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08:4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工程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篇2
一、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园林专业一般可以分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三个主要方向,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该从这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目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很多学校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时量少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少,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园林专业实习环节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学野外实习、园林设计课程实习、园林工程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需要大量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园林植物野外实习只安排在校内温室和苗圃是不行的,一定还要有种类丰富的野生植物实习基地;园林设计课程实习最好能安排在规划设计院进行训练;园林工程的实践教学最好能安排在园林施工现场;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学生最好能安排在大型园林设计公司参与实战式综合训练。如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条件建设的重点。
第三,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灵活运用,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园林学生培养的质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我校制定了与专业相应的教研教改办法,形成了省、校、院三级系统的教研教改体系,从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推动了学院的教研教改,并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编著特色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编写新的园林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近年来,我校园林专业教师共完成了10部园林规划设计类专业特色教材的编著工作,这些教材涉及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及园林植物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特色教材系列。这一系列教材的编著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材建设带动了我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专业办学内涵。
篇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顶岗实习中的主要问题,应建立针对园林技术专业特点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块化”顶岗实习结构将顶岗实习划分为“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模块,“校内顶岗实习”模块根据技能特点和类型,设置“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校外顶岗实习”模块内根据实习岗位类型,设置“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单元、“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单元及“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单元。“校内顶岗实习”模块为必选模块,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单元的实习任务,主要目的是逐项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活动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但实习内容和场所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践项目,教学人员结合实际项目情况综合讲解相关知识。“校外顶岗实习”模块为自选模块,学生依据自主联系或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岗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单元。实习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但主要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模式,结合实践项目,对照相应单元的学习任务书完成顶岗实习。(二)“递进式”顶岗实习方案将原本在第5学期(约16周)集中完成的顶岗实习分散到第3、4、5三个学期,按时间由短到长、内容由简到繁、自学由少到多的步骤,循序渐进展开“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3、4学期,历时约8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的课程进度,“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在第3学期开设,约两周;“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在第4学期开设,约6周。“校外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5学期,历时约8周。根据行业的季节特点,在第五学期前期开设。实习结束后在校内开设生态类、管理类、法规类职业拓展课程,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案例,对前期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图1)。(三)“系统性”顶岗实习考核鉴于顶岗实习划分为三个学期、两大模块,其考核方式也对应调整,顶岗实习成绩由每个单元的分项成绩组成。同时,考虑到学生实习岗位的差异性,对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除了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外,还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初步规定为:顶岗实习成绩=校内顶岗实习成绩×50%+校外顶岗实习成绩×50%。其中,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园林植物应用”单元成绩×25%+“园林工程”单元成绩×50%+“园林设计”单元成绩×25%;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实习岗位对应单元成绩×70%+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成绩×30%。这一标准鼓励学生联系顶岗实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向,带着专业问题展开实践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工作中思考、总结的习惯。(四)“综合型”顶岗实习平台传统的顶岗实习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一类的方式展开。这类模式中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学校与实习企业的交流层面,而以学校为媒介形成的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并不广泛。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省内外部分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为顶岗实习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的综合型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有效地获取政府政策导向和行业动态信息,从而快速调整顶岗实习方案。实习结束后,也可以综合多家企业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论。此外,“政校企”合作的模式深化了学校“产学研”一体的内涵。顶岗实习人员作为学校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同时也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协助学校展开科研活动及成果转化。学校的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活动与学生顶岗实习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真正从“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中获益。
改革后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篇4
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按照熊比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从一般意义上审视,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人才,即具有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与意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及活跃的灵感,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除应具备坚实的园林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外,还应具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与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协调能力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一、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转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播的传统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园林专业的学生多数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现象。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为重点、以学生学会掌握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要做到两个树立”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的园林专业人才。
(二)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选修课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变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向综合式或整合式课程体系转变,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调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要求,寻求专业内部知识与技能结构最直接的内在联系,促进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保证相关知识的最佳搭配。要构建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纵向序列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课程的横向序列,形成以专业课程为主,以综合课程、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等为依托,以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理论与园林专业发展方向的学术讲座为补充,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课程形态。理论知识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实践课要充分注重技能培养,既要设置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应用写作、园林制图等课程,也要设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设置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现信息化、综合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鼓励和号召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概念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接受新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最新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基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的发现、培养。在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应针对学生的特长和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可加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与灵活性,鼓励学生选修园林专业相关课程以外的跨学科课程,如经济、管理、法规、文学、艺术等,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提高选修课比例,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课程,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与科技下乡活动,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必须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创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园林苗圃学的育苗实验,可将实验课时合理地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育苗周期里,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直到生产出合格苗木,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应构建一个中心,三个技能”的培养体系:一个中心”就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三个技能”就是第一学年培养基本技能,包括公益劳动、专业劳动、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第二学年培养专业技能,包括教学实习、科研技能训练、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等;第三学年培养综合技能,包括园林植物认知与养护综合实训、园林设计与施工综合实训、岗前培训、毕业生产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要培养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采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讲评式、案例式、现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探索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发展、实现开放式教学的需要。因此,应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向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这种教学手段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与教师素质有直接关系。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与良好的综合素质。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师除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即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不断提高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熟悉一线工作、注重技术应用成为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因此,高职园林专业师资队伍中应有具备园林工程实际经历,对园林工程一线情况非常熟悉,能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来的双师型”教师。要建设好教师队伍,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1)注重选拔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积极引进或对外聘请高学历、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和兼职教师,强化师资队伍。(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职业实践培训指导,组织安排教师定期到风景区、公园、绿化队、园林花木公司、大型园林绿地施工现场等一线岗位进行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参与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轮流选派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园林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积极鼓励和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市场竞争,对外承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或技术咨询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可以培养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
教育与市场接轨、学校与企业联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高职教育应依托行业办学,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建立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一般教学如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等课程的实习之外,还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在生产管理、园林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篇5
在私营企业、港澳台侨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和在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四、评审专业类别
篇6
关键词:园林工程,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city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reased, also brought about many problems, the bidding is the root to prevent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idding history and concept, and appeared in the bidding management work o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China's current city garde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TU72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而招投标制度渐渐成为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活动所采取的主要交易方式,而公开招投标已然成为当前政府与市场、市场各个主体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并且提高了园林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可以防止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腐败并为此创造良好的环境。
招投标的概述
招投标的历史沿革
招投标制度起源于英国,并在在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并得到了立法的肯定。到目前为止有将近200多年的历史,并得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肯定,成为一种高级而成熟的交易方式。我国在1902年采用招标方式,但是在旧中国该制度也无法持续下去,而在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是计划经济,也不使用招投标这种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入市场经济,招投标也一并引进来,1980 年 10 月 7 日,国务院在《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赛的暂行规定》中首次提出,为了改革现行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对一些适于承包的生产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可以试行招标投标的办法”。1981 年间,吉林省吉林市和深圳特区率先试行工程招标,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示范作用,揭开了我国招标投标的新篇章。[1]自从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招投标制度的文件,并且对此进行完善,尤其是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更是标志着我国的招投标制度步入法制阶段。
招投标的概念
所谓招标是指招标人对工程、货物或服务项目,事先公布采购的条件和要求,以一定的方式邀请不特定或一定数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而招标人按照公开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确定中标人的过程。[2]
投标就是指投标人通过秘密方式对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报价进行销售的行为。主要是按照要投标单位所的文件里的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估算出自己的报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给招标人,并参加竞争以及取得中标的过程。
招投标所秉承的原则就是“诚实信用、公开、公平、公正”,该原则就是要求发挥招投标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并发挥竞争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防止不正当竞争,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城市园林工程中的招投标的主要问题
目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招投标一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程序,就在这些程序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施工单位的问题,城市园林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施工工程,需要长期规划,而目前在招标过程中,所能邀请的施工单位是有限的,一般为至少三家,最多也就6家的样子,而且邀请哪些施工单位主要还是由招标单位决定的,但是在实务中哪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施工质量高的施工单位入选的机会反而少于哪些实力弱的施工单位,导致目前出现很多园林工程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标底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虽然招标投标在我国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是目前并不系统规范,主要表现为标底在编制过程中不规范,错算漏项比较多,这样就导致很多造价是脱离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影响,极易导致工程造价与市场造价不对应;在实务中很多实力不强的企业通过采取降低工程的类别、无风险的包干价等方式来降低投资而去故意压标,这样的标底固然与所要求的园林工程标底相距甚远;标底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导致报价和标底的背离,也会引发一些投标企业不正当报价。
第三,评标活动的问题。评标是必须邀请一些人员来参与,一旦人员的参与难免会出现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有关规定,评标委员会使有招标人代表、技术和经济相关方面的专家组成,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专家要占到总的人数的三分之二,且成员是5个以上的单数组成。但是在实务中,专家的聘任不是依据专家德才,而是聘期一些官员来充数,大大减弱评标的公正性;由于人为的因素出现,必然会导致评标的结果不具有确定性,主要是评标的专家本身可能就与某些投标人有着一些关联,可能为了使得这个关系人上位,而对其他标书评价平平。
第四,合同问题,招投标工作中最后都是要落实到合同,但是在实务中,招很多招标单位不依照合同办事,随意在合同中更改和补充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条款;而一些投标单位在出现问题时,也不按照合同办事,也不依据合同来维权,而是企图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来维权;在工程中合同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不足,而该类合同都是极为专业、极为复杂且专业性极强,相应要求一些管理人才的素质要跟的上,但现实就是完全跟不上,影响了合同管理水平。
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一,针对施工单位问题,主要是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施工单位网络系统,将一些实力强的单位在网络上,尤其是列入政府单位的施工名单中,超过50万的工程就要进行网上,做到公开透明,对于违法招标的单位依法制裁。
第二,针对标底问题,主要是通过培养一些专业人才,强化这些人员的业务和政治素质,并且选择一些在实务中工作多年的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从而依靠这些人才开考察整个工程,并编制促符合市场造价的标底。在把这些标底通过政府的工程造价部门进行核查,从而保证标底的正当性。
第三,针对评标活动问题,主要通过建立一个评标专家数据库,主要是收录一些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专家,而且这些专家都是具有极强的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最为重要就是有着极强的职业道德修养。更要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作为评标委员会人员,必须设立负责人来管理评标委员会,从而在人员上保证公正性,才能做到评选出的单位是真正适合该工程的。
第四,合同问题,首要就是加强招标和投标的单位的法律意识,培养合同意识,重视合同文本,尽量做到意思自治,符合双方的利益。最为重要就是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法律、法规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使各方主体尽快纳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化轨道上来。
三、结语
在当前我国城市园林工作中还出现种种问题,真正的招投标制度的实行还很漫长,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招投标制度,并不断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保证我国园林工程中的招投标能够合理规范,真正做到“诚实信用、公开、公平和公正”,从而以此推动我国城市园林行业的有效发展,并为打造宜居城市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舒美英,杭州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5
篇7
一、结构科学,内容丰富且客观
该书围绕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等内容展开阐述,理论框架清晰,对读者阅读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全书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风景园林概述”借鉴《风景园林导论》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描述了风景园林的定义;第二部分“园林史论”通过西方园林史的一些论著回顾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运用近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的一些论述展现了风景规划、公园、庭院在近现代取得的发展;第四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任务、思潮及作品”介绍了玛萨舒瓦茨等人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阐释了场地、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第六部分“工程与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建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七部分“研究与动态”展现了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思潮及发展方向。从中不难看出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追溯古今讲解了风景园林的前期发展与现在发展趋向,还详细具体地讲述风景园林涉及的多个方面知识,如设计、影响人物、建造技术。此外,该书内容具有一定客观性,从微观方面来讲,该书所用的词汇、语句都有根有据,且运用准确;从宏观层面来讲,该书所用的文章基本原理出自西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专业团体文献、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著名设计师著述,相比其他更具权威性与客观性。
二、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园林设计,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采取超低能耗,很低的污染量,很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自从工业发展繁荣以来,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和高负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一次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下园林的设计的核心是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技能减排技术,从对城市园林的设计,材质,结构等方面实现重要转变,通过对园林设计材料,园林施工工艺,设备的选择,减少使用甚至是不使用石化能源,材料的消耗,从根本上降低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传统的园林设计,在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将会从园林整体的规划,园林施工材料,材质的的选择等一系列程序上,围绕以最少能耗,最低二氧化碳的低碳核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园林设计的生态环保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
二.低碳园林设计的原则
1.尊重场地
尊重场地是园林设计中更好演绎区域特色的基础,要在综合考虑到整个园林区域场地的特征,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地域因素,从而在设计时候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强烈的地区认同和归属园林文化,如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园林设计时候,可以让原有的一些建筑物和花木得以保存,加强对一些乡土植被的采用,使得整个园林设计彰显出地域特色。
2.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自然做功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遵守大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得整个园林工程工期缩短,建筑物更加稳固,长久。实施符合自然规律的巧妙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比如,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在建造园林水闸时,可以利用水流的方向和冲击力,将闸孔正对水流,如此,既可以保证水流能够正常从闸口流出,又可以大大减少水流对水闸地基的冲击力,有助于减少园林安全隐患,同时,有助于水闸质量的稳定,减少维修的费用。比如,可以利用水流的自然流动,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动,让水流自然形成一定的瀑布,流泉等。
3.景观异质和因地制宜
景观的异质性是整个园林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质,主要是强调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在时空分布,变异程度,景观类型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据园林的不同功能,不同的风格特色而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即使是同一种景观构成因素,也可以因为园林类型的不同,功能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设计,如此可以让园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符合景观飞异质性,如此既可以满足居民求新求异的观赏心理,又可以促进整个园林设计的创新。
4.彰显自然,生态和谐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要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在尊重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各种景观进行规划,科学处理建筑,人,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绿化苗木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景观效果。保持整个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维护区域生态的平衡。
三.低碳园林设计的方法
1.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2.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4. 植物增汇措施
增加碳汇措施包括2个方面:①增加绿地容积率(绿量/单位面积)。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具体措施是提高绿地面积、建设屋顶花园、发展立体绿化,如种植绿墙、藤架种植、悬挂种植等。②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通过合理配植提高绿地容量,创造多样性的景观,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建低碳园林。据试验,不同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低龄树高于老龄树。
四.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朝着规划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居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位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园林景观的科学规划设计,从整体出发,重视细节,因地制宜,本着生态和谐,自然归真的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等多视角设计,实现既追求设计规划的新颖独特,又具有地方特色,既满足人们需求,同时也符合低碳经济趋势,促进生态的和谐。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骆国文 浅谈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期刊论文] 《现代园艺》 -2012年6期
[2]郭文河 论小区园林设计对人居低碳生活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5期
[3]杨柳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的现代意义 [学位论文]2006 -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
[4]张丽梅 基于文化特色的公园绿地夜景照明研究 [学位论文]2010 - 山东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5]李香龙 刘双军 浅谈多功能城市园的林绿化与施工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5期
篇9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境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环境质量问题。如何改善周围生活环境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焦点。园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活质量、美化市容市貌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植物,以及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绿地生态系统.。
一 、园林绿化工程特点
1、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养护管理的长期性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采用的都是草本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为了能够在达到美观效果的同时还要具备其本身功效,就需要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长期的养护管理。根据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相关规定制定一套长期养护计划、并投入必要的资金是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整体美观性与实用性的必要手段。
2、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不仅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更要具备艺术性,园林绿化工程追求的不仅仅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更是追寻一种美观。在施工上就需要专业人士对园林美感和建筑结构有着深入的了解才可以达到实用性与美感的相互结合。
3、园林绿化工程实施对象大多数为活体
园林绿化工程大多数是针对具有生命的活体植物进行施工,根据各种植物叶子进行配置,协助各种苗木修饰,同时发挥植物本身的特殊功能,吸收粉尘,净化空气,为整个园林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二、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的种类
园林绿化地质条件不一样,导致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同,一般可将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分为:土方工程技术、理水工程技术、园建工程技术、种植工程技术、筑山工程技术以及其他工程技术。
三、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如果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必将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的施工。
(2)遵循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工艺及技术规则,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3)科学地安排冬雨季节或者高温施工项目,确保整年生产的连续性与均衡性。
(4)科学的储备物资,合理的物资运输量,既保证施工效率,又保证成本的有效控制。
(5)“去其糟粕,吸取精华”,绿化施工技术与科学管理也可以多参考国外先进经验。
四、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分析绿化工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加强分析绿化工程需要是指分析绿化工程的投资方的需要,根据绿化工程投资方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园林树木的种植和施工管理。在种植树木的时候,要确定好采购多少棵树木,要安排多少人种植这些树木,然后在种植这些树木的时候,每个人应该具体做哪些工作。还有要安排一些可自由调配的工人,这样等有突发事故发生时,就可以自动地调配这些人员。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一些多余的劳动力在施工时无事可做,每一个工人都有具体的工作分工,能够减少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并且也可以提高人员的有效利用。
2、加强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是施工的关键地方,只有在正确的技术指导下才能事半功倍的达到工程预期的造景效果,才能保证质量、成本、工期目标的有效完成,在施工阶段中,技术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控制种植穴的深度,种植穴的挖掘深度应根据土质、土球的大小、植物的根系特征来确定,土质较差的土壤种植穴要稍深,然后施基肥培育,肥料的用量以及腐熟程度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控制,防止烧苗或少肥。
(2)土壤处理,土壤为苗木的成长发育提供养分,促进根部生长,对其有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对土壤进行处理时应以科学的方法,对土壤的孔隙度、PH 值、持水能力以及气密性等进行分析,首先进行取样实验分析,结合树苗所需土壤环境的要求和实验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
(3)工序管理,施工工序的管理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施工前专业技术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应按照技术交底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对于重要的质量控制点,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旁站监督,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积极的进行事前预防主动控制,加强技术指导,把好验收关。
3、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在绿化建设完成后,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才能巩固绿化的效果。在后期的养护别要注重水的管理,高温季节,要加大灌水量和次数,满足树木生理的需求。冬季要树干涂白,还要严防人为破坏。定期检查,及早预防,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
4、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树木栽种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工程承包方式进行的,承包方多以当地农民或外地民工临时组建而成,这样的施工队伍对苗木的栽植技术了解甚少,加上一些人缺乏责任心,不按照技术监理人员的指导进行施工,无法掌握不同区域、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种栽植模式的栽植技术,可能造成苗木大量死亡。为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劳动组合,严格劳动纪律,明确生产岗位责任,健全考核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科学,合理,实际,高效。
五、境外设计落地存在的客观问题
随着市场化经济不断的提高,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得到迅猛的发展,推动了国内园林行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很多境外设计公司进入国内园林市场。在设计理念上,境外设计给国内带来了很多人性化创意,开阔了国内设计者的视野,进一步推动了园林行业的发展,但是有很多设计作品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在最后结果上并没有达到理想化,不仅没有实现最初的设计理念,连艺术效果也是差强人意,为此国内园林业内人士与境外公司通过多年合作总结出3个问题。
(1)由于地区差异文化思想,以及专业细分化的局限,致使境外设计公司和国内园林绿化行业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设计理念落地的效果。
(2)由于国内自身园林行业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无法跟上行业发展,限制了境外设计公司设计理念落地的过程与最终效果。
(3)境外设计公司的设计成果只是到扩初阶段就截止,导致设计成果与工程实施阶段的“脱节”。而这个脱节主要体现在施工图环节,这一环节的丢失直接影响设计落地的结果。
结束语
园林工程在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文明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内各大城市已经开始加强道路,公园等地方的基础绿化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这些与国家规定的生态环境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如何提高工程质量仍是一个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应运而生,成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园林绿化工程是由多个单项工程组成的,交叉性强,施工过程复杂繁琐,因此做好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方法。
1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1.1施工前的预备工作
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前,施工人员必须掌控施工组织方面的管理方案,要搞好施工现场人员的监督工作,有必要对每一个重点进行系统地研究。施工员工有必要了解工程概貌、工程特征、工程的范围、施工工期、任务量和工程结算、预算等信息。弄清工程设计意图、设计方式以及施工需求,必须审验施工图纸,高度关注图纸审查和设计交底等任务。收集施工之前的一系列图纸,要十分明确工程范围以内的地上、地下状况,特别是施工现场供电、供水的实际情形,明定施工定点放线的原理和要求,通常情况下需明确每一个施工职能部门的配合状况。在条件充裕时要进行土壤检测,主要是分析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土壤养分和肥力等情况,以便于编制土壤改良方案。在一切就绪的前提下,必须紧密依照园林绿化设计、改造的精细化要求,进行实地勘测,对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安全和质量都要有宏观把握,进而拟定出符合现状的园林绿化施工规划方案。
1.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
施工要确保现场范围内的杂草、建筑垃圾、各种生活废物等清理干净,防范由于土壤养分含量少、偏碱性而不利于园林植株的成长。土方要平整达到设计的标高,对场地要按时深入挖掘。栽培时的土层厚度为:乔木要高于或者等于90厘米,小灌木应当高于或者等于45厘米,大灌木要低于60厘米。表土在整理成为符台时需要切合于设计需要的曲面或者平面,依据施工图纸的总体设计需求开展细微化处置,标高需尽快地达到施工图纸的需要;经科学、合理的地形处置和土壤改造,保证土方的质量合乎设计标准。
此外,要用坐标定点方法或者精密的仪器测试出栽种的范围或者方位,定好边线后,用白灰注明规格和树种等。将标记完毕的白灰线竖直朝下挖沟槽,要注意上部的端口与朝下的地面大小相同,沟槽和穴位的大小取决于根系状况和土球的规格;在栽培之前要在第一时间对土壤消灭病虫害、杀灭部分菌类。必要时需填补一些表土,在底面也要有意识地防治基本肥料,再铺上一层5厘米厚度的松土,保证植株的质量。
对于特定的植株,自然而然要采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对于低矮的灌木来说,要从中心位置向四周呈“放射状”的顺序栽种;品类不相同的花苗要注意混合栽培,尽量依照从矮小到高大的次序栽培;陡坡式样的花坛在施工时要从上到下依次培植。假若要进行草坪施工,需选取质量优良、品质上等的单种,在空旷的草坪和陡坡地带要运用混合播种或者喷播等方法施工。针对大灌木和乔木来说,大树苗运输过来之后需尽可能快地依照施工规划的要点开展栽种。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审视树木的形态,调整好观赏的方位,也要注意吊车的角度,把树冠直立起以后再扶正,去除包装物件,再去回填土质,尽量分层次逐步夯实,将土球深埋在地表以下的部位。
2施工阶段现场管理和措施、基层管理
2.1 施工阶段现场管理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其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园林工程施工总平面图的施工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检查工作、现场施工调度管理工作等。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具体相关法律,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现场,协调管理施工的各项活动。
2.2 施工阶段措施管理
园林景观工程的改造大体分为:土建和绿化两部分。一般情况是先土建后绿化,先地下(水、电、暖的隐性预埋)后地上。按照其施工的工艺流程和顺序分为:
2.2.1 土方工程施工管理
园林地形的改造利用、土方平衡与调配应该保证工程的平面位置和几何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根据图纸设计方格网上坐标在施工区域范围内测设纵、横两道主控制线,设置控制桩,并用混凝土加以保护定位。然后用经纬仪根据控制桩测设全场方格网。用石灰粉在施工区域内以10M*10M 为一方格撒出方格网,定出施工作业面。用水准仪引测高程(BM),并将方格网上每个角点的高程测设标注到绘制的测设图上,用以计算土方工程量。
2.2.2 园路、广场的施工管理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对开挖的基槽、基坑的基层、3∶7 灰土层、混凝土垫层、结合层、面层等进行坡度与标高的控制。在确定园路、广场的具体施工时,充分结合游览区当地的实际,对其土壤、水文、气候条件,材料供应情况以及使用性质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查、分析,进行可行性报告的论证。
2.2.3 假山、置石工程的施工管理
假山的施工体现了园林工程区别于其他工程的最大特点―――技艺并重, 施工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以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挑、撑等为传统技法,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置石的主要目的是造景,必须格局谨严、手法洗练。以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山石器设等为手法,最高境界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2.2.4 水景工程的施工
为了更好地发挥风景名胜区的观光、游览功能和丰富空间层次、烘托气氛深化意境、降温吸尘改善环境等进行了沿沉沙池两岸的驳岸、护坡、喷泉以及溪流的协调布置。
2.3 基层管理
在园林的施工中基层的施工管理不可忽视,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技术管理制度及工程质量评定,对确保园林工程质量、工期有特殊意义。
3 施工质量验收的控制与管理
3.1工序间的交工验收工作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中往往上道工序的质量成果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分项或分部工程质量成果被后续的分项或者分部工程所掩盖。因此,要对施工全过程的分项与分部施工的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要求班组实行保证本工序、监督前工序、服务后工序的自检、互验和专业性的“中间”质量检查,保证不合格工序不转入下道工序。
3.2施工交付使用阶段的质量控制
单位工程或者单项工程竣工后由施工项目的上级部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说明书及竣工验收标准,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鉴定、评定等级,作为竣工交付的依据。工程进入交工验收阶段,应当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收尾工程的清理工作,通过交工前的预验收,找出漏项项目和需要修补的工程,并且及早安排施工。还要做好竣工工程产品保护,以提高工程的一次成优及减少竣工后的返工修整。
3.3施工质量验收
对于土建工程而言:凡园林工程、游憩、服务设施及娱乐设施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书、验收规范及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验收,并应当符合合同所规定的工程内容和合格的工程质量标准。对安装工程而言: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项目内容,技术质量要求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的规定,完成规定的工序各道工序,且质量符合要求。各项设备、电气、空调、仪表等工程项目要全部安装完毕。对绿化工程而言:施工项目内容、技术质量要求及验收规范和质量应当达到设计要求、验评标准的规定并且各工序质量的合格要求,如树木的成活率、草坪的铺设质量、花坛的品种、纹样等
4总结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美化市容市貌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植物,以及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绿地生态系统。它产生的生态效益改善人体生理健康;景观效益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游憩效益则改善着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应以优良园林植物的选择、培育、栽培及养护为基础,从群落构建、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造景、植物配置等环节进行科学地设计,使园林绿地能真正发挥改善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伊任.园林建设工程.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