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1:3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张晓风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写私人的感受,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张晓风始终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点刻意为之了。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自恋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米油盐丈夫孩子,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她写风衣,那风,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
我读张晓风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张晓风喜欢读古书,将它们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楚楚一览无遗。我读她,亦如此。
晓风,晓风——《张晓风散文》读后感二
或许,晓风的散文就如她名字般如风飘萦在我心间。
她的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实景所示中自由骨气奇高,不是感性沦为软性。没有那种现代另行的忧郁轻飘的文风;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人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的水域;她的散文,句法上有弹性,语汇中有声色。
晓风的散文,句式充分发挥中国文字波折流动的特点。文言句法的简单浑成、西式句法的严整新颖、话本戏文的活泼口吻,被她熔于一炉。古典诗词的典雅文辞、引车卖浆的俗言俚语、现代社会的流行词汇,在在她的笔杖下,交响整一个大乐队。
她的散文里的敬畏与宁静,尊严与气度,正是来源于长期的良仔,默默地积蓄。它并非纯然空灵,也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在人生的风浪中大彻大悟的精神结晶。
所以说,读她的散文不会是你觉得枯燥无趣。
因为她的文章意象丰富,大多都是由生活中的景色和事物中通过她的思想、她的手,在笔下流淌出优美动人却又恍如出世的汩汩文思。
所以说,读她的散文不会是你觉得舔你轻浮。
因为她的散文并不是只有大量华而不实的浅词薄句堆积而成的,而是由心而生,由心而悟的。
篇2
那里来的。
这些日子以来,痛苦和欢欣都如此尖锐,我惊奇在它们之间区别竟是这样的少。每
当我为你受苦的时候,总觉得那十字架是那样轻省,于是我忽然了解了我对你的爱情,
你是早春,把芬芳秘密地带给了园。
在全人类里,我有权利成为第一个爱你的人。他们必须看见你,了解你,认识你而
后决定爱你,但我不需要。你的笑貌在我的梦里翱翔,具体而又真实。我爱你没有什么
可夸耀的,事实上没有人能忍得住对孩子的爱情。
你来的时候,我开始成为一个爱思想的人,我从来没有这样深思过生命的意义,这
样敬重过生命的价值,我第一次被生命的神圣和庄严感动了。
因着你,我爱了全人类,甚至那些金黄色的雏鸡,甚至那些走起路来摇摆不定的小
树,它们全都让我爱得心疼。
我无可避免的想到战争,想到人类最不可抵御的一种悲剧。我们这一代人像菌类植
物一般,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我们的童年便在拥塞的火车上和颠簸的海船里度过。而
你,我能给你怎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既不能回到诗一般的十九世纪,也不能隐向神话般
的阿尔卑斯山,我们注定生活在这苦难的年代、以及苦难的中国。
孩子,每思及此,我就对你抱歉,人类的愚蠢和卑劣把自己陷在悲惨的命运里。而
令,在这充满核子恐怖的地球上,我们有什么给新生的婴儿?不是金锁片,不是香摈酒,
而是每人平均相当一百万吨TNT的核子威力。孩子,当你用完全信任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的
时候,你是否看得见那些残忍的武器正悬在你小小的摇篮上?以及你父母亲的大床上?
我生你于这样一个世界,我也许是错了。天知道我们为你安排了一段怎样的旅程。
但是,孩子,我们仍然要你来,我们愿意你和我们一起学习爱人类,并且和人类一
起受苦。不久,你将学会为这一切的悲剧而流泪——而我们的世代多么需要这样的泪水
和祈祷。
诗诗,我的孩子,有了你我开始变得坚韧而勇敢。我竟然可以面对着冰冷的死亡而
无惧于它的毒钩,我正视着生产的苦难而仍觉做然。为你,孩子,我会去胜过它们。我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过生命,你教会我这样多成熟的思想和高贵的情操,我为你而献
上感谢。
前些日子,我忽然想起《新约》上的那句话:“你们虽然没有邮过他,却是爱他。”
我立刻明白爱是一种怎样独立的感情。当油加利的梢头掠过更多的北风,当高山的峰巅
开始落下第一片初雷的莹白,你便会来到。而在你珊瑚色的四肢还没有开始在这个世界
挥舞以前,在你黑玉的瞳仁还没有照耀这个城市之先,你已拥有我们完整的爱情,我们
会教导你在孩提以前先了解被爱。诗诗,我们答应你要给你一个快乐的童年。
写到这里,我又模糊地忆起江南那些那么好的春天,而我们总是伏在火车的小窗上,
火车绕着山和水而行,日子似乎就那样延续着,我仍记得那满山满谷的野杜鹃!满山满
谷又凄凉又美丽的忧愁!
我们是太早懂得忧愁的一代。
而诗诗,你的时代未必就没有忧愁,但我们总会给你一个丰富的童年,在你所居住
的屋顶上没有屋子这个世界的财富,但有许多的爱,许多的书,许多的理想和梦幻。我
们会为你砌一座故事里的玫瑰花床,你便在那柔软的花瓣上游戏和休息。
当你渐渐认识你的父亲,诗诗,你会惊奇于自己的幸运,他诚实百高贵,他亲切而
善良。慢慢地你也会发现你的父母相爱得有多么深。经过这样多年,他们的爱仍然像林
间的松风,清馨而又新鲜。
诗诗,我的孩子,不要以为这是必然的,这样的幸运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的。这个
世界不是每一对父母都相爱的。曾有多少个孩子在黑夜里独泣,在他们还没有正式投入
人生的时候,生命的意义便已经否定了。诗诗,诗诗,你不会了解那种幻灭的痛苦,在
所有的悲剧之前,那是第一出悲剧。而事实上,整个人类都在相残着,历史并没有教会
人类相爱。诗诗,你去教他们相爱吧,像那位诗哲所说的:
他们残暴地贪婪着,嫉妒着,他们的言辞有如隐藏的刀锋正渴于仗血。
去,我的孩子,去站在他们不欢之心的中间,让你温和的眼睛落在他们身上,有如
黄昏的柔霭淹没那日间的争扰。
让他们看你的脸,我的孩子,因而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让他们爱你,因而彼此相
爱。
诗诗,有一天你会明白,上苍不会容许你吝守着你所继承的爱,诗诗,爱是蕾,它
必须绽放。它必须在疼痛的破拆中献芳香。
诗诗,也教导我们学习更多更高的爱。记得前几天,一则药商的广告使我惊骇不己。
那广告是这样说的:“孩子,不该比别人的衰弱,下一代的健康关系着我们的面子。要
是孩子长得比别人的健康、美丽、快乐,该多好多荣耀啊。”诗诗,人性的卑劣使我不
禁齿冷。诗诗,我爱你,我答应你,永不在我对你的爱里掺入不纯洁的成分,你就是你,
你永不会被我们拿来和别人比较,你不需要为满足父母的虚荣心而痛苦。你在我们眼中
永远杰出,你可以贫穷、可以失败、甚至可以潦倒。诗诗,如果我们骄傲,是为你本身
而骄傲,不是为你的健康美丽或者聪明。你是人,不是我们培养的灌木,我们决不会把
你修剪成某种形态来使别人称赞我们的园艺天才。你可以照你的倾向生长,你选择什么
样式,我们都会喜欢——或者学习着去喜欢。
我们会竭力地去了解你,我们会慎重地俯下身去听你述说一个孩童的秘密愿望,我
们会带着同情与谅解帮助你度过忧闷的少年时期。而当你成年,诗诗,我们仍愿分担你
的哀伤,人生总有那么些悲怆和无奈的事,诗诗,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你感觉孤单,请
记住你的母亲,我们的生命曾一度相系,我会努力使这种系联持续到永恒。我再说,诗
诗,我们会试着了解你,以及属于你的时代。我们会信任你——上帝从不赐下坏的婴孩。
我们会为你祈祷,孩子,我们不知道那些古老而太平的岁月会在什么时候重现。那
种好日子终我们一生也许都看不见了。
如果这种承平永远不会再重现,那么,诗诗,那也是无可抗拒无可挽回的事。我只
有祝福你的心灵,能在苦难的岁月里有内在的宁静。
常常记得,诗诗,你不单是我们的孩子,你也属于山,属于海,属于五月里无云的
天空——而这一切,将永远是人类欢乐的主题。
你即将长大,孩子,每一次当你轻轻地颤动,爱情便在我的心里急速涨潮,你是小
芽,蕴藏在我最深的深心里,如同音乐蕴藏在长长的萧笛中。
前些日子,有人告诉我一则美丽的日本故事。说到每年冬天,当初雪落下的那一天,
人们便坐在庭院里,穆然无言地凝望那一片片轻柔的白色。
那是一种怎样虔敬动人的景象!那时候,我就想到你,诗诗,你就是我们生命中的
初雪,纯洁而高贵,深深地撼动着我。那些对生命的惊服和热爱,常使我在静穆中有哭
篇3
(江苏省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210000)
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多篇散文作品被译成世界其他国家文字,有几篇还入选过台湾和大陆的中学语文教材。有人这样称赞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春之怀古》是她咏物抒情的散文名篇,入选了与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配套的课外自读教材。文本借咏“诗意之春”、“灵性之春”,抒发了坐拥现代文明而错失古典美好春天的怅惘之情。解读《春之怀古》,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润多姿的意象
全文一共出现了“山麓”、“荒村”、“篱落”、“小鸭的黄蹼”、“软溶溶的春泥”等34个意象。如第1小节中,“绿意内敛的山头”上的“一把雪”,从“云端、山麓、荒村、篱、春泥”唱入“小鸭的黄蹼、软溶溶的春泥”,这一串串意象构建出一幅幅高低错落、虚实相生、目不暇接而井然有序的“春降人间”的唯美图画,显得那么纯真、本色、立体、坦然。
第3小节中的“枯梗、老根、屋梁、燕巢”等11个意象,却又完成了另类的“冬之冷酷”和别样的“春之魄力”两个季节性的动感意象的交互与组合。
第4小节,则迎来了“啮草的小羊”、“放风筝的孩子”、“患风痛的老者”、“浣纱的织女”等自然界最灵动的意象,仿佛春天就是为他们而降生,为他们而点妆……
第5、6两个小节,“丈量天空的飞鸟”、“点数春花的蝴蝶”、“编册花蕊的蜜蜂”、“纵宠树林的春风”、“记忆春风的老风铃”等意象,更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童话组合”,空灵的絮语浸润着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说,如此丰润多姿的意象,“必然曾经”、“必然会是”入选新课标阅读教材的主要资源指征之一。
二、典雅灵动的语言
“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这些丝毫不染尘埃之气的语言,典雅、灵动,充满古典诗意,细细咀嚼,似能品出《诗经》、《楚辞》之风骨,唐诗、宋词的韵道。
此间,尤以动词的运用最为别致、灵动:
描写春雪初融时,一个“撑”字,从侧面形象地写出了初春暖阳驱散冬之余威的韧劲;一个“唱”字,将春回大地时水的欢快、自由、随性而流的姿态刻画得形神逼肖,可谓“不着一‘水’,尽得风流”。还有,雷惊雨过、鸟啼花开、风吹絮飘,本是春之寻常景象,皆因“惹哭”、“斗急”、“吟出”这些动词的运用而使春的性格显得越发可爱、纯情。
“抵死苦守”、“温柔怀抱”句中,一“守”一“抱”,极写残荷、屋梁对春天到来的希冀、渴求,它们就如春天的遗民,默默地忍受严冬的酷虐,将对春天的企盼表现得深沉而凝重。“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萧索残酷虽只字未提,却也被渲染得冷入骨髓;而“攻陷”、“控制”两个动词,则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过程写得笔力千钧、气势恢弘……
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了。”《春之怀古》中,张晓风巧用动词,便使句子一下子活跃、跳脱起来。这充满典雅之趣、灵动之美的语言,若是没有女性细腻、纯美的心灵体验,是很难完成的,作者真不愧为当代“最具灵韵、慧雅”的才女啊!
三、新奇瑰丽的修辞
山水、花木、鸟兽,在张晓风的笔下无不显得极有灵性和诗意。在她的笔下,万籁春天竞自由:积雪笑成花,一路欢歌;雪化春泥软,一如新被;雷声惹哭满天云,鹃啼催放一城花,柳树吟诗飘飞絮;可爱而愚笨的鸟儿白忙一场,蝴蝶、蜜蜂有了甜蜜的负担;只是苦了檐前的老风铃——只能望风兴叹了。有人说,比喻,是一种无病,只有对事物说不清的时候才会用它;而张晓风的比喻,却是她在欢愉、清晰而冷峻的思考中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释放,并非无病、为喻而喻。
余光中先生认为,张晓风散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豪喻”,她的所有的感官,都浸润着春的血液,她自己也似乎成了春天的一部分——敞开心灵投入春天的怀抱,她即是春,春即是她,其写作修辞上的心灵之“喻”,不是普通人所能感受到的;那新奇、瑰丽的比喻性的文字,却也是她对春之美好的最深情的回馈。
四、意味悠长的铺陈
铺陈,就是《诗经》当中的赋,其特点是直书其事、反复叙说,从多个角度反复描写同一个对象。如再辅以排比、拟人、夸张,则使语言更具有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和艺术的魅力。《春之怀古》就是运用了纵式铺陈、横式铺陈、对比铺陈、递进式铺陈等多种铺陈方式。
如第1小节用了纵式的铺陈。用5个“唱”,把春天的印迹,从山头到云端、到山麓、到荒村、到篱落、到小鸭的黄蹼,再到软溶溶的春泥,层层铺开,这个由上而下、由远及近“走来”的过程中,与春的柔情、春之生命结伴同行的,也恰恰是作者对春天的预约与期待。
第2小节用了横式的铺陈。一声雷惹哭满天的云雨,一阵杜鹃啼斗急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吹动每一棵柳的飞絮,这3组平行的意象堆叠在一起,便使画面有了景深,从而将春天敏感的性格特征阐释得细腻淋漓:阴晴不定的她——敏感而脆弱;争艳斗丽的她——敏感而执拗;满腹诗华的她——敏感而惆怅。
横式铺陈的手法还表现在第4小节。4个“猛然”的叠用,把来自4个不同主体神经末梢的瞬间感应铺陈开来,体现出春天给世间万物带来的惊喜。第5、6两个小节也是用横式铺排,写出了春天里鸟儿在湛蓝高远、清明澄澈的天空翱翔的自由,以及小生灵们忙春又乐春的情景。
对比铺陈则体现在第3小节。通过点染“春天的战争”场面,渲染末冬的萧索冷酷,同时又将春天顽强的生命力刻画得入木三分:桃花和柳树似乎在一日之内,就酣畅地攻陷了江南江北;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这一组铺陈,展现出的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而又酣畅淋漓的画面。严酷的环境与虔诚的守候、残酷的迫害与温柔的企盼、冬之寒威与春之魄力、等待的漫长与胜利之迅捷,在一组组对比中,春天“呼啦啦”地来了。
五、思接千古的情感
怀古之“怀”,是对已经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曾经的春天是美好的,而春天的美好只属于曾经,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现实啊!于是,只有心中暗藉自己:“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可是又何处寻觅呢?那只有站在时间的这头,守望着春的世界,怀想着春的场景,呼吸着那曾经的春的气息了……
篇4
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惊扰了那份我们眼中最为珍视的美?
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於心底的珍视,不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采撷整朵蓓蕾的芬芳,不为了欣赏蝴蝶美的姿态而去喧扰那一份静谧与安然,这才是真正欣赏者的姿态:安静,不出声,不触碰,伫足於局外,只愿用远远的目光,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
张晓风曾在散文中记载过:路过一位友人家,拜访闲聊之余却瞥见一株静默於房屋一隅的昙花,她默然倔强地抖开一身铁树般浓郁厚重的绿色。问起友人才知道这是一株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倔强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时差,只肯在白天绽放,无论友人用尽何种方法,她始终不肯再绽开那璞玉般洁白通透的花蕾。张晓风在敬重这株倔强花朵的同时却又深深惋惜她的命运。无论是多少呵护与栽培,多少盛赞她绽放容颜端庄清丽的溢美之词,都无法滋润她那离开初生土壤的倔强根系,都无法使她再绽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丽。
让美丽回到她最初的环境中去,去肆意盛开属於她的光彩,别让你的欣赏,影响了她的绽放。
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一位老人,借着微熹晨光,披衣而坐,默默於窗扉间凝神细窥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扰,没有上前采撷,也未用一卷胶片记录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开,这更是一种尊重,无言,却浸透在凌晨清浅的天光里,提醒我们,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尊重与珍视,去欣赏,去“迁就”她们,才能领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动。
篇5
书是大海,能读懂他的人就能感到他澎湃的涌动;书是春风,能读懂他的人就能感到他柔和的吹拂;书亦是阳光,能读懂他的人就能感到他温暖人心的触碰。
从小时候第一次接触文字开始,书籍便与我们如影随形:小点儿的时候,我读《唐诗三百首》,于是便与王之焕一起登上鹳雀楼,欣喜地吟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杜甫一起悲伤的感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欧。”或是听他温柔地低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读长短不一的散文籍,于是便记住了冰心温柔并舒服的文字,记住了张晓风怀乡的、“温柔中带刚劲”的作品。等到更大一点时,我又开始阅读小说??首先是我们中国的瑰宝四大名着中的《红楼梦》,看它曲折动人的情节;然后是三毛的《滚滚红尘》,看它感悟人生的真谛;再然后看的就是当代作家郭敬明写的《幻城》,几米写的《地下铁》,还有罗琳写的《哈利波特》。虽然现代文学融入了大胆和前卫的色彩,但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真我本色,于是我理解了,并且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所要传达的东西。
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张睡椅,几束午后西斜的阳光,安静地度过下午。我喜欢读书,喜欢他忧郁的浓香,喜欢他轻快的旋律,喜欢他如一把具有灵性的钥匙,打开了我的知识之门,让我在书海里畅快地遨游,同样喜欢他像一位博学的老者为我排忧解难,为我治疗心伤,让我沐浴在阳光下,让我看清大千世界,让我自由地飞翔。
感谢书香带我走进文学的殿堂,让我拥有一颗富有奇思妙想的头脑,一双放眼世界的眼睛以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书如风景,永远浩荡无际,永远无边无垠,只是现在的你是否愿意持一颗求知的心,携一身渴望,走进书香,从阅读身边轻轻走过呢?
篇6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节选自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出一派天真的粉红。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我喜欢看秋风里满山的芒。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
(节选自张晓风《我喜欢》)
【借鉴点】
有人说,情感是心灵深处最美的花儿。如何才能让这朵花开得璀璨绚丽,开得芬芳四溢呢?通过上面这三个片段,我们便可以找到可以借鉴的技巧。
一、借出人意料的事件抒情 作文时,欲扬先抑或设置悬念,均能够让情感变得格外真挚动人。正如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所讲的,平日里他总是不愿意听母亲唠叨,谁知就在自己与母亲呕气之时,母亲竟然“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更让他惊诧的是,母亲离开他的时候,牵挂的依然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想一想,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史铁生的内心会是如何波澜迭起。于是,“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一情感的抒发也便显得极为动人了。
二、借情景交融的景物抒情 借景抒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抒情方法。这类抒情,可以用景物为明线,让情随景出。张抗抗《牡丹的拒绝》里的这个片段便极具代表性。作者先说“并不喜欢牡丹”,可牡丹的一场“谢幕表演”又让她心生无限感慨。透过细腻的描写,我们才明白,是清风下坠落的花瓣吸引了作家,更确切地说是“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的场景感动了作家,于是也就自然地发出了“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的抒情。借景抒情,情感自然真切,笔墨错落生辉,颇值得大家借鉴。
三、借美丽动人的语言抒情 对于高中生而言,不能再满足于口号式的抒情,得学会从语言上下功夫。一般而言,抒情时,若能巧妙运用比喻与排比,情感会更为美丽动人。《牡丹的拒绝》一文赞美牡丹时,便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那鲜艳夺目的“花瓣”比作“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格外精彩;而作家张晓风《我喜欢》一文里的这个片段,则用排比的形式,将自己所喜欢的事物逐一铺陈,语言犹如散文诗般亮光闪烁。
【仿写示例】
夜深了,睡不着,索性坐了起来,倚着一盏孤灯,静静地听雨。窗外,雨下得正欢,但似乎少了一些什么,亲切?熟悉?抑或这雨原本就不是属于我的?我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雨夜,你用温热的手指去划窗上的雾气,看见窗户外层无数晶莹的水珠。新的雾气又蒙了上来,你还是用手指去划,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我没有用手指去划窗户,但心头却不自觉地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故乡的雨!
(姜仁政《故乡的雨》)
篇7
饭前开胃的酒和茶一定要有情致,比如说彼得·梅尔的《恋恋山城》,异域普罗旺斯的生活会给你带来新奇和梦想,于是胃口大开,举箸逡巡。
第一道主菜当推《基督山伯爵》。大仲马下笔千钧,如此恢弘的场面竟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夕阳下的海边开场,结局又云淡风清,留下希望无限。这样的故事,有嚼头,像鸡翅一样够味。
我比较偏爱鲜蛋羹这样清淡的菜肴,所以下一份便是杨绛的《洗澡》。通常来说,我不太关心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杨绛先生是一个例外,她有足够的资本来展示作为单独一个人的自己,而不只是钱钟书的妻子。我喜欢《洗澡》里娓娓而述的风格,让我清楚地认识着一个时代。所以我爱读杨绛。
和鲜蛋羹一样平和的是青菜豆腐煲。就像卞之琳的《白螺壳》。这本书和作者的名字对我们这一代来说很陌生,偶尔有人会知道《断章》。而吸引我买下这本书的不是这首诗,只是《成长》里的第一句话:“种菊人为我们在春天里培养秋天。”顿觉清雅无限。
青菜豆腐虽平淡无奇,却可口益身。
有一道很有名的菜叫“佛跳墙”。用鲍鱼、海参……煨出来。我想这个名份给法布尔大师的巨着《昆虫记》“观照生命书系”,再恰当不过。如果你还在爱这个世界,就一定要去读法布尔。他用毕生的心血给我们留下这样一笔至甘至饴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勇气拒绝。读过法布尔,你就要好好地去敬畏生命,热爱自然,要不,你就是一个把鱼翅当粉丝的傻瓜。
《苏菲的世界》作为主食,应该是一只加料的汉堡。我第一次发现哲学可以这样有趣地去学,就像在汉堡的沙拉酱之前我只知道白色流体是甜奶油。很聪明的苏菲和更聪明的席德牵着我去做一个很开心的游戏,这个游戏关于世界关于人类,没有结局和胜负,但我却明明得到了很多。这世界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也没有我们害怕的那么复杂,像极了一只似满溢的汉堡,揭开面包,只是生菜沙拉和鸡块而已。
收场的鲜蔬菜虽小小一盒,分量却足。一部《诗经》,一卷《千字文》,从“关关”的鸟叫到天玄而地黄的色彩,琅琅的音韵缠绵着历史,每一种声音都那么和谐悦耳。鲜蔬汤是要慢慢啜的,古文是要用心来读的。
最后的甜点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喜欢意大利,自然也喜欢这一本风靡全世界近百年的意大利教育手册,黑眼睛的小学男生安利柯认真地记着他的日记,感觉如同面对一份来自佛罗伦萨的冰淇淋,每一圈花饰每一个点缀都倾注着亚米契斯的心血。和甜点相伴的张晓风的散文,是那种壶里煮出来的咖啡。久违的香气温馨着每一颗至纯的心灵,使人不饮也醉。
篇8
我生女儿的时候,已经快四十岁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么晚要孩子,那是因为我以前对生小孩是很排斥的。可女人一过了三十五六岁,就开始希望有孩子了。孩子的出生,不纯粹是一个生理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现象。人到了一定的阶段,便会需要一种宁静、一种爱,需要一种生命的更新。
我女儿对我的价值观改变非常大。以前我们两口人过日子,那叫风花雪月啊。那时候我们出去玩儿,都是一群没孩子的朋友。我看到很多人在小区里聊天,他们看见谁家孩子都要过去逗逗――我妈以前就老那样儿,我可烦了,老说她:“你对人家多不礼貌啊。”――我觉得这事儿可庸俗了。当自己有了孩子你就会知道,你会对街上所有陌生的抱小孩的人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会情不自禁地上去夸两句。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里有句话,叫“庸俗而深情的生活”,我喜欢这句话,因为深情的生活是不能免俗的。没孩子的时候觉得,我无拘无束,可以免俗,但也因此丢掉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我年轻时不懂这些,后来就觉得庸俗而深情的生活多好啊。
以前,我们住在一个复式的房子里,一楼是客厅,二楼跟客厅对应的那么大的一个地方,是我的书房。我老公的活动范围在一楼,他只要动静大点儿,我都嫌烦,写不出东西来。后来有了孩子,不能住那个逍遥的地方了,就在北师大旁边买了一所房子,并且把母亲和姨妈接了来。我家现在是三室,一间是两位老太太的,一间是我们两口子的,一间是孩子和带她的小姐姐的。没了书房,我所有的书都是在餐桌上写的,工作环境跟过去真是天壤之别。
经常是我坐在餐桌旁,看着中间的大空地,八十多岁的母亲和姨妈跟我那两岁的孩子,拿着球在那儿扔,三个人“咯咯咯”地笑,电视里放着动画片。老公坐在沙发上,脱了鞋,膝盖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写文章或看新闻。以前,有一点动静我都难以安心写作,可现在,只有在这种嘈嘈杂杂的环境中,写东西才会有状态。看着他们,我会突然间热泪盈眶,希望时空永远停在这一刻――老人那么健康,孩子那么快乐,老公就在不远的地方,一家人这么安详。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欢欣吧!
(蓝昌科摘自《郑州日报》)
篇9
《吉檀迦利》读后感
这是泰戈尔另一部杰出之作,是给神的献祭,所以包涵了圣洁的情。有爱情、亲情、友情,还有宗教的圣情。散文文诗中的婴孩,是神化的,集透明的美好于一身。如水晶,却没有棱角。他睡梦中的甜美微笑,如一罐陈蜜的甜定睡眠,还有娇嫩肌肤上的沁幽乳香。泰戈尔用飞翔的想像,赋予了它们精致的传说。于是,婴儿的可人也就变得合情合理。这是一种解释。阐明了圣洁,说明了纯美。然而,解释,时常让我们着迷,生活中也处处可觉得。一则传说岂不是解释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未开化的远祖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于是天马行空,或归结于神的造化。而神,往往也有情感有思想的,那则则传说便生机勃勃。蛮有情趣,读起来那幻妙的情节和爱恨情仇便跃然纸上了。而这仅仅是远古的决荒蛮夷的一种富有情趣的解释;孩提时代的我们,想必都嗜问"为什么"吧。为什么天那么瓦蓝;叶片皆为春水藏成的绿;为什么日月星辰斗转星移,而我们在一天天蜕变,父母脸上却描上几道纹,鬓上染了几缕雪;为什么看到公车上有人在拿他人的包却不能立即道破,只得等到那人得手后下车……这些"为什么",有些出于天赋的好奇,有些出自小小心灵中强烈的不解。而问答,可从父母获取,可从书籍中汲得。更多的,来自社会。白纸般的我们,仅仅只需要一份解释,便足矣。解释,来自社会。而这生活中的大书浩渺如烟,我只希冀在不断进取探寻的道路上它能给我一份完美的解释。我也有幸阅读了旁人的提问及解释:张晓风误把微微被秋熏黄的银杏叶认作为花,金花绿叶,煞是好看;席慕容也有同样的际遇,作家尚且如此,我们渴求解释的欲望也更烈了。只可惜如今提问的机会太少。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神的膜拜的解释;古老的传说是对自然妙趣横生的解释;甚至我的生活也是解释,解释我生命的繁复。
初二:索灰灰
篇10
一、以细腻化的语言来增强厚质
一些学生作文的语言特别是记叙文的语言常常给人干巴巴的感觉,对于重要的场景或心中的情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文章显得骨瘦如柴,没有质地厚度,缺乏语言的魅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把细腻化的描写和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注入到文章的语言中,化简单枯槁为丰腴润泽,使文章的语言更具厚质感。萧红的《呼兰河传》一开头就用了很多细腻而具体的描写性语言写了一个小城镇上的一个大泥坑,这个大泥坑“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仅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作者非常细致地为我们描写了这个大泥坑,并且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这个大泥坑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危险,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作品开头就不吝笔墨花大力气地描写大泥坑呢?读完文章,我们会发现这个大泥坑正是腐朽的封建思想和势力的象征,它把这个城镇的老百姓的肉体和灵魂一起拽入深深的泥潭中,而这个泥坑一直没人来填平,也正是中国老百姓长期形成的愚昧懦弱胆小怕事的民族劣根性的体现。因而这一大段对大泥坑的细腻描写对文章的主题表达是有其巨大的作用的。我们学生写作文时,也应该有意识地用细腻而厚质的语言来突出文章的重点或精彩之处。
二、以修辞化的语言来突显文采
文章中的语言一旦有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注入就会变得文采斐然、生动活泼,因而恰当地运用修辞是创造个性化语言的重要手段。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借助了想象、联想,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此情此景,何等壮观,何等诡奇。当代散文家张晓风在他的散文《春之怀古》中这样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的大自然:“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如此拟人化的语言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温馨,这也体现了这位散文家独特的语言风格。因而,中学生的作文也需要恰当运用修辞来彰显自己的语言个性。如一位考生在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的开头写道:“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这样的开头语让人耳目一新,并且也揭示了自己对诚信的态度。
三、以哲理化的语言来表现深度
哲理化的语言往往是生命个体经过对人生的思考后所得出的发自心灵的声音。哲理化的思考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广阔更深刻,提高我们对历史、人生、生命等的认识,这样的语言会显现出思维的智慧之光,会给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学生可以多读一些哲理散文或名人警句,然后加入自己对人生的体会,慢慢地就会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哲理。如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散文作品中常常会有一些富有哲理的经典语句,他曾写道:“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能写出如此哲理化的语言的人必定也是一位潇洒从容之人。我们中学生也不妨多写写哲理化的文字,给我们的语言注入深邃的哲思。一位学生在他谈悲观者和乐观者的习作的结尾写道:“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我们相信只有深入体会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这样透彻之语,才能具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四、以雅致化的语言来提升品位
语言的雅致化是指能化用名人名言、古典诗词或者再现古典诗词的意境,使文章的语言变得工整雅致,显得颇有意境。化用是一种更高的语言艺术,它不是简单的直接引用,而是经过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之后的一种借鉴和深化。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化用了一些古典诗词。《春》中的第四段是从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化出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作者化用了宋祁的诗句,用富有意境的语言,使人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张晓风散文《不朽的失眠》就基本再现了张继《枫桥夜泊》的意境,用雅致化的语言写出了一个落第者的心态,“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江山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这充满诗境的语言似乎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落魄文人伤心的夜晚,如此动人的文字也只有真正投入了身心、浸透了情感才写得出,它一定是属于有生命体验的人。中学生的作文中同样有如此雅致化的语言:“走过城南的陶然亭,高君宇和石评梅安然沉睡,青山无语,碑上刻着他们的墓志铭:‘我是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般耀亮,我愿死如彗星般迅忽’。 走过中逃脱‘除四旧’浩劫的明城墙、钟鼓楼,就仿佛听见梁思成先生痛心的话语:‘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倘若在建筑上失掉自己的特色,是大大有碍瞻观的’。又仿佛看见林徽音与北京市长争执时的黯然神伤、潸然泪下。什刹海畔,有储安平‘一万分的失神,一万分的慌张’;昆明湖边,有金岳霖的谈笑风生;荷塘月色下,有朱自清的抒怀。我走过窄窄的小巷,穿过长长的胡同,穿过深深的庭院,处处都是文化的气息,处处都是深藏不露的符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