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散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22:3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美的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美的散文

篇1

1、人生如水,去日苦多,在短短的人生之旅中,人人都有所求。有的人求子孙满堂,即得满足;有的人求福如东海,深感幸福;有的人求无上智慧,最是得意,有的人求万事如意,甚为欢喜。如果就表面来看,他们所求各不相同,但万涓细流,汇聚成海,归根结底,他们所求的是一份快乐的心境。

2、成长中,多次面对着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朋友离别的场景,每次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当我在新的环境中慢慢摸索时,孤独的痛楚便会悄然爬上心头。然而在朋友们不断地祝福与鼓励中,也逐渐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更加地懂得珍惜与守护这些来之不易的友情。

3、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犹如茶一样,或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酸甜苦辣。

4、世间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你自己简单,世界就简单。活得潇洒、辉煌就要承受痛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对和错有时候真难以说清,你自己喜欢的,很可能正是别人所厌恶和唾弃的。世界和自然不以你自己的意愿而发展或毁灭。

5、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亦或是暴风骤雨,这些障碍与困难、磨砺与痛楚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伤疤会让我们生命的河流,流得更宽、更远,更加清澈无比。

6、人生没有草稿,写完今天的这张就不可能再有同样的另一张。平常的日子总被我们当做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纸张还有很多。实际上,生活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每一笔下去都无法再涂改,我们每天写下的草稿,都成为了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7、一般来说,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被否定,但是,有时我们在言谈间,却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我中心主义和『优越感,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可是,有句话说:『强势的建议,是一种攻击。

8、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准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9、学会舍得,舍得身外的名利和虚荣,舍得一时的风光和潇洒,舍得诱人的利益和荣誉。只有懂得舍的人,才能获得卓越的成就。

10、有一种思考方法叫放飞,放飞思绪才会天马行空。创造源于想象,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

11、人生不就是要痛痛快快的活着吗?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要总为失去而痛苦,因为失去就代表着重新拥有。聪明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越,安于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才是人生价值。世上本无妒,庸人自扰之,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时刻与愤怒为伍!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刷新你的明天,忘掉你的过去。

12、有心无难事,有诚路定通,正确的心态能让你的人生更坦然舒心,当然,心态是依靠你自己调适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给自己的一个正确的心态。

13、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对下的说话方式,例如:『你错了,你错了,话不能这么说或是『唉呀,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这样做不行啦!你怎么那么笨,跟你讲你都不听。

篇2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语言;散文诗

多媒体是一种集图、文、声、像为一身,合计算机、投影仪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其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教育教学中。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幼儿散文诗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困难:(1)散文诗本身语言的特点,其语言不像儿歌般规整、押韵。(2)散文诗多半注重诗歌意境的渲染,抽象思维不易幼儿理解。(3)散文诗中书面语言较多,幼儿往往难以理解一些词语的真正含义。但是我们利用多媒体,就能将原本抽象的诗歌具象化,让幼儿在快乐学习中逐渐理解和掌握,达到“图”与“文”的优化组合。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可以产生学习动力,也会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来源,多媒体正是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效工具。

多媒体技术直观性的特性,在各类知识与幼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颖、趣味和色彩鲜艳的画面等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关键所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因此,非常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如小班散文诗《小雨点》的活动,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使教师在活动中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利用多媒体就能很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幼儿看到可爱的小雨点形象,马上感觉进入了诗歌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活动中来。诗歌中的“花儿”“鱼儿”“苗儿”的动画形象一一被呈现出来,切实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这样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幼儿接受了。在这个活动中,正是利用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等一系列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情境,使得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教学过程的推移,随着多媒体的推进,细细品味散文诗带来的美感,从而受到情感的冲撞,引起共鸣。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设置形象动画,解决教学难点

幼儿独特的形象思维,促使其对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尤为感兴趣,并易于接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这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更有利于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散文诗中常常会涉及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这些不容易解释的词语、句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促进幼儿的理解和掌握。如小班散文诗歌《小雨点》中“花儿乐得张嘴巴”“鱼儿乐得摇尾巴”中“张嘴巴”“摇尾巴”的动词理解,通过多媒体的制作,就能把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来,当幼儿看到画面中花儿开口笑的时候,就自然地跟着教师说出了“张嘴巴”“摇尾巴”,幼儿马上接受了。而在向幼儿解释“田野”这个词语时,由于现在幼儿对这方面经验的缺乏,一时很难解释,教师同样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她向幼儿出示了一副绿油油的田野的画面,再向幼儿解释田野就是农民伯伯种庄稼的地方,这样就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挖掘诗歌内涵,提升教学质量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读到“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也就是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散文诗的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歌的内容优化,在对诗歌内容的处理上可以有多种方法。如中班散文诗《蒲公英》,这首散文诗内容简单优美,如何挖掘这首散文诗的价值呢?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组织这次活动,无疑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出示了前面两段的动画图像,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幼儿很快就说出“会飞的蘑菇”和“勇敢的小伞”等句子。接着教师分析这些句子中相似的地方,与幼儿共同总结出这两段话是有规律的,而将第三段推迟讲解。这时教师向幼儿提出了仿编的要求,因为幼儿不知道“小小的白云”到底是什么,反而给了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在有规律的空间里,自由想象编。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教师过分的强调,幼儿就能很直观具体地了解仿编的要求,这就是动态教学带来的优势。

散文诗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使一句句优美的语言变换为直观地画面显示在幼儿的眼前,为幼儿提供生动的画面,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在运用多媒体之前,我们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活动的实际要求进行适当地调整和设计,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散文诗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幼儿对散文诗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示散文诗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加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43.

篇3

关键词:散文品美; 艺术构成和特性; 理论与实践;

2011年前半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连续6期开辟“专家说法”专栏,隆重推出王韶华系列论文《散文品美》,接着《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也有大篇幅的刊载。主编王成林认为:“到《中语参》近两年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好稿子中的上品,至少是我看到的甘肃来稿中最好的稿子。”这是作者八十年代初就开始的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教育实践的成果。他在1999年出版的《文学艺术论》选编“散文22美”,应用于中学语文选修课和大学汉语言文学函授教学,也在教育文化系统继续教育培训中讲授,得到受众和专家的普遍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用。先后获甘肃省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甘肃第二届黄河文学奖和“平凉市社科奖”、“崆峒文艺奖”以及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影响教师成长百部科研论著奖”等奖项。

论者鲜明地提出散文审美品格建构的观点,主张“品美”说,强调散文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方法。首先,概括散文在美方面的诸多表征,阐述独特的艺术表现实质;其次,探求“品”的路径,揭示散文发展的过程和内在规律,勾勒散文本体的理论视阈和实践视阈。周作人指出:散文“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散文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作者“物之感人”的自我感发式的表露,也就是以审美的方式感知大自然、社会人生,把握生活,感受到自己和生命的力量。再说散文行文特点是“形散神聚”,其中有活的审美灵魂提纲挈领地制约。并且散文语言“自然英旨”,那行云流水般自然、随意,但在简洁而清晰的表达之中,却潜在着生气淋漓的艺术审美生命力。由此可见,“散文品美”命题主旨是独到的,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学术研究和教学应用的价值。

长期以来,散文被定义为题材广泛、结构灵活、写法自由的文体,重要的是认知它描述情境的个性化和主观性,进而发现其中美体现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体式。论者进行了充分地剖析评价,综合成18种散文美的形态,即情景美、意境美、哲理美、诗情美、画意美、蕴含美、妙悟美、巧思美、想象美、思辨美、象征美、韵致美、音乐美、辞章美、自然美、冲淡美、雅俗美、别趣美。

现代批评观认为,文学文体都有着其独特美学设计,追求独特的美学目的,同时又反映特殊的秩序和法则。散文品美观立足于散文的美学规律和法则,运用哲学本体方法、美学评价方法、结构批评方法和“对话”诠释方法,着重于三个方面研究,其一,从作品本体入手研究散文美的品性,领会散文的艺术蕴含和质量;其二,从创作主体出发研究散文美的品格,把握散文的个性和风格;其三,从接受者角度研究散文美的品味,探讨散文表达的手法和技巧,等等。做出多角度、多层次“品美”的面面观,使其有可靠的理据性,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有充分的实施可行性。

由此看到,“散文品美” 这一成果有其重要的学术贡献,涉及到散文创作、欣赏的美学建设问题,深化了语言艺术审美表现思维,开掘了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新的领域。论者以历史的现实的散文文学现象为对象,总结和探讨散文特性、构成、功能和价值,建立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成果框架,对应中外散文经典进行了科学地阐发、印证和检验,创见地建构了散文审美理论和审美批评的艺术体系。其散文品美提出与完成,表现了新的视觉、新的观念,凸显出新的理论水平和新的成果形式,在全国当代散文研究中有着领先的地位,已经得到学术界比较广泛的认可。

篇4

我在小荷作文库上交了很多朋友,但令我最最喜欢,最最崇拜,最最要好的就属我们的结拜姐妹了。成员有大姐:明天不下雨,二姐:阳光GAILGAIL,小不点:我珍妮公主。

大姐,明天不下雨沉着,外向,开朗 ,看她的名字就知道她渴望明天的美好。呵呵,我刚看是还以为她是男生哩!呵呵!

二姐,阳光GAIL,呵,亭亭玉立啦,文章优雅啦,开朗啦,聪明啦,阳光啦。都是她的特点!

小不点:我。开朗,语文高手,作文高手,爱交朋友,爱装小可爱。呵呵!

篇5

千山万水的风景,没有绝对的雷同和重叠。加之游者迥异、别样心情,既便面对同一景观,亦会滋生出不同的感慨与情愫。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再美的风景,经人们摩肩接踵地一挤,便也显得趣味索然了。他把旅游当成了目的,而忽略了旅游的过程,当然也就无法品味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细节中的每一丝惊喜了。

一位朋友长途跋涉后回来,自我解嘲:旅游是花一笔昂贵的费用去检验双腿的耐力。言语间难以找到兴尽而归的惬意与满足。

前年,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我邂逅了一位青春靓丽的导游姑娘小洁。她来自吉林的大山深处,大学毕业后辗转来到大连。她很快就迷恋上了大连的海。壮阔而温柔的海,可以纯净每一个灵魂。小洁因为爱上大海而爱上了导游。她用青春与热情感染我们的同时,引导我们去发现、感知每一道风景的美。

我问小洁,当导游累不累?

她一脸的灿烂。累,但很快乐——因为旅游是一种漂泊的美丽。

作为导游,她熟谙每一条路线的风景。按理,她会出现“审美疲劳”。可这个小精灵,却在单调的游走间时时发现蕴藏在山水之中不同的美。

漂泊的美丽。

好简单的诠释,好生动的比喻!

想起了一句话:美,无所不在,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

旅游,不是心的流浪,不是身的漂泊。

旅游,应该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的过程。

徒步。舟车。飞行。

无论是跑马观花,还是浮光掠影,无论是专注于一朵花的静放,还是留恋一只鸟的婉鸣,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是任何一个足不出户的人永远也无法感受到的。

一个人天马行空,浪迹天涯,寄情山水;

两个人结伴同行,寻趣探幽,抚今追昔;

一群人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往来于天地……

不是风景这边独好。

不仅无限风光在险峰。

慢步怡静的湖畔,荡舟清澈的碧波,那种身心与自然融合后的悠然,像清泉一样荡涤着尘世的喧嚣与浮躁。

登高望远,险中揽胜,那种空灵、澄明的感觉,露一样晶莹,梦一样飘渺,禅一样深邃。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清风似舞腰”是旅游的风韵。

“笼天地于方寸,化瞬间为永恒”是旅游者的乐趣。

旅游是一种漂泊的美丽。

旅游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的漂泊?只不过这种漂泊不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没有方向。

以家为起点,怀揣着对外界事物的猎奇之心出发,又以家为归宿,带着失意或满足回家。这个探寻、往返的过程就是旅游。

篇6

【关键词】 简单实用 简化朴实 简洁流畅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多年,期间,语文课堂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琢,追求课程结构的完美无暇,课堂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环环相扣且密不透风,每句话、每个词,甚至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也被精确地设定,这样的语文课堂的确很完整,但那只是“看似完整”,实际上却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语文“生活化”、赞赏声不绝于耳的课堂评价语,使原本简单的语文课有了千头万绪却不见主头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总枝干。疏不知,热热闹闹中却早已失却了语文课本应该具有的“语文味”。

1.解密语文课堂――让“黑板”走进来,简单却不乏实用

毫无疑问,多媒体的引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增色不少,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盲目的模仿,跟风,导致了现在语文课堂出现了常见的“三不”现象:即不看书、不板书、不做书面作业,而“三不”现象的另一个“三力”现象却纷至沓来:人力、物力和财力。我觉得我们就应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考虑怎样不用多媒体来上好课,而不应动不动就依赖它。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美国的教育虽然很先进,但美国的老师却很少使用多媒体。其实多媒体的使用也应因文而异,因为语文课最好是读懂,而不是看懂,当课文能够读懂时,就勿需再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也能在引领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下上一堂出彩的语文课。我本着让同学自己通过阅读,自己读懂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其实我可以在课堂上用相关的名人名言或歌曲间接告诉他们,但那样便失去了语文的“工具性”,所以我选择让学生自己体悟,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引导学生读懂“出色”和“没有多大长进”的本来含义之后,我问: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围棋,为什么学的结果不一样呢?学生自然就从课文中找出了点晴之笔: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我也顺手在黑板上板书:专心致志听、看、问。接着引导:另一个学生呢?你能找一找书上描写他的神态和动词,圈一圈,待会儿把它写在黑板上。(具置在刚才板书的下方)同学们在上惯了多媒体的课后,反而觉得自己上黑板板书很有意思,便纷纷举手回答并上黑板板书,一眨眼工夫,“专心致志”与“听、看、问”的下边便写满了同学们不同的见解:走了神儿――想、做、又去想。这样一来,刚才提的那个“为什么”的答案不就迎刃而解了吗?而这也正是该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真是一举两得。看着黑板上别出心裁的板书,我真想再添加一个“喜”字,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学生在与黑板的对话中,思维是那么活跃,分析是那么透彻,设计是那么精美,构思是那么独特。我从内心呼喊:摒弃浮华吧,让黑板也参与到课堂的对话中来!由此可见,日常课,还是以常规媒体为主,只要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把握学生,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来教学,课堂教学照样可以很成功。

2.纵观语文课堂――让“安静”积蓄能量,过程简化却很朴实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有其“形”,而无其“实”。课堂真的是越热闹越好吗?我看不然。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上,学生变得主动了,变得活泼了,这可能是人们期望看到的,可同时,也不难看到为追求形式新颖,一节课中安排了过多的活动,它们几乎取代了老师的讲解,丢掉了语文课应有的特性,“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是由过去老师的“一言课”演变为优等生的“一言课”,他们成了小组的代言人,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也存在着弊端。

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拯救了语文教材的“灵性”,也呼唤着语文课向着更“人性”的方向回归。“小组合作”的确能让学生在灵动的语文教材中发芽成长,但他/她的内心世界未必会与作品合二为一,真正能让学生全身心扑入教材中,还是得让学生本身能受到灵动教材的“催化”,自己爆发思索,才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必需的,但语文课基本的特性不能丢,听、思、说,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能丢。从课堂教学的艺术上看,也该有类似一幅山水画“疏可走马”的空间空白、一首动人乐曲的骤然“休止”的时间空白,不能一“动”到底,空洞的热闹是不可取的,有时,简化朴实的课堂上也会喷薄出比小组合作更强的爆发力。

3.深入语文课堂――让“教材”提升能力,简洁中透露流畅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中也透露出类似的观点,现在已有一大批的教师投入到简约化课堂的实践中去,而教师于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则是语文课堂简约化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若能言简意骇,简洁流畅,就能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透明感,学生也会随之产生一种清爽怡人的感觉。

篇7

济世堂,这是我揭下甄不虚画皮的地方。十二月十七,未时,堂内有两人,一个躬腰,一个躺着。躬腰的是他,躺着的是我,我叫米无田。那日,他作势往我腿肚子上敷药。那里的血肉,一派模糊。之前须清创,一清清出一寸白骨。痛上加惊,我连连滚落黄豆大的冷汗,差些虚脱。见状,他又骗我,说:“扶锄,稍安勿燥稍忍片刻,这就妥当了。”

这个片刻,连清创加敷药,至少三刻。孰可忍不可忍我终于忍于可忍,脱口而出:“甄不虚,你是骗子!”他听了一楞,忘了手上还沾有我的血,捋了捋山羊胡摇头晃脑道:“稍许早了,稍许早了。”言下之意,深表遗憾。在他的棺盖板没有合上之前,最好不要对其一生行迹,作出如此精典评判,否则,不合时宜。

果不出我所料,甄不虚不肯承认是骗子。事实上,骗子也从不认为自己是骗子。而我因一度受其蛊惑,惨遭了几番荼毒。缘此,我决定进一步揭发其本来面目。

2

十二月十七日未时,在济世堂,我直指甄不虚是个骗子。他表示异议,认为如此定论稍许早了。这个态度,令我甚是气愤。气愤之下,我一言不发不付分文,扬长而去。

实际上我不可能扬长而去,因为我的左腿有几处创伤,有的深及见骨,刚刚由甄不虚这个骗子,敷上草药用条烂布扎了扎。一路上,我咬牙切齿艰难往家挪移,并决计拿出些过硬的让据,让甄不虚的骗子行径,大白于世乃至后人知晓。

这个骗子,着实把我坑了。当然,他也坑了自己,为此还送了命,不过这是后话,要再等五个月,我才知晓。

3

篇8

一、欣赏

《七彩下雨天》俨然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一首天真烂漫的诗歌。这本书用七彩的图画和诗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中。在语言内容方面,作者选取“雨”的意境,用七彩的颜色、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将下雨天描述得色彩斑斓。在作者笔下,雨拥有了生命,它有颜色、有形状、有味道、有气味,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大自然的魅力。在细腻的笔触之下,“雨”精灵的形象跃然纸上,它能飘进幼儿心灵的最深处。在语言结构上,作者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如“如果下起××的雨……”不仅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雨描述得淋漓尽致,使每一个句子、每一种颜色都充满了灵气,还将斑斓的色彩与具体的感受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如,“如果下起黄色的雨,翩翩飞舞。那美丽的黄蝴蝶,扑扇着透明的翅膀在跳舞!”“如果下起绿色的雨,绿意融融。是天空在飞撒树叶吗?大树先生张开了双臂,迎接伙伴们的到来。”……整个作品展现了充满想象力的优美的语言,给人诗意的享受,使人陶醉。

二、朗诵

由于《七彩下雨天》这一作品凸显了语言美,所以我觉得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是有效的方式,不仅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语言之美,更能让幼儿真正融入到绘本的意境中去。在活动中,我首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了作品,引导孩子安静地聆听,慢慢进入奇幻美丽的七彩意境。随后,我引导孩子一起理解绘本。我请孩子将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指出来,并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诵。每个孩子选择的句子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声音中,我能感受到优美语言带给他们的陶醉感。在朗诵示范和幼儿局部朗诵后,我引导幼儿齐声朗诵。依然是流淌的音符,依然是美丽的画面,依然是充满幻想的文字,但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感受。他们是带着感彩去充分体验文字所展现的美丽梦想与意境的。让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适当地朗诵一些优秀作品或片段,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对语言文字的审美理解能力,能够更好地感知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韵。

三、创编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我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雨,并且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们的答案充满了童趣与幻想。在活动结束之后,我又让孩子们将自己想象的雨画出来,用笔记下自己美丽的梦,然后模仿《七彩下雨天》中的句子,用散文诗般优美的语言加以表达,再让父母记下自己创作的诗歌,带到幼儿园里与同伴交流。

《七彩下雨天》让我和孩子们享受了优美的语言带给我们的美和感动。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幼儿从语言本身感受阅读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并学习用多彩的语言与多彩的世界交流,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附:七彩下雨天(大班)

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作品描绘的“七彩下雨天”的美。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散文中的诗句,尝试创编。

准备:

1.PPT(演示文稿)。

2.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把彩色糖纸当“眼镜”观察周围事物并进行简单描述,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世界画下来。

过程:

一、回忆下雨情景

师(用多媒体播放下雨的图片和雨声):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如果下雨了你会想到一些什么事情呢?(赶快躲到房子里去:可以穿上雨衣和雨鞋去雨里踏水;可以撑着雨伞和雨滴一起做游戏……)

师(小结):下雨天可以让我们想到做那么多的事情。

二、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师:有一天,天空下起了雨,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前,看着雨想了很多。我们来听听她想到了什么。

(教师边演示PPT边配乐朗诵。)

师:你听到了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的雨?

2.再次欣赏,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听听哪一种颜色的雨让你感觉最美。

(在幼儿自由表达时,有的幼儿说:“绿色的雨最美。因为到处飞撒的树叶,使天空变成了绿色。”有的幼儿说:“紫色的雨最美。天空到处都是葡萄。变成紫色的了!”有的幼儿说:“蓝色的雨最美。就像妈妈的蓝裙子。”……当幼儿说到一种颜色的雨时,教师便出示相应的画面,配上轻轻的配乐朗诵,引导幼儿用散文诗中的句式表述。如:“如果下起紫色的雨,噼里啪啦。就像从天空中跳下来的葡萄粒,让整个世界充满甜甜的味道!”

三、理解朗诵

1.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跟读。

师:七彩的雨好美。我们一起把这么美的雨读出来吧。

(幼儿听着音乐、伴着画面有感情地跟读。)

2.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段落朗诵。

师:你觉得哪种颜色的雨最美?

(教师鼓励并帮助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再次集体跟读。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雨,大家合起来就是“七彩下雨天”了。我们再一起跟着音乐,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七彩下雨天”吧。

(幼儿集体伴着音乐、画面跟读。)

四、创编散文诗

1.幼儿自由创编。

师:在小女孩想象的七彩雨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雨?请你选择一种颜色的雨,想象一下它像什么,并用像诗歌一样的话来表达。可以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教师分别出示七种颜色的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模仿散文诗的语句进行创编。)

2.交流、分享自己创编的诗句。

师:请把你编的诗念给大家听听。

(例如,如果下起绿色的雨,绿绿的,就像很多很多的小草;如果下起红色的雨,红红的,就像天空中的红太阳;如果下起蓝色的雨,就像蓝蓝的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如果下起黄色的雨,漂漂亮亮的,就像妈妈给我买的黄色衣服……)

延伸活动:

师:你们的雨好美。愿意把这么美的雨画下来吗?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心中最美的雨,并在回家后念给家长听。请家长把孩子的表达记录在画的空白处,然后布置在语言区内,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有表情地朗诵自己心中最美的雨。)

七彩下雨天(根据原文改编)

哗啦啦,哗啦啦……

下雨啦。

有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前看下雨,

突然,一个想法蹦了出来。

如果下起彩虹色的雨,

会是什么样的啊?

如果下起红色的雨。

漂漂亮亮。

就像我开心时的,

红脸蛋。

如果下起橙色的雨,

酸酸甜甜。

是好喝的橙汁吗?

快伸出舌头尝一尝吧!

如果下起黄色的雨,

翩翩飞舞。

那美丽的黄蝴蝶,

扑扇着透明的翅膀在跳舞!

如果下起绿色的雨,

绿意融融。

是天空在飞撒树叶吗?

大树先生张开了双臂。

迎接伙伴们的到来!

如果下起青色的雨,

哗啦哗啦。

邀游在海洋中的鲸鱼,

会不会以为是大海颠倒过来而吓一跳!

如果下起蓝色的雨,

摇摇晃晃。

那是妈妈洗得干干净净的蓝裙子,

晾在天上了吧!

如果下起紫色的雨,

噼里啪啦。

就像从天空中跳下来的葡萄粒,

让整个世界充满甜甜的味道!

快看!看那儿是彩虹!

哦,原来这下的就是七色的雨!

我们看不到它,是因为它被云彩遮住了。

篇9

【关键词】散文 教学 引导 揣摩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学好散文呢?

一、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导入,一幅优美的图片,一个有悬念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朱志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爱用优美的文字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写父爱的文章大都是严厉,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父爱又是怎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影》。这样的导入,不仅很自然的进入文本,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 “形散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神不散 ”,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放笔纵情,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精神的,物质的,现实的,幻想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但这些材料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这个中心就是神,就是线索。通过它把零散的材料连串起来。线索是散文的脉络,散文中的线索,为我们掌握和理清散文的情感脉络提供了依据。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济南城冬天的图画,老舍先生描绘了济南的天空,济南的大地,济南的山,济南的,绘制了一幅完整的济南冬天的图画。全文写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壮”而着眼于“秀”。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所见的是山的秀美,水的碧绿,突出一个“暖”字,这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再如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 寄托切切思乡之意,说枣核——为解乡愁 表达深深爱国之情,议枣核——民族之情”,以枣核为线索,深深体现了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思念,对民族的热爱。在课堂上,教师要重点点拨,启发学生找出能体现文章线索的文字,这样教学散文,学生会很好掌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散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教学散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词句是散文教学的核心。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说出喜欢它的原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有的学生找了这一句,因为“顶”“看护妇”写出了济南的秀气。“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写出了济南的古典美,启发学生想象水墨画的样子。这样教学会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岁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学习写作技巧

教师在教学散文时要善于教会学生揣摩语言,散文的语言精美、凝练、清新、淡雅。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在教学时要灵活,机智的分析揣摩。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

——“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

篇10

读朱自清的散文,就像读意境优美的好诗,读者的心灵常常可以得到净化和陶冶。请看《绿》里的一段描写:“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着她,但这是怎样的妄想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在这段精彩的描写里作者通过比喻、拟人、联想等艺术手法,将梅雨潭的色彩、光泽、质地等诸多形态和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主观感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当读者面对着如此优美秀丽的景色,感受着作者熔铸于景中的那种强烈而美好的情思时,又有谁的思想不会受到震撼呢?又有谁的心灵不会被深深地打动呢?

读朱自清的散文,如同观赏和品味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画;《绿》又仿佛一组颜色明丽的水彩画;而《威尼斯》却又如同一幅颇具西洋风格的油画。几篇散文给人的审美感受又各不相同:《荷塘月色》呈现的是朦胧之美,文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绿》描绘的是艳丽之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和作者对生命的由衷赞美;《威尼斯》写的是异国风光之美,画中充满了浓浓的欧洲情调和作者对威尼斯古老文明的咏叹。这些都令人心旷神怡、留恋不已。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大特征。《荷塘月色》中,作者描写景物以“淡抹”为主。文章开头,作者这样写月光:“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这就为全文定下了一个色彩的基调。正因为一切都笼罩在“流水一般”的月光下,所以固然景物都是朦胧的、若隐若现的。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雾”,那“笼罩着青纱”的“梦一般”的叶子和花,那“一团团的烟雾似”的树色,“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无不感受着一种淡雅朦胧之美,给人以轻柔、绰约的审美愉悦。在作者笔下,《威尼斯》又仿佛一组油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多以浓墨重彩来描绘威尼斯的风光。读着:“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因花团锦簇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上荡漾,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了。”江南的水乡是什么景象?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浓艳,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澄清。红的火热,绿的醉人,作者以此来比喻威尼斯的风光,不仅使人们领略到威尼斯的明媚艳丽,而且使人们感受到这座古城焕发的勃勃生机。那么《绿》中的景物有何特色呢?作者在梅雨潭所见到的景物是“微微的云”“飞着碎玉的瀑布”“小小的梅雨似的”水花,这里的景物,色泽晶莹,色调淡雅,而梅雨潭呢?却又是“满眼醉人的绿色”,它柔和明亮,纯洁。它绿得“浓淡得宜”,既不像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鹅黄的底子显得太淡,又不像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碧―似乎太浓。这样的描写,不尽使人想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对于美女的描写“东家有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若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绿》中对梅雨潭的描写和《登徒子好色赋》对美女的描写,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他们独具匠心的语言美不都是恰到好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