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9:0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视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视散文

篇1

文字美与可取性

要想拍摄一部好的电视散文,必须有一个好的散文脚本。翻开朱自清、冰心、沈从文、叶圣陶等散文名家的作品投入拍摄是一个方向。这些散文大家的名篇脍炙人口,影响深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第二个方向就是组织力量进行创作。我很喜欢这种创作形式。首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主题选择。因为现在很多电视散文的创作,要求不但文字要优美,还要能够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比如中原油田电视台拍摄的石油题材系列电视散文《橘子红了》、《海》、《胡杨如画》、《西部放歌三部曲》、《我和我父亲的油田》等作品就是以石油为背景,以散文为载体来深度刻画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石油工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战天斗地的新铁人形象。其次,现在网络、报纸、杂志有许许多多集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散文佳作,这些散文不但文字好,角度独特,涵盖面也广,如果能静下心来从其中筛选出一部分作品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立意美与地域性

一部好的电视散文要想拍得耐人寻味,能让受众坐下来看完全篇,并不容易。所以在散文文字优美的前提下,好的立意绝对不可缺少。这方面一些作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比如:央视拍摄的《天路》系列、《马背日记》系列、刘湘晨的《阿里札记》系列,以及《青春》系列等电视散文就很有个性。这些作品既把握了时代脉搏,又让电视散文在题材方面有了跨越式的突破。说它有突破,是因为以前一说起电视散文就很容易往纯散文文本的框架里考虑,而这些作品的撰写、拍摄,在立意上把纪录片、专题片等多种拍摄手法从一开始就加以考虑,这些立意手法的综合运用,不但使作品的外延得以扩大,就是在整篇的内涵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升华。作品的立意固然重要,同时还要看你选择的作品能不能投入拍摄。央视的选材面大,资金、人员、设备等各方面都有充足的支持保证。但这是央视,对一些小电视台来说,地域限制就能让人叹气止步,更遑论人员、设备的配置、资金的投入。所以一部好的电视散文量力而行,就地取材也很关键。山有山的好,水有水的好,人有人的好。本地区的人文景致,本企业的特色优势,在一个相对不大的地域框架内抓住一点放开来说,既充满乡土气息,操作性也强,这样的作品制作出来同样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画面美与剧组的搭建

好的文章需要有好的画面。但是好画面捕捉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整个剧组形成一个有机体。在拍摄一部电视散文时,小的剧组也许就两个人,一个编导,一个摄像,或者编导本身就能摄像;大的剧组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班子,撰稿人、导演、摄像、灯光、录音、美工、剧务,一个不能少。前者好说,一杆枪走四方。后者麻烦,但是对从事电视散文创作的同仁来说,谁不想搭建这样的摄制组呢?这样构建而成的电视散文作品,想不成都难。但是这种创作、拍摄,一些小的电视台是难以承受的。拍摄好的画面,人固然重要,好的摄录设备也很重要,好的摄录设备就是一把好枪,好枪在手加上好的头脑,两个人的队伍一样会有所成就。

音乐美与和谐性

音乐效果在电视散文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影视剧需要音乐,一部好的电视散文同样需要音乐,把音乐作为一部电视散文作品的灵魂来比喻并不过分。一部电视散文短的六七分钟,长的也就是十几分钟,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能让人达到视听合一的境界,如果说画面、文字是筋骨,音乐和各种效果声就是一条贯穿筋骨的长线,在不同的电视散文主题下,或轻松、或舒缓、或激昂地出现。所以说,一个好的电视编导对音乐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音乐效果师应该心有灵犀,配合默契。

制作美与个性

哪个电视编导都不希望自己的散文作品没有个性。拍摄的流程需要个性,后期制作更需要个性。对影视编导来说,后期制作是另一个创作平台。在大量的素材面前,剪辑的节奏、制作的手法、快慢的掌握、画面的取舍、特技的运用,以及对制作设备的熟练、熟悉程度哪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作品的品位。所以,一个眼光独到的电视散文编导和出色的后期制作人员的合作,会让作品充满个性,美而不俗,生命力倍增。

电视散文的美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电视散文的创作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人说一部好的电视散文是磨的艺术,那么就让我们在磨练炼中让电视散文这朵奇葩茁壮成长起来吧。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市场对从事开发与设计视频资源的人才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求,各院校在电视节目编导类课程中,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融入了新元素,并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电视文艺节目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仍离不开理论知识,相反,实践教学则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支撑。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类型包括电视文学、电视音乐、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舞蹈和电视综合节目等几种。以上的节目类型都是属于实践性强的节目类型,如果都只是在课堂上传授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不仅很耗费时间,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电视文艺节目相关知识,通过结合电视文学中的电视散文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散文真正的起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它是一种一种电视文学的样式,它的发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且这些年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在这个领域里在从事电视散文的创作中,主要以专业创作的人员为主,同时,还有少部分人员主要通过借助DV进行拍摄。各院校由于受教学条件与环境限制,能够用于创作的时间、相应的创作课程都比较少。在电视散文的实践教学中,需要各院校继续秉承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以期能够找到符合电视散文教学的实验方法。在电视散文的创作中,非常注重“形散神聚、情景结合”等特点,电视散文制作的实践性极强,它要有很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充分掌握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理论知识后,由学生自主进行材料的选择、稿本的编写,以及实际拍摄等方式,让学生在电视文艺节目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得到锻炼。此外,还能够将学生的实践操作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模板,作为其中的一个范例,对学生起着一个鼓舞与引导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电视散文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下也是我们选择的主要电视散文的重要理由:1.具有激发创作能力的重要作用,能够将校园生活简单再现。2.具有代表性强的特点。电视散文的主要特征与其他电视文艺节目基本一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让学生熟悉脚本创作、现场实拍和后期制作等电视散文制作的各个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些环节中,融入自身的观点和意图,提高学生的策划能力和特技处理能力,从而促使制作出来的电视散文具有丰富的感染效果。在电视散文的创作实践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对稿本进行创作,包括对题材的选择、稿件的撰写和分镜头的安排等;其次,是负责对电视散文的拍摄,主要包括试拍、正式拍摄和补拍等三个方面;此外,是负责对电视散文的制作,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镜头组接、特技处理、编辑背景和配乐解说。

二、电视稿的撰写

1.自由创作散文

通过尝试制作电视散文的教学之后,根据其观后感,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散文创作。先写草稿,写完后再进行修改一到两次,然后,按照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来选出其优秀的作品,这样对于稿本的拍摄有很重要的意义,经过一系列的考虑,我们选出六个本子作为分镜头的稿本写作。

2.撰写文字稿本

在选定散文题目后,要根据电视散文的基本要求进行改编工作。散文极其注重意境的再现,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对其构思的制作,包括对生活素材的选择、裁剪和提炼等。通过分析后,找出一个独特视角、新颖而和谐的布局。再使用一些清新隽秀的语言加以描述。通过借鉴散文的主要特点——“意”和“境”,来达到电视散文目的。但其实质并不会改变。在电视散文中,其“意”就是作者的思想内涵,其感情与意念在文字里体现地淋漓尽致,在电视散文里,情感并不是体现在字里行间,而是表现在旁白的朗诵语调里(所谓旁白,即原作文字)。电视散文的“境”,通过具体事物所构成的画面,协助配合电视散文的视听形象加以表现,创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较之于电视小说,电视散文所不同之处就是,其画面是非常的有限,电视散文画面主要的重点是要为全文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让听者能感受到某种韵味。再通过这些画面的意境激发观众的兴趣及想象力,用心去品味,理解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除此之外,在对电视画面的处理上,画面可以稍微虚一点。倘若画面过于实际化,观众的想象无法得到发挥,电视画面也就丧失了其意境美。此时,若是增加一些远视空间,让观众拥有遐想的机会,便能够帮助电视画面营造出意境。

在电视散文画面的营造过程中,应该注意光线、色彩、各种剪辑的手法、特级等等,最后使画面与旁白相互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电视散文的作者必须要对表现散文有着深刻的感触,对于原作的“意”与“境”要有自己的领悟,接下来才能将“意”与“境”融入到画面当中去,使其具有独特的韵律与节奏,这也是对散文的创新与延伸,将散文进行用旁白表现出来,会产生耐人寻味、新颖的电视散文。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需要对表现文学的形式进行合理的修改,并且要遵循相关的规则进行规范的操作。因为如果进行操作的话,需要考虑影视的技法、现场的拍摄等诸多方面带来的问题。因此,可以先通过分镜头稿本创作,再提交电子稿本的形式进行创作,最后进入现场拍摄与后期制作阶段。

三、对现场拍摄的分析

选好分镜头稿本之后,设立相关的摄制组,然后,将同伴进行分组,完成其拍摄,任务完成之后,请老师对拍摄的镜头进行检查,提出不足之处及建议。拍摄阶段是整个过程中花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首先,要老师领学生进行试拍,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经验,然后对镜头进行仔细的观察,询问老师的建议。之后,要学生自主的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缺点与问题,根据问题进行改进,通过不断地学习之后,才能开始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负责对分镜头稿本的改编和改正工作,并从不同角度、高度进行拍摄。进行对比,最后选出一个满意的镜头。在过去的拍摄中,学生都是用肩扛的执机进行拍摄,几乎没有人用固定或者徒手的方式拍摄。因为肩扛执机才有正常人的视点,拍摄时有空间感。但是在拍摄时由于会出现一些轻微的晃动,画面的质量就会有影响。所以,用固定的拍摄方式,可保证画面的质量。在拍摄时,光线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要把握好光线的明暗变化,光线太明显或太不明显,都不是合格的镜头,要求学生在拍摄时将天气因素考虑进去。

篇3

哪里才是春天,在某个人的眼里,心里,漾荡着温馨的呢喃。

温馨,恬静,是因为万物初醒,换新出杳杳蠢动的咀含。

含而不吐,“羞——羞“,金津玉液的精微,由此得而聚敛。

如果说,冬天是瑟缩的坟地,那么春天,则是死灰的复燃。

这原初本一处荒冢,遍地黄花堆土,该用什么方式来祭奠 ?

祭奠——祭奠死去的亡灵,簌簌地诉说曾经的惶惑与苦难。

柳叶曾枯黄了脸庞,层层的发丝,一再不见现今的青春容颜;

林花褪去了行踪匆匆,朝来寒雨,依旧是沉稳如风的弦端;

叩响了来自生命枯骨的回唱,”啧——啧“,一阵灰蒙萧暗。

如何枉自嗟呀,絮絮叨叨地念着,死去魂灵的彼岸。

不知此刻,春已至,处处皆是平风微拂的宁安。

死亡,并不代表彻底的泯灭。那一处荒冢,恰是新生的宫殿。

彼岸如何灰蒙萧暗,可不要漠视此岸的交相映掩。

生命是一场运化生机,轮回是对死生转换的最佳妙诠。

生是死之端,死是生之始。失去了的,必将得以偿还。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又打开了一扇窗,所以不必悲观。

也许,那一扇窗户,会让你看到不曾细辨的臂弯。

用什么来祭奠死去的亡灵,在这翘着楚楚娇颜的春天——

篇4

我来到了冯月月家门前,准备找她一同去参加田老师儿子的婚礼。站在她门前,我去按门铃的手却停在了半空中。

自从上一次冯月月从我家离开之后,我几乎就再也没有说过话了,我总觉得她一直在逃避着我,而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她。

可是,她是我来到星辰贵族学院的第一个朋友,也是我最好的一个朋友,我真的不想我们因为那纠结的爱情,就破坏了彼此的友谊。

这样,也许不是不值得,而是爱情和友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即使你喜欢的人喜欢我,但是这与我们做朋友无关呀!不管发生什么,在友情中,我永远也不想要把你放弃。

我站在这里,开始想起我们的曾经,我们曾经无关杂质的美好时光。为什么一种情感总是要牵连着另一种情感,难道友情真的那么脆弱,真的比不过爱情吗?

也许,女生之间的友情就是这么脆弱,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我们能打破这个结果。我希望我们还能回到从前,就像从前一样,那么快乐的在一起。

我手指轻轻一按,门铃就响了起来。在那短暂的等待中,我心里像是打翻的五味瓶一样,什么滋味都有。

开门的人是冯月月,看到我之后略有些惊讶,随即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温然,你来找我一起去参加田老师儿子的婚礼的吧!”

我僵硬地点点头,气氛微微有些尴尬,“是啊!我一起去吧!”

“好。”她立刻就答应了我的提议,声音夹杂了一丝落寞。

“月月。”我轻轻地唤了她一声,“你——你是在为上次的事而生气吗?”

篇5

一、选材特点

文言断句题主要有两个命题来源:一是来源于文言文阅读材料,多选择一些评价、议论性语句;二是来源于另选文段,多为名家名篇中选段,从体裁看多为议论性文体。

二、设题形式及分值

从文言文断句题的设题形式看,多数省市采取用“/”给下列文段断句的形式,少数省市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值一般为3至6分。设题形式如下:

例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浙江卷第19题)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例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新课标Ⅱ卷第5题)

A.而是时青宫日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注下/

B.而是时青宫日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注下/

C.而是时青宫日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注下/

D.而是时青宫日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注下/

三、技巧点拨

(一)统览全文,分析层次

我们在做文言文断句题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理解。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分清层次,弄清讲了几层意思,每一层起于何句,止于何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何。如:

例3. 断句(新课标Ⅱ卷第5题)

而是时青宫日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注下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大意。文段写的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断句为:而是时青宫日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注下

(二)抓清主干,理清语序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大致相同,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最后是宾语;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状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补语在后。给文言断句,首先抓住句子的主干,然后根据语序逐层理清关系。如:

例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浙江卷第19题)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解析:此句中“君加以谦德”主语为君,谓语为加,宾语为谦德,在此需停顿。“常公之知”常公为主语 ,知为谓语,所以应是一句话,在此需停顿。“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主语为君之声,谓语为腾,在此停顿。 “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句中时人为主语,谓为谓语,宾语由“常公能识真”充当。故此题答案为: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三)借助标志,恰当断句

一般虚词出现的位置较固定。或在句末,或在句首,或与特定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固定结构,给文言断句可以先找它们。如:

例5. 断句(湖南卷第7题)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解析:“也”这个虚词一般放在句中或句末,句中表停顿,句末表语气,此句中也处为停顿。虚词“者”一般放句中或句末,同样句中表停顿,句末表语气,此句中者处停顿。“则”一般放在句首或句中,在句中为句首。再结合其它知识这题的答案为: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四)辨明句式,依据修辞

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如:

例6. 断句(广东卷第7题)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解析:整个句子延续了“四六”的基本句式,去掉人名“尧”、副词“惟”、语气词“耳”,都是四字结构,又对仗整齐――“天地享之”“百姓戴之”所以答案为: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例7. 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重庆卷第11题)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篇6

2010年的中国电视其实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电视文化虽然全面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其状况却和前些年有了相当大的差异。这些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既会影响电视业的基本生态,也会影响到公众的日常生活,这些新的变化其实虽然是既往的趋势的一种必然发展,但又是一个新潮流的起点和开端。值得我们认真关切。在这里,有3个趋势值得关切。

首先,娱乐仍然是电视文化的主要潮流。这一点在2010年得到了印证。在这里一种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娱乐节目开始成为主流。如《非诚勿扰》和《中国达人秀》的轰动或“旭日阳刚”的成功,其实都说明娱乐文化现在的“草根化”的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普通人在娱乐文化中用各种方式出头展现自己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大。这些节目都是让普通人在其中展现自己的性格和风采为中心,以人物的个体生命的经历为线索,在娱乐的背后都有个人的“故事”蕴含其中。娱乐和叙事越来越融为一体。2005年“超女”时代的造星的功能和超级偶像的打造已经不是重点,也不再有成功的范例。这使得娱乐文化更注重和日常生活与人们的幸福感的追求相适应,同时也注重和普通人的关联。普通人越来越倾向于在电视中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的表现,而不是超级明星的表现,这越来越成为娱乐业的潮流。这并不是说明星再不重要,而是说他们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减弱了。而明星的支配力则表现在电视剧领域中。中国电视剧这些年一直走势强劲,诸如“谍战”“家庭伦理”等类型都已经成为庞大的“类型群”。它们占据了电视收视的极为重要的份额,它们的渗透力极广,影响巨大。这说明娱乐在全球电视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是具有规律性的,在不同的文化中,电视的娱乐功能都是占据着中心地位的。电视台如果不能在娱乐方面有所突破,就难有起色。当然,避免过于庸俗和低级的趣味,也是社会正在努力的目标。

其次,青少年观众的影响力开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过去,人们都认为电视的观众一直是年龄偏大的人。他们对于电视的忠诚度最高,对于收视的影响力最大。现在看来,80后、90后年轻人的影响一直在扩大,这种扩大在2010年已经达到了,湖南、浙江、江苏等卫视的影响力实际上都来自青少年观众的介入。可以说,这些卫视虽然也有传统的观众,但年轻观众的“增量”才是它们实现增长的关键因素。如电视剧的新类型如《宫》这样的穿越剧,《杜拉拉升职记》这类的职场剧等,既是传统的偶像剧的延伸,也是它的扩展。这种扩展正是一方面电视的传统的“黄金时间”段,如晚8点档仍然是主流观众的天下,而像晚间10点以后的原来不受重视的时间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要看到,青年人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远远高于中年以上的人群,他们是广告主关注的对象。在中国这样的电视环境之下,这一点实际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电视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着眼于青少年的,因此从节目形态到编排都受到年轻人的影响。这一转变会长远地在电视领域中发挥作用。

第三,网络和电视的互动趋于紧密。这一方面体现在通过网络视频观看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人群日益扩大。年轻人在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视频网站观看电视节目的,而且这种趋势有增无减。这种观众的“转移”不是传统电视衰微,而是观看方式的巨大转变。同时,网络里的公共议题也来源于电视,受到电视的影响。而网络业对电视发挥重要的影响,网络中的议论、评价和聚焦都会对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口碑有重大的影响;网络的语言和文化潮流随着年轻人的影响而对电视施加影响。现在电视台开始面临当年纸质媒体所遇到的两难的选择。不在网上发挥影响,则影响小,但网络的盈利模式的尚未清晰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营收。网络化会是一个大趋势,中国的电视生活不复只有电视机来决定了。它的接收终端变成了电脑、IPAD或手机。这样的新媒体和电视的互动将会形成电视文化的巨大的改变。一面是小众的节目在这里找到了机会,另一面是国际或全球华语世界的电视文化越来越在网络的平台上为中国观众所了解。

总之,在2010年这些趋势导致了电视文化的深刻的改变。电视越来越具有新的形态和表现。这些都会长久地存在于我们的文化生活之中。它依然是我们的主流媒体,但其形象和运作都会有全新的展开。今天我们正在这个临界点上进行选择。

篇7

思考一:语文该不该有统一的课堂模式

我个人认为:没有一种语文课堂模式可以包打天下。一方面是因为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各不相同:有的适合于诵读,有的适合于思辨,有的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本,有的可以作为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材料,有的可以紧扣主题教学,有的可以进行拓展挖掘。另一方面是因为语文教师间的差异: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深刻地受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和个性的影响甚至支配,教师的学识、才情、眼光和胸怀等决定了他用什么形式讲、怎样讲;再加上地情、校情、班情的迥异,更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无限的丰富性,所以,根本不可能人人都想的完全一样,上的完全一样。

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变化”。语文老师追求课堂的“常式和变式”一定是永恒的。但在“变化”中,总有一些东西要沉淀下来,也需要沉淀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就是规律。我们可以追求规律,但不能完全固化为模板。

思考二:导学案是否适合语文教学

许多高效课堂的做法是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先自学,然后课堂展示,互相质疑,教师点拨获得知识。从初衷来看,这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导学案的内容。因为要便于操作——学生得分组展示,要适于板书,适于学生讲解,于是乎,导学案的内容就必得分板块,要能够很好地落实。这样一来,“导学”成为了导“知识”。至于思想、文化、文明、情感、艺术等等对于语文可能更为珍贵的东西,不太好上“导学案”,于是便被忽略了甚至完全省略了。这样的“高效语文课”,学生确实动得很欢,但学的几乎全是基础层面的东西。略微深入一点点的,也不过是练习册和参考书上的低层次内容。这就导致了学习内容的应试化和浅显化。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涵咏揣摩,教师要避免把语文教学应试化,要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语文手段,和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升华,擦出智慧的火花。

思考三:语文课上教师的讲授越少越好吗

篇8

第十位:魏延

如果评选蜀汉六虎将,魏延肯定是其中一个,可惜他名字中有个“魏”字,所以只能落榜。其实魏延实力不弱,特别是汉中一战,他一箭射去,使得曹丞相两颗洁白的门牙光荣下岗。不过考虑到魏延的目标应该是头,而非牙齿,这一箭多少有些偏失。精准指数:5.5

第九位:张郃

张郃在铜雀台上大演花样射箭,其难度系数和耍酷系数都要高于曹休等人,因此入选。可惜张郃英明一世,最后却被万箭穿心,有失神射手的风采。精准指数:6

第八位:沙摩柯

沙摩柯作为少数民话的优秀代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射死了东吴大将甘宁。而且是正中其头,这比起甘宁射乐进未死,张辽射黄盖之胸,丁奉射张辽之腰,马忠射黄忠回营才死来说,更有资格当选第八位。精准指数:6.5

第七位:夏侯渊

一块箭靶的红心本就不大,又插上了四支箭,但夏侯渊仍能夺射红心,足显其“妙才”之实力。精准的射法也是其在曹家众将中出类拔萃的原因之一。精准指数:7

第六位:徐晃

当夏侯渊也射中红心之时,徐晃已无法再射了,不过公明兄IQ值也颇高,直接就奔着奖品去了。古人将“百步穿杨”作为神箭手的标准,徐晃无疑做到了这一点。精准指数:7.5

第五位:赵云

赵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拿诸葛亮借完东风就开溜时来说,被丁奉,徐盛赶上,结果赵云一箭射断帆索,得以脱身。足可见赵云箭法之准,另外赵云在后来也有几次施展箭法的机会。精准指数:8

第四位:姜维

在《演义》里,姜维就是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武艺的完美结合。但我一直没明白他为什么九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单说他在有弓无箭的情况下仍能抓住郭淮射来的箭,反过来射死他。这足以证明姜维对箭的熟悉程度。精准指数:8.5

第三位:太史慈

太史慈一出场便匹马单弓射死数十黄巾余党,冲出北海之围。归顺孙策后又一箭将一校尉之手反钉在城楼之梁上,难度不小。精准指数:9

第二位:吕布

人们常提起吕布的赤兔马,方天画戟,但他的箭法也不容小视。辕门射戟曾使得袁术,刘备两家休战,可以说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抛开这些不论,单说这一箭也是十分精准的,更何况他还有着心理压力,必竞如果射不中也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精准指数:9.5

篇9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二、声母:b zh f j w

韵母:ɑng üe ɑ ou un

整体认读音节:yi yuɑn ying shi ri

三、(q)-(üè)què

hóu(h)-óu

x-ü-ān(xuān)

n-(üè)nüè

(guǎn)g-u-ǎn

q-(ǜ)qù

b-(āo)bāo

m-(i)-(ǎo)miǎo

四、五、xiǎo

māo(√) shā

fā(√)

chē(√) hú

dié(√)

六、略。

七、ài ǔ w uī ǎo h y ǎn

篇10

新媒体指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限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①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事业格局,重塑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轨迹。简单地说,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深刻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信息传播速度得到极大提高。移动通讯技术、卫星传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等先进媒介技术将信息传播带入光速时代。受众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直播,零时差地接触新闻事件。第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新媒体倚仗强大的媒介技术拥有着海量的信息。受众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匮乏”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迈步进入“信息富足”时代。第三,受众信息接收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如今,个人电脑、智能手机高度普及,且这些媒介终端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简单。特别是智能手机,由于其具有便携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浏览各种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间竞争愈加激烈。“报业寒冬论”、“报纸消亡论”的观点层出不穷。美国著名新闻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预言道:“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美国一位读者把最后一张报纸扔进了垃圾桶——从此报纸就消失了。”无独有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建明教授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在2030年~2035年之后,报纸将无可救药”。2012年,德国著名严肃报纸《法兰克福汇报》向法兰克福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就是上述论断的有力注脚。那么,在如此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媒体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只有立足于新媒体时代,深刻理解和挖掘新媒体特性,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传统媒体的“浴火重生”。正如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所言:“每一类旧媒体都被迫与新兴媒体共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的作用和地位由于新技术的引入而发生了变化。”②因此,从新闻编辑的角度来看,至少在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亟需得到加强和改进。

一、新闻策划:挖掘埋藏在网络中的线索

新闻策划并不是凭空建立在想象之上的思维活动,其基础往往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优秀的新闻编辑可以围绕着某一条新闻线索,通过新闻策划活动充分挖掘、展现隐藏在新闻线索中的新闻价值。从这个意义出发,发现新闻线索是新闻策划活动的起点。如何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找寻富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是每一个新闻编辑都要面对的难题。在新媒体时代,拥有海量信息的网络是埋藏新闻线索的富矿。所以,在网络的茫茫信息中发现、甄选、挖掘新闻线索是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提出的新要求。

网络中的新闻线索有两种,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所谓显性新闻线索是指,在网络社区,如论坛、微博、贴吧等,用户热烈传播、议论、评价的讯息。既然这种讯息能够在网络上引起较大的反响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作为新闻编辑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由于具有较大的规模性,所以这种新闻线索十分明显,容易发现。新闻编辑应准确判断该新闻线索引起热议的原因,挖掘出内在的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新闻线索的事实特点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新闻策划活动。

与网络中的显性新闻线索相比,隐性新闻线索较难发现。隐性新闻线索是指,在网络社区中零星透露出的具有新闻价值的讯息,该讯息很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网络关注。这类信息往往只是只言片语,隐藏在各个网络社区中,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对社会形势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慧眼识珠。一旦挖掘出隐性新闻线索,新闻编辑就可以对其进行新闻策划活动。

对网络中显性新闻线索进行新闻策划,难度较小,往往成为各大媒体的常规动作,容易造成报道内容的同质性。但隐性新闻线索的新闻策划要求较高,如果新闻编辑能够迅速确定其新闻价值,然后组织新闻策划并付诸于新闻报道,往往能成为独家报道,传播效果良好。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无论网络中显性新闻线索还是隐性新闻线索在进行新闻策划时都应及时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实性、质量良莠不齐,需要仔细进行甄别。所以,新闻编辑在对网络中的新闻线索进行新闻策划之前,要充分履行核实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义务。

二、稿件处理:遵循新媒体规律

一般来说,新闻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处理由两部分组成:标题制作、修改稿件。在新媒体时代,这两项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新闻编辑既要具有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编辑素质,又要具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素质。

我们先说标题制作。传统新闻编辑对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是精炼、准确、生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制作双行或多行标题。但新媒体时代对标题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网站由于页面空间限制,新闻数量众多,给一则新闻标题留下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网站上的新闻标题一般都是单行。此外,受众停留在同一页面的注意力一般很短,因此新闻网站上的新闻标题要做到比传统媒体中的新闻标题更精练、更准确、更生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点击。

再说修改稿件。迅捷的信息传递能力是新媒体的优势所在。新闻编辑修改稿件的工作要想充分发挥新媒体这一优势就要在速度上做文章。当收到记者传来的新闻稿件时,新闻编辑应迅速在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修改,然后迅速发送出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时效性。但是,新闻编辑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速度,真实性和准确性依然是极端重要的前提。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在最短时间内核实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快速改稿并且发送。

三、新闻专题制作:重视链接作用和多媒体呈现

在新媒体环境中,一个又一个链接能够带领用户深入到信息内部,充分挖掘信息隐含的内涵。这一特性就要求,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专题制作时要充分重视链接的重要性。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版面、频道、频率有限,新闻编辑无法充分展现新闻人物、新闻背景、各方观点等重要信息,这一难题在新媒体时代得到充分的解决。所以,新闻编辑在进行专题制作时要充分利用链接技术,围绕着新闻事件本身,精心将新闻人物、新闻背景、各方观点等以链接的方式制作成一个新闻专题,使新闻事件得以全面化、立体化、系统化。用户可以通过对该专题的浏览深刻把握新闻事件的内涵和影响,并且全面平衡地接触到各方评论,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

“优秀的人类叙事将会跨媒体讲述,即使叙事形式要为每一种媒体加以重塑。”③新媒体的另一大特性就是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和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对某一信息进行呈现。由于这种呈现方式的多元化,用户接收、理解、运用信息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专题制作时应充分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各种信息进行展现。这样,新闻事件就能更加生动、准确、全面地呈现在用户面前。这就要求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能够掌握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呈现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多媒体的魅力。

参考文献

①石磊:《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

②[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商务印书馆,2012:45

③[美]杰弗瑞.S.威尔克森、奥古斯特.E.格兰特、道格拉斯.J.费舍尔:《融合新闻学原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