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散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04:0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冰心的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言的风格美
冰心散文的语言风格突出地表现为柔婉、纤巧,这个特征是通过多种艺术途径表现出来的。首先表现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冰心散文中的比喻如绵绵春雨,温柔、沁人心脾,本体和喻体之间通过作者的想象常常结合得非常贴切而富有诗意。例如在《笑》中,描写雨后树叶上的残滴,在月光的照耀下“好似荧光点点,闪闪烁烁地动着”。在《往事(二)》中,描写月下青山“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这两个句子中的“荧光点点”、“娟娟的静女”都体现了语言的纤细与轻柔。
冰心散文中的比喻,不仅运用于写景的语言中,也运用于寓意深厚地描写抽象事物的语句里。在《再寄小读者・通讯四》中,谈论的话题是“生命”,冰心在文中是这样写的:“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它的前身……”“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它从地底里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延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生命本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而在冰心的笔下,则把生命比喻成了“一江春水”与“一棵小树”,真是绵里藏针,既富哲理,又不乏柔情。
从冰心的散文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拟人的奇香。通过拟人,化静态为动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柔婉而不失生气。《樱花赞》中这样写樱花:“日本到处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棵树拥在一起”,不用着笔墨大肆描写,轻轻一个“拥”字,就将樱花树的茂密和勃勃生机挥洒得淋漓尽致。又如《再寄小读者・通讯四》中的两段:“有时候它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它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它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它照耀,向它投影,清冷中带着幽幽的温暖,这时它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它向前走……”在这里,大段大段的描写,完全把春水拟人化了,春水会羞怯、会吟唱、会前进了。冰心通过这丰富、新奇的拟人化描写,尽情地表达了春水那种欢笑的情态,满蕴着温情。
其次,表现在富有创新和极具个性的语言上。“语言贵在创新,新的语言,来源于生活的矿藏,也来源于作者独特的个性色彩。”②例如冰心很爱海,也很善于写海,而海是一个大题目,每个人笔下对海的描写都是不同的。写海的作品,大都是雄浑的,像曹操笔下的海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些语句充分表现了海的雄浑和豪迈。而在冰心笔下,海却另有一番特色。在《往事(一)》这篇散文中,作者借女神的气质象征海的人格;将海拟为美女,海岛拟为诗人;将海霞比作扇旗,新月比作梳子,引用“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这一诗句来描写女神的风采。这样,冰心把海的柔婉细腻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显示了其文笔的纤巧。
再次,散文创作中,冰心可谓是一个用语言绘画的大师,她总是“选用丰富新鲜、简洁明丽的辞藻,写景如画、叙事如画、抒情如画”。③通过用语言绘出的一幅幅画,透露了她清丽纤巧的文采。冰心用语言描绘的画中,色彩是淡雅的,它往往以秀笔着淡色,描绘出色彩协调、浓淡相宜的生动画面,例如她笔下海的画面是这样的:“冬天,大地一片枯黄,海水蓝蓝的;春天,青草给南山坡披上绿装,村舍顶上偶尔露上一两树桃花,海水荡漾着翠绿的波浪……”(《海恋》)又如月夜的画面:“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往事(二)》)没有浓艳的大红大紫的华丽辞藻,没有着意的雕饰,却勾勒出一幅幅清隽的水墨画,清新、细腻、柔和的线条,体现的是清丽、柔婉的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冰心散文中还引用了很多古典诗词中的婉约诗句,这些诗句为冰心散文的语言增色不少。在《山中杂记》中,描写沙鸥飞翔在浪花之上,引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来表现沙鸥飞翔的轻盈姿态,而写海鸥则是引用《洛神赋》中颂扬美人的句子“婉若游龙,翩若惊鸿”。有时还引用整首诗,如在《寄小读者》中,写乡思,引用了左辅的《浪淘沙》;写愁,引用了辛弃疾的《罗敷媚》等。丰富的古典诗词句的引用,使语言显得典雅精致、古色古香,从而更具柔婉的魅力。
语言的节律美
节律是指语言的节奏和音律。冰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排比、对称的句式、同义异形词和叠音词的使用等方式,使语言音节节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从而形成了文章“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和谐一致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第一,为了增强语言的整齐美,冰心往往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突出散文句子的节奏和音律美。如:“于是平常你听不见的声音,也听见了;平常看不出的颜色,也看出了;平常想不起的人物和事情,也一齐想起了;多热闹,多灿烂,多亲切,多新鲜!”(《无家乐》)“故乡没有这明媚的湖光,故乡没有的大海,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故乡没有连阡的芳草。北京只有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的小胡同,灰色的城墙,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寄小读者(二十)》)在这两段文字里,冰心选用了三个“平常……也……”和四个“故乡没有……”的句式,接着又选用了四个形容词非主谓句“多……”和四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这些排比句子使语言畅达明快,富有节奏感,产生了铿锵的艺术效果。
第二,冰心散文所采用的对称、均衡的句式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律美。例如,《图画》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玻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在这段文字里,“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搭配得很对称、均衡,它们的字数、节拍一样,结构也基本一致,念起来使人心里产生顺畅、舒适的。在对称、均衡的句式中,冰心还运用了大量“A的A、B的B……”和“B的A、C的A……”的结构,以突出语言的节奏感。如:“他们拿着种种工具,锄土的锄土,铲土的铲土,安放矮栏的就在场地的边上,安插下小铁栏杆。”(《春的消息》)“那两天,队员们……砌花洞的砌花洞,编席子的编席子,安窗户的安窗户……”(《像蜜蜂一样劳动的人们》)“这圆片里重叠着无数快乐的图画,憨嬉的图画,寂寞的图画和泛泛无着的图画……”晚晴的绿荫,朝雾的绿荫,繁星下指点着的绿荫,月夜花棚秋千架下的绿荫!”“一会儿要到台上,要说许多话,憨稚的话,激昂的话,恋别的话……何尝是我要说的?”(《往事(一)》)“在课室里听讲的我,在院子里和同学们走着谈着的我,从早到晚和世界周旋的我……”(《我》)这些“A的A、B的B……”结构和“B的A、C的A……”结构,不论是描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情景,表现他们在紧张的生产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分工协作,还是描写景色,抒发感情,或者是表达时间匆匆逝过的感受,都起到了很强的描述作用,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在这些句子中,相同的结构形式鱼贯而下,很有节奏感,使语言呈现出整齐、均衡的和谐美。
第三,同样的意思如果在同一语言环境里反复出现就会使语言显得呆板,为避免语言的单调、呆板,冰心选用同义异形词来避免字面重复,从而调整音律,使语言和谐。如《樱花赞》中写道:“在日本,樱花就是多!山上、水边、街旁、院里,到处都是。”《五月一号》中写道:“各人心中有他的理想国,有他的乌托邦。”在这里,“边”和“旁”、“理想国”和“乌托邦”这两组词各自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由于变换使用,防止了用词的重复,使语句显得整齐中有错综,文句活泼,音律和谐。
第四,冰心散文中还有很多叠音词,“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词语的描绘力,加重文字的抒彩,而且由于声音的重叠,还可以加强语句的音律美”。④在《往事(二)》的第一小节中,作者描写了雪中送朋友的情景,是“郁郁黄昏之中”、“绒绒的雪上”、“轻轻地掩盖了我们去时的踪迹”,接着用“我的心因觉悟而沉沉地浸入悲哀”这一句话道出自己的心情。最后,在对生命的感慨中写道:“明明觉得砭骨劲寒;他又匆匆吹过,飒飒地散到树林子里”、“生命的历史一页一页翻下去,渐渐翻近中页,页页佳妙……”,这一连串的叠音词,自由地书写了真挚感情,如行云流水,从容不迫,使人觉得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语言的情理美
冰心散文的语言还很富有哲理,并且满蕴着感情,闪烁着睿智的火花。⑤这一美学特征是从描述多方面内容的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来的。
首先,表现在描写生活和人生的文字里。例如,在《无家乐》中,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语句揭示了生活的哲理,她把家庭主妇比喻成蜗牛,把蜗牛的身体比喻成家,在诉说了无家的种种快乐后,笔锋一转,写道:“上帝创造蜗牛的时候,就给它背上一个厚厚的壳”,“一来二去的,它对这厚壳发生了情感。没有这个壳,它虽然暂时得到了一种未经验过的自由,而它心中总觉得反常,不安逸”,家就是这么一个壳,不管这个壳多么厚、多么重,还是要钻进那个壳,这当中隐含着对家的依恋、渴望,启人深思。又如,在《力构小窗随笔・做梦》中,作者用抒情式的语句,阐释了对生活真谛的领悟:“单调的生活中,梦是个更换;乱离的生活中,梦是个慰安;困苦的生活中,梦是个娱乐;劳瘁的生活中,梦是个休息――梦把人们从桎梏般的现实中释放出来,使他自由,使他在云中翱翔,使他在山峰上奔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写做梦,把梦与生活联系起来,互相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连在一起,从而表达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又如:“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再寄小读者》)“更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愉悦海中永久的灵魂!”(《往事(一)》)在这两个句子中,“快乐”与“痛苦”、“暂时”与“永久”正反对照,互相映衬,从而使作者思想的火花闪耀得更清楚、更鲜明。
其次,表现在描述爱,尤其是母爱的语句中。冰心认为母亲的爱是最纯洁、最无私的。在《往事(一)》中的第七篇,作者描绘了雷雨中大荷叶遮覆了亭亭玉立的红莲,保护了莲花免遭雨点敲打的景象,文中最后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作者借助荷叶和红莲,用象征的手法,赞颂了母爱的一片深情。又如在《给日本的女性》中写道:“母亲的爱是慈蔼的,是温柔的,是容忍的,是宽大的;但同时也是最严正的,最强烈的,最抵御的,最富有正义感的!”一连串的“的”字结构,写出了母爱的无比崇高、神秘和伟大。把母爱写得如此美好、如此深刻,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格之美以及人性的崇高和圣洁,从而使母爱得到了升华。
再次,表现在描绘自然美的词句里。对大自然的欣赏和讴歌,是冰心散文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大自然中一切壮丽的、纤巧的、优雅的景物都被作家独具匠心地摄入自己的镜头,而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美的描述也是很富有理趣的。在《山中杂记・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里,冰心用对比的手法,把山同海作了个有趣的对照:“海阔天空,山却不能给人这样的感觉;海是蓝色灰色的,含着庄严淡远意味,而山是黄色绿色的,未免浅显小方一些;海是动的、活泼的,而山是静的、呆板的;四周是山,光景就显得臃肿、崎岖、僵冷,而四周是海,则是何等妩媚、遥远而璀璨。”通过对比描写,用山衬海,用山的窄、小气、死板、臃肿来衬托海的广阔、庄严和活泼妩媚,不但使我们联想到美,还使我们联想到丑,丰满感性的语言渗透着理性的光辉。
以上所述,从三个方面领略了冰心散文的语言美。它们为我们学习和运用文学语言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美的文学作品必定具有美的语言。
注释:
①汪文顶:《冰心散文的审美价值》,《文学评论》,1997(5)。
②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③刘家鸣:《论冰心散文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色》,《南开学报》,1991(4)。
④黄伯荣等:《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⑤吴龙:《用爱的哲学追求真善美――冰心散文艺术特色新探》,《江西社会科学》,2003(9)。
篇2
温热之邪,途经口鼻而入,首先侵犯上焦肺卫。其传变大多由表及里,由卫气而及营血。因肺居上焦,开窍于鼻,且外合皮毛与卫气相通,主人体一身之表;故温邪外侵,必先犯肺而出现肺卫表证。如温病初期邪犯肺卫,治疗及时,病邪即可外解而不致内传。否则邪不外解,则可由肺卫而内陷心包营分,因肺热内陷心包,致病情之急剧转变,病势重险,故称“逆传”。温病除“逆传”外,尚有按一般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顺传”过程;其病机演变为上焦肺卫之邪,依次传人中、下而焦;如前贤王孟英所言:“温邪始从上受,病在卫分……则以邪从气分下行为顺,邪入营分内陷为逆也。苟无其顺,何以为逆”。
可见“逆传”是与“顺传”相对而言,前者是指病情之急剧变化,后者是指病情之渐进发展。至于温病传变,之所以有顺逆之分,除了与病邪性质和证情轻重有关外,人体正气的强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温邪犯肺,人心“包”的病机浅深:肺与心包同居上焦,主管全身卫气营血的运行。所谓“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即指此而言。由于在生理上卫气与肺相通,营血为心所主;因此,在温病传变过程中,肺与心包病变必然影响到卫气营血的正常运行,而反映出病情深浅的不同病理变化。上焦肺与心包病变中,结合卫气营血分成卫分、气分、人营、人血四种证候类型,以辩其轻重。温邪犯肺病在卫分者,病情轻浅;传入气分者病情较重;传人心包病在营分者病情严重;深入血分者则最为深重。
温病与伤寒的治法辨异:外感温热所见的温病与风寒引起的伤寒是外感病中的两大类型,其发病传变同是由表人里,由浅入深,病机变化均有卫气营血的浅深界限;这是两者在辨证方面的共同之处。所不同者,温病为温邪上受所致,伤寒为感受风寒而成;两者病因性质完全不同,故初期治疗方法截然有异。正如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所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辩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大异也”。
对外感温热病的辨治,首重卫分,因卫分受邪,其病尚浅,只要把握时机,早投辛散之剂,则可冀肺卫之邪,由表而去,从而截断病势,预杜传变。辛凉开肺,便是汗剂之意,首选辛凉轻剂的桑菊之属,如桑叶、、薄荷、蝉衣之类。然而辛凉之品,轻清有余,发散不足,对于温邪郁表,肺卫失和,表闭无汗之证,每难奏捷效。笔者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对于这类症候的治疗,不能囿于温病忌用辛温之说,必须在辛凉之品中,配伍辛香开达,微温而不燥之药,即所谓“加以温药为导”,从而加强开表散邪之力。若纯投辛凉,或逐投苦寒,反有凉遏之弊。如笔者2003年治疗一患者:发热六七日,汗出不畅,咳嗽痰多,心烦懊恼,泛泛呕恶,咽喉红肿,舌苔薄黄微腻,脉浮而数。此乃风温伏邪,蕴袭肺胃,蓄于经络,不能泄越于外所致。处方以薄荷、蝉衣、葛根、金银花、连翘、牛子、柴胡等辛凉轻清之品以解肌散邪,疏泄表热;更加荆芥、豆豉微温开闭透邪,服用2剂而获效。
温为阳邪,最易伤阴,而辛温药物又多具伤阴助热之弊。如何掌握温病初起运用辛温之品的指征呢?笔者主张以汗泻畅否为辨证立法之依据。一般来说,温病初期,表闭无汗或汗泻不畅者,多属卫气闭郁较甚,表邪不能外达,此时须在辛凉之品中伍以辛温药物,以畅汗达郁。若汗出肤润者,则力避荆芥、豆豉等辛温之品,只需辛凉轻散,疏解表邪之味。反之若“汗多不忌豆豉”表散太过,必致误伤阳气,使邪不得从阳明而解,反而陷入少阴,神不守舍,痰浊用事,蒙蔽清阳,气机堵塞;或助阳化火,伤阴却证以致变证丛生。
里热内郁、用辛散透邪
温病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浅人深,如叶天士所言:“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但从临床上亦可看到,温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经过正确的治疗,邪热有由内达外的趋势;这是由于温为阳邪,其性张扬开泄,邪虽内郁,却可表现出病势向上向外的特点。如吴鞠通治阳明温病用下法,主用清解,但只要邪热有外达之势,仍宜因势利导,透泄余热。可配伍辛散之品,利用辛散药物轻浮升散的特性,使内陷之邪由脏转腑,由里达表。如治一患者:“邪郁气闭,而阴证亏耗,以天花粉、鲜芦根等甘寒生津养证之品。滋润作汗之源,用桑叶、豆豉、薄荷等辛散之品,透邪外达。治“伏温化热,蕴蒸阳明气分”之证,以桑叶配以清气泄热之石膏、知母、黄芩、栀子等中药,奏清解透邪之功。治邪人营血,鼻忸吐血之证;以白茅根、侧柏叶、生地炭、粉丹皮、焦栀子等凉血止血之品,同时伍以桑叶、薄荷、淡豆豉,辛凉清解,以泄其温,而且忌骤用滋阴之品,恐温邪不得从阳明而解也。可谓“透营转气”之法。治温邪伏营,逆传心包,而见神志昏迷、妄言谵语、甚则角弓反张等,除用紫雪丹芳香开窍、天竺黄、鲜竹沥、菖蒲等清热济痰外,加薄荷、连翘等透泄之品,以使“伏温由营达气而解”。如笔者治一王姓患者:发热数日,有汗不解,头痛如劈,神志时清时眯,心烦胸闷,时而谵语。此乃”风温伏邪蕴袭肺胃,引动厥阴开滕,拢犯清空,阳升则痰热蒙蔽清窍,恐则引动肝风。遂急投羚羊角、茯神、石菖蒲、天竺黄、竹茹及珠黄散、竹沥等以息风定惊,济痰开窍。服药后神志渐清,头痛亦减,但身热未退;周身无汗,咽喉红肿,吞咽不利。此乃“风温由营及气,由里及表,表未得汗”而已,第2日于原方中又加人薄荷、二花、连翘增加透发之力,以驱邪外出。在治疗里热内郁之证时运用辛散药物,旨在借其疏散开达之力,以助里热外透,并非为解表而设。
篇3
《寄小读者》是冰心在1923年写的。1923年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寄小读者》收集的书信数目是29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天限”的限度与突破:冰心创作的苦恼与转型
三十年代的一个时期,冰心在创作上处于苦闷阶段,此种苦闷她在1936年3月致史天行的一封信中有剀切的告白——
你知道我的身体本来不大好,而且我的零零碎碎的事情也特别多,其实这还不是写作很少的最大理由;我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我的写作,必须在一种心境之下。若是这种心境抓不到,有时我能整夜的伸着纸,拿着笔,数小时之久,写不出一个字来,真是痛苦极了!这种心境的来到,是很突然的,像一阵风,像一线闪光,有一个人物,一件事情,一种情感,在寂静中,烦闷中,惆怅中,忧郁中,忽然来袭,我心里就忽然清醒,忽然喜悦,这时心思会通畅得像一股急流的水,即或时在夜半,我也能赶紧披衣起坐,在深夜的万静中来引导这思潮的奔涌。年来只这样的守着这“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原则,写作便越来越少。有时为着朋友的敦促,随便写些“塞责”的东西,胡乱的寄了出去,等到排印了出来,自己重看一遍时,往往引起无穷的追悔。……自然越不写越涩,越涩越不写,这种情形,是互为因果的,可是我总得不到相当解决的方法。前几天夜里,我夜半醒来,忽然想到“凤凰”,它是一种神鸟,会从自己的灰烬里高举飞翔,——也许我把自己的一切,烧成灰,一堆纤细洁白的灰,然后让我的心的心魂,从这一堆灰上高举凌空,……我想把这段意思写成诗,可怜,对于诗,此调久已不弹了!话说回来,我如今不打算老是等候着这“不可必期”的心境,我要多多的看书,看到好的,也要翻译,藉以活泼我的这支笔,然后,也要不意的,从别人的意境里,抓到了灵感,那时我才写。我对于自己还未灰心,虽然有时着急,我知道我的“天限”,同时也知道这“天限”的限度。……
按,此函辑自天行的文章《记老大姐谢冰心》,文载1946年12月1日出版的《上海文化》第11期。天行即史天行,又名史济行,浙江宁波人,是混迹于三四十年代文坛上的一个无聊文人,常常化名写信给文坛名人,以创办刊物需要支持为由,骗取文坛名家的稿子或信件,鲁迅就曾经被骗写稿。从天行的文章里可知,冰心的这封信是对他的“约稿信”的回复。此信的完整稿曾经刊登于1936年前半年史天行在汉口筹办的所谓“汉版”《人间世》(后改名为《西北风》)第2期上,现以《一封公开信》为题,收入《冰心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3卷,注明写作时地是“三月八夜于燕大”,这“三月八夜”当是1936年的3月8日。只是《全集》篇末附注“本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4月1日《人间世》第2期”,未说明这个《人间世》不是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而是史天行盗续的“汉版《人间世》”,并且《全集》于收信人“史先生”也未加注说明指的是史天行。此处之所以从《记老大姐谢冰心》里引录这个片段,乃是因为它可以纠正《全集》本的一些文字之误,如《全集》本里有这样一句“我知道我的‘无限’,同时也知道这‘无限’的限度”,此中“无限”颇难理解,而据《记老大姐谢冰心》里引录的这个片段,则“无限”当作“天限”,即天才的限度之谓也,这就能够说得通了。
的确,此时冰心在创作上正面临着苦闷和转折:她自觉先前那种基于灵感的创作难以为继——“年来只这样的守着这‘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原则,写作便越来越少。”于是她开始调整,比如,“我如今不打算老是等候着这‘不可必期’的心境,我要多多的看书,看到好的,也要翻译,藉以活泼我的这支笔,然后,也要不意的,从别人的意境里,抓到了灵感,那时我才写。”这是许多人到中年的作家所必有的创作转型——从基于青春灵感的抒写,转到基于直接和间接经验的抒写,甚至是转向“力构”的写作。冰心在这方面经过了相当长的一个调整,直到1939年岁末的《墨庐试笔》,才基本上实现了从基于灵感的写作到基于经验的力构之转型。她写于战时的系列散文《关于女人》就是基于经验的“力构”之作,1943年她甚至还专门写了以《力构小窗随笔》名篇的三篇散文,这些作品都堪称现代散文的精品。至此,冰心已经成功地突破了她的“天限”——天才灵感的限制,而开拓了一个基于经验而写作的“无限”可能的空间。
“诗境何妨壮甲兵”:风云气壮的《送迎曲》
20世纪20年代的冰心诗作,多咏赞母爱、童真、自然,温柔清丽有余而力度不足,是典型的“女新青年”笔触;20世纪30年代人到中年的冰心诗作减少,诚可谓“对于诗,此调久已不弹了”,而偶然弄笔之作,或婉转微讽京派摩登女性的美丽风雅如《我劝你》(1931年),或浅斟低唱着爱的错失如《一句话》(1936年),婉转清丽中复增沧桑之感。此后,冰心的诗笔便基本上停顿了,而转向了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力构”散文创作。
篇5
梁实秋: 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茅盾: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指的是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而且她明白的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她的精神和文学才能,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巴金:有你在,灯亮着。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读冰心的《繁星》《春水》,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读完冰心奶奶的这句名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利用寒假,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书里,都是不同题材的散文,集中于对亲情之爱、人类之爱、大自然之爱以及儿童的赞歌,这些散文就像是爱的哲学,滋润着我们心田,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读着这些零零散散的文章,使我有了沁人肺腑、清新温暖的感觉。
读着读着,我仿佛闻到一阵清香。哦,那是爱的笔墨散发出来的墨香。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其中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慷慨激昂的文字,让我领悟了很多很多。
人们总说:xxx科学家真伟大,发明了这么多东西,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然而,大家却看不到他们当初做的实验不被人看好,那些轻蔑的眼神、嘲讽的话语都曾深深地刺痛着科学家们,但他们把这些都抛在了脑后,终于,通过自己的那份执着,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告诉人类那些遥不可及的事只要通过努力,终会成功。我由衷地赞叹这份执着的精神、努力的过程。像这样的智言慧语书中还有很多。
篇7
《繁星春水》是大作家冰心的诗歌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这就能看出冰心女士认为"母亲"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穷。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生读《繁星春水》有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生读《繁星春水》有感一初读,给我一丝回味;再读,给我一份思考;细读,给我一种温馨。
在《繁星春水》中,我感受到母爱的博大无边,冰心奶奶用饱含深情的笔诠释着母爱,赞颂着母爱。
之前原以为母爱是理所当然,曾以为母亲的严格要求是对我的针对,曾以为母亲的叮咛是对我的不谅解。曾以为她的呵护是对我的溺爱。
那一次却让我改变了看法,入秋,凉爽的秋风吹拂着头发。在路上,我的心情稍稍舒展了。之前,我与母亲吵了一架,愤愤地出门,我不理解母亲的看法,总是说,现在是最紧要的 关头要多吃,除了老师要你看的书,别的书都不要看。于是我据理力争,见母亲拿着鸡毛掸子正要杀来时,急忙跑出门。路上,我漫无目的的走着,过马路时,看见一个小孩欢快地向这边跑来,而他脚下并不是斑马线,远处一辆卡车向这边驶来,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看见路人用空洞的眼神注视这边。母亲一阵惊叫,向孩子冲去,她手一伸,举起孩子,吃力地一转身向马路旁跑去,随后那辆车与母亲檫身而过,我绷紧的弦立刻松了。好险的一幕!母亲看着儿子急得快哭出来了,含糊地说:“叫你别跑,偏不听!怎么这么不听话……”母亲急得打儿子的屁股,当即儿子哇哇大哭。
多少年后,这一幕仍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荷叶亭亭遮挡风雨,为红莲撑起一片天,春光融融播种阳光,为小花送去一份爱,母爱悠悠,是这荷叶,还是春光?《繁星·春水》告诉我,母爱无论是什么,它都是最美的。
正如冰心说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世界上并不是没有爱,而是没有爱的慧眼,用心就能感受那最朴质的母爱。
小学生读《繁星春水》有感二小时候启蒙我的就是古诗。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直到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才更发现诗的魅力。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童心多么美好呀!冰心眼中的孩子都如同天使一般都有纯洁的心灵。我也忽然发现时间过得好快,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愿这份童心能永远保持下去。
“母亲啊!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这就是冰心对母爱的赞颂,我们的生命来自于母亲,所以头发正是母亲赋予的柔丝。母爱无私,总是把自己拥有的全无保留地献给孩子,只希望换来一点温暖和陪伴,这首小诗也告诉了我:等我长大了,也要将爱加倍的还给母亲。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这是对大自然的热情赞美,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细柔弱。感情细腻,形象,含蓄深远,还赞颂过四季,我们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我在《繁星春水》里最喜欢的一首诗,它激励着我勇敢的去追求理想,要坚定不放弃。哪怕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要咬牙挺过去,让自己看到成功的一天不枉之前的艰辛,诗的意思大概也是如此吧。
繁星闪烁,春水涛涛,她让我感受到小孩子真挚的童心,对伟大母爱深深的赞美,对大自然以及世间万物的热爱。但我认为最可贵的还是冰心奶奶对人性的感悟,我爱上了诗……
小学生读《繁星春水》有感三我随身带着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有空就拿出来读读。这本诗集后,我对冰心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序言也是那么精彩。序言中,介绍了冰心的一生。原先,冰心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她在文学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
细细地品味着书中的没一首小诗,让我融入到诗的完美世界中。在这些诗里,我读到了伟大的母爱;幼稚的童真、纯洁的友谊和自然。其中,写母爱的那些诗最能引起我的共鸣。读着,我不禁想起了自我母亲对我爱,
尽管这些爱都体此刻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这是由这些细碎的小事,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由此,我更加珍惜母亲对我爱。
还有一些诗写的是童年,读着这些诗,看着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趣味与难忘,也让我想起了自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样的难忘,有很多趣味的事情还记忆犹新。
在冰心出国后,就用诗来抒发自我对祖国故乡的昔年之情。她的这份情意,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作为一个离家住校上初中的人来,时常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的父母,读了这些诗,更触动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经过大声地朗读这些诗来缓解自我的乡愁。《繁星?春水》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丰富了我的生活。
小学生读《繁星春水》有感四一直习惯于看小说,读散文的我,今天竟然对冰心奶奶的诗集《繁星春水》爱不释手。第一次是在语文书上见过,当时,这一首打动了我: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样简单的几句话,竟然能把人物的心灵刻画的如此生动。于是,我不再单纯的喜欢看小说和散文了。
冰心奶奶的诗集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只是发自内心的把感受记录下来而已,也不是类似于悲剧的那种,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它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所以,母爱,童真,自然就成了她诗歌的主旋律。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见,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纯真,多么的令人回味啊!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用一种愉悦,惊喜的心情去感受春,春就会为你而变的可爱,美丽!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一首小诗抒发了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冰心善于捕捉那一瞬间的灵感,从而构出美妙的小诗。冰心的诗往往是有双重内涵的:一是母爱,童真,自然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童真以及自然的深深赞颂。她的诗并不难懂,简单的诗中往往蕴含着层层哲理,给人以一种无穷的回味和启迪。冰心的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深长,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学生读《繁星春水》有感五放假了,我把冰心奶奶写的《繁星?春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印象很深刻,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一个春日的早晨,流水般的车上:细水洒着古墙,洒着杨柳,我微微的觉悟了我携带的使命。”在诗歌集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诗了。我从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经常忘写作业,天天只知道玩,挨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不少批评。记得有一次数学测试,我在前一天玩了一整天,根本没有复习。我看了看手中的试卷,顿时傻了眼:我一题也不会!于是,我填得乱七八糟,结果可想而知,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我爱贪玩,没有去完成我的使命,那不算真正的成功!
自从有了这本书,我就埋头苦看,慢慢地懂得了自己的使命――努力学习。我开始了完成使命的道路:早睡早起,努力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不再贪玩。渐渐地,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经过几个月的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使命的第一关:得到了全班第二名。我现在才真正懂得了冰心奶奶写的一句令我难忘的一段话:觉悟――承认,试回首!是欢喜还是惆怅?已是两年以后了!
篇8
我是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阳光少年。我热爱读书,因为读书能增长我的知识,开拓我的视野。我获得了“读书小博士”的称号,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和崇拜。
我读过50多本书,加起来大约有500多万字:蕴含哲理的伊索寓言,充满活力的格林童话,丰富多彩的安徒生童话,新奇有趣的科幻小说,绚丽多彩的杨红樱童话,还有冰心奶奶那百看不厌的散文诗……都令我过目不忘。
平时,下课铃一响,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拿出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以后,我也会拿出心爱的书籍细细地品读起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看起书来。
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能把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变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少年,它永远陪伴我成长!
五年级:冰心云灵
篇9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乙]
60年前,我是诵读冰心阿姨那本毛边书页的小读者。
在蓝天下,碧海上,闪烁的星星下,大船的甲板上,
你母亲抱着你,你出了一身大汗,病好了。
我为你欣喜,感觉到了自己母亲的爱。
我也生过大病,妈妈也这样抱过我。
60年来,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我时时想到你那些温馨的语句。听说你病了,在医院里,大家送鲜花,送爱,送关怀给你。
可是没有你妈妈来抱你了。
于是你倦了,你去找妈妈了,投入她温暖的怀抱。
我们失去了你,但是你找到了亲爱的妈妈。
在蓝天下,星光下,在碧海上,你在妈妈的怀里。
带着我们千千万万的小读者、大读者、老读者的爱。
阅读训练:
1.《怀鲁迅》的第1、2、3节中的哪些词语表达出郁达夫听到鲁迅逝世消息后的震惊和急切赶去参加葬礼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鲁迅》中“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一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悼冰心》中“小读者、大读者、老读者的爱”能否简化为“所有读者的爱”?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悼冰心》全文,你认为“妈妈的怀里”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是悼念名人的文章。想一想:两篇文章在文体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初中阶段读过的鲁迅和冰心的作品,比较《怀鲁迅》、《悼冰心》两文的语言风格,说说各自有什么特色以及它们的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 肖学红 刘玉娟拟题)
篇10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别看萧乾先生也跟大家一样受尽磨难,中年被打成“”,下放劳动,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一个接着一个,“”中几度自杀未遂,但他终究是活了下来。到了大气候阴转晴的时候,过上好日子,萧乾先生的天性立刻浮现出来,仿佛一粒千年莲子遇到了水,又顽强地复苏、冒芽、长叶,还能开花结籽,依然亭亭玉立,美丽无比。
萧乾先生在外而永远西服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他的家,表面上看去极乱、极拥挤,来一两个客人没问题,还有地方坐;人一多,三五个,就麻烦了,坐不下,因为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第一,搬家累死人,有钱昌照先生的前车之鉴。第二,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时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也有许多小发明。
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板,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
譬如:书桌下层的抽屉都拉出来,呈状,不用弯腰。
譬如: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
譬如:名片都分门别类地放着,按人名、机关、外国,各装一本,找着方便。
譬如: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
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光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指着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若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勤劳的人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作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萧乾先生是巴金先生和冰心先生的好友,属于密友那一类型。巴金先生说他佩服几个人的才华,一是,一是沈从文,一是萧乾,他自愧不如他们,说才能要差好几倍。冰心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际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
萧乾先生在北新书局当学徙时就认识冰心先生,常被派去冰心先生家送稿费或是取文章。冰心先生那时二十多岁,已是大作家,比他大10岁。后来别人叫萧乾为先生,她则始终称他为小弟。她的孩子吴冰、吴青则称他(原名萧秉乾)为“饼于舅舅”。萧乾先生有过几次婚变,冰心先生常跟他开玩笑,一世门就问:“又离婚了吗?”她很清楚,自从有了文洁若之后,萧乾先生的家庭生活终于完全稳定了下来,他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玩笑归玩笑,冰心先生很佩服萧乾先生的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文洁若当翻译家当了30年,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但她最想翻译的是《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翻。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章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
为此,两个人部废寝忘食地干,早上5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洁若先草译,萧乾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如此整整4年。此时萧先生已是80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尤利西斯》译本出版后,通过傅光明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r全部萧、文二人的《尤刹西斯》泽稿。这是个大宝贝。仔细翻看这份泽稿,可以发现那上面每一句译文萧乾先生都重新译过。意思是文先生“硬译”过来的,正式的词句已是萧乾先生“意译”过来的,后者充满了文采,通俗,流畅,上口,是纯粹的中围话,成了,美文。
我不止一次说过,这份译稿是个活教科书,能教人怎样写文章,怎样改文章,怎样让文字变得活泼生动,怎样变得漂亮。它是个活样板,学写作的人可以从中偷学到许多窍门。这样的活教材很难得,比那些《写作技巧指南》要实征得多,高明得多,而且多达上千页,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同时也是写博士论文的好题目。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一万多字。他的字龙飞凤舞,越写越大,到最后,一张纸装不下几个字,一会儿就写一大厚摞。文洁若先生负责给他抄稿,有时萧乾先生一天写下的东西,文先生要花上一晚上,甚至外加一整夜才抄得完。
就这样,萧先生成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
我说过这样的话:
看过火山喷发吗?
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敏感的人
萧乾先生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大概有四条:
首先,他出身寒苦,在北京的穷苦蒙古人家中长大,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
其次,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中文底子和外文底子都好;
再次,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报道过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第一批随军进入柏林,战后采访过纽伦堡审讯纳粹战犯,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1949年以后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是民盟中央委员,是全国政协常委;
最后,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冷静,情感上又很宽容。
时代前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萧乾先生个人也用血泪付出了代价。萧乾先生的人生道路就是一种典型的路,它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成熟的象征。而这成熟的标志,就是精深而豁达,就是尖锐而不刻薄,就是通情达理,就是有理有节,就是乐观大度。萧乾先生的微笑是有名的,那是智者的微笑,很像弥勒佛。
1995年,85岁的萧乾先生用20天一气写了9篇文章,是一批大智慧的作品,饱含人生哲理,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萧乾先生的目光犀利常常表现在以小见大上,突发奇想,由一件小新闻或者小事中引出一个大结论,像打一个响雷,令人一机灵,挨一猛掌,得出一个顿悟。20年前,出版家协会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璧先生颁奖。这二位均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文章上了头版,而且加了花边。他说,这次授勋有若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没有这些高尚的人和他们勤奋的工作,就没有全民族文化修养的提高。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弘扬了正气。
萧乾先生也常常向历史发出大胆质问,譬如,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连丘吉尔都说过类似的话。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完全是政治家们,包括斯大林在内,玩弄阴谋诡计的结果。想想那个苏德条约就可明白。再想想雅尔塔会议,不外乎是几个强国在瓜分世界势力范围,背着中国出卖中国利益。
真是一针见血,痛快淋漓。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创作成就展:即席讲话,开口惊人。他说巴金先生《随想录》比《家》伟大,其意义比《家》更加深远。他说,他非常赞成巴金先生有关讲真理的论述,他反驳当时极“左”思潮对巴金先生的批判,勇敢地捍卫“讲真话”。池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并不无幽默地补充道,“不敢保汪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r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萧乾先生在现当代文学界的影响力还在于他有几个首创:一、他是中国书评的倡议者和最早的实践者;二、他是中国文学评奖的发起人和最早的实践者;三、他是现代丰义文学在中国的最早的研究者和介绍人;四、他是定斯文学征稿沙龙的创始人;五、他和他的老师斯诺是中国英文版文学副刊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