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5:2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诗歌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到万众瞩目的高度。
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但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起伏,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在激荡。
升起来了,万物在这个高度里陶醉!
多么鲜红的高度,尊严从这里独领神州,太阳就在灿烂里陪伴……
多么有力的凝聚,自信从五角星的光芒中笑傲风景,万物就在激情中生长,自信愈发坚强起来……
多么豪迈的情怀,期待从这种浪漫中孕育美好,龙的传人在伫立守望,期待愈发坚韧起来……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起世人惊叹的目光。
这鲜艳的五星红旗哟,猎猎飘扬着半个世纪的辉煌,展示着神州风采!
面对国旗,山,站起来;水,活起来;天,阔起来!
篇2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妈妈您说声:妈妈节日快乐!愿妈妈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快乐!
今天是母亲节,愿你永远健康,美丽;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没有鲜花,没有礼物,只有我深深的祝福!
妈妈,我会永远爱您!
妈妈!您生我、养我、育我……在这个节日里,儿子向您问好,希望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想对您说:“妈妈我爱您。”
希望能在这样节日里对母亲说声:妈妈,你辛苦了,儿子在有生之年,会孝顺你老的,母亲节快乐!!!
妈妈:祝您健康长寿!永远年轻!天天快乐!
妈妈,你的女儿长大了,也懂事了,你放心吧。没有我的日子,你要更加保重你自己!
dear妈妈:这十几年来你辛苦了!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送上我特别的问候!祝:母亲节快乐!妈妈我永远爱你!
我若是大款,您就是大款的妈妈。我若是总统,您就是总统的妈妈。不管我将来人生的路将是怎样,我都会永远爱您,妈妈!
希望今天,所有的母亲都会从心里微笑,为了儿女,为了所有,只要妈妈快乐,我们就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衷心祝福我的妈妈节日快乐!道一声您辛苦了!
亲爱的妈妈,岁月已将您的青春燃烧,但您的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用我心抚平你额上的皱纹,用我的情感染黑您头上的白发。祝您母亲节快乐!
摘几片云朵、剪几缕霞光,用想念做针、用思恋做线,织一套炫丽夺目的霓裳,装扮出倾国倾城的您——我心中最美丽的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母亲,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我们对母亲那深深的爱。母亲节快乐
亲爱的妈妈:您曾用您坚实的臂弯为我撑起一片蓝天;而今,我也要用我日益丰满的羽翼为您遮挡风雨。妈妈,我永远爱您!祝您健康快乐!
从我出世的那一天,到现在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给予我的,在母亲节到来时,我想说“辛苦你了我亲爱的妈妈”
我是从故乡屋檐下飞出的一只小鸟,每一根羽毛成长都凝结着您的深情抚爱和谆谆教导。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纵使罗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妈妈,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没有你就没有我,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也没有我春夏秋冬的欢笑,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与成长。母亲节快乐!
妈:为了我您的黑发变白,费尽心血。今天是您的节日。妈,谢谢您!您辛苦了!儿会尽我所能报答您我最亲的妈妈!
走过了那么多年,我才深深知道,最爱我的人是您,妈妈。把无数的思念化做心中无限的祝福,默默的为你祈祷,祝你健康快乐!
老妈,您脸上的皱纹不过是表示原来有过笑容的地方,在我心目中,您永远是最美的。
吃遍天下盐最好,走遍天下娘最亲。世界上能够让我献出生命的只有您,我的妈妈。我将爱您一生!
篇3
【关键词】新诗 韵律 抒情 回环 朗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204
新诗在初中课本(人教版)中入选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流沙河的《理想》,何其芳的《秋天》,牛汉的《华南虎》等等数十首新诗作品。新诗作为时代的先声受到教材编选者的高度重视。高中除了必修一第一单元涉及新诗外,就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新诗部分了。新诗在整个教材架构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固然这与新诗不是高考考察的内容容易受到忽视有关,但更多的原因则关涉到教师自身对新诗的理解和认识。
一、新诗显著的形式特征:韵律
很多新诗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其实是诗歌的音乐性特征在起作用。构成新诗音乐性有很多因素:首先是押韵,以陈敬容的《窗》为例,第一诗节三、五句末字“天”和“烟”押韵,第二诗节二、五句末字“迹”与“息”押韵,第三诗节三、五句末字“眠”和“前”押韵,第四诗节二、三、五句末字“光”“望”“上”押韵,第五诗节三、五句末字“灯”“昏”押韵,第六诗节二、五句末字“冬”与“空”押韵。押韵的情况有着规律可寻,就是主要是每一诗节的第二句或第三句末字与尾句押韵,但整饬中有变化,形成声韵上的回声,增强了韵律的回荡。
其次是诗句的节奏。节奏往往是由音尺(音步或音顿)来决定的。每一个诗句都有着大致相当的音尺时,节奏感自然而然地就突显出来了。以臧克家的《老马》第一诗节为例:总的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我们看到每一句大致为一个或两个音尺,每个音尺的长短略有差异,这就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第三,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形成复沓的音韵效果,比如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13个诗节,几乎每一诗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大致相同,加之呼告手法的运用,自然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起到震撼人心的抒情效果。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抒情诗中被广泛地运用,正是其形成的韵律受到了诗人的青睐。
第四,诗歌中结构上的回环及叠词和连绵词的使用也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比如戴望舒《雨巷》中的“彳亍”,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斑斓”,虽非有意为之,但其产生的音韵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二、诗歌的本质特征:抒情
首先,我想说诗歌必须有成为诗歌最为本质的东西。诗人郭沫若曾说“诗的本质专在抒情”,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新诗,都无法回避诗歌的抒情性,抒情可直接显现,也可隐藏在诗的背后,只是需要我们通过领悟去寻找罢了。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就是典型的直接抒情,简洁明快而又情感真挚,但古典诗歌更多的还是“梧桐更兼细雨”这种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而意蕴悠长。再以罗伯特・彭斯《旧日的时光》为例,这首诗就胜在情感的直接抒发,在深情的回忆中展现那“旧日的时光”,时而在山坡游荡,时而又漫步溪上,虽为重洋所阻,但阻不住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情贵真挚,意在隽永,这正是这首诗的显著特征。
其次,诗歌要有诗人独有的风格。彭斯长期生活于苏格兰乡村,诗歌多表现的是自然的乡村风景和人们之间朴质无华的情感。它的脍炙人口的诗作《一朵红红的玫瑰》《致山中雏菊》都属于此类。从彭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诗的美不在于技巧的纤细入微,而在于情感的真诚奔放。细细品读之下,似乎含着些民歌的调子,反复咏叹,情感低徊,且意象多出自村野常景,多了种旖旎的田园风光,整首诗也就显得自然明快,朗朗上口了。借助于一批这样的诗作,质朴明快也就成了当时彭斯诗歌的名片,同时也形成了他最为人称道的诗歌品质。
第三,无论中外,纵看古今,诗歌与抒情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读诗贵在领悟诗情,只有沉入到诗人诗歌丰富的情感世界,我们才能切实领会到诗的趣味的真,诗的淳朴的美。
三、新诗别样的结构特征:回环
在新诗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种有趣的诗歌结构现象:戴望舒的《雨巷》首个诗节和最后一个诗节都是“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姑娘”,仅有一处词语的更改。无独有偶,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是首诗节与末诗节大致相同,互相呼应又蕴含着变化。这种诗歌中首节与末节(或者首句c末句)大体一致的诗歌结构形式其实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回环。
回环也称回文,古已有之。前秦人苏若兰写的《璇玑图》,可以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都能成一首新的诗,堪称回文诗的典范。由于受制于古典诗歌字数、声韵和意蕴的严格要求,回环诗在古典诗歌创作中并不多见,且多停留于文人的文字游戏中,其产生的艺术影响并不大。但从新诗打破古典诗歌字数与结构的藩篱之后,回环结构的运用深得一部分诗人的喜爱,回环所特有的复沓与往复的节奏效果也给新诗增添了不少神韵和风采。
新诗,特别是新诗中的抒情诗,不少采用回环的结构。探究其作用当有以下几种:其一,在情感上,他构成一个圆环,来回往复,意蕴深沉,细细品之又觉回味悠长。《雨巷》中首节的“逢着”与末节中的“飘过”正好构成一个心灵邂逅的完整过程,再加之婉约的意象,低徊的情感很自然地就在回环的结构中弥漫开来,从而获得读者的心音共鸣。其二,在节奏上,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采用回环结构的诗歌节奏都较为舒缓,似水流的回旋又蜿蜒流去。这种舒缓的节奏,便于吟诵,更便于识记,能够激发读者诵读的兴趣。其三,在形式上,首节与末节的高度相似性,能为读者所注意,继而推动其去辨析两节细微的语词差别和表达效果。这种差别正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人情感的潜流,继而帮助我们去领会诗歌的主旨。以《再别康桥》为例,首节“轻轻的我走了”与“悄悄的我走了”情感表达有何不同,“轻轻的招手”与“挥一挥衣袖”能不能互换位置?对这些问题的仔细思考,必能给新诗的学习带到一个新的深度。
四、结语
选修课本新诗部分的编撰很见功力,这主要表现为每一单元对新诗的必要认知。它大致将它分为“走近诗的世界”“诗的发现”“诗的意象”“诗的语言”“诗的鉴赏”等五个部分,这样就从主旨、意象、语言、鉴赏等几个角度对新诗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新诗存在的历史较短,加之新诗的当代性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对新诗的成就一直认识不足,再加之古典诗歌历史的堆积,很容易造成对新诗的忽视。要改变这种情况,新诗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新诗历史的有效把握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诗知识谱系。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把握新诗的多样性。然后,我们再依据新诗的形式特征、结构特征、意象特征、主旨呈现等构建起新诗的美学范畴。只有我们在知识上完成了对新诗的认知与领悟,新诗教学策略的多样性自然会得到多方面的呈现。
新诗的教学通常一首诗一个课时,新诗的特点要求每位学生认真朗读,有情感地朗读,体味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每堂课不必面面俱到,只抓住诗歌的一个方面即可。我们可以以意象统领一首诗,比如教学《雨巷》时,我们只要赏析好“丁香”和“雨巷”这两个核心意象就可以了。我们也可以以探寻诗歌的音乐美去赏析《再别康桥》,还可以以情感的奔突、释放来理解《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一个细节去把握《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无定法,重在把握,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走近新诗的审美世界,去感悟诗的魂灵、诗的绽放。(省级课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究》专项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孙玉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篇4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分别是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诗歌与散文”这一系列中,有五项具体的课程目标。下面笔者就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进行比较分析。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篇5
星星就像那迷途的少年
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却不知道为什么追不到
就在天空中睁大了眼睛观察
(二)天空
天空就像爱哭爱闹的小孩子
有时哭就流许多眼泪
有时高兴就射出耀眼的光芒
唉真搞不懂天空
或许它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子
(三)雨点
刷拉拉拉刷拉拉拉
这是雨点在唱歌
瞧,小鸟也听得那么入迷
或许,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四)心灵
心灵是一片大海
我们是一片孤舟
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享受生活
当然也有风浪的时候
我们就在艰难中跋涉着
(四)平凡
或许是平凡没有特点
或许是简单而又平淡
但是你要告诉自己
平凡才是最美丽的!
(五)小巷
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
小巷也安静了下来
我冒着雨前进
小巷告诉我
勇敢向前吧
其实你只是人海中不起眼的小沙
(六)夜来香
夜晚娇柔的夜来香开放了
篇6
似水流年
带走那抹妖冶的色彩
奔向遥远的彼岸
黄泉路上,忘川水畔
葬着你依旧的美丽
奈河桥边,三生石上
刻着你曾经的记忆
轮回路途,重忆相思
来生梦长,无忆无识
你可曾看过
三生石上那刻骨的回忆
你可曾想起
轮回时分那铭心的誓言
那你忘记了
那不是你的过错
一次次的轮回,是一次次的折磨
此刻的信誓旦旦
下一秒的不再相识
彼岸,花开。
篇7
三月十三
春来了。
挽起你的手,靠近这片海。我喜欢在浅潮海岸上漫步,赤着白兮兮的脚丫,迈着轻盈的脚步,细数沙滩的温柔。
听!海浪邀歌,在黎明前欢蹦乱跳,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又如同在窃窃私语。
“这不是我们的影子么?”听醉了。醉倒在大海的怀抱里。
“嘿,你看那儿!好温馨的人儿呀!待到白发鬓鬓时,依旧相依偎散步于这片海边可好?”
丝巾被温柔的海风掀起,连同夹带着茉莉淡淡香水的长发一起舞动,飘向远方……
我继续前行。
一行行歪歪斜斜、凹凸不平的脚印,是我写给大海的音符呀,那旋律间注满了我对大海深深浅浅的柔情。
篇8
一、“三”字入门招
我的第一招是“三”字入门招。主要是针对初中新生或虽是初二、初三但是基础太差的这部分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害怕写作文,往往是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句话来,拿到一个作文题不知道如何构思,老虎吃天不知道怎么下嘴。
优秀的老师都知道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入门不难,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慢慢加深难度。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字入门招的核心就是围绕一个主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入手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以期调动各种手段来表现主题。
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人三事。比如写“母亲的辛劳”,可以从家务、打工、教育子女三个方面,可以写母亲三次不同的打工经历,也可以写些一天当中三个不同的时间里做家务的情况。对于写作未入门的学生,你让他一口气用600字写一件事,难度肯定不小。但是,你让他200字写一个生活片段,应该没有问题。用600字写三个片段是个量的叠加,只是个加法的问题,即使是初一新生稍加鼓励,也都能完成。如能用一些过渡段落将三个片段连缀起来,这样的文章起码也可以算是结构完整。
写事的文章,可以一事三人。比如写“母亲教育子女”,可以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和记忆中母亲教育自己的一个有意义的事例,可以写奶奶对爸爸的教育、外婆对妈妈的教育和妈妈对我的教育,还可以写动物对后代的教育(老虎或者老鹰)、植物对种子的孕育(蒲公英或柳树)和人类母亲对子女的教育。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表现的都是同一个主题。
写事的文章还可以一波三折,即写同一件事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既体现事物进程的波折,也体现行文的跌宕起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写“发现”、“误会”之类的文章就很适合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
运用拟人手法写物的文章可以一物三景。比如写赞美松树的文章,可以分别写山中、路旁和公园三处不同的松树,表现在不同的地点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的美德。
写同一处景物的文章可以一景三时。比如写“美丽的校园”,可以写晨练、午休和月色,可以写春天、秋天和冬天三个不同季节的美景。
写话题作文时可以一题三画,即确定一个中心描绘三个画面。只要描绘的语言形象优美,这样的文章往往得到阅卷老师的喜爱。
“三”字入门招还有两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条理清晰和不会跑题。所以也可谓之是“三”字平安招。当然,这一招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模式呆板,容易形成新“八股”。好在我们只是入门时用它,并非唯一,更非终极。
二、桃花人面招
崔护写过一首让人赞不绝口的爱情诗,全诗只有四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巧妙的将桃花和美女写进诗中,意境优美但是浅显易懂,我在课堂上从引导学生赏析此诗写桃花的作用入手,介绍桃花人面招。诗的第二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人面指的是什么样的人面?那么,粉红的桃花和美少女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写的是美丽的桃花而不写“枯藤老树”呢?诗的结尾写道“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的桃花为什么会笑呢?这里桃花的作用和第二句一样吗?“枯藤老树”适合写什么人,表达什么情感呢?推而广之,谁能说出文章中写景是为了什么?
通过以上的设问、引导,自然引出写景的作用以及如何写景。学生很容易接受。紧接着出示一系列训练题目,将理论的东西转换成学生的实际能力。
如:1.一位阳光少年,他参加比赛获得嘉奖,心情特别愉快,该为他设置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用我们的笔描绘一下吧。
2.一位打工仔,不但没有找到工作,而且身上所带的盘缠又被黑心的骗子给骗了,正饥肠辘辘,拖着疲惫的身体,有气无力的在街头边走边望。此时的打工仔周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色才能表现出他的心境?展开我们的想象描绘一下吧。
很多关于写景作用的名词术语,我们大多耳熟能详。比如:借景生情、情景交融、借景写人、人景辉映、借景明理。但是要让学生从知道名词术语到理解内涵再到变成能力。这中间需要教师运用智慧和付出劳动,也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智慧,通过训练来提升他们的能力。
这里还需强调的是师范的作用也很重要。如果教师的临场发挥的能力强,现场发挥好,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我们的教师自身不善即兴表演,课前事先多做准备,找些名家名篇的精彩段落,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还有吴承恩的《西游记》里,环境描写都相当精彩。
桃花人面着,就是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表现情感,表现主题,不是新着。但作用却经久不衰。
三、爆米花招
三年前,我曾经在作文课上引导学生,将中考满分作文中文学成分去掉,还原成生活中的普通事件。然后让他们去发现生活和文学的区别,再去发现将生活变成文学的方法。于是,竟然有一部分同学顿悟到由生活变成文学可以运用哪些方法,知道怎样运用文学手段来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
后来,我比较文学作品描绘的内容和原汁原味的生活的区别,忽然发现由原生态的生活转变成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的过程,很像由玉米炸成爆米花的过程。玉米是粮食也是种子,不会有人直接食用。但是一当爆炸成玉米花后,就变成外观漂亮、香味诱人的美食,如果再适量加入白糖和牛奶,那香甜的滋味就会更加诱人呢。生活中的你我,对身边的许多普通事件是熟视无睹的。不会有太多的兴趣,可是,作家将生活文学化后,变成故事,变成散文,我们往往愿意欣赏。
篇9
文体意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为写作提供了编码程序。写作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信息的编码过程。由于社会文化需要的不同,信息的编码呈现出不同的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而负载文体意识的文体模式,正是这些代码不同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的集中体现,是作者建构对象世界所凭借的框架结构、图式工具。建构主义者也主张,依靠“背景知识”,即原有的经验、结构和图示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可见,文体意识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教学重视文体区分,强调文体意识的沉淀积累成了作文教学迈向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说来,文体意识是一个多面体,主要有三个维面。
一、文体既是宏观规则,又是微观技法。
写作既然是一种信息的编码活动,那么不同的文体模式既有普遍一般的编排程序,又有其自身特殊的排列组合格式。这种信息编排、组合程序、格式特征即写作的规则技法,集中体现于文体模式,且只能在文体的轨道上运行。如果脱离了文体,规则技法便没有了凭借、依托。文章的规则技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对古今中外大量优秀作品提炼总结的结果。
人们都说“作文难”,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还往往不能过“作文关”,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对作文规则技法的研究不够,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前些年有人鼓吹“放胆文”,即教师什么都不讲,让学生“大胆”去写,这其中自然有创新、自由、个性等合理的因素,但学生若不会写,又没有切实的方法来指导,胆子从何而来?这样的创新究竟有多少价值可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②这其中就有注重规则技法的含义。“如果说,生活是基础,思想是灵魂,章法技法则是手段”,“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是离不开章法和技法。”③这样看来,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规则技法的传授。
目前写作教学中,虽然有规则技法的讲授,但太笼统、空泛,往往是诸如“多读多写”、“意在笔先”等等这样形而上学的空洞理论,缺少操作性强、微观具体的“实用技术”。要知道,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的智能构成及培养是首要中心之中心”,具有“操作性、程式性”的“技术理论”是“写作教学的灵魂”。④因此,作文教学要立足于文体,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征,选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必要的操作性强的规则技法的传授。
二、文体既是美学规范,又是编码制约。
文章是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果。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美学设计,都追求独特的美学目的。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都有其自身的美学设计和美学目的,而文体是这种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体的本质是一种预期目标,美学规范,审美标准。
当然,文体还有其制约的一面。既然文体是写作实践中反复出现并被恪守的一种预构模式和隐形框架,它必然要求写作思维“萧规曹随”,在文体的轨道上运行,写出“入体”、“得体”、“合体”的文章,否则就会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就语言而论,文体的制约在所难免。虽然各种文体对语言有准确、鲜明、生动的共同要求,但不同文体又表现出了相对鲜明的个性,语言界称之为“语体”。例如文学语体形象生动、情态逼真,注重动态性、情态性、色彩感、立体感、音乐感强。
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按照各个文体的基本要求进行作文的“入格”训练,甚至让他们“带着镣铐跳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文体规范的制约,没有较好的文体意识,再深刻的体验、再精微的思想也会脱离特定的信息指令。美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制约。这对处在基础学段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强化夯实了“入格”训练,才会有厚实坚硬的基本功,以后不论写什么样的文体,学生都会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三、文体既是弹性空间,又是创新平台。
文体虽有规范制约的一面,但它也不是紧锁的镣铐,而是一个“四通八达”、视野开阔的多维面弹性空间。作者有广阔的活动余地,任凭写作思维张弛伸缩,自由运动。如果只看到了文章体式制约、规定的一面,忽视其张弛自如的弹性空间,就会落入“八股文”的窠臼,失去鲜活的生命肌能。
“文章随时运,无日不趋新”,文章追求新意是自然、必然的事。文体规定制约的特性与创新并不矛盾。它是创新的有效依托,起步平台。作者在突出文体意识的同时,又总是能在文体限度中有所突破、创新。一方面,遵循文体秩序的“入格”训练可以在学生写作心理中形成清晰的图式结构,进一步的具有创新意味的写作建构才能得以进行,也即平常所说的“创新始自于模仿”。另一方面,文体规则秩序搭建了一个审美意义上的平台,脱离这个审美空间的创新形同脱轨的列车,决堤的洪水,不具有审美价值。还是刘勰说得辩证和透彻:“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遵守大体规范的前提下,鼓励推陈出新。惟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和蓬勃的势头。
――――――――
注释:
①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69页。
②巢宗琪、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
③张寿康:《文章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77页。
篇10
植树问题的三个公式为:(两端都植)距离÷间隔长+1=棵数;(只植一端)距离÷间隔长=棵数;(两端都不植)距离÷间隔长-1=棵数。植树问题是在一定的线路上,根据总路程、间隔长和棵数进行植树的问题。
公式就是用数学符号表示各个量之间的一定关系(如定律或定理)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