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日记范文
时间:2023-04-10 02: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随笔日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下午,老师满面笑容的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先不写作文,我们先玩个小游戏。”老师拿着花交给我们,说明了规则:老师敲鼓,你们传花,花落谁家,谁就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啊?……”“好!好!……”同学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击鼓传花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拉开了帷幕!
游戏开始了,我的心怦怦乱跳,好像有千万只小老鼠乱蹦乱跳一样。我静静的等待着,忽然花落到了张静手中,她想为我们演唱一首凤凰组合的:(荷塘月色)!唱着唱着,我们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这首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挂在天空,发出闪亮的光芒,荷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挨挨挤挤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荡起阵阵微波,快活似神仙。
……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击鼓传花游戏就在这同学们的歌声中结束了,我希望老师还能在举行这样的活动!
永州九中初一:张伟
篇2
一、情境作文
“情境作文”这一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我个人认为,“情境作文”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预设或组织呈现某种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体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作文教学。“情境作文”的核心是“入境写情”,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情境”的写作素材,并通过对素材的分析与有意重组和建构,实现“境与情的和谐统一”。它与传统的“单元作文”“活动作文”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自然而高效地实现学生从自发写作到自觉写作的过渡,并在这种过渡中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与成功的愉悦,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让师生双方都能实现“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所以说,“情境作文”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自由作文,写作训练自始至终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与尊重。
二、学生随笔
从去年开始,我开始了“情境作文”的探索之路,而训练学生写随笔,则是“情境作文”教学法第一尝试。让我欣喜的是,一年的坚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为什么喜欢写随笔?为什么随笔练习中不会出现“假、大、空”的低效写作状态?为什么在随笔中能够写出学生的灵性?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我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随笔:自然的写作状态
学生随笔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日记、书信、文学创作等,它和现行的作文教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写作状态的不同。现行的作文教学,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或多或少都给学生写作加了一个无形的框框,影响了学生写作的自由度和内在张力。稍有写作常识的人都明白,一个人只有在没有外在压力的纯自然的状态下,写出的文字才是心灵的真实写照。真是美的前提,虚伪的文字无论用词多么华丽,形式多么独特,都谈不上美。文学首先是人学,文字本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在流露,是一个人心灵的自然宣泄,“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生只有在自然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重赏之下,虽有勇夫,但重压之下,却不见得有真话。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是在考场作文中,都很少见到“说真话,抒真情”的好文章,这种违反人性的写作,不仅违背了作文教育的初衷,更是师生一种共同的悲哀!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个在文章中经常说谎的孩子,会在现实生活中说真话。进一步再想一想,孩子们在编造“教师补课、同学生病、父母双亡……”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平静的吗?是不是也有很大的无奈和痛苦?如果我们能这样想,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很多孩子连作文字数都凑不足!所以,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然状态”的写作情境。
2.学生随笔:个性化的写作形态
学生随笔,与传统的作文相比,另一大不同点是个性化的写作。这种个性化的写作,既体现在写作形式的不拘一格,又体现在表达方式的自由选择,也体现在语言组合的个性运用(例如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文学既然是人学,当然是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学生写日记可以,写书信可以,写幻想故事也可以;学生擅长叙事很好,擅长议论很好,擅长抒情、描写同样很好,为什么要强求写作形式与表达方式的一致呢?只要写的是文字,就是“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首先要体现在对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尊重。我们为人师者不必害怕学生写作的“随心所欲”,这种原生态的写作态度与写作形式,创作出的往往才是“真品”,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文字,才是孩子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想法,对生活、对世界的最真实的思考与感悟!个性化的写作状态,需要的是我们教师的精心呵护,而不是冷嘲热讽,批评打击。否则,我们不仅是扼杀孩子写作的热情与激情,更在扼杀孩子自由纯真的天性。所以,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一定要宽容,尽管孩子的文字中有幼稚的或错误的一面。因为这正是我们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对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写作就不作任何指导,听之任之。
3.学生随笔:三省吾身与情感倾诉
学生随笔,往往伴随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反思。这种写作往往是自发的,是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记录着他们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这种“三省吾身”的写作方式,是极为宝贵的生活习惯,是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所以,我们教师对待学生的随笔,切不可以一般的作文来评价,而应视之为师生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师生交流的最佳平台。对于学生的反思,正确的要肯定,要表扬;错误的要指正,要找学生谈心。
篇3
一、开展语文活动,趣味无穷
“字与脸相媲美。”有人说“见字如见人”,工整、漂亮的字确能给人好的印象,且在当前,书写在作文中占的分值正日趋加重。这两点,先要让学生了然于心,再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自是水到渠成。每学期,开展一次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每周用一节课进行写字训练,书法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树立大语文观,使写作走向开放。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涌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之树常青,习作之泉常涌。因此,结合当前时势、社会热点、民生视角、学校生活等,切实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就能解决习作的“源泉”问题。以“5・12”这一话题,举办“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假如我是老师”演讲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关注,也引发了学生对灾难、爱心及人生的思考,拓展了学生写作的广度与深度。
校园文学社,梦想腾飞的沃土。跨越年级,遵循学生志愿,把有趣味与写作者组织起来,每周三活动日,由高年级学生牵头,教师轮流辅导,指导他们进行语文学习、写作技法训练,习作评点、修改、交流,稿件筛选、版面设计、文字打印等,并定期出版自己的刊物――《飞鸟集》,刊登师生作品。同时,还择优向报纸、杂志荐稿,鼓励学生大胆投稿,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让更多学生的文章变成铅字,使他们在别人的喝彩中体验收获的自豪。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使部分学生萌生了为文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二、写好日记随笔,厚积薄发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习作素材,才能有效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写作源于生活”,多开展游讲游学活动。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虫鱼鸟兽,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用心思考生活,勤于记录生活。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日记、随笔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它就如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毫不造作地写出眼中之物,心中之事,胸中之情,口中之话。每周自由写两到三篇日记或随笔,每篇字数三五百或八九百不等,作文课时有选择地与学生共享,找出满意的自己修改润色一番,(如题目、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就是篇不错的文章。即使一节课按题成文,因为学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素材,提笔稍许便能运筹帷幄、奋笔疾书,四十分钟,文章一挥而就。作文又有何难?
三、营造书香校园,书海畅游
篇4
一、调查的缘起
我校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生700余人。学生主要来乡镇农村,生源质量较差。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写作能力低下。近十几年来我校虽然一直倡导学生写日记,但并没有将其列入语文教学常规工作,学校也没有相应的督促检查措施,教师对学生写日记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系统指导,学生写日记基本上处于自发自由状态。开展本次学生日记写作能力的调查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了解我校学生日记写作的兴趣、动机和对日记的认识等;
2、了解我校学生的日记写作水平,日记写作的主要内容等状况;
3、了解日记写作对学生学习生活乃至道德品质、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这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我校初一年级全体学生,从人的发展阶段看,初中学生正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幻想,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但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逆反心理,有事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表现在日记写作方面,他们喜欢写日记,希望以此拥有一个独立的生活和情感空间,记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他们大都喜欢写一些有关理想、生活、友谊的随笔,但是缺乏能动的写作意识,写作随便,难以坚持,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本次问卷调查表分为五个板块: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写作内容、写作指导、习作认识,共计15个问题。有些问题提供的选项可以多选,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我们也能尽最大努力解学生的真实心声。
三、调查的实施
问卷调查由课题组调配专门老师分别到班进行问卷,努力排除其他干扰,保证学生答卷是自己真实情况的反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调查的功能,提高调查的效率。课题小组对所有问卷进行了细致汇总统计。
四、调查的结果
(一)关于日记写作兴趣
篇5
一、真实性原则
其实写作都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但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对真实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作品主要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创作主体可以对所反映的题材、素材进行能动的加工,杂取种种,合为一个,这是塑造典型的基本方法。但散文对真实性的要求应该比小说高,多数散文所叙之事,所写之景,都比较切近生活实际。随笔的外延较广,叙事类、写人类、写景抒情类可能较接近文学作品,但一般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与情节。议论类、说明类更接近实用文章,对真实性要求就更高,不能随意编造事实、材料,基本要遵照生活的真实去写。
随笔写作反对机械模仿、套用格式、为文造情、编造材料等违背写作规律的行为。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写作的生命。当下学生的伪写作是严重的。不真实写作是对学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的极大戗害。
要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写真实的自我,写真事,绘真人,说真理,抒真情。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独特性的,具有不可重复性,都有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他人了解的地方。随笔写作就是要挖掘写作者最真实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去重复那些假大空、别人的、花哨的东西。
但对真实性又不可持机械的观点,认为所写信息必须与生活绝对相等,必须精确到几分几秒……写作不能也不可能像照相机那样去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真实性原则并不排除对材料能动的选择、加工,但这种选择和加工是符合生活规律、时代精神、作者内心的。尤其是后者,多年不健康的写作训练,已经使很多师生丧失了真实地表达自我内心的意识和能力。一动笔则套话、假话连篇,唯流行风、阅卷者是瞻。这种不良风气应该通过随笔写作教学加以大力纠正。
二、个性化原则
随笔是一种最直接地贴近作者心灵的文体。而每个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都是丰富的、充满个性的,因此个性化是随笔写作的基本原则。重复他人、没有特色的作品,其实没有多大存在价值,不能为读者带来新鲜的信息和新奇的启迪。历史上的名篇,总是个性鲜明之作。
个性化可以体现在写作的方方面面,如主题、题材、构思、结构、手法、语言,概括起来就是内容和形式。当然,任何一个作者不可能在写作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个性,但总应在某一两方面表现出个性。
作者首先要有勇于追求个性、敢于彰显个性的意识和勇气,要自觉地抵制“套板反应”,要能动地面对写作的法度和范式,要做法度的主人,不做法度的奴隶。这要求作者既要虚心地学习前人的文章,更要自信地写自己的文章。
作者还要有个性化的写作方法。一是挖掘自己生命历程中独特的经历和思想情感。比如,母爱都是同样的伟大,但体现伟大母爱的事例则各不一样,这种独特的经历,往往是个性化的宝贵材料。二是寻找不一样的表达,不一样的风格。写母爱都是温馨感人的风格,如果换种冷峻的、冷抒情的风格,可能会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还要能于摒弃自己俗滥的思想、材料、手法。比如写汶川大地震,伤亡是如何惨重,救援是多么热情有力,中国人是多么团结坚强,这类题材、主题已经反复被中学生写过,多数都没有新意了,但有的学生依然浑然不知,甚至十分满足。这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创新性原则
个性化原则其实包含了创新的要求,但个性化不等于创新。创新是对既有作品在内容上、形式上的一种突破,一种有价值的突破。作者不但要力求有个性,还要大胆写出新意。不但要写得与众不同,还要写出别人和自己未写过的内容和风格。
创新体现在随笔写作上,同样表现为思想新和手法新、语言新。最值得追求的是思想新。随笔写作从生活中来,从自然、社会中来,从自我心灵中来,束缚较少,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
要想创新,作者必须对主客观世界保持一种敏感,随时关注社会、心灵的信息变化,敏锐地捕捉到新鲜的材料,新颖的思想和新异的情感,并用文字随时记录下来。
作者还要敢于换一种眼光,利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来看待一切,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上发现不寻常。
作者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要不满足于现有的一切,要相信大千世界,一定有许多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一定有未被开掘的黄金。要敢于打破写作中的一些条条框框,既要“入法”,又要“出法”。
四、生活化原则
随笔之“随”,有“随时”之意,即随时记下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它不像文学创作那样长期苦心经营,不像学术文章那样繁琐考证,它是一支轻骑兵,轻快地奔跑在生活的原野上。随笔比其他文体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它跳荡着活生生的生活的音符与思想的闪光。
篇6
一、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一点对初中生来说依然极为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写观察日记和随笔。有些事物,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风雨雷电等现象,学生没有一个不曾经历过,但是,很少有人去留心观察。而当突然要写这个话题时,学生就会很难下笔了。写观察日记和随笔,能不自觉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随着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就会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也就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写观察日记和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使他们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每天都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值得一写的东西,去思考社会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懂得一个“序”
从观察对象的数量来说,应从单一到复杂,从无背景到有背景;从观察对象的状况来说,是从静态到动态,从变化明显的到不易察觉的;从观察的程度来说,是从全面到细节,由表及里;从观察对象的选择来说,是由老师的指定到自己把握。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顺序,除了在作文指导中针对写作对象对学生进行指导外,还可以结合课文(或其它作品)的学习进行培养。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直作为初中语文教材,文中,作者对“百草园”的景物有如下一段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联系此“景”所在语段后面的文字,应当看到:鲁迅先生这里所概写的应是“百草园”开阔地带(主要是春夏季节)之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先写“静物”,再写“动物”;写“静物”,由低到高,写“动物”,从高到低。“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从宏观的角度可视为静止的事物,姑且借用绘画、摄影用术语“静物”来界定,而“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四种事物从方位的视角上看则是由低到高;“鸣蝉”“黄蜂”“叫天子”属“动物”,其栖息物“树”“菜花”“草”从方位的视角上讲则是从高到低,其中“叫天子”栖息的“草”便是人们常说的茅草——云雀春季喜在新长的茅草丛用棉絮、茅草花等物造窝下蛋孵雏。再后面所写的,则是狭长地带(泥墙根一带)之景,是详写。作者描绘出的景物层次分明、清晰自然、细致生动。
篇7
【关键词】生态作文;基本主张;教学策略;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5-0013-03
【作者简介】刘恩樵,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江苏昆山,2153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
生态写作教学就是在语文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写作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写作自主实践等规律的自然融通中,以随笔、日记写作为抓手,以大阅读与微课程作为写作的基座,以自由表达作为策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凸显激发兴趣与培养习惯,淡化序列化与技巧化训练,以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旨归,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写作、写好作文,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作文教学新境界。
一、“二八律”:生态作文教学的基本主张
生态作文重在消除功利,尊重学生的写作本能,主张自由、自主写作,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与形成写作习惯入手,努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写作的实践中,我渐渐形成“二八律”的作文教学基本主张。
1.训练路径:二分课堂,八分课外。
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第一课堂,更要强化第二课堂。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作文教学不可能靠“窝”在课堂里来完成,大量的功夫必须用在充分地整合课外资源,拓展课外作文训练的渠道,以完善作文教学的训练结构,形成“二分”在课堂核心训练与“八分”在课外大量实践互补的作文训练结构。生态作文课堂核心训练主要落实在如下三方面:一是作文基本知识运用的指导;二是对学生作文的评讲;三是基于作文训练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等。
2.教学策略:二分薄发,八分积累。
生态作文教学坚守“二分薄发,八分积累”的原则,将积累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将积累化为具体的实施措施,给积累以充分的时间。生态作文的积累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时间的积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写作的时间总量。生态作文实践在初一至初二的四个学期中,要求学生每周写随笔或日记,即使是寒暑假也不例外。二是写作字数总量的积累。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的写作总量自然得到保证。三是思想与情感的积累。在班级设置图书馆,举行“今天我开讲”、语文雅集活动等等,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四是“写作感”的积累,经常性的写作无疑能让学生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角度等等形成一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写作中才能形成。
3.教学心态:二分精彩,八分寻常。
生态作文坚持“二分精彩,八分寻常”的意识,要耐得住“八分”的寻常,方才可以获得“二分”的精彩,而有了“二分”的精彩,以此为新的起点,就可以延展为“十分精彩”。我们要能够欣赏佳作,更要能够欣赏差作。这里的所谓“欣赏”,一方面是指能够看到差作中的闪光点,另一方面是要能够容忍差作的不足点,要从寻常中去培育精彩。生态作文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觉得写作的过程有安全感,有自由感,有宽松感。
4.评价原则:二分评判,八分激励。
作文评价虽处于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的末端,但是,在生B作文的理解中,它应该是下一个过程的起点。在整个的作文教学中,评价就是连接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好的评价就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提升的动力。换句话说,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坚持“二分评判,八分激励”的原则,评价的“风正”,才可以让学生的作文之舟“一帆悬”。所谓的“二分评判”,就是只需要在期中、期末的检测中给出分数等第的评判,所谓的“八分激励”,就是期中、期末检测之外的所有写作训练中评价均要大量地、合理地使用激励。
5.训练重点:二分技巧,八分思想。
写作是需要知识和技巧的,但在知识、技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层面,那就是思维与思想情感。因此,作文训练重点只需用二分之力于训练技巧,而要用八分之力于训练思维与提升思想。技巧是小技,思维与思想才是大巧,是作文教学的根,是学生作文能够可持续提升的重要保证。
6.写作状态:二分规范,八分自由。
生态作文特别注重学生自由、自主地写作。这就必须给学生写作以极大的自由,写什么、怎么写、何时写、写多少等等,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甚至有的时候不在状态不想写,那也是可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激励与引导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其能够保持持续写作的状态。在生态作文看来,坚持“二分规范”即可,要用“八分自由”为学生提供极为宽松的写作时空与写作安全感。
7.目标追求:二分特长,八分合格。
生态作文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有三个层面:一是让学生都能形成写作的习惯,让人人成为写作者;二是要让所有人具备写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写出文从字顺、表情达意的文章来;三是对写作有着一定特长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与指导,让他们在写作上展示个人的特长与魅力。因此,就写作教学的目标而言,我们需要发现与培养少数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更多的是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培养他们写作的基本能力,让其合格以适应未来人生发展的需要。
8.教学保障:二分学生,八分教师。
写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且,学生自然是写作活动的主体,一切的教学行为,都要作用于学生,靠学生来实现教学行为的目标。但是,作为教学行为的发端,教师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策略与正确的方法,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写作的能力等就无法提升。就这一点来说,“二分学生,八分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三三三工程”:生态作文的教学策略
生态作文教学策略可以概述为“333工程”(见图1)。
第一个“3”,即“3个层级”,指这个训练工程是着眼于初中三个年级的整体规划。第二个“3”,即“3个目标”,指初一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自由写作”,初二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技法训练”,初三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品位提升”。第三个“3”,即“3个维度”,指每一个年级的每一个训练目标主要从三个维度来展开:初一年级主要从“生活、习惯、兴趣”三个维度来展开与落实;初二年级主要从“构思、语言、结构”三个维度来展开与落实;初三年级主要从“思维、思想、风格”三个维度来展开与落实。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三个层级的三个目标不是独立、单一的,而是相融的,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
1.初一年级是以强化生活、兴趣与习惯为主的自由写作。
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生活重于教材,兴趣重于技巧,习惯重于辅导。因此,学生进入初一,不要给学生的写作限制条条框框,不要每写作文必命题,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将“我手写我心”切实地落到实处。在初一起始年级,教师要将兴趣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写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2.初二年级是以强调规范表达为主的自由写作。
在初一大量写作的基础上,进入初二年级之后,有意识地注重作文技法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在行文构思、语言运用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技法的微格训练。当然,作文技法指导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初二年级。即使是初二年级,也多以自由写作为主。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写作生态的自由与灵动,又不失规范的约束与引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3.初三年级是以关注品位为主的自由写作。
经过初一初二作文训练中量的积累,到初三年级就有必要提升学生作文的品位了,主要从提升作文思维品质,提升思想认识能力以及形成个体作文风格几方面着力。生态作文的主要策略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引导学生多做时事评论。让学生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二是通过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个体进行深度阅读,在阅读与写作的互相促进中提升思想,从而反过来更好地促进阅读与写作。三是倡导个性风格的写作。到了初三,已经有不少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写作倾向,或者是内容或者是形式等,都会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对于一些有写作个性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指导,一方面防止剑走偏锋,另一方面指导扬其特长。四是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带有研究性的、论文式的文章,以促进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发展。
三、“三个大量”: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1.大量阅读,为写作孕育思想生长的能量。
“大量阅读”的“大”有三层含义:一是阅读要广,在以文学类书籍为主的基础上,要广泛涉猎人文书籍,包括历史、科学、艺术类的书籍。二是阅读要多,要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每学期多读几本书。三是阅读要精,是在阅读过程中要做用心人,要带着思考的脑子、带着赏析的眼光、带着动笔的习惯来读,在自己阅读的书中,选择一两本读得仔细些,让眼、脑、手并用。
生态作文实践者的主要做法是:(1)班班设立班级图书馆,保证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拥有大量可读的书籍;(2)保证学生在校有“法定”的阅读时间;(3)每学期共读一至两本书;(4)每学期举行读书报告会;(5)坚持每周写读书笔记;(6)每人都有一本“阅读存折”,记录自己的阅读书目,形成自己的阅读史。
2.大量写作,让写作的过程、经历与体验看得见。
生态作文实践“日写作”的活动。“日写作”中的“日”不只是“日记”的形式,更含有“勤奋”“坚持”“成长”的意义。“日写作”旨在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培养写作的兴趣,有利于激活写作思维,丰富思想认识,最终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生态作文实践者的主要做法是:每周完成一定量的随笔或日记;创建班级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及时学生的优秀习作;每班都有班级语文报纸,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经常给学生做作文技法系列的微讲座;每学年将全体学生的随笔或优秀日记汇集成盒装书;为有写作特长的学生编辑个人作品专辑;每学期举行“写作之星”的评选。
3.大量活动,给写作添加兴奋剂与催化剂。
篇8
写作难是许多学生的感受,没兴趣,没方法,没内容是学生写作的通病。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应采取合理方式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学生对作文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写作时打不开思路,在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形成了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 写作教学收效甚微。
2.写作教学中教师重视应试写作,忽视素质写作,大部分教师运用技巧性和章法式的写作来应付考试,强逼硬写,违背了语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和人文性,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言之无物,无病。
3.在教学中教师重视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使学生的视野狭窄,学生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发现,不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导致作文内容空洞、情感贫瘠。
4.在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强调写作数量,不断地加大作文训练量,忽视写作质量,使写作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对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指导,缺乏周密严谨的写作教学计划。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1.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始终是重要的内驱力,大部分学生听到写作文就会很“头痛”,导致的结果自然是态度消极,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所以,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作文的形式要多样。要改变学生写作的被动局面,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统一命题就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容易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在命题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通过一个母命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自己的子命题,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被很好地调动。
(2)创设情境来激发写作热情。在写作训练中,光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是不能打动学生的,要多运用多媒体进行写作教学,通过形、声、色的感官感受新颖直观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进行以“成功”为命题写作时,可以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让学生在铿锵有力的旋律和富有哲理的歌词中细细回味,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通过比赛来激发创作热情。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如作文接力赛、课堂演讲比赛、记故事比赛、编写短剧等。
2.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写作素材对于提高写作水平非常重要,因为素材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学生掌握了多种写作技巧,没有写作素材,写出的文章也是虚有其表、徒有形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1)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标中推荐的书籍,提倡课外广泛阅读文章,并要求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对感兴趣的文章写出评论或者随笔,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写作才会得心应手。
(2)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处处皆语文,要让学生在平时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热点难点,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也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积累写作的素材。
(3) 在教材中积累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名家名篇进行“仿写”,也可以就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内容进行简略讲评,引导学生去积累教材中的好词句,为写作积累素材。
3.要分层进行写作教学
学生的写作水平良莠不齐,我们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作出分析,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4.要多练多写
在实践中积累了写作素材,只是提高写作的前提。要多练多写,经过反复的实践练笔,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才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写日记随笔。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笔写出来,这种写日记随笔的方法,简单易行,既可以锻炼文笔,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写作水平弱的学生,让他们先从字数上慢慢达到要求,再逐渐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篇9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随笔训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写作形式上,非常灵活和多变。语文随笔的题材和选材是随意的,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无一不可,选材可以来自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体验而来的,在学习中思考而来的,都是可以的。二是在字数上,语文随笔并没有一定的要求,体会和感知的多就可以多写,认识和理解的少就可以少写,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是小篇幅的甚至几句话。三是在情感表达上,对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要求比较高,侧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提倡直抒胸臆反对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四是在语言表达上,形式也比较丰富和活跃,可以说是“随意”的,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可以平铺直叙也可以百转千回,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曲径幽深,可以自然流水也可以跌宕起伏。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思路方法
(一)提升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由于语文随笔大多是基于教材内容中的一个部分、一套思路或者是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并通过一定的思路凝聚和精华提炼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地把课堂的氛围调节起来,把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激发出来,让学生们真正通过教师的讲述或引导能够产生一定的思路或想法,能够实现有感而发,有悟可写。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们实现想象力的极大焕发,也可以让学生们针对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话题进行充分交流探讨,在学生们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比如,在课文《孔乙己》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们思考孔乙己的行为算偷吗、算赖吗?偷盗行为与赖账行为在性质上有什么样的区别?造成孔乙己悲惨下场的原因是什么?并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分组开展讨论,最后为学生们制定了《偷盗》和《赖账》两个随笔主题,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作,由于写作之前笔者进行了充分的引导也让学生们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讨,学生们的固化的思维被极大地解放,写出来的随笔大多都形象生动。
(二)强化随笔的经常性和长效性
语文尤其是作文成绩和水平的提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经年累月长期汇集、凝聚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语文随笔的练习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时间去写,如果时间不够长可以“长话短说”,但尽可能地像写日记一样每天都在写保持不间断。古人讲:“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就是要鼓励学生们长期地坚持写语文随笔。笔者带过的七年级一个班,刚开始时要求学生们每天写语文随笔,但学生们执行起来往往打折扣,以数学或英语作业还没做完为由,不愿意写。后来,笔者与其他科目教学老师进行了充分沟通,在最后一节课的自习中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写随笔,可以是任何一个题目的随笔包括英语或者数学,学生们这才没有理由推脱了,不管是基于哪一个学科的随笔总要经过思考提炼和语言表达两个过程,而随笔训练的重点和目的也是在此。这样每天坚持写,学生们的作文水平长进非常明显。
(三)强化随笔的点拨和评价
篇10
一、博采众长
语文老师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学习和借鉴教育专家的做法,拿来为我所用,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改进,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
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每到作文课,同学们都愁眉苦脸,叫苦连天,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至于厌恶作文。硬逼出来的作文,硬挤出来的文字,自然内容空洞,语言干涩,没有可读性,更无欣赏性。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绞尽脑汁想办法指导学生作文,但收效甚微。
感谢钱梦龙老师,他是拨开我眼前的作文教学迷雾的第一人。我有幸拜读了钱老师的文章《用“心灵钥匙”打开“心灵之锁”》,他用“给学生提低要求,给那些缺胳膊少腿的蟹爬式文字以及文字间莫名为妙的组合的文章打高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钱老师自己的话说:“先以适当的要求树立起信心,然后以体面的成绩增其兴趣,再以充分的理解动其感情,最后以长期的合作坚其意志。”最终学生改变了作文落后的面貌。我尝试用这种方法,果然奏效,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写作水平逐步提升。
感谢魏书生老师,他让我懂得了写日记就是道德长跑。
感谢赵谦翔老师,他让我认识了“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以导为脉”的绿色作文。
……
实践证明:多看专家的著作,吸纳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你会在研究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优美,典范性强,是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这些文章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求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文”熏陶,体味其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的目的。同时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每个学生备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定获益匪浅。
分析课文特点,通过课文学习写作技法。如:标点的正确使用;习作正确的书写格式;如何开头和结尾;一些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说明方法的使用等。我们在教学时要有重点地教给学生,通过文后的小练笔、写读书笔记、写日记等方式进行专项训练,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进步定会让我们对写作教学充满信心。
三、多读好书,丰富知识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难免“入不敷出”。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应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强调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与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体验生活,获取材料
学生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小组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向我们讲明了作文的素材来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应该来自学生的生活。如果学生生活阅历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五、勤于动笔,提高水平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随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随笔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使随笔成为学生乐意做的事,让学生想写、爱写。学生习惯了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事物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自然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会随之逐渐提高。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有效提高作文能力。
六、采取多样批改形式,加强习作交流
作文批改采取“师改、自改、互改和生改”四种最基本形式。
1.师改:每次作文后,教师抽取近半数作文进行批改,目的是了解此次作文中知识的落实情况,找出优点,差距,然后全班评讲。
2.自评:学生作文后,要求他们自己朗读一遍,然后从文中划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做旁批。最后用一句话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要求优点多于缺点。
3.互评:同桌交换作文进行批改,要求从别人的作文中至少找到一处闪光点,做好旁批,写下评语,仍然要求优点多于缺点。
4.生评:学生作文后,每个班选两个学生批改作文(这类学生一般是成绩较好,而作文不够理想的人),要求他们给出书写分,找出闪光点,再下评语,批改后做好记录,上课时由学生评讲。
七、创办校刊,激励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