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染墨范文

时间:2023-03-15 13:2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散文染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散文染墨

篇1

1.静氺流深,踏笙歌尘散,红尘千年,只在那一刻泛起永生的情愁。为了谁耳畔的呢喃,断了思念,觅一方青石,刻下我亘古的誓言。

2.风知道花的心事,落花却不解风情.一场花开,美好了多少憧憬,一次花落,空等了多少似锦纠缠轮回。执一抹幽静,听一季花语,谁为谁,碎了相思,苍老了容颜?

3.长在玫瑰花束上的刺,刺伤了折花人的故事,痛了今夜,我的文字。

4.她踏着秦时得明月,唐宋的风雪,和着历代辛勤秦州人的心血,从遥远走来,又走向遥远。醉了你的心,我的梦。请给我一首最美的诗,我要为她谱一曲赞歌,为你书一纸流连。

5.蝶恋花,花恋蝶,秋来蝶饮痛葬花,谁曾叹息,唯我落笔铅华…

6.孤影酌酒,饮不尽这尘世间愁怨,又是一年秋天,奈何,换了风景,也换了人间…

7.在那个最适合做梦的年纪,我却把所有时光都用来想念你,不管外面有怎样的风景,前面的路有多艰辛,我只想在你的世界里,觅一缕芳香,来装点我的梦。

8.遇见了,心动了,恋爱了,激情过了,心倦了,也厌了,开始埋怨了,说好的都变了,就算了,也散了,爱淡了,梦断了,不再想念了,也不想再见了。

9.七月的花,开了,开在七月,开在这繁星满穹的夜。花香伴着七月的风弥漫了整座城,香了这无边的夜。

10.于熙攘红尘里潇洒一眸,从此,不求天长,亦不求有地久,城里城外,只愿追随伱。

11.倾城一梦,不知相思谁,淡漠浮华,一片伤心地。

12.楼上月下,扶琴望满城飞花,看千里莲灯,只剩我独染风华。琴弦断,琴音乱,弦断声声漫,不怨前缘,莫笑誓言。叹只叹,江山似锦,美人如画,赢了天下,输了她。

13.伱说这是最后的拥抱,让我不想再分开,多想就这样抱着你,直到永远。

14.凌乱的长发,沾染千瓣雪花,怎敌我一扭头的潇洒。

15.淡看流年,感恩这静美年华,低吟浅唱,细数这岁月留香。

16.那一幕幕温暖的回忆,随着孤独的泪水和如血流过心扉般的痛,一起活跃在我满是酸楚的惆怅里。

17.走过的路,别告诉我方向,因为我有自己的目标。

18.我是流浪在微波里的一株青莲,守护着青春悸动过后的平静,等待着天际雨后才有的虹。

19.烟花散,散了一世流连;琴音乱,乱了心事万千。独自倚楼望月,空等她,没了一指流沙,荒了一段年华。

20.我单身,我骄傲,任世人笑,才敢一览众山小…

21.伱美如天仙,雅如清莲,伱的转身迷了我的双眼,伱的回眸拨动了我的心弦。

22.月影綽綽,滴血将墨,韵染成殇,雁字回时,岁月阙阙如歌。一弯月,一苍穹,我燃一炷清灯,坐看昨日烟花,把萧再叹,容颜碾碎梦魇无常,岁月终是覆了青春。

23.轻轻地拾起那些凌乱的幻想,轻轻地丢在风里,让它随风飘向伱,带去我的问候,捎去我的想念。

24.为浮生,几泪纵横,十数春秋,淡看红尘。

25.桃花深处一对眼,眼望窗内陌上人。

26.有情郎,只为伊人醉,红心如血,满腔惆怅,岁月甚好,我当何如,浮华如光,谁知我心?

27.问伊为谁续,落笔成伤,一颗血红,云开雨坠,如此流年,谁负了谁,时光荏苒,谁忘了谁?

28.你从秦州走过,了无痕迹,匆匆过肩,只留下我,独拾几点梦碎,守一座空城。留给我一世奢望,是沧桑,是惆怅,是凄凉?那段深情,早已断天涯,惟有对着它许一帘幽梦,用心抵达一场又一场虚拟的相逢。

29.美人笑,英雄醉,浣花溪里戏流水。北风啸,流沙飞,百花潭前美人泪。缘聚缘散缘如水,囫囵又一年岁。

30.繁花满蒂花满地,春花终将化春泥。

31.看秋雨连绵,悲伤在流转,我恨这满是伤痛的流年。

32.幸福环绕悲伤,泪水打湿眼眶,谁能告诉我,谁能许谁地久天长。

33.爱情不是全部,可我愿意把全部都给爱情。

34.轻风吹起如烟的过往,温存如风流逝,谁能感知,我心如大地渴望苍茫,一颗血红只为伱悲伤。

35.夕阳之美,美在它承载了一天的光辉;细雨之美,美在它参拌了离人的眼泪。

36.清竹林间,我削木为剑,舞一段身轻如燕。断竹为萧,空留一曲东风破,几回寒暑。林花谢了春红,冬雪埋了野鸭,谁在等一场乱世?又在乱世里遇见她…

37.十年雕窗刻出一弯心悸,一抹惆怅,终成一段狰狞的曾经,一段苍白泛黄的记忆。

38. 尘世美,流年微醉,英雄为江山流血,为美人流泪,美人为情,肝肠断尽红心碎。

39.想当年,斜眼扫半个天水,倾倒美女一片,而如今,只能望佳人风韵犹存依旧一彻整个大江南北。

40.纵有千行泪汇成的苦水,也浇不开生长在回忆里的兩生花。

41.狂风吹尽尘埃,吹不走我等待,大雨洗净铅华,洗不净我痴缠,停了风和雨,停不了心中的痕迹,丢了天和地,丢不了梦里这万千风景。

42.一抹残阳红,太匆匆,夜幕谢了月色浓。空嗟叹:人生如梦,繁华不过一场空。

43.爱字怎么写,情字何解,翻开字典第三页,画一句离别。

44. 半生情,一生梦,生生痛,谁会懂,忘忧草种千万丛,忧没忘,愁更浓。

45. 无处话寂寞,心事与谁说,泪湿过衣衫才懂得,幸福沾满悲伤的颜色。

46. 当心事退成往事,往事都成故事,谁会记得,被遗留在上个十年的幼稚。

47. 一点墨,半世香,自制心事纸里藏。一纸墨香,几点心伤,回头望,小城旧事多凄凉。独自凭栏,望十里古巷,写诗两行,笑看昨夜雨,湿了青石城外篱笆墙。

48. 青青池畔,寥寥轻烟,自制心事点点,合成几多忧。花前月下,再等几个秋?便作满池清泪,流不尽,这许多愁。

49.零点敲响的钟,成了多少人一岁一次的痛,谁还记得,被遗忘在儿时那个长生不老的梦。

50. 你笑我用竹筷,吃西餐厅里的牛排。谁又知道雨花餐厅里做法式田螺,用的也是苏宁电器的高压锅。

51. 在诗人眼里,伤害竟然可以如此美丽。在情人心里,你不过是回忆里的那道风景。

52. 一路泥泞千年,也遍寻不到,着色于青春的半点好墨。杜甫的一句“老树”让所有神秘都往后退,退了又一千年,退成如今南郭寺里最美的风景。

53. 我用我慵懒的手指,拾起那瘦弱的文笔,蘸着南湖里没有被滤过的苦水,写春堤上那嫩柳奇异的芬芳,抒那荇藻和水的微凉,还有,我的忧伤,你的惆怅。

54. 泪湿衣衫,梦回昨日爱,忘了归来。独我在,旧石门外,守一段悲哀。

55. 在这里,曾美好过一段年华,也沾染了一抹心伤,只因在最美的年境,最美的这座城里,遇见你。

56.是谁曾临清泉而低吟,是谁曾踏风雪而浅唱,是谁曾在南湖畔吟北流泉,又是谁在北玉泉边忆南山。

57.谁把谁拖累,谁为谁心碎,谁的温柔醉了谁的心扉,谁的负累纠结了谁的进退。

58.一个人,一座城,一段年华,沾染了一抹风情,滋润着那个古老的故事,也温柔了伱温情的浪漫。

59.爱一个人,而恋一座城,恋上那座城,城里却没有了爱的人。

60.幻想仍在,只是朱颜改。花开终会有花败,花败自有黄沙埋,最无奈,只是葬了青春,葬了爱。

61.不问红尘多寂寥,管它岁月蹉跎与妖娆。

62.伱眉上结的霜,是我还不清的债。

63.相见恨晚,爱得太慢,乱了经年,纵是泼墨挥不出的离散,誰恨苍天,恨出了曲终人不见。

64.旋律悠扬成歌,流年堆成寂寞,说是寂寞,誰寂寞?苍天负我,伱负我。

65.丝竹悠扬,平添了心伤;相思绵长,苍白了时光。

66.谁把天下尽倾负,管他江山誰主,冰封国度,我自弯眉笑红尘多情人不爱江山者无数。

67.分开和永远只在一念之间,有多少一念间,改变了无数人的姻缘。

68.时光不过一指流沙,看豆蔻年华,我把青春肆意地挥洒。

69. 谁与我守望,那细碎的时光?许一世深情,在彼此指尖淡走苍凉。

70. 恍惚间,伱以清纯的姿势端庄含情地委婉轻吟,潺潺的吟咏似灵魂在呜咽,缠绵纠结,哀怨情深。忧郁时的伱如一抹淡绿常伴碧水的青莲,似一株云雾缭绕空谷的幽兰。一张琴,一壶酒,几许闲愁,清远深美,恰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份清幽与日月散淡。

71. 锦衣霓裳,你为谁衣袂独舞;红颜盛妆,你为谁笙萧凯歌?

72.一季花凉,落了满地离殇,半笺心语,吟痛水中那半弯月亮。

73. 远山莽莽,天也苍苍,你为谁浓妆,谁为伱疯狂?暮雪霭霭,难掩如斯过往,千年的等待,不过浮华一场。情已殇,相思未央,心酸泪,流两行,自是天涯路人,不相逢,又何妨?

74.独饮酒千盏,为谁求一醉,风蚀了千年的泪,痛了红尘中的谁?

75.冬雪没磐石,覆了荒山,逝雪难掩,一段情长。不想忘,自是少年轻狂,空回想,荒山依旧凄凉。

76. 扶一曲情长,乱了几世凄凉。

77.笔锋走过拦截的心事慵懒了曾经,以安静而柔软的姿势游走在那或长或短的时光里,由远及近,珍藏在心囊。如今折花回首,是你用最美的青春装扮了我的故事。

78.一袭轻拥,香暖了谁的一怀弱水;一眼回眸,惹醉了谁的一帘心事;一抹浅笑,又让谁为你倾一世相思?而今夜,一纸素笺,只为你,挥毫一笔在指尖上轻舞了千年的痴缠。任风蚀了三生的眼泪,洇开我心间的愁,流不尽的是滴滴想念。

79.锦衣霓裳,你为谁衣袂独舞;红颜盛妆,你为谁笙萧凯歌?

80. 一剪相思,洇一笔绕指的缠绵。你我隔岸,却是,生生的两端。

81.谁的琴声,凌乱了宣纸上,我墨染流年的思绪。灵动的旋律,像是素描的莲花开出了粉红的心事,划破了指尖上我的宿命,在血染的琴弦上弹奏出,夜阑下,眉间心上的一声轻叹。

82.牵卿一回手,香暖了岁月一世温柔,花开为谁艳,花落惹谁怜?是你,既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

83. 你是倚在时光里的女子,我是等在水岸的少年,你袭一身长裙随风,我等一场相思成梦。撩起你霓裳轻舞的薄纱,任那三千青丝拂过脸颊,留下一抹沁人心扉的女儿香。你早已长发及腰,娶你的少年如今可安好?一袭轻纱,一指素琴,你为谁续一生青丝不断,许谁一世长发不剪,又为谁弹奏那一曲绝世的梵音。

84.丽人掌灯,与影成双,散了红香,谢了海棠,谁念西风独自凉,问伊人,为谁静画红妆?为君等,等来飞雪化了冬。

85.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娇梅千万,只折一枝怜。每一次回眸,都是一场遇见;每一次遇见,都是等待了千年的缘。一纸温柔,一路风尘一世修,携一程山水,盈一壶漂泊,闻一月浅唱,择一城终老。

86. 冷月寒窗,将雪染墨,把一阙清词,素手轻弹一窗冬雪。暮雪凄凄,冷了谁苦守的心,我的柔情融化在你的眸里。是思念染白了雪,是清风冰冷了月,断桥上,谁在抚琴弹唱着悲曲

87.一段光阴,一处幽静,掌一盏茶香,望着窗外的风景,聆听雪花飘过的声音,盈一壶漂泊,握一盏乡愁,一切都那样安之若素.

88.长亭外,谁把一支瘦笛,吹一曲离歌,乱了我的思绪。

89. 独坐湖边,沐浴一城月光,看静氺流深,凭栏独赏水中月,静听夜之音,心醉一缕清风,我,浅笑。

90. 谁会站在时光的渡口,许你一个遥远的张望,为你,守一场执念,哪怕站成永恒的雕塑。

91. 那残破的日记里,藏着我纯白的念想。曾经的刻骨,泪沁了多少个夜晚,湿了我的眼,也湿了从前。

92. 一汪湖水,淌着旧事,一阕瘦词,婉约了谁的心事?一抹浅笑,足以让我倾一世相思。

93. 临水望,一川烟雨,春意阑姗。雨过天青,那景,还是碧水天蓝,轻风拂柳,且凉且暖。

94. 一场烟花雨,扬扬洒洒,散落在一片苍绿里。清澈的声音里,追寻纠缠了千年的往事,任心事在指尖开出疼痛的花。

95. 怀揣一份喜欢,默守一段情缘,若爱,晨起日落便是诗情。

96. 凭窗端坐,清风送来一缕夜香,冷暖恰好,独自把盏,轻拾岁月,静品过往,烟雨飞花的梦里,流年,浅醉。

97. 倚水望对岸,我看见了过往,曾经那幸福的幻想,被遗落在离情的那端。于是我选择,行单影只地走在繁华的街道,穿过熙攘的人群,任曾经熟悉的背影成为昨日流光。不去打扰谁,独自守着孤独,慢慢老去。

98. 一次回眸,便是一个风景,一次转身,便是一段旅程。谁在谁的风景里驻足,忘了归期,谁在谁的旅途流连,忘了来时的路。

99. 今夜,微凉,窗外的雷声在孤寂旷远的夜空不停回旋。雨点落在窗台,也落在我心上。在雨幕的衣袂里,独拥雨帘下的夜色,看瘦去的时光。

100. 你是画中走出的仙子,在这纷扰的凡尘美丽成画。我执三千痴缠,在这繁花堤上撑伞为你等,哪怕三千年。

篇2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的思想和言论,被其门徒编成《墨子》一书传世。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巨著,是墨家学说的精华。墨子的基本主张是:反对剥削,崇尚劳动;反对以强欺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儒家礼乐,主张节葬、节用;反对世卿世禄,主张尚贤、尚同。《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除此之外,《墨子》中还包含了许多先进的自然科学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学、光学。可以说,《墨子》为我国古代科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墨子》中,最明显的是他的平民思想,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这与儒家的博爱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墨子看来,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不平等、互相欺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离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巨大伤害。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他认为民众互爱互让,是顺应天意;而互相残害则是违背天意;诸侯间的攻战是天下混乱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思想之上,墨子针对传统的世袭官爵俸禄制,站在时代潮流前面,提出了“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尚贤”也就是让凡通晓治理之道且有才的人,无论贵贱,均可参政。“尚同”,即在尚贤基础上求得全社会思想的一致,使社会由乱至治。为使自己的主张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除了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墨子》在文章的行文以及体例方面也有开创性的贡献。《墨子》一书,虽然仍属记言性质,但其所记的已不再是简单的片言只语,而是首尾完整、逻辑性很强的论文,而且每篇都有标题,可以涵括本篇的中心思想。这与语录体散文《论语》有了明显的分别。如果说《论语》还只是零散的思想智慧的闪光片断,那么《墨子》已经把这些闪光的思想串成一整条珠链。中国的论辩散文是从《墨子》开始的,这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①;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②;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注释】

①篡:用强力夺取。

②贼:杀害。

【译文】

墨子说:用互相关爱、互相谋利的办法来改变它。但是互相关爱、互相谋利的办法将要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一样,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一样,看待别人的生命就像看待自己的生命一样。这样的话,诸侯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主相爱,就不会互相掠夺;人与人相爱,就不会互相残杀;君臣相爱,就有恩惠、有忠心;父子相爱,就会有慈爱、有孝顺;兄弟相爱,就会有和睦、有协调。全天下的人都相爱了,强者不控制弱者,人多势众的不劫掠势单力薄的,富有的人不欺侮贫穷的人,显贵的人不傲视低贱的人,奸诈的人不欺骗憨厚的人。凡是天下的祸患、掠夺与怨恨可以让它们不发生的,就是因为人们产生了相爱之心,所以仁义的人都赞美它。

【点评】

通过这段文章,我们可以简单比较一下儒家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之间的区别,这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儒墨之间差别的一种方式。儒家的仁爱同样是对他人的关心爱护,但以亲亲为出发点,主要是处理宗法家族关系内部的亲戚关系,同时涉及国家、上下、君臣及国与国的关系。儒家是强调上下尊卑、亲疏远近的。而墨子不然,他有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他不仅说了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相爱的好处,还希望天下之人皆相爱,这样才能使天下的祸篡怨恨不发生。

国学点滴

篇3

谁在对镜独剪烛火,心空了,再亮又如何?

秋风吹过,散了斑驳,心愁纠葛。

紫纱飘落,窗前垂影闪着寂寞。

为何功名看不破,良辰美景怎能只有我一个?

谁又重蹈覆辙了传说,月中嫦娥可曾悔过?( 散文网: )

只为一时的洒脱,却漫过了一世的蹉跎。

尘封的承诺,早已记不得。

空了酒杯,填不满心窝。

彼岸花落,倾听繁华交错。

笑中含泪,映不出花的颜色。

抬头凝望高阁,依稀背影如歌。

篇4

雕花镂栏,有一伊人,在此一方。琴筝弦系,伊人抚琴,犹奏梨花落,妒了窗外春桃,又换梅花弄。君一离,伊人看见漫天而来的,不是失望,是绝望。伊人弃琴,倚栏思君。

伊人倚栏,雨蒙蒙,稀稀疏疏。雨染发,云覆纱,泪眼朦胧又看花。菡萏曳,藕叶慌,锦鱼也恐雨儿发。伊人笑言雨儿傻,无措竟往屋里闯,却怅惘,人也似雨,毫不顾忌。清波漾,圈圈涟漪晃,谁落水中央,悠悠无心枉,伊人心微恙,拂袖疾未良。卜算的那一卦,终成桃花劫难化。谁为我点朱砂,并肩看长安一世繁华。

伊人倚栏,风习习,绵绵细细。携寒气,面面袭来,狐裘锦衾身上披,难驱心中寒意。遥看路遥,观风雨相依,如胶似漆。桃花殷殷,随风吟,孤身风中零,零落一身凄。风卷残云凌厉,墨空恼怒惩欺,不顾伦理,战争欲起。伊人无力,哭叹着生死不离,终是一场浮华似梦。梦醒,伊人戚戚,难掩涕泪,风中仍是形单影只。

伊人倚栏,君迟迟,心心念念。不在意君之心不属己,只盼君归来共枕眠;不在乎君之意不予己,只望陪君无声寂寂。花开不为己,只为看花人。院里零落了一地的桃花,恰似伊人凝眸潋滟的悲伤。已不贪恋君之笑意殷殷,已不想拆穿君之伪装,如此礼遇如宾,甚怪也甚好,伊人不计其未达眉眼的笑意。也罢,也罢,真爱也怕岁月磨,难敌七年之痒,七年之后,从未爱过,何谈情淡,何谈不爱?闭耳倾听,听见风的呜咽。

篇5

中国散文学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对第二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大赛”进行评选,经评委认真阅读讨论,最终投票评出以下作品,

分别为:

一等奖名单:(3名)

1. 清气雄风————————————————————————石 英

——记两赴江阴的感受

2. 济南的味道———————————————————————农 人

3. 江阴三叹————————————————————————姜琍敏

二等奖名单:(5名)

1. 青岩之青————————————————————————范承玲

2. 在徐霞客墓前——————————————————————王荣方

3. 苏州新宠————————————————————————任芙康

4. 金风玉露一相逢—————————————————————高淑霞

5. 到石竹山做梦去—————————————————————石华鹏

三等奖名单:(10名)

1. 斯地有奇山秀水—————————————————————柏 峰

2. 月光里的曲水亭街————————————————————陈 忠

3. 梅花堂的相遇——————————————————————高 艳

4. 山的诱惑————————————————————————王曼玲

5. 庐山真面目———————————————————————姚化勤

6. 一座塔的灵魂——————————————————————常晓军

7. 老徐喊你去旅行—————————————————————翠薇

8. 西安城墙南门新景记———————————————————范 超

9. 告别三峡————————————————————————王 童

10. 与土楼一起老去的老人——————————————————王立元

优秀奖名单:(42名)

1. 梦回三峡———————————————————————筱 卉

2. 仰望鹅湖———————————————————————石红许

3. 净地普陀山——————————————————————复 达

4. 谦谦君山———————————————————————李显坤

5. 江阴陈香———————————————————————肖卫琴

6. 天堂的另一扇窗————————————————————兰宁远

7. 丽江古城的柔软时光——————————————————胡庆军

8. 大七孔天生桥—————————————————————林 伟

9. 九曲漂美醉武夷————————————————————高玉恩

10. 烟雨波光过长泾————————————————————陈于晓

11. 雾灵山读雾——————————————————————骆有云

12. 天台山纪行——————————————————————邢增尧

13. 江阴,我的幸福我的明天————————————————戴 敏

14. 游黄果树瀑布—————————————————————王业芬

15. 江阴,水之恩典————————————————————林文钦

16. 仰天山秋色——————————————————————王 韵

17. 彩水神韵九寨沟————————————————————王维新

18. 明月依旧,江流有声——————————————————秦锦屏

19. 在五脑山,行走并追问—————————————————鲍 捷

20. 墨染秋瞳,浅吟一笺华夏凝香的情韵———————————萧 宸

21. 那一年,徐霞客曾三过云集———————————————欧东英

22. 胜水桥畔———————————————————————许国华

23. 夜醉周庄———————————————————————杨广虎

24. 凤凰的歌吟——————————————————————郑能新

25. 时间的缝隙中,我们在江阴相遇……———————————徐 莹

26. 一条河,淌出西藏的绝色江南——————————————朱真伟

27. 淡烟疏雨瓦屋山————————————————————朱仲祥

28. 兴江郎为面,如故人再唔————————————————姚毓青

29. 哦,苍山、洱海————————————————————张秀超

30. 美丽、幸福之江阴———————————————————刘振勋

31. 邂逅江阴———————————————————————党毅浩

32. 绿梦升起的地方————————————————————苏要文

33. 第一次远足——————————————————————徐景列

34. 蝴蝶泉边蝶如雪————————————————————原 因

35. 托举灵魂的胡杨林———————————————————傅 辕

36. 我和棉山恋爱了————————————————————季 玲

37. 初见凤凰———————————————————————李 娟

38. 登泰山,悟做人————————————————————谷培生

39. 南岳朝香记——————————————————————周新寰

40. 秋访天山天池—————————————————————林丛中

41. 情愫苏州河——————————————————————池新可

42. 丽江古城——————————————————————吉布鹰升

附:第二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征稿启事

为展示祖国的自然风光,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凸显徐霞客精神,繁荣我国游记文学创作,促进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中国旅游报社、江阴市人民政府联合设立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 2012年5月19日,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在徐霞客的故乡——江苏江阴成功举办,吸引了海内外数以千计的作家和旅游爱好者的热烈关注和踊跃投稿,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游记散文作品,堪称是中国游记文学创作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展示。为继续传承游圣徐霞客精神,进一步激励国内游记文学的优秀成果,即日起,举办第二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具体如下:

篇6

简单的情节,平凡的台词,却使人感受到来自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深远。也许这正是使人无法忘记的原因。不能忘记《小蝌蚪找妈妈》,因为无法忘记齐白石恬静、诗意的笔墨灵动于银幕; 不能忘记《牧笛》,因为随着陆春龄演奏的“江南春”悠扬笛声,忘不了李可染意境深远的江南山水……随着渐行渐远的传统水墨动画,人们忘记的也许不仅仅是动画片本身,而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水墨精神。

【关键词】 水墨动画中国绘画笔墨意境

一 概述

(一)水墨动画的概念

中国水墨画艺术经过千年历史的锤炼,风格独树一帜,擅于用"写意"和"神似"等手法体现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水墨动画成功地将中国水墨绘画与动画巧妙结合,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产生墨迹浓淡有致、笔法虚实相辅的效果,打破了历来动画片“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意境优美、气韵生动,使动画影片意蕴深远,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二)水墨动画的发展

1960年,著名美术导演、漫画家、“中国学派”的创始者――特伟在“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下,将水墨画的技法与风格引入动画电影,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影片把中国传统水墨技法和风格,运用于动画电影,表现水墨渲染的效果,没有边缘线,突破了动画片通常使用的“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在技术上是一项创举。随后《牧笛》、《鹿铃》、《山水情》相继诞生,折服无数中外人士。但是如此的辉煌时代竟在1988年戛然而止,《山水情》在致高点成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为中国水墨动画作了一个划时代的见证和标注。

二 水墨动画艺术特征

(一)水墨动画与中国绘画的亲缘关系

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水墨动画发展的根源

水墨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假定性”,墨分五彩,黑白两色,通过宣纸毛笔,晕染出不同效果。水墨动画延承的是国画美学中散点透视和独特的中国文化。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展现是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蝌蚪、青蛙、小虾、青蟹的恬静;伴随着陆春龄演奏的“江南春”悠扬笛声,《牧笛》展现了李可染意境深远的江南山水,这部田园诗般的作品,展现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片尾牧童骑在水墨淋漓的老水牛背上,吹着竹笛从柳树中穿出,走过夕照中的水稻田埂,水光中倒映着牛和牧童的身影,最终与周围的景致融而一体,又暗藏着“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诗句。那天真的牧童,潺潺流水和摇曳的竹枝始终传递着细腻、含蓄的感情,完全是中国格调。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衍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能产生出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中国水墨画。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家学说组成。儒学文化给中国人带来的是伦理道德规范,释、道两家文化则使人们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2水墨动画是笔墨与墨趣体现

水墨动画中的造型新颖,它不是画家对现实事物的模仿,而是通过主观情感和内心心境的过滤而创造出来的全新艺术形象,强调“造型夸张,以形写神”,这种独特的造型正是来源于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水墨画,它造就了中国水墨动画中造型的独特性,独特在艺术形象所拥有的意象性。这种造型艺术是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它是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小蝌蚪找妈妈》中,齐白石笔下的动物造型,运用了墨和水分的渲染,充分发挥墨色的浓淡虚实,画面中小蝌蚪是一个个小墨点,青蛀寥寥几笔,却是灵活又生动,小鸡的造型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进行刻画,荷叶的造型通过水墨的渲染,虽是淡墨色但不失优雅宁静,也恰与荷花相衬……使得画面丰富多彩。正如齐白石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同样的在《山水情》中,大写意的人物,山水等独特造型更注重的还是“神”。少年和老琴师简单的用墨勾勒和晕染不失精致;充分概括的写意雄鹰造型不失气魄;山水树木的刻画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深邃空灵,优美壮美的大自然中……墨,简单而不失概括力,质朴而不失灵动,晕色和谐不失妙趣,被人们欣然接受的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二)水墨动画继承了水墨画中的意境

水墨动画的美术风格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把飘逸、虚无、萧散、冲融、疏旷、寂寥发挥到了极境。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绘画在邈远意境达到的高度、深度上能够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比肩。水墨动画正是试图继承中国绘画的这种意境表述体系,展示另一个面貌的动画语言。何谓意境?意境即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主体心灵突破意象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而在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中的意境也是如此,墨对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意境的烘托达到了“如临仙境”的程度。

1.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人观念中,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因为中国画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清人笪重光《画荃》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水墨画往往简单勾绘甚至干脆省略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以虚衬实,凸现主体,拓展画面意境,增强表现效果。

中国画重视空白,空白处更有意味。“计白当黑”这种虚实结合的思想落实在画面里就是讲究布白。画家在“空白”中赋予观赏者发挥无限遐想的空间,此时观赏者启动人潜意识中进发出的认识事物的超然想象力,与绘画作品融为一体。作为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的《小蝌蚪找妈妈》,主要的意境体现是画面的留白部分一通过墨展示出来的“空白”。以虚衬实,强调主体,拓展了画面意境,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这部影片中空白更多的喻为潺潺的水流。就像影片一些画面中看到的那样,画面格外简单,没有任何多余的事物存在,但是我们能够完全体会到缠绵的母子情,体会到水墨的优雅情调,这此正是空白在无形之中展示出的美妙意境。《牧笛》中牧童骑于水牛的背上,一同在河塘中嬉戏,画面中没有一丝水纹、倒影和波光,却见水牛与少年徜徉在水中,无比悠然、惬意的情景。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另一半在空白处,在水下,在人的想象之中。这里体现了传统绘画对虚实运用的精妙之处。中国传统绘画常在画面空白处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人与空间,融为一片,惜墨带来了传神。

2.化景物为情思

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今虚实结合的世界,所以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有生命。艺术要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从我国历代以写意为主的文人画的创作倾向来看,在立意、笔墨、气韵的审美意识上都崇尚、弘扬主体对客体的融合和升华,十分重视创作个性和情感的表现。《山水情》把人物作为主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和谐的结合,山水即是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又是借以传情的导体。在借艺术天地,动画笔墨来表现比山高、比水长的人间情谊时,就运用了带情入景,情景交融。《山水情》充满了诗意,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相较之以前的作品,它对意境的营造已经趋于完美,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水墨画的写意之中,让人心旷神怡。

3.用心造境妙造自然

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清代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以意造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本质,也是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画家面对自然山川、烟云流水,一草一木,不是将其如实描写,而是要心领神会,取舍提炼,凭“意”来主宰“物象”与“神似”。所谓“外师造化,心中得源”,说的是要用心造境,才能妙造自然。影片《牧笛》主要的场景如柳堤放牧、春水浴牛、竹林莺啭、深渊鸣泉、山林问樵,竹筏渔鹰,琴桥听瀑,翠谷回声,暮霭归牧,尤其是当牧童骑着水墨淋漓的老水牛从柳林中穿出,走过夕照中的稻田,走向村庄,其营造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场景,意境深远完全是中国格调的动画片。画面中人与自然、情与景观得到诗化的交融,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三 水墨动画的局限性

(一)作为美术作品,水墨动画画面感染力消减

墨语言以笔墨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以及其中带出的力量感、韵律感、节奏感为代表,带给观者以明显的情绪感染。浓淡、枯湿、渗化以及水墨的特殊效果,都让人体会到作者思绪和情思的变化。就这一点来说,由于水墨动画是在通过摄影机模仿水墨画,传统水墨画中的涉及笔墨力量感、韵律感、墨意浓淡、枯湿带来的语言效应,其中的韵味是没有办法完全复制到水墨动画里来的。水墨动画的背景是一张真实的水墨山水画,而其中的人物动画部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分层、叠印,已经不能完全保持原作的效果和韵味。这一点从《鹿铃》的造型设计,《山水情》中江水湍急流动的片段处可以看出来。为了顺利地表现动作,创作者不得不把《鹿铃》中人物造型的笔墨韵味削减,把《山水情》中湍急的江水用单线平涂来表现。

绘画的创作过程就是抒写、宣泄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过程,笔墨所画的物象是客观现实与作者想象结合而产生的,笔迹给人以情感的提示。水墨动画特别是动作性较强的水墨动画,在表达笔迹提示情感方面是缺乏一些感染力的。水墨语言,是静态概念。观者对传统书画的欣赏是静态的,静态作品留给观者足够多的时间思考、揣摩,进而上升到身入其境,情景交融。一旦涉及到运动,在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之间,水墨动画必须做出取舍。

(二)作为动画,水墨动画动作有局限性

水墨不善于逼真地表现真实的物质世界,散点透视、空间布白、以形写神和笔情墨趣是它的特点。水墨动画在继承了水墨画的形神兼备、意境悠远优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在动画语言方面的局限。这种局限表现在:水墨这种表现形态的要求对水墨动画制作工艺的限制。水墨动画是一种抒情性、意境化的动画艺术形式。它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不强调对客观的模拟,而更侧重于主观意趣的抒发。在人物动作和角色造型上,要求凝练、集中、概括。因此造型本身使用抽象化、表意性的笔迹形态,这样的笔迹形态不善于描摹精巧细致的动作。墨有晕染,为了模仿墨的形态,水墨动画制作工艺繁复,在一个动作段落里不可有太多张动画。所以水墨动画兼顾制作的条件下,必然产生动作的局限。

仅就动画而言,动画这种艺术形式,对于动作的把握可以有极大的假定性和无尽多的可能。通过加减速的调整、弹性惯性的形体变化,动画不仅可以模仿物质世界真实的运动,而且可以超出常规,创作虚拟的、夸张的各种运动。西方的动画艺术借鉴了“模仿”和“夸张”这一原则,在动作方面做足了文章。这些基于动作的设计给了形象和故事发展更多的可能,不能不说是一种优势。水墨动画在动作方面不具备这种优势,但是它做到了扬长避短。它着重表现画面的美感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回避了激烈动作性的场面。

(三)作为电影,水墨动画的戏剧性缺失

中国动画创作者从中国绘画和民间艺术中取材,把动画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创造出许多新的动画片种。这些影片在得益于材料、表现形式的新颖性的同时,都造成动画电影本身戏剧性的缺失。

动画电影作为时空艺术,较美术(空间艺术)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时间使电影在拥有造型空间(画面)的同时,还获得一个戏剧空间(情节)。动画电影因其“更大的假定性”,在表现上拥有更大的潜力。它无须受制于现实,尽可以随意表达。

纵观这水墨动画片,它们大都是散文式的结构,没有常见的情节剧的痕迹,其所用的动画电影语言,都是抒情的笔调,没有细碎的镜头分切,没有跳跃性的蒙太奇段落。在这里看不到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也没有令人捧腹的滑稽情节。《牧笛》一片笔调轻松且平静;《山水情》一片笔调深沉而内敛。相比之下《鹿铃》是一个侧重写实的片子,也是一个故事成分占内容比重较大的影片。正因为《鹿铃》情节内容占比重较大,需要用到较为频繁的镜头组接、比较近的镜头景别,这些电影语言对于靠画面语言而构成的水墨动画意境是一种破坏。

电影的戏剧性表现在情节的跌宕起伏和角色命运的悲欢离合之间。戏剧性填补了人们对于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想象。水墨动画片重在写意和抒情,所以不得不在戏剧性方面有所欠缺。这恰恰也都是受材料和表现形式制约所导致的。

三 思考与展望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的《山水情》,成为水墨动画电影的绝响。由于水墨动画是手工动画,制作时间长,成本高。后来因为电视动画的大量需求,加上碍于资金,水墨动画越来越跟不上市场和时代的变化。

水墨动画如何在不失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表现出时代新气象?

在如今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动画片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数字艺术的到来让传统水墨动画又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有了数字技术力量作支撑,制作一部水墨动画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清楚,上世纪没有先进的技术时,我们靠着出色的传统绘画、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故事情节征服了世界,如今在创新技术的同时,也应仔细揣摩中国独具的特色,做到在全球化的技术下,依然彰显中国五千年的独特韵味。

参考文献

1.陈传席 《中国绘画美学史》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2.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3.. 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篇7

一.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语言构成

艺术语言是指每种艺术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且它本身作为人类艺术思维的工具就具有审美价值。中国水墨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也拥有自身的艺术语言。

1.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谈及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特点首先不得不提及其根源——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中国水墨画属于国画的一种,是与设色画相比较而存在的,属于绘画,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形式,水墨动画片虽是动态的综合艺术形式,但仍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仍然具有中国水墨画的鲜明特点。

中国水墨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上作画。由于采用特制的毛笔作画,使得“笔墨”成为水墨画重要的技法和理论术语。所谓“笔”,是指钩、勒、皴、点等运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是水墨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颜色;所谓“墨”,则是指水墨画以墨代色,运用烘、染、泼、积等墨法,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常讲的“墨分五色”(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等五种不同的色度)或“六彩”(上述“五彩”再加上宣纸的白色),使得以墨代色的水墨画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水墨画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使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当我们在欣赏水墨动画时,其每一个情态的场景无一不体现了上述两个特点,《小蝌蚪找妈妈》既有大写意粗犷的荷叶荷花,也有细如毫厘的小鱼小虾,通过水墨的渲染,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己的表现语言。我们在《山水情》师生冬天烤火一场景中明显的看到人物是平视角度,但坐席与盆火却是仰视的角度。

2.故事题材

中国水墨画,作为中国文人墨客怡情山水的表达方式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的完整的表意体系决定了中国水墨动画的题材选择一般为中国古代散文式的小故事,叙事结构缓慢,情节简短,单线推进,意境抽象,并没有明显的开端、发展、、结局的情节剧路数,人物情节矛盾弱化,片长大都在20分钟左右。

而且由于其继承了中国水墨画朦胧抽象、意境深远的特有表意手法,强调意境,因此它是模糊的,低清晰度的,需要具备一定中国文化素养的人才能领悟、揣摩。比之吃爆米花也能看懂的好莱坞式动画,中国水墨动画需要你泡一杯茗茶细细品味,就像中国的诗歌一样短小精悍,重哲理而不重叙事,讲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与此同时还重视教育功能,蕴含哲学道理,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传统观念。

《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小蝌蚪坚持不懈寻找青蛙妈妈的故事,不仅形象地进行了科普教育,而且还传达了认识事物要全面和“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而《牧笛》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为暗线,制作者将一幅幅中国水墨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山水情》情节也并不复杂,主要就讲述了一个琴师为报答渔童的恩情而教授其琴法并受雏鹰搏击天空的启发而最终悟道的故事,整个片子甚至没有对话,展现了杰出的水墨技法和古琴技艺,表达了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的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

3.影视语言

中国水墨动画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像。因此中国水墨动画不光综合了水墨画的造型语系,它还综合了电影的艺术形式,具有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水墨线条与丹青墨色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中国水墨动画突破了当时动画界一贯使用的单线平涂来描绘形体结构的旧框框,让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流淌,浑然天成,一个场景就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没有轮廓线的水墨创造出了一个属于中国风格的时间与空间。利用深浅、明暗的墨容,达到均衡统一而又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山水情》开篇穿着白袍的老琴师从雾气氤氲的背景中走来的场景,背景使用大写意的泼墨,而老琴师除了面部用了详细的刻画,白袍就是用了寥寥数笔的毛笔线描,当风吹过,每一笔就又随风舞动,洒脱、空灵、飘逸,一个清高孤傲的老琴师就跃然纸上。中国水墨动画以墨代色,勾线的用笔与渲染墨色的用笔自然渗透,当墨汁在宣纸上氤氲开来,气韵沿着线条流动,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能够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而水墨动画这种虚实相生的独特韵味,其节奏主要是通过笔墨深浅、色块大小、色彩浓淡、线条疏密来体现的。

《山水情》的运墨手法炉火纯青,似乎山色空朦,悬瀑流云就在眼前。同时,我国的动画艺术家还用淡彩来为这个黑白世界稍加着色,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片中人物腰间的红色束带,浅绿色拂柳,嫩黄色小鸟等点滴色彩,在黑白线条间流淌,绘就一首行云流水般的水墨诗篇。

(2)景别

电影镜头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不同的镜头画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特写镜头,是用来突出强调人物和时间细节,一般用来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近景,用来表现人物容貌、动作、表情、神态等,仿佛是一种肖像描写;远景镜头,可以将人物和环境融为一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此外还有长镜头、仰拍镜头、俯拍镜头等等。

中国水墨画独特的“散点透视”决定了中国水墨动画大多采用《清明上河图》式的卷轴式全息画面来展现高山峻岭奔腾瀑布,场面景别大多数为全景,在表现人物心理的时候,特写也很少出现,一般使用肖像式的近景,大部分使用大远景使人物角色占据了极小的空间溶于景物之中,以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浪漫抒情效果。《山水情》结尾处少年因为琴师的离开而觉得内心特别孤单无助,导演将少年放置在画面的左下边九宫格处,少年处在一片茫茫山色中只占了画面的不到十分之一,少年之后又以这样的比例在接下来几个全景中上下求索,但总是找不到琴师,最后当少年发现老师的用意后,为了感谢恩师,坐在山崖上用一曲琴声来表达老师的知遇之恩,跟随琴声漫溯往昔与恩师的岁月,历历在目,古琴悠悠,就连那山水也记得老师对学生的恩情,片尾那展翅高飞的雄鹰和那碧空中的孤帆远影使观众体会到师生之情比山高、比水长!

(3)光线

中国画家创造了独特的皴法、描法以及擦染之后,对物象内部结构与光分布的处理,就不是借助透视法、明暗法,而是以本民族独特的表现形式描绘出来:用水墨作为塑造形象的基本手段,毛笔的轻重缓急等各种运笔方式,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我们在这些水墨动画中基本上意识不到光线的存在,而各种季节时令变化、各种草木鱼虫的质感我们却是一点也没忽视。

另外中国独创的散点透视法忽略透视,不通过细微颜色变化来营造空间感。而是在水墨浓淡之间,通过变化层次,表明空间的深远关系,以意延形,阐述物象的虚实和气韵,赋予物以生命和精神,从而把人心中的体验、感受和情趣都融入画面。如当牧童向空旷深隧的大山呼唤水牛时,当少年遥望已经远离的师傅时,当小鹿听到崇山峻岭中妈妈的呦呦鹿鸣时,由深入浅的水墨将主人公的心情不着痕迹的刻画出来。

(4)构图

构图是中国水墨画一个很大的特点,比起其它形式的绘画作品更讲究随意性和个性化,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常常是随手挥洒而不落俗套。它不受时空限制,常常出现大量空白,疏密有致。对景物随意取舍,极其自由。营造出意境悠远、余韵广阔的画面。画面的韵律与节奏大都通过水墨的深淡浓浅,及线条的浓密舒缓来表现出来。形状不规整的“留白”让我们感觉到是“气”在它不断流动迁徙的过程中的短暂聚结,而在这短暂的聚集中又表现出了山水境界中的高、宽、深三度空间。

《牧童》中水牛在水中驮牧童这一场景中,虽只有水牛和牧童,但是我们能根据流动的留白感觉到水的存在性与真实性;当体现牧童吹笛的美妙时,有雄鹰在蓝天翱翔,仅仅画面的上面三分之一有东西,其余皆是空白,但就是这样大胆的构图使我们体会到笛声的缈远与悠扬。中国绘画中的散点透视、平面布置、计白当黑等构图特点深刻地渗入到中国动画之中。“以气为根本的中国画构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把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用一种流动的眼光、移动的立场摄取世界”。

(5)蒙太奇

由于中国水墨动画主要是表达一种意境,叙事性弱,所以主要用画面来表现人物的行为及情感,电影镜头感不强烈,大多运用长镜头,画面平稳、节奏舒缓,借景抒情,很少表现人物的主观意识及心理活动,由此形成了浓郁抒彩和含蓄境界的独特风格,或者使用人物在场景中的纵身调度,或使用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镜头移动来调度场景。

(6)声音

影视声音主要包括音乐、人声及音响,而音响又包括自然音响和人造音响。中国水墨动画中出现的音乐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一般的影片,这是同影片弱化叙事强调意境紧密相连的,音乐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背景”,仅仅用来烘托渲染画面,而是一个有着独立意义的重要角色;除了《小蝌蚪找妈妈》全篇由张瑞芳担任旁白外,其余三部的人物对话非常少,几乎没有;而能烘托气氛、扩大视野、增强生活真实感的场景音响则非常丰富。

《牧笛》刚开始是一段悠扬的笛声,随着笛声的结束,一阵阵知了的叫声把观众带入到了乡村的夏天,在牧童梦境中衍生出的那两只黄蝴蝶像是两个跳跃的乐符。当与水牛嬉戏时,音乐是欢快愉悦的,而将全片推入的是一曲由我国老一辈笛子宗师陆春玲演奏的音色纯净、指法细腻、有千变万化之妙的笛子独奏。

二.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其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将广泛的生活内容概括其中的特性。中国水墨动画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借鉴和探索,并开始从中国本土传统绘画中寻找审美语言、造型风格和艺术符号。

1.角色造型设计

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角色造型设计均源于我国著名的水墨作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造型表现方式,采用极其概括提炼的笔墨线条,不追求面面俱到的再现与细节而是力求人物神情的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保留了中国水墨画的“似与不似”的境界与韵味。相比现代流行动画界的占了半个脸的大眼睛、小鼻子小嘴等毫无特色的一味夸张的角色设计,中国水墨动画的造型不注重夸张,典型的东方脸孔深深打上了“中国派”的烙印。

《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影片将阔笔写意的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明显的墨色变化及恰当的留白处理,使各种动物形象跃然纸上,仿佛齐白石老先生的画活了一样。《牧笛》中的水牛形象据说是大水墨画家李可染先生把自己的好几幅关于牛的水墨画悬挂于制作室的墙上来给与动画人创作灵感源泉。而《山水情》中老琴师的人物设计师吴山明出身于“现代浙派”,他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写意之精髓,抛开比例关系,而以“似与不似之间”为造型准则,将人物与氤氲的山水融会贯通,形神并至。长发美髯、白衣飘逸的长者信步山峦,随身只有古琴一张,他那种旷达从容、哀而不伤的洒脱气质与清远飘逸的画面意境十分吻合。

2.背景设计

重视背景对艺术形象的烘托,是水墨动画的一大特点,背景豪放壮丽的泼墨山水,充满诗意的柔和笔调,不仅仅交代了人物的活动空间,又是表达人物心情的寄托,更是动画人主观情感的映照。中国水墨画的背景设计并不是再现性的写实,不是西方油画、速写式的全盘托出,而是利用适当的留白和笔墨的浓淡深浅来表现一种或是辽阔宽广或是渐行渐远或是宁静淡雅的写意环境。《山水情》中突出的“半边”构图和空处留白,展现出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梅花点瓣”式的笔触刻画出苍茫的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在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从而形成一个意中之境的艺术空间。

3.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意蕴

艺术作品通过线条、色彩、音响、文字和其他媒介,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中国水墨动画继承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意蕴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和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具备、气韵生动的意境。

1963年的《牧笛》取自国画大师李可染具有写生意味的风景和人物画风格作品,动画工作者运用电影语言以抒情的笔调进行再创作,采用了中国江南景色:小桥流水、杨柳成行、竹林幽深、田野风光。并借牧童一路找牛,展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高山峻岭和飞流千尺的气象,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整个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又是一曲娓娓动听的交响乐。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把观众带入中国特有的意境中去,表现了“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诗画意境,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三.结语

篇8

逐一段水影伴波光,划一狐流萤照霞蔚。

淡墨不书残诗,素笺难叙华章,寂尘旋去满眼的离愁别殇。

平平仄仄,浮浮沉沉,此去经年彼月,与谁话世事参商聚别?往事,随风湮灭。

——题记

——妙雪

初识散文,美文浩如烟海繁星,迷人的醉眼乱花。字字珠玑,入我双眸,触我伤怀,荡我心潮,熏我情操,媚我素颜。

舒前世今生的来情憧憬,叙去爱的痴恋追忆。或浅画素描,或浓墨重彩,或寓情于景,或直抒遣怀。章章异彩纷呈,阙阙艳绝芳华。

春寒岁暮,浅夏微凉,谁将月愁罗列成行?谁将思念滴泪成殇?

煮茶细品,如拨弄琴弦于月下的仙子飘飘的衣袂泛起的一缕缕纤纤绕绕的心事,仿若跌落花丛,有蝶儿展着花瓣的羽翅携带清幽粉柔的香气轻落你肩。

苍凉悲凄深沉优雅舒缓柔情百转的语调;奇异的遐思,唯美绝妙的词缀。平平仄仄起起落落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充满韵律美的乐修禅韵的空灵炫舞飞扬的节奏。梦呓般的,梦呓般的,于你耳畔静静的抚柔。

如浸润在温滑碧澈散满花瓣的温泉里,香气附带着滴滴墨香,点点柔情,丝丝忧伤,一点点淹没你的身心,占据你的思想,植入你的灵魂。于是乎,身体也在这香气的浸润与烘焙中幻化随腾腾上升的热气轻盈飘飞,飘飞,这香气竟赋予了我灵通的翅膀以凌空蹁跹的蝴蝶的形式展示出来。

此刻,仿佛在这文字里我,已化身其中,一同滴落千年亘古不变相思成灾的清泪。字字惹情殇,句句断柔肠。章章拨心弦,阙阙透凝香。

在这奇绝哀婉文字里,化了,融了。化千里浮云,化大漠孤烟,化镜花水月,化泪雨红尘。融冷漠孤傲的心性,融坚硬的寒冰;融自持今生不会再有的饮泣悲歌;融春风不度羌笛犹怨的重重玉门孤城关;融所有似乎自以为看透了的麻木了的结霜挂凌的垒砌的愈来愈高愈坚实的心墙。

这融化了的所有柔软以泉的速度涓涓漫溢,化成颗颗晶莹的水滴盈盈的占据着,终,因莫一字符的轻轻一触,便从自恃永不再会落泪的眼眶滴下来……断桥的错失也好,落红的哀叹也罢,自此,打开的尘封的记忆闸门再也不能合拢。

在陈年佳酿般的美文里,醉了。哀伤的思绪如烟雨桃花坠落的惆怅,如雨巷里飘过的女郎的叹息,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落寞,双溪舴艋舟载不动的易安眼角那一抹凝眉滴泪愁。

那斑驳的水影波光里潜藏着多少残花落红的流年叹息?那孤灯伴孑影思念的追悔的嗟叹。或寄予一袭白衣从唐诗宋词的灯影里恍若梦境般轻移莲步,带着春花秋月的千年愁绪,云鬓珠钗暗香盈袖的倩影。郁郁独步婀娜在潺潺清泉,将佳人色衰爱迟的痴怨轻逐于流水。

或寄予玉树临风羽扇青衫,伫立在月满西楼,望断天涯红尘路,无奈寂寞弹断箜篌弦唤不回红颜回眸一抹浅笑,唯留弦断楼空,花残月缺曲终人散,将携香卷柔的醉梦湮灭的彻骨之痛。

若如是,相忘也罢。然清辉晨露相映,独梦无佳期,自古痴人多染情殇,怨人最惹离愁。目再不能触景。尚东风隔岸送荷香,残花雨打跌红尘,寒雪又独钓一江心事,冷月如钩悬苍穹。触景伤情,复唤醒沉睡的浅浅淡淡的情愫。

或对月怀想,临风吟诵,伫雪泣珠,葬花掩梦。或欲寄素笺浅墨于那魂牵梦绕的影子,借万里长风越八千里路云和月,踏越千年冰山,零落满身寒霜,载一世百转绕指柔情递上。借漫天熠熠生辉的寒星带上那望穿秋水的双眸盈框的玉珠飞出幽梦一帘,滴落你的耳畔,晕染于你的青玉案。

抑或,只是怀想罢了,只是吟诵罢了,玉珠无息滚落,残花已然入眠,素笺被谁的纤指揉皱?谁知那令君寤寐思服的窈窕西子又为谁添香红袖?那令美人把酒黄昏、瘦比黄花等不到西风带回的俊才王侯,又缱绻在谁的温柔乡?她的琴在和着谁的瑟?他的曲今日为谁弹?妾兀自于寂寞穿不透的雨巷轻唱独角戏,谁又在繁华奢靡的欢场伴君的双人舞?

夜,染成无边的黑,我趁着夜色编织一个奢华婉约的唐诗宋词梦。勿论是否定格在小轩窗正梳妆的东坡词里,年年断肠的明月夜,短松冈。抑或是穿透都护的铁衣金甲,坠落在西湖歌舞骤雨初歇的长亭里去再听一曲宫商角羽徵。

今夜无月,东方泛着些微红的云,似乎是一片轻轻柔柔的梦如纱般透明,盈盈的挂在眼前,仿若触手可及,又好似朦朦胧胧蜃楼海市的虚幻,似乎我一眨眼,便会在夜的掩盖下偷偷的隐去了。

待他日,更深夜浓,玄月高挂,华灯初上,歌舞凌乱,传斛换觞,浅酒微醉,烟雾氤氲,霓裳曼婷,春意阑珊。那丢落的风雨沧桑,羽化的愁肠,自潦倒的杯盏,迷离的乐律音符,指尖划过的琴弦,踉跄踏过的青苔,卷起的雨帘,泛黄的书页,揉皱的素笺,滴泪成殇的淡墨间,以你不曾设防的速度,灼痛击打声声叩问那淡而未化的前情往事,遗恨离愁,千古流转的岁暮春寒。

此间,谁的素心重起微澜?谁的侠骨再化柔肠?

篇9

摘要: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写作论文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与反衬等手法相区别。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渲染的使用十分常见。恰当的使用渲染,对于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增强艺术表现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表现手法渲染特点应用

渲染原属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为突出形象之用。以水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像,增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皴,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渲染技法后用于文学领域,成为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的渲染,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铺叙、形容和拱托,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加强艺术表现效果。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渲染的具体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夸张、层递、铺陈、烘托等。

一、渲染具有的特点

1.渲染要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

在绘画中,这个“中心”就是指“需要强调的地方”,在文学中则指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使用渲染手法,要始终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意象及词力始终指向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如宋代柳永的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该词的中心在于抒发浓重的离别之苦。词人描写环境时写了凄鸣的寒蝉,傍晚雨后的长亭,催发的兰舟,烟波浩渺的楚天,还写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细节,以及别后的凄凉情景,这些描写都紧紧围绕着“离别之苦”这一中心铺展。经过词人如此层层铺垫堆积,别情确实让人难忍难承了。

2.渲染要围绕中心正方向展开

渲染手法的这一特点,要求用于渲染的材料必须正方向支撑渲染的中心,而不能是相反。上面柳永《雨霖铃》一词中的环境及细节等描写,全都正方向支撑强化了“离别之苦”这一中心。因此,正衬手法属于渲染之下的具体手法,而对比、反衬则与渲染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别说一下其中的反衬。运用反衬手法,用于反衬的材料虽然也能对描写对象起到衬托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反方向的,这与渲染手法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像“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类的句子,均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但不是渲染。3.要对用于渲染的材料着色加彩

渲染,绘画中就是在画幅需要强调之处,加上或浓或淡的墨彩。引入文学中,这“色彩”指的是鲜明的颜色,有特点的形象,特具表现力的词语,运用了铺陈、排比、比喻、夸张、神话等手法。经过这番“着色加彩”,这些渲染材料会更形象、更鲜明、更有力。仅举张衡的《二京赋》为例。张衡的《二京赋》,为了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以俭,体恤百姓,故而铺写了前朝京师的壮美华丽以及统治者浩大的田猎场面。宫殿楼台、车马兵戈、林草兽鸟,物象繁密,词藻富丽,手法迭变,作者以浓笔重彩渲染奢糜以达到讽喻的作用。

需要补充的是,并非只有浓墨重彩,才算得渲染。运用渲染手法,也可用不太多的笔墨,而收到显著的渲染效果。鲁迅的小说《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所用笔墨并不多,但却把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下农村的萧索境况充分渲染了出来,也很好的烘托了“我”回故乡的悲凉心境。由此可见,渲染运用的效果,不决定于笔墨的多少,而关键在于作者能否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并进行精致有力的描写刻画。

上面分析了渲染手法的特点,下面谈谈渲染手法的应用,在下面的文章情境中多用渲染手法。

二、渲染手法的应用

1.在描写人物时,如果这个人物的外貌、某种行为、某个细节对刻画人物性格的关系非常密切,就要加以渲染。如《孔雀东南飞》中,在刘兰芝被遣离开焦家时精心打扮:“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要若留纨素,耳著明月檔。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段外貌描写着意写兰芝的精妙装束和仪容,突出运用了夸张、排比、细描等渲染手法,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外柔内刚。

2.在需要利用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某种心情或想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时,也可以采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朱自清的散文《绿》,在开头对梅雨潭周围环境作了描写,着意描绘了梅雨亭的态势和潭上瀑布声音,瀑布的水花水滴的飘散。观察细腻,文字优美。作者采取这种渲染手法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美的意境中去,产生与作者那种舒畅兴奋心情的共振。

由上可见,渲染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对于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形象,对于推动情节发展、增强艺术表现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10

语文课的人文性首先表现在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不是从字典词源里找到的字词和词汇。因此,我们学习课文不可能是单单阅读一个个文字符号,就字论字地解释词义,而且还要领会文字表达的感情和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因此,学习课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字、词、句、段、篇,以及语法、修辞、逻辑,还要用美好的语言规范学生,用真挚的情感熏陶学生,用深刻的哲思启发学生。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所祭者为自幼亲如手足,竟至生离死别的十二郎,作者念及十二郎年少遽死,自己求禄远离,不能送终,甚至不知他死亡的确切日期,故一片惨痛之情自肺腑流出,泪随墨挥,楚楚动人。感情又极往复变化之致:时而悼十二郎,时而自悼;时而疑,时而信;时而痛呼长号,时而凄咽絮语。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感悟,理解,领会这真情,而不能仅仅停留于篇章结构的分析。

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务必立足于课文本身,通过课文学习自然进行,要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融合在一起。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课文不作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总喜欢借题发挥,尽管激情澎湃,议论深刻,富有感染力,但课堂道德说教有余而语文味不足,已不是语文课了。可以说这种做法是一种极端,也是对人文教育的一种误解。

语文的人文性还表现在语文教师本身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

语文课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是教材,而且是活教材,都会影响学生。有位教师在讲《荷塘月色》时,导入十分动情,他说:“我一直崇拜着一个人,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和朗朗清气。他就是朱自清先生。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散文《荷塘月色》,走进先生的心灵。”他不是背台词,而是用心去说,上课一开始便鲜明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作者溢于言外的崇敬之情。整整一节课,每次提到作者时,这位教师都是用“朱先生”或者“先生”,且说的时候饱含深情。教师对课文作者所怀有的敬仰之情本身就是很真很美的情感,这鲜活的美好的情感也必然会感染学生。这样的教师也会被学生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