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赏范文

时间:2023-03-25 20:0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散文欣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散文欣赏

篇1

一、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情景交融,形散神聚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写作出发点,因此文中之景往往是情感的外化物。换句话说,就是抒情散文中的写景是为达到抒情的目的。譬如,同样是秋色,在命运多舛的郁达夫眼中就是“清、静、悲凉”的,而在善于对生命和生存作诗性阐释的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眼中则是“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由此可见,诚如古人所言——“以我之眼观万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抒情散文最见作者的性灵。

抒情散文所选之景往往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比如,《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情景,并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作了印证;《故都的秋》中则有陶然亭的芦花、潭柘寺的钟声,甚至还有南国普陀山的凉雾和荔枝湾的残荷等。这些描写时间跨度大,空间转化快,景物意象多,表面上看似乎很散很乱,但实际上却排列得非常有序,被一根贯穿全文的感情之线连接着:《荷塘月色》中的这根感情之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故都的秋》中的这根感情之线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值得注意的是,抒情散文中这些体现感情线索的句子往往就是文章的文眼,抓住它们阅读鉴赏文章可以收到纲举目张之效。

二、抒情散文的鉴赏思路——鉴赏手法,缘景明情

抒情散文往往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运用联想或想象对景物进行生动描绘。这样做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所以,阅读鉴赏抒情散文一定要先了解文章的写景方法。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充分体现了抒情散文写景手法的多样化:直接描写田田的叶子、零星的白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全方位地描绘荷花的形、味、色、声,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层次井然,丰富而不凌乱,很好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月光难以描摹,就以“雾”“树影”间接烘托。

阅读鉴赏抒情散文,还要发挥联想,展开想象,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描绘的情境中,感受景外之情和言外之意。比如,何其芳《雨前》中的那只远来的鹰就是作者对现实不满且渴望投身火热生活的象征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其揭示的正是这种缘景明情的抒情散文鉴赏方法。

三、抒情散文的鉴赏重点——感受风格,品味语言

景物描写通常是一般抒情散文的重要写作内容。因此,阅读鉴赏抒情散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文章的文眼和直接议论或抒情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二是品味文章中的摹状性词语——这些词语往往会在描摹景物或事物的特征中表现作者的情感;三是主要从修辞、句式等角度入手品味语言形式上的外在美和表情达意方面的意蕴美,如《汉家寨》就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诸多修辞手法,形象地描摹了隔壁荒滩的苍凉广袤,突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语言可谓于绵密中见生动。

四、抒情散文的赏写要领——规范写作,彰显个性

写鉴赏抒情散文的文章一般应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作者写了什么;二是作者是怎样写的;三是深层次阐述阅读感受。关于作者写了什么,无外乎就是要分析作者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的特点与关系;关于作者是怎样写的,无外乎就是要重点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安排、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关于个性阐述阅读感受,就是要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或收获。这里所说的规范写作,是指写鉴赏抒情散文的文章时要适当运用鉴赏术语,如手法之“形散神聚”“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疏密相间”等,风格之“鲁迅式的幽愤深广、老辣犀利”“徐志摩式的清莹流丽、奔放不羁”“巴金式的真诚执著、不事雕琢”“朱自清式的文情并茂、缜密细致”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写鉴赏抒情散文的文章最忌面面俱到却是浅尝辄止或长篇大论却是人云亦云。为此,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选择最有感触的点深入阐述,力求“读”出个性和新意。比如,同是写北平,土生土长的北平人老舍选择了和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场景或物件,并将之与巴黎、伦敦等世界名城对比,突出了游子心中北平的家的感觉,不仅极富情趣,而且亲切感人;《动人的北平》则用对照的手法写了北平的包容大度,文中林语堂“扮演”的显然是一个正在进行文化旅游的游客,因为他对北平的欣赏多于热爱……

篇2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鸭子》是一首优美的叙述性散文,作者紧紧围绕鸭子的梦想这根主线,通过优美的词句、重复的句式、富有节奏的旋律,将鸭子的彩色梦想表露无遗。作品形象鲜明,紧扣主线,情节简洁,富有童趣和诗意。除了带给孩子丰富的文字美感、节奏美感和温馨无比的意境之美,最后的结局安排也让我们露出会心一笑。

本次语言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大班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文字美、节奏美和温馨无比的意境美;了解并尝试迁移运用句式:“只要……,就……”:知道梦想不能全部实现,但也要快乐生活。

(二)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简单事物之间的关联变化也有所了解,能依据文学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进行扩展想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感知作品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和感悟力。

作品虽好,但作为大班教材使用,还需要适当修改,原因有二:

1 相对大班幼儿而言,原散文结构比较松散,冗长,是AB、C、DB式的结构,考虑到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改为AB、CB式结构,便于理解掌握。

2 散文中有些句子比较冗长,且句式规律不明显,不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适当修改,句式更为工整、有规律,还降低了难度,易于幼儿理解和诵读。

(三)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 能力目标:了解并尝试迁移运用句式:“只要……,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梦想不能全部实现,但也要快乐生活。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难点:尝试迁移运用句式:“只要……,就……”。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实验探究

二、教学主要环节实录

三、课后集体评析与反思

(一)优点

1 注重意境创设的有效性用温馨美的画面、柔美的音乐、富有情感的朗诵,为幼儿理解、感悟这篇散文,创设了一个诗意的情景;从形、声、情等几方面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理解、欣赏、感受文学作品。

2 注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幼儿的语言学习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挖掘学习内容是语言教学的好方式。以风车、彩纸、绸带为载体,化解难点,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感知其间的因果关系,帮助幼儿尝试迁移运用句式:“只要……就……”

3 注重情感体验的有效性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三次提问:“你觉得鸭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幼儿体验文学作品中的快乐情感脉络。

4 注重回应反馈的及时性 注重倾听幼儿的回答,关注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回应和策略的及时调整。

(二)不足与反思

1 迁移运用中,切入点的把握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幼儿探究操作环节较好地帮助幼儿学会了迁移运用句式“只要……就……”,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实现了动静交替:但在整个活动中,此环节犹如将在电影院看得十分投入的观众喊出电影院说其他事,然后再叫他接着进去看一般,对浸润意境之中的幼儿情感有所中断。如何既能联系实际,学习迁移运用新的知识点,又能保持住幼儿浸润于散文意境之中的情感不被中断,还有待于寻找到更佳的切入点。

2 欣赏仅仅是感悟这个作品的开始,应有更多的延续和融合。

这篇散文除了文字意境优美之外,它还蕴含着许多的社会教育价值。

篇3

到医院了,医生需要血,AB型的,叶俊枫不知自己是什么血型,让医生给验验。医生使用血库里最后一包血维持着她的生命。医生说:“新来那个什么来着?小田,对了,小田,快验验这个。”“什么?DNA检测?噢!好咧!”几十分钟后……

出来了王大夫:“是兄妹,是兄妹!”

“什么兄不兄的,让你测测呀!”

“对……对不起!我……我……自动……”

“哎!什么?兄妹!”

“哎,那个叶……俊枫吧!快去输血,真是的,你说你们不早说是兄妹。”

“兄妹?啥?”

“你们……不知道吗?”

“呼——也好,先不告诉她,走,输血去。”

十几天后,如月康复了,从她出院的一刻起,她几发现叶俊枫变了,他百般维护自己,自己幸福多了……

“哎,小叶子,我们看电影去吧!”

“好啊!——看什么呢?”

“看那个白血病女孩的故事吧!”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不行……”

“不行就不行嘛!那么多赶什么?”

眼看如月要哭了,远处小牧正走过来,如月脸上由阴转晴了,跑过去说:“小牧,小牧,几天不见,如何呀?”

小牧也没告诉她白血病的事,说:“对了,杨歌向你催稿呢!写了吗?”

“我在医院里已经写好了,叫《春天的冬风》,是这样的:春天来了,冰融化了,唯有我那被冰封的心……”

“嗯,不错,不错!哎,我和你一起给她去吧!”

“好嘞!”

叶俊枫不放心地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叹气又叹气。

小牧和如月正走着,被一个男生撞上了,小牧头都气炸了,吼到:“没长眼呀你!她有……”说到这里,小牧立马改了口:“有贫血你不知道吗?”如月问:“这个……这……个——当然有,上次不就昏倒了吗!”如月已经听乱了,又是早饭,又是贫血,到底是什么呀?小牧开始打量那个男的,嗯,长得不赖,文质彬彬的,小牧转变了口气问:“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噢!有,请问三(2)班在哪里?”

“三(2)班?你是谁?来找谁?有什么事?重要吗?你找男的还是女的?姓什么?你不是老师的儿子吧!”

小牧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那个男生有礼貌地回答到:“我叫马艾蒿,今年十八岁,是三(2)班的一名转学生,因为买错了车票,所以暑假才‘插班’来了!”

“噢!这么回事呀!”

小牧心里正在不安,这孩子不会住校吧!

“对了,我们学校宿舍在哪里?”

小牧差点晕了!如月已经沉默半天了,终于开口了:“马艾蒿?三(2)班 的?”

“对呀!”

如月说:“我们几个算是同学加朋友了吧!”

“同学!那你们快带我上去吧!这行李也怪沉的。”

篇4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日益受到各类平台的重视,包括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天猫、京东、当当等均将农产品作为重要业务拓展。 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以及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农业领域,涉农电子商务(指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商务模式)将在未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农产品销售新时代

 

据测算,在农产品买卖交易中,蔬菜从田间到达消费者餐桌一般要经过4—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都将增加。同时,由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外调蔬菜还面临气候变化、路途拥堵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造成大量损耗。在此背景下,农产品网上销售成为减少流通环节的一种新探索。

 

涉农电子商务同信息化息息相关。2004年以来,我国的村通工程成功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农村通信服务水平迈上历史性的新台阶。截至2010年,全国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的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4%,实现了全国100%乡镇能上网,其中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备了宽带接入能力。

 

据阿里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以淘宝网(含天猫)为例,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163.26万个,其中注册地在村镇的为59.57万个;经营农产品类目的网店数为26.06万个,涉及农产品商品数量1004.12万个。

 

虽然相比于其他门类,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从近3年的数据来看,农村电商的开店数量在快速增加,交易额也急剧上升。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村镇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网购总额加网销总额)为209亿元,交易商品数量达到了1862万件。农民收入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人均月收入大部分集中在2000—5000元之间,而未上网农民的电子商务收入主要集中在无收入和1500—2000元之间。

 

网络销售模式多样化

 

电子商务的跨地域特性,能够帮助农村居民打破有形市场的物理局限,有效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三四级城市及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可以购买到只在一线城市销售的品牌商品。如2011年甘肃、青海、贵州、内蒙古等省的消费者在淘宝全网的消费金额中超过67%都是跨省购买的;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四川等地超过70%的销售都是销往外省。

 

涉农电子商务从2009年起开始快速增长,销售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最开始主要的销售模式为零散农户在网上卖土特产,著名的有在B2B平台上批发活牛活羊的孟宏伟,在淘宝平台上零售土特农产的王小帮,以及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赵海伶、杜千里。他们基本上采取“网络(平台)+公司(网商)+农户”的模式,农产品生产主体“农户、农业合作社或涉农企业”变身网商,或依托网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大市场的对接。

 

2012年,浙江省遂昌县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整个销售过程起主导作用的,不再仅是农户和网商,而是遂昌县网店协会。在遂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样本中,传统涉农网商的销售流通模式已经升级为“网络+协会+公司+农户”,协会既为网商做好服务,也为网商们争取更大的利益,同时制定标准对接生产方,实现品质监控和集约化营销。遂昌县网店协会在成立后的两年中,该县淘宝网店数量由350家发展到了超过2000家,其中会员1300家,皇冠店20余家。2012年,各会员单位在淘宝网上的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

 

多重因素制约电商扶贫

 

尽管涉农电子商务前景看好,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在宽带基础设施、物流配送服务、农民学习机会等方面均较为滞后,导致在现有的农村扶贫的主流模式中,电子商务模式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农民上网不方便,主要原因是没有宽带、没有电脑、上网费用高。同时数据显示,农村网民上网更依赖手机终端,农村新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60.45%。

 

除此之外,农民网商认为从事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因素是物流交通,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就无法完成。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殊属性,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也对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至关重要。资料显示,北美90%的农产品用冷链物流,欧洲这一比例为60%,而中国则只有18%。

 

国家政策助推涉农电商发展

 

目前,我国有70多万个行政村,农村网民总人数超过1.65亿人,未来或将有越来多的村、镇加入到电商大潮中,产业辐射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同时,政府层面也对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2年12月19日,商务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交易创新,引导鲜活农产品经销商转变交易习惯,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发挥网上交易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激发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形成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多种产销衔接的流通格局。

 

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清理涉及信息消费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等,到2015年使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政府层面对涉农电子商务的重视,加之农产品市场广阔、需求量大,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涉农电子商务势必将成为未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

篇5

化学已经在初中的教学课程中慢慢的收到每个人的重视,它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那么初三化学论文怎么写呢?它也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今天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三化学论文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初三化学论文范例欣赏:初三化学探究性教学研究

摘要: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的探究与推理,培养科学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探究性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但并不是说探究性教学是唯一的教学方式,也不是说每类化学知识的教学都适合采用探究性方法。如:教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氧气的性质时,可以采用讲授和验证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那什么样的化学实验课题才适合探究性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是内容源于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如探究燃烧的条件,怎样灭火,怎样逃离火灾,铁为什么会生锈等问题。还有,确定探究内容时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为背景,可操作性强,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太多。

总体实践下来,我认为教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实验操作、分析现象和数据、形成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怎样创设学习情境?它可以是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学生实验,甚至是某些考题,都可以把它们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实验。某年的中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包黑色的粉末,有可能是炭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把该粉末加入稀硫酸。

我曾把这道题改成一个探究性实验。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想。”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老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我把它改成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过程,亲自操作,老师在必要时加以指点。下面我把设计过程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1.教师提出问题。

有一包黑色的粉末,有可能是炭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怎样才能确定这包粉末的成分?

2.学生说出假设。

假设1:这包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设2:这包黑色粉末是氧化铜;

假设3:这包黑色粉末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3.让学生查资料、回忆整理碳和氧化铜的相关性质。

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碳与氧气(充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隔绝氧气和高温的条件下,碳会还原氧化铜等氧化物。

氧化铜的性质: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并且与酸反应生成蓝色的溶液。

4.通过比较,确定用稀硫酸来鉴别黑色粉末的成分。

5.分析如果假设成立,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并把下表填好。

6.请学生到讲台进行操作。(此时老师要根据情景诱导学生,形式可以是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不足之处,老师加以补充。)

①用什么仪器做实验?(烧杯、玻璃棒、药匙)

②取多少黑色粉末?(少量)

③加快溶解的速度有什么方法?(用酒精灯进行微热)

④滴加适量的稀硫酸,怎样判断适量?(黑色粉末完全消失或黑色粉末不再消失)

7.实验现象:部分黑色粉末溶解,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8.得出结论,假设3成立。

9.提出新的问题:谁能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进行猜想?怎样验证?

同学们又讨论开了,有的说只有硫酸铜,有的说还有硫酸。可以放入锌粉,如果看到有气泡,说明里面有硫酸,否则就没有。

在实验当中,叫学生到讲台操作与老师自己操作,教学效果很不一样,看老师操作,学生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而且学生亲自操作,一旦错误,改正后记得牢,其他学生也能主动参加探究,情绪非常高涨。特别是对于滴加多少稀硫酸才算适量,同学们更是争论不休,效果很好。

因此,教学中大胆地把演示实验向学生开放,除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观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把枯燥的习题变成可以观察、触摸、生动具体的东西,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有效地把化学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探究性教学除了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外,把化学知识生活化也是探究性教学的另一个理念。如: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是:①要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会燃烧。由燃烧的三个条件推出灭火的三个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与可燃物隔离;②与氧气隔绝;③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只要具备其中一个原理,就可以灭火。但仅知道灭火的原理还不够,必须与生活结合起来。如发生火灾,逃离时该怎么做?为什么要沿着墙角匍匐前进?这时教师可以补做一个实验,点燃一高一低的两支蜡烛,罩上一个大烧杯,这时先提问学生,哪支蜡烛先熄灭?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低的先熄灭。因为他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但实际上是高的先熄灭。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白,在烧杯里面燃烧蜡烛,温度上升,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也上升,所以碰到火灾逃生时,要沿着墙角匍匐前进。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用来创设学习情境。有一次,一家工厂的工人宿舍发生火灾,结果两间相邻的宿舍,一间宿舍里的人全部活了下来,另一间的人全部死亡。当时情况是这样:半夜起火,这两间宿舍里的人都无法逃出去了,其中一间宿舍的工人,把被子撕开,用水湿润,把门隙堵死,他们自己再把毛巾浸湿,捂住嘴巴、鼻子,最后终于被消防人员救了出来,另一间的人就没有采取堵塞门缝的措施,结果都死了。请同学们就这一情况进行讨论,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到最后,总结出着火时有大量的黑烟、有毒气体、二氧化碳等,发生火灾时,很多人是先被黑烟呛死的。同学们越说越激动,把看过的侦探小说也搬了出来:以前有人谋杀人后,制造了火灾现场,结果法医检查死者的嘴巴就知道他是被害的。通过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学化学既有用又有趣。

随着新课标的稳步推进,我们应在探究性教学中大胆尝试,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学生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教师才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真切地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逐渐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人。

篇6

每次分离都会看着你的背影消失在人海茫茫

我想

我爱上了你的背影

爱上了你人海中的背影

爱上消失在人海中的你

多想告诉你

不经意间 对你微微心动

不经意间对你脉脉含情

不经意间情不自禁的爱上你

爱上你的背影

更爱上了你

我不愿意

不愿意把给你的爱加上期限

只想说

篇7

瑟瑟秋风把满树的叶子由绿吹到黄,给予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当我还沉浸在那满眼落叶浓浓秋意中时,冬来了,用它独有的寒意毫不留情地唤醒了我。

就是这样冷的冬天的晚上,妈妈要我去买明儿早吃的面包。刚一出门,一阵寒风迎面而来,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赶紧跺跺脚出发。一面走一边想,真冷啊!只见一老者带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迎面走来。“爷爷我冷!”男孩道。“来,披上爷爷的大衣,宝儿就不冷了。”老人边说边将衣服披到男孩儿身上。

我继续前行。可不知怎得,冬得寒冷已感觉不到,心房深处一阵暖。猛回头,那爷俩儿的背影已渐渐消失在暮色中……

爱比天涯情如海,这将是我永不褪色的心中美景!

篇8

设――巧妙创设优美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而散文诗作为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美学上尤其讲究意境美。意境是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的水融,两者虚实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极具感染力。虽说“意境”并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之物,但对幼儿来说,如何感受散文诗中的优美意境,确实需要教师借助手段巧妙创设。如散文诗《绿色的梦》:这是一个特别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个特别的梦。小兔子梦到了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儿,是她美丽的发夹;青蛙梦到了绿绿的荷叶,田田的荷叶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鱼;瓢虫梦到了绿绿的叶子,晶莹的露珠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幼儿梦到了绿色的小岛,绿色的清香沁到了他们的心里。整首诗里描绘了优美温馨的意境,教师是这样创设的: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有绿色的窗帘和许多绿色的物品,多媒体里播放的是诗歌中描绘的绿色场景,幼儿们在这样的场景里,倾听着舒缓的摇篮曲,感受到轻松浪漫的氛围。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思考和想象:在这绿色的世界里,小动物们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绿色的梦?如此巧妙地为幼儿营造出优美的梦幻般的意境,为幼儿的散文诗赏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桥梁。

讲――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意境内涵

鉴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散文诗的欣赏与创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而获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师的朗诵来感受。

首先,教师要认真鉴赏散文诗,把握作品准确的感情基调,是清新自然、优美舒缓,还是活泼明快、诙谐风趣,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朗诵表达,有助于幼儿对作品情感的感受和领悟。其次,教师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该是真挚自然的,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流露出来的由衷的喜爱、自然的陶醉,这些会带给幼儿很深的感染力,会更好地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喜爱。如在一次观摩活动――诗歌《夜里什么人不睡觉》的欣赏教学中,老师怀着对晚班工作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诵了诗歌,幼儿们听得热泪盈眶,甚至有幼儿表达:“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一名这样的人!”观摩的老师听了都大为动容。

解――寻求多种方法化解赏析难点

散文诗欣赏教学中主要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对想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的理解;二是对诗歌结构的把握,尤其是前者成为幼儿散文诗欣赏的障碍。所以,有效化解难点是幼儿散文诗欣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有效方法:

1.丰富感知

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如能带幼儿对诗歌中的内容进行感知,有助于幼儿对散文诗的欣赏学习;如果教师能注意分析作品中的难点,在丰富感知时有意识地给予引导,则更能提高幼儿欣赏学习的效果。如散文诗《春天》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很显然,后一句属于白描,容易理解,前面一句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涟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池塘的活泼可爱。但这个比拟手法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城市幼儿来讲很难领会,因此,活动前教师可带幼儿去观察小池塘,和幼儿想办法制造出一些涟漪,既增加了幼儿们的感性经验,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更有助于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2.巧妙设问

提问对于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散文诗欣赏教学中,以下两种设问最为行之有效。一是在作品奇特想象处设问,引发幼儿对文学手法运用的理解和感悟。如散文诗《我家小池塘》里这样描写小池塘的夜景美:晚上太阳去睡觉,池塘摇着月亮,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这时老师设问:“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和池塘里的小鱼捉迷藏呢?”这个问题很好地促发幼儿思考,从而明白小鱼是在和星星的闪闪倒影捉迷藏,这是多么大胆而奇妙的想象。这样的设问,就能启发幼儿更好地领悟这生动奇特优美的诗歌意境,起到点题的作用。二是在作品情感升华处设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感。如散文诗《夜里什么人不睡觉》中有如下描写: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车在大地上奔驰。……车上的旅客睡得又香又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火车上,夜里不睡觉的,还有他们……教师提问:为什么旅客睡在火车上会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启发孩子思考,原来是火车司机开车平稳、工作人员照顾细心周到,从而很好地领悟了作品表达的对晚班工作者尊重和爱戴的情感。

3.多媒体技术辅助

恰到好处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化解赏析难点很有帮助。一方面,恰当的动画能再现散文诗中的形象,特别是动态形象,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适宜的音乐能激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选择与幼儿文学作品相通的乐曲,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以优美的旋律创设美妙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幼儿耳听心动,更容易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

4.运用小图标

小图标的运用能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句式和结构。如散文诗《春天》是这样描写的: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嗒……我们利用小图标,按诗歌结构把图标摆成三段,每段的第一句分别摆上表示颜色、笑容和歌唱的图标,诗歌中出现的一个个物象在下面分行摆放。这样的图标设计,不仅有助于幼儿对诗歌整体结构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儿对诗歌内容的认知记忆和创编表达。

导――引导幼儿

在散文诗欣赏教学中,教师还可创设环境,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进行自主表达,从而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1.语言表达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如问孩子“喜欢作品中的哪句?”“觉得哪一句特别好听?”说说“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诗歌的感受,也可以请幼儿一起有感情地朗诵美的诗句。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拓展表达,让幼儿通过这样的表达进一步领悟诗歌意境。

2.绘画表达

欣赏诗歌后,引导幼儿用喜欢的绘画方式做进一步的表达。如欣赏了诗歌《春天》,幼儿们和同伴合作,按照诗歌意境,把“春天”做成一本本大图书,用画或撕纸粘贴的方式,进行创作表达。

3.肢体动作表达

如散文诗《落叶跳舞》中,教师让幼儿把自己装扮成落叶,按照诗歌中的动态描绘,用身体动作表现。在幼儿们肢体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如何表达出“欢快”“自在”“热烈”等情绪,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篇9

——题记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景,赞叹它们的只是视觉,而爱的真谛,却能使我的内心再次掀起一番浪潮。我心中最美的风景——爱。

那碗牛肉面告诉我,爱永不会逝去。

那天,天阴沉沉的,狂风肆虐,吹得人不禁打起了寒颤,我和妈妈来到牛肉面馆,准备享受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我们点了两碗牛肉面便坐了下来。就在这时,一位看似弱不禁风的小青年扶着一位裹得严严实实的老爷爷走了进来。那老爷爷双鬓已白,那浪花般的皱纹也爬上了他的面庞。

他们要了两碗牛肉面,可是,那小青年走到柜台前,指了指菜单上的清汤面,用手势比着一碗看见面,一碗清汤面,面上来了,小青年把牛肉面推到老爷爷面前,自己却吃那碗清汤面。老爷爷把牛肉往小青年碗里夹,边夹边说:“你在外边念书苦,快多吃点!”

“嗯,爸爸,你也多吃点啊!”于是老爷爷那双颤抖的手,从碗里夹起一块牛肉向嘴里送去,小青年脸上露出开心的笑脸。小青年把老爷爷夹给他的牛肉又放到爷爷的碗里。老爷爷开心地说“这家店的牛肉可真多啊!”“不对啊,牛肉屈指可数,可他怎么……”我的心中正疑惑着,抬起头,一不小心正碰上老爷爷的眼睛。他和眼中没有一丝神采。原来……就在这时,老板娘端给他们一碗拌牛肉,小青年说:“我们没点这菜啊!”“我知道,今天小店风开张,特送一碗牛肉。”小青年也不再说什么。我也会意了。不久,他们走了。老板收拾碗时,竟发现碗下压着一张2元钱。不多不少,正是拌牛肉的价钱。

这一镜头,使我记忆犹新。

爱,不需要什么代价。也许,只是一句问候的话语,也许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谁能说这不是一种伟大的爱呢?

篇10

玫清满心欢喜的走进了学校,理想在眼前飞翔。信心满满,自己同样能在这个学校出人头地,但,她高兴得太早了!

玫清家境并不十分优越,父亲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每月千把块钱的收入,母亲是一家中型超市的导购员,每月几百元的工资。玫清当初也并不在意这些,她觉着她有一个幸福的家,这就够了。但一切烦恼都是从走进这所学校开始的。

只因它是本市最好的中学,本市所有富贵人家都把自己的子女送进来。开学第一天,玫清穿着妈妈特地为她买的贵人鸟运动短衫,七十多元啊,对她来说已经很奢侈了,走进了校园,坐进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玫清就觉着自己特幸福,正当她陶醉在这种幸福感中,忽觉耳边有人轻声交谈。

“哎,玫清穿的运动短衫是什么牌子的呀?”

“切!贵人鸟!坏货死了!这种破烂衣服她也敢穿来!”说这话的是本班的扬羽同学,就坐在自己的后边,他说这话时丰满的脸上肉闪了的,脸上流露出鄙夷的表情。”

玫清的脑袋炸开了,自己第一次穿的牌子衣服竟然是破烂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