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5 05:1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亲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母亲是本厚重的书,足够一生去品读!
手把针线仔细牵,
春衫犹恐漏风寒。
辛勤恨不生双翼,
剪尽青灯望眼怜。
人们常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
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我不知道攒了多少次回眸
才换得与您的这份母女深情
母亲啊您以博大的爱,给了我生命
四十几年的生命历程中
我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读着您
您质朴丰厚的内涵
值得我一生去领悟和欣赏
母亲啊,是您的爱伴随着我成长
您那沧桑的背影,经历了多少夕暮烟雨
您那布满皱纹的脸庞,镌刻近一个世纪的沧桑
您那深邃的目光,读遍了人间的雨雪风霜
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曾编织过多少的希望
那满头的青丝呀,岁月已将她染成了白霜
风吹来了苍老的岁月,那是在诉说流去的时光
您那坚强的步履,曾经翻过了多少坎坷的山梁
梦,溢出的那快版图,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品读母亲,那弯曲的脊梁上
背负过多少痛苦和忧伤
品读母亲,悠悠的岁月
承载着你一生的梦想
篇2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3、《母别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译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
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篇3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这伟大的节日里,我们应该向我们的母亲表示点什么,所以你准备了什么惊喜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一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二怀念母亲
又一年母亲节来临
普天下的母亲
今天都会在幸福和快乐中沉浸
来自远方的祝福
来自身边的欣慰
我的母亲
却静静地躺在荒山野岭上
孤零零地守着那片凄凉的松林
见不到我们欢笑的面容
听不到我们祝福的声音
收不到儿女们的半点音信
原谅我不能来到您的坟前
给您送去祝福和安慰
只能在遥远的异乡城市里
祈祷您在天堂的灵魂
记得三年前的今天
电话里传来您病危的音讯
我火急火燎地赶回家中
看到的却是您弥留中的昏沉
多么想再让您看我一眼
多么想再听到您的声音
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从此,您的音容笑貌只能在梦中找寻
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不太懂事
您为我们操碎了心
为了生计您节衣缩食.含辛茹苦
把我们拉扯成人
您盼望我们活得有点出息
您希望我们都堂堂正正做人
今天我们个个都成了家.立了业
有了儿女有了孙
我们不是无情无意的儿女
也知道什么是感恩
我们明白该是回报的时候了
可病魔却剥夺了您享受的福份
我们送来了美味佳肴.稀珍果品
医生说,这些成了您生活中的忌禁
我们想让您坐上飞机
去看一看大漠.草原.塞北的雪
游一游天涯海角的椰树林
没想到,您却坐在轮椅上
度过了生命中最后几年的光阴
报答成了一句空话
留下的却是遗憾终身
还有两行悲伤的泪
一颗永远怀念的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上还有什么
如此令人痛心
天下的儿女们
如果你有健在的双亲
你还在等什么
赶快去奉献你的一片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
也许是一间茅屋栖身
也许是一声问候
也许是来自远方的一个短信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
也许是含着体温的硬币一枚
只要你有这份情意
在孝敬的天平上没有高低之分
我带着一颗怀念的心
写下这篇浸透泪水的诗文
去告诫天下的儿女
去抚平我那颗愧疚的心
献给我最亲爱的母亲
愿她在天之灵得到一丝安慰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三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四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问安,
没给你写信,可是,别让你心里
产生怀疑,好像你儿子应有的
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胸中
消失。决非如此,就像那岩石,
在水底深深扎下永远的万年根,
它决不离开原处,哪怕是流水,
时而用风浪,时而用柔波从它
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
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
时而受痛苦鞭笞,汹涌地卷过,
时而受欢乐的静静的抚爱,
遭到覆盖和阻拦,使它不能
向太阳露面,不能映着四周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敬你。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五当太阳把麦穗刷成一片金黄时
母亲
您的生日宴会又将在收割的协奏曲中
如期进行
这片黄土是上苍为您特制的蛋糕
你用镰刀将遍地的烛光
割倒叠起
我跟在您的身后拾捡遗落的烛光
您很满意的笑
这是您允许我为您祝寿的方式
其实我很想说些什么
哪怕一句话也好
一个字也好
您依旧弯腰如弓大粒的汗珠
弹射成身后夕阳如血
终于在那把可以击穿任何冠冕堂皇的
镰刀宣布休息时
我想终于有机会为您讲出那句压抑已久的话了
而您却枕着一地汗珠
篇4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
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
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
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 ;
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提起你手中的笔,为亲爱的母亲写点什么或做点什么
沧桑后的纯净-献给母亲
我仿佛不太爱她
太柔弱的肩
撑不起我的太阳
沉重
我常常叹息
为她
为父亲离去后
难以抹去的心伤
母亲的头发是染过的黑
漂亮的眼睛
掩盖了无声的迷茫
她不曾埋怨
我少不更事的成长
从来的隐忍
为我无知的错伤
她老了
依然淡淡的没有语言
偶尔的笑容
孩子般无恙
那些被生命洗涤的沧桑
在她的心里变得纯净
或者没有
或者遗忘----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3):
懂你
孩子
我正在翻看你的照片
看你一步步成长的轨迹
襁褓中的懵懂
木马上的童年
快乐调皮的嬉戏
你的每一个笑靥
无不让我心系
我也回头审视自己
看时光怎样任青葱似的少年
渐渐褪却了红颜
昨日还是的少女
转眼间却已是他的妻
妈妈
我现在已懂得了你
退后数十载
你何尝不是一朵傲春的梅
青丝白发
就这样一代代交替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4):
舒婷的诗
呵,母亲
作者: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5):
冰心的诗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放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只,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篇5
背后蕴藏了多少美好的爱,
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观察,
如果你病了,不论刮风下雨,
她都会用瘦小的臂膀,背你
去医院,就算天上下刀子,
她也会再所不惜。当她得
知你已恢复,她会欢天喜地
地你,做些美味佳肴,
让你开心。你是否记得,是
谁把你带到世界上,是你的
母亲。是谁,用乳汁,盼你
长大。长大后的你,给母亲
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
认为是母亲欠你的,可是如
果没有母亲,你会来到这美
好的世界上吗?即使母亲把
你生下来,但没有乳汁,你
怎能活命?
篇6
虽然儿子作了您觉得不对的事情,
您却仍然希望通过喋喋不休来让儿子遂您心愿,
于是,儿子有了第一滴泪。
母亲,您好落伍,
虽然儿子多次“指责”您作得菜难吃,
您却淡然笑着慈爱地一如既往让儿子安顺长大,
于是,儿子有了第二滴泪。
母亲,您好善良,
虽然儿子痛惜您的行为为他人笑话,
您却执着安详坚持自己看着我们获得人生成绩,
于是,儿子有了第三滴泪。
母亲,您好伟大,
虽然儿子总感到您多么的浅陋鄙薄,
篇7
自诩“文化人”的母亲,却很是有些迷信。她倒不是信神信佛,就是笃信凡事只要讨个好彩头,就能事事吉利、顺心顺意。过年过节时的那些讲究,母亲一个都不肯落下。什么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大鱼代表年年有余等等,母亲每年都会非常虔诚地传承这些传统习俗,并且一再嘱咐我们不要犯了某些禁忌。所以,每到过年过节时,我说话做事都会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犯了禁忌,惹母亲生气。
这还不算,母亲平时做事也习惯讨个好彩头。我们盖上新房子那年,母亲买了一些新碗筷。她笑呵呵地说:“不多不少,八碟八碗八双筷子,意思就是发发发。以后呢,咱家要发家了!”父亲要在院子里种树,母亲首先发表意见:“要种树,得种杏树,意思就是‘幸福’。就这样吧,一定要种两棵,好事成双嘛!家里有了两棵杏树,幸福就会随时跟着咱们!”父亲被母亲的说法逗笑了,说:“好,就依你!咱种幸福!”父亲一向都是听母亲的。那两棵杏树种上以后,长得非常好。说来也奇怪,我家的好事也随之而来,先是父亲种的西瓜赚了钱,接着是我考上了重点初中。母亲更得意了,喜滋滋地说:“我说了嘛,种杏树就是种幸福,幸福果然就来了!”
我上中学时住校,每两周才回家一次。我考大学那年,回家后母亲经常炖猪蹄给我吃。我心里很纳闷,母亲在吃的方面一向节俭,怎么舍得花钱买猪蹄?母亲对我说:“你在学校也吃不好,回家来要补补的。最重要的是,吃了猪蹄,就能金榜题名了!”我被母亲的做法逗得大笑。后来我看书知道,古代有人赶考,亲友就赠送猪蹄给他。“猪”与“朱”同音,“蹄”与“题”同音,寓意就是:希望赶考的人金榜题名,成为将相,也能朱书题名。不过就母亲那点文化,必定是没有看过这类的书籍,但她靠自己的思维,竟与古人的一些习惯不谋而合。我吃了母亲做的猪蹄,想着母亲说的“金榜题名”,觉得心中力量倍增。那年,我真的如愿考上了大W。母亲更加得意了,觉得是她的妙招起了作用了。
这么多年里,母亲一直这样做。我家开小卖部那年,母亲用了很多红色来做小卖部的装饰,寓意红红火火。她还在院子里养了很多花,开花时节,花开得红艳艳的,她会无限神往地说:“看这花儿开得多热闹,咱的小卖部生意一定会非常好的!”果然,小卖部经营得特别顺利。
篇8
女儿小薇6个月大时,我和婆婆的矛盾终于爆发。其实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可桩桩件件聚集起来,就像越吹越大的气球,最后终于到了极限,“嘭”的一下,爆了。婆婆一气之下,撂了挑子,把正磨人难带的女儿和乱成一锅粥的家丢给我,自己甩手回了老家。
老公向平工作忙,一点忙帮不上。他几次要打电话请婆婆回来,都被我拒绝。我赌着气,心想离了谁太阳也照常升起,地球也照样转,你不帮我带娃,难道娃就长不大了?
可是真轮到我自己带孩子,我才知道,太阳的确照常升起,但每天是灿烂还是黯淡你根本顾不上看。地球也的确照样在转,但转得多难多累只有自己才知道。她腹泻,一会儿一哭闹,这边拉脏的衣服还没顾上洗,那边又拉了一床一地。我忙着给她擦洗屁股,上护臀膏,她在我怀里挣扎不止,哭得声嘶力竭。外面,送快递的大喊我的名字,一下紧一下地“啪啪”打门;屋里,电话催命似的响个不停。我手忙脚乱地把她收拾干净放在床上,蓬头垢面地去开门,还没到门口,只听她在我身后一声惨叫。我慌忙转身,她已摔在地上,四肢在空中拼命舞动,哭得几乎背过气去。
终于安抚下她,腾出手来去接电话。是母亲,她的焦灼、急切顺着电话线传过来:“你怎么不接电话?出什么事了?你吓死我了,再打不通电话我就去你家了……”
我积攒的火气像被浇了油,“呼”的一下燃起来:“我能有什么事?妈,你别给我添乱行不行?我这儿都火上房了,没时间陪你聊天。”
两秒钟后,电话重又响起,女儿又开始新一轮的哭闹,我心烦意乱地奔过去,提起话筒就是一通咆哮:“妈,让我清静一会儿行吗?我一个人带孩子,快被她折磨疯了!你们谁都不帮我,我不过说了两句重话,婆婆就撂挑子,说走就走。我累得腰都要断了……”心里的烦躁和委屈忽然间涌上来,我的泪水霎时恣意横流……
母亲任我发泄完了,小心翼翼地问:“小薇是不是不舒服?听她的哭声不太对。”不等我回话,她又急急地说:“妮儿,你别哭,别急,妈这就过来。”
放下电话我才后悔,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她被糖尿病折磨多年,身体的多个器官衰竭,视力也下降得厉害,隔三岔五地就要上医院。也是因为这个,她才没能来帮我带孩子。而我在忙乱之中只顾自己着急,不管不顾的这一通发泄,一定让她担心了。可是她,快70岁了,这样的身体状况,即使来,又能帮上我什么呢?
【贰】
一个小时后,母亲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抱着孩子迎出去,母亲站在寒风里,一头的白发被冬天刺骨的风吹得散乱,沟壑纵横的脸上蒙着灰尘,冻得皲裂的手里提着一个大袋子。我刚出单元门,就被彻骨的冷风击得打了个寒颤,赶紧解开衣襟急急地把小薇往怀里塞。而母亲,看到我只穿着睡衣,一边训我穿得少一边慌忙张开胳膊,试图用自己的身体来为我遮挡扑面而来的寒风。
我的眼睛酸了一下,都是下意识的动作,我心疼自己的女儿,而母亲,心疼的是我。
进了家门,母亲把那个大袋子放在地上,说:“走得急,来不及给你们准备别的,自己地里种的萝卜、白菜、红薯……”我哭笑不得:“妈,萝卜白菜一两角钱一斤,你这么老远地上车下车,拿这么沉的东西干吗?”
她揉着疲累的腰,口里却轻描淡写地说:“再便宜那不也得花钱吗?你现在不能上班,向平一个人赚钱养家,如今又有孩子,花销大,能省点是点。”她把小薇接过去抱在怀里,面颊轻轻碰了一下小薇的额头,转头问我:“只是拉肚子?给孩子量体温了吗?发烧呢。”
被母亲一提醒,我才恍然,只顾着给她收拾了,居然粗心地忘了量体温。一量,果然是高烧,39℃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泪“哗”的就出来了。自从有了小薇后,我就变得特别脆弱,她打个喷嚏咳嗽一声都会让我心惊肉跳。我在房间里兜着圈子,焦灼犹如困兽,无助地问母亲:“妈,这可怎么办?不会是肠炎吧?还是急性腹泻?她会拉脱水吗?”
母亲接过孩子,镇定地吩咐我:“赶紧的,换衣服,收拾东西,妈陪你上医院。”
我迟疑着:“还是等向平下班陪我去吧,您这身体,去也帮不上忙……”
她果断地打断我:“孩子的病不能等,得赶紧去医院。你别担心,妈不能做别的,好歹陪着你,帮你壮个胆也好。”
到医院,小薇缠着我不撒手,母亲说:“你抱着孩子不方便,坐这儿等着,我来。”我远远看着,她谦卑地向护士打听儿科在几楼,步履蹒跚地和别人挤电梯。在电梯口,不小心碰掉了别人手里的袋子,水果滚了一地,她赔着笑,慌忙弯腰去捡,肥胖的身子笨拙地弯在地上,动作艰难而迟缓。我心里忽然一阵酸,疾步赶过去帮她,她不由分说地推开我:“你腰疼,弯着难受,我来。”
挂号,抽血,化验,母亲跟在我身后,楼上楼下一趟趟地跑,她替我向医生陈述小薇的病情,代我拿化验单子给医生看,帮我排队付费取药……几趟下来,她累得气喘吁吁。这样寒冷的冬天里,她的额头上竟满是汗珠。往常她生病来医院,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做的。我从来不知道,这平日病恹恹需要人照顾的母亲,胸腔里竟然藏着这样巨大的能量。
医生的诊断结果出来了,果然是肠炎,要输液。
直到女儿打上点滴,她才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很快睡着了。她的身子歪着,半张着嘴,口水顺着下巴淌下来,鼾声如雷。
我想起来,从打完电话到现在四五个小时里,她跟着我跑前跑后,马不停蹄。而平时,因为肾衰竭,她腰疼得连一顿饭也做不完,走几步路就迈不动腿。今天当然和往日没有什么区别,她的腰一定仍然疼得要断了,她的腿一定也沉得迈不动步,但她忍着不说,她像一个坚强的战士,身先士卒奋勇向前为我遮风挡雨。只因为,这一刻,她是我依赖的母亲。
【叁】
输了3天液,女儿的烧退了,腹泻也止住了。这3天里,母亲每天早早起床,去菜市场买菜,做饭,陪我去医院,回来给女儿做辅食,洗衣服。晚上我睡熟的时候,她起床给女儿冲奶粉换纸尿裤;白天女儿哭闹,她把女儿带出去在小区花园里一圈圈地转,只为了给我留一会儿休息的时间……
我不知道,听不懂普通话的母亲,如何在菜市场和商贩一分一厘地讨价还价;视力微弱的她,如何看得见育儿书的食谱,做辅食给女儿吃;腿脚不灵便的她,如何自己摸索着到超市早市菜市场,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之后,把新鲜的水果蔬菜一袋袋提回家……我只知道,在我这里,她不是身体衰弱的七旬老太,她是无所不能所向披靡的女战士,为我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当然很累,晚上睡觉时她的脚是肿的,几天的时间里人就瘦了一圈,她躲在厨房里大把地吞药。可每次我从她手上夺过要洗的衣服时,她都笑眯眯地重新抢过去。她心疼我:“我在这儿一天,能帮你一点是一点。等我走了,你一个人,哪样不做也不行。”
一周后,母亲要走了。前一晚,她和我聊了大半夜:“本来我应该在这儿帮你照看小薇的,但现在我不能留在这儿。我的身体状况倒是其次,关键是你婆婆,你把她气走了,换我来帮你,让她怎么想?你也看见了,带孩子不是件轻松的事,你婆婆也辛苦,你要多体谅她。听妈一句劝,给你婆婆道个歉,给她个台阶下,把老人请回来。”
我沉默不语,凭什么是我道歉?我又没错。
母亲看透了我的心思,叹息一声,语重心长地劝我:“你看我这样子,恐怕以后真帮不了你什么了。小薇还小,正要人照看,你婆婆年轻,帮你一点你也轻松点。看你忙成这样,妈心疼。”
我心里一酸,别过头去。
尽管母亲一再叮嘱让我把婆婆请回来,我嘴上也答应了,心里却仍不肯认输。电话拿在手里,号码拨出去又按掉了。
母亲走后第三天,婆婆却突然不请自来。我诧异着迎她进门,婆婆进门就奔向女儿,抱着她又亲又哄,又向我道歉:“孩子,妈有时候脾气倔,你别跟我计较。咱们是一家人,再吵再闹,砸了骨头还连着筋呢。你看你妈,身体那样还亲自上门跟我道歉,说无论如何要把我请回来。我惭愧死了,小薇是我的亲孙女,我不疼谁疼?”
我呆住:“我妈?上门道歉?”
“你不知道啊?她买了好些礼物,说我带小薇辛苦,说她把你惯得太任性不懂事……其实回去后我就后悔了,我想小薇,就是拉不下面子。你别怪妈……”
婆婆絮絮叨叨地说着,我却背过身,心,疼得厉害,泪,流了一脸。我的母亲,为了保存我的颜面,竟自己低三下四地去赔礼道歉求婆婆回来。我以为,她已经老到无力为我做任何事情了。可是,当我的生活出现了麻烦,仍然是她,首当其冲为我解决难题。
篇9
表弟家的小孩一天天长大,十分顽皮可爱。教育当然要跟上,我这个做姑姑的责无旁贷,去书店给小侄子买了一堆基础教育资料。买的时候,信手翻了翻,发现有些介绍人物关系的图片和我儿子小时候看的几乎一样,比如奶奶就是白头发戴眼镜弯着腰的老太太,妈妈就是围着围裙端着饭菜的慈爱妇人。
时代早已变化了呀,现在的奶奶多年轻啊,前几天还看到一个穿着蓬蓬裙的奶奶呢。我小侄子的奶奶,也就是我小姨,那也是爱穿粉红色的时髦中年妇女,有时候看起来比我都抢眼。奶奶不是这个样子的,妈妈也不是围着锅台转才是妈妈,为何不能有拎着公文包的妈妈呢,现实中可有大把这样的妈妈。即使是全职太太,也未必一定是妈妈做饭,爸爸照样可以做。
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拎出来说是小题大做。事实上,这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潜移默化的教育,施加给母亲一种极端程式化的形象,背后隐含着对于女性自身权益的剥夺――男性就应该是社会的,女性就应该是家庭的,女人做了母亲就应该是厨房的――谁规定一定要这样的?
去年底,在新书出版的时候去北京做宣传,和人文社的几位编辑一起吃饭,有位编辑怀孕了,是二胎,我们都深表羡慕,她却一脸愧色,“啊,不好意思,又怀孕了,真觉得对不起同事,很多事情都要他们帮忙了。”
只有女人才知道孕育后代的辛苦,她大着肚子,面部微微浮肿,起坐都要费很大力气,行动极为不便,她已经忍受了这些,却还是心存愧疚,十分不安。
我能理解她,从广义的范围上来讲,她享有的是法律和社会赋予她的权利,任何人无权阻止,但作为个体,她仍需要兼顾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很多职业女性所面临的现状,好容易争到了男女平等工作的权利,却因为还要承担着生育后代的责任,而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
在这种境地下,母亲常常会背上莫名其妙的道德包袱。有位在国外生活的妈妈,在小宝宝一岁半左右送他去了保育院,每天孩子和她分开都哭得声嘶力竭,她心里十分难过。她很内疚,不能在宝宝需要自己的时候一直陪着。她知道自己没什么错,但她就是觉得对不起孩子。
谢丽儿・桑德伯格作为第一位进入Facebook董事会的女性成员,不到30岁就成为美国财政部长首席幕僚,被称为“华盛顿的政治动物”,曾入选世界女性权势榜,被好友认为是有可能管理这个世界的人,“我想她可以成为美国总统”。她也是一位母亲,尽管在事业上已经非常成功,但她在兼顾这两个角色上依然困惑。
孩子尚在哺乳期,她已经出来工作,有一次,她锁上办公室的门,一面挤奶,一面参加电话会议。电话那端的同事听到了,问,那“哗”的一声是什么声音,她很尴尬,回答说:“噢,我的窗外正好有一辆消防车。”她在自己的新书中总结了这种现实中母亲所面临的困境:“几乎没有一个职业女性同时还能做一个好母亲的例子,我们都假设男人可以既有事业,也是一个好父亲,什么事都没有;有事业的女性如果还想做母亲,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要做一个好母亲,从开始的时候就在牺牲。在细微之处,付出很多无人理解的牺牲。
生孩子需要艰苦孕育10个月,这是生理分工决定,没什么可说的。但孩子生下来,有病陪伴的几乎都是母亲,请假的几乎都是母亲,开家长会的几乎都是母亲,辅导孩子学习的几乎都是母亲。父亲在哪里?父亲以干事业为借口,缺席了。
看看身边那些做父亲的,无论是他的个人生活还是容貌体态,几乎是不见任何改变,他的孩子就长大了。但作为母亲,这孩子成长的十几年时光,对她可是天翻地覆的改变,在她身上清晰可见岁月的痕迹,孩子一步步长大的痕迹。这种痕迹未必是衰老,而是她对个人生活的牺牲和对个人事业的退让。
有位朋友家生了对双胞胎,老婆领着保姆在家里带孩子,有过孩子的都知道,照顾双胞胎的工作量有多么大,两个人都不怎么能忙得过来。他在家的时候不多,也帮不到什么,但即便是这样,隔三岔五还需要老婆给他“放假”。他乐颠颠地找我老公打麻将,平时打几个小时最多了,这次玩了一天,理由是“好容易得到一天假期,一定要利用好”。可他想过吗,他老婆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假期?呵,她不必有,因为她是母亲。那个有着博士学历的、做到大学系主任的女人,做了母亲,就应该自动进入这个程序。
男性对女人有这样的偏见不奇怪,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但可悲的,很多女人也有。她们觉得女人只有做了母亲才完整,不生孩子就没有价值。有位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自愿选择丁克,结果一大堆同性跳出来说她自私,没有责任感,还诅咒说男人早晚会把她抛弃。
母亲就这样艰难前行。她们被迫退出参与更大范围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在母亲这个角色中逐渐失掉真实自我的色彩。
不公平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不公平,甚至还在为这种不公平推波助澜。社会并不知道如何解放一个母亲,也并不懂得给母亲的事业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我们贫乏到只能想象出让小学生给母亲洗头洗脚这样的创意,来安慰母亲在这一年的付出。
篇10
不准在外面过夜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新年伊始,亚裔“虎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制定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的故事,引发了中美育儿理念的大讨论――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似乎更见成效。正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的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
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文/蔡美儿
有些词语看上去很严厉,其实我是想幽默地表达这个育儿的过程
我对女儿要求严格,她们有时受不了,背着我叫我“母老虎”、“伏地魔”。我先生杰德觉得我过于苛求,认为我的要求太高太强硬,让家里太紧张,不自由。他们不满时或开玩笑时,就喊我“虎妈”或“伏地魔”。我喜欢这称呼。
最初,一家报纸报道了我严厉教育女儿的事。我的邮箱收到了300多封信,其中不少是指责我的教育方式极端残酷的。1月8日,美国一家纸媒将标题做成了“为什么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更优秀”。再后来,《时代》又发文分析称美国父母是不是该思考自己是个“失败者”。
其实,这不是我的初衷,媒体的有些报道是断章取义,让大家误读了我的教育观。最近我一直在澄清:我是一位华裔妈妈,用我所受的中国式教育管教了两个孩子,并记录了这个育儿经历,仅此而已。其中所使用的一些词语,看上去有些严厉,其实我是想幽默地表达这个育儿的过程。
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我给两个女儿制定了10条清规戒律。在学习上,我不准她们任何一门成绩低于“A”。
我的大女儿索菲娅五年级时,有一次乘法速算测试得了第二。接下来我每晚让她做20张试卷,每张100道速算题,我在一旁掐着秒表计时。一化训练后,索菲娅次次稳拿第一。小女儿露露有一次没做考试加分题,我告诉她家教良好的孩子都应做加分题,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分数将优秀和平庸区别开来。从此,露露再也没放弃过加分题。
在美国社会,按照中国人的方式教孩子,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冲突,这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
我在家里并不占优势,我丈夫杰德就是一个有犹太血统的美国人,要求我不要太严。我和他签协议让他不要干预我对孩子进行中国式教育,我问他:“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索菲娅18个月就认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露露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有人称她们是“音乐神童”。
成年后,露露改打网球,裁判评价她“是那种不付出110%的努力决不罢休的小姑娘”。
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让她做真正喜欢的事
有人对我不让女儿参加同伴聚会不理解,其实,我指的是不参加玩伴聚会,是因为时间很宝贵,会耽误练琴时间。有一次,索菲娅一直央求说她想参加最好的朋友的生日聚会,我心一软就答应了。可第二天早上她到家,很累,焦躁,也没心练琴了。一盘问才知道,她一整晚都在听一位同学谈论对性的神秘尝试。我后悔让孩子接触这类糟粕聚会。我认为,没必要让孩子犯了错误再学习。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她们抵制学习、练琴这类枯燥的事。
我和露露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那时她才3岁。我要求她练琴,结果她连打带踹,又哭又闹,我忍无可忍地将她拖到门外。也许是为了表示反抗,索菲娅还偷着将钢琴咬得到处是牙印。当她们不好好练琴时,我会威胁她们不准吃饭,要烧掉其所有的绒毛玩具,骂她们“垃圾”。
我每时每分都得软硬兼施,用尽了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一切办法,让她们做一些现在不乐意、但将来有益处的事情。
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内,我让露露尝一粒鱼子酱,她不同意。面对我的坚持,她发疯似地说我令人恐怖,要她做的这一切实际上是为我自己!她讨厌小提琴,憎恨这个家,并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发誓称如果我不放过她,她就要砸掉所有的杯子!
我最终想清楚,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让她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很多次,比如说,我同意露露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
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有人问,是什么原因令你对女儿如此严格?我想有两点:一是我自小接受中国式教育,我认为,这种严厉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我害怕两个女儿走下坡路。
在美国,亚裔移民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一代移民终于实现了“美国梦”,会省吃俭用,将所挣的每一分钱和巨大的精力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第二代移民因父母的巨大投入而相对优秀,但他们教育孩子也因此不太严厉了。第三代移民的生活很舒适,有一群成绩B+的朋友,认为个人权利受宪法保护,不愿付出辛苦,就会走下坡路。
我是移民二代,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我父母对我很严格。当时也经常抱怨,我的事为什么他们老做主。这事在我申请读大学时得到了解决。父母坚持让我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说离家近,可以住家里。我想摆脱“虎笼”,于是就瞒着父亲,伪造了他的签字悄悄申请了哈佛大学并被录取。父亲为此折腾了整整一宿,一边因我违抗父命大发雷霆,一边又为我考取哈佛而骄傲。
现在回头看,我很理解、也很感激父母。我相信,我的孩子最终也会理解我。
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
有人担心严苛的教育会夺走孩子的快乐童年。事实上,我们还有其他快乐时光。练完琴后,我们有很多快乐的话题,会趴在床上读书,会一起做有创意的中国菜。我丈夫会带领一家人骑车旅行,教孩子们游泳、玩扑克,朗读文学作品。我们一家到过伦敦、巴黎、罗马等几十个国家和城市。当然,根据“家规”,我会提前预约好琴房,以免孩子们生疏了琴艺。
西方父母在意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感受,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多要求。中国妈妈看重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会为孩子报很多课外班,督促其超过其他孩子。西式教育让孩子自由,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也直接造成孩子关注吃喝玩乐、看影碟电视、不勤奋上进、遇到问题退缩等种种问题。中式教育方式能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孩子强化意志力,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觉得,我这种外人眼中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掌握孩子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也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随着孩子逐渐成熟,有了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就应该放手给孩子。
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钻研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却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现实中,双方都把这个关系摆成了“要么/或”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既/和”的关系,两种教育方式应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孩子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那样。
(摘自《京华时报》)
不是我们太强大而是他们太谦虚
文/陈鸣
在成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之前,蔡美儿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她的祖先最初从中国移民到菲律宾,1960年,也就是她出生前两年,父母才移民到美国。
和所有初来乍到的移民家庭一样,奋斗和每日上进是家庭的主旋律。“我的父母刚到美国甚至穷到没钱交取暖费,夜里不得不抱在一起度过整个冬天。”她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男生一边模仿她英文单词Restaurant的发音一边哈哈大笑,当时她就发誓要改掉中国口音。
蔡美儿的爸爸每晚工作到凌晨3点,一双鞋子穿了8年。她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妈妈”,永远觉得她做得不够好,哪怕今日蔡美儿被各地邀请演讲,妈妈依然会批评她语速太快。
严厉的家教营造着这个移民家庭的主要氛围。她们姐妹3人在家中都要说汉语,如果一不小心说出英语单词,就会必遭父母筷子敲桌的待遇。父母能够接受的女儿的学习成绩只能是A,蔡美儿曾要求父亲出席一次获得第二名的颁奖庆典时惹得父亲大怒,并警告今后不许再这样羞辱他。
“当朋友们听说了我儿时的故事,他们经常会想象我的童年很痛苦。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在这个奇特的家庭里我找到了力量和信心。”蔡美儿这样说。如今,蔡美儿可以用自己的成就――一个受普遍尊敬的职业来证明这种教育方法的可行性,并且,她打算在自己的女儿身上继续实践这样的教育方法。
(摘自《南方周末》)
■
“虎妈”不代表中国教育方式
文/廖雁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书《“虎妈”战歌》,使西方社会对中国式严管教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也使得媒体对蔡美儿的关注度甚至一度超越了奥巴马。而不久前出现的上海“猫爸”,更是引发了家庭教育方式的大讨论。“猫爸”现身说法,他对自己女儿从小实施“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表示,家庭教育不应剑走偏锋,而应该因材施教。“‘虎妈’也好,‘猫爸’也好,都不是绝对的。也许‘虎妈’的方式到‘猫爸’那儿行不通,‘猫爸’的方式到‘虎妈’这也行不通。”
朱永新说,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他说,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教育的规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教育。在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孩子的性别、个性,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做到父母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用自身的榜样,用自己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行为影响孩子。
朱永新曾经提出家庭教育的八个观念,其中之一就是父母亲要和孩子一同成长。“因为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他说,父母亲都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做父母比开汽车要困难多了。开汽车还要有一个驾照,做父母不需要领照,但还是应该学一点教育,学会懂孩子。父母自身的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是最关键的。很多教育成功的家庭,往往与父母亲善于学习、以身作则有很大关系。
朱永新并不认为“虎妈”代表中国的教育方式。“西方媒体是盲人摸象,他们看到一个虎妈就认为是中国的教育方式。”他认为,总体来说东方的教育偏严格、重管理,而西方的教育偏自由、宽松,“但这是总体特征,中国不也是有‘猫爸’吗?‘虎妈’不也是在西方出现的吗?”
(摘自《北京晚报》)
从“虎妈”身上看到父母苦心
文/佚名
前不久,在“虎妈”还没有到访伦敦之时,其制定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并取得相当成效的故事,已经在全球传得沸沸扬扬。
“虎妈”一到伦敦,即刻成为各大媒体追捧的座上客。虽然她在《“虎妈”战歌》中记述的故事均发生在美国,但也引起了同样面临中西式教育问题的英国华裔家庭的兴趣,成长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们又是如何看待“虎妈”的育女方法的呢?
就读于英国帝国学院本科工程学专业的中国女孩Liz刘,4岁时随父母从中国举家迁徙到英国。父母目前都在英国的传媒机构工作。
Liz刘通过BBC英伦网表示,读了《“虎妈”战歌》,感觉自己就生活在一个类似“虎妈”教育方式的中国家庭。
她说:当初是在妈妈的推荐下读这本书的。刚开始,感觉“虎妈”的做法和妈妈的做法很相似,但我妈妈没有“虎妈”那么严厉。
“我小时候,我妈也不让我在同学家过夜,也要求我每天坚持弹钢琴和拉小提琴,而且要求我一定要学好数学。但是比起‘虎妈’,我妈的政策还是怀柔了很多。比如,我妈并没有规定我每门功课必须得A,也不会规定每天的弹琴时间……”
Liz刘说:“小时候总感觉我妈对我要求太苛刻了,因为小孩子都喜欢玩嘛,要你不停地学这学那,然后还有一大堆的规定,肯定过得不开心。
但是现在长大了,渐渐明白父母的苦心,已经能够体会到他们当年对自己严格要求,完全都是为了我长大后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但小时候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这份苦心的。”
(摘自英伦网)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