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诗范文
时间:2023-03-14 03: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散文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说之散文,吾之上学熟之,是乎于大同小异,如文类几种,续事,论说,抒情,写景等等。先题目命之,然就几点,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尾,加语法精炼而注之。散文者,需内容题目紧密,显段层分明,然柔情似水,却幽默豪然,可论事明了,说情有节也。散文者,形于猪头,虎身,鱼尾乎。开头用笔,如猪头丰满明显,指人深入。切中,虎身强壮充实,语之精,言之感。然尾,纯鱼尾细致,思水静静而荡,乃使即人,回味无穷也。散文者,绝不可少之三个步骤也,然之无作品乎。
说之诗歌,吾喜好有佳。大凡古风今韵,遇之读之,视之赏之。现往写诗歌者,多以诗牌而调咏也。然以,西江月,七绝,如梦令,七律,蝶恋花,五绝,卜算子,五律等等,及现代诗歌而行之。古诗词者,求其韵律合折,吾不模仿。现诗歌者,其简单明了,然语句精炼,表触景生情,发内心之感慨也。然大气豪情,或忧伤感人,使人阅之舒畅也。谓之韵律,韵为声者,律为音也。谓之精炼,精为言,恰到好处,炼为文,积淀深至也。
吾现之诗歌,主以声调之用法,吾以古人写之格式,来写吾之现代作品。乃之现代诗词,用声乎。乃之现代诗歌,用调也。然诗歌在于声调咦,切高低之分也。即每句后一字者,对下句后一字也,使声调错落有致,方焉顺畅也。其高低声调者,平,低,高用之,然随作品转换而为之也。即平者一般柔至,低者一般忧深,高者一般豪气也。现格式应用及之先始,独别具一格,写别样诗韵,乃吾发展之目标哉。
吾随笔言之,视之友人之佳作。凡作品写于出世者,有之茫然不解,有之表里不一,有之按部就班,有之效仿古风,大无标新立异也。其散文者,文为题而合之,不然却风马牛不相及乎。有之文中参差诗歌者,说是散文,不然。说散文诗,更不然也。但文诗而写之,谓之为;散文诗也。有文内容很既明了,可偏偏长篇宽论。说散文,长也,说小说,短也。然诗歌者,注韵律不意多,可现代诗歌仍有韵律及声调也。
篇2
一、品读:培养文学语感
叶圣陶曾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教学现当代散文时,引导学生细读深品简洁、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语言,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因为优秀的散文是以语言的精粹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取胜的。如鉴赏《江南的冬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学生就能充分感知其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种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意趣。当然,引导学生品鉴此文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这篇散文的关键处、精要处反复品读,力求一课一得,长期训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文学语感。比如,(1)抓住几个精彩的画面进行品读,体味作者描绘的各幅画面的情致与韵味:A曝背谈天图;B午后郊游图;C寒春暮雪图;D江南雪景图;E旱冬闲步图等;(2)抓住某个语言优美动人的文段进行品读,体味作者赋予江南冬天植被勃勃生机的表达技巧。
二、品读:积累文学语言
散文是典型的语言艺术。散文的语言是最能反映作者“言为心声”的创作个性。不仅如此,较之于戏剧、小说等,散文的语言更加凝练精美。况且,每位作家都有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比如,老舍散文的语言以纯朴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如《想北平》;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以笔触细腻、清新欧化著称,如《荷塘月色》;余光中散文的语言以文言文、口语和欧化句式互相穿插、连贯自如著称,比如《听听那冷雨》等。以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为例,其语言极具跳跃动荡的思维美和非凡奇特的想象美。这是因为作者用“他那具有浓郁诗人气质笔触又掺入文字中,常令人于散文中感到一种诗的意境和蕴蓄的力量”的缘故。朱自清在其《荷塘月色》中,最为人称道的语言莫过于用“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比喻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以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光与影”。这种兼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于一体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高超技艺。高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的关键时期,阅读、诵读、鉴赏、品味、背诵、记忆现当代散文中的优美语言,不仅可以遨游于散文语言艺术的天空之中,激发奇特的想象与联想,兼采众家散文语言之长,有效积累文学语言,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品读:接受美的熏陶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现当代散文作品中,美学因素可谓比比皆是。在引导学生品读诸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现当代散文时,如果我们能充分调动其审美经验,以美学艺术的眼光去发现文本中的美、去欣赏文本中的美、去品味文本中的美,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美的情感、美的心灵融入具有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等诸多美学特质的散文之中,学生定能在品读过程中情思奔涌、激情洋溢,定能受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画面、美的意境的文章熏陶,继之达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
篇3
关键词:林业产业;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林业经济指的是借助林地生态环境,以林地资源作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以及林荫空间,在森林中开展林业、农业以及牧业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式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有助于农业、林业以及畜牧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循环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林业技术的意义
1、宏观方面
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林业技术是必要的保障。特别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转基因植物,使得种植资源不断优化,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提高经营效率,加快了林业建设的步伐,使林业技术又上一新台阶。特别是贵州思南地区,由于其复杂的地质地貌,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所以,在选择种植资源时,就需要有极强的针对性,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的选择最适合的树种,从而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提供积极的帮助,也能够满足不同地貌的特殊需求。
2、微观方面
发展林业技术能够提高林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贵州思南地区的林业融资和林业保险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林业建设正逐渐地从传统林业过渡到现代林业,由粗放林业发展为精准林业,产业结构也逐渐从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些都需要林业技术方面的支持。在林业建设中,改革林权也需要技术的支撑,林权改革有助于活跃林业产业,推动市场化的发展,林业技术则是重要的保障。
3、加快林业的现代化建设
在林业技术中,林业技术装备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提高林业技术装备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的现代化建设。由于贵州思南地区地质地貌十分复杂,因此对于林业技术装备的要求也就比较高,这就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先进的林业技术装备能够提升林业产业的生命力和生产能力,从而推动林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4、衡量林业建设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标志
与传统林业的粗放型模式不同,现代林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特征的基本前提下,其具有较高程度的生产力水平。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对林业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扩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林业技术装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林业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当前林业规划管理现状
1、林权结构过于单一
当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单一公有制林权模式,即林业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个人和单位只有管理权,国家对林业资源有着绝对的领导和使用权。在这种模式之下,国家在有些方面就无法对林业形成全面的管理,存在着规划上或是管理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国家的一些管理制度不遵从,对一些政策不作为。此外,这种单一的林权结构还会造成林业资源的流失。
2、产量及品质不高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较为广阔,但是林业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另一方面,由于人口数量众多,人均数量就显得比较低。再加上地理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区域种植过于单一化,不能实现资源之间的有效共享。林业资源的产量及品质都是会对林业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林业资源发展过程中,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及控制保护工作应受到足够多的重视,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对国民生态环境改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3、采育失调
林业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是指林业在采伐之后可以通过其再生能力在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获得相当量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所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林业的采伐量也越来越大,自然的恢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因而需要借助一种人工的培育方式,即人工造林。从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在人工造林方面,力度还不够大,人工造林的面积与采伐的面积缺口较大,同时人工林由于缺乏管理,存活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林业保护监管力度不够
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家对林业资源的重视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有效的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起到了政策制度上的保障,监督管理机构对违法征用林地的现象作出了及时有效的制止及补救,但是一部分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对林地用途的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占用林业用地的监督审查力度不够深入,林业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
三、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对林业产业进行科学规划以及合理布局
加强各种林业作物栽培过程中的规划以及布局,对于各种林业产物的产量以及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林业种植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搭配其他作物进行种植和栽培,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当前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常用的模式有林下间种、林下套种等,在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点是要抓好林业种植环节,林业部门以及农业部门要对当地的气候、地理等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做好林业种植的短期规划以及长期规划,最终促进林业种植以及林业产业经济的可持续。
2、加强对林业的监管和保护
林业监管和保护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林业面对着盗砍盗伐、火灾虫害等方面的危险,因而要加强对林业的监管与保护,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林业的巡查,林业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的林业资源进行巡查,查看是否出现盗砍盗伐现象的发生,一经发现,严厉查处;同时发动广大群众,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监督,弥补林业部门人力不足的劣势。二是加大林业资源破坏的处罚力度,对于盗砍盗伐和林区纵火的现象,严加处罚,特别是林区纵火,可视与刑事犯罪,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三是建立林业火警预防系统,在一些中大型林区建立预防系统,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林业资源的损失。
3、强化林业产业的管理
我国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对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林下种植成为很多地区林业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尽量克服一些缺陷,比如管理比较落后、投入不足、生产比较盲目等,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产业管理,对林业产业的规划、种植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有效的聚集,并且加强更多专业人才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的作用的发挥,引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先进技术,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林业专业技能的专家,在田间进行各种先进技术的传授,比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灌溉、抚育措施等一切先进技术。帮助农民在林业产业化过程中对各种种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提高种植效率,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选取种植时间
林业造林的种植时间,一般应选择在春季为好。近些年来由于各个林业区域的树木生物学特征不一样及造林工作进行的较为顺畅,造林时间有所提前。在冬末春初时,由于气温不高,植被地上区域都处于休眠模式,种植时不会散失过多的水分。对于冬季严寒区域的造林工作,造林时间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造林时间应选择在阴雨季节,较多的突然水分或者较大降雨量都不适应林业种植。
结束语
现代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应通过科学的林业资源管理方法,形成多种成熟可靠的林业造林方法,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效果,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林业产业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井伟民.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375-375.
篇4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运行模式 SWOT分析 转型措施
一、引言
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企业实行了“归核化”战略,因此,第三方物流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然而温州物流行业以托运业为依托,发展相对滞后,其在运行模式上存在着缺乏信息化管理,具体体现在库存货物、在途货物、员工素质和企业组织模式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偏低,这些因素束缚了温州物流业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温州托运业的现状提出了其应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措施。
二、第三方物流
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资流动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过程。它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1)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概念:凡是由社会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可以包含在第三方物流范围之内,至于第三方物流是从事哪一阶段的物流,物流服务的深度和服务水平,这与货主的要求有密切的联系。(2)狭义的第三方物流概念:主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化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其具体特征是有提供现代化的、系统物流服务的企业素质;可以想货主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全程物流服务和特定的、定制化服务的物流活动;不是货主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偶然的、一次性的物流服务活动,而是采取委托―承包形式的长期业务外包形式的物流活动;不是向货主提供一般性物流服务,而是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活动。
因此,第三方物流这一术语的运用,因人、因地的不同其含义也有所区别。为了不混淆人们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所以在讲第三方物流时,都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把它看成是一种高水平、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形式。
2.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推动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对效率的追求,使得组织之间的社会劳动分工日趋细化。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发展的柔性,企业实行了“归核化”战略,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整个竞争环境。企业逐渐向“横向一体化”战略转型。因此,各个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也在“供应链管理”和“外包”理论的引进下不断发展壮大。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大好形势之下,原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运输、仓储、货代等公司也开始拓展自己的传统业务,进入物流系统,逐步成长为能够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
随着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和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第三方物流越来越收到企业的关注,其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推动和市场前景。
三、温州托运业的现状
1.温州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现状
温州目前的生产企业基本上是在仓储、包装等方面采用自营物流,而将营销网络所涉及的长途干线运输业务外包给温州市的个体专线。温州市比较大型的企业大多采用部分自营和部分外包的方式。准确的说,温州尚不存在真正的物流企业,充当物流角色的是诸多的托运企业。温州市的托运企业是由个体专线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随着民营生产企业的营销网络向外拓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这些年来托运部的确积累了相当大的资金,老板个人实现了资本积累,都成了先富起来的人。但是,温州托运业在管理和运营模式上的落后面貌依然没有改变。现在的中国各地物流行业发展风起云涌,各种体制的现代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唯独温州鲜见以现代企业面貌出现的物流企业。像正泰集团和奥康集团这些世界水平的现代企业,支撑其国内庞大营销网络依然是温州的专线托运部,这无疑是温州发展经济的尴尬。
2.库存货物的管理现状
温州托运部在货物信息收集和处理上仍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没有引进现代化的办公自动化设备。(1)货物入库信息采用手写登记,以每个托运部自行设计的纸质运单联为模板。目前的托运部都设有开票处,对入库货物进行登记。入库的货物在经过手写登记及人工信息核对之后,进入待货区。同一份货物纸质运单由承运人、发货人、提货人、接收站各持一份。(2)整理、核对物资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所有的物资信息是根据纸质运单时间整理存档,因此,记载货物信息的纸质运单成千上万,对运单的整理装订占了操作人员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同时,当查询某一票货物信息时,逐一翻阅纸质运单查询的时间占了操作人员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3)没有提供包装服务从而引发承运纠纷。由于托运部没有提供包装服务,因此,在货物入库之前仅查看货物包装的承运规范,而对包装内的货物无法进行检验,因而会引发一些承运纠纷。(4)接收站的工作人员无法确定提货人的身份,易出现冒领现象。托运部对部分货物不提供配送服务,它们需要提货人凭运单和身份证等证明到仓库提货。简单的提货手续易出现恶意冒领的现象。
3.在途货物的管理现状
对客户而言,物流的时间是抢占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托运部之间是基于时间的竞争。因此,货物的在途信息成为各托运部获得客户的关键。托运部对货物在途信息的管理也经过几个阶段的革新。(1)无法掌控时期。在托运业发展初期,我国的通讯业并不发达,对货物在途信息的管理几乎处于空白。“等”字成了惟一办法。那时货物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在较低的水平。(2)依靠司机反馈信息掌握情况时期。经过温州托运业的整合和资源重组之后,各托运部初步具备自己固定的车辆承运,在国家的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之后,货物的在途信息依靠承运车辆司机的及时反馈达到对在途货物信息收集的目的。这个阶段货物的及时性有了一定的提高。(3)托运部自行掌握时期。随着现代通讯业的不断发展,通讯服务的不断完善,填补了温州的托运部在在途货物信息管理上的空白。通过简单的定位系统,托运部对在途货物信息管理上从被动变成主动。
4.托运业的企业管理现状
托运部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存在很多管理上问题。(1)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在托运部中应用甚少。从整体上看,温州托运部对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者本身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对员工的培养意识淡薄。因而没有形成科学的物流管理和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又由于行业具有垄断性,使得托运部没有主动与客户联系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2)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物流人才严重匮乏。从温州托运业最早的起步和发展来看,这个行业存在较多社会势力,缺乏正规的政府管制,存在一些非正规的竞争手段。因此托运业并不被人们了解和看好。人们对其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这些社会因素导致托运部的从业人员素质和文化水平偏低,90%的员工的文化水平仅有小学程度。没有物流专业人才的投入。
四、温州托运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遇),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对温州托运业进行SWOT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矩阵。
表1温州托运业SWOT分析的策略矩阵
1.温州托运业的机会(O)
从温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温州地区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初具雏形。(1)温州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温州具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印刷城”、“中国汽摩配之都”等国字号生产基地。温州更多的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销售市场。因此,物流在温州的经济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温州的物流影响着温州的经济发展。?温州物流业的发展对温州生产制造业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市场应变能力以及客户服务水平都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当前,生产领域的潜力的发掘已经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通过物流环节运行状况的改善,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无疑是明智的选择。(3)温州物流已经具有很强的区域优势。宁德、石狮、福州、金华、台州、绍兴等地物流业务都在向温州靠拢。市区整个货运市场份额的80%都集中在瓯海货运市场,以此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是整个温州物流市场的核心地带。
2.温州托运业的威胁(T)
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国内物流业的蓬勃兴起,温州物流经济面临着多层次,全方位的竞争环境。(1)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随着国内物流市场化,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物流行业。物流行业正在从原始的“运输+仓储”的概念向现代化物流系统发展。不少中外合资物流企业抢占国内物流市场。(2)国内现有物流企业的转型。国内物流企业加快整合步伐,实行资产重组和流程改造,加速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这样的转型趋势势必将成为温州托运业的最大竞争威胁。(3)温州货物量巨大成为物流公司的目标市场。据温州市工商局统计,截至2006年7月24日,温州市共有1000多家物流企业。其中以运输命名的专业公司637家,以物流命名的46家,以快递命名的87家,以仓储命名的277家,投资总额达到了39.2亿元。这些物流企业日物流供给能力超过50万吨。业内人士介绍,温州物流业年总产值已达到22亿元。温州巨大的货物量势必会吸引大型物流企业进入温州市场21世纪的行业竞争除了成本优势,完善的服务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都影响企业竞争力。
3.温州托运业的优势(S)
温州托运部在运输服务上具有独特的经营方式。(1)温州托运业从业者具有与时俱进的想法。从搬运队到托运部,发展成运输公司再演变成物流公司,温州物流业的成长轨迹基本如此。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向第三方市区登记在册的物流企业包括各种托运部、运输公司等共有419家,其中冠以“物流”名字的有近10家。(2)温州企业在国内外的营销网络依赖于温州托运业。虽然温州企业大多采用部分自营和部分外包的方式,但温州的企业规模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经营在温州没有得到大面积的覆盖。部分自营物流给企业造成巨大成本。因此,温州大多数企业在国内外的营销网络主要接受托运部 “物流”外包干线发运的同时,也会逐渐将自营物流的部分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3)温州托运业与政府关系良好。温州托运业的转型不仅需要业内人士不断更新自身的认识,同时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出台各种方针、政策来推动行业的转型。
4.温州托运业的劣势(W)
温州托运业具备外部的机会和内部优势,但它的劣势同样也不容忽视。(1)缺乏信息化管理。对货物信息的全程管理上没有信息化的管理,让托运部处于竞争的劣势。21世纪是信息时代,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地推进企业的发展。(2)缺乏科学的整体营销战略。温州托运部的仅采用价格战的营销模式让处于竞争劣势。没有客户个性化服务,没有细分市场下的具体营销策略。(3)员工素质、企业组织模式管理水平偏低。公司在管理、经营模式上的突破缺少物流专业人才的支持和投入。温州托运业员工的水平束缚了温州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在托运部的管理没有走上正规化,仍旧像最早的家庭作坊式的家庭管理,没有完善的员工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和员工激励和奖励规范。
五、温州托运业与现代第三方物流的比较
1.库存货物管理的比较
现代意义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货物信息的管理采用信息系统但温州托运业采用原始的手工记录。采用信息系统对货物信息进行管理避免了许多由原始手工记录所带来的不便。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库存货物管理的比较
2.在途货物管理的比较
现代意义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在途信息的管理采用信息定位系统,但温州托运业采用单纯的通讯设备。采用信息定位系统对在途货物进行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公开化、及时化和科学化。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如表3所示。
表3 在途货物管理的比较
3.企业管理的比较
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模式。但温州托运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这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避免了温州托运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管理的比较
六、温州托运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措施
1.加大信息化投入
温州的托运业要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型需要加大信息化投入。(1)对货物入库、出库信息系统进行电子化革新。采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数据库技术等改善现行的操作模式。这些技术的使用即方便信息的分类整理,也方便信息的查阅。通过权限管理,让客户随时了解货物的各种信息。(2)在途货物信息管理的革新。引进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在途货物信息的公开化,同步化。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有利于企业对车辆运用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运用效率,节约物流成本,随时指挥调动车辆。引进地理信息系统(GIS)为货物配送提供最佳路径。这两种技术的运用让现在专业运输公司通过主观经验制定运输路线变得更加精确,更加便捷。
2.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温州的托运业要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型需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1)正确理解客户资源。正确理解客户资源就是要如何得到客户、留住客户以及如何最大化客户价值,从而进一步巩固客户群,培养客户忠诚度。企业需要形成正规的客服意识,将提供专业化、一体化、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作为公司的理念。(2)采用合理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属于典型的服务业范畴,供应商和制造企业或零售商都是物流企业要提供服务的客户对象。通过数据库技术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即方便企业自身对各个客户情况的掌握及时做好客户联系工作,又能让客户对企业的服务充分放心。CRM系统对客户信息的充分整合、利用起到良好效果。它的有效实施正好可以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3.提高员工水平
温州的托运业要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型需要提高员工水平。(1)扩大招聘面,提高招聘要求,吸引物流专业人才。第三方物流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但现在的员工水平严重束缚了温州托运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专业物流人才的投入是转型的关键。温州的政府部门及温州托运业应多引进物流专业人才,让他们投入到温州物流建设中。(2)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温州的托运业和民营经济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让专业物流人才将其理论知识和温州的实际情况磨合,业务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磨合剂。通过培训让员工更快地了解温州的托运业,为他们的打开工作局面清除一些的困难。通过培训的手段也让员工更好形成企业凝聚力。
4.提高管理水平
温州的托运业要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型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同样对温州托运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起着关键作用。(1)形成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及企业愿景。企业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一个适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带动企业良好的发展。企业愿景让企业全体员工、各领导层的能够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它对激励员工和各领导层起到了关键作用。(2)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氛围,让每个员工都有归宿感,增强他们责任感。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七、结束语
本文通过SWOT分析,阐明了温州托运业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通过与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较,为温州托运业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温州托运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如何找到一种适合企业自身的转变方式,循序渐进,最终成为真正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温州托运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焦文范柴岳:第三方物流理论与案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3]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物流业[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扬长春:第三方物流[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于淼翟亮张彩霞:第三方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07年21期
篇5
最近,在总结我三十年从创作实践中对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认识中,提炼出最主要的三条,是:溶散文于诗歌,溶思想于形象,溶古典于现代,或可称之为“三溶说”。读方舟的散文诗,觉他在这几方面都有成功的实践,尤其在后两溶上。这里选出的五章,可为例证。
“钟声就是一场细雨”,这是很现代的一句诗,完全来自诗人的感觉,新鲜漂亮。他写的是黄昏时候在一所庙宇内的片刻感觉,其突出的特点是非常传神地捕捉并营造了一种意境,在古典和现代的交织,或说是“接合部”上,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意境美的精粹,其语言意象和节奏和谐的完美程度,在方舟散文诗中,堪称最佳,恕不一一列举。我想必须一提的是:“寺门半掩,进退维谷”,这八个字不可忽略,它乃是诗的思想之核。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诗人的两种迷离恍惚的情感,及情感深处复杂的思想矛盾,全蕴藏在这八个字中。有了这一层“溶思想于形象”的内涵,这诗便深厚了,不仅仅有着意境美的表层,且有着思想深的内蕴了。“我们双耳如钵,承接着涓涓细流,佛国梵声”,结尾处的点题,将“钟声就是一场细雨”的文章做足了,“双耳如钵”的“钵”,恰是佛门中物,其用笔之细密,可见一斑。
《纤夫》是个老题目,方舟写的都是画中的人物。这便有了独特之处。将纤夫艰难行程中的感人画面,放置于画幅陈列的展厅的“玻窗、大理石”与人们悠然赏画的脚步,与乐曲悠扬的“妹妹你坐船头”歌声的背景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一构思赋予了此诗以新的创意,便不俗了。“雕像皱紧眉头”,依旧“匍匐向前”,诗人在结尾时写道:“我看见纤夫的泪,在历史的岸上滴落”,诚然是抚今思昔,但似乎也可能引起敏感者的幻思:而今是否仍有人的泪“在现实的岸上滴落”呢?
《遐思》也和《钟声就是一场细雨》那样,由片断时刻的意境凝聚而成:月光下的静夜思。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敏感和运筹能力的高超,从平常的自然现象与生活细节中,酿造出引人入胜的诗境,人物心态的抒写淋漓尽致:“鸟栖在哪片树林?/知了的歌声遗落在土里,发芽吧?/再长成一棵树,在小溪边摇摇摆摆地舞”,像这样快速跳跃,使想象力自由展现的写法,只有散文诗才得心应手,诗是难为的,更不必说散文了。我以为,这章散文诗相当典型地体现了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和优越性,方舟的运用和掌控,已十分老到干练。“门响了”之后的动静对诗人“静思”之干扰并未切断了诗,而是拐进了生活的日常面,但并没有弱化诗情,反而使之更上一层楼:“我坐在桌子前,轻轻拍拍自己的脑壳,很疼”。如此调度,略含幽默感的尽在不言中,显示了现代人生活处境的复杂性。原来,即使是静夜思,也是难以完全“超脱”的。
篇6
栾承舟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散文诗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迄今已28年,历尽艰辛探索。曲折跋涉,成果的取得很是不易。在选阅过程中发现,他的来自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反映改革开放时代气息的作品,更具有活力,语言也多来自自己的感觉、印象,而从旅游景点中猎取“现成”资源敷衍成篇的作品,个性特色就相对减弱,语言创新难度随之而来,便不得不借助于语句的修饰雕琢。所谓“现代”和“传统”。便这样不由作家自主地形成了。这个发现使我震动,觉得不仅对承舟,而且对我,对所有写散文诗的朋友,都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启示,说是一种规律亦不为过吧。原本创作首在发现。然后才有鲜活的个性化构思、意象、语言的“源源活水”派生出来。放弃或放松了这方面的追求,取之于现成的固有“资源”(譬如旅游景点尽人而知的人文资料,历史人物现成的事迹介绍之类),便易落人人云亦云的泥沼,语言上亦每多“陈词”的改装,欲以华丽辞藻之类修饰雕琢,终究难以达到创意焕然的独特。这一经验教训,每位散文诗作家。都是值得记取的。
话说远了,还是来读承舟,读他的成功佳作。《跨越》以“一束光在悄悄赶路”这一意象装点看不见的“时间”。又以“一匹马在悄悄赶路”使之具象化,便是很新鲜的创意。全诗到处有丰满的形象和活泼的意象在跳跃,使她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征,一种生气勃勃、奋勇向前的精神活力:“我们的马,青铜为骨,野性十足”,是自然形态的时间的喻象,也是社会形态的时代的喻象。歌颂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代和民族,原不必沿用那些空洞的政治性词语,可以来自诗人自己的发现与独特创造。“务去陈词”。“辞必己出”,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护林人》是写人的,但不是散文式平面铺叙地去作介绍。而将人与树揉合在一起来写,一种跳跃灵动的组合结构,频添了其诗意色彩,便没有沉闷和单调感。“击穿黑夜的枪声,堆在夜里。将一部山火越烧越旺。/胜利到来的时候。红梅儿花开。/雾,降下来了,无枝可依。”这开篇的一段非常漂亮。既写了护林人原来的战士身份。又将战争与和平年代的转折这一时代背景。不费力地一笔点明,所有语言都是暗示的,因而别有一种蕴藉的诗意。
不说他来到林中,看见了那些树,而说“一株最不起眼的树,看见了他”,就有新鲜感。“枪声,埋进深坑;四肢,展化为树”,从战士到护林人身份的转化,是这样形象显示出的,这也属于暗示吧,较之于直说,往往更有诗的意味。正面写人的笔墨不多,情节、细节几近于无,但末一段却很质朴地将人物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夜晚“总喜欢去林子里走走”,“他闻到了绿的香味”,特别是“他发现,自己老了;山,益发年青”,多么平常的口语化语言,其内涵却是深厚的。我一直因为,靠语言的修饰、装点、雕琢来求“美”。往往不过是一件外在的衣裳,只有从思想感情中生成的语言,才是“这一个”诗自己的血肉。是内在的。真美属于自身的“肉体”与“灵魂”。不属于词藻的堆砌或拼凑的任何一件“漂亮”的衣裳。
《三月雪》是从习惯性题材中开掘出新思路的篇章。就雪写雪,当然也有许多名篇佳作,古诗新诗,国内国际,雪都是诗人钟爱的“宠物”。承舟的《三月雪》为什么将背景选在三月,便是嘱意于春。偏偏要从寒冷的雪花中里掏出温暖:“骨头和血,都在燃烧”。这便是久居城市的诗人不易体验到的,只有从农村长大,熟悉农事,和庄稼人心心相印的诗人,才写得出这样从心眼里对雪渴望的诗篇,才会有“强劲推进着的闪电”这样神奇的意象产生,才写得出这样震人心弦的吟雪诗句:“一次次地飞翔,夜色中的舞蹈,不为人知的隐秘,梦和渴望,一直使雪保持着一种直逼灵魂、背脊的肃穆”。
《断桥》和《面对芦苇》都是旅游途中产生的诗。她们都写得精炼而美。断桥边上的“游湖借伞”的故事是人们熟知的,用不着再噜噜嗉嗉地铺叙。诗人的任务在于抓住其中的一点一滴。敲击出诗意的闪光。“在美转身而去的时候,阳光碎了。”这才是诗的语言,美的语言。没有一个词是“新奇”、“华丽”的,不。美不在字面,在于她内涵的深度,足以发人思考的那一点力量。不是吗。白蛇许仙短暂的爱情还没来得及“转身”。“阳光”便碎了,招来了残酷地拆散、毁弃和镇压(雷峰塔是封建礼教的标准化身),这一句诗已经说出了全部《白蛇传》的“关键词”,多精炼!“白娘子微微一笑,给了宋朝和朱熹一记响亮的耳光”也令人称快。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为朱熹之流的儒学大唱赞歌的声音依然不绝如缕。承舟的这一记耳光。打得还轻了些。
《面对芦苇》是精短散文诗的代表性作品。一片苇叶。以横着的“一尾短笛”的形象,吹出了何等清新的曲子。这章散文诗便是这样的短笛。通感、意象、语言,都十分简洁,不足百字,堪称精彩。
《走在黄昏的某一时刻》是我过去未读到,这次发现,大为震惊,承舟写出这样出色的诗,我竟未加注意,真是失察。他取其一点,在一个特定的时刻:“七点中的每一秒上”,来展现现代都市人的那种心态,“游在污染的空气中”,“如一尾沙丁鱼”。全诗点染式展示了城市生活的某些镜头,一闪而过,已足够。这才是散文诗,这才是现代手法的散文诗。
“我们,走在黄昏的某一时刻,感到
天籁就是头顶树上的两片叶子。有思想的
雨,打湿你我带着酒似的
篇7
[关键词] 散文诗意电影 电影语言 艺术价值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03
“中国散文诗意电影”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诗电影,中国诗电影,散文化电影,散文诗式电影等一系列相关理论之上的。因为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对这类影片进行权威性统一性的定义,故本文将我国具有某一种美学特性的影片定义为“散文诗意电影”,即:在叙事上采用开放性姿态,摒弃传统叙事手法,不追求因果关系结构,淡化情节,弱化冲突;在结构上不以严密的时间序列为线索,多采用松散、自由的框架结构;在情绪表达上化外在的叙事张力为内在的心理张力,强调节奏感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及情感的表意作用;在艺术风格上着重意境的渲染,多呈现出自然含蓄的诗意风格。在这一界定中,“散文”强调此类影片的叙事和结构特点,而“诗意”则旨在突出影片对意境的追求。由此可以看出此类影片在美学上一个最为显著的特性即为强调情绪而非情节对影片的推动作用。
纵观我国电影史,从早期的《小城之春》、《林家铺子》、《早春二月》,到八十年代的《城南旧事》、《边城》,再到九十年代的《那山 那人 那狗》、《我的父亲母亲》,直至近些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香巴拉信使》等,都是散文诗意电影的代表之作。由此可见散文诗意电影是我国电影的一脉重要分支,其优良的传统和在当前的发展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及综合艺术,拥有一套完整的符号表达系统,即电影语言。不同于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传统艺术,这种语言同时诉诸于观者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的观感经验。本文即从电影语言入手,探究散文诗意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风格化特点。
从某种角度来说,电影是用镜头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因此这里首先讨论的是散文诗意电影的画面特征。单就电影画面本身来说,它和我国传统艺术中的诗歌和绘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诗和画并不是两门孤立的艺术,相反,它们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散文诗意电影也可以说是天然的诗与画的融合。这一点直接的体现在此类电影的构图方式上。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有过这样的论述“美的形式之积极的作用是组织、集合、配置。一言蔽之,是构图。使片景孤境能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一意义丰满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一层的真实。”[1]正是以中国绘画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为美学根基,我们可以看到散文诗意电影多用镜头的摇移和长镜头来体现中国画长卷轴的构图方式,从而消解了蒙太奇式的主观切割,也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气韵生动的幽远意境。
在影片《小城之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长卷式画面的灵活运用。整部影片是在一个横移镜头和俯瞰画面展现的颓废的城墙中开始的。不同于绘画,电影是由一系列画面构成的流动的整体,因此我国古典绘画中的这种散点透视和长卷式的构图方式表现在现代电影中,就变成了这样一种摇移镜头和长镜头的运用。这样的镜头贯穿了影片的始终,甚至在人物对话中也采用了这种缓慢移动的镜头运动。如章志忱初到戴礼言家的那晚,随着镜头的摇移,我们依次看到了唱歌的戴秀,凝望周玉纹的章志忱,床上病怏怏的戴礼言,端药给戴礼言的周玉纹。这一个画面依次交待了全剧五个出场人物中主要的四个人物,并在镜头的移动中隐含了这四个人物的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压抑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意境。
正是摇移镜头造成的这种类似古典长卷的绵延不绝的画面,精妙的传达出了散文诗意电影所追求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种叙事上的间断成就了情绪上的连贯,从而使影片张弛有度,气韵生动。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画面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景别的运用上,而这自然也成为了散文诗意电影诗化表现的一种体现手段。基于电影语言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镜头中的全景(大全景)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我国古代的山水画,而特写镜头则近似于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画。因此,我们就以全景和特写这两种景别来论述散文诗意电影画面中的意境感。
说到全景镜头对意境的展现,一个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由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在这部影片中,黄土地和黄河常常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出现在银幕之上,充当了叙事的主角。而黄土地与黄河丰满形象的塑造则是靠全景镜头来完成的。在这种全景镜头里,黄土地的形象是荒凉而沉重的。天空仅仅占据了很小的比例,而人物则以一种更为弱小的姿态出现。这样的画面其实是有语言的,人们从这一片静态中看到的是一个民族古老的传统,是某种不可更改的力量和庄严。和黄土地凝重的静形成对比的就是黄河水波涛汹涌的动。虽然对黄河水的表现运用的也是全景镜头,但导演却有意回避了渲染黄河水的一泻千里,而是拍这条浩瀚大河的局部,这样就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加了一种温暖感与亲切感。于是,这片土地变得荒凉却不冷漠,沉重但不哀怨。可以说,这种静态镜头、凝固式的视觉感受成为了《黄土地》标志性的镜语方式。而从影片对黄土地和黄河的全景展现上,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气息、一种氛围,一种对古老土地、古老文化的关注与审视。
与《黄土地》中的全景镜头形成对比的是《城南旧事》写镜头的运用。因为这是一部以英子的视角表现童年记忆的影片,所以英子的“眼睛”成为了影片重要的表现意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本片描写英子眼睛的特写镜头中,我们看到的不光是一双纯真的眼睛,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英子的内心,体验到的是英子真实的情感。例如英子在街上看到昔日的朋友小偷被抓走的时候,镜头里出现的始终是英子的一双眼睛。但这不是一双普通的眼睛,这其中包含了疑惑、懊悔、不舍、伤感等种种复杂的情感。这些感情是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的,而这一双眼睛足以道出英子内心丰富且复杂的感情。正是这双眼睛给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也精妙的传递出了一种画外之音,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悠远意境。
除了画面本身的构图与景别,电影中的色彩也是一种很好的表意工具。正像中国古代绘画中用墨的浓淡重浅来传达意蕴一样,电影也可以用色彩来完成对诗意的追求。任何颜色都是有着特定的表意作用的,因此,每种颜色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而一部电影颜色基调的选择也势必是导演主观思想意识的一种外化与流露。在张艺谋担任导演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色彩就成为了影片诗意的重要体现因素。本片对色彩独具匠心的应用体现在黑白与彩色画面的处理上。在这部影片中,现实生活以黑白的影调呈现在银幕上,相反,回忆却是以一种饱满的彩色展现的。于是,现实的哀伤与回忆的温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现实中,父亲的去世令母亲的生活陷入了彻底的黑暗,相伴走过大半辈子的人就这样先走了,带走了母亲生活的一切色彩,生命只剩黑白。可在回忆中,一切都是那么鲜亮。各种色彩以极高的饱和度出现在银幕上,比如母亲的红棉袄。在这里,颜色也是写意而非写实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其实更适合用灰暗的色调表现,但当时的感情确是鲜活的,是纯真的,正如这些饱和度极高的颜色。正是这种色彩的应用,使影片弥漫着一种浪漫的诗意。
以上简要分析的是散文诗意电影如何利用画面造型元素体现独特的诗意,下面来看一下声音这一元素在影片追求意境上的作用。电影是一种影像——声音的综合性媒介手段,因此声音对于影片来说是一个同画面一样极其重要的因素。电影中的声音主要包括音乐、音响和人物语言这三个方面。音乐在电影中最主要的作用即情绪的渲染,而在有些电影中,音乐也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电影叙述的角色。例如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主题音乐《骊歌》。在二十年代时,《骊歌》就是一首传唱度很高的学堂歌曲,而《城南旧事》中对此歌的重复性表现更是使这首歌再次获得了流行的生命。在影片中,这首歌以不同的变奏形式贯穿了整部影片。它是英子对于童年一份珍贵的记忆,同时也是英子内心世界的含蓄表现。在不同段落的歌声渲染下,观众的情感得到了有效的积累,从而也获得了逐次增强的情感冲击,直至与影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可以说,正是这种成功的音乐的使用,才使得本片在视觉、听觉的双重空间中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记忆中的童年,也才使影片有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意境。
而在人物语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散文诗意电影多采用画外音的形式,如《小城之春》、《城南旧事》、《青春祭》、《那山 那人 那狗》、《我的父亲母亲》、《草房子》、《暖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画外音的形式是一种小说式的语言,而它之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散文诗意电影中,也是由这类影片的特点所决定的。散文诗意电影表现的多是细腻的情感,是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但这类影片的主人公常常是寡言的,语言不是他们宣泄情绪的主要工具,于是画外音就成为了他们与观众沟通的一个有效手段。就像海德格尔的论断:自然语言由于与人的亲近性而具有一种对于人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活动的特殊表现力。因此,这种画外音形式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语言对于人的亲近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画外音这种形式也更利于表达影片意境。画外音带来的多是一种对于往昔岁月的回忆,而回忆本身就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过去的现实生活在人脑中的一种诗意化存在形式。因此,主人公通过画外音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夹杂着怀念和感慨的朦胧的诗意感。
综上所述,对电影语言风格化的运用形成了中国散文诗意电影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注释
[1]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20.
篇8
中国古典文论主张“ 诗言志 ”,“诗缘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特别看重诗歌抒发诗人主观情志的特点,即使是叙事诗,其抒情性也相当明显。诗人的主观情志自然导源于外在现实,但外在现实必须内化为诗人的心理现实即变成诗人情志的一部分才能发而为诗 。在形式上 ,与散文 、小说 、戏剧文学相比,诗歌更富于节奏 感和音乐美 。无论中国诗 歌 还是西洋诗歌,通常都是通过语音的有秩序的排列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并且大部分诗 歌 要押 韵 ,即使中国现代自由诗也注意押韵,只是押韵方式比较自由。此外,相对而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讲究凝练;语言含蓄而富于跳跃性。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体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不同种类 ,如抒情诗 ,叙事诗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十四行诗,民歌等等。
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结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古典诗歌形式采用逐句分行和押韵,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极大丰富,伸缩性极强。
篇9
1、陆游没有写过。《卧春》是根据韩寒《三重门》一书中《卧石》而改写的。此诗曾在电视剧《利剑纵横》作为幽默片段播放,作者还创作了上百首诗歌、散文诗、现代诗。
2、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电教化教学;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33-02
现在已是信息化时代,电脑、智能手机等已进入平常家庭,它们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改变了学校教育的方式。现阶段,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经走入了幼儿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电教化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将其引入幼儿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电教化教学能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追寻新生事物,电教化教学往往以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身临其境的声音吸引幼儿,这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幼儿在接触电教手段的过程中,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主动性不断加强,观察力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大班散文诗欣赏《春雨的色彩》,运用电教手段,将春天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情景,在轻缓的背景音乐轻轻响起时,春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春天的景象开始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小草长出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迎春花开了,桃花开了,杜鹃花也开了,小燕子唧唧的叫,青蛙呱呱的唱……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意力集中了,参与的兴趣浓厚了,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都能积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
二、电教化教学能突破重难点,增进幼儿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突破,是衡量一节活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将重难点突出放大,重复再现,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需要借助电教手段。以大班诗歌《春天的书》为例,如何让幼儿轻松地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仿编呢?这就需要让幼儿理解诗歌原有的句式结构,根据原诗歌的句式结构,改编诗歌的内容。为了让幼儿顺利理解原诗歌的句式结构,我在课件中制作了句式结构图谱,所谓图谱就是将句式结构中文字有变化的部分插入了图片,如“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在课件中,迎春花、桃花、柳叶、梨花、春雷、春雨、燕子、青蛙这些变化的文字都变成了图片,帮助幼儿理解了句式结构。在仿编时,我将句式结构的图谱中景物部分、形容词部分、颜色部分又变成了问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与春天有关、诗歌中没有的景物源源不断地从幼儿嘴中说出,仿编的环节也自然完成了。
三、电教化教学能增进教学效果,丰富幼儿的情趣
语言中常常会有一些散文欣赏,这些散文文字优美,意境丰富,但对幼儿来说很难理解,常常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幼儿兴趣全无。而运用电教手段,将散文诗里的静态画面变为动态画面,再配上相应的散文内容录音,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增强。如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运用电教手段后,将静态的秋景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绵绵秋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树叶变黄了,果子成熟了,庄稼收割了,大雁南飞了,盛开了……在这秋天美景播放的同时,散文录音配合相应的画面播放出来,一下就把幼儿带入了散文的意境中。
四、电教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电教手段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场地的限制,将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有效结合在一起,将陌生、抽象的东西变为熟悉、具体的内容,这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智力,活跃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如大班散文诗《秋天的雨》中写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对幼儿来说,这段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雨,怎么能是一把钥匙呢?运用电教手段,此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一扇紧闭的大门,秋雨落下来了,大门缓缓打开了,秋天的景象也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了。”幼儿的思维也活了:“噢,原来秋天的景色被秋雨锁起来了,只有下起秋雨,门才能打开,我们才能看到秋天的美景。”“秋雨一下,就是秋天了,就能看到秋天的景色了。”此外,在电教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电教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也为教学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并不是每节活动都必须运用电教手段,也不能把电教手段是否运用作为评价一节活动的标准。课堂活动教具的运用,合适的就是最好的。2.要注重与课程内容的整合。电教手段是为了给教学带来方便,是为了增强活动效果,如果仅考虑为了应用电教而应用,不注重它的实用性,也没和活动内容很好地整合,不但不会有预期的效果,还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要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电教手段再好,再先进,再能凸显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让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整合、互补。4.所选用的电教媒体必须图象清晰,色彩鲜艳,声音悦耳,要保证质量,让幼儿看得清,听得真。5.教师要加强学习,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教学需求的课件等。没有相应的知识,何谈电教化教学呢?所以,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也是电教化教学的关键。总之,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电教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了!
参考文献:
[1]赵春伶.如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