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7:2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绘工程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测绘工程师论文

篇1

1.1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衔接

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于2011年正式启动,它是为了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测绘领域的工程师人才进行培养,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已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实施。测绘领域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卓越计划的逐渐实施而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工程能力在企业参与培养过程后有了较大提高,显著增强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也使企业在过去只担任用人的角色得到了改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企业一方面要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一方面要指定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指导。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要有一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研究、生产项目的管理组织,结合企业需要选择研究方向作毕业论文

1.2与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相对接

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是原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在测绘行业建立的职业资格制度,自2007年3月1日起实行。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测绘行业管理,规范测绘行为,强化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提高测绘作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开展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本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经过1~2年的工程实践,应该满足注册测绘师的从业要求。在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阶段,必须根据注册测绘师的从业要求,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团队结构,加强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高级测绘专业人才。测绘工程专业集实践性、技术性于一身,实行的注册测绘师制度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仅仅局限于熟练掌握专业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够进行一般测绘项目的生产上,更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具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中,要避免本科阶段大量单一的、零散的、片面的实习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有注册测绘师必须具有的从事测绘工程系统设计、施测、管理和评价能力,成为较高专业素质、技术全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注册测绘师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术,而且具有管理、服务、法律意识;不仅要有掌控全局的工程能力,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1.3依据CDIO理念构建能力培养体系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导向是需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进行构建。作为一种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教育,测绘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教育以培养适应工作实际需求或特定的行业且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要对人才需求及行业背景进行认真的分析,且以行业及社会调研为着手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在对职业目标进行设计和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且所用到的能力、技术及知识要符合企业行业的需求,主线是“构想—设计—实现—运行”能力,这些能力是培养职业所需求的;要以明确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及课程设置,对核心专业能力素质进行提炼为基础形成可行的全面人才培养方案。

2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建立科学、合理、渐进、创新并与理论教学交叉配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坚持以面向工程、面向企业、面向社会为准则,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开发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切实培养适应测绘生产、管理、科研、服务一线需要的测绘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

2.1全日制测绘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特点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将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研究生生源结构从原来的以非全日制为主转变为以全日制为主,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虽然培养目标都一样,但过去的非全日制在职专业学位硕士至少都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经验,进校深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补充系统的专门知识,而且不涉及就业分配,专业方向明确,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长处。而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一般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生,为达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就必须在学习期间加强实践环节,并且以此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方式

实习实践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根据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实习实践的组织工作要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1)与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行业企业建立专业实践基地,由学院组织和选派研究生去工程和管理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2)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或与测绘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3)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测绘行业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4)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测绘类相关专业实践单位,从事测绘工程相关的实践工作。

2.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陪养方案的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三个专项实施:测绘工程文化实习、工程项目案例现场实习、工程项目研发与设计实践。1)测绘工程文化实习此项实习作为综合实践的一部分,计入综合实践的相应学分。通过深入到企业或工程现场中参观、调研,感受测绘工程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结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介绍,了解测绘工程行业特点、实施规范和技术规范,了解测绘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测绘工程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发展方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学习实践的目标和任务。2)工程项目案例现场实习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案例,由参与工程项目实施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学习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过程,包括项目的招标、调研、技术设计、施工、组织管理、评估验收、总结报告和新技术应用或研发等。既包括成功的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和实践经验,也包括失败的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和改进措施,深刻认识承担测绘工程项目应具备的工程能力和素质。3)工程项目研发与设计实践在校内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正在承担的测绘工程项目或测绘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真刀真枪”地开展项目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要求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现代测绘新技术解决工程项目的难点、重点问题,培养独立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研发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2.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考核

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实践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专业实践汇报会,由学生本人汇报所进行的专业实践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实践单位鉴定表、实践日记、实践简报、实践检查记录等资料以及一线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3结束语

篇2

2011年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正式启动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共同打造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测绘人才队伍。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测绘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卓越测绘工程人才。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硕士生

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2011年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1]。“卓越计划”的第三个特点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4]。因此,开展卓越测绘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必要而又迫切。建立科学的校企联合“1+1”培养机制,将学校培养环节与企业培养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理论知识可对企业的实践和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企业培养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反馈[5-9]。本文就校企联合“1+1”培养机制过程中,校方、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现状进行一定的探索,改革目前与企业联合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的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发展理论。

1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测绘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现状

为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测绘工程师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按“1+1”分阶段联合培养。依托企业建立培养基地,形成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培养过程包括校内培养、企业挂职培养两部分。硕士生在学校、企业挂职培养的时间(包括学位论文时间)累计分别为1年。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学校上课,时间为入学当年9月至第二年3月;第二阶段在企业挂职培养,时间为第二年4月至第三年3月;第三阶段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和答辩,时间为第三年4~6月[1]。为加强硕士生在企业的培养效果,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和企业各派出一名导师联合对单个学生进行指导,在培养过程中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硕士生在企业期间要与校内和企业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报告有关工作学习情况及遇到的生产和技术问题。企业导师由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家担任[10-11]。在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于实践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校内导师和学生对实践方向研究兴趣不浓,与企业研究方向出现偏差。2)企业:方向较窄,知识面不宽,创新能力不强,但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和需求为指导,较注意短期效益,存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较低的弊端。3)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2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在仔细分析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突显的问题后,决定在现有培养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个培养阶段设置以学校或企业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的培养模式,在每个培养阶段学校和企业均积极参与,为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做出一定的努力。

1)第一个培养阶段学生的培养原则为重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阶段应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学校须按照培养方案设置理论课程教学。同时,企业采用以下4种方式参与教学:①定期举办企业讲座,让学生和校内导师积极与企业一起探讨目前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问题与难点的创新思考,引导学生和校内导师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②组织校内导师和学生去企业参观,在实际参观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创新点,进而以理论方式指导企业。③定期举办企业名人讲座,感受测绘工程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④学校定期与企业交流,加强企业对卓越测绘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认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要求,引导企业创新需求。

2)第二个培养阶段学生的培养原则为重实践和创新。此阶段应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负责引导学生熟悉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与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交流,以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改革现有的生产流程,引导社会发展。在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定期开展学生、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导师较强的理论基础,改革现有技术路线,将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

3)第三个培养阶段学生的培养原则为确定研究方向,在企业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试验,掌握论文书写能力。此阶段应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充分利用高校导师的科研优势及人才培养优势,企业导师可给予一定的研究方向建议,利用企业具备的完善的试验平台进行创新试验,企业具备的实际生产能力推广学生的创新成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结束语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高校教学质量中的突出短板,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启动的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测绘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现状,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期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推动我国测绘行业发展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蔡昌盛,戴吾蛟,朱建军,等.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J].测绘,2013,36(5):235-237.

[2]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3]焦明连.卓越测绘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研究[J].北京测绘,2012(6):102-104.

[4]冯甜甜,程效军.“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27-29,36.

[5]焦明连,周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1):102-104.

[6]朱庆伟,孟鲁闽,刘蓉洁.地矿类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初步实践[J].测绘科学,2012,37(5):229-231.

[7]焦明连.“卓越计划”视域下校企联合培养测绘人才的探讨[J].测绘科学,2013,38(6):198-199.

[8]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47-55.

[9]马俊海,曲建光,李秀海,等.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8):38-40.

[10]戴吾蛟,朱建军,邱斌,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3):54-57.

篇3

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空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各方向学生在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里选课),要求毕业生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课程体系

1.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以课程设置为主线。在构建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基于信息化测绘的特色,跳出了传统教学计划的框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重塑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测绘工程专业2013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了以下5个原则:1)强化通识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研究型测绘工程专业教育。2)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测绘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培养复合型宽口径高素质人才。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加强专业和课程创新探索与国际化建设,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与国际视野。2.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2013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总体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大部分。通识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及“英语、体育”课外,还包括交流与写作类、数学与推理类、人文与社会类、自然与工程类、艺术与欣赏类、中国与全球类、研究与领导类等七大领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选修一定的学分。交流与写作类课程有“表达与沟通”“科技写作”“PracticalEnglishWriting”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数学与推理类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统计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文与社会类课程有“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识“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四书》导读”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人文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对自身和社会深入思考能力等;自然与工程类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物理”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分析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等;艺术与欣赏类课程有“音乐欣赏”,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与欣赏能力等;中国与全球类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开阔世界眼界、国际化思维、战略思维等;研究与领导类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专业课程有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3大系列。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有:测绘学概论、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专业主干课程:摄影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大地形变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工业测量、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空间数据库原理。实验和实践课程: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毕业设计。10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其中“测绘学概论”等8门课是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这两门课主要是针对信息化测绘要求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而增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专业方向必修的课程,另一部分则按专业方向分模块设计,具体情况见表1。在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中我们加大研究型课程的力度,每个模块的专业主干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实习或者两者兼之,老师在主讲此类课程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留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或者实习得到解决,这种主干课程配课程设计或者实习的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我们加大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在专业课程系列中,开设部分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应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主讲这些课程的主要由学院聘请的外籍教授或有留学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er-rortheoryandleastsquareadjustment)”“GNSS原理及其应用(GNS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大地测量学基础(fundamentalof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geodesy)”“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geodesy)”等。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需要的学分是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是66.5,占总学分(150学分)的44.3%,专业课程学分80.5,占总学分的53.7%。在专业教育中,其中必修课程学分39.5,占专业教育学分的49.1%;选修课程27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33.5%;集中实践教学8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9.9%;毕业论文或设计6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7.5%;各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总学分(含毕业设计、课间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情况是: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方向27.1学分,占总学分的18%;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29.8学分,占总学分的19.9%;航空航天测绘方向29.5学分,占总学分的19.7%;地理信息工程方向28.5学分,占总学分的19%,具体见表1。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学院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方案中有3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此外,我们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规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任意选修学分。

三、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培养依据,以测绘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与测绘企业密切结合,整合已有的专业课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不细分专业方向;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全面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卓越的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能;加强工程实践环节,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13版培养方案,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其中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同,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和空间数据库原理)则涵盖测绘工程专业的4个专业方向。实验和实践课程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共分3个模块。一是工程基础实习模块,有“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和“地图编制实习”;二是工程专业实习模块,有“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和“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三是工程综合实习模块,有“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测绘专题”“专业实习”。第三模块的工程综合实习以及本科毕业设计都将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总学分(含课间、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环节)是37.3学分,占总学分的24.9%,明显高于其他4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代表了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也与世界先进的工科教育理念相接轨,其最大的特色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工程测量;人员素质;现代科技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一、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在目前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工程论文范文奋进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立稳人生坐标,在各种考验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抵御能力。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随着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关技术之间的有机地结合,测绘科学正在向实时化、动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未来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必须以先进的思维方式、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巧、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依托,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领域。在熟练掌握测绘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运用各种测绘仪器设备、有效解决各类工程中的测量问题的基础上,将经典测绘方法和先进技术、传统仪器和现代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全站仪、测绘机器人或自动测量系统等新型设备,进行测量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逐步推行数字一体化作业方式。正确运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和快速定位等,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并为建立各个领域的专题信息系统提供不可缺少的数字地理空间信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家园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三、广博的相关知识一方面,由于测绘工程贯穿于各类工程的始终,而这些工程主要涵盖土建、水利、交通运输、电力、地矿、农业、林业、房地产、海洋等领域。从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竣工到营运管理等过程均离不开测量。测量技术人员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设计者和施工者之间的中介人。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测量技术人员必须熟悉相应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保证施工各阶段严格做到:“按图放线,按线施工”。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种管理制度如何与国际上认同的制度相兼容,已经成为摆在各个领域的重要问题。注册测量师作为众多注册工程师中的一种,及时引入能提高测量人员素质,促进对外开放,开拓国际市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注册测量师制度已实施很长时间,并享有极高的威信。就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而言,各类专业测量师所从事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土地测量师”可承担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水道测量等业务;“工料测量师”可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城市开发以及矿业、石油化工方面进行成本预算咨询、成本计划、招标与合同、工程结算和工程管理等工作;“产业测量师”可开展产业调查及估算、地产买卖、物业管理等业务;“建筑测量师”则在建筑物的策划、兴建、保养、收购等方面提供法律、设计、文书、监督和保险等一系列的服务。如此等等,这充分说明注册测量师所承担的工作,涉及范围之广、运用相关知识之多是超乎我们所想象的。因此,对我国工程测量技术人员而言,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地矿工程、海洋工程、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人文社科、工程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调整知识结构,适应专业工程师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四、娴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世界,计算机正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迅速深入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作为信息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测绘科学,与计算机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密不可分。从野外数据的采集、内业计算、处理、分析、绘图到信息化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图形绘制、图像处理、程序设计、系统管理等。积极探索计算机在测绘科学中应用的新方法、新途径,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实时的、可靠的、多维的信息资源。

五、高超的外语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相连,人才的流动、市场的竞争,将给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内人士在境外承担工程建设项目或在境内承担外资、合资企业工程建设的机会越来越多,外国公司在我国承揽工程项目的情形也将不足为奇。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接触与交往日益频繁,而注册测量师制度的推行,更有利于测量人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从而迫切要求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具备高超的外语水平,能看懂外文资料、签订外文合同、制定外文计划、听懂外国语言、顺利与外国人交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自身执业水平。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法,测绘法,五个统一

 

一、提高认识、加强机构建设

为了促进城市测绘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程序化,使城市测绘事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89年建设部相继发出了《关于加强城市勘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城市勘察测绘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制定和颁布,明确了城市勘测工作的方针、任务、职责和管理体制,对于推动城市勘测行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法》第十六条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具备勘察、测量及其必要的基础资料”。这从法律上明确了城市勘测成果是城市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实践证明,城市勘测成果缺乏,就会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而影响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因此,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抓好城市规划工作的同时,也应该花大力气抓好城市勘测工作。要加强管理,没有机构不行,没有人管不行,我们必须严格依据《城市规划法》、《测绘法》的法规,建立健全城市测绘管理机构,迅速开展切实有效的城市测绘管理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以防止城市测绘市场失控给城市规划、建设造成危害。

二、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市场管理

目前,城市测绘工作还没有普遍被人们所重视,社会地位相对还比较低。人们对城市测绘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误解,片面认为,城市测绘工作是城市规划部门为收取建设单位费用而变着法子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可有可无的一项行业。论文格式。要提高测绘工作的社会地位,就要搞好立法,加大《城市规划法》、《测绘法》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加强管理。长期以来,由于测绘管理工作未能及时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测绘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测绘市场的混乱,一些非法测绘单位及个人在从事测绘,绘制的地形图在使用;有的地形图用的是假定坐标、假定高程,地形图的比例尺、坐标、高程系统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正常实施,影响到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测绘法》明确规定了必须杜绝无证测绘,所有的测绘单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在取得相应的等级资格后方可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测绘工作。严格控制无证施测,加强城市测绘市场管理。论文格式。从城市发展和总体规划的要求看,从事城市测绘都应该具备测绘资格和遵守城市测量规范,任何无证单位及个人在城市进行测绘是不允许的,任何测绘单位要进行城市测绘必须依照城市有关管理法规,向城市测绘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进行严格审查,然后发给城市测绘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五个统一”,即统一坐标系统、统一高程系统、统

一图幅分幅编号、统一技术要求、统一资料管理。

三、加强城市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

城市勘测主管部门还必须督促城市勘测单位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城市测绘质量管理,有利于加强对城市测绘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测绘市场的治理整顿。提高城市测绘成果、成图质量,是保证科学地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勘测单位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按照建设部部署,由城市勘测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达标检查验收,以推动勘测单位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行工作,它为城市规划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是城市各项用地和建设项目定点、放线的基本手段。论文格式。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各项规划、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进程。优良的城市测绘成果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基础、城市建设效益的可靠保证、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所有测绘战线的工作人员,对成果成图质量负责。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测的一切成果成图力求高质量,坚持自检互检的好作风。各级检查验收人员都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图式和测区技术设计书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成果成图,违反规范作业的成果成图有权拒绝检查验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施测,将给国家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院在质量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措施,一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对所有的成果成图实行三级检查,二级验收、总工程师负责制度。所有工程都有任务书和具体要求,大型工程、重点工程都有技术设计书。我院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量手段,可靠的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测绘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关键在于单位是否严格实行检查验收制度,是否重视质量管理。因此,加强技术业务管理,提高成果成图质量,确保测绘资料的真实性,是目前测绘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城市勘测单位在进行城市工程测量时,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绝不能违背规划要求测量。特别是一些道路中心线定线、楼房施工成线等,必须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实地放线,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否则难以保证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城市规划能否正确实施,完全靠勘测单位的严格把关,所以,我们的工作心须认真负责,在精度和操作上严格执行测量规范。在征地、施工放线中,必须满足规划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城市测绘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必要的成果审验制度。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测绘成果、成图须由主管部门审验,不经审验不得使用。同时,应严禁使用假定坐标、假定高程,一个城市只能使用一套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以及图幅和编号,决不允许另设第二套,确保测绘资料的统一性、系统性、完整性。

四、加强工程实施竣工验收测量

目前道路、管线、地下人防工程还未实施竣工测量验收,建筑物定线验线也没有采用解析法采集数据;城市基本地形图按照常规方法测图的周期长,不能及时反映现状。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影响了有效的城市管理与决策。尽管测量单位有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新的测量手段,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施工各项技术要求实地放线,但由于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还不是十分雄厚,仪器设备也不够先进,在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质量,特别是一些缓和曲线、曲线等路段。另外,有些房屋开发公司为了增大建筑面积,施工时不严格按勘测单位放线进行施工。所以,加强工程实施竣工测量检查验收是完全必要的,将实测成果及时提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为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

总之,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其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而城市测绘成果、成图则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资料,是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实施城市总体现划的基本保证。加强测绘市场管理,确保城市测绘市场步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刘绪争. 加强城市规划监督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 (10) .

[2] 刘学.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1) .

篇6

推荐权威刊物:《中华建设》

国内刊号:42-1732/TU

国际刊号:1673-2316

创刊时间:1994

发行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38-307

出版地方:湖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收录:ASPT来源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期刊介绍

中华建设期刊社简介

《中华建设》(月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家建设部和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一份行业综合期刊。在新的一年里,她将在建设部和各级领导的指导下,继续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全力打造新的品牌,努力做大媒介传播平台,为中国建设事业和城市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华建设》以“宣传建设法规、反映行业动态、探讨热点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为宗旨,及时传播国家关于建设行业的方针政策;报道省内外、国内外重大建设信息;探讨与研究建设行业的新情况、新问题;追踪与透视建设行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宣传与介绍湖北省以及长江流域建设行业的经验与成就;反映基层呼声,为企业排忧解难。

中华建设期刊栏目设置

特稿、新世纪论坛、专题报道、人物专访、建设论坛、城市空间、住宅与房地产、村镇天地、城市建设、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房地产建设、水电建管、建筑新技术、地勘测绘、项目管理、招标投标、交通航运、工程材料、环保治污、装饰装修、园林绿化、新农村建设

中华建设期刊最新征稿要求

一、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

二、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三、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

九、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十、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联络,请作者提供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

篇7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施工质量 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与使用寿命是高速公路建设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十余年来,我国先后开展了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和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托。为了适应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积极引进国外成熟技术,深入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正在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另一方面,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现象的原因主要归结为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问题的认识也得到了普遍认同。 尽管已经引进大量先进设备,但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材料、工艺,特别是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显见不足,此时,严格的第三方质量监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控制

1、原材料质量

首先抓集料检验。从加工性、结构性两大指标狠抓落实,粗集料要注重尺寸、形状、松软质和粘附性指标。要求施工单位签订供货合同时要注意保证粗集料筛分级配变异小,保证石料软弱颗粒、白云石、长石的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细集料应注重控制砂当量。

2、选择合理的拌制设备

首先要保证拌和料的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相互匹配,拌和料必须具备全过程自动控制,能够分析数据、核定生产数量,能够进行拌和质量分析,最好具有匹配的二级除尘装置。拌和机选好后。再优选沥青加热设备、矿粉的外加剂添加设备及装载机等附属设备,从它们的性能和供需能力上确保与拌和机配套,以满足拌和机生产要求为准。

3、优化拌制工艺

在生产中,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保证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是关键。主要标定条件有以下两点:大气温度或供给集料温度为15℃或20℃,集料平均含水率为5%,热集料出料温度为160℃;最大骨料粒径不超过20 ram;粉料含量4%一5%;沥青含量4%一7%。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拌和料不待料、溢料少,就要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关系、筛网孔径选择、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等。

三、沥青混合料拌和的监理控制

拌合厂必须配备足够试验设备的试验室,能及时提供试验资料,并应将试验人员的资质及试验设备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必须在承包人对下承层整修好,并且已做好精确放样而全部工作都已得到监理工程师检查和批准的下承层上进行;所有到达现场的沥青材料必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并且进场的材料每车均进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检验1次。普通沥青应当测绘出粘温关系曲线,确定施工温度;改性沥青由材料供应商提供施工参考温度;监理工程师应对所有进场的沥青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对进场的不合格材料应清理出现场,不得用于工程。

四、沥青混合料的运输监理控制

混合料尽可能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车的数量,根据生产能力、车速、运距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配置,并留有适量富余的备用。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为了确保摊铺温度,并防止漏料造成污染和防雨,所有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车辆都有用油覆盖;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车箱清理干净,车箱底板及周壁要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水

五、摊铺的监理控制

在混合料摊铺之前必须对下基层要严格进行检查,包括轴线偏移情况,也要检查平整度、拱度、标高进行情况,合格后方可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铺装。同时也要按图纸要求油量大小浇洒沥青透层、粘层或进行下封层处理。在开始摊铺混合料前,必须考虑路面边缘包括路缘石或拦水带的具置、还要掌握其埋置深度,将路缘石按标高要求进行布置,并将其基础及背侧要填料饱满井夯实,同时要确保其缝宽1cm左右均匀、顶面要平整、砌筑要牢固、线条要顺直。沥青混合料摊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根据路面宽度确定摊铺机宽度,摊铺机宽度应以1个车道或2个车道宽为宜,避免产生离析;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前提,所以摊铺机要连续摊铺,人员分两班施工,保证人停车不停。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和其他设备的性能确定,一般按少于5m/min的速度进行摊铺,连续不间断地缓慢、均匀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者停机,力争不收工不停机,停机超过30min应做成平接缝。监理工程师在这期间负责检查,包括沥青混合料摊铺的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混合料温度,不合格之处,及时纠正,确保摊铺质量。同时在没经过压实前的摊铺路面,禁止车辆和人员通过。

六、路面压实的监理控制

保证路面达到设计的密实度和良好的平整度,满足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碾压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实现工作目标,关键是要使沥青混合料在适当的温度下实施碾压。尤其是初压阶段,应尽量在规范规定的温度区间内的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内完成。在施工组织上.首先要做到拌和机和傩铺机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必须匹配,即拌和量略大于摊铺量.使混合料摊铺在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条件下进行;其次要做到随铺随压。碾压分段方式应改变以前那种将路面分成一定长度的碾压段,让压路机压完一段再往前移动碾压下一段的习惯做法。这种分段方法的缺点是:压路机的折返位钱基本上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会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摊铺好的混合料不能得到及时地碾压,碾压温度有所下降。而应使压路机紧跟在摊铺机后面一定的距离内碾压,每次都压到离摊铺机约15 m左右才折返,随着摊铺机不断向前,压路机的折返位置也跟着向前移动。这样即保证了碾压温度,又不影响平整度。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过程中,较常出现路面推移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压实效果,尤其是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最大。压实过程中的路面蠕动推移,使在摊铺过程中已弥补的下层的不平整,叉凸现于压实层的表面上。在碾压路面下面层的压实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推移现象.一度困扰着施工的顺利进展。当时对发生推移的混合料进行取样,及时进行了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和矿料级配组成试验。

七、路面面层接缝处理的监理控制

接缝有横向和纵向两种,高速公路应避免纵向冷接缝。由于施工中断及每天施工段落产生的横向冷接缝,应由有经验的人现场指挥,操作工人工作熟练,做到施工前接缝处的表洁干燥,旧面涂刷粘层油与新面粘结,由现场监理人员检查验证。

结论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响因素较多,其施工监理控制关键是人员、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各种试验及检测。施工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周勇.邓芳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 2012(11)

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竞赛;实践教学;创新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 课题名称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BC1211059

作者简介:宋高嵩,男,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工学硕士,教授,从事工程:土木工程教学,研究方向: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林莉,哈尔滨理工大学 ,副教授。王晓东,哈尔滨理工大学 ,讲师。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土木工程(建筑、道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包括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个层次的教学计划。该计划的特点是:文理渗透的公共基础,系统宽厚的技术理论,灵活多样的专业方向,多维立体的实践体系。在教学内容上[1] ,精选课程内容,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减少必修课门数,增加选修课门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含量。方案设计[2]如下:

公共基础课(人文社会+数理化+外语+计算机文化+体育等)一公共理科平台

专业基础课(力学+地质水文+测量+材料十结设十土木概论等)一大土木基础平台

(两大平台)+(道路+桥梁课程模块)一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两大平台)+(结构工程课程模块)一建筑工程方向

从以上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具体到每个细节和环节来看,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操作性不强,目标不明确,难道就是增加或者减少几门课程就做到创新了吗,人才的培养素质就提高了吗?从事土木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程质量意识。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造就适应现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工作体系。经过四年的学校生活,在浓郁的育人氛围中,养成人才必备的优良素质。目前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尤其实践环节,缺乏考核标准,尤其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不合理。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发,探索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1. 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1.1计算机课程的上机训练与考核的创新改革

传统的上机训练是学生上完理论课后,组织学生到计算机室练习,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练习非常不感兴趣,尤其很多学生几乎每人一台笔记本,结果造成上机效果非常不好,打游戏,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把学生上机训练的内容,设置成游戏通关的模式,学生每过一关,相当完成一个上机训练项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过关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这种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两者结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土力学、建筑材料试验课的创新改革

土力学、建筑材料试验课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但由于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再加上目前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另外,土力学、建材试验课接触的试验原材料如沙土、水泥、石料等较脏,环境差,造成学生参与意识差,试验无从下手,试验数据不准确,效果不理想等状况。这类试验课改革的思路是教师上课前先把试验项目告诉大家,让学生分组上网收集资料编写试验项目所需的原材料、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当然,上试验课程前教师可以先领着学生参观试验仪器,并检查试验准备情况。上实验课时,教师主要负责检查,纠正学生试验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并且鼓励学生在实验时提出自己对实验方法、试验仪器的改进、改良,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上实验课时不知所措,到上实验课时自己尽快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多得。当然,比较理想的的土力学、建筑材料试验课程的上课方式是采用集中训练的方法,土力学一周,建筑材料3~4周,让每个学生在实验室独立系统地完成每一个试验项目,采用抽签比赛的方式进行考核,效果会更佳。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试验员资格考试,获得试验员资格证书的成绩评定为优秀。

2. 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包括混凝土楼盖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单层厂房设计、房屋建筑学、梁桥工程设计、结构工程基础设计、桥梁基础设计、钢结构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施工组织、道路勘测设计。这些课程设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设计计算分析,另一种是计算分析和结构外形设计。

对属于纯粹计算分析的课程设计,例如,施工组织中的概预算计算分析,路面设计中的厚度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桥梁基础设计等、建议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分析软件来代替繁琐的手工计算,把学生从枯燥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学生尽可能地掌握软件使用技巧,有可能的话,让学生参与计算程序的修改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造价员从业资格等考试,对获得造价员资格证书的学生,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成绩直接评定优秀。

对于属于结构外形设计为主,计算分析为辅的课程设计,如房屋建筑学、桥梁工程设计、路基挡土墙设计、单层厂房设计、道路勘测线形设计等,建议教师在上理论课时就把课程设计题目提前布置下去,鼓励学生采用纸质模型、绘图渲染等手段表现设计效果,最后课程设计期间,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设计中,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例如房屋模型大赛、桥梁模型结构大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3. 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地质实习和生产实习

对于认识实习,传统的做法是参观城市的著名建筑、著名桥梁和预制厂等内容,写实习报告的形式完成实习内容,为了增加认识实习的知识性、趣味性,在参观的基础上,聘请有关工程师、项目经理实地讲解和讲座的形式,实习成绩考核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评定。

对于测量实习,可采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学校附近的公园、小区联系,为他们测绘地形图,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测绘水平,另外,开展测量竞赛考核活动,例如,水准高程测量大赛、导线闭合测量大赛,既提高学生的测量技术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又可以公平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同样,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测量员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的给予奖励。

对于地质实习采取实地踏查与鉴别分析相结合,采用矿石鉴别大赛等手段,提高学生岩石鉴别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鉴赏水平。

对于生产实习,多年来一直采取与生产相结合的办法,学生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第一线,顶岗挂职锻炼,实习结束后写一份实习报告和交一份实习鉴定进行评定成绩,总体看来没什么大问题,但在成绩考核方面,应根据学生工地实际情况,在实习期间拟定论文题目,结合工程实际撰写科研论文,实习结束进行论文答辩,对优秀论文推荐杂志发表,实习产学研一体化同步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水平得到真正实质性提高。

4. 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提高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的重要阶段,应该从选题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根据学生大学近三年多来的学习体会、就业情况、考研情况以及将来的自身发展情况综合考虑。

对于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着重从科研能力方面培养,在毕业设计阶段跟着导师从事科研工作,撰写切实可行的科研论文,对于能发表EI、SCI检索的论文,毕业设计按优秀成绩评定。

对于已经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应根据就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将来的就业要求,实行双导师制,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各指派一名指导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可以在用人单位提前实习就业,在此期间完成毕业设计或者论文,但必须和工程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工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者有所创新,例如改良、改进试验检测方法、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等,只要有创新点,就可以完成毕业设计,有发明专利的成绩直接评定优秀。

对于未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重点从工程基本训练方面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例如,道路线形设计、玻璃幕墙设计、超市设计等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另外,鼓励学生从基础做好设计,把基本知识掌握牢固,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每个设计。在设计中让学生体会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端正就业态度。最后取得设计、就业双丰收。

5、结论

培养创新型土木工程本科人才,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应该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处处体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思想和方法、手段。我们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各个教学阶段分析研究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思想,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尽可能地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高等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使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逐步向“以学为主”转变。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形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方面,与企业的合作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本科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不仅需要有全面的知识,而且需要有更好的适应性、开拓性,有更加灵活的创新意识和更加健全的创业心理。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这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创造了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细节入手,贯穿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宋高嵩,曲贵民,林莉.构建土木工程(建筑、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探讨[J].硅谷,2009,(7):157.

篇9

关键词: 规范;方法;测量监理体系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n som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y, population growth and land resourc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more and mor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s appear, and these buildings model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ity i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he overall city planning, personnel must complete the measurement of work measurement.

Key words: specific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supervis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目前,我国的民用和工业建筑呈现结构复杂的特点,并且建筑设备和装修标准要求较高,所以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对测量精度要求非常高。总的允许偏差值一般情况在设计图纸中有说明,由于施工时也会产生误差,因此测量误差只能控制在总的总偏差值之内。;另外,由于建筑平面、立面造型既新颖又复杂多变,所以要求开工前先制定测量方案,仪器配备,测量人员的分工,并请有关专家论证确认后方可实施。

1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特点

如今,近年来工业与民用建筑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拔起,大量的建筑对于城市的规划产生了较多的影响,因此建筑中的施工测量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对于保证建筑数量,方便下一步的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从施工到交付,这一过程相对其他建筑其测量监理过程要复杂的多。因为工业楼体施工复杂,加之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在很大程度上对监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民用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电路的走向,避雷设备的植入和声像设备等都是工程测量体系的重点部分,督促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设计图纸上的位置、几何尺寸、高程进行施工放祥,做好自检、互检、复查的质量检查工作,测量人员在施测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确保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同时,工业与民用建筑在施工中也要无一例外的搭建防护棚和防护设备,在确保自身施工技术人员安全的同时也要为周边设施及人员着想,很多建筑在修建顶部时会无法避免的抛出高空坠物,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工程上的监管遗漏很大程度会影响施工进度,甚至对自身形象有所损失。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监理测量方法

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监测监理主要是利用旁站和现场检测法。旁站检查可以根据工程施工的难度、复杂性和稳定性选择全程旁站、部分时间旁站以及检查抽查中的一种形式,旁站检查在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等施工时要特别加强。检查的作用是对测量过程中的施工方法进行控制,查看是否按照技术规定和批准的技术方案使用仪器、配备操作人员、使用计算方法等。现场检验就是在旁站检查的基础上利用监理自备工具或是承包商的仪器复核校对建筑物的几何尺寸、平面位置、高程等,这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现场检查的作用就是保证各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的位置、尺寸、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允许限差之内。现场检查的方法是在施工现场用仪器检测施工承包单位的测量成果,包括复核业内数据。

3 如何建立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监理体系

在国内的建筑工程测量中,施工的质量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在加强有效的监管的前提是要有大体的规划,如测量前的指导学习、测量过程中的有针对性的监工检验和施工后的测量等,在施工前做好测量数据的整理,做好数据资料的传达工作,使施工人员形成有效的执行力,一切都按照图纸数据等书面资料判断施工质量,并有重点的进行施工测量检验、监督管理,主动出击,主动预防把握工程重点及主体要求,形成施工测量标准,这样才能在施工测量监理过程中形成体系,轻松应对。为了使工程进度和主体建设有序进行,可实施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3.1 根据项目监理大纲制定测量监理细则。工程建设的核心在于工程质量,质量控制在三大目标(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中是最根本的。工程的质量直接受到测量放样成果的影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实现利用的是业主通过合同关系委托建设监理单位全面、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质量的控制问题就是监理人员日常大量繁重的任务,所以监理细则必须严格制定。

3.2 测量监督细则内容。国外在建设项目监理制度方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我国却刚刚起步,并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逐渐迈进,所以要使参建各方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监理工作的性质、作用、方法和监理工作程序详细了解。根据每个分部工程实际情况、精度要求、限差标准等制定监理计划和细则。在测量监理细则中,要明确测量监理人员的职责、工作方法、步骤、手段以及测量的精度要求和保证质量应采取的必要措施等。

3.3 测量监理工程师职责。担任测量监理工程师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必须很高,经验必须丰富,同时管理能力要强,对工程建设、行政管理、合同管理有较丰富的经验,熟悉行业规范标准,有相应职业证书,而且具有一定协调能力。他们要有能力来指导施工单位加强管理,应用测量新技术,将施工中的测量技术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主要职责有:

①勘察确认工程现场的测量控制点,提供审核设计阶段需要的测量技术总结报告和成果资料,甚至负责起始点位的复测、抽测工作。对施工单位的加密控制测量方案进行审核,检查、复核和复测施工单位临时设置的测量控制网点,对施工单位保护重要监测网点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其定期复测,看他们是否有真正落实。②对承包商是否依据投标书的标准配备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进行审核检查,要求其限期调换不符合规定的人员和测量仪器,依据行业规定对其所使用仪器按时进行检定,有权制止使用精度不达标或超过鉴定期限的仪器。③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放样技术方案和测量工作计划,还有它们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核检查,现场旁站或实测查验重要部位的施工放样报告。可以对施工单位在施工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发出工地指示和监理通知。④采用监理单位自备经法定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或检测,形成检查记录并按要求归档。⑤配合工程验收,对已完工程组织对它们的测量检测。对己完工程的测量检测工作整理汇编。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监理应运而生,工程建设市场必须经此与国际惯例接轨,它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服务行业。把工程项目监理制引入到我国的建设领域,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在扩大建设项目规模的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测量建立在工程监理时要对施工图纸、合同和相关政策、规范、标准,认真掌握。将监理师的权威性在艰苦细致工作的过程中树立了,坚持“独立、公正、科学、可靠”,使工程测量监理保质保量的完成,从而使得工程质量、工期、投资得到更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全德;;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技术方法与设计[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振宇;;浅谈数字化测图[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3] 夏淑玲;郝桂菊;刘博洋;;使用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制作城市平面图的方法[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4] 李汝雯;;关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预测[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篇10

关键词: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

1. 引言

随着数字地形图的广泛应用,为了便于进行空间方面的量测和分析,人们对它表示地物和地貌高程的方法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借鉴二维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面(或高程)模型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二维数字地形图在空间表示和应用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测绘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想法。

为此,本论文主要对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技术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可靠有效可行的数字地图测绘技术,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地形数据及表达方法分析

地形数据即为表现地势走向的地貌数据,包括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两种信息,这两种信息目前主要通过野外测量、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和现有地形图数字化三种方式获得。航空摄影测量一直是地形图测绘和更新的有效手段,其所获取的影像数据是高精度大范围的DEM生产最有价值的数据源。另外,近年来出现的干涉雷达、激光扫描仪等新型传感器数据被认为是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最有希望的数据来源。通过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可获取较小范围、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形建模数据,同时也是对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图数字化的一种补充。实际工作中,具体采用何种数据源和相应得生产工艺,一方面取决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应用的目的和对数据的要求,包括DEM的分辨率、数据精度、数据量大小和技术条件等。

三维数字地形图是用规则格网和高程注记点来表达地形地貌的。为了不影响地图符号表达地物和地形,采用分布规则的格网式DEM较为妥当。格网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相应地形图的分辨率,一般说来,地形图的比例尺越大,对地物和地形表达的精度就越高即越精细,则格网就越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制图区域地形的复杂程度,一般说来地形越复杂或越破碎,为了表达地形时不失真,格网就应越小。在一幅地形图上,考虑到在实际中,有的地方地形比较复杂,而另一些地方则比较简单,可用四叉树结构来表达格网,即用大格网来表达简单的地形,而用小格网表达复杂的地形,即采用横向的多分辨率技术表达地形。构建三维数字地形图时,必须确保DEM与线划地形图是同一个空间参考框架下的;编制地形图时,可将DEM格网点放在一个单独的图层上,这样可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它。高程注记点反映地面上坡度变化处的高程。

3. 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应用探讨

3.1 三维地形数据的采集

三维地形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外业采集,主要是利用全站仪采集地形点的三维空间数据(包括平面坐标及高程)。由于受通视条件、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只能采集地形特征点的三维空间数据,地形特征点一般是指山谷点、山脊点、洼地、山脚点、山顶等等。由于这些特征点的密度不够和分布不均匀。这样在对有些地区的地表高低起伏就很难精确的表示。二是:内业加密,就是将外业采集的数据,通过内插的方法对特征点的密度和分布进行有效处理,获得分布均匀,密度适当的地形点及高程,使其更能详细的反映地势的走向。

在利用全站仪野外获取三维地物数据测量时,地物底部特征点数据的获取是比较容易的,难点在于怎样获取地物顶部特征点数据。以建筑物为例进行说明,其顶部特征点的数据可以通过测量其相应的底部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然后量测其高度的方法获取,也可以放置棱镜到顶部特征点上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取,还可以用无棱镜测量进行建筑物顶部特征点的方法获取。其中,无棱镜测量对于没有反射的物体不能进行测量,因此在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用无棱镜测量会严重受到通视条件和反射条件的制约,使的测绘工作量大,效率低,有些建筑物的顶部特征点甚至是采集不到的,对深巷的建筑物底部特征点也很难采集到。当然,还可以在建筑物顶部进行数据采集,此方法也存在通视条件的限制,还有很高的危险性,因此对于大区域测绘是不现实的。

3.2 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

实际地面通常不是光滑和均匀变化的,因此在采集的时候会产生断裂线问。对于植被茂密、树林覆盖地区,数字摄影测量采集时无法切到地面,这样就不能准确的反映植被覆盖区的实际地面趋势,为了使其精度能够满足要求,可以在这些地区采集散点方式进行测量,以便能真正的切到地面的地方进行数据采集。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进行野外测量的方式进行补测才能达到精度的要求。具体面向三维地形数据的采集测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 定向建模

定向建模之精度是影响整个产品精度的关键。定向建模的工作流程:用黑白影像建立立体像对进行手工或自动内定向、相对定向核线重采样绝对定向裁切核线影像立体模型建成。

(2) 数字高程模型DEM

DEM、DOM可由单模型获取,也可由批处理直接生成。创建DEM及镶嵌工作流程:先进行影像相关创建像方DEM像方DEM编辑创建物方DEM物方DEM检查编辑建立新图幅物方DEM接边物方DEM镶嵌DEM成果。

创建像方DEM前,要先对每个像对中的特征点(峰顶、谷底、鞍部及地形突变点)和特征线(山脊线、山谷线、地区突变区线、面状地物的范围线等)进行量测。量测特征点和线的目的是获取像方DEM相关的初值,对像方DEM进行编辑。

(3) 数字正射影像DOM

每个像对的物方DEM编辑后即可创建正射影像,并进行DOM的镶嵌。正射影像分为黑白正射影像和彩色正射影像。先创建每个像对的左、右黑白正射影像,合并左右黑白正射影像后,选择镶嵌线对黑白正射影像进行镶嵌即生成黑白DOM产品。

(4) 数字线划测图

在定向建模完成之后,如不需要生成DEM、DOM产品,可直接进入向量测图模块进行测图。在向量测图模块中,图廓及内外整饰自动生成,已测向量能够实时显示(放大、缩小、编辑等)和映射至立体,具有联机编辑、实时符号化功能,利用测图模块提供的这些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图和编辑,实现测图、编辑一体化。

3.3 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的误差分析

(1) 全数字摄影测量的精度和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相比一定有所不同,如:光束法区域网加密与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加密的精度差异,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没有机械传动误差、图纸套合与清绘误差、展点误差、主距安置误差、读数误差等等,出现了影像匹配误差等。

(2) 图上的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主要来源于:像控点点位中误差、房檐改正误差、加密点点位中误差、影像扫描中误差、影像匹配中误差和定向中误差等。

(3) 航测成图高程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于:控点高程中误差、加密点点位中误差、相对校正中误差、定向中误差和测绘动态中误差等。

4. 结语

本文从三维数字地形图的相关概念、数据采集的方法和三维数字地形图的绘制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因而是值得推广的,另一方面,三维数字地形图数据的采集与测绘,还有很多的技术细节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这有待于广大技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与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岚.三维数字地形图及其应用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2, (5):10-11.

[2] 李清泉,杨必胜等.三维空间数据的实时获取、建模与可视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继周,李成名等.城市三维数据获取技术发展探讨[J].测绘科学,2004,29(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