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7:4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郁达夫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除夕到,真热闹;比对联,赛鞭炮;灯笼红,福字倒;亮新衣,揣新票;吃鲜果,喝饮料;斗地主,不睡觉;看春晚,熬通宵;只为期盼祝你新年好!
3、兔年除夕到眼前,风风火火拜个年:勤勤恳恳收获年,红红火火发财年,热热闹闹欢喜年,健健康康养生年,嘻嘻哈哈开心年,和和美美和谐年!
4、除夕到,真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赶走晦气和烦恼,迎来好运和欢笑,愿你吉祥如意福星照,幸福团圆日子俏,健康平安身边绕,添福添财心情好!
5、蛇年春节已至,结合本地实际,下达如下目标,请你务必认真落实:除夕看春晚,初一早拜年,初二访亲友,初三自偷闲。喜就是祥祥和和,福就是简简单单!您说呢?
6、除夕大年将来临,好运滚滚向你行;爆竹声声响翻天,快乐欢庆喜连绵;短信祝福来不断,愿你事事顺心愿。朋友,祝你除夕佳节,快乐不间断,喜笑又开颜!
7、团圆年夜饭,有滋有味真香甜:喝点酒,无忧愁;喝点汤,日子香;吃点瓜,笑哈哈;吃点肉,乐不够;吃青菜,好运来;吃水果,幸福多。除夕快乐!
8、数不尽的烟花朵朵,数不尽的爆竹声声,数不尽的春联对对,数不尽的祝福条条,欢乐在除夕中裂变,烦恼在除夕中衰减,愿您除夕笑声爆发,好运点燃。
9、送上一颗诚挚的心,愿你小年到来喜开颜;奉上一颗希望的心,愿你归家路上一切顺利;献上一颗祝福的心,开心迎接将到的除夕!祝小年快乐,大年更快乐!
10、张灯结彩过大年,万事齐备除夕晚。千万里程回故土,只为团圆拜爹娘。千家万户欢声唱,举杯美酒敬爹娘。子孙满堂爷孙闹,守岁祝愿福寿康。除夕乐翻天!
11.匆匆一别,谁知难想见,热切的期盼,久久的思念,融入衷心的祝愿。祝我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如意。
12.我也是朋友发给我的,不好意思,你还是发吧,我们今年都会有好运。不得回发。”
13.今天是财神节,壹福贰禄叁寿肆禧伍财陆路神仙都来保佑你,你要转给8个好友,5天后定有好运临头,如删除或不发,会倒霉一年。
14.我托空气为邮差,把我的热腾腾的问候装订成包裹,印上真心为邮戳,度恒温快递,收件人是你。祝你:春节愉快!
15.万水千山,隔不断我在佳节对你的思念。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也要送给你新春的衷心祝福!新年快乐!
16.新年好!为你家门口雇一财神,一进门,甭管他有事儿没事儿都得对你说:恭喜发财!院子里长一片摇钱树,果实全宇宙通用,一年光风吹跑的就有几亿美金!
17.财神节到了,想想没什么送给你的,又不打算给你太多,只有给你五千万:千万要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18.新年来到新气象。祝愿您猴年里身体健康好似不倒翁,事业飞腾好似放风筝,爱情甜蜜好似沐春风,财运旺盛有如洪水滔滔!
19.深深的情谊与祝福,绵绵的思念与问候,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把祝愿随着短信带给远方的你:春节快乐!
20.你如果现在是一个人,我祝你新年快乐;如果是两个人,那也新年快乐;如果是一伙人,请告诉我你们在什么地方。
21.妈妈,新年到了,希望您在新的一年里皱纹少一点、白发少一点、人更漂亮点,打麻将赢钱多一点,还有——啰嗦少一点,嘻嘻~岁月的折子,修饰了您的棱角,您的脾气也慈祥了不少,当然偶尔还会“跳跳脚”,那是您青春不老!愿老爸新春快乐!新的一年,身在远方的我一切都好,改变的是我的容颜,不变的是永远爱你们,想你们!祝我亲爱的老爸、老妈新年快乐!奔波一年又一年,道句辛苦了。
22.忙忙碌碌一整年,只为等到这一天,虽然年底没红包,发发短信也过年。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3.千祥云集庆有余,百福骈臻贺新春!青山依旧在,祝福年年有!朋友,新的一年锦上添花!
24.我把新年的祝福和希望,悄悄地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
25.千里之遥,我站在僻静的窗台旁,透过新年的氛围,遥望过去。时间凝固了,而你是这风景上灿烂的亮点,我用心在这幅画上题写祝福。
26.老朋友,新春又到。猴年祝你:1猴平川2亿资产3前有路4海逢源5星宾馆6碟一碗7喜临门8面威风9足饭饱10点上班,天天快乐!
篇2
【范文】
Tomorrow is March 8th. It is Women's Day, so I want to give my mother a surprise. First I a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and buy something , such as vegetables , fruits and some beautiful flowers. Then I will come back home to clean the house and do some cooking. When Mum comes back from work, she will be really excited. She will say that I am a nice boy and have grown up. I will be happy, too. I think I'll help my mother more in the future.
【译文】
明天是三月八日。这是妇女节,所以我想给我妈妈一个惊喜。首先我要去超市买东西,比如蔬菜,水果和一些美丽的花朵。然后我将回家打扫房子和做饭。当妈妈下班回来时,她会很兴奋。她会说,我是一个好男孩,已经长大了。我也会很高兴。我想我会帮助我的母亲更多的未来。
篇3
对待英语单词的记忆:要利用零散的时间如课前课后5分钟,或去食堂操场的路上,或写在纸条上手上,各个击破。零碎的时间犹如散落到地上的金子,谁随手捡起,谁终就会成为一个大富翁。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包头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包头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包头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2
【包百校区】——包头市 昆都仑区
【万达校区】——包头市 青山区
【大世界校区】——包头市 青山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学大教育的老师指出,每个人在某个阶段都会有一个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找到一天当中自己好的时间段集中精力去学习是能够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的,有的同学习惯在晚上学习,因为他们会突然闪现出一些创新思维或者灵感,有的同学希望在早上起床后就看书,因为这时候是他们清醒的时候,而有的同学则偏向于随学随记。天津学大教育的老师表示,无论何种方式,只要同学们能够找到佳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就一定能够收获好的学习效率。
篇4
关键词:文艺观 审美自律 山水游记 文化品格 艺术个性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代号:14SB0132
郁达夫在文艺思想上呈现出多元复杂或者说嬗变的风格。既有关于坚持文艺本质观,认为文学创作需要审美自律意识的“想以唯真唯美的精神来创造和介绍文学”[1],“艺术的理想是裸的天真” [2]等著名论述,又有强调文学的战斗作用的《文学上的阶级斗争》。三十年代初更是坚决站在左翼文艺的立场写了《文艺论的种种》。在暨南大学演讲时,更明确指出文艺是宣传,文学必然要干预社会,把艺术家誉为革命的先驱,但他被左联开除时却是因为“我是一个作家,不是一个战士”……我们从文学的本原性研究出发,不一定认同他在积极参与政治时文学需要战斗力的主张,但我们丝毫不怀疑郁达夫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忠诚和热情。这一切,只因为郁达夫是一个率性真诚的人。首先,他是一个忠诚的文学家,他在文艺观上种种看似矛盾的思想与行为,其实是一个忠实的文学信徒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发现、不断成长的历程。这也是为什么郁达夫这么一个政治上无法回避的进步作家(首先因其“左联”发起人的身份,更是因为其颇具壮烈色彩最终人生选择――郁达夫因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岛),却在一九二七年因与他人意见不和而退出创造社,后来又被左联开除的原因。
大众对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或契合时代要求,提倡个性解放或“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色彩”的作品自然不乏正面评价。但其退隐杭州,脱离了政治前线而写的二三十篇游记散文却一直不被认可。“他的散文是很美的,但这些作品给我们的印象, 却似乎只是一些失意的才子的游山玩水的记录”[3],甚至有“在这样一个严酷考验的时代,这些作品的出现与整个时代色彩是不调和的”[4],很能代表评论界对其游记散文的定性。其实,最能映照出郁达夫文化人格与精神、最能够体现郁达夫的文化才情和艺术个性的,却是他的游记散文。在笔者的严肃解读下,认为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并非是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的,没有思想价值不合时宜的一类作品。反而觉得纵观整体,积极和高尚的层面却是主要其这类散文的灵魂实质。在映照出了心灵的自然、纯净、坚守、卓立方面,在展现真诚与坦荡的文化人格精神方面,郁达夫可以说达到了一种超越和提升。
从文化根源上来讲,郁达夫有着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其创作游记散文有着传统诗词文化的审美心态与趣味的深刻影响。但郁达夫的“游”,不能简单意义上归之为中国传统文人的山水田园情结。客观来讲,郁达夫从小说转为游记创作也有形势所迫的原因(与创造社其他成员不合,为“左联”所不容竟被开除,与王映霞婚变、自己身患肺病等)。于是,郁达夫转而向往回归自然、田园趣味、远离俗世喧嚣,在能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5]的山水自然中来寻找心灵的知音,寻找平衡与解脱。郁达夫山水游记并不是以描摹山水自然美景为目的,而是在山水名胜、景色风物。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中,又注入个人的人格和情怀。表现了一种“艺术的人生的心情”。
首先,郁达夫在“游”中更多的是沉淀身心、思索人生、净化灵魂。如《玉皇山》中的“看看长江,看看湖面,便可以把一切的世俗烦恼,一切都消得干干净净”;《感伤的行旅》中的“在一处沉滞得久了,只想把包裹雨伞背起,到绝无人迹的地方去吐一口郁气”及“我的脾气又发起来了,我只想登到无人来得的高山之上去尽情吐泻一番,好把肚皮里的抑郁灰尘都吐吐干净”等等,我们的所看到的,却是在山水这剂荡涤灵魂的清凉散中摆脱了凡尘俗世的纷扰,实现了自我的回归的积极因素。《龙门山路》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写到峡谷深处看瀑布时:“小姐太太也得下轿脱鞋, 男女一律平等地赤着足、撩着衣、坐臀庄、爬石隙,大家来做原始时代裸的亚当与夏娃,一派风流野趣;(《嵘游东天目》)中众人陶醉于天目山美景时, 大家忘了饥饿与疲劳, 脱了文绝绝的文人模样, 夭真地跳跃作乐, “都成了顽皮的小孩, 天生的蛮种, 完全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大自然具有某种奇妙的作用,都市化时髦现代人禁锢的身心和灵魂在这里彻底得以释放和解脱,回归到了人之初纯真无忌的本性。
又如大多数人认为因当时郁达夫被左联开除及等原因而思想苦闷,流露出了低沉、伤感的格调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在文章中,确实文中也有“悲凉、落寞”等字眼)。但实际上,郁达夫一反常规,以别样的秋境写出了别样的人生境界。《故都的秋》中,作者笔下那些街头房前屋后巷尾常见青天、驯鸽、牵牛花、槐蕊、果树、秋雨、秋蝉等事物映照出作者下里巴人、返璞归真的审美趣味;“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蝉声,北方“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寻找都市生活久违的野趣;北方着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在雨后斜桥影里那微叹互答的声调里透露出的淳朴,安静、清闲,与南方追名逐利、浑浑沌沌的都市化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的一句平常简单的议论,不经意间透露出作者正直率真、坚守自我的个性选择……
郁达夫散文游记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在描画自然风景时一再不由自主地掉转笔锋, 或借景抒情,抒感伤之情;或借古喻今、直言时事, 发愤激之音。《扬州旧梦寄语堂》、《花坞》、《青岛・ 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等游记中将各地历来的美景盛名与眼前的破败萧条对比,透露出明显的政治倾向。甚至愤慨之之余直发戟刺之言:“ 大好河山,现在都拱手让人拿去筑路升矿,来打我们中国了。教我们小百姓又有什么法子拼命呢?”《过富春江》中当作者看到当政者们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时大搞“双十节”,十分愤慨,将“双十节”前夕写的一首政治讽刺诗插入文中:“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荡。偶向西台台畔过,苔痕犹似泪淋浪。”深切怀念为国牺牲的抗日烈士。《钓台的春昼》贯穿全篇的是主观上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文尾借梦境插入诗歌“悲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歌痛哭终何补, 义士纷纷说帝秦”, 直接抨击“中央党帝”,表现知识分子对时局政治形式的深刻忧虑……这些游记并非中国传统文人闲适洒脱的山水之游,作品中时时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可见其实郁达夫并非真正“入世忘情”了,他在不知不觉流露出了一个真诚的爱国者的心声,体现出知识分子可贵的现实观照情怀。
郁达夫虽然是个情绪性很重的人,其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行为方式也屡遭诟病。但其作品的主导情致仍是对社会人生及至国家政局变化的关心。其山水游记所体现的不是一颗自惭贫贱的心,而是一身愤世嫉俗的傲骨[6],这与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现实观照情怀和社会忧患意识仍是一脉相承的。并且,由于郁达夫脱离了政治前线,加上已至中年,思想上、艺术上都更为成熟,所以这类在独立的文化品格与自由的艺术个性主导下的游记散文作品反而因坚持了以“真”为基础的文学审美自律原则,解除了外在先入为主的社会分析模式的制约,从而更具纯粹性。胡愈之关于“他的伟大就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7]是对郁达夫客观中肯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郁达夫,《创造日宣言》[N],《中华新报》,1923―07―21
[2] 郁达夫,《艺术与国家》[M],《郁达夫文论集》,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p56
[3]、[4] 曾华鹏,范伯群.郁达夫论[M].现代四作家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0.50.
[5] 郁达夫,《屐痕处处》[A]、1996年4月第1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篇5
五幅图景中,“曝背谈天图”是“实景”,画面描绘较为简略,告诉读者江南的冬天是晴暖、明朗的,适合曝背景谈天,很是悠闲惬意。“午后冬郊图”也是“实景”,较为详细,意图在于告诉读者寒郊草木有生气,适合散步,这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也许有人说,寒村冬雨图难道不是在写景吗?郁达夫在这一段中首先是强调“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请注意这里作者是将此画面作为一种体现悠闲境界来描绘的。接着,提醒读者,又与读者似在对话,说“你想想”,在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等等,完全是按照他自己心目中的“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来设计“冬日农村图”的。完全不是像上文的“午后冬郊图”那样如实描绘江南冬景,而是在想象、引用诗句的基础上,避实就虚地描绘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情趣,尽情地抒写自己享受人生、消遣生活、充满诗意的闲情雅趣。
至于“江南雪景图”,更是明显,没有一句是实际描绘江南的冬景,完全是在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虚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代表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写作者作为他那个时代的文人所过的闲适的生活:雪后,邀请上三五个知心朋友,大家一起赏雪,赏月,品梅,品酒。这是郁达夫所向往的闲情雅趣。这哪里是在写江南冬景?完全是在江南冬景的背景下,专写自己的理想的生活情趣。
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中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而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只是作为一个背景,而不是文章的主体,在这种背景之下,郁达夫描写自己闲适逍遥的生活情趣:和暖时节曝背谈天,江南晚秋读读书、写写字,风和日丽的午后冬郊散步,微雨寒村里的悠闲,江南雪后的赏雪,赏月,品梅,品酒,寒冬时节闲步逍遥。文人那种浓重的闲情逸致非常鲜明,贯穿在全文中的情感基调便是悠闲逍遥。
篇6
一、心灵在自然中释放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有将心融入其中才能聆听体会人世间蕴藏的天籁。散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油画却能勾勒出色彩斑斓,它不是音乐,却能让人们感悟声像。郁达夫的文字妙处就在于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欣赏江南美景,感悟生命中的渴求,体会最自然最淳朴的梦想,可以说这就是心灵的最自然释放。
江南的范围很大,如果用游记的方式来写或许更为理想,但对于江南人的郁达夫来说江南已经融入进了他的灵魂,于是,几个经典的画面在郁达夫的手中就已经变成了温馨的情境。如,冬天的太阳刚冒出头鸟儿就叫了,老人孩子们都可以无忧无虑的到户外享受时光。这样乐趣横生的人间暖情也变成了一种情趣。读的时候让心灵不知不觉间得到伸展放松且怦然心动。这种恰似休闲的情调不光是江南人喜欢,所以作者才会说:“也可爱的很呢。”自然景观也是人与景的结合,郁达夫笔下的江南都是充满生气灵动的。在没有看见美景之前首先体会到了休闲的自在。如,午后的散步被作者说成是江南给予人们最大的恩惠。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这就引出了景。冬日的郊外植被展现着各自旺盛的生命力。人在散步的时候能感受到这些生命都在吟唱着天籁。大自然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兴趣横生的劲头儿,这怎么能不让人欢喜呢?令人着迷的还有雨下的村落、河边的人家。微雨中若隐若现的长桥,这就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俨然就勾画出了一副令人神往的水墨画,读到这里怎么能不让人沉醉呢?但作者对这些依旧不满足,他又在这幅水墨画中添加进了一艘灯光月晕、酒客喧哗的乌篷船。如果说小桥流水人家是人间仙境的话,那么这艘乌篷船就带来了凡尘的味道。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景是最温暖人心的了,也能触碰到人的心灵。
二、心灵与天地碰撞
对于江南的夜雪,作者借用了大量的经典诗词,让夜雪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郁达夫将借用的诗词组合成了一个小故事:日暮微雪,友人邀酒,酒醉夜归家,翌日雪停梅开。这赫然就是一幅经典的乡村休闲图画。它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温馨也有梅花开后的喜悦。既是人生的休闲也是人心的向往。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图中图”、“画中画”的明朗,让每一幅图画都有其关联有其延伸,这就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心灵与天地的碰撞,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不再有烦恼,有的只是诗情画意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美内蕴。人的心灵想不得到释放都难。
如文中的画面对比,江南的冬景与北国风光以及闽粤风情的比较,都表现出作者对江南的情有独钟。像在与德国冬天的对比中郁达夫这样写道:“和我们江南也差不多嘛!”江南的冬日是江南赋予人们最大的恩惠,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江南美景已经融进了作者的灵魂。但作者并没有因为对江南的情有独钟而贬低其他风景,如文中的“敌得过”、“差不多”等都能看到作者的广阔胸怀。虽然作者一生游遍祖国各地,但蓦然回首,依旧是江南最为留恋。唯独不同的是,不一样的景色能够点染不一样的心情。而借助素描的手法,看似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独特美景分开,但在细细的品读当中,我们能发现这些景物都是相关联的,它是情感世界的无限延伸,景色不是眼中的景色而是心中的景色,作者追求的也不是对景色的欣赏而是心灵上理想景色。
三、心灵的至高境界
篇7
“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先生评价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他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这位烈士的名字。”胡愈之先生如是说。
他就是一代旷世才子――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普通家庭。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堂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1913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1921年6月,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同年10月,出版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1938年底,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国工作,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岛,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一双皮鞋
郁达夫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家里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13岁那年,郁达夫考进了县立高小,由于成绩十分优秀,他受到了知县的嘉奖,并且跳级升班,一举成为小小富阳城中的“知名人物”。在荣誉和赞扬之中,郁达夫逐渐产生了虚荣心,并开始在穿着打扮上讲究起来。第二学年开学了,郁达夫嗫嚅着跟母亲说,想要买一双皮鞋。因为学校发了黑色的制服,很多同学都配上一双闪亮的皮鞋,神气极了。而他总是穿着一双布鞋,显得非常“土”。面对郁达夫的要求,母亲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她走家串户,想尽了办法,可还是筹不够钱,无奈之下,只得想到“赊欠”。母亲带着郁达夫走了一家又一家鞋店,都没有赊成。每进一家商店,掌柜的起先都是笑脸相迎,客客气气地把一双双皮鞋拿出来给郁达夫试穿,当他们一听到希望“赊欠”时,立刻白眼相对,收起皮鞋,不再理睬了,有的甚至还要说几句刺耳的话。他们走了一上午,在最后一家商店被拒绝赊欠之后,母亲的眼眶浸满了泪水。这时,郁达夫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粗糙的双手,觉得很惭愧。他拉着母亲,无言以对,低着头,默默地跟着母亲回家了。回到家不一会儿,郁达夫听到有人下楼来,他抬起头一看,愣住了,只见母亲手里拿着一包衣服。原来,母亲是要去当铺把这些衣服当了,再去买回儿子日思夜想的皮鞋。看到这一切,郁达夫非常难过,他内疚、后悔,恨自己不懂事,让母亲如此为难。他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紧紧抱着母亲,哭着说:“娘,你别去了,我不要皮鞋了!”
买皮鞋的风波很快过去了,但它对年少的郁达夫触动很大。郁达夫不仅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也体验到社会上存在着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他暗下决心,要发愤苦读,为穷苦人争气。1910年冬,郁达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著名的杭州府中学。后来,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刻苦备考
1913年9月,担任京师审判厅推事的长兄郁曼陀,奉命赴日本考察司法,郁达夫随其赴日求学。
为了参加1914年7月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暑期招生考试,郁达夫发愤苦读。他每天白天进补习学校补习中学课程,晚上再进夜校学习日语。为了保证学习时间,他制定了新的生活起居时间表,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一点,没有一刻闲着。由于学习非常紧张,郁达夫连每天回家吃饭都顾不上,早上嚼着面包上路,午餐和晚餐就从牛奶店里买些干点充饥。临考前的三个月,他更是加紧学习,经常从晚上学到次日清晨五点,直到听见附近炮兵工厂放夜工的汽笛才去休息。
由于学习紧张,疲劳过度,郁达夫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他的神经衰弱和气管炎等慢性病症,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尽管这样,郁达夫仍为能在知识上有长进而感到高兴。经过八个月的紧张学习,郁达夫如期参加了1914年7月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暑期招生考试。7月下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发榜,郁达夫从榜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后高兴地连奔带跳跑回家,向兄嫂报告这一喜讯。
半年多的勤学苦读终于没有白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郁达夫怎能不感到兴奋!
勤奋的“书痴”
1910年,郁达夫被杭州府中录取,但他担心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郁达夫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不读书了,想回家去另寻出路。正在这时,碰上了三位小学校的同学。他们告诉郁达夫说,杭州府中学难考,而且费用也贵,还不如考虑学膳费比较便宜的嘉兴府中学。郁达夫听了后,便跟他们一道算算自己手头所有的钱,觉得要是上嘉兴府中读书,即便包括来回车费在内,也足以维持半年的学习生活。于是,他决定和他们一起上嘉兴去读书。
郁达夫告别了哥哥和老秀才,踏上了开往嘉兴的火车。进了嘉兴府中就读后,由于言语风俗完全不同,郁达夫自然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求学的这半年,每当晚饭过后或晚上熄灯之后,他常常一个人跑到操场阴暗的地方,暗自感伤。可是,郁达夫并没有被孤独的悲哀压倒。相反,他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就一味地刻苦读书,认真做诗,“曾经试过的稚气满幅的五七言诗句,接二连三地在一册红格子的作文簿上写满了”。
也许因为用功过度,郁达夫于五月间病了一场,到了六月便离校回家。路过杭州时,他住了一日。看到自己口袋里还有一点剩余的钱,郁达夫舍不得用来赏玩湖光山色,而是在梅花碑的旧书摊里买了一大堆书。从此以后,郁达夫便有了喜欢买书的嗜好。而且,他把这一嗜好保持了一生。
郁达夫曾在家信中说,“性喜买书,中国旧籍以及西洋文学网罗不少”。在高等学校就读的4年间,郁达夫阅读了俄、德、英、日、法等小说一千多部。郁达夫之所以能在功课繁重的情况下阅读这么多西方小说,原因在于专心致志、抓紧时间。据日本友人回忆,在八高4年期间,郁达夫几乎没有邀请任何日本友人到他的住地去过。由此可见他是怎样的刻苦用功。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郁达夫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更是一个善读书的人。少年时代的郁达夫用书籍赶走了贫困、寂寞、孤独、烦恼、困苦,是一本本好书促使他快速成长、健康成长,在他年少的心灵上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鞋底“压迫”钱,
演讲“快短命”
有一次,郁达夫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侍者。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还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三个原则――“快短命”。
年轻时曾经贫困的郁达夫成名之后有了钱,但并没有成为金钱的奴隶。也许正是年轻时的家境给了他动力:一定要争气,一定要挣钱,不能成为受钱摆布的人。当他有钱时,他把钱财视为消费的一纸标记,将钱财踩在脚底。人们可能会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是,真正的英雄是绝不会钻进钱眼里的。而他的“快短命”原则则让后人为之一振,不得不拍手叫好――形式主义要不得呀!
南洋抗日
1938年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郁达夫于国难当头之际,出任汉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席。汉口沦陷后,郁达夫出走南洋,以一个流亡作家的名义在海外宣传抗日。
郁达夫到了南洋以后,一方面在星岛编报,培育许多后进的青年;一方面矢志不移,坚持抗日斗争。后来,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不幸被日本人抓住,被迫做了日本人的翻译。郁达夫以“赵廉”这个假名,利用翻译之便,用尽办法掩护自己,帮助华侨。后来,郁达夫买通了一个医生,以有肺病为由,辞去了翻译一职。郁达夫心里痛苦,他不得不一边看着日本人的种种暴行,一边小心翼翼地从事地下抗日活动。为了更好地掩护自己和抗日志士,郁达夫和其他的朋友在乡下开了一家酒馆。酒馆的生意很好,他就此维持生活。这时候,郁达夫整天愁闷不堪,以酒为友。他多么渴望祖国和东南亚人民能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解放出来呀。
1945年,,郁达夫似乎看到了人间的美好明天。但他也意识到,他被迫给日本人当翻译的时候掌握的有关日本人所犯下的滔天大罪,日本人是不会让它暴露出来大白于天下的,他更知道日本人不会放过他。一天夜里,有一个神秘的人前来求他帮忙,他丝毫没有警惕,随便踩了一双木屐从家里走出去,从此一去不返。他的朋友多方打听,毫无结果。他的朋友又到了新加坡报告英军当局,仍然是毫无音讯。据说,郁达夫死在了日本宪兵的屠刀下。
“达夫是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郭沫若引李初梨的话来评价郁达夫,实在恰当不过。郁达夫曾对徐志摩说:“我不是战士,只是一个作家。”实则,貌似颓唐派的郁达夫,时常引文天祥、陆秀夫为心仪的前贤,他非但是一个作家,更是一名战场上勇于驱遣自己的不折不扣的战士。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烈士。
篇8
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方面,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对此,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对于构建有美感的个性化阅读课,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我认为,个性化阅读,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阅读为核心,按照阅读规律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方面加以注意并有所提高。阅读课,又可以分为现代文阅读课、文言文阅读课。我在自己的班级(2011届高三4班)对现代文的个性化阅读课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阅读文本的选择
利用好高中语文新教材外,还要充分利用《语文读本》及“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涉及的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苏教版教科书(必修一到必修五,共五本)文本的选择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选文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是阅读文本的最佳选择。比如必修二教材中的《我与地坛》(包括教材中的节选及《读本》中的全文),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他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有亲人为自己所受的痛及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读本》选进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本有的属于延伸性的,和教科书的内容相关;有的是鉴赏性的,主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他们的文学素养;还有一些是知识性的,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教材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较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新大纲的附录中设有“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哈姆雷特》《复活》等。这些内容也非常重要,是不可忽略的。
(二)构建有美感、有魅力的课堂,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
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个性阅读”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个性研读”为重点,以学生主体个性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主动自由地进行语言实践、思维实践、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课堂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
个性化阅读课可以分为教师引导精读课、课外延伸自读课、读书演讲竞赛课和文学欣赏课等多种形式。采用大部分学生喜欢而又最有个性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能真正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个性化阅读”要与“共性化阅读”有机整合
所谓个性化,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文本以及自身的基础、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和教师的指导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真正的个性化的东西,实际上来自于对共性问题的深入咀嚼与感悟。研读必修一教材中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一文,学生们有不同的体悟和收获:比较手法的运用、清快清丽的语言、散文情与景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等,但最重要的是,我安排了一个比较鉴赏的环节。通过对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和《江南的冬景》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到这两篇散文虽秋冬有别,但异曲同工,异中有同,都描绘了清新自然的景物,弥漫着郁达夫散文特有的气息,清新幽微如诗如画,体现了郁达夫二三十年代散文的特点,即意境的唯美、生活的雅趣和作为传统名士的悠闲,而这又与郁达夫丰厚的中外文学素养、典籍学识和独特的阅历经验是分不开的。那么,学生更好地体会了郁达夫散文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特点和意境美。两个文本的交融与碰撞,举一反三,课堂教学因此而生机勃勃。
因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训练实际上是建立在“共性化阅读”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共性,个性将无从谈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清醒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9
7月25日来函所询三个问题,我们分答如下:
一、婚姻法第七条所称之家庭财产依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1950年6月26日有关婚姻法施行的若干问题与解答之七,是包括着男女婚前财产。其中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之所有权仍属于女方,如果夫妻间别无出于自愿之约定,在婚姻关系存续中能否以妻之婚前财产供其夫偿债之用,因无明文规定,似乎是一疑问;但因有婚姻法第二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离婚时女方婚前财产归女方所有”的精神,仍可理解为在婚姻关系存续中非经妻同意,夫不得处分妻之婚前财产。因此,夫如欠债而被执行查封,亦不应将妻之婚前财产包括在内。再参照婚姻法第二十四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担的债务,以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偿还,如无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或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不足清偿时,由男方清偿。男女一方单独所负的债务,由本人偿还”之规定,也可理解为:夫所负债务,不论是为了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或是他单独一方所欠下的,都不应以妻之婚前财产供清偿。不过在法院具体的执行债务人全家财产时,妻如主张有她的婚前财产在内,必须确实证明,请由法院查按具体情况处理,不得凭空要求除外,以防借口勾串,或隐匿财产。来问所称之“妆奁”,如果确属妻之婚前财产,在因其夫欠债被执行查封后,亦可请由法院查明处理。
二、民事案件在执行程序中债务人不履行确定判决之义务,如有资力而抗不履行或有逃匿及隐匿、毁损财产以妨碍执行等情,法院认为确有必要时,得斟酌具体情况,将债务人管收。但管收在执行中决非如来函所询之“必要方式”。
三、我中央人民政府对于破产法尚未有统一的规定,倘债务人有破产还债的意思,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处理。
附:叶永春的来信最高人民法院:
兹有下面三个法律问题,务希赐予示复为盼。
一、夫妻财产之划分,旧六法内规定颇详。例如妆奁为妻子特有财产,无论丈夫破产或被查封拍卖时,妻子妆奁,不在其内。我人民政府对于夫妻财产之划分,尚无明文规定,近闻上海市人民法院于执行查封(丈夫债务)时,大率将家内动产,不分夫妻,全部查封,似此情形,为人妻子者,似乎吃亏太甚,不知有何法例,可以救济?
二、债务人在财产被法院查封拍卖完毕(本人已被法院拘押过二个月)之后,倘另案之债权人开始执行,请问该债务人可否引用前案执行经过而请求法院免予拘押,抑拘押为每一执行程序中之必要方式?必须重行拘押?
篇10
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受域外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的影响比较大。这固然和西方文学的引入有关,同时也和许多经典作家都有留学西方的经历有关。日本,本属东方,但对于“五四”前后的中国来说,它恰恰构成了西方思想、西方文学进入中国的一个理想的中转站,所以日本也是影响中国现代新文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对中国现代新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并且曾经留学日本的作家中,鲁迅和郁达夫是比较重要的两位。两人都是在“五四”前留学日本,在“五四”后开始创作,都是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奠基性人物。本文通过对二人作品,主要是《藤野先生》和《沉沦》的比较,考察他们作品中“日本形象”的异同及其内涵。
一、弱国子民的悲哀
无论是鲁迅的《藤野先生》还是郁达夫的《沉沦》,都写出了那个时代赴日留学生共同的心路历程――弱国子民的悲哀。
《藤野先生》说:“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事实上,鲁迅当时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算优秀,但也不算差。一年级7个科目的平均成绩是65.5分,在142名学生中排名第68位。这对于语言不通的留学生而言,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但是,日本同学认为藤野先生故意漏题给鲁迅,他有作弊的嫌疑。《沉沦》则说:“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主人公的孤独、抑郁、自卑,乃至最后的投海自杀,归根到底,都是由于自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悲剧命运。
《藤野先生》和《沉沦》都写出了那个时代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作为弱国子民的悲哀,但有一点不同:前者作为散文,其主旨在于对藤野这一公正无私的师者的追忆,故弱国子民的悲哀并未构成文章的主旋律;但对于《沉沦》这一小说来讲,其所着力表现的恰恰就是主人公作为一个弱国国民的悲哀。所以,比较两篇文章,《藤野先生》始于悲哀,而终于友爱;《沉沦》则始于悲哀,终于悲哀。这是本文考察的所谓“日本形象”的一个起点。
二、作为师者的日本
在鲁迅的笔下,日本主要是作为学习的对象、作为师者的形象而存在的。他曾经谈到:“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地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又说:“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大家所不高兴的日本来……”鲁迅既强调了对日本学习的重要性,也以日本文学为例,强调了日本国民性中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写给唐|的信中,他曾强调:“日本的翻译界,是很丰富的。他们适宜的人才多,读者也不少,所以著名的作品,几乎都找得到译本,我想,除德国外,肯绍介别国作品的,恐怕要算日本了。”事实上,鲁迅自己就很重视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和借鉴,他不但翻译并介绍了夏目濑石、森欧外、u武郎、芥川龙之介等人的小说,还翻译并介绍了武者小路实笃的剧本。而从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来看,鲁迅一生中也有许多日本籍友人。据其日记和书信记载,多达160多人,其中大多数都是交往愉快的,如内山完造、金子光晴和增田涉等人。
当然,鲁迅和日本友人的交往,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和借鉴,并不意味着完全同意他们的思想、观点,而是以日本为镜,来反观中国的现实问题。这和鲁迅一生致力于国民性批判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藤野先生》,藤野就是日本形象的一个典范代表,而他和“我”的关系,恰恰构成了日本和中国之间关系的一个象征。
另外,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与对藤野的着力描写同样突出的是对中国留学生的刻画:“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一方面是藤野先生作为师者的形象,一方面是中国留学生的丑陋表演,讽刺意味十分明显,国民性批判的主题再次被强调。
三、日本作为苦闷的象征
如果说日本在鲁迅的笔下是作为一个师者的形象被塑造,那么在郁达夫的笔下,日本则成为一个苦闷的象征。
《沉沦》一开篇就是“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就此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继而写道:“他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又继而写道:“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小说告诉读者的是,主人公的孤独和忧郁的根源在于:他是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弱国的子民,在日本读书,他先是自卑,继而孤独,最终自杀;没有朋友,没有爱情,性的苦闷……事实上,与当时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不同,郁达夫留学日本的主要原因并非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是怀揣对异国的美好憧憬和对日本民族和文化的景仰:“蓬莱仙岛,所指的不知道是否就是这一块地方,可是你若从中国东游,一过濑户内海,看看两岸的山光水色与岸上的鲈农村,即使你不是秦朝的徐福,也总是要生出神仙宅的幻想来。”但作为弱国子民的悲哀现实,终于还是打碎了曾经美好的想象,主人公的命运正如篇名所指出的,只有沉沦。
或许能够拯救主人公于沉沦的只有爱情:“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作为一个流落异乡的中国人,作为一个弱国的子民,连争取这样爱情的勇气都没有,最终的解脱只有跳海自杀。令人深思的是,主人公自杀前的那句呐喊:“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已经不是小说中一个人的呐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那一代中国人的呐喊。
总之,对于《沉沦》来说,性苦闷只是民族自卑心理的一个表征,而在苦闷之后的那一声呐喊,也喊出了自近代开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藤野先生》和《沉沦》是鲁迅和郁达夫给读者呈现出的日本形象的两个面向。对于前者来说,日本是师者,人们需要师法,同时也可以此为鉴反思自身;对于后者来说,日本则意味着焦虑和苦闷,唯有依靠自身的强大,才能超越它们。从鲁迅和郁达夫写下这样的文字,到今天已经将近百年,但日本形象背后所包含的种种复杂意味,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