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4:2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议论性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议论性散文

篇1

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议论性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与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相比,议论性散文写法上更为自由灵活,往往是随兴而生,有感而发,它并不集中记叙某人某事,也并非倾尽笔力抒发主观情感。议论性散文表现的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的洞察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灵感和才思。它与抒情性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性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议论性散文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能以情动人,又能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议论性散文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由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等引起的感想。议论性散文将议论、抒情和记叙有机融合在一起,行文自如,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鉴赏目标】

一、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寻情,仔细体会议论性散文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在分析和鉴赏议论性散文时可以借用分析议论文的一些方法,如分析文章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用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评价议论性散文中所用的技巧,但也应注意议论性散文常将抽象理论融入生动事例中解说这一特点。

三、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经典阅读】

锻造心情

毕淑敏

心情好像一种很柔软的东西,经常因了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或是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剧烈波动着,蛛丝般震颤飘荡,无所依傍,哪里用得上“锻造”这样充满金属音响的词呢?

心情于我们是那样的重要。健康与美丽,如若没有一份好心情,犹如沙上建塔,水中捞月,一切都无从谈起。心情与我们形影不离,不,它甚至比影子的追随还要固守得多。光不存在的时候,影子就藏在深深的黑暗中了。只有心情牢牢粘附在胸膛最隐私的地方,坚定不移地陪伴着我们。快乐的人,在黑暗中也会绽出笑话;凄苦的人,即使睡着了,梦中也滴泪。

心情是心田的庄稼。只要心脏在跳动,心情就播种着,活跃着,生长着,更迭着,强有力地制约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

心情是我们的收割机呢!如果你懊丧,收获的就是退缩畏惧和一事无成;如果你落落寡合,只一味地倾诉苦难,朋友最终会离去,留你孑然面对孤灯;如果你昂扬,希望就永远微茫地闪动,激你前行;如果你百折不挠,生活每一次把你压扁,你都会充满了韧性和幽默地弹跳而起,螺旋向上;如果你向每一丛绿树和鲜花打招呼,它们必会回报你欢笑与芬芳。

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意为这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那么,请锻造心情。它宁静而坚定,像火山爆发后凝固的岩浆,充满海绵状的孔隙却坚硬无比。它可以蕴涵人生的苦难,但绝不会被苦难所击碎。它感应快乐的时候如丝如弦,体贴人间的每一分感动;它凝重时如锚如链,风暴中使巨轮安稳如磐。它在一次次精彩的淬火中,失去的是杂质,获得的是强韧。它延展着,包容着,被覆着我们的神经,保卫着我们精神的海洋与天空。它是蓝色澄清的内心疆域,在那里栖息着我们永远不疲倦的灵魂。

让我们的成品——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中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从此不再与外界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身体的顿挫不适而万念俱灰,不再因生命的瞬忽飘逝而惆怅莫名……

人生因此健康,因此美丽。

愿你永远有个好心情!

(选自《话说心情》)

灵犀一点

毕淑敏告诉我们,心情是可以锻造的,经过水与火的锻打,经过风与雨的洗礼,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澄澈,变得明净,变得纤尘不染。带着这样一份心情,行走在人世间,就不会在荣辱得失中纠缠,就不会在是非恩怨中计较,就会变得淡定从容,就会变得豁达大度,而身边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眼中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为这个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让我们面朝大海,去欣赏春暖花开。

【时文速递】

在一盏很小的灯里,住下

朱成玉

夏日的夜晚,路灯下面,成群的蛾子恣意飞舞。

仿佛一个节日。

如果蛾子们可以歌唱,整个城市将陷入歌的海洋,难以自拔。

蛾子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有的甚至是朝生夕死,但它们并不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哀叹,而是尽所有的能力来庆祝、来狂欢,直到精疲力竭。

它们在享受生命。不浪费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凌晨之后的露水很冷,会凉却它整个身心。但是蛾子并不退缩,依然在夜里飞奔、狂舞。最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盏很小的灯,然后收起翅膀,安然睡下,去赶赴命运的再一次轮回。

蛾子们的狂欢让我动容。在上帝面前,我们同样是渺小的,如同这飞蛾。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股票、住房、隐私、考试……这一切仿佛生命之海中的一个个暗礁,随时可以令你的快乐搁浅。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蒸汽机发明导致的交通工具迅猛发展,极大地扩充了人活动的空间。但谁能说清80天游玩地球一圈的人最终收获的是快乐还是忧愁,谁又能说清终生足不出村的老妪的一生是幸福还是可怜。

篇2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实施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3个月内门诊诊治的各100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8~77岁,平均(43.5±9.2)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例,高中4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5例;观察组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76岁,平均(43.2±9.1)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1例,高中41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入组标准

(1)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眼科疾病;

(2)排除有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愿或不能配合完成护理、研究患者。

1.3方法

根据患者挂号号码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方法选取2013年7月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3个月内各100例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采用HAMA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情绪,采用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状态。评价实施前后护士工作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与患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护理质量。

1.4观察指标

(1)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就诊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根据患者得分规定,非常满意:得分≥85分,满意:得分60~85分,不满意:得分≤60分。

(2)焦虑情绪:采用HAMA量表进行评定,HAMD量表:0~8分表示无焦虑,9~19分为轻度焦虑,20~34分为中度焦虑,34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3)抑郁状态: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SDS量表包括20个评价项目,将20个评价项目得分相加为粗分,将所得粗分×1.25为标准分值,正常<35分,轻度为35~49分,中度为50~69分,重度>70分。

(4)护理质量:通过科室主任、医生、患者共同对每项护理内容进行评分,总分100分。(5)统计实施前后3个月内医疗纠纷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组别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n(%)]观察组对照组1001008173171421398(98.00)87(87.00)x2P8.72070.0031

2.2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焦虑情绪、抑郁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实施前后医患纠纷比较

实施后3个月内医患纠纷发生15起明显少于实施前3个月内发生32起,实施前护理引发医患纠纷占65.63%明显高于实施后护理引发医患纠纷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医学模式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眼科门诊患者中有着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接诊患者时不仅需要精湛技术,还应在护理服务上让患者满意,以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疾病的诊治和预后。人性化护理根据就医环境、患者心理、患者疾病进行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对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帮助,具体实施如下:

(1)营造温馨就诊环境:眼科门诊患者较多,环境嘈杂。在走廊上增设患者就诊排队休息座椅,增设免费饮水机,宣传眼科疾病及保健知识,增设花卉、植物等。增加门诊护士,帮助就诊患者指导就诊程序。保持就诊区域环境干净、整洁,温度适宜。

(2)就诊护理干预:患者到眼科就诊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眼部疾病,沟通过程要态度热情、语言的得体大方,主动表示关心和支持患者话语。介绍就诊流程和科室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积极回答患者及家属存在问题,消除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指导患者应就诊的眼科医生,引导患者快速就诊。

(3)护理操作规范干预:患者在进行视力测量、散瞳等操作时,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过程及存在相应症状,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用通俗语言向患者描述疾病及操作过程,让患者充分掌握和了解。

篇3

【关键词】引导;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课改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

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1. 议论性散文写作

1.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1.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1.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2.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2.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2联想丰富 。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2.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2.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2.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篇4

关键词:巧摆事实;夹叙夹议;表达方式;强化训练

高考作文的深刻性,是就作文的思想内容而言的。议论性文章,要求见解深刻,说理透彻,富有思辨色彩。记叙性文章,要求立意深刻,富有哲理意味,揭示主题具有启发性。这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亮点中的首要之点,也是近十年来高考作文注重思想内容深刻、强调作文具有思辨性、呼唤作文回归理性思维的极其重要的考试要求。

如何让考生的作文达到深刻性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巧摆事实

巧摆事实需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选取典型事例,并且对所选事例加以概括叙述,以便阐明事理或突出主题或证明观点。

二是所选用的事例不是无序的叠加,而应有层次感,有梯度,从不同角度(或历史人物事件、或时事要闻、或正反事例等)列举事实,层层深入,既增添了文章的事实依据,又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二、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需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每举一事例之后,需作精要的阐述,时时照应主题或观点,体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性、严密性,从而有机地阐明道理或揭示主题或突出主旨。二是阐述事理需借助事例,作为说理的依据,透过现象深挖本质,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揭示出问题之所在,以便启发读者的心智,既增添了文章的论辩色彩,又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三、处理好表达方式

高考作文要么是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性散文,要么是以议论为主的议论性散文,也有少量的抒情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中,议论部分宜少不宜多,能起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即可;如果少了议论,文章就很难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自然也就缺乏文章的深刻性。

四、强化训练

在进入高三全面备战高考阶段,语文教学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作文训练。不少语文同行总认为作文训不训练,对语文成绩影响并不大,高考语文成绩也不像数学、英语那样差距极大……试想如果作文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做精心的计划安排,没有强化训练,没有及时反馈、整改,作文要拿到高分是可能的吗?

篇5

关键词:散文 选材 语言 表达

当记叙文因为情节平庸、缺乏内涵而遭受质疑的时候,当议论文因为形式僵化、缺乏新意而屡遭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写一写散文。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这里讨论的主要是指狭义的散文即文艺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近几年高考中出现了一大批表达灵活、形式自由的散文佳作,散文已经成了高考作文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其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其核心是抒发作者要表达的真情。

高考散文写作一般适宜写记叙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前者以叙事记人为主,后者以议论说理为主,但核心都是要体现写作者的个性思想,传达“真情”。那么如何传情和表达思想呢?

一、选材要“真”,以小见大

散文的选材范围很广,凡在生活中能使人感动、给人启迪或感悟的人和事都可以写。但选材要“真”。散文在选材上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而且一定要是触动自己的真实感情的,是自己情感沉积层中久久不能磨灭的那些人和事,而不应该是那些随风而逝的过眼云烟。也就是说在选材上应该注重素材的深刻性,而这种深刻又是建立在“真情”的基础之上的。如,以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找回童年》为例,文中写道:

童年的我们是单纯的,对人是真诚的,左邻右舍的大门都敞开着,王大爷张大妈家的竹床板凳都好像是自己家的,可以躺下就睡拿来就坐,那时没有人叫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谁教我们如何去识别形形的骗局,有的是乡里乡亲的融洽相处,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这篇散文所选的材料是我们身边最为真实和平凡的现象,但透露和折射出的内涵却很多,确实耐人寻味,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再如,以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站在幻想之峰望》为例,其中有这么几句:

当官员把单位的实情说出来,群众的凝聚力会更大;当科研工作者因真实少发点论文,学术的含金量会更高;当企业家因真实损失点利润,公司会开得更久。

这三句话就是三个绝好的素材,既真实又有丰富的内涵,以小见大。所以,生活中人、事、物不论大小都可以作为素材,但一定要注意尽量地做到所选素材的典型性。要能够小中见大,小而精彩。那些蕴意深邃,并能认识生活本质的材料,应该是我们的选择点。只有当我们选取的素材是我们自己情感深处的亮点,才能将文字写得具体,有个性,才能避免空泛和概念化,才能在一滴水中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二、语言要“实”,传达真情

散文在语言上要尽量做到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语)。这样文章才能传达真实情感,打动读者。而虚夸、矫揉、嗦、繁琐的语言只会让人云山雾罩,倒尽胃口!语言要“实”,朴素而又流露着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遣词造句的凝练,删除一切多余的、可以不说的东西。如,以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为例,文中写道:

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精神小屋,与真善美的人为邻。与他们为邻,我受益匪浅。借此机会,我想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这里没有夸张的排比、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的语言和情感,很好地引出了要说的话题。当然,言语朴实不是要言语苍白无力,应该在语言中融入作者的个性化情感,传达真情。要想使作品形象生动,语言就不仅仅是空洞的叙述和呆板的议论,而应尽可能的用排比、比喻、拟人等文学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让文章的语言“亮”起来,生动起来,跌宕起来。散文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在朴实的基础上多样化,优美、典雅、幽默、诙谐、简约都是可以的,只要能传递作者的真实情感,就是好文字。如,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的结尾写道:

当我摊开掌心,无数的掌纹仿佛凌空而起,泛着萤光,交织成神秘的幻象:霎时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镇,转瞬又融成玉龙雪山的清澈雪水,忽而一面经幡扬起庄严的图腾,最后耸立起一座孤崖。我临崖垂望,崖下是澄静深蓝的湖面,我可以窥见,那一个钟爱诗词、沉醉文学的青衫少女,凌波而来,在历史蓦然回顾中,化羽涅……

作者运用虚写想象的笔法,创造了一系列虚幻美丽的意象,用词典雅清丽,意境优美动人,这样的散文语言夺人心魄,谁不喜欢?作者借此充分表达了对“蓦然回首”这种“成功的偶然”的期待之情,既美不胜收又扣住了文章的主题。这种诗化散文,使得文章语言优美富于变化,富有意蕴,句式灵动多姿,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读来爽目,引人深思。

三、表达要“细”,形象生动

散文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要以形象动人。优秀的散文都是以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动人的,形象与情感是不可分离的。这就要求文章应该有令人难忘的细节和诚挚的情感。故而,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要能够融合作者的情感,不能只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不能只是充当叙述的角色,而要能够传达出某种情感的张力。

散文不要求完整地记叙具体事件的过程,因此要通过具体的细节刻画来丰富形象或者揭示特征,以便表达情感和深刻说理。表达要“细”,在记叙性散文中,一方面是要求在事件的细节上,要选择能够反映事件进程的情节,来集中刻画,而不需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是指在具体的描写上,要注重神态的刻画、动作的刻画、周围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等。而在议论性散文中,主要是要求能突出事件的本质,为引出话题和论证观点提供一个必要的例证。如,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早》中描述:

以前,清晨夹带着一股风便冲进了你的家门。看着你案上新摘的茉莉花,抬头看了眼那樽巨大的观音像带着慈悲的目光,把新摘的花全部放进你白酒坛子里说是要给你泡酒。吃了几颗你刚从葡萄架上剪来的葡萄。从你的口袋里掘金一般翻找出大白兔,一直到腻得想吐才不吃。这些都没有了。

作者回忆的这些细节都很细腻,把两人交往的点点滴滴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那种亲昵与依赖跃然纸上,令人身临其境。一句“这些都没有了”,又将那种思念、哀婉的心态描摹得真实动人。再如,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站对人生的舞台》中写道:

伊辛巴耶娃,身高的突增使她被迫与体操告别。可她选择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领域,从此一根竿,一个绝美的女子,演绎着体育王国的一个童话,和她的名字一起,摇曳在无比绚丽的人生顶端。那一方舞台,回报她的,不仅是名利,还有一种来自生命底端的极致欣喜。

篇6

1 读一读

随笔散文主要有三种――记叙性随笔散文、议论性随笔散文、说明性随笔散文,但不管是哪一种随笔散文,源头都是生活,重点都是“感”――“感悟”“感受”或“感情”。随笔散文中的“感”和议论文中的“感”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议论文一般会在题目、开头或结尾非常明显地出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可谓一目了然,并美其名曰“中心论点”;随笔散文的“感”则呈现得比较隐晦和含蓄,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即便是记叙性随笔散文中,作者的主观感受也大多隐藏在文字背后――表面上看,叙述或描写的都是一些人人都可能经历过的平凡小事,但只要仔细阅读和体味就能体察到世俗人情并感悟到人生道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鉴赏随笔散文,特别是要理解隐藏得比较深的理趣,没有三到五遍的阅读,基本上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一般来说,第一遍阅读要读通文章;第二遍阅读要读懂文意,即要读懂作者就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发表了什么观点;第三遍阅读要重点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比如,风格是孙犁似的泥土气息还是叶圣陶似的清淡平实;是巴金似的热情坦诚还是周涛似的气势磅礴;是冰心似的柔美隽丽还是朱自清似的清新朴实;是汪曾祺似的融奇崛于平淡还是铁凝似的诗意灵慧……

2 挖一挖

阅读鉴赏随笔散文,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但一定要找准位置,即要挖可挖之处,要挖有内涵之处。随笔散文大多以生活为切入点,而且一般都是有的放矢,所以阅读鉴赏随笔散文一定要注意四类句子:一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二是故事叙述完之后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三是有引申含义的比喻句;四是有深层含义的哲理句――此类句子大多在结尾,而且有时可能是一语双关。

比如,丰子恺在《车厢社会》中就是先记叙了自己三个时期乘火车时的心境――第一个时期是初乘火车时期,觉得非常新奇和有趣;第二个时期是老乘火车时期,觉得这是一桩讨嫌的事;第三个时期是惯乘火车时期,乘火车又变成乐事――可以看车厢社会里的种种人间相。如果只看表面的记叙,三个时期作者的感受显然是“乐――厌――乐”,但仔细找出故事叙述完之后的议论抒情句,就会发现“可悲者,我对于乘火车不复感到昔日的欢喜,而以观察车厢社会里的怪状为消遣,实在不是我所愿为之事。于是,我憧憬于过去在外国时所乘的火车”应该好好挖掘。

阅读鉴赏随笔散文时,怎样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先挑出表明作者看法的形容词、副词、动词等,挖掘作者所说内容背后的潜台词。比如,阅读鉴赏《车厢社会》,就可抓住“可悲”“实在”“怪状”“消遣”“憧憬”等,从这些词语中解读出作者真正的心情和看法――对今日中国车厢不文明现象的憎恶和对过去国外车厢文明现象的向往,继而在对比中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的生活经历挖掘出作者说话时的潜台词――想以此呼吁国人能更文明地乘车,能更文明地做人,能更文明地生活。

阅读鉴赏随笔散文时,对含义深刻的比喻句或双关句的挖掘也很关键。具体做法可以是:(1)先找出带有比喻义或含双关的词语;(2)用朴素、直白的语言“翻译”出它们的意思,即把抽象的句子还原成大白话;(3)结合上下文的议论句或抒情句,围绕文章的中心,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句子包含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一般情况下,这些比喻句或双关句包含的意思就是随笔散文蕴涵的“理趣”。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鉴赏随笔散文时只有找准多想才能挖深挖透文本蕴涵的“理趣”。

3 赏一赏

随笔散文兼具生活性和理趣性,而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往往是交叉使用,因此文中的妙语佳句俯拾皆是,很值得一赏再赏。

鉴赏随笔散文首先必须弄清鉴赏角度。比如,可以鉴赏精妙鲜活的词语,可以品味形象生动的修辞,可以分析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可以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妙处,可以赏析整句散句结合的妙处……此外,鉴赏随笔散文时一定要紧扣具体语句鉴赏,且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一般来说,可以用“这句话采用

(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写了

(某对象)的(特点状态心理性格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进行表述。

篇7

项羽没有接受失败,所以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末路英雄的悲壮;崔久峰没能正视现实,所以他给人们留下的只是悲观者的绝望;贝多芬接受了耳聋的现实,所以他留给人们煌煌不朽的杰作;张海迪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并以凡人难以想像的勇气与命运抗争,所以在她的身上才会闪射出夺目的光彩。

事实告诉我们,过去已成定局,无可改变,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握现在,勇敢地去开创未来。因此,与其停留在昨日的叹息中,不如趁自己还能走,还能听,还能看,还能思考,多走一段精彩,多听一些感动,多看一场美丽,多想一点幸福……不走不动,不看不想,哪会有希望?哪会有现状的改变?

科学告诉我们,真理有它适应的氛围。林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许多的‘不可能’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现在的必然难道就一定是将来的必然吗?事在人为,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中国近代史有过多少次痛苦的失败?这些失败打倒了许多人,也造就了许多人,更造就了中国革命的成功。

当学会并接受改变的时候,我们知道,其实失败并不可怕。现实也没有太多的机会让我们哀叹,因为你不敢面对现实,改变现实就失去了基石;没有改变,未来就失去了希望;没有希望,路就会在自己的脚下消失。

有人说,人生80?的时间总是用来做20?的事情,而且是次要的。但当我们学会接受这些渺小的、无关紧要的一瞬间,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改变人生的道路,去创造人生的??煌。

当学会并接受改变的时候,我们留给困难的,只是我们踩过的坚实的脚印。

【名师点评】

论据典型论述严密,语言生动表达感人

篇8

不管是写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还是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用排比句概述众多的事例,恰好扣合了“发展等级”中“材料丰富”一项。

一、用来说理论证,充分有力。

写800字的考场作文,如果要写成议论性散文,大可不必将事例展开写;就是写成议论文,有两种情况的事例也是不必展开写的:一种是有名的或是人们熟悉的事例,一种是不必或不能指出具体是谁的笼统事例。否则,不仅费时,还会让阅卷老师感到烦琐、有凑字数之嫌。写议论性文章,与其详写一个事例,远不如用排比句多写几个概述的事例,以说明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从而更能充分有力地印证观点,也更讨阅卷老师的欢心。如2004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包容》: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包容的意义,决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二、用来刻画人物,形象丰满。

写记叙类文章,常常要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如果这几件事都详写,则时间和格子都不够,也无疏密有致的美感;如果都略写,则文章空泛笼统,缺乏深度,人物形象苍白模糊;如果采用详略结合的写法,详写一至两件重中之重的事,用排比句略写其余的几件事,文章就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使得刻画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丰满突出,从而达到“发展等级”中的“形象丰满”一项。

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父亲的爱》,在详写了因“我”买东西未给钱就溜走而父亲严肃地教育“我”要诚实、“不能偷”这件事之后,就用排比句概写了下面几件事:

在我犯错误后,爸爸告诉我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在我伸手向他要钱出外旅游时,爸爸告诉我“不勤劳者不得食”,他让我去附近的酒店干临时工,让我感受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在我学习遇到困难而准备放弃时,他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就很好地突出了父亲在对“我”进行各方面教育中所蕴涵的深深的父爱,“父亲”这个形象也就丰满突出了。

用于描写,穷形尽相

记叙文、散文、小说等都离不开描写。用排比句描写,可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对象,也可用同一种描写方法刻画同一对象,从而使所描写的对象形态纷呈或特征突出;还可描写场面以突出某种旨意。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项王项王奈若何》:

漫山遍野的凄凉的歌声侵入项王的脑海里,四年的刀光剑影在眼前闪烁不定,他想起了自己手握长剑驰骋沙场的雄姿,想起了刘邦俯首称臣的猥琐的样子,想起了虞姬含情脉脉的眼神……

用于抒情,淋漓尽致

排比句富有气势,因此,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能最大限度地泼洒情感,感染读者。

一、描述抒情,回肠荡气。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天地有正气》:

我忘不了,忘不了罗马鲜花广场上,面对熊熊烈火,布鲁诺镇定自若的神情,忘不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高举手臂时,嘴角的微笑。我忘不了,忘不了卡斯特罗在法庭上高昂的头颅,忘不了江姐在刑场上整齐的鬓发。我忘不了,忘不了德国总理在犹太人墓前长久的跪拜,忘不了德兰修女同饥寒交迫的贫民紧握的双手。忘不了……

这个排比句通过对几位名人或伟人在死亡或正义面前从容镇定的神态、庄重的外貌、不凡的举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选择正气”的高度赞美,感情的波澜也强烈地激荡着读者的心怀。

二、议论抒情,撼人心魄。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Ⅲ)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斗本色!

该处的排比议论抒情,饱含了作者对“刘和珍们” 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哀痛的热情讴歌,极大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用于议论,丰富透彻

用排比句议论说理,既可以从纵向或横向单独进行,又可以从纵向和横向同时进行,从而使得议论说理丰富透彻。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该排比议论句从时间的纵深方向,从反面论述了心胸狭隘者、意志薄弱者和内心懦弱者因遭遇挫折而放大痛苦所带来的危害,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用于段落,尽显“风流”

使用排比手法,不仅可以组成排比句,还可以组成排比段,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展示一种建筑美。

建筑讲究结构的对称美,排比段也具有一种对称美。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全文共五段,采用分总结构,前三段是分写,后两段是总写,而作为主体部分的前三段都采用了“我不敢说什么是……然而,如果上天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选择,我愿做……我愿做……我愿做……我愿做……我不乞求,不乞求……”的句式来构建,思路层次相当清晰,结构相当整齐,令人赞叹。

二、渲染某种气氛。

用排比段来营造气氛极具表现力,这在报告文学中经常用到。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关羽之恨》的开头:

经过几日苦战,活捉于禁,但关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正准备班师回荆州。

“报――荆州已被吕蒙袭了。东吴陆逊正引兵往此处而来。”

“报――陆逊用攻心术,本部军士多有降敌之意。”

“报――本部军士多翻墙而出,降吴去了!”

“报――麦城中粮食将尽,急需救援。”

四个“报――”构成的排比段,成功地渲染了关羽一方紧张危急的气氛,为关羽因不听他人意见而导致兵败作了充分有力的铺垫。

三、强调某个重点。

有意把每个句子单独成段构成排比段,往往就是为了强调突出某个重点或某层意思。

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德先生,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开头:

我愿把祖国比作一棵树,然而她必须扎根在人文素养的土壤里,只有这样才能根深叶茂。

我愿把祖国比作一艘船,然而她必须树起人文素养的风帆,只有这样才能乘风破浪。

我愿把五千年华夏文明镌刻在那高大的丰碑上,但我们深知它的基石是用人文素养筑成的。

篇9

关键词:随笔;初中生;写作;途径

写作是初中生必备的一种语文能力,可不少语文教师总是感叹:“现在初中毕业生的写作几乎是在小学毕业的水平原地不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存在追求短期教学成绩的功利思想,不愿用时间和精力教学生作文;另一方面是学生懒得动笔,每逢作文便从网上随便搜索一个,应付了事,因此,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不高。

“随笔”比命题作文更灵活,学生更喜欢。它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多的自由,往往能写出学生最熟悉、最真实、最动情的东西。写随笔是作文的基础,是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始终将学生写随笔作为一项写作基本功来抓,长年坚持不懈,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一、留心观察,勤写随笔,佳句从笔尖自然流出

学生怕作文,往往不喜欢教师指定的题目。但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激情,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教师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生活,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求,明确观察顺序,掌握观察方法,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融入自己的随笔写作中。以景物观察为例,教师可分六步,有序进行分项训练。

1.定点观景,移步换景。

2.观景特点,抓住特征。

3.留意色彩,多姿多彩。

4.体验音响,融入想像。

5.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6.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教师将这些分项训练逐一落实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对人物观察、环境观察、场面观察亦可如此。通过写随笔,学生“假、大、空”的作文毛病会不断改正,写作兴趣逐渐变浓,因惧怕作文而懒笔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少。学生随笔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每周要交1~2篇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让教师批阅,然后在学习小组内相互点评、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观摩中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七年级阶段,重点强调“经营”句子,让美词和佳句为语段增添光彩。

二、循序渐进,区分文体,打造优美段落

新课标(2011年版)对初中生作文的要求是:“写记叙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就以记叙文写作为例,八年级一个学年最多也就能安排5~6次,而记叙类作文品类繁多,如写人类、描景类、状物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等,这些若不进行几次扎实的训练,学生往往是很难掌握的,而作文专题训练的时间和次数有限,要达到新课标要求,这就不得不借助写随笔来完成。

八年级上学期,以记叙性随笔为重点兼说明文类;八年级下学期,以训练记叙性散文和议论文为主,其中记叙性散文为重点。以记叙性随笔为例,重点安排如下:

1.理清要素,叙清事情。

2.语意连贯,言简意明。

3.理清段落,文从字顺。

4.注重详略,主次分明。

5.叙事之余,穿插议论。

6.借事借景,抒发感情。

在组织学生有序的进行随笔训练的过程中,强化“段”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段”在篇中的重要作用,着重经营“段落”,让“段”为“篇”服务。议论和说明性文章也可按相应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

三、注重整合,明确要点,优美文章应运而生

九年级是初中毕业年级,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课余时间写随笔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了。鉴于此,可以将写随笔与应考作文训练相结合,将前两个阶段练“句”和练“段”整合为“篇”。这一阶段的随笔,要求要有角度、有深度、有新意,且形象生动、逻辑严密等,达到有内容、有文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艺术水平。在积累优美“段”段的基础上,随笔训练以“篇”为主。

1.立意深远,选材精当。

2.首尾呼应,紧扣中心。

3.虚实结合,烘托映衬。

4.结构合理,文如行云。

5.活用修辞,旁征博引。

6.语言含蓄,清秀隽永。

篇10

一、分论点的常见类型: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

各分论点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和递进式三种 。

1.并列式

从一个中心话题中分解出若干个分论点(一般三个); 按一定逻辑顺序依次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形成排比段形式。如: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稳中求胜》围绕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从“沉稳从意志而来、 沉稳从苦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

2.对照式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勿为情所障目》,中心论点: 勿为情所障目。分论点一:以情障目,不见泰山(正面论证);分论点二:以智观物,可得真知(反面论证)。

两种看法为一正一反的关系,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3.递进式

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如《生活的诗意》,中心论点:生活的诗意就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分论点有三: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一般是由范围比较小的逐渐过渡到范围比较大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也可以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 ,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二、分论点设置的常见毛病:扣不住、分不开、排不顺

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有的分论点没有紧扣住中心词或中心论点;各分论点的标准和依据没有统一 ,相互之间存在重复,包容或交叉的现象;分论点的排列顺序不符合逻辑关系。

如:2006年全国卷二的材料作文,有同学确立了这样的观点:读书是快乐的事。然后设置了三个分论点: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上边三个分论点中的第三条,“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再如,还是上面的论点:读书是快乐的事。有同学设置了以下分论点: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

(2)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4)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上面的观点中(1)和(3),有交叉,(1)和(2)应该先说(2)后说(1),(3)和(4)最好是先说(4),然后再说(3) 。如果(1)和(3)合并,比较合理的顺序是:

第一,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第二,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第三,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三、分论点设置的基本要求:分而有范、分而有理、分而有序

分而有范,即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依据)回答同一问题,也就是要“扣得住”;分而有理,即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也就是要“分得开”;分而有序,即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就是要“排得顺”。

扣得住,如话题《做人》,分论点: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会做一个知恩必报的人;学会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分得开,如话题《突破》,分论点:突破权威与经典的束缚,科学在呐喊声中辉煌灿烂;突破习惯与停滞的惰性,艺术在翩翩起舞中将美丽与魅力挥洒得淋漓尽致;突破自身的缺陷与软弱,人类在自己的舞台上创造辉煌,演绎精彩。

排得顺,如话题《读书》,分论点: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四、分论点设置的基本方法:类、因、法、果

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要搞清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键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可以直陈,最好是诗意地表述。句式可以用……是(就是) ……。

如《肩膀》:“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爱情的相守(肩膀搭载着甜蜜)”。

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句式可以用“……可以(能够、才能) ……”。

如《人要有意气》:“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条件、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句式可以用“……需要(就要) ……”。

如《谈意气》:“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也可以归到“因”那部分去。

如《选择诚信》:“晏殊选择诚信,赢得了群臣的尊敬;商鞅选择诚信,赢得了改革的成功;企业选择诚信,赢得了广阔的市场;政府选择诚信,赢得了巨额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