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散文诗范文
时间:2023-04-09 23:5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国散文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介绍最忌面面俱到
尽管有人认为面试时做自我介绍不流行了,但是准备一份正常语速下3分钟长度的英文自我简介是必要的。首先,自我简介是自我介绍的总纲,是保证你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应对自如的前提;其次,也是有备无患。
如果试图在短短几分钟内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你的简介当然要是浓缩的精品。所以,前奏一般用一句话陈述自己的基本特征即可。然后迅速进入正题,或选择自己最引以为傲的经历叙述,或介绍自己的长处。面试官一般会承接你的自我介绍发问,所以在做自我介绍时最好不要提特别难于讲清楚的事情和比较抽象的概念,因为你的英文水平只够应付普通会话,更何况身处高度紧张的面试氛围中,哪里还能够应对自如。简介不需要面面俱到,因为在你曾经提交的资料中,已有详细的介绍,所以力求在面试中突出重点。
回答语速切莫过快
很多应聘者认为只要在外国面试官前把英文说“溜”即可,其他的无所谓,于是语速狂飙。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形,在你口吐莲花之后,满场静寂,老外目瞪口呆,因为他们没有听懂你赶火车似的中式英文。其实,英文面试的第一目的是让国外主管了解你,甚至对你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展示你的综合素质,绝非单单的语言能力,所以应该首先力求表达清晰。另外语速过快容易给人不自信、不稳重的错觉。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语速快一般体现具备两种不同特质的人,一种是思维和语言反应能力强且协调的人,一种是处事急躁的人,万一人家把你理解为第二种怎么办?
自由讨论应当直白
篇2
1、陆游没有写过。《卧春》是根据韩寒《三重门》一书中《卧石》而改写的。此诗曾在电视剧《利剑纵横》作为幽默片段播放,作者还创作了上百首诗歌、散文诗、现代诗。
2、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汉魏之际的曹操,一生纵横天下,胸怀大志,却自比伏枥茅棚的老马,表达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他在《龟虽寿》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杜甫自喻为“松”
唐代诗人杜甫以松比喻自己扶善除恶的胸怀――“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骆宾王自喻为“秋蝉”
初唐著名诗人骆宾王在任侍御史时,因上疏议事触怒了武后,受诬入狱。一日,他在狱中忽闻“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感而缀诗”,写下了一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表现出如同秋蝉一样“高洁”的品性。
陆游自喻为“梅花”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以凌雪怒放、傲骨铮铮的梅花自喻,表明自己不畏苦寒的高风亮节。他在《梅花绝句》中写道:“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文天祥自喻为“磁针石”
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说:“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人把他的一片报国忠心比作永指一方的“磁针石”,表达出坚定的爱国之心。
于谦自喻为“石灰”
明代的于谦把自己比作石灰,他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立志报效祖国、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鲁迅自喻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的杂文被比作“投枪”和“匕首”。先生性格刚强,很欣赏牛的精神,他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他在《自嘲》中写道:“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牛的那种不求索取、毕生奉献的高风亮节,是鲁迅先生勤勉一生的生动写照。
艾青自喻为“火柴”
诗人艾青曾在诗中写道:“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陶行知自喻为“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了一首《水铭》诗:“杯方水方,杯圆水圆,可以穿石,可以灌田,分出氢焰,化铁之坚,会合百川,白浪滔天,居高临下,马力万千,流汗流血,开新纪元。”诗人将自己喻为“水”,意在表明他要像一滴水那样汇于大川之中奔流不息的心愿。
李四光自喻为“煤块”
为中国摘掉贫油帽子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李四光说:“煤的可贵,在于无私释放出光和热,地质工作者要有作为,就应舍得点燃生命之火。”
泰戈尔自喻为“绿叶”
泰戈尔曾在自己的散文诗中写道:“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
恩格斯自喻为“山泉”
“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它面前轰然倒下,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此诗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勇往直前,向一切恶势力挑战的雄心壮志。
篇4
古代诗歌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诗、词、曲三种形式,而根据载体的不同,还可将其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的是在唐代以前形成的诗歌形式,比如古诗、汉乐府、楚辞等,对平仄和句数没有严格要求,押韵即可,曹操的《观沧海》就是经典之作;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反,对平仄、句数、押韵、字数等都有严格要求,这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中绝句是四句,对平仄、韵律的要求非常严格,律诗为八句,超出八句的为长律或排律,讲究对仗。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载体,古代诗歌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古代诗歌最为基本的特点是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对芸芸众生的悲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现出了刘邦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将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出来。
1.2古代诗歌通过塑造典型的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生活状态,通过景物意境来表达思想感情,将情感充分蕴含到了艺术形象中,大大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比如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中,诗人杜甫就将自己忧国忧民的形象展现了出来,后人也是通过诗歌对他的爱国情感更加钦佩。
1.3古代诗歌对思想、内容的表达通常以最少的语言实现,并通过比喻、象征、通感、典故、双关这些方式来引申含义,引起读者深思和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具有含蓄、精炼之美。
1.4古代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与内容形象相联系,不仅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形象服务,使描写的事物形象逼真、形神兼备,还为意境服务,通过营造出的意境来传达作者内心情感或精神境界。第五,在古代诗歌中有一些特殊结构的诗常常会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比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的出现就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律感或起调作用,另外,意象名次罗列也能使作者描写的特定镜头表现出特定意境。
2.现代文学的创新
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是相对应的,虽然现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创新和延续,但其并不等同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兴起于时期,其发展是随着中国的变革和社会内部性质的转变而不断演变的,时代赋予了现代文学社会主义因素,这就明确了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并由此促使了现代小说、散文诗歌、新诗、杂文等新文学题材的产生,而在抒情、描写和叙述手段方面也表现出了浓厚的现代气息,从而与世界文流更加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在语言方面,新文学时期主张废除文言文,而采用具有现代化的白话文,现代科学民主思想主要通过现代语言来表现,白话文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读者的阅读障碍。瞻观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其现代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外国文学思想,通过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吸收和内化以及对古代传统文学的反思,现代文学体现出了非常丰富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距当今时代较远的古代诗歌不同,现代文学无论是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在情感坐标上,都更容易引发当代读者共鸣。然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不仅是吸收外来文学营养使之民族化的过程,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之现代化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古代诗歌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之重。
3.古代诗歌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
3.1写作方法的应用
在古代诗歌中,非常讲究意象运用和虚实结合,通常会采用留白写作手法,并注重情感抒发,现代文学中的一些诗歌、散文作品的抒情方法对古代诗歌就有所借鉴。另外,比喻、拟人、通感、双关等都是古代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现代文学中多有应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在作品中无一不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讲究起承转合,这对于现代文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后人的写作开启了一条畅通之路。很多现代学者作品的形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古代诗歌的影响,特别是现代诗歌、散文、歌词这些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其所具备的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留恋,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古代诗歌的艺术水准和研究意义。中国作家谭亚新就通过一系列作品传达着诗歌古代到现代、现实到联想的写作手法,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现代文学的语言、情感魅力。
3.2主题思想的应用
古代诗歌通常以简短的语言来表达主题内容,比如对事物的赞美之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现实生活的抨击等,从这些主题思想和内容中能够看出诗人厌恶什么、欣赏什么、向往什么,这对现代文学有着积极影响,很大一部分现代文学的境界是从古代诗歌中得来的,特别是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更是激励着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的衍生,拿鲁迅、闻一多这些爱国文学家的作品来说,我们能从作品中感受到古代诗人比如屈原、杜甫、陆游等的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现代作家如汪曾祺、林清玄在进行写作时就是抱着传统的文人姿态。不得不承认,古代诗歌具有非常优美的意境,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读者读这些诗,不管是在心境上还是精神上都会产生一种满足、舒缓和升华之感,现代文学中许多作品内核是诗人的情怀,而那些韵律、形象和语言则只是诗人思想的外壳。以《诗经》为例,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创作方式主要以现实主义为主,在《诗经》中,有很多反映当时劳苦人民生活状态的作品,这对现代文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鲁迅的《阿Q正传》就传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流派。
3.3表现形式的应用
诗歌作为最初的文学形式,从古至今的文学积淀成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巨大动力。《诗经》是最早的写实诗,《离骚》是最早的浪漫诗代表,而之后,以杜甫为代表的写实派、以苏轼和李白为代表的浪漫派都得到了发展。虽然近代推崇白话文,但是在很多新诗体的作品中我们仍然能捕捉到古代诗歌的痕迹,比如《尝试集》中,就较多应用了旧体诗词,《三弦》中,作者沈尹默则应用了古乐府,此外,鲁迅、戴望舒等众多作家的优秀作品中也常常能看到旧体诗词的影子。
3.4在文学发展上的应用
对于现代文学创造具有指导意义的还包括古代诗歌中所包含的“极致”的问题。首先,古代诗歌的“极致”反映着古代诗人、词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和文在古代都被视为正统文学,很多诗人将诗歌创造当做一生事业,在追寻诗歌艺术的道路上,他们不惜历尽磨难,不断攀登,最为典型的就是唐代诗人王维,而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一个作家要达到艺术的“极致”,就应苦心推敲,勇于追求。其次,任何一个诗人要达到艺术创作“极致”,都需要具备坚厚基础,比如诗人的艺术文化素养、生活经验的积累、对待诗歌创作的态度、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品格境界等,这些都决定着作品的格调,决定着诗人的思想情感能否顺利表达出来,作为现代文学学者,如果能够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进行创作,写出高境界的作品就不再是一个难题。再次,现代文学领域应不断推崇古代诗歌中的“极致”,这并不是说每个诗人、作家都要达到杜甫、李白、王维这些古代诗人的高度,而是强调现代诗人在创作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弘扬,学会运用作品调节人们精神世界的冲突和矛盾,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忧愁、苦闷、紧张、焦虑、孤独情绪,以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4.结语
篇5
一曲《国家》在十一国庆晚会,在沸腾的天安门广场向祖国发出深情祝福: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与家连在一起……这一刻,每个人都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心跳、祖国的大地如此深情。
穿越历史,回到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西施,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爱国情操故事流传千年。
从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著名剧作家邹静之担纲编剧的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歌剧《西施》揭开面纱。编剧邹静之是该剧的一大看点,也是一大疑点,如何还原一个历史上的西施?邹静之揭称“《西施》已经在我心里演了无数次,她与美人儿无关”。这是邹静之继《夜宴》后再次“操刀”歌剧。
《西施》剧情:公元前494年会稽山一战,越王勾践落败于吴王,走投无路,承诺越国永世臣服。为奴三年后,吴王夫差终于放他回到越国。为了保全、重振越国,勾践将美艳的越女西施和郑旦送进了吴王豪华的宫殿。在吴王夫差用珠宝、美酒堆砌的爱恋中,西施时时刻刻心念着自己的祖国。大将军伍子胥始终反对吴王放勾践回国,并认为西施和郑旦是红颜祸水。在酒宴上劝谏不成,他愤而将郑旦当场刺死。西施悲痛欲绝,以死相逼,使吴王杀死了伍子胥。伍子胥的逝去让越国增强了战胜吴国的信心。越王勾践趁机发兵,横扫吴国,血洗前耻。在战败的吴宫中,西施换上自己祖国的服装,盼望着回到故乡,而她等到的却是深怕西施抢夺自己王后之位的越后……
对于如何表现这位中国家喻户晓的美人,邹静之有自己的理解。“我没把西施当成一个美人来创作。在这部歌剧里,她是一个胸怀自己祖国的女子,为了祖国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远赴他乡。这也不是个普通的儿女情长的故事,这部歌剧里有爱,但没有寻常爱情。就像全剧的第二个咏叹调《春天的鲜花开满伤痛的祖国》所表现的那样,越国的女子浣纱,虽美却带着凄凄的亡国味道。” 邹静之表《西施》将会是一场悲剧,因为他认为“悲剧更有力量”。
对而言,歌剧《西施》其实是国家大剧院设计的一个命题作文,但他却觉得“戴着镣铐我会跳的更远”。他坦言:“我是一个愿意写内心,不愿写故事的人。西施这个人物家喻户晓,我想来到剧院看《西施》的人不仅仅是来看一个热闹故事的。”为了找到《西施》真正的“精神内核”,邹静之曾一度陷入“困境”,后来他特意游历了西施的故里诸暨,研究了几乎所有与西施有关的史料、走访了多位史学家、哲学家后,最终从历史的尘封中“找”到了西施。“那里的山水比我想象中的要具体,不那么高古。一个女子就是从这里走过去,为了祖国,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远赴他乡。但最后,她的归宿却无从考证,一说随范蠡泛游五湖去了,这是喜剧,但另一说,她是被越王的夫人沉江而死,这是悲剧。”
而为了使《西施》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充满“东方”的气质和“高古”的情怀,他也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最终为《西施》创造了一种非常“西施化”新鲜语体,即一种类似于新诗与散文的语言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即“带有散文诗韵味的,但用的意象是很高古的东西。有难度,但是上口,又不像是流行歌曲那样没有节奏、没有内在音韵的感觉,它是有感觉的。”这种全新的语体使全剧散发出浓郁的诗意和深沉的浪漫,更随处弥漫着《诗经》的气质和影子,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释怀的无奈与悲伤。
在邹静之看来,《西施》完全没有了西方歌剧中语言的隔阂,会让人觉得更加亲近。从剧本的准备到最终完成,邹静之用了大约半年时间,“真正写起来很快,因为我每天都在写作,剧本是一个可以伸出去的翻无数美妙跟头的跳板,只要找到了语言方式和结构之后就很快。但最痛苦的是,人家老问你,你写到什么时候了。我只能说没找着呢!”
邹静之创作剧本,有一个“秘诀”:就是先找到一种和剧目本身完美契合的语言方式,这样就能一气呵成,特别顺畅地写就。在写作《西施》之前,邹静之翻译了《诗经》里的《绸缪》。绸缪树心、今夕何夕、遇此良人……《绸缪》是捆柴火。 “正在用绳索捆着那柴草,天上的三星啊出得这样早,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让我遇见了你,你是那样的你,让我可怎么好”。它很朴素,就是这么几句话。翻译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天翻译一会觉得不对第二天再改过来,突然跟民歌有点像,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诗歌的体验。
再一个我觉得我们说莎士比亚,我们称他永远是诗人,但他所有的戏剧跟诗永远接近,我觉得诗跟戏剧是最接近的。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38-01
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富。”诗言志,诗传情。因为古诗词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古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古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古诗词的优美意境。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词的新思路。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从诗文入手,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事物,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到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面浩荡,江面上一叶孤舟,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帆只剩下影子了;眼一迷糊,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
古诗词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而古诗词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所以不妨把音乐引进来。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后来一段配乐朗诵,以此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感情,并在一首首乐曲里提升对文化的倾慕和敬重。
二、通过朗读,合理发挥想象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通过朗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又如在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的朗读时,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配以旁白“多么繁荣的景象,但是现在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蘩华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同学们很快就投入到了诗的意境,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
三、多元教学,入情入境
篇7
模板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很快结束了,回想起这其间的点点滴滴,我不禁又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法洒脱的现代诗,这些好诗都让我们禁不住拍手叫绝。我们在学习古诗与现代诗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与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象也要比古诗更新奇、更富创意。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短小的古诗寻么难读懂了,现在,我还真佩服大诗人们能写出这样简练精彩的诗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老师让我们在课外找来了许多诗,并在班级里诵读,这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走入诗歌的殿堂,感受到了诗歌的奇妙境界。
另外,我们还当了一回小诗人,我写了一首《小乌龟》,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当然其他的同学写得也不错,李辛夷的小诗《星星》写得十分童趣,活泼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小星星的调皮与可爱;陈颖莹的诗作《蛋糕》写出了她妈妈对她的关怀与她对妈妈诚挚的感激与深切的爱,写得十分感人,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们还将自己的诗歌写在制作好的小卡片上,一张张精致的卡片代表着我们的天真与梦想,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的儿童诗,首首都那么精彩,我们静坐着,听着他人深情的朗诵,一起遨游在诗海里,感受着一首一首的小诗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余,我们还展示着自己收集的诗歌知识,并互相提问,这让我们的课间充满了乐趣,有许多兴趣浓厚的同学开始制作诗集,有的同学还别出心裁,与绘画好的同学合作,一同配上优美的插图,一下课,我们便围在一起,乐此不疲地交流着诗歌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本次活动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童诗及同学们原创的充满乐趣的小诗,全都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时不时地回想这充满魅力的诗歌,回想起诗歌带给我们的影响。啊!诗歌,你是多么美妙,我为你感到深深的骄傲、自豪!
模板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欣赏诗歌,学习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诗,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诗,从中体会到了诗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了现代诗和古诗。我尽情的欣赏这些诗人千古传颂的作品,我新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柳永、高适,还有唐宋四大家关汉卿、郑关祖、白朴、马致远。我又认识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亚、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凝集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题材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在诗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觉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诗比作细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诗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颗。我要继续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诗歌的无限乐趣
模板三: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
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秉承中华诗歌优秀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组织小组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店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感受了合作的快乐。在诗歌朗诵会中,我的诗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活动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3.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自发地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了每个人应该干的活,如:我们这组就由马昕宇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将收集来的资料按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这些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诗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徐火通(teng)《御儿舟中别朗公》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融入了钟声与鸡的鸣叫声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在这当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拿王昌龄的《出塞》来说,这首诗我是通过收集诗歌背景资料来理解欣赏的。在资料的帮助下,我体会到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有历史变迁,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的是出征的人还未回来,多少个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有龙城飞将的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当然,欣赏诗歌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诗歌还有一大妙处,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当你觉得很疲倦时,不妨试试,闭上眼睛,跟着诗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那种感觉是你死读书读不来的。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4.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会给诗歌分类,欣赏诗歌,还学写了儿童诗呢!。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也知道了许多。
从上个星期三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开展了这个活动。我们分好了小组,计划好每个人都干些什么,要怎样做之后,便开始匆匆忙忙地去准备。
我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打开了我的百宝箱书柜。我就拿起了一本《古诗70首》来看。里面蕴含许多精彩、与众不同的诗。打开这本百宝书,可以闻到一阵又一阵古时诗人作诗的诗味。李白的《赠汪伦》表现出了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绘了江上渔民冒风波危险、辛苦捕鱼的生活画面。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写出了宋代家夏天农忙的情景......
我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创作了几首小诗,每一首小诗中都感受到天真活泼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诗歌是很优美很有旋律的。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生动。我还知道了许多学习方法:了解诗的深刻含义,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有丰富想象力地去写诗歌......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是个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
第六单元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诗海拾贝》,另一个是《与诗同行》。在《诗海拾贝》这一部分主要写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和外国诗。《与诗同行》这一部分主要写儿童诗、诗歌故事等内容。在诗歌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好知识。
在这次综合性的学习当中,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如: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每六个人分为一小组制作一个小诗集。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而且还学会怎么把诗歌分类;这样会更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的诗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应为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乐园。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想象力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带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
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3.想象画面.
篇8
一、设计活动要体现语言空间
首先,要把握语言的精当,正确理解文本。准确理解文本内容,除了宏观整体的分析层次、梳理结构、概括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语言为突破口进入文本,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分析《社戏》中景物描写的段落时,本人设计了“我认为 (词)用得好,好在写出了 (或表现了)”的形式,通过小组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鲁迅先生的心情,分别从视觉(朦胧在水中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似乎听到歌吹,婉转悠扬的横笛)嗅觉(豆麦和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的风)等方面着眼,以江南的美景烘托了“我”看社戏的愉快心情,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理解和把握。从多次教学的情况看,这种从语言活动着手,分析理解文本的方法,不仅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阅读教学灵活自然,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
其次,要积累品味语言,培养语言素养。语言的积累形式多样,有摘抄,背诵记忆,除此之外可以采用语文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搜集积累。事实上,有些语言不是教师通过反复的朗读或诵读能够解决的,关键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语言品读才是内化语言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诗歌里的语言。如在诗歌《错误》教学中,本人设计了这样的语言品读环节:诗歌第一节中“莲花的开落”能否改变成“开落的莲花”?原文那样写有什么好处?接着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解答,由小组探讨到全班活动,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莲花象征什么?第一节长短两句各暗示什么?诗歌第二节用了两个比喻(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心是小小的窗扉)写思妇的心,她的内心充满了什么?“向晚”“紧掩”两个动态的词语倒装后有何作用?“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惟不揭”四个否定句说明了什么?“美丽”和“错误”矛盾吗?学生探讨的问题有的是句式的运用(倒装句式、否定句式),有的是修辞的运用,有的是音调和音韵,有的是情感的表达,有的是主旨的询问,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覆盖了全诗,这样一个互动环节设计强化了学习语言的方法,增强了品味语言的能力。
第三,要通过语言活动,拓展延伸阅读。如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在初读理解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本人设计了用多媒体展示: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思维顿然被激活,有了创造性想象发挥,用“过河遇,友人惭曰:‘望君谅之,鄙人明知,与君斯行,久不至,此乃无信,令公子以理训之,我已悔之,令公子言,吾当终生行之’”等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了不同的理解,展现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和丰富多彩的思维形态,通过拓展性阅读,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潜能,使学生的文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紧密相联,达到了语文教育、人文教育和文化教养的统一。
二、教学情境要体现对话空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文本作者在创作时,他有意无意地留下了创造空白,发现创作空白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学生通过注释,背景介绍及过程阅读,会逐渐进入文本内部,形成期待视野,学生就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产生感悟和体验。如学习散文诗《风筝》,面对二十年前自己所做的一件小事,在袒露悔恨感情的艺术描写中,既表达出浓浓的手足之情,也贯穿着自我批判的意向,同时也包含着对虐杀儿童天性的封建礼教的批判。初读,才会把握作者真挚丰富深刻的情感;精读,才将有了“精神的虐杀”“不幸的惩罚”“惊异和悲哀”深层的理解,感悟鲁迅向来认为“善于自责和反省,是一种美德”,真正理解作家创作意图。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平等伙伴,更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指导者,课前搜集材料,介绍写作背景,课堂上示范阅读、指导阅读方法,组织随机阅读集体思考,要提供给学生多种阅读的“脚手架”帮助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多重对话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学生与他人协商接收别人信息的“外对话”,听取后反思加工成“内对话”,教师在指导学习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尝试,有的放矢,教学相长。
三、朗读感悟要体现情感空间
“感人心者莫大于情”,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忽视了情感教育,阅读教学中“情景交融,寓情于理,陈情达意”的艺术特征无法把握,想象力、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阅读教学中处处要为情感的空间做渗透和铺垫。
首先,要饱含深情的朗读,渲染情感的场景。文质兼美的课文要用普通话来读,往往音韵和谐,铿锵有力。“读”,不但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的快慢、注重声调和音量,更重要的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文章里蕴含的感情、哲理、意境以及“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讲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配上了《松花江上》的曲子,通过饱满、浑厚、坚定的朗读,让学生揣摩节奏、语感、情思,进而感悟出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及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篇9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苏州园林》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在讲《春》时,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北方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教学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三、用功能多样的实物展台加强反馈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学习了《苏州园林》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幅“学校花园图”,同学们的设计各具匠心,我选取其中的多幅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他的笔头练习都可以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
四、讲授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情节。
大凡记人记事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情节。在记人叙事的课文中,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中国人民铮铮骨气的文天祥;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于一身的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毫无民族偏见和有严谨求实精神的藤野先生……事先,我都制好课件,上课时把图文并茂的课件放映出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
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篇10
一、导语创设情境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从精彩的导语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美的钥匙。它不仅开感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秘的角落。”优美精致的导语,可烘托出特异的情感氛围,将学生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每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导语,创设出一种相对应的情境,通过巧妙的语言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珍珠鸟》一文中,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想认识吗?”板书课题,教师接着提出问题:读完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珍珠鸟是怎样从怕人到亲近人的?它和作者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在学生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时转入新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教师深情叙述道“同学们,记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这是少年时期立下的誓言。青年时期的他,为了寻求真理远渡重洋,并写下了‘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豪言壮语。就是这样一位怀揣着救国救民理想的人,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在他任总理期间,他仍然为了民族的复兴,中华的振兴日夜操劳,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总理平均每天只休息3个小时,3小时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今天我们就随作家何其芳的笔,走近,走进他一夜的工作。”因的形象距离现在的孩子有些远,这样的语言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建立初步形象,奠定情感基调,激发进一步阅读的期待。
二、讲故事,谈感受创设情境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194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在学习这一课时,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孩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揭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惨祸,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一对父子在地震灾害侵袭时,用深深的爱创造了一段奇迹。此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读课文,并初步感受父爱。
三、画面、音乐创设情境
《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的“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像,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音乐是启动人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而音乐是最好的情绪牵引者,能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老师引领同学们诵读古诗文时,配以优雅舒缓的古筝曲,整个课堂定会充盈着古风古韵。当老师有感情地描述迷人风光时,用优美地轻音乐做背景,学生听时,是怎样一番身临其境地感受。若学生朗诵充满豪情地文章时,配之以激情澎湃地音乐,学生在这乐声地引领下,更能把自己地感情流露出来。而在音乐声中练笔写话,也能更好地积淀情感,从而有感而发……像学习《月光曲》一文时播放同名曲,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艺术的魅力;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那送别的文字配以哀乐,没人不为之动容;学习《梅花魂》时播放《我的中国心》,使情感得到升华,使爱国心在心头久久萦绕……
四、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1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表演,不仅能够丰富朗读形式,增强朗读效果,还能够动态地、活灵活现地展示课文内容,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如,学完《赤壁之战》一课,学生对于三国人物、三国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习课文时又不可能让学生滔滔不绝于那个三国鼎立时期,那些众多的人物,那些极富魅力的故事。为满足学生一吐为快的愿望,更为了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历史,也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完《赤壁之战》一课后,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大话三国”的活动课。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把自己早已知道的和最近看书了解到的三国人物、三国故事讲给大家听,并且加上了自己的评议。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更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表演情境的创设,融合了读、思、演、评于一体,学生充分地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再现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