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通知书范文

时间:2023-03-27 07:3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危通知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危通知书

篇1

通知书在现今社会生活中使用的范围比较广,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叫做病危通知书,这种通知书一般只有医院可以下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病危通知书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病危通知书模板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病区 床号: 住院号: 入院时间: 住址: 联系电话:

目前诊断:

您好,您的亲人 目前在我院住院治疗,鉴于:

1 心脑血管病发作突然,预见性差,危害重;

2 病情危重;

病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危重情况:1.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

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2.肺性脑病、呼吸衰竭;3.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梗塞;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性昏迷、高渗性昏迷;5.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7.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出血性休克;8.多器官功能衰竭;9.其他。

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将会全力抢救,其中包括

电除颤、心肺复苏、吸痰,药物治疗等措施。但限于目前我院医疗技术条件,尽管我院医护人员已经尽全力救治患者,仍存在因疾病原因患者不幸死亡的可能。

请患者家属予以理解。 经治医师签名: 科主任签名:

通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以上病情已知情,并向其它家属转达。

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医务处(盖章)

知晓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说明:1、病危(重)通知书是指因患者病情危、重时,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向患者

家属告知病情,并向患方签名的医疗文书。

2、告知病情时,有多名家属在场,可多人在“患方签名”处签名,也可按照相

关法律规定的顺序由排在前面的家属签名。

3、获知病情的家属有义务向其他家属转告患者的病情。

病危通知书模板2亲属:

患者 同志(先生、女士)现在我院 科住院治疗,诊断为,虽然积极救治但目前病情趋于恶化,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特下达病重(危)通知。尽管如此,我们仍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救治。同时向您告知:为抢救患者,医院不能事先征得您的同意的情况下将依据救治工作的需要,使用和采取应急救治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治疗手段,请予以理解、配合和支持,如您还有其他要求,在接到"病重(危)通知书"后立即告诉我科。

医院 科

医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亲属∕监护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亲属与患者病人的关系:

身份证号码:

(本通知书一式两份,医院、患者亲属各执一份)

病危通知书模板3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尊敬的患者家属或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

您好!您的家人 现在我院骨一科住院治疗。

目前诊断为:。

虽经医护人员积极救治,但目前患者病情危重,并且病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随时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1.肺性脑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

2.上消化道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脑出血、脑梗死、脑疝;

3.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多器官功能衰竭;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性昏迷、高渗性昏迷;7.其他。

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将会全力抢救,其中包括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心脏按摩、安装临时起搏器等措施。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为抢救患者,医师可以在不征得您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救治工作的需要对患者先采取抢救措施,并使用应急救治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治疗手段,然后履行告知义务,请您予以理解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抢救治疗。

如您还有其他问题和要求,请在接到本通知后主动找医师了解咨询。请您留下准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医护人员随时与您沟通。

此外,限于目前医学科学技术条件,尽管我院医护人员已经尽全力救治患者,仍存在因疾病原因患者不幸死亡的可能。请患者家属予以理解。

医师陈述:

我已经将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以及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病情危重时进行的救治措施向患者家属或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详细告知。

医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患者家属或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意见:

关于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以及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病情危重时进行的救治措施,医护人员已经向我详细告知。我了解了患者病情危重,并同意医护人员进行(同意划√,不同意划×):

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 电除颤 临时起搏器 心脏按压

其他有创救治措施 药物性治疗

对拒绝救治所发生的一切后果我们自行承担责任。

患者授权委托人或法定监护人签名:_____________ 与患者关系:_____________

签名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_______分

注:病危病重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归病历中保存,另一份交患方保存。

病危通知书模板4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尊敬的患者家属或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

您好!您的家人 现在我院住院治疗。目前诊断为,目前检查结果示:-----------------虽经医护人员积极救治,但目前患者病情危重,并且病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随时会出现一种或多种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心衰竭、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将会全力抢救。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为抢救患者,医生可以在不征得您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救治工作的需要对患者先采取抢救措施,并使用应急救治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治疗手段,然后履行告知义务,请您予以理解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抢救治疗。

如您还有其他问题和要求,请在接到本通知后主动找医生了解咨询。请您留下准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医护人员随时与您沟通。

此外,限于目前医学科学技术条件,尽管我院医护人员已经尽全力救治患者,仍存在因疾病原因患者不幸死亡的可能,请患者家属予以理解。患者家属或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意见:

关于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以及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病情危重时进行的救治措施,医护人员已经向我详细告知。我了解了患者病情危重,并同意医护人员进行的抢救治疗措施,对所发生的一切后果我们自行承担责任。患者授权亲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医护人员陈述:

我已经将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以及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病情危重时进行的救治措施向患者家属或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详细告知。

医护人员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病危通知书模板5尊敬的患者家属或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

您好!您的家人现在我院治疗,目前诊断为:虽经医护人员积极救治,但目前患者病情危重,趋于恶化,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特下达病危通知。

尽管如此,医护人员仍会全力救治,请予以理解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抢救治疗,如您还有其他问题和要求,请在接到“病危通知书”后主动找医护人员了解咨询。请您留下准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医护人员随时与您沟通。

医护人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患者亲属(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签名:

与患者的关系: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篇2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中医药治疗;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疏肝理气法/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47-01

2008年4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疏肝理气法,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6例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1.1 治疗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52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2年;稳定型心绞痛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合并高血压病16例,高脂血症36例,糖尿病12例。

1.1.2 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46岁;病程最短者1.5个月,最长者18年;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合并高血压病14例,高脂血症32例,糖尿病12例。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有典型心绞痛发作。(2)男性40岁,女性45岁以上病人。(3)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4)有下列3项中的2项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

1.3 辨证标准:根据1994年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中的辨证标准拟定。临床表现: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脉弦。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10g, 白芍15g, 枳壳10g, 香附10g, 川芎10g ,甘草5g,延胡索10g, 丹参10g。随证加减:气郁化火者加钩藤15g,天麻10g,去香附10g;腹胀纳差,苔白腻者,加白术12g,莱菔子15g。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2 对照组:地奥心血康(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0.2g,口服,1日3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3.1.1 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到治疗前50%以上;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3.1.2 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到“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压低,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 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变浅达50%以上;无效:心电图基本和治疗前相同。

3.2 心绞痛疗效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

3.3 心电图疗效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对心电图的改善亦有较好疗效。

4 典型病例

患者,60岁,女,农民。因阵发性胸闷、胸痛5年,加重1周于2006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10月起出现胸闷、憋气、胸肋胀痛、心悸,休息5~10 min或者含服硝酸甘油2~6min后缓解,每因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曾在外院多次诊治,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不规则服“消心痛”、“阿司匹林”等药,病情反复。此后,于1周前在授课时复发加重,休息并服上述药物后无效而收入院。入院症见: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并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乏力,善太息,腹胀纳差,失眠,舌淡,苔白腻,脉细沉弦。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律齐,心率88次/min。ST段:I、aVF、V1、V2导联水平型下移0.05~0.10mV。T波:I、aVL、V1、V2导联低平,V4、V5导联倒置。入院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型:肝气郁结,横逆犯脾;治则:疏肝理气止痛,健脾;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 赤白芍各15g, 枳壳10g, 香附10g, 川芎10g,丹参10g,延胡索10g,茯苓15g,白术12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3次/日。服上方12剂,胸闷、胸痛、心悸等症明显减轻,仍乏力、失眠;纳增,舌淡,苔白微腻,脉沉弦。复查心电图:ST段、I、aVL、V1、V2导联水平型下移小于或等于0.05mV。T波:I、V1、V2导联低值,aVL、V4、V5导联低平。继服上方12剂后,胸痛、心悸缓解,稍感胸闷,纳眠可,精神转佳。复查心电图:ST段:I、aVL、V1、V2导联稍下移。T波:V5导联低值。住院25天出院。出院后继服上方,去赤芍、香附、延胡索,18剂。诸症缓解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5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等因素导致心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主要病机是心脉痹阻,而情志失调、气机紊乱则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关键。病理变化主要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实有气滞、寒凝、血瘀、痰阻,其中又以血瘀、痰阻为主。临床上,中医中药治疗主要有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法、益气养阴法、益气温阳法、补肾固本法、疏肝理气通络法和其他疗法,如:穴位注射法、针刺法、穴位埋线疗法等。

篇3

病学危险因素上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纳入307名脑梗死或TIA的患者,通过头颅MRI评估LA,血管DS

A评估LVD,同时登记患者血管危险因素?根据头颅MRI和DSA评估结果将患者分成三组:LA组

,LVD组及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各个危险因素在三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吸烟史?他汀类用药史在三组患者中分布不全相同(P

.05)?年龄?高血压?Hcy与LA呈正相关(OR=1.12~5.66,P

性?高血压?糖尿病与LVD呈正相关(OR=1.08~4.19,P

结论 LA与LVD在病因学上既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大血管疾病;脑血管造影;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

(2014)01_0013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1.06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isk Factors between Leukoaraiosis and Cerebral

Large Vessel Disease.

LV Yang_hui, HE Song_bin, TANG Wei_guo, et al. Departme

nt of Neurology, Zhoushan Hospital, Zhejiang 3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

rences of risk factors between leukoaraiosis (LA) and cerebral large vessel dise

ase(LVD).

Methods A total of 307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r TIA

were included. All patie

nts underwent cranial MRI examinations to assess LA and underwent DSA examinatio

ns to assess LVD. The cerebral 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collected in the mean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LA

group, LV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n a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a binary Lo

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

nces of risk factor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sex, age,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

litus, Hcy, TC, LDL, smoking and statin usage in three

groups were different (P

pertension [OR=5.66, 95%CI(2.38~13.47)], Hcy [OR=1.12, 95%CI(1.05~1.2

0)]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LA; age [OR=1.08, 95%CI(1.04~1.21

)], man [OR=3.15, 95%CI(1.59~6.22)], hypertension [OR=2.09, 95%CI(1.08

~4.04)], diabetes mellitus [OR=4.19, 95%CI(1.76~9.99)] were the indepen

dent risk factors of LVD (all P

Conclusions LA and LVD have some same risk factors, and there we

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Key words] Leukoaraiosis; Large vessel disease; DSA; Risk fac

tors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又被称为脑白质变性,在老年人口的头颅影像学检查

中很常见?近来的研究发现LA与卒中?痴呆?抑郁?残疾?死亡等密切相关?目前对LA

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等仍存有诸多不明?普遍认为慢性缺血是其主要原因,病理改变

以小血管为主?LA与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都归类于脑小血管疾病(SVD),最新的研究

提示SVD与大血管疾病(LVD)有密切的关联[1],但LA与LVD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仍

有较大争议?本研究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通过对LA和LVD危险因素的分析,进一

步从病因学方面探讨两者的异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神

经内科,同时完成头颅MRI和DSA全颅大血管评估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3

07例,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脑梗死或TIA[2]?根据头颅MR

I和DSA评估的结果,将所有患

者分成三组:(1)LVD组:存在任意一支颅内或颅外脑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且Fazekas评

分≥2分,共101人;(3)对照组:所有颅内和颅外脑动脉无狭窄或狭窄

评分

标准:(1)多发性硬化等其它疾病所致的白质变性;(2)大动脉炎性病变等其它疾病所致

的动脉狭窄;(3)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脑白质疏松的评估:(1)头颅MRI: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Siemens Avanto 1.5T)检

查?(2)LA定义: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斑点状或融合成片状的异常信号

,在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3)L

A严重程度采用Fazekas评分,将LA按部位分为侧脑室旁(PVH)和深部白质(DWMH)分别评

分?PVH分级:0分,无病变;1分,帽状或铅笔样薄层病变;2分,光滑环状;3分,不规则

延伸至深部白质?DWMH分级:0分,无病变;1分,斑点状;2分,融合成片状;3分,融合成

大片状?任意部分评分大于或等于2,定义为Fazekas评分≥2分?

大动脉狭窄的估计:(1)DSA造影机:为Philips Xper FD20血管造影系统?造影剂为碘海

醇(枢刻明,宁波天衡制药,100ml含碘64.7g)?(2)评价方法:采用Seldi

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后,送入导管和导丝,分别在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锁骨

下动脉造影?(3)所评价的大血管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

前动脉(远端至A2段)?大脑中动脉(远端至M2段)?大脑后动脉(远端至P2段)?(4)脑

血管狭窄程度评价: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组(NASCET)标准计算血管狭窄

程度?(5)LVD定义:造影过程中可见动脉斑块形成,且存在任意一支颅内或颅外脑动脉狭

窄≥50%?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正态分布多组间计量资料

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非正态分布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_Wal

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秩变换分析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

析采用二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P

2 结果

2.1 LA组?LVD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特征: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

胱氨酸(Hcy)?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吸烟史?他汀类用药史在三

组患者中分布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Hcy在LA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类药物使用在LA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既往的研究认为高血压与SVD的关系密切,与LVD的联系疏微,但在本研究中,高血压不仅是

LA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LVD独立的危险因素,这与最新的研究结果相符[3]?

高血

压被认为是造成LA或导致其进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两者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虽然高血

压在LA及LVD中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但是本研究发现,高血压对LA的影响要显著高于LVD?

造成这种差异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高血压最易累及小动脉,而脑白质多由皮质深穿支

小动脉供血,易受高血压的影响;其次,LA好发于分水岭区,当发生低灌注时,易发生缺血

性改变?

糖尿病对外周小动脉,如视网膜动脉等有显著的影响?但在本研究中发现:糖尿病对脑

血管的影响与外周血管相比有差异性?糖尿病不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却是LVD独立的危险

因素,这与Kim等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所以糖尿病对LVD的影响要大于对LA的

影响?分

析其可能的原因:高血糖与LDL对血管打击具有协同作用,糖尿病可造成严重的血管内皮伤

害,导致LDL更易侵犯血管内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5]?

Hcy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正逐步受到重视?在本研究中Hcy是LA独立的危险因素

,但不是LVD独立的危险因素,提示Hcy与LA的关系比LVD更为紧密?Hcy作用于小血管与大血

管不同效应强度的病因学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高Hcy可导致血脑屏障(B

BB)的破坏[6],已有证据显示BBB破坏可能是导致LA的一个重要原因[7],

而目前尚无研究报道在LVD与BBB破坏之间有类似相关性的存在?

血脂目前已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在本研究中,并

没有发现其与LVD的独立相关性?回顾本研究中患者的药物接触史,发现他汀类药物的广泛

使用,可导致患者入院后检测到的血脂水平不能真实地反应患者既往的血脂情况,从而影响

研究结果?虽然在本研究中LDL与LA亦无独立的相关性,但其在LA组与LVD组的分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提示LDL在两者中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目前对LDL和LA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

,虽然高血脂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但是其与LA的关系似乎不大,近年来更有研究发现,

升高的血脂水平可能是LA的保护性因素[8]?

既往研究认为女性更易发生LA,但本研究发现性别与LA无关?最新的研究也提示女性不

是LA的危险因素,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既往的研究忽视了年龄和死亡率对性别的影响

[9]

?同时本研究也显示男性患者更易患LVD,一般认为女性发生严重脑动脉狭窄的风险要明显

小于男性,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后者比前者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有更多的吸烟?饮酒等不

良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中,LA与LVD在病因学上既有相似性,同时也存在

着相当大的差异?基于LA与LVD在病因学上重叠又有差异的特点,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说,既

要提高对两者共病的警惕性,如严重的LA患者需进一步完善颅内外大血管情况的评估,同时

也要根据各自病因学的特点,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Brisset M, Boutouyrie P, Pico F, et al. Large_vessel correlates of

cerebral small_vessel disease[J]. Neurology,2013,80(7):662-669.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

0.

[3]Casalnuovo G, Gerdts E, de Simone G, et al. Arterial stiffness is associat

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campania salute ne

twork)[J].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2,25(7):739-745.

[4]Kim B J, Lee S H, Kang B S, et al. Diabetes increases large artery disease

s, but not small artery diseases in the brain[J]. Journal of neurology,2008,25

5(8):1176-1181.

[5]Grtner V, Eigentler T K.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macro-and microangiopat

hy[J]. Clinical nephrology,2008,70(1):1-9.

[6]Beard R S, Reynolds J J, Bearden S E. Hyperhomocysteinemia increases perme

ability of the blood_brain barrier by NMDA receptor_dependent regulation of adh

erens and tight junctions[J]. Blood,2011,118(7):2007-2014.

[7]Wardlaw J M, Doubal F N, Valdes_Hernandez M, et al. Blood_Brain Barrier Pe

rmeability and Long_Term Clinical and Imaging Outcomes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J]. Stroke,2013,44(2):525-527.

[8]Jimenez_Conde J, Biffi A, Rahman R, et al. Hyperlipidemia and reduced whit

e matter hyperintensity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1

0,41(3):437-442.

[9]Simoni M, Li L, Paul N L M, et al. Age_and sex_specific rates of leukoarai

篇4

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西中医相结合方法,在手术之前进行适当的情志护理;在手术中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并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手术之后,为了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

结果:在102例患者当中,有93例患者病情痊愈,7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好转,只有2例患者的治疗没有起效,所以102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2%,并且治愈患者没有并发症产生。

结论:通过对小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围术期的病例进行研究,认识到将中西医疗法作为治疗的主要方法不但能够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小针刀颈肩腰腿痛疗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99-02

对于颈肩腰腿痛患者来说,其可以选择中医针刺疗法,也可以西医手术疗法来解决病痛的折磨,但是通过多年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看来,两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方法虽然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却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在此背景之下,医学界的研究人员钻研出了一种新的治疗颈肩腰腿痛病症的方法,就是小针刀疗法。这种疗法不但吸取了中医针刺疗法中的优点,同时也具备西医手术疗法之所长,对于那些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或者是局部骨关节损伤后遗症的组织粘连的患者来说,小针刀疗法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我科室通过对10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将把治疗中的一些体会叙述给大家。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室总共为10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了小针刀疗法进行治疗。患者年龄分布在26岁到78岁之间,平均的年龄为56岁。在这102例患者中有60例为男性患者,42例为女性患者。患病时间最长的为23年,时间最短的为4个月。在102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是腰腿痛,而剩下的47例是头颈肩部痛。

1.2治疗方法。医生在患者的疼痛部位找到进针点之后,将小针刀刺入患者痛点肌腱、关节间歇、软组织的深处,注意小针刀在刺入的过程中,是相对于痛点九十度垂直刺入的。刺入小针刀之后,医生就开始进行切割、剥离、松解以及减压的操作,直至患者的痛点出现酸胀的感觉为止。拔出小针刀之后,为患者的痛点进行适当的处理。

1.3治疗结果。总共有10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在我科进行了小针刀疗法治疗,其中有93例患者病情痊愈,7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好转,只有2例患者的治疗没有起效,所以102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2%,并且治愈患者没有并发症产生。

2小针刀围术期的病例分析

2.1手术前的准备。在为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治疗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情志关怀。因为大多数患者对小针刀疗法并不十分了解,而且有些患者的体质还比较虚弱,虽然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但是仍不能消除病痛的折磨,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小针刀疗法治疗的时候感觉紧张甚至恐惧。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所应做的就是帮助患者这种紧张、恐惧的消极心理。医护人员应将小针刀疗法的原理、过程等详细地解释给患者听,并且告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酸胀感觉,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可以将以往的一些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

2.2手术中的防治。在为患者进行小针刀疗法手术的过程中,也需要为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术中护理不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有利于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首先,为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难免会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所以医师可以通过与患者聊天的方式,让患者恢复轻松平静的状态;其次,在手术过程中,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的观察。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随时观察,了解患者的疼痛感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了心悸、面色苍白等状况,医生应及时的中止手术,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果处理措施不起作用,就需要进行紧急救治。

2.3手术后的处理。为了保证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小针刀手术之后,为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手术后的六小时之内,紧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要随时了解患者疼痛感觉的变化情况,患者双腿的麻木程度以及活动度等;其次,为了促使患者通便顺畅,医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饮食方面的指导。比如鼓励他们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并建议他们进食两小时之后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建议患者服用一些治疗便秘的药物,以保障患者通便的顺畅;最后,还需要为患者进行一定的生活指导。除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之外,还需要提醒患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注意自身坐姿的正确性,不宜久坐和久立,而且在天气转凉的时候,提醒患者加强疼痛部位的保暖。

3结论

通过以上对小针刀疗法的介绍,我们知道这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病症的疗法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在手术中患者承受的痛苦却很少,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病痛的折磨,而且对患者今后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小针刀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并且我们了解到,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为患者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是保障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思伶,陈晓蓉,黄莉.58例小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病人围护期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与医学(下旬刊),2011,02(02)

[2]李小书.小针刀治疗痛症的配合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01)

[3]焦安瑞,张晶,林生娥.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5)

篇5

浙江省台州医院麻醉科 浙江省临海市 317000

【摘 要】目的:探讨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麻醉方案法将8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全麻)42 例与研究组(全麻+ 硬膜外阻滞麻醉)40 例。通过Prince-Henry 疼痛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 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6h、12h、18h、24h、48h 时Prince-Henry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十分理想的胃癌根治术麻醉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全麻;胃癌根治术;疼痛程度

胃癌是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极高,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胃癌根治术又被称为胃癌治愈性切除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胃癌根治术所涉及的神经区域十分复杂,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内脏疼痛及切口疼痛。本研究对82 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别应用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方法对患者术疼痛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 年2 月~2014 年2 月期间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8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经胃镜检查或病理学检查确诊;初次手术;ASA 分级为Ⅰ ~ Ⅲ级;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激素治疗史;有化疗、放疗治疗史;其他镇痛药依赖史;酒精依赖史;神经支配异常或外周神经病变;凝血功能障碍。根据麻醉方案法将82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全麻)42 例与研究组(全麻+ 硬膜外阻滞麻醉)4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0 例;年龄25~58 岁,平均年龄(40.2±5.3)岁;体重42~72kg,平均体重(53.6±5.3)kg。研究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5~57 岁,平均年龄(40.5±5.2)岁;体重42~73kg,平均体重(54.5±5.2)kg。在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方法:术前肌注鲁米那钠2mg/kg+ 阿托品0.025mg/kg, 静注1.5mg/kg 异丙酚+0.5mg/kg 罗库溴铵+0.3mg/kg 芬太尼作为麻醉诱导,每1.5h 静推0.1g/kg 舒芬太尼,直至手术完成前30min。研究组应用全麻+ 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在第8胸椎及9 胸椎间隙穿刺后注入1.5% 利多卡因4ml,确定无良反应的前提下再次注入0.25% 罗哌卡因8ml,手术后每1h 注入0.25% 罗哌卡因5ml。

1.3 观察方法

通过Prince-Henry 疼痛评分法[1] 对两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 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 分:咳嗽时未见疼痛;1 分:咳嗽时有疼痛;2 分:深呼吸时有疼痛,但平静状态下未见疼痛;3 分:平静状态下出现可耐受的疼痛;4 分:平静状态下出现无法耐受的疼痛。

1.4 数据统计学

通过spss13.0 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 )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 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术后6h、12h、18h、24h、48h时Prince-Henry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胃癌的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常见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全麻等单一麻醉是胃癌根治术的主要麻醉方式,而许多资料显示,全麻醉手术可以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诱发严重并发症。有学者研究显示,针对胃癌根治术病人采用全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对生命指标无明显影响,麻醉效果显著[2]。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组术后6h、12h、18h、24h、48h 时Prince-Henry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应用全麻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显著降低全麻药物用量,不仅使术者操作更加简便,用药灵活,同时也有效阻断了腹壁与内脏的伤害性感受,继而发挥出强效的镇痛作用。此外,由于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能够通过双向阻断方式刺激脊髓传导,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倡导的内脏牵拉反应,所以在镇痛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减少药物用量,抑制茶酚胺释放,从而保证了循环系统的稳定性。

总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十分理想的胃癌根治术麻醉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乳腺良性病灶; 微创旋切术; 美容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005-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Breast Lesions/CHEN Yan-hu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0):5-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breast lesions.Method:198 cases with breast benign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11 to Jan 2013 were divided into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bservation group(n=130) and traditional surgical control group(n=68),surgery effect,cosmetic effect,patient satisfaction,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Operating time was (14.86±3.56)mi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4.12±1.52)ml,healing time was (3.11±1.45)d,postoperative scar size was (2.89±1.06)mm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enign breast lesion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smetic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Meizhou City,Meizhou 514021,China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人们对生存质量的提高,乳腺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而且大多为良性病变,传统手术方法因其创伤大,留下难以消除的瘢痕,引起变形,对女性患者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乳腺微创旋切术因其微创受到医务工作者和广大女性患者的青睐[1]。本文选择1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选择同期68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对比研究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0例,172处,年龄18~58岁,平均(35.45±6.24)岁,单侧乳腺单发病灶69例,双侧乳腺病灶28例,单侧乳腺多发病灶33例,病灶直径5~35 mm,平均(30.12±9.67)mm;对照组68例,病灶98例,年龄17~57岁,平均(33.16±5.64)岁,单侧乳腺单发病灶40例,双侧乳腺病灶17例,单侧乳腺多发病灶11例,病灶直径10~54 mm,平均(31.26±5.32)mm。两组患者年龄、病灶类型、病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ALOKAa-10型乳腺超声诊断仪行乳腺超声检查,确定乳腺肿块位置、大小和数量。所有患者均给予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观察组采用美国Mammote乳腺微创旋切术,在B超引导下,在患侧作一3 mm切口,将旋转刀头插入病灶底部,仔细调整好旋转切刀头、刀槽,利用负压吸引及旋切作用,反复多次切除肿物,直到超声显示肿物影像消失,终止旋切,拔出旋切刀头,吸尽创腔内积血,用纱布覆盖切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48 h,切除病变组织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手术治疗,术后病变组织同样常规送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效果、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分优良(外观正常、无乳腺缺损变形,皮肤无明显瘢痕)、一般(外形基本正常或略有变形,患侧有明显瘢痕,皮肤现青紫色)、差(外观变形、可见瘢痕突起,皮肤现青紫色);心理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方式,从紧张程度、术中疼痛、术后不适、美容预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满意度分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美容效果、满意度、并发症、病理检查等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 美容效果和心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患者心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字2=13.981,12.654,P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局部小血肿2例,皮下淤血3例;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皮下淤血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5%)与对照组(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427,P>0.05)。

2.4 术后病理及随访

术后随访6个月,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病变,270处病灶中,乳腺纤维瘤139处,乳腺囊肿53处,导管内状瘤57处,乳腺小叶增生21处。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乳腺疾病是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一类疾病,乳腺肿瘤一般需要手术切除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传统手术会在表面留下明显瘢痕,给女性患者造成心理痛苦[2]。如何在切除乳腺肿瘤的同时,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默默通(MMT)微创旋切术最早用于乳腺病灶的活检诊断,主要由旋切刀和真空抽吸泵组成,通过B超引导能够对乳腺可疑病灶进行反复切割,以达到将细小病灶完全切除的目的[3-4],实现微创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中,130例患者172处病灶,实施微创旋切术治疗,另68例患者98处病灶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结果表明微创旋切术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瘢痕更小,表现在手术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方面,则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治疗,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层面证实了这一观点[5]。

手术活检是目前常规的乳腺病灶确诊方法,尤其是对于部位较深的小病灶活检时较为困难,为了保证准确切除病灶,一般采取较多正常乳腺组织切除的方法,从而造成腺体缺损、乳腺塌陷,手术美容效果相对较差。微创旋切手术最大优点在保证手术切除效果的同时,能够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及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众多的研究表明,对于临床确诊的乳腺肿块采用微创旋切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也是微创旋切手术的主要指征[6]。

微创旋切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术后早期出现血肿[7]。在微创旋切手术过程中,通过使用肾上腺素可以降低手术部位出血,同时肿块切除后,采取抽出残腔内积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等措施,均可以降低术后血肿的发生率,通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可靠。由此可见,对于乳腺良性病灶手术,微创旋切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手术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的特点,术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蓉,张月欢,等.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诊治乳腺良性病灶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27(1):33-35.

[2]兰浩淼.乳腺肿块通过B超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治疗现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154-155.

[3] Fine R E,Israel P Z,Walker L C,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removal rate of imaged breast lesion by an 11-garge vacuum-assisted biopsy probe system[J].Am J Surg,2001,182(3):335-340.

[4]王永霞,张爱玲,黄珂铭,等.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预防杂志,2010,17(8):38.

[5] Enrico C,Linei A,Maria P,et al.Ultrasound-guiled vacuum-assisted core breast biopsy: experience with 406 cases[J].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07,102(1):103-104.

[6]陈文,谈景东,荣维国,等.Mu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小肿块定性诊断的初步应用体会[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0):783-784.

篇7

【关键词】 微电极导向

关键词: 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丘脑Vim核;帕金森病;震颤

0 引言

近年来,以CT,MRI和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毁损术已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主流.我科自1997年10月底在国内首家引进该技术,迄今为止已完成手术10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毁损脑内不同靶点在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方面的不同特点,有时仅靠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毁损术难以全面改善症状,尤其对重度静止性震颤和非帕金森病震颤疗效较差.因此,自1999年1月开始,我们对100例合并重度震颤或其他类型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同期单侧GPi腹后部加丘脑Vim核毁损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男64,女36)例;年龄45~67岁,平均(55.4±4.3)岁;病程3~15a,平均(6.5±3.3)a;服药史0~15a,平均(4.3±2.1)a;美多巴日平均服药剂量825.4mg・d-1 ;异动症3例,开-关波动现象5例;术前UPDRS积分36.8±16.4(开状态),52.3±15.6(关状态).手术指征:AB型(震颤伴僵直型)帕金森病患者,僵直、运动迟缓合并重度以上静止性震颤或非帕金森病震颤(姿势性震颤或运动性震颤).

1.2 手术

1.2.1 影像学定位 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螺旋CT层厚3mm,层距1.5mm薄层扫描,计算机工作站头颅影像三维重建,初步确定靶点坐标.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坐标:大脑原点前2~3mm,AC-PC线下5~7mm,旁开中线18~22mm;丘脑Vim核坐标:大脑原点后4mm(或PC向前AC-PC全长的1/3),AC-PC平面或上1mm,旁开中线14~16mm.

1.2.2 电生理定位 使用FHC公司微电极及电生理记录系统.靶点上10mm开始记录,通常记录2~3个针道,观察沿途细胞放电是否活跃,电信号的频率,幅值,波宽,背景噪声,是否记录到震颤同步细胞及运动反应细胞.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通过闪光刺激及微刺激确认微电极尖端是否到达GPi底部及视束;丘脑Vim核:间断给予口周及上肢、手部轻触觉刺激,出现明显相关信号即代表微电极尖端进入丘脑腹尾侧核(Vc核),可确定Vc-Vim边界.

1.2.3 射频毁损 毁损电极1.1mm×2mm,毁损前分别在2Hz及100Hz条件下进行电生理刺激试验,进一步确定靶点与视束、内囊的相对关系,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从底部开始间隔1mm做6个毁损灶;丘脑Vim核:自下向上间隔1mm做3个毁损灶.

2 结果

2.1 术后1~2wk主要症状平均改善率 震颤98.9%,僵直97.5%,运动迟缓93%,异动症、开关现象98%,步态60.5%,平衡61.2%,症状改善率计算方法见参考文献[2].

2.2 术后1~2wk平均UPDRS积分及改善率 开状态15.2±58,改善率64%;关状态17.2±68,改善率70%.UP-DRS积分改善率计算公式:改善率(%)=(术前积分-术后积分)/术前积分×100%.

2.3 手术并发症 无出血,感染等非特异性手术并发症,无死亡.特异性并发症:构音障碍2例,对侧肢体肌张力过低3例,一过性谵妄1例,平衡障碍2例,对侧肢体感觉异常2例,发生率为10%,复查头颅CT示毁损灶周围水肿,经对症处理于手术后1~2wk内均恢复.

3 讨论

目前用于射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脑内靶点有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及丘脑Vim核.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疗效较为全面且比较安全的靶点,其缺点为对重度震颤疗效较差,有效率约为83.3%,且对非帕金森病震颤无效;而丘脑Vim核做为传统的手术靶点,因其对震颤改善差别较好,至今仍未完全放弃,但毁损该靶点可使运动迟缓加重,且神经系统特异性并发症(如认知障碍,构音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2] .对于合并重度静止性震颤或其他类型震颤,预计仅靠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毁损术难以彻底改善震颤的AB型(震颤伴僵直型)帕金森病患者,通过一次双靶点手术有可能使其主要症状得到更为全面的改善,有一定的意义.而合理运用双靶点手术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靶点定位技术,谨慎应用各毁损参数.患者年龄宜在65岁以下;单侧症状,或虽为双侧症状但以一侧症状为主;无认知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中轴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严重的脑萎缩,无脑干、丘脑、基底节等重要脑功能区的脑梗塞.微电极导向技术做为重要的靶点定位参考手段,对手术疗效影响较大.尤其是丘脑Vim核在解剖学上前后厚度仅为3mm,稍有差失,毁损偏前则不及Vim核,震颤疗效差;偏后会伤及Vc核,产生感觉并发症;偏内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偏外可能损伤内囊.术中观察微电极能否记录到震颤同步细胞的放电,对肢体进行浅、深感觉刺激或肢体运动时,观察放电频率、幅值、背景躁声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判断电极尖端是否进入Vim核并确定Vim核与Vc核边界.毁损电极进行电生理刺激实验时,刺激频率为50Hz及100Hz,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诱发出重度震颤,同时缓慢开大电流,提高电压至1.0~2.5V时,若震颤立即停止则预示疗效良好.毁损灶体积不宜过大,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自下向上每隔1mm共做6个毁损灶,第一、二个层面毁损温度不宜过高(65~75℃),时间60s,随电极尖端上移温度可升至85~88℃,时间65s.丘脑Vim核自下向上每隔1mm共做3个毁损灶,温度85~88℃,时间65s.术中观察疗效的同时,反复检查患者意识、认知、记忆、构音及视力、视野、肌力等的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0例(10%)出现术后并发症,考虑与手术本身有关(丘脑Vim核毁损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手术对启步困难、平衡障碍等改善率较低),亦与毁损灶周围脑组织水肿反应较重有关.我们认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年龄较轻,影像学检查无严重脑萎缩,无认知障碍及语言障碍),熟练掌握微电极导向技术,熟悉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及丘脑Vim核解剖及毗邻关系的前提下,双靶点毁损术对震颤的改善率明显提高,通过一次手术可使帕金森病主要症状得到更为全面的改善,手术风险并未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手术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

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临床较为少见,若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其发病频率、持续时间等会持续加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资料,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对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2]。本研究旨在通过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6月收治的36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7例,女11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5.2±6.6)岁,患病部位:左侧11例,右侧7例;对照组男6例,女12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6.3±7.1)岁,患病部位:左侧10例,右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调节床头高度至适宜位置,局部麻醉后于耳后横窦和乳突之间入路,暴露乳突及横窦,剪开硬膜并加以固定,缓慢释放使脑脊液,释放适度后由下至上打开并充分松解蛛网膜,逐步向脑干侧进行解剖至桥延沟暴露。找出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加以处理,使其远离面神经,完成后继续解剖至暴露三叉神经颅内段全长,作减压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面神经切断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痉挛频率、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度等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无效:患者痉挛频率、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度等减轻不明显、无变化或较治疗前加重。②并发症及复况: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及复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率表示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并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术后并发症及复况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未见复发,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4%,复发率2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以脸部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为主要表现,也称为面部抽搐,是由于面部神经被血管压迫而引起,多发于中年女性[3]。HFS初期表现一般为眼睑跳动,然后逐步发展至脸部、嘴角,严重时可连带颈部,抽搐呈阵发性、无规律性,不受控制,可在紧张、疲劳或作面部动作时发生,也可在静止状态下出现。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Neuralgia,ITN)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阵发性剧烈疼痛,临床特征为骤发骤停、疼痛剧烈,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

目前,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是一种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相关研究指出[5-6],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因都源于血管压迫神经所致,利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分离解剖,可有效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微血管解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要注意患者及骨窗位置,患者头部应向患侧偏转一定角度,利于脑脊液排除,使小脑自然塌陷形成手术通,避免牵拉造成损伤;骨窗位置选择应尽量靠外侧,保证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及三叉神经充分暴露,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被压迫面神经要充分减压,须向下迁移椎基底动脉,查找责任血管;要迁移椎基底动脉,则需松解蛛网膜,暴露桥延沟;椎基底动脉推开后,可缓解椎动脉对三叉神经产生的压力。由于后组颅神经周围较易出血的岩静脉极少,由下至上的解剖方式利于降低手术难度,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安全性[7]。

本研究结果发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赵家鹏,马世江,祖向阳,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9):141-144.

[2]丰青,俞黎,邹立瑜,等.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4,14(5):53-56.

[3]朱V廷,张建友,付莛凯,等.MVD治疗2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及外展神经麻痹[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3):268-269.

[4]刘国平,曾群,杨治权,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技术差别(附37例报告)[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6):522-525.

[5]胡文瀚,王新生.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回顾[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81-84.

篇9

这是老路被从监护室推出来向老伴儿念叨的一首诗。听到这些,老伴儿的眼泪流了下来,是激动、是感慨,谁也分不清了。自从老路进了手术室,进行肝移植手术,老伴儿的心就悬在了嗓子眼儿。手术成功了!每天老伴去看他20分钟,一天天见好,11天后被推出了监护室,转到了病房,老伴儿和女儿日夜看护,也不觉得累。

可是,出监护室后的第4天一早,老路发烧了,高到38度多,大夫查房时烧得上牙打下牙,大小便失禁了。随即又被送回监护室,下了第一次病危通知书,说他肺部感染,是五种病毒中最厉害的绿脓杆菌,传染性很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第5天老伴儿去看他,又插上了胃管、呼吸机,眼睛紧闭,喊也没有反应,护士又让老伴儿签了第二次病危通知书。老伴儿颤巍巍地签上了名字,眼泪模糊了她的视线,也不知怎么走出的医院。

第6天老伴儿按时来到监护室,一个小护士拿出了第三次病危通知书,又让她签字,她连看也没看就签上了字。随即进了监护室,老路还是老样子,呼嗒呼嗒地喘气,手背肿得似馒头。她叫了他一声,眼睛好像动了动,然后又没了动静。

第7天,老伴儿早早地来到监护室,奇迹出现了,老路已经撤掉了一切管子,问:“女儿呢?”老伴儿的眼泪又下来了,说:“你可醒了!”这时老路就要吃馒头,老伴儿急忙跑出医院,给老路买了一个馒头,一个花卷,恨不得让老路都吃了,老路吃了手指头肚大的一口馒头,在老伴儿看来就好像吃了灵丹妙药。

第9天,老路转入病房。老伴儿24小时看护他,女儿每天给他们送饭。但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卧床时间太长,又患有腰间盘突出症,肌肉、神经都萎缩了,体重只有90多斤,下肢不能动弹,翻不了身,尾骨处长了比巴掌还大的褥疮,疼得老路眦牙咧嘴,老伴儿白天给他按摩,晚上要帮他翻七八次身,还要为他的褥疮清创抹药五六次……17天她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人都瘦了近30斤。

篇10

姓名:土地

年龄:111亿岁

贡献:让人类有了家园,让人类能够生存

病因:因人类的乱砍乱伐,肆无忌惮地破坏而得了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胃病……

备注:如果人类回心转意,保护土地,不久将康复

看着这通知书,万物心痛不已,他们可是土地的儿女啊。如今,土地公公伤痕累累,他们怎么不心痛呢?经过深思熟虑,江河湖海这些兄弟姐妹,号召来了所有土地上的儿女,为如何医治土地公公的病而召开了一场大会。

会上,黄河大哥首先发言,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兄弟姐妹们,一切,我想你们也深有感触,现在的人类任意污染环境,连我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也变得混浊不清,河床也上涨了,要不是那堤岸拦住了我,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是啊,是啊,原来,我那里也是青山碧岭,漫山遍野,绿草如茵,森林里鸟语花香,可如今,如今……”混身肮脏不堪的森林弟弟也感慨万千,“哎,在森林里,数不尽的鸟儿死在猎枪下,无数动物被猎人猎杀,无数珍贵的树木被砍伐。每年,都有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由于这绿色的屏障遭到破坏,沙尘暴经常气势汹汹地来向我们示威。我们……我们,真的没有能力抵御了。”

“我的状况也很差。”河流默默地淌着泪,说:“在我的身体内,随处可见人类食用后的垃圾。水泥厂、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和污水,使我的水流变黑变臭,小鱼们吸食有毒的染料痛苦地死去,更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化工废物越来越多地排放到水中,蓝藻潜滋暗长,恶臭熏天,这可是至命的危害呀!……”

……

“我的儿女们啊!”土地公公说着抽噎起来,万物们也纷纷流下了泪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人类而起,解铃还需系铃人呀!只有人类能救我们,也只有人类才能救自己。”伤痕累累的耕地大哥抹干眼泪,说,“我们一起来给人类写封信,让他们早日清醒吧!”于是,由树哥哥执笔,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人类朋友们:

你们好!

我们是世界万物。其实,我们应该是和平共处的兄弟姐妹,我们之间,互相依存,互利互惠,共创和谐的生存环境。可如今,由于你们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而忽视了人与大地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导致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致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公公已经病危了。如果土地公公的病情进一步恶化,那你们、我们,都将走向灭亡!

聪明的人类呀,希望你们早日觉醒吧!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让土地公公早日康复吧。

你们的朋友:世界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