在课外观察猫和鸟的外形、动作、声音,然后写下来”的预习任务。学习课文后,笔者再让学生把之前的习作和课文相比较。这样的随文练笔,可以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独具匠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阅读教学之前练笔,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能在与课文的对话中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练笔教学过程中练笔,在感同身受中学习写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住练笔的恰当时机,使课堂练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准训练点设计随文练笔。11.读写迁移读写迁移,学会仿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文本特色(结构、语言等)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如教学《金色花》一文,笔者这样安排随文练笔训练: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某个事物表达你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有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以“云”为题,这样写道:假如我变成了一朵白云,为了好玩,我要浮在树梢上,笑嘻嘻地在树梢上摇摆、跳舞……当你洗衣服时,我便浮在你的上方为你遮挡阳光,当你纳闷怎么这样阴凉时,却不知道这阴凉是从我身上来的;当你采茶时,我又会浮在你头上,我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正在采摘的茶叶上,和着你的手指跳动;当你黄昏回家做饭时,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给我好吃的。笔者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从小阅读较为匮乏,特别不善于抒情和描写,这种在教学过程中的仿写,是他们感同身受的有感而发,使他们在读写结合中提高了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22.丰富内涵丰富内涵,学会补写教材中的很多文本都留有空白处,利用这些空白处进行随文练笔,有助于学生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表现人物形象可以从描写人物的外表及内心两方面入手”,接着让学生“找找课文是怎么描写母亲的”。文中没有描写母亲的内心活动,她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对此,笔者让学生把母亲还没有说完的话补写出来,以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后练笔教学后练笔,在反思体验中学习写作
篇6
【关键词】 表面麻醉;球后麻醉;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白内障作为一种全球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手术治疗为最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在术式及麻醉方式上不断改进,传统的球后麻醉已逐渐被简单安全的表面麻醉所取代。现对本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白内障摘除术341只眼(其中球后麻醉119只眼,表面麻醉222只眼)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341只眼实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119只眼为球后麻醉下进行,222只眼为表面麻醉(上直肌牵线采取球结膜下麻醉)下进行。术前行白内障常规检查。手术方式均采用反眉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晶体采用硬性后房型人工晶体。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术前视力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注:核硬度分级采用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球后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0.75%布比卡因,表面麻醉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倍诺喜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
1.2 麻醉方法
1.2.1 球后麻醉 嘱患者注视鼻上方,以5号针头在下眶缘外1/3与内2/3交界处皮肤进针,向后向上指向眶尖部缓慢进针,约3.5mm,回吸无血后注射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液2ml,拨针后压迫眼球1min。
1.2.2 表面麻醉 冲洗结膜囊后,置开睑器前结膜囊内滴用盐酸奥布卡因1~2滴,5~10min 1次,共2~3 次,术中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可追加(倍诺喜的起效时间为16s,麻醉持续时间平均为13min51s)。
1.3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制作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角巩膜缘12点位后界2mm处制作反眉弓形隧道切口,角膜透明区9点位制作辅助穿刺口,3.2mm穿刺刀穿刺进入前房,环形撕囊,同步水分离核与皮质,扩大角巩缘切口,晶体圈配合调整钩“抱球式”取核,注吸干净晶体皮质观察后囊膜是否完整,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或睫状沟内,间断缝合切口1~3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包扎术眼。
1.4 麻醉效果判定 (1)结膜、巩膜、角膜痛觉完全消失;(2)眼球相对固定,能配合手术,相关眼附属器一并麻醉;(3)眼压控制于允许范围内;(4)麻醉过程及手术过程中不发生眼心反射等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四方格(行×列)卡方检验,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 见表2。表2 两种麻醉效果比较 眼(%)注:χ2 =0.945,P>0.05,两组麻醉方式在麻醉满意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麻醉方式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成功率均为100%),表面麻醉组中3眼因疼痛要求追加麻药,追加表面麻醉滴眼液后均可配合完成手术,麻醉满意度为98.7%,未出现更换麻醉方式病例。
2.2 术后视力比较 两种麻醉方式下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性(χ2 =0.35,P>0.05)。
2.3 并发症(包括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3。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可出现恶心、呕吐、眼心反射、疼痛、球结膜下出血水肿、眼睑皮肤淤青、球后出血、眼球穿通伤、眶内感染、视神经损伤、眼肌麻痹、眼压增高、角膜上皮水肿、内皮皱褶、后囊膜破裂、黄斑囊样水肿、网脱等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表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眼(%)注:χ2 =29.31,P
3 讨论
表面麻醉作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现代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肯定,且优越性明显:(1)起效快,缩短了手术时间(表面麻醉倍诺喜的起效时间为16s,麻醉持续时间平均为13min51s,利多卡因起效时间为5~6min,持续时间30min左右),减少手术等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痛苦小,球后麻醉因疼痛、眼心反射造成的患者恐惧、痛苦在表面麻醉的应用下都得以解决;(3)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减少球结膜下出血(球后组22.7%,表面麻醉组17.1%)与术后恶心、呕吐(球后组38.7%,表面麻醉组9.9%)等的发生,解除患者术后心理障碍,也避免了传统球后麻醉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可能性(如球后出血、眼球穿通伤、眶内感染、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血管阻塞、甚至中枢抑制等);(4)放宽手术适应证,白内障患者一般发病年龄>50岁,常合并有老年性疾病,对于高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情绪过于紧张患者安全性相对较高。
篇7
觉得很是无聊,就翻翻以前写的日记,呵呵,别有一番收获。
当我再打开我的日记的时候,总有些许的感动。你肯定会感到惊讶,一个男生怎么会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对我来说是一个感情的发泄,那里记录着我的喜怒哀乐,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动,我是受一位恩师的鼓励,才坚持写随笔的。我的语文老师对我说,你有随笔是个好的习惯,如果你坚持下去了,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这对你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从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试着写随笔,一直写到现在。不仅让我提高了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那一本厚厚的随笔就是我成长的历程。
闲来无事的时候,很是无聊之余,便翻开了过去的故事。看了看,我笑了,很开心的。那里有我认识的人,有过去最真实的记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其中有几篇随笔是我写好用胶带粘牢的,写的什么内容我自己都忘了,因为下标的日期是2008年6月24日。其实我真想打开那里看看到底写的是什么,呵呵,也确实充满着好奇。但后来我一想,既然当年是我特意用胶带粘牢的了,原因就是不想让任何人看,包括我自己,因为一旦打开那篇随笔就会破掉。所以那篇随笔就成了一个迷。但估计一定是我最伤心的往事吧,把它尘封起来,永远的藏在2008年6月24日那天。我想最初的用意也如此吧!
我想这样也好,不管是伤心的往事也好,还是值得纪念的往事也好,都永远的停留在那一天。我没有必要再为那段故事而或喜或忧,过去的不代表现在。珍惜现在的生活才是王道!今天天气不错,呵呵,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看着蓝蓝的天,高高的云,这心情怎一个爽字了得?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88-01
随着初中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趋向于挖掘深层次的阅读资源。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涉及面浅,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要采用新的、有效性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选择阅读资源时,要和课文内容相关。以课文内容为中心,不断的向外辐射阅读圈。如今,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深入课堂教学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海量的阅读资源。在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资源时,要做好理性的权衡。
一、更新阅读教学的观念
阅读教学不是学生个体的阅读行为,也不是教师向学生讲解阅读方法和知识的单向行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构建信息通道,实现信息沟通,产生复杂的互动。师生要共同建构教学氛围。阅读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为准,并不是预定好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设计。重视教学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阅读教学有效性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过程。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教学艺术发挥的程度,也取决于教师教学中趣、理、情的挖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阅读教学方法怎样变换,都要保证实效性。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学习好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法的观念,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现如今,初中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上,多是名家所写的文章,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但是,课本上并没有详细介绍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和文中提及的内容。教师多是讲解文章的结构。学生们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可讲述初中生感兴趣的故事、寓言、通话和古诗,让学生有兴趣去听。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讲到李白、杜甫的诗,可向学生透露李白、杜甫的生平或小故事。讲到《归田园居》这篇课文,需向学生提供有关陶渊明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人物性格和故事发生背景。在阅读资源的选择上,多接近课本内容,体现教育的目标。
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要合乎学生的心理年龄,积极向上、充满哲理。如果阅读内容枯燥,学生没有兴趣继续阅读下去。学生对阅读内容有兴趣时,会更愿意把阅读心得和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可让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心得,并表扬学生发现的读物内容细节。学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阅读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三、读和写的有效互动
读和写是彼此相关又独立的一种语文实践性活动。阅读之后进行相关写作,学生会对阅读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此,教师应构建多种课型来实现读、写的有效性互动。比如开设常态读写课、随笔评改课和随笔习作课。读和写的有效互动,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共同提升。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以文章作者的角度思考文章构思、生活反映和遣词造句的方法。学生学会文章写法后,阅读课上实施读写结合,进行随笔习作。以阅读迁移到写作,是一种语言形式迁移。比如在阅读到某篇文章中描写景的方面,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模仿创新。
课堂随笔练习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而且将阅读后的感受写下来,以有效语言表达出来。
四、运用多媒体阅读资源
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中的许多生活方式,同样也改变了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宽教学空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关课文内容的音乐、图片、音效、动画、电影,都是很好的阅读资源。比较于文字,音像和影像资源更能让初中生接受。利用多媒体技术,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互也有所加强,教学中充满了趣味性。阅读的热情被激发,学习更为轻松。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补充。多媒体教学资源有着极强的优越性,大量的阅读资源能够满足于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是,音像和影像资源需要占用过长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对此进行严格的教学时间规划。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部分。阅读教学效果影响着初中生知识吸收能力和未来的语文学习发展。阅读教学对初中生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遵循新课标要求,提升自我文化素养,探索有效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初中生更好、更快的掌握语文阅读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4).
篇9
【关键词】班主任 随笔 隐私 信任 尊重 交流 点化
从大学毕业,笔者一直兼任班主任工作,每年要求班级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写随笔。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见闻或者作者本人的偶尔经历,基本内容是写人叙事,并带有一定程度的抒彩。于是,学生出于对我的信任,出于自己内心的宣泄,把自己的个人隐私都坦然地反映在了随笔之中。那么班主任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随笔中的隐私呢?
学生在随笔中写到自己的隐私,其动机是主动地,并带有交流沟通的意愿。作为班主任就必须认真对待这种现象。处理不当,则会使学生正常的学习欲望受挫,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反之,则会使它成为一股活水,带动整个班级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首先是感化人、启迪人的过程。具体地说:班主任教师既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绪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手段、形式及心理道德、气氛,让学生始终都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反省自己。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迅猛、最神圣的时期,但青少年的自尊心强,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愿轻易向别人吐露,他们看问题不全面,比较偏激。此时,班主任教师面对学生主动在随笔中向自己倾吐的隐私,首先应认识到,在学生的眼里你是位满腔热情、平易近人、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的人。所以这时候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朋友、知己和指导者,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寻找沟通的时机,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纠正其心理偏差,开启其封闭之心,驱散其内心阴影;要用自己的这份仁慈和关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照亮学生的前程。
记得有一个学生的随笔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早恋的迷惑中,我竟然也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情。在她面前,我很想表现我自己,什么事也不甘心落后,假如我在她面前出了丑,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惭愧和气愤。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常和男生说笑。看到这些,我生气,我难过,甚至会在我心里对男生产生敌意……”看了这位学生的随笔后我明白,这是正处于青春期生理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发展,是青春期的重要社交方式,我该怎么去教育好他呢,如果武断的称之为早恋,并加以指责,不仅会刺伤这个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使其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走向早恋的歧途。经过慎重考虑,我在这位学生的随笔后写了这样一段话:“友谊并不等于恋情。由于倾慕、好感,想与某个异朋友,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为什么想到‘恋’呢?鼓足勇气,战胜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迈好关键的几步,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谁是你的同路人?还需要你有了深邃的思想后才能寻得到。希望你开朗乐观,在你的身边建筑友谊,这要比不认真的‘恋’珍贵得多,高洁得多。如果你想不通,我们面谈,好不好?切记,千万不要为此烦恼。”过几天后,我找他谈话,又问及此事,他说:“没什么了,刚来一个新班级,谁也不熟悉,就很想和她在一起。现在认识的同学多了,学习也紧张起来了,心里就不想这些事了。”临走,这位学生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并说:“老师,谢谢您的提醒,是您给我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我心中的结,再见”。
在班主任对学生随笔的点化中,“笔谈”是点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主任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和殷切的期望通过笔端传递给学生,教育感化他们。有一年当班主任的时候,班级有个女生,因为左脚天生有点小毛病,因此平时很自卑,不善言语,成绩也比较差,特别怕写随笔。一年一度的体育达标考试,由于这个特殊原因,她完全可以免考。但她不愿意自己“与众不同”,免考意味着自己的缺陷袒露无遗。所以她极力要求我让她参加考试。考试中,她热汗涔涔,各项都不理想,尤其是50米与800米。天生的缺陷,让她最后一个到达终点,并且成绩不及格。为此她很自卑,也很痛苦,之后将此写入了随笔;并告诉我:“老师,我只是想证明我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看了这位学生的随笔之后,我用热情洋溢的书面语言与她进行了谈心。我告诉她:“老师非常佩服你的勇气,同学们非常感动于你的坚强毅力,你很了不起。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改变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晴朗的,天空时常会有乌云。只有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你的勇气告诉老师,你是个坚强的女孩。坚强的女孩能够坦然面对自我,实现自我……”之后,我细心观察,发现她有所触动,就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导。通过笔谈,她变得很喜欢写随笔,并且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成绩也随之提高。赞可夫说,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班主任教师对学生随笔中隐私的点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被重视、被关心的良好心理效应。
学生在随笔中向班主任老师透露自己的隐私,本身说明了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他们渴望与老师沟通,希望得到老师的安慰、鼓励和建议等。因此,此时班主任教师真诚的爱心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学生一旦沐浴了这阳光雨露,就会提高自尊心,增强自信心,遵规守纪,发奋成才。并且随笔中的隐私首先体现出的是写作的核心:写作意识。当一个学生试着将自己的隐私写出来时,这已是一种不同于口语、体态表达的表达意识,即初步的写作意识。写隐私本身就为写作提供了原动力。写隐私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感觉,强烈的表达欲望使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为班主任得心应手的开展班级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平台,也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同时,学生在随笔中的隐私也不免掺杂着不健康的猎奇心理和发泄心理。此时班主任教师面对学生交上来的随笔,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信任,并对这种交流沟通的意愿做出反应。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个别交谈、主题班会等形式充分肯定写隐私的随笔中的真情实感,同时又应针对写隐私的随笔中的不良心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知识障碍,使学生的心理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使学生产生自信,使学生在学习的进取中不断产生新的期望值。不仅如此,班主任教师还应用激情点燃学生的诗情画意,用激情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的扬弃,形成哲理。总之,班主任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播撒爱心,化人启智,使学生从消极的心态中走出来。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我们的班主任教师将自己的爱心播撒在学生稚嫩的心坎上,并运用恰当的交流方式,正确地对待学生随笔中的隐私,相信这将会成为一股活水,能够很好地推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汤艳.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07).
篇10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目标;设定;达成
为了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我国全面推行了新课程改革。与此同时,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阅读教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传统阅读教学中“老师说学生学”的死板层面上,“情感目标”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拓宽学生的情感空间,让人文特色充盈在语文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悟人生,关注人情,分析人事,真正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那么如何让情感目标能够更好的达成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条有效的途径:
一、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学生情感的调控
“一个语文教师本来就应该有极为强烈的语文(语言)意识。”教师必定要先于学生去研读文本,那么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更能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容易与作者的内心产生共鸣。对于如今的初中生来讲,由于他们的个人阅历以及知识储备的不足,在品读文本时所能产生的情感共鸣自然较少,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同时也难免会遇到许多障碍。此时,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储备,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先调动自己的情感,同时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情神态等方面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自身来传达给学生,以此创设好良好的情境。“通过巧妙引导、真情感染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能够兴致勃勃地学习语文,投入更多的经历,产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思维受到导控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开启情感之门,培养更好的阅读能力,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将静止的情感动态化
“朗读是阅读课文的第一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耳到,可以更加地集中心神,充分调动内心情绪来感受课文内容。特别是对于诗歌、散文等,文中佳词美句、精彩篇章喷吐于口中,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以至于种种文化积淀,都从心上流淌。”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一文时,文中的诗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铁青”一词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脸色,而这里却用来形容山,“青”本与山色相符,“铁青”又将充满希望的孩子爬上山顶之后却遇到大山威严与无情的回应之后所感受到的无比沮丧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学生的身心可以通过朗读充分地被调动起来,能够更加有效地从文章中产生美的享受,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能达到情感体验的提升,使阅读情感目标的实现更好地落到实处。
三、通过课内外积极引导,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都说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其实阅读亦是如此,我们也可以从阅读中体味艺术的真实。这也就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中学时段的学生的联想能力本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由于个人生活经验有限,许多好的思维闪光点往往因受到实际因素的束缚而夭折。此时教师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突破个人的思维局限,通过学生自身经历将其进一步发散,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展开更广阔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便于对文本内容有更深更确切的理解,使其真切体味作者想通过文本表达的真情实感。
四、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寻找与作者感情世界的契合点
良好的氛围与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融人到文本中,置身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徜徉于作者的情感世界。情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作者的感情,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情感线索――呈现的。
郑友霄老师也提出“汹涌如潮的语文课程改革,引进并确立了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阅读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老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激发。我们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情境氛围中领悟其中寓意,充分理解好作品中的角色,然后将自己融人到作品中,使自身的性情得到陶冶与升华,心灵得到净化。要达到这个效果还需要注意教师的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等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有些老师上诗歌与散文课时会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泛读,而此时老师的声音语言与肢体语言则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聆听老师朗读的语气以及观察老师肢体语言的表现来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具体艺术形象以及情景画面,这是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对文本内容的一个再现。
在这之后,再对学生进行语感操练,此时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作品本身所创设的情境当中,找到文章的关键句或者是将文本表达情感的契合点进行沟通连接,使学生情感、老师情感以及作者情感三者合而为一,使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通过心灵上的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于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口的巨人’、‘行陵高标’的形象的言行片段,就要着力展示,以他孜孜钻研文化宝藏的精神和嫉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教育感染学生”。
五、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显然的,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情感积累的极为重要的一条途径。由于生活阅历的不足,中学生大量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得来的。教材中的文本是极为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而大量的阅读往往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在阅读时会自然而然的对未知的结尾产生一种自我意识上的预测,同时又迫切地等待最终出现的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与自己的设想有何差距。这样的循环往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满足阅读需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动情,培养审美情趣,产生美的享受。
六、通过课内外写作训练,抒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