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7:0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系统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篇2
1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合同管理风险隐含在整个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的全过程,主要集中体现在履行阶段。按照合同管理的性质,可将合同管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等。准确把握合同管理风险的类型,分析产生的原因,切实采取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
1.1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等级划分,合同管理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合同解除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政策、法律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签订、履行。
1.2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范围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客观风险受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等制约和影响,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规避的。而合同管理的主观风险受内部和外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是可以规避的。内部管理风险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解除过程中存在风险,这种风险可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或带来巨大损失。外部环境风险是由于合同对方信用等级较低、不正当竞争以及财务状况不佳等因素,造成的蓄意欺诈或违约导致合同管理风险。1.3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责任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直接参与合同管理全过程中,由于在合同评审、履约、变更或转移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给合同管理带来的直接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间接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分包方及第三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合同的履约、变更或转移、终止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风险。
2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合同管理风险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等各个环节。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合同管理制度因素和人员素质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受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形势等影响较大,只能提前进行预测和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因素主要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当调整,调整的内容、时限、幅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搜集和预测,相对经济环境变化风险可控程度高。自然灾害事故因素偶然性较强,很难提前进行预测,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可通过风险转嫁等进行分担。
2.2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
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对合同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因素。风险意识因素是对合同隐含的风险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在合同中经常出现责权利不平衡,罚责不对等的情况,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质量、付款、索赔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法律意识因素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全过程中,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掌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条款未做仔细推敲,未按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签订和履行合同,不能有效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例如:一些建筑工程在开工后再补签合同,存在制的认识程度不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失灵,给合同管理带来风险。
2.3合同管理制度因素
合同管理制度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涉及合同评审制度、成本核定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结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合同评审制度因素是各部门在合同评审中未按评审程序、内容、标准、时限等进行评审,致使合同不能正常签订或存在履约风险。成本核定制度因素是未按成本核定制度进行成本分析、核定,造成经营风险。工程款支付制度因素是一些单位未按合同条件支付工程款或随意挪用工程款,对各类分包分供合同的付款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导致合同履行存在风险。结算制度因素是由于结算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已竣工项目进行结算;对以往项目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核查数据;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结算不能顺利进行,合同履约不能圆满完成。
2.4人员素质因素
人员素质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识结构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或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锐性不强,缺乏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准确分析、预测,造成合同在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未能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合理的风险;发现问题,但未提出合理性改进意见的风险;起草合同人员未采纳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风险等,致使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
3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分为合同流程管理体系、合同文本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预警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
3.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进行监管,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述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体系
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不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国家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准文本体系。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合同文本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拓展思路,及时补充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力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合同管理与投标报价、成本核定和结算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合同管理人员须认真仔细地对各个业务单位报送的合同进行审查、把关,严格做到“四不”标准,即:不规范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合法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经审核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有巨大经济风险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才能从源头上避免不完善合同的发生,切实提高合同签订的准确率。
3.3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是使合同双方增强互信、加强合作、确保合同签订和履行顺利进行的平台。为此,应建立并完善分级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划分等级,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可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从严掌握。
3.4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实施合同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全过程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实行分级分类预警,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对各单位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条款的合理性以及收益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判,特别是对所报收益过低、甚至是亏损的项目应要求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风险之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上报详细的报告,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详细说明,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要建立风险跟踪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时跟踪、反馈和预警,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3.5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体系可包括定管理、项目施工预算管理、项目结算管理、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等内容,可通过互联网或单位内部局域网实现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行力差、管理人为因素大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过程管理控制,适时反映合同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对合同管理过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3.6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确保合同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此,应建立并完善专业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熟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具有合同管理和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从事合同管理工作,以切实发挥人才在合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建立专业人员培训机制,注重对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要适时举办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并定期举办合同管理经验交流会,或与咨询单位合作进行合同的研究、实践;定期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采取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专业人员的思路。要建立专业人员考核机制,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责任意识、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合同履约情况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逐步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在整个管理系统,营造重视合同管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篇3
关键词:GIS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一、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nvironment ,简称EGIS) 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是GIS 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延伸,是GIS 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管理技术等各种环境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 基本功能包括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输入、存储、编辑,以及制图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编辑功能允许用户添加、修改、删除点、线、面或修改其属性信息;制图功能可以灵活多样地制作和显示及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如污染分布图、水功能区划图、环境规划图等等,地理要素可放大缩小以显示不同的细节内容,并能够测量地图上线段的长度或指定区域的面积。
2. 空间统计分析(Spatial Statistics Analysis) 是指对空间数据库中的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毕业论文 包括各种属性数据的集征数、离散特征数及其分类分级统计等。
3. 叠加分析(Overlay Analysis) 功能允许两个或多个图层在空间上比较各空间要素和属性,分为合成叠加和统计叠加。合成叠加得到一个新图层,它将显示原图层的全部特征,交叉的特征区域仅显示共同特征;统计叠加可以统计一种空间要素在另一种空间要素中的分布特征。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从而获得各种感兴趣信息,如利用类型叠置分析获取新的类型。如土壤图与植被图叠置,以分析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可以计算某一区域内的植被类型的数量及面积,即通过对同一地区、相同属性、不同时间的栅格数据的叠置,可以分析由时间引起的变化,通过与所需提取的范围的叠加运算,快速地进行范围内信息的提取等。
4. 缓冲区分析(Buffer Analysis) 是GIS 的基本空间操作功能之一。例如,某地区有危险品仓库,要分析一旦仓库爆炸所涉及的范围,这就需要进行点缓冲区分析,结合与居民地图层的叠加分析,可以获取需要疏散的人口数等等。
综上所述,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核心,空间统计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分析等功能为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环境分析功能与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将为环境各部门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信息服务和管理工具,成为各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作手段。
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
由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可以应用在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区域环境规划、环境监督管理、区域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研究等;二是它可以广泛应用在国家、省、市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具体应用。
1. 电子地图使环境管理工作变得轻松直观
由于采用空间数据和数据库挂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地图由传统的静态纪录变为信息丰富多样的动态的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它使环境主管部门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管理变得直观、简单和轻松。如通过直接对地图要素进行查询,可以获得环境监测点位、污染源等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关系等信息。可以对各种环境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并分析以及采用直观的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进行展示,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快捷的支持。
2. 强大的环境规划手段
区域环境规划是EGIS 应用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基于EGIS 的环境规划模型还处于深化研究阶段,将环境应用模型与GIS 集成为一体,可以为环境规划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手段。由于应用EGIS 能够更好地考虑和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3. 危险物运输管理
借助GIS 的运行路径选择功能,可以对危险物转移运输线路进行优化选择,能避开人口集中居住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制定运输计划。并可以通过GPS 对危险物的运输线路进行实时监控。
4. 环境模型模拟分析
环境模型在环境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出污染事故发生后各个时间的扩散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硕士论文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大气扩散模型、1 维水污染扩散模型、2 维水污染扩散模型等等,实现各种模型的模拟结果的生成、2 维和3 维的显示等功能。
5. 为数字环保提供技术平台
数字环保是最近提出来的终极环境管理系统,它是继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以后,环保领域提出的新概念,它将是未来十年环保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终极方向,EGIS 作为数字环保的基础平台,将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动态环境信息服务,也能够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逐步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国外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重点
1. 数据采集的技术比选
当前环境管理决策要求EGIS 提供的数据种类及其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同时信息采集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GPS 技术、视频技术、高清晰卫星图像、实时环境监测技术等等。这些实时信息采集系统都有很多传感器,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气压及水质等等。如最近微软公司正在基于Virtual Earth开发一项新技术,用户可以在地图上搜索大量的实时信息,如道路拥堵情况、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甚至是汽油价格等等实时信息,这需要大量的传感器采集空间及其相关的实时信息,这无疑会推动更多的数据采集技术的开发。
2. EGIS 与环保信息化之间如何协调发展可以预计未来五年内EGIS 将会与环境信息化越来越紧密地集成起来,发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现有的环境管理与决策水平。二者的紧密集成还需要研究以下问题:
1. 制定所需空间数据及环境数据的标准,以保证系统的扩展性与兼容性;
2. 空间数据的获取渠道以及更新途径,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及可靠性;
3. 研究以何种方式进行有效集成,并分析这种方式的可行性;
4. 研究环境信息与空间信息及其分析、模拟结果的综合表现方式;
5. 建立示范项目以便分析和测试集成的效果。
3. 海量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
随着空间信息与环境信息的积累,EGIS 的数据库的维护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的数据采集技术可能会使数据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维护是要继续研究的课题。如:采用什么技术来实现空间数据的更新与历史数据的备份? 如何实现新旧空间数据的合并和统一? 如何利用数据挖掘与信息抽取技术来更好地发挥数据的利用价值? 遥感数据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等等。
四、发展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探讨和建议
随着国外EGIS 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条件开始逐渐成熟,而且将成为我国发展GIS 的重点领域,从GIS 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领域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开发的珠三角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等,但鉴于我国GIS 基础工作薄弱,特别是基本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因此EGIS 的开发费用十分巨大;加上EGIS 的发展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技术,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和开展我国EGIS的发展策略研究。
发展EGIS 应当采用“统一规划、注重基础、紧密跟进、高起点开发、协调发展”的发展策略。
1. 统一规划。由于EGIS 的发展不但涉及众多环境部门,还包括与其他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如土地管理、环保、环境管理等部门) 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又涉及多种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为了降低空间数据资源采集和管理的成本,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多方部门的参与下,统一规划和构建EGIS 的发展框架。
2. 注重基础。由于我国GIS 发展基础薄弱,数据基础是系统生命力的关键,失去了完善可靠的基础数据的支撑,系统的功能再强大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要在统一规划的思路和明确的发展框架下,不断加强基础空间数据库和基础环境数据库的积累与建设。
3. 紧密跟进、高起点开发、协调发展。职称论文在技术上紧密跟进国外先进的GIS 技术,高起点进行系统开发,与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相协调,共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EGIS。
当前我国各地许多部门虽然已经开展了EGIS的研究与开发,但这些开发均是出于本部门的需要,很少考虑到将来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加上没有全国性的EGIS 发展框架和数据标准,数据的通用性将成为
影响EGIS 开发的关键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开展EGIS 发展体系和框架标准的研究。
篇4
关键词:C/S结构:B/S结构;多数据源;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O引言
电能质量事关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以及用户的经济效益。 现行电能质量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公用电网谐波、供电电压偏差、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等。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不断接入电网,各供电公司可以随时查看所管辖区域站点的电能质量状况,但是由于众多的设备厂家服务于电能质量管理工作,使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数据变得庞大并且分散,极其不容易统一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能质量数据的管理水平,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能兼容多个电能质量数据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使数据具有网络化和共享性等特点。
1平台设计目标及原则
平台设计目标是:基于天津市电力公司ATM网络,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构建多数据源的电能质量综合管理数字化平台,将电能质量管理从分散管理转向集中管理、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提高天津市电能质量管理水平,并使之逐步成为整个天津市电能质量管理的基石,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平台设计原则是:遵循国家关于电能质量的规定及技术规范;把该平台置于整个信息化体系之中进行设计和开发,充分考虑到与各个采集设备厂家的数据共享;在遵循软件开发规范基础上,更强调变电站及其采集点图形化、采集设备兼容性及接口可扩展性、各种谐波数据的统一存储: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分别实现集控台子系统和Web信息管理子系统;整个系统应具有全局性、共享性、网络化、稳定性、实用性的特征。
2系统结构
本系统充分利用现有ATM网络和硬件资源。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分离开来,各自以双机热备的工作模式运行。数据采集器以电话拨号的方式把数据存储到前置机中,集控台接收前置机中的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集控台有采用C/S结构开发的集控台管理子系统和采用B/S结构开发的Web信息管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server2000,应用服务器采用IIS5.0+.NetFramework构建。
3平台功能
该平台从系统功能上划分为两个子系统:集控台子系统和Web信息管理子系统。
3.1集控台子系统
集控台子系统作为电能质量平台的管理中心对各前置机的数据进行接收以及对系统各种属性进行设置,毕业论文 包括采集点图形管理、数据接收、比对标准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l)采集点图形管理模块
采集点图形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变电站分布图形管理和采集点分布图形管理,可将数据采集点的管理可视化,增强了操作的直观性。在图形中先显示出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分布图,点击变电站进入这个变电站的电气接线图进行采集点的设置,在图中也可以对采集点所连接的前置机进行删除、新增与修改的操作。
(2)数据接收管理模块
前置机每天都会向集控台传输数据,集控台在接收数据后要进行判断和处理后把数据存储到总数据库中,然后进行其它的应用操作。数据接收方式包括远程接收、人工接收两种方式,远程接收又包括定时接收和即时接收两种方式,如果通讯出现了问题,可以选择手动录入数据或用便携设备来向集控台传输数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接收数数据的对象,即选择从哪些前置机接收数据。集控台数据处理过程是(如图2所示):把接收到的数据与设定的标准数据进行比对,找出超标数据或危害性数据,将危害性数据信息过滤出来存入相应的电能质量数据表中,用户通过查询得到危害性电能质量信息,可迅速做出相应的处理。
(3)比对标准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了谐波比对标准值计算、比对标准的设置、比对标准的。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会根据谐波的衡量标准来区分数据是否为谐波,硕士论文 这个谐波的比对标准相当于一个模板,并可以在电能质量国家标准值发生变化时通过操作界面进行修改。系统为这个修改功能设置了最高权限,允许系统管理员进行修改。
(4)设备管理模块
底层设备的正确配置是实现数据采集器与集控台之间数据通讯的基础,主要功能包括串口的设置、前置机属性的查询和设置、采集单元信息查询和统计,以及集控台与前置机进行数据通讯的服务配置。
(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能够对系统的用户、角色、权限进行设置,具有数据库清理、数据库备份、数据库还原、数据库属性设置等数据库管理功能。
3.2Web信息管理子系统
Web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在Intranet上通过Web页对传输到集控台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的方式展现,清晰地分析出谐波的发生情况。该子系统包括电能质量数据查询、基础参数查询、统计分析、报表与报告管理等功能模块。
(l)电能质量数据查询
该模块实现按指定的查询方式查询电能质量数据,包括谐波数据、电压偏差数据、频率偏差数据。查询方式主要包括按数据的产生日期查询、按产生数据的变电站进行查询、按产生数据的单位或部门进行查询、按电压等级进行查询、按数据的种类进行查询。当谐波数据补增或出现其它变化时,用户还可以据此对谐波数据进行修改。
(2)基础参数查询
该模块主要对监测点基础参数值进行查询,能够查询指定变电站的各监测点的电流标准值、电压标准值、电压偏差标准值和频率偏差标准值。
(3)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模块包括电能质量图示分析和暂态事件分析。图示分析是指对电能质量数据按指定时间范围和监控对象以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分析,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包括报警数据、正常数据、综合数据、实时数据以及闪变数据。职称论文 主要生成以下类型的图形:电压、电流谐波总畸变率变化曲线,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变化曲线,电压、电流总有效值变化曲线,功率变化曲线,基波电压、电流变化曲线,不平衡度变化曲线。
暂态事件分析主要针对普遍影响电力系统及工业用户的电压跌落(Dis/Sag)、电压骤升(swell)、电压短时中断(inrerruption)等事件进行录波,进而结合经典的SARFI分析方法与ITIC曲线分析,以图表、曲线、统计报表等形式给出事件过程的详细分析,并从电网可靠性角度作出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估。它主要包括以下分析功能:暂态波形点(Point on wave)分析、暂态事件的SARFI-ITIC曲线统计分析、SARFI-X统计报表、基于正IEC61000-4-11和UNIPEDE的典型报表分析及暂态事件汇总表。
(4)报表和报告管理
谐波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生成报表和报告。报表是通过对电能质量数据按指定时间范围和监控对象进行统计和分析而生成的,可保存为Word、Excel或文本格式的文件,主要有以下类型的报表:各次谐波电压、电流统计报表,电压偏差统计报表,电能质量综合报表,基波、谐波电压和阻抗、总功率、谐波功率、频率偏差等查询报表。报告主要是关于电压、频率、变电站名称、采集时间以及前置机属性等相关信息的文件,报告文件可以打印、上传。
4关键技术
C/S与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C/S结构是二层次的面向数据的应用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强、网络通信量低、响应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数据;但是维护和管理的难度较大,不能实现快速部署和配置,通常只局限于小型局域网。
B/S采用三层结构,在数据管理层口Bserver)和表示层仍rowser)之间增加了中间件用于构建业务逻辑层。B/S结构着重于客户机对应用服务的请求,具有独到的优点:具有强大的应用管理功能,高性能地处理大量并发访问,屏蔽异构平台,很好的灵活性、易维护性、可扩展性等。但是缺点是系统响应速度慢、服务器开销大、通信带宽要求高等问题。
电能质量管理平台采用了B/S和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充分发挥了两种结构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优化地分别实现了集控台管理和节触b信息管理两个子系统。
多线程机制
在接收数据过程中,该平台会对不同厂家的设备同时进行数据接收与处理,如果按照常规的工作流程,工作总结 每一个厂家设备都要排队等待,造成处理时间延迟和资源浪费。为了保证系统任务和数据库操作不会占用过多系统资源而导致死锁的现象发生,该平台使用了多线程机制,使多个任务能够在后台有条理地并发执行,增强了程序运行的稳定性。多线程机制使得用户可以在等待任务执行过程中去执行其它任务而不会相互影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可视化图形操作
该平台运用图形对变电站的分布和变电站内采集点的设置进行管理,由于图形操作所带来的可视化效果远远好于普通的文字效果,用户通过图形很直观地看到一个变电站站内的采集点是如何分布的,为用户创建了方便快捷的操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扩展的设备接口
为了兼容不同厂商的数据采集设备及数据管理系统,该平台制定和开发了可扩展的设备接口功能。通过TCP/IP协议和接口标准,将新接入系统的数据服务器在平台中注册,平台根据服务器在ATM中的IP、机器名、数据库的登录名和密码进行通讯,并做出相应的配置,从而能够与新接入系统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局域网监控
局域网监控是通过监测局域网上需要接收数据的前置机是否在线来判断前置机的连接状态,然后决定是否可以进行相互通信的操作,系统通过局域网监测把局域网上前置机以及系统自身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反馈给用户。
5数据规约
局域网通信协议具有数据同步通信机制,在同一时间可以进行多线程的数据通信操作。在局域网络的TCP/IP协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IP地址的访问进行数据的通信。尽管各厂家的底层协议不相同,数据格式也不相同,但是只要在上级通讯服务到管理分析软件之间统一协议及数据结构即可,所以数据结构与传输协议要与集控台一致。集控台只需要从前置机接收与谐波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就可以了,并不用获取前置机所有的数据。这样不但提高了集控台的处理速度,还保证了数据分析的质量。集控台统一了数据库表的接收内容,除了系统自身的基础信息表之外还有:变电站信息表、采集单元信息表、谐波数据表、频率偏差数据表、电压偏差数据表、谐波电流允许值表和数据定时传输时间表。有了这些表的数据,系统就能够准确的实现谐波的数据分析了,并可以从具有危害性的谐波数据中得知变电站以及采集单元的位置和属性信息,以便电力公司对其快速定位并及时解决电网中存在的问题。
6平台特点
总结起来,该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采用C/S与BI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优化地实现整各平台;
使用了多线程机制并发执行多个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运用可视化图形操作对变电站及其采集点进行管理;
具有设备兼容性及接口可扩展性,兼容多数据源;
各种谐波数据集中存储,统一处理,信息共享;
利用局域网监控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畅通;
具有严格的权限设置和数据控制功能;
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中,与相关系统接口友好。
7结论
天津市电力公司电能质量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英语论文 充分发挥了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点,优化地分别开发了集控台管理和Web信息管理两个子系统,具有多数据源兼容及设备接口可扩展的特点,利用多线程机制、可视化图形操作、局域网监控等技术实现了平台的强大功能。该平台改变了天津电网原有的电能质量数据分散处理的现状,将电能质量从分散管理转向集中管理、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提高了电能质量管理水平。该平台作为电能质量管理的一个网络数据中心和应用程序中心,实现了天津电网所有电能质量数据的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篇5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 一) 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的分析
流动资金是指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 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信不足, 在进行市场经济活动中, 一般以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支付货款, 很难进行短期融资, 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往往较大。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而不得不采用赊销这种方式, 但是, 没有有效的催收措施高额的应收账款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 造成资金回笼困难, 导致了资金运用效益上的损失。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上也没有计划, 库存物资的收、发、结存缺乏严格的控制, 使得会计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较大, 存货周转率低, 也会造成流动资金短缺。
( 二) 投资活动的分析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 其决策人都没有经过科学而严密的论证,毕业论文 如果产品滞销, 技术落后, 设备老化, 就认识到新产品试制、技术开发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必要环节, 开始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提高新产品研发的速度, 增加了许多投资项目, 导致了虽然是巨额投资但报酬率很低的事实, 没有达到顶期的效果, 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以至于陷入破产的边缘, 造成投资失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 他们总是希望尽快收回投资, 容易追求短期目标, 由于自身规模较小, 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在避免产品单一的经营风险中, 力图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 但分散投资也会导致原有经营项目运营资金周转的困难, 进一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论在投资资金、投资项目以及投资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
( 三) 筹资活动的分析
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同, 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面较宽, 资金周转较慢, 资金需求量较大, 融资难度相应较大; 服务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周期短、随机性大, 相对其它中小企业而言, 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 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 按照国际惯例, 主要资金来源是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 社区型中小企业则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较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 但是社区共同集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与大企业相比, 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积蓄或家族集资, 极少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信贷和其他的财政支持。如何通过多种形式获得资金, 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还是银行贷款,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 社会信用观念和风险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企业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 非市场化现象严重, 资本市场和交易市场存在失衡现象,银行信贷的规模和结构、资金价格及其变动也对企业所有制的性质有比较严格的约束。中小企业由于融资结构单一、规模小、机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等不得不通过高利息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 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 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流动资金运用方面、投资和融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职称论文所以,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可以国家经济政策、融资方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
( 一) 国家政策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
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就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 改善其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加快我国社会化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 发表了若干意见, 这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服务。如交通银行的“展业通”为扶持和服务小企业发展, 适应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在原来金融产品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专项信贷和结算的金融产品, 运用科学简便的方法和优化的审批流程,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对不同的企业分别提供了“生产经营一站通”、“贸易融资一站通”、“工程建设一站通”、“结算理财一站通”等不同的金融产品, 还款方式灵活、还款期限较长, 企业贷款担保方式可以采用房地产抵押、国债以及仓单质押等多种方式, 有利于小企业资金安排和应用。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管理,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融资计划应与企业发展周期联系在一起管理。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过程中, 应注意不同阶段融资方式有所区别。在初创期以内源融资为主, 在成长期则以外源性银行融资为主, 在成熟期可以考虑以权益性融资为主, 在衰退期可以考虑新一轮的融资, 开发企业新产品和新市场。2、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 银行与中小企业是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可以通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加工成本, 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扩大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 实现银企之间的信息充分与对称。3、在资金运作方面, 可以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方式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如积极稳妥地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尝试发行可转换债券, 附新股认购权证的企业债券等,使中小企业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尤其是地区性的资本市场来筹措资金, 建立多层次的企业融资体系。
( 二) 信息技术的运用
从90 年代中后期开始, 为了确立竞争优势, 企业更加关注进入市场的时间、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水平和运营成本的降低, 并且为适应市场全球化要求, 组织结构和投资结构也趋向于分布式和扁平化, 仅靠企业自己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 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 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 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 并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的动态信息, 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 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财务效率, 并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美国的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 首先提出了新的概念—企业资源计划, 简称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 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也代表企业管理软件的基本思想, 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管理人员能通过erp 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及时精确地对安排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计划, 对材料采购资金、价格、质量以及采购计划、支付的方式都有全面管理和核算; 对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参数进行差异分析, 优化成本, 提高了成本的控制力度;而且能通过财务核算了解销售的全过程。信息的畅通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实时。财务和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 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erp 系统对于往来款项的管理也进行了有效全面的管理, 对于这种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企业为扩大销售和赢利而采取的赊销手段, 除了依靠产品本身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条件外, 销售款能否收到便是资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及时准确掌握客户及供应商资金、信用等方面的信息, 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和应付账款的支付安排都是有很大帮助的。erp 系统在其他模块的应用如总账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系统等其他方面对企业的管理也有很大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和规模有限, 在信息化的应用方面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适应企业管理, 关注数据的流程, 选择正确的财务信息工作方式, 根据自己资金和需要选择相应系统模块, 最后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选择相应的软件。
( 三) 中小企业投资管理
中小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正确进行投资决策, 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和管理, 努力降低投资风险。第一、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市场比资金更为重要, 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 如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哪怕是暂时的困难, 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克服资金不足, 关键还是取决于新产品能否及时销出并收回投资。由此可知, 有无合适的市场销售渠道是研究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先决条件。对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 政府应帮助他们选择好进入的行业,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例如政府可以为他们提供较为完善的市场调研以及行业前景分析, 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供事前帮助, 是减少中小企业投资者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第二、为了回避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应采取跟进战略。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率先开拓市场。因为市场的开拓者通常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虽然开拓者率先进入市场, 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但风险也会很大。跟随成功者的做法, 不失为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灵活, 形式多样, 适应性强, 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 改变生产方向, 甚至转行, 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跟进战略, 首先要把握时机,避免盲目性。如果时机把握不住, 不仅存在投资风险而且资金的需要量也相当可观。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较为保险的作法是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机会。第三、中小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 中小企业的产品, 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企业拳头产品也有—定的生命周期, 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 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 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如采用新技术引进更新产品试制, 能节约投资, 那也是应采取的一种投资方式。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 如果企业的设备不是处于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状态, 那么该企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这种方式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 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企业一方面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 另一方面, 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和技术更新, 否则,原有队伍很快就会老化。因此, 中小企业应以内部投资为主, 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四)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
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资金管理。要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 提高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 同时又要注意不能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加速资金积累尽可能提高折旧率, 减少行政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等, 以改变企业信贷资信能力。中小企业应积极参加信用保险和信用担保, 改变自身的融资环境。要有效地利用企业现有的各种闲置资本和存货, 通过抵押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抵押企业债券等各种融资渠道, 进行企业筹资。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方式或通过各种基金组织筹集资金。中小企业要树立现代融资意识,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去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树立现金流量观念、加强资金的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与此相关的资产周转效益较低, 周转资金相对不足。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 在库存管理和交易结算等方而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具备大型企业那种内部资金调度的能力。特别是在经济景气时期, 中小型企业更容易忽视财务管理。为此, 中小企业更应注重营运资金的管理, 充分利用现金预算表及资金调度表加强信用管理, 加强存货管理, 减少资金占用, 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举借短期资金供长期投资使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并呈多样化趋势, 而解决途径也会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自身发展而发生变化。工作总结 中小企业必须与银行沟通建立一种“战略关系”, 加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及时有效地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投资管理水平、资金营运水平及获利水平,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只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并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 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 1] 刘海英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j] . 商业时代,2006( 11) .
[ 2] 王裕明.实施erp 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j] .上海管理科学, 2005( 01) .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