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的散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06:5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席慕容的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席慕容的散文

篇1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

我国开始实施“三网融合”对现有媒体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困难,使得全媒体融合仅仅停留在理想阶段,没能在实践中大展身手。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和民众中的传播者,其地位不容忽视。近些年来主导民众生活的广播电视业发展迅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校目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环境下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目标

在广播电视传媒业,媒体融合对它的冲击和改变体现在多方面:第一,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垄断特权被打破,广播电视新闻信源发生了改变。民众被动接受新闻的地位也变成了主动索取并且还可以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主体明显不同;第二,广播电视传播的方式由原来的单向直线传播变成了现在的双向循环传播,从以前传播机构对民众的传播变成了现在的多种媒体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第三,改变了传媒技术平台、传媒组织结构以及媒体的信息管理模式,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媒体”型新闻传播人才。随着多种媒体的融合,以及传统媒体向数字化的过度,传媒之间的信息载体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甚至有趋同的现象。因此,具有跨媒体工作能力的新型新闻人才将成为未来广播电视新闻产业的首选。部分新闻工作者将不再仅仅是为了一个媒体部分进行服务,而是同时为多个媒体部门或者是信息的机构进行服务。记者所采集到的娱乐信息和新闻可以同时被多种媒体所使用,成为多个机构进行信息的素材。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新闻人才极度匮乏,只有将更多的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成“全媒体型”人才,才能满足如今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具备复合型媒体素质。传媒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高校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却严重落后。根据传媒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最需要的就是具备复合型媒体的高素质人才。深圳市融创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移动互联网平台服务与支撑为主要业务的大网络公司,其总经理就说过,对于网络传输行业,招收的员工必须要具备专业技术,但是对于媒体方面人才就需要有创新的意识,需要的新媒体人才更是必须要有创新的勇气,对待客户要能够引导其潜在的需求,随时捕捉客户心理动态,既要求招收的员工懂技术,又能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具备专业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所谓的复合型媒体素质就是要具备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人员的采、写、编等专业技能,能够胜任节目策划、现场直接报道,对于栏目、频道的运营模式和新闻报道语态也能完全掌握的全面性人才。因此在对新媒体人才培养目标上就应该符合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媒介经营、视频传播以及国际双语新闻传播主题等多元化、带有前沿性和拓展性课程。

二、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路径

(一)按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定位。从办学目的来讲,社会需求是专业定位和方向设置的主要依据。因而,办学院校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对广播电视传播人才的需求,应当自觉地调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方向与定位。各行业类院校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借助自身的学科优势,只有找准专业方向定位,才能办出特色。在专业方向定位和学科架构上,我们要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维,要有“大广播电视”的概念。有自主设置权的高校新闻院系可以根据传媒业界需求和社会需求来设置新专业及其方向。此外,各普通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跨院系、跨专业合作,注重文理交叉,实现优势互补。这样做更有利于复合型广播电视传播人才的培育。

(二)将媒体融合加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在媒体融合的新环境下,各专业的教学内容要进行根本上的创新和改进。在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中加入媒体体融合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专业形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

(三)创建实践基地,全面增强学生能力。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悟理论知识的真谛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工作中将专业知识融会其中,既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可以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快乐。传统的实践教学只是表现在校内外实习,但是一般高校的实习时间都是比较集中和短暂,在理论教学中很难将其插入其中,所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开设必要的实训课程,或者与企业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已经成为未来众多高校的发展趋势。

(四)强加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来说不可或缺的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进而提升教学质量。针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特殊性,高校可以聘请传媒行业专家或者传媒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能够进行授课,通过他们对业界发展趋势的介绍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度;还可以让媒体专家参与到学生的课题或者项目当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实践环节,把教师的研究课题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跟随教师共同进步。此外,学校可以培养教师,让其拥有广播电视新闻领域从业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师资团队。

三、结束语

传媒市场的环境变化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变化,新媒体冲击下的传媒产业给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工作带来的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应顺应市场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传媒人才,推动传媒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好.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城市地理,2014,(8):72-72.

[2]徐Y.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才智,2015,(30):56-56.

作者简介:

篇2

1、席慕蓉古乐府所表达的感情:每一次爱恋都是一次心碎的过程,愿幸福的继续幸福,孤单的不再孤单。

2、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记忆广场》、《成长的痕迹》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倾听文学的声音

小时听妈妈讲故事,听奶奶说童谣,听老师诵诗书,这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声阅读。无论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是精卫填海,都曾经深深地吸引着年幼无邪的孩子,让他们想象,引他们思考!这样的有声阅读,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了一颗向往文学的种子。

这种有声阅读,其实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必经的,也是他们最初呼吸到的文学气息。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出现了有声读物,这更有利于孩子爱上阅读。这是听文学的阶段,也是有声阅读的初始阶段。

有声阅读逐渐从听的阶段迈向说的阶段,这是让孩子爱上文学的好契机。孩子说话表达时,教师可以倾心聆听,也可举办讲故事大赛,激发孩子的阅读表演欲望,还可以举办编故事写文章大赛,激发孩子创作的兴趣。这一阅读贯穿小学中学大学,当然形式也从讲故事到朗诵、演讲,再到辩论赛不断升级变换。这个过程中,声音一直伴随着阅读,吸引着孩子亲近文学,爱上文学。

二、徜徉于文学的天地

亲近文学,自然需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徜徉于文学的天地,用文学经典滋养孩子的身心,开始自主自由的阅读之旅。

这一时期,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书籍及其阅读量。在学习生活中,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好书、推荐佳作。比如,利用语文晨读课给学生朗读席慕容的散文,班上很快掀起了一股席慕容热,书桌上有了《槭树下的家》、《透明的哀伤》等优秀作品,后来席慕容、汪国真的诗歌也在教室悄悄流传。另外,结合教学文本,带领学生走进名家名品。在教学《幽径悲剧》时,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去了解他的生平,拜读他的文集。《秋天的怀念》让我们结识了史铁生,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感受《我二十一岁那年》的生命律动。就这样,伴随着课堂学习的步伐,我们走近了沈复、冰心、老舍、朱自清、泰戈尔、屠格涅夫……文学星空中的无数明星魅力四射,它们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徜徉停留,迷恋陶醉。

这一阶段,教师进行有意识的推荐引导,对学生阅读对象的选择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推荐的好书有许多,推荐时也要注意到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好书涉及的题材体裁也应多样,纯文学的故事、历史文化类的、人物专访类的、天文地理类的小说、传记、诗歌、散文等五花八门。这样的推荐让学生触摸到好的书籍,灵魂浸润在文学的养分中。阅读,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学的殿堂。

要读好书,也要多读好书,阅读量的提升,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刘勰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亲近文学,爱上文学以后,我们自然就要大量接触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此时,教师可以以活动的形式推动阅读活动,为学生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书籍“漂流”活动,鼓励他们写读后感,并举办读书征文活动,鼓励学生以书会友。活动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有效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感受着、体验着文学的魅力,学会了感动、感悟,而这一切精神活动正提升着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老师真正的教育使命也正是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亲近文学,最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一个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三、领略文学的魅力

在关注阅读的量的同时,更重要的还得关注阅读的质。有质量的阅读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享受文学带来的心灵的快乐,领略文学的魅力,从而真正从亲近文学演变为走进文学。这时候,适合的阅读方法往往左右着读书的质量。这里笔者介绍几种阅读方法,它们是非功利性的,与应付语文考试的阅读方法不同,这是一种心灵体验式的阅读方法。

1 符号表情法

所谓符号表情法就是读书时,用笔在书页上圈点画线做符号,画线可以明确文字内容,符号表情可以表达阅读的情感体验。其中符号代表的意义是自定义的,可借鉴QQ表情符号,用脸谱表情传递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疑问、惊叹、微笑、愤怒等阅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只用几笔,就可以通过个性圈画在书页上记录下来,供回味交流。这种方法贴近学生生活,既简单方便,又有个味,特别受中学生的青睐。圈画表情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灵体验、感悟、成长的历程。它不同于应试教育下圈点中心句、关键词等方法,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对阅读感受的个性表达,适合当下信息时代的学生群体。

2 书写心灵对话贴

首先,与作家的作品对话。

边阅读边写贴,它可以实现阅读者与作家作品之间的心灵对话。把每次阅读的即时感想写在一种颜色的纸贴上,然后附贴在文字旁。这样心有所感,就笔墨追录,三言两语也好,长篇大论也罢,它记录着阅读者那一时刻的特别情怀。在写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愉悦。

其次,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好书百读不厌,我们可以把自己钟爱的经典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用一种不同颜色的对话贴记录与作家作品对话的心灵之语,这样花花绿绿的对话贴让阅读者看到自己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阅读体验的变化。再次阅读时,看看自己彼时的感悟贴语,想想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想,对笔下的贴语自然是感慨良多。这些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正是阅读成长的见证。

最后,与书友的心灵对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他人交流分享,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更让阅读者找到一种阅读交流的快乐。在与他人交流对话中学生学会了分享体验,更学会了欣赏他人,宽容接纳他人。在对话过程中,阅读共鸣会让书友间亲近和谐,而争论则会引发思考与进步,这些就是对话撞击出的心灵火花。

生活的变迁,阅历的丰富,每一次阅读都将是一次新的心灵之旅,每一次对话都触动了学生的灵魂,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把阅读视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篇4

周恬恬:喜欢,我有幸碰上了一位风趣而又知识渊博的语文老师。高考作文看似开放而实质上不开放,通往高分的路不多而且呈单一化趋势。我心目中文学的本质是诉说,而高考作文给我的感觉是服从,我必须服从题意,揣摩出题人意图及批卷人心境,让人很心乏。

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最苦的是什么事?你的减压法是什么呢?

周恬恬:寻求各科之间、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平衡。写日记,向那个愿意倾听又愿意永久保持沉默的朋友诉说。

你如何看待自己曾参加过的各场写作比赛?你最不满意(遗憾)的是哪一次比赛?

周恬恬:以前觉得那是证明自己的方式,但现在觉得那无异于平时每一次“家常便饭”式的写作,获奖与否只决定于比赛题目能否与我的思想擦出火花。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复赛,我以自己并不熟悉的《圣经》为题材,最终以失败告终,应了福尔摩斯的那句话:“用不惯的武器是派不上用场的!”

你怎么看待“父母皆祸害”这种被称为80后“软性叛逆”的现象?作为90后,你有没有发生过两代人“因爱而战”的故事呢?

周恬恬:在我看来,“叛逆”是中性词,只看度的问题。如果自古就没有叛逆,那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是上一代的简单复制。岂不是很无趣?!有过分歧,也有过拌嘴,但统统称不上“战”。

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作品?

周恬恬:中外小说、散文都能令我迷醉。我喜爱茨威格、莫泊桑文章中巧妙而辛辣的讽刺,喜爱席慕容、林清玄等拥有淡定心境的散文家,而尤其中的尤其,我钟爱于“民族魂”鲁迅。

如果时间能倒流,你希望回到哪一天?

周恬恬:懂事之前的任意一天――不懂事的感觉一定很好,就像低级动物很少为自己不能吃的东西悲伤难过。

你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呢?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规划过?

周恬恬:校园大到可以迷路,没有人要求我必须做什么,完全凭着一股“为将来奋斗”的信念。从初中起我就有一个念想:长大去非洲。这是我所能想到最远、最美的未来,也许我会深深爱上那片土地而永远留在那儿。

如果你是男生的话,现在会在干什么呢?

周恬恬:几分钟前学校的一场足球赛结束了,如果我是男生,此刻我一定意犹未尽地在足球场上挥洒汗水。(一雪前耻=.=)

2011年的目标是什么?

周恬恬:很现实。学习上有所突破;尽全力出好天鸡社刊;即将面对高考的我希望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篇5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生必读书目,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必读书目1.《苏菲的世界》(一本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已翻译成54种语言出版,它可以让你学会思想)

2.《傅雷家书-学生版选注本》(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它可以让你学会理解与感恩)

3.《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当今世界,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坚强,此书可以给你坚强)

4.《自立》(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爱读的书,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自我独立,自我觉醒的过程)

5.《花季·雨季》(郁秀著,关于校园的一本青春读物,值得一看)

6.《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曾获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3项优秀图书奖,被译作43种语言,全球销量达到2000万册。

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批判意识,而且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被称为现代青少年启示录)

7.《我们的青葱岁月》(王巨成著)

8.《我亲爱的甜橙树》(认识孩子的真)

9.《草房子》(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系列之一,文笔纯美,如果你读过,可以读其另外的东西)

10.《城南旧事》(儿童文学的经典力作,值得反复玩味,体验当经历的事情发酵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

11.《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这是教我们理解成长的书)

12.《撒哈拉故事》(异域风情,风雨人生,全用真情挚爱书写)

13.《林清玄散文》(可以教会你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这是成长中的学生最应该读的书)

14.《史铁生自选集》(一位伟大的残疾作家,作品有震撼灵魂的力量,读了,你的生命也将变得厚重)

15.《园丁集》(泰戈尔诗集,还有《飞鸟集》《新月集》,都值得读,可以让你的语言和思想都长上翅膀)

16.《席慕容文集典藏版》(这是一个离开祖国后,才发现汉语是最美的语言的作家,你从中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

17.《海子的诗》(他是在用生命和心灵写诗,读他的诗,你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感动)

18.《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几米著,漫画绘本)

19.《父与子》(漫画绘本)

20.《长大》

21.《眼角的那一朵云》

22.《上学的烦恼》

23.《麦田里的守望者》

24.《三剑客》

25.阳光姐姐书系:《我的同桌是班长》、《巧克力味的暑假》、《同桌冤家》、《老天会爱笨小孩》等都可以。

26.《最美不过诗经》(李颜垒著)

27.《人生若只如初见》《思无邪》(安意如著)

28.《我爱阳光》《最有意义的生活》(许佳著。

我中学时最喜欢,相信现在的初中生也会喜欢,因为他们都比较成熟和豁达)

29.《百年孤独》

30.《一九八四》

31.《癌症楼》

32.《愤怒的葡萄》

33.《动物农场》

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1.多找些阅读资料,读完后完成阅读习题,做题时要自己多想多写。

篇6

有关时光的散文推荐:美好时光,伴你一世安暖

诗人席慕容曾说:“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仔细想想,那些短暂的烦恼与痛苦,因为无法释怀,想着,纠结着,反而更加挥之不去,久久地占据着心灵。

与其这样,不如,学会让烦恼和痛苦变成昙花一现,而牢牢记住那些美好的时光。

有位名人当年入狱的事早已时过境迁,但是她在狱中的做法却让人记忆深刻。那时候,她每天坚持洗冷水澡,跑8000米路,经常闭目冥想眼前有一大片森林,遍地鲜花,吃好喝好,用想象的美好生活激励自己度过痛苦的时光。

没有悟性的女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只能随着命运的车轮随波逐流,而有智慧、有灵性的女人才能想尽办法变废为宝,将沙子变成珍珠,用最美的时光摆脱烦恼,成就自己。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你总是想着烦恼,那又如何能摆脱苦恼。如果你想着的都是美好的时光,除了心生欢喜,又何来时间寂寞,何来时间烦恼。

女友Z长相甜美,看起来像是少女,其实早就是娃儿她妈了。因为爱情不如愿,形单影只有很长时间了,但是她从来不辜负时光的静美。

有时间,她一定是在咖啡吧里阅读,或是在图书馆里看书,攻读完研究生课程又在考资格证,再有闲情逸致就去打打高尔夫,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今,她已经是公司的高管,有着驾轻就熟的工作,生活无忧无虑。

婚姻不婚姻的只是种存在的方式,她不再纠结是否要再嫁人,也不再在意世俗的观念。她说,遇上对的人就不放过,遇不上也不强求,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只要现在感觉幸福,其他的不再重要。她要先用美好的时光成就自己。

人生那么漫长,怎么可能没有寂寞的时光,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和苦恼,但那只是人生旅程的小小驿站,你只需短暂停留,无须长久驻足。

《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中有四只小老鼠,当发现找到的奶酪不翼而飞时,两只小老鼠马上欢天喜地地奔赴新的旅程,去找新的奶酪,而另外两只唧唧和哼哼一直在埋怨、纠结,为什么没有保护好,始终无法接受奶酪丢失的残酷现实,等看着另外两只满载而归才恍然大悟,应该早就去找新的奶酪,其中的一只唧唧赶紧穿上新的跑鞋,模仿伙伴去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却依旧在郁郁寡欢,怨天尤人。

我们多少人的人生就像那只始终不肯面对现实并且一直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的小老鼠啊。

在人生的旅途上,无论事业、爱情还是婚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沉溺于失败的过往,不纠结未曾收获的理想,不在无法改变的命运和人际关系中折腾,而将那当作人生旅途必经的一段风景。只有这样,你才有时间去播种一粒粒美好的种子,收获颗粒饱满的果实,感受硕果累累丰收的温暖。

记住天真无邪你稚嫩的模样,记住轻舞飞扬你青春的模样,记住身披婚纱你如花的模样,记住轻轻浅笑你优雅的模样,记住岁月静好你幸福的模样,那些美好的时光,都将是珍藏在你记忆银行中的无价珍宝。在你孤独、烦恼、痛苦时,他们会熠熠生辉,璀璨你的夜,温暖你的心,带给你纤尘不染的纯美和蕙心纨质的静好。

带着希望上路,让美好时光,陪你颠沛流离,伴你一世安暖。

有关时光的散文推荐:那段时光,很美

故人、往事、记忆、流年……,每当这一串串有关时间的词语不经意出现在眼前时,心便有种酥麻麻的感觉,说不出,道不明的伤感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寒风,卷走心底仅存的温明,空荡的心房需要汲取过往的一丝温暖才能安详度日。我知道,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美好而又已经逝去的光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次想起,仍然有如当初那般怦然心动。

每当寒冬肆意的袭来,北风呼啸之时,我便蜷缩着以往对生活的激情,不慌不忙的存活着,安静的行走在茫茫世界的一个角落里,做一个看客,体会着这里的人情世故。窗台上的那盆吊兰,却恰恰与我相反,仍然在寒冷的冬季绽放着属于自己的一抹绿色,即使它不怎么起眼,也能在我每天清晨睁开眼睛的一刹那给我一份自然的清新,让我忘却冬天的寒冷,所以,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一直有一抹绿色伴我左右,当世界寂寞语的时候,它还能给我满满希望。

轮回再怎么轮回,覆辙再怎么重蹈,若时间可以倒流,你愿意回到哪段美好的时光?在成长的旅途中,最让人难忘的情感可能就隐藏在友情,爱情与亲情之中,你若仔细回想,幸福的时光就容易被你内心的声音所唤醒,徜徉在往事之中,你收获的不只是温暖,还有随着年岁而增长的心得与体会。

走过青春这条明媚而又充满活力的人生之路,有人怀念,有人伤痛,有人无悔,有人后悔,每个人经历着不同的故事,却又暗含着某些相同的情节。曾经以为一生都不会放弃的人,你们现在还好吗?

成长中的友情,或许没有爱情那样一见倾心,却是日久生情最好的写照。有人曾说“爱情是眼泪,友情是纸巾,爱情是那个会让你流泪的东西,而友情就是帮你擦泪的东西”,在青春期的那些朋友,是对整个人生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有人可能没谈过恋爱,但他必须会有一些朋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你还记得吗?当你考试失利,萎靡不振的时候,是他在你耳边说些安慰的话,帮你走出学习的压力;当你感情受挫,恋爱不顺的时候,是他充当你的心理导师,帮你走出情感的阴影;当你陷入流言蜚语,遭遇他人误解的时候,是他不顾别人的冷眼,帮你澄清难解的误会。

友情,像一股涓涓细流,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的情感,不会一涌而出,却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你一口救命的甘甜。友情,就是这样,你一路前行,他一路跟随,只要彼此相惜,一定不会走丢。一路上有你,真好,我的朋友!那段最美的时光,我已藏在内心深处。

成长中的爱情,伴随着淡淡苦涩,却是永远的珍藏。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的遇见是对的时间,什么时候遇到的人是对的人,即使相爱的两人最终分开,也只不过是命运和我们说了一个幸福的谎言,当这个谎言被戳破时,每个人似乎都理性了一截,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初恋,一直是很多人无法绕过的心结,也是青春年少最深刻的记忆,或许最初的恋爱给人们一个共识,那是不掺带任何杂质的恋爱,也是最纯净的爱情。

当繁华逝去,红尘老去,坐在轮椅里看那张青春年少的照片,旁边有个她,彼此笑的那么纯真,我会泪流满面的说,若青春重新来过,我仍愿意重走以往的时光之路。我喜欢一句这样的话,喜欢的人不一定非要相交,相交过后是远远的相离,而相互平行,却能看到彼此的生活轨迹,默默的相望,胜过一切千言万语。逝去的爱情,虽没能走到最后,却是短短一生里的最美时光。

成长中的亲情,不像爱情那样多情,不像友情那样述说,却是最长久的感情。我们每天都在亲人的关怀下,幸福的生活着。亲情,不像爱情那样浓烈,不像友情那样欢笑,却能在平淡的日子里默默的温暖着我们,平淡的可能让我们有所忽略。

青春年少的叛逆,是我们最难回首的曾经,是否还记得,你因为父母的一声责骂就摔门而出,许多天不说一句话;是否还记得,你出了远门,好多天也不打个电话回去,父母是有多么的牵挂;是否还记得,你结了婚,建立了小家,而忽略了连带父母的大家庭。亲情,虽然只占了生命的一部分,只是一生中的一个片段,但是,他们确实是值得一生去珍惜和留念的那些人。那些渐渐老去的亲人,那些渐渐模糊的背影,是我们一生需要珍藏的最美时光。

这个冬天,不像往年那样寒冷,窗台上的各种植物,似乎也没有过冬的打算,轻嗅那一叶叶绿色,我仿佛感觉到了它们年轻的悸动,活力旺盛,蓄势待发。抬头仰望那45度的天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透亮的玻璃,明晃晃的照射在我的脸上,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错过,再不拾起,恐怕永远也跟不上年轻的脚步。

有些往事,有些感情,或许没有当初那样蠢蠢欲动,却在一些人的心底泪流成河。那些走过,错过的美好时光,在干涸的心里早已萌发了柔软的芽,只要细心照料,经年后再次想起,它也许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当一阵微风泛起,飘飘散散落在心底的会是满满的幸福!

有关时光的散文推荐:美好时光

也许,一开始我们就站在,注定会被伤害的位置。

也许,一开始我们的相遇,就是一出悲情的故事。

今年的五月有点微凉。或许,我们的相遇注定只是今生的擦肩而过,就像某个特定的镜头里,上演了某个特定的情节。心中,关于你的记忆一叠又一叠的堆积;忧伤,在静簌簌的暗夜里悄然的成长。我怅然的思绪,好似手中燃烧的香烟,一根一根燃尽于手指尖。

时光慢慢的流逝,繁华似水里,我学会了安静的忧伤,学会了把一切过往的痕迹都挥霍到淡淡的文字里,一直到慢慢的老去,慢慢的遗忘……天空中,细雨轻轻地飘洒着,而我却没有躲开它温柔的拥抱,我只是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任由那丝丝微雨亲吻着我。为什么夜越深,就越觉得凄凉,始终让自己无法入睡。人生很简单,为什么简单的人生却那么的复杂化了。听着悲伤的歌,想起不该想的人。行走在这个城市,无助的是怀念悲伤。冷却了很久很久的伤痛,再次复发了,原来自己还能感觉的到心疼的滋味。

不知道为何,关于曾经的记忆,遗忘了,远去了;关于如今的回忆,麻木了,也心痛了。终于明白了,原来,世上最身不由己的事情,不是记忆,也不是距离,而是回忆。总是忍不住地想起,忍不住地沉默,忍不住地忧伤,忍不住地太多太多,无法去诉说,也无法去诠释这一切。这一刻,看着别人的故事留着自己的眼泪,这一刻,真的好静,适合不了周遭太喧哗的我,这一刻也突然觉得静的可怕。

脑海里的记忆似乎还不曾久远,仿佛定格在昨天那般的清晰,忆起与你相处的点滴,原来,微笑的祝福要比流泪的挽留更加的痛彻心扉。曾几何时,沉醉于你的一颦一笑;而如今,把思念泛滥成灾,悲伤逆流成河。

有诗人曾说,一个人的心里,是容不下两个女人的。我总是试着,不在去多情,无奈最后,最终掉来的,是我的每分关心。尘世间,所谓的如果太多太多,因生而痛,因爱而伤。再美的回忆,也成为了伤,再美的伤,都会痛的,忘了吧,别让自己的微笑,都这么牵强。错过了那个人,也许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失去了缘分的人,回忆越来越美,潮起潮落之后,难过伤心之后,文字陪着我度过了每一次的清晨和每一次的黄昏。

与最爱的相濡以沫,与次爱的人相忘江湖,多年以后,会明白,相濡以沫虽是世上最浪漫的事,但最后陪伴在身边的,不是最爱,却是情深;相忘江湖虽是世上最遗憾的事,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可以以朋友的名义,守护一个人在彼此最美好的时光里。

这一年,一场名为无份的潮水淹没了我们。下一次浪来,我还在。刻在我心中的女孩模样,也会还在。席慕容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燕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我会把那些美好的梦当成是你和我完成的,那些是很美好的回忆。一个人,在静默的时光里,将所有的美好时光在记忆里拼凑…拼凑好,我会把它葬在心墓里,至少,在想你的时候,我还有心中那一座坟陪伴。然后会和我最爱的人说,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有关时光的散文:

1.优美时光散文

2.描写时光的优美散文作品

3.有关时光的经典散文作品

篇7

乡愁是中外诸多影视作品中恒定的母题之一,对家乡的怀念与憧憬是现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人文情怀的一部分。海外华人林语堂[1]、林海音[2-3]、席慕容[4-5]、余光中[6-9]、白先勇[10-13]、李永平[14]、侯孝贤[15-16]、於梨华和严歌苓[17]、方文山[18]、沈光文[19]、齐邦媛[20],中国大陆鲁迅[21]、师陀[22]、沈从文[23-25]、张承志[26]、张炜[27]等是书写乡愁的典型代表,掀起1950-1960年代、1980-1990年代、2010年至今不同时期的怀乡文学[28],形成了台湾老兵[29-30]、美国华文留学生[31]、广义的美国华裔文学群体[32]等乡愁书写对象。

乡愁常常包含“离家在外而对家园的渴望”、“置身都市而对乡村的缅怀”这样的两个要素。非家而思家、非乡而思乡就是非家乡而思家乡,而这正是构成乡愁的主要内涵。[33]从文化视角阐释“乡愁”,使文学现象更富有学术意义,即体现农耕文化的规约、人类的“恋母”情结、排拒“父系社会”和回归大自然等多重文化特质,表明了“乡愁”文学主题的无比丰富性,显示了故乡才是人类灵魂与精神的栖息地。[34]

二、《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的故事场景(一)成功要素

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在央视一套开播。相比于《舌尖上的中国Ⅰ》,《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虽然美食本身比《舌尖上的中国Ⅰ》略有淡化,但以增强故事性的方式凸显了更为浓郁的人文情怀,在故事、音乐、画面所表现的视听盛宴下,几处美食部分只是中国大地上被压缩的文化符号,观众们在心灵触动中咽下了浓浓的乡愁。流淌的泪水更多的是一份对“家”的思念与感动。

优美而深沉的解说词虽然没有大篇幅的华丽词藻,但是质朴的讲解和代代传承的食材,令人颇为动容。例如,“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不论我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文案脚本写作具有历史沧桑感,善于模仿BBC、NHK等成熟拍摄技巧,8个文化地理场景的切换尽管有点僵硬,但是最后结尾群像刻画升华了全片,呼应了“脚步”的主题,形成了乡愁。

(二)文化地理故事场景

《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主要由8个典型的文化地理故事场景串联在一起:(1)林芝的小哥哥,为给弟弟攒学费,在大山深处挖掘药材,行踪不定,用树藤绕身爬40米高的大树徒手寻找并采集最大最为甘甜的野生蜂蜜;(2)常年漂泊在外的养蜂人老谭,在川渝陕甘各个地方风餐露宿,在自己临时帐篷里,却能吃到妻子做的家乡一绝“乐山豆花饭”;(3)陕西秦岭北麓蓝田县满脸皱纹的老奶奶,在灶膛上扯着风箱煮着一大锅裤带面,老汉(丈夫)招呼着从西海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远道而来的麦客,做出令人垂涎三尺的“家常便饭”;(4)湖北西部房县大山中的孤独老人,在枯死的树木上摘取花菇,晾晒,烘烤,做成特殊香味的干花菇。花菇模样虽不好,但营养价值极高,所以留给家人吃,他对着火塘,吃着半辈子自己做的花菇饭;(5)山东沂蒙山区蒙阴县垛庄镇椿树沟姚芳英夫妇用白薯干、大豆、小麦、高梁、玉米等五谷杂粮碾成的粉,和鏊子、摊子、推子、油闹子等做成煎饼,包裹大葱、肥肉、豆漠、咸菜等食物,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于山东人的咬合力绝对是个挑战;(6)浙江台州海边一对打鱼夫妻为满足女儿的味蕾,父亲学了很多年才学会捕跳跳鱼、望潮的特殊本领,一家人常常在炖着海鲜的锅旁边对酒当歌,谈笑风生;(7)贵州雷山乡下的小姑娘,盼望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割稻。在“农忙”和“打工休息”转换的半个月里,全家出动,上田下河,一起做美味的酸鱼酱;(8)曾经在美国一个农场工作十几年准备定居泉州的归国华侨,受到石狮蚶江镇大厦村的乡亲们搭拱门欢迎他们,办桌宴请,闽南“归乡宴”与“古早味”的萝卜饭成为他们多年的心灵寄托。这些文化地理场景看了让人吞着口水,却又不失为最传统、最耐人寻味、最朴实、最揪心的画面。看到动情之处,心里不免有点酸楚,家乡的味道,离家的脚步,在此刻使人心里充满矛盾。我只得掏出纸巾,擦拭眼角渗出的泪水。各个故事场景的主角不光是食物,更是做食物、吃食物的人。这样就呈现出给弟弟凑学费上山挖灵芝的藏族小伙,东奔西走从事辛苦的养蜂行业的老夫妇,行走在秦岭北麓渭河平原满眼无奈的职业麦客,秦巴山区采花菇的孤独老人,以船为家讨生活悬挂着忧愁的台州渔民,打工回乡割稻的贵州苗族夫妇,饱含不舍泪花的小姑娘,归乡似箭的华侨老人等鲜活的神态。时时刻刻触及观众的心底,使观众一次次为之动容,却无法用言语形容。《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如同是一本文化地理的书,包罗天地美食,道尽世间人情,使每一个探寻的脚步都让人们对美食之外的纯粹情感产生深深的共鸣。这哪里是在讲美食啊?简直就是一个个乡土中国的原生态文化地理符号!每个镜头背后都是一个文化地理场景故事的再现!影片中故事场景只是这些马赛克文化区域的一个个点,如果把这八个马赛克式的文化地理场景分布在一幅中国地图上,您会发现从青藏高原到成都平原,从陕甘黄土高原到秦巴山地,从齐鲁大地江浙沿海,从云贵高原到闽粤沿海……最后连接成为一幅神奇的“人-美食-文化”文化分布图。观众观看影片实际上在欣赏文化地图,乃至从影片-地图中寻找自己缺少的文化身份,从而获得我者与他者心心相映的文化认同。从静态文化地理到新文化地理,这就是以中国文化地理版图为基础的乡愁故事场景魅力所在。

・专家来稿张祖群:《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评析:中国文化地理场景中的“乡愁”(三)美食文化符号

在整个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在历史某个转角处,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历史的根,漠视了传统工艺正在逐渐消亡的事实,更是在繁华碌碌中迷失了自己。究竟为何在此刻倏然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产生浓浓的乡愁呢?每个人都被现代化浪潮所携裹,我们对此来不及回望与等待,便追逐眼前浮光掠影的“食材”文化符号: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乐山的嫩豆花,巴蜀乡下的腊肉香肠,陕西蓝田的裤带面臊子面,陕西三原县泡泡油糕,浙江杭州的桂花糯米藕,浙江台州的望潮菌菇煲、红烧望潮、清炖跳跳鱼,湖北十堰的香菇酿、呛炒野生木耳,山东蒙阴的煎饼卷大葱,贵州雷山的鱼酱炖稻花鱼,福建泉州的海蛎煎、炒花蛤、萝卜饭,广东潮州的油炸春卷……举不胜举。中国大地上食物的多样性,也是中国人生存多样性的另外一种真实体现。人类的每一次跋涉远走,也是食物的迁徙与繁衍。《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讲述的是中国饮食文化,显现诸多饮食符号,而更关注他们的最底层的真实生活形态。诚如“作为来自面食王国陕西的我,在看一些没有文字介绍的镜头时候,连我这个地道的老陕都无法一眼判断是哪一种小吃。”(访谈材料2014年4月22日,访谈人:小布)镜头下真实、本真而朴素的“他们”,犹如一道道地道的家乡菜,也许不精美,但是那是不能忘却的个人记忆。

三、乡土中国的“中国式乡愁”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的导演李勇所讲的那样:这一集是想透过美食看中国,看中国人的情感。表层是讲“路菜”,深层是讲“乡愁”,更深的是挖掘“变化中的中国”,展现了“中国式乡愁”。

(一)乡愁之定义

对于乡愁的定义,学者园丁、迁客骚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概括出不同的内涵。说起家乡的美食,每个人会有“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在外游子,行走多年,在各地最受欢迎的家乡菜馆,总有一种对“家乡味道”的无比眷念,这其中掩藏着多少生活的催促、人生的不易以及对家乡“回不去”的幽怨。“乡愁”恐怕是中国传统文学最为重复多见的命题,旅人羁外,漂泊他乡,常常牵动思乡之情,甚而至于泪涕涟涟,愁肠百结。在这样一个命题下曾出现过许多上乘的作品。散文记乡愁,回唤乡思,沉浸于乡思,倾吐乡情。[35]乡愁是春秋时期《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乡愁是战国时期屈原笔下《九歌・小少司命》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乡愁是唐代杜甫笔下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是唐代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愁是台湾作家席慕容书中“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是台湾文学家余光中“小时候的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是他“长大后的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乡愁是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 带着与原初存在的分裂、在任何事物中对于原初存在的追寻、渴慕在未来与原初存在重新统一等基调,对于“什么是哲学”产生的“一种在任何地方都想要回家的冲动”的经典刻画。[36]写到这里,诸多的乡愁文学书写无须再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中选入鲍鹏山教授的《庄子:永恒的乡愁》一文(选自专著《寂寞圣哲》,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他说:庄子疲倦了,他已经不胜乡愁了。对着永恒消失的故乡,他只能对着落日唱着永恒的恋歌,不再希冀安居;对着被眼泪和血充满的历史之河,他长歌当哭,这是怎样的忧伤绝伦的调子啊!他唱着,掉头不顾了。他一生都浪迹在帝王们找不到他的江湖上,在流浪结束的时候,他走向了永恒,走进了我们代代血脉相传的记忆。[37]是啊,乡愁是一种疲惫游子遥望心灵故乡的惆怅和家园记忆,是一种身处异乡、怀念故土的独特文化认同,是一种身份转换、空间错位之后的心理纠结。

(二)味蕾激起的乡愁

味觉记忆的强大,往往让人们对故乡食物的迷恋十分牢固,甚至被赋予“乡愁”这样的文学语汇。《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跟随那些奔波在路上的底层边缘人群,品尝辛劳与汗水中的苦辣酸甜,五味杂陈。“路菜”讲述先人保存食物的智慧,进而已演化成标志性的中国美食。那些奔波在路上的人们,品尝着辛劳与汗水中的苦辣酸甜。以“脚步”为契机,每一种食物的获取都要经过漫长历程的历史隐喻。这一集中的第2个主人公(养蜂人老谭夫妇),他们追寻、收获蜂蜜的路程,如同蜜蜂们采集花蜜那样艰辛。您要知道,蜜蜂生产一公斤蜂蜜需要采400万朵花,而老谭夫妇开车行走穿越中国大地何止万里?养蜂人老谭和妻子流露出的表情、神态和说出的言语都是如此自然,美不胜收。观众在看此纪录片时候,总是回想起自己家乡的场景,例如:“小时候割麦的场景,还有一大家子冒着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剧照酷暑摘枣的画面又一一浮现在眼前。想着每次回家妈妈做的馒头,包子,煎饼,大盘鸡等等,爸爸切的萝卜丝,土豆丝,各种展现刀工的菜,姑姑做的红薯元宵,最爱姥姥晒的豆酱。回忆着每次离家前妈妈每天变着花样做的饭菜。”(访谈材料2014年4月23日,陕西某青年)又如:“山东煎饼是我太熟悉的场景了,高中时候我家还有鏊子,后来没了就到临近的奶奶家去借场地,一弄就是一上午,我是烧鏊子的,我最讨厌干这个了,不过我妈还夸我鏊子烧的好,火比较均匀。看了该片对我妈叠煎饼的景象也很深刻。”(访谈材料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山东某青年)美食是什么?美源于生活,食源于生活,美来自自然,美食源于生活不变的震撼和视觉体验。当美食、美味、美好的滋味在唇齿舌尖缭绕,或许我们赞叹的是上乘新鲜的食材,烹调厨艺的精湛,却忽略了对大自然的赐予和用辛勤汗水换取食材的人本身,我们应该心怀一份敬畏,心存一份感恩。该片激起的不仅仅是味蕾的蠢蠢欲动,更有人们心中对于吃的所有温情美好的记忆。

(三)乡村中乡愁

在《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讲述的这几个故事里,中国大地上各地的普通人为了获得“食材”,不辞辛苦,艰难跋涉,为了吃也是为了生活,纵使艰辛,也是一种淡淡的清苦与幸福,最后凝结成两个大大的汉字――乡愁。在寻找、制作“食材”过程中,普通人之间的情感如同兄弟手足之情血浓于水;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乡邻之情充满互助扶持的温暖爱意;赤子之心,日月可鉴。该片折射出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强烈冲击,显示社会发展进程不可逆转的过程。该片不是单纯的美食片,更是中国人的情感大戏。在细碎的片段里,只要看到自家的那碗饭,就会产生苦辣酸甜的共鸣泪水。我们这一代人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我们在拥抱现代文明的同时,弄丢了各自的“家乡味道”,忽略了给我们做“家乡味道”的人的情感。镜头中呈现的这些地方都是一个个在外游子的“家”,观众在镜头后想念每一片天空和那里的那些令你朝思暮想的人。无论您离家多远,一日三餐时心中禁不住记忆那一股乡味十足的气息,那一份朴素的五谷杂粮,那一锅幸福美满的美食,那一份牵肠挂肚的情感,还有那满头白发弯腰驼背披星戴月的爹娘!这是一部反映社会变化的影视记录,不变的是乡村味道,是弥漫在灶头炕上的家的气息。乡村当然不是牧歌,不是田园诗,真正在里面生活的人,不可能像远观者那样写出牧歌的美,他们饱含着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悲鸣。例如镜头中的泉州萝卜饭:“泉州的大厦村的沙土萝卜着实火了一把。沙土萝卜入口润嫩,毫无纤维感,让人垂涎三尺,却8分钱一斤的低价都卖不出去。” 王情(2010)等从中国各类型生态系统 (农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剧照田、草地、水域) 的实际的食物生产能力出发,通过计算得出中国的食物热量、蛋白质、脂肪分别可以供养人口19.12亿,20.84亿和11.03亿人,热量和蛋白质的供给已经较为充足,而脂肪的供给尤其不足。[38]乡土中国最底层民众所承受的诸多平常的苦难,几千年来,中国绝大多数农民都在承受着。[39]在向工业社会飞奔并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种种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一些山不再绿,一些水不再清,自然实体的乡村大范围地消失,乡村的文化传统也在逐渐淡去。多年前孩提时候爬树捉鸟、下河抓鱼、回家吃上一海碗母亲的可口饭菜的故事场景只能通过文字书写、影视记录等得以再现。曾经“依依墟里烟”的乡村,只剩下老弱妇孺的孤独背影。一批批走出乡村的农民和留守在乡村的“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人),因为空间的分割,怎能不产生乡愁?他们又能在哪里安放自己的乡愁?是啊,亲爱的朋友,无论你的脚步走得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持久,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每一个行走在中国大地,畅游在地球村的“原子化”的个人,他们处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形成“我者”对于“家园”记忆深处的遥远想象。我们需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每个人记得住乡愁,记住对乡村风土人情的保护与传承。荧屏之内的文化地理场景使荧屏之外的观众产生极强烈对比,并涵盖悲剧性的乡愁情怀。

(四)乡愁之本质

写到这里,必须回到乡愁的本质探讨上来,文化身份是文化的时空定位和根系所在。文化身份的时间性最终在现代性概念中得到确立,而全球化则是文化身份的空间扩展。现代性和全球化一方面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同质化”,一方面也在加剧文化乡愁的泛起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今天这样一个后儒家时代,我们面对一个民族――国家和一种“批判”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全球化压力下可能遭遇的种种想象得到与意想不到的文化冲突,不是模式化、绝对化的文明冲突,而是复杂境遇中种种张力、纠葛和矛盾聚合、共时的后果。[40]《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只是一个文化表象而已,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全球化理论与实践均被看作一种“现代性”事件,其间所集中表现的“一”与“多”、现代化与文化乡愁的矛盾,构成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间紧张关系的基本内涵。它们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运动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文化限度,而且也是作为“现代性”事件之全球化本身所必须接受理性反省和文化批判的基本原因。[41]全球化的文化乡愁本质上起源于现代性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物理距离在空间上时间上的终结,以及全球化、“景观社会”或“虚拟世界”的形成等现代性综合后果。比西方慢一个节拍,拼命追赶西方工业革命的中国社会文化特殊性语境,更使这种特殊文化乡愁被赋予了悲壮使命,产生了共同点与差异性兼具的“中国式乡愁”。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缅怀过去,展望未来,何去何从?唯以健康、理性、中西融合的文化心态去面对当前全球格局中的文化“冲突”,才能走出文化乡愁情结、重振中华文化气象,构建和谐社会。[42]成人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那将是一幅真正的“桃花源”美景!

参考文献:

[1]陈旋波.林语堂对美国华文文学的启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2-76.

[2]黄发有.林海音的女儿情结与文化乡愁[J].齐鲁学刊,1999(3):44-47.

[3]张祖群,祖文静.乡土北京:《城南旧事》的老北京影像[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88-93.

[4]张淑梅.论席慕容乡愁诗的特殊性[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4(1):85-88.

[5]刘学云.席慕容诗文中乡愁情结及其表达[J].文教资料,2007(16):91-92.

[6]潘萍.心游目送三千里 雨散云飞二十年──读余光中《乡愁》与《乡愁四韵》[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6(3):78-79.

[7]赵秀媛.中西文化辉光里的散文景观――余光中散文浅见[J].枣庄师专学报,2001(3):24-28.

[8]江少川.乡愁母题、诗美建构及超越――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情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87-93.

[9]杨俏凡.乡愁:离人心上秋――谈余光中诗歌创作的乡愁情结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9):122-123,119.

[10]彭燕彬.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试析白先勇作品中的怀旧与乡愁情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28-31.

[11]王宗法.论白先勇的文化乡愁──从《台北人》、《纽约客》谈起[J].台湾研究集刊,2000(3):93-99.

[12]山口守.白先勇小说中的乡愁[J].华文文学,2001(1):50-55.

[13]周霁葭.漂泊者的哀歌――论白先勇《台北人》《纽约客》的文化乡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9):42-44.

[14]王德威.原乡想像,浪子文学――李永平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4(4):101-105.

[15]闫彩蝶.剪不断的乡愁――试论侯孝贤影片的寻“根”情结[J].福建艺术,2005(6):37-39.

[16]姜宝龙.专访侯孝贤:电影是一种乡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6):56-60.

[17]刘艳.从文化乡愁到家园记忆的历史书写――以於梨华和严歌苓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237-242.

[18]黄彩萍.返回古典与文化乡愁――方文山歌词的文化阐释[J].鄂州大学学报,2008(6):50-52.

[19]戴光中.台湾文学拓荒者――沈光文[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34-39.

[20]张祖群.平淡的漂泊――《巨流河》书写的时空境界[J].电影评介,2013(18):94-99.

[21]龙辉明.浅谈鲁迅作品中的乡愁 [J].科技信息,2009(9):180,188.

[22]卢建红.中国现代作家的故乡叙事――师陀的还乡之旅[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7-62.

[23]张永中.永恒的乡愁――从历史深层看沈从文的乡土忧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Z1):52-61.

[24]梁振桂.忧戚悲患话乡愁――读沈从文的《箱子岩》[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216-218.

[25]刘伟安,南英.乡愁过滤后的生活原生态――论乡愁与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之艺术魅力的关系[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8-73.

[26]刘海波.自古诗人多乡愁――感悟《黑骏马》[J].当代电影,2006(2):39-42.

[27]刘圣红,黄崴.挽歌与乡愁――试论张炜的道德理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45-48.

[28]孝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旅外作家与八、九十年代“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

[29]张祖群.《原乡》的文学书写:台湾老兵之殇[J].电影评介,2014(6):1-5.

[30]张祖群.符号、镜头中传递的政治正能量:《原乡》评析[J].电影评介,2014(7):1-5.

[31]帅震.羁旅与乡愁――试论美国华文留学生文学的文化心态[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12-14.

[32]胡勇.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同[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19-23.

[33]王一川.全球性语境中的中国式乡愁[J].当代电影,2004(2):61-64.

[34]廖开顺.“乡愁”文学的文化阐释[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24-27.

[35]周星.乡思曲一阕 游子情绵绵――罗黑芷散文《乡愁》赏析[J].名作欣赏,1990(5):43-47.

[36]先刚.“哲学是一种乡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16(7).

[37]鲍鹏山.永恒的乡愁[J].领导文萃,2003(12):127-131.

[38]王情,岳天祥,卢毅敏等.中国食物供给能力分析[J].地理学报,2010,65(10):1229-1240.

[39]十年砍柴.为我们这一代人书写乡愁[N].读书快报,2011-09-01(D10).

[40]李文堂.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冲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3):30-38.

[41]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1(2):38-48,205.

篇8

【关键词】诗情画意;中国;语言

中国的语言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演变,至今俨然以一副成熟的着装展现在人类的面前,法律学精悍的用字,诗歌灵动的押韵抑或散文随性的下笔,都将中国的语言至美至善的品德显现的淋漓尽致。

一、基于诗情特色的中国语言

凡是热爱语言文字的学者都会从内心深处呼唤着中国语言的美丽,无论是韩寒的犀利还是张晓风的浪漫,无一不是对中国语言这样一处仙境的祈求与渴望。

“树木加深年轮,石头风化,珊瑚日积月累地聚集,这一切称之为记忆的痕迹。人们所关注到的雄奇或美丽,最初总是不起眼的,我们称这个漫长的过程为孕育。”①中国的语言来自于自然,是自然孕育的灵物,这一切奠定在语言的基础-汉字之中,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斥着舞动的灵魂,它们用铿锵的步伐将自然界赋予的一切美丽与险恶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在震撼着心灵的同时又倒向了屈服。若谈诗性,我认为中国语言当之无愧,且不论它稳健优美的体态,它的鼻尖呼吸都融入了或快或慢的节奏,时而如雅鲁藏布江的陡峭险峻,时而如三江并流的波澜壮阔,时而如西子湖畔的柳绿花红,时而如江南春雨的绵绵情动。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将银铃般的嬉笑怒骂飞越了喜马拉雅,穿过了江南丘陵,踏平了华北平原,流连了东北黑土地。

但是,它堕落了,“在数字世界里,语言遭到‘语言机’的收编与压制,人类的内在精神与外在的生活细节纹理已经与语言不发生任何的关系了。语言的堕落带来了人精神的失重、经验的贫乏。知识的不断膨胀,在批量生产中使得人失去了自身灵魂的栖居之所。”②它堕落于我们看不见的指尖缝隙,它堕落于我们沉睡不醒的梦里,它堕落于文人们无处释放的满腔怒意。中国语言的天真活泼在现代如刻印一般的氛围中逐渐的丧失,我们心疼它憔悴的面容和日渐衰落的身体,这是一个时代不可承受的重力。我们仿佛再也瞧不见李白和苏轼的一角衣袂,再也摸不到席慕容和冰心的一缕气息。“正如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内心也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反过来也一样,有什么样的语言也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与心灵。”③总说柳暗花明的起伏,驻足凝神,它好像要借着柳絮翻飞的春气东山再起。为了中国语言的这份情怀,当代文人势必要以悠久的传统去灌溉心灵、滋养灵魂,学会中国语言的血脉相承,从象形族谱中学会语言的再造,这是对每一个以中国语言创作的人而言绝非多余的要求。

二、基于画意物色的中国语言

倘若让世界人们评断中国的语言,画意必定是中国语言的灵魂之美。在诗情的引导下,中国语言将这种浮动的文字带入了一种可视化的范围。当我们在阅读这些零散的文字或者大量的辞藻,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浮动在我们的心头。

“我们知道,文学语言由声音、词汇、句子和语调四种要素组成。”④每一种要素都是挥笔撒墨的一环,当我们在运用中国语言文字去阐述我们所见、所想、所闻、所思之时,一定会在脑海中构思各式各样的思维源泉,那里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听众,我们的读者,有人在泛舟,有人在驻足,有人在吟唱,有人在哀思,时不时还会传来鸟鸣虫语,代表着我们在运用中国的伟大文字工具去做人类最美好的猜想。

诗歌美好典型的代表了心在画中、画中有心的美丽。“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的传承推动诗歌的发展。”⑤自古文人多浪漫,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五一不是描述了中国语言的浪漫。这种浪漫既可以寄托在小儿闹趣的场面中,也可以铺撒在缠绵思念的哀愁中,既有寄情山水的郁郁葱葱,也有狂风暴雨后的铁骨柔情,这些浪漫无一不是将中国语言的美丽如画般描述开来,让人生不得以控,死不得以满。相比于诗歌,现代的散文更得我心,从一种单独的视角,我更爱洒脱不羁,漫漫的文风也是将我所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独白融为了一体,有人说诗歌有禅意,“诗歌中的禅意其实表现和传达的是一种人生姿态的选择,”⑥那么我要说散文更是尊重人性的抉择,其实无论诗歌也好,散文也罢,都融入了宗教、政治、文化等各种要素,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诉求,并通过每个人的眼睛看见,每个人的耳朵听见,每个人的意识思念。这些简单或复杂的意识形态都在灵活而坚定的运用着中国的美丽语言,定性一种滚动的活的画面,它没有在过去停止,也不会在将来消逝。

三、中国语言的多样化应用

中国语言的一颦一笑荡漾在那些深爱着中国语言和中国大地的人的怀里,他们是文人,他们是艺人,他们是流浪的中国心。

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愿意听到霸王别姬的催人泪下,当他们从唱剧人的口中一字一句的说出,我只能想象到万马奔腾尘烟过后的凄凉和血染儿女心的悲怆,那一刻我感到苍白;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愿意看到伯牙子期的别离,良琴难得,知音难觅,当这些从古筝琴弦和箫笛乐孔迸发而出的瞬间,那一刻我感到无力;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愿看到红楼儿女的臆断情长,当它从一本本手抄或刻印的纸上跃然眼前,那一刻我心痛难忍;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愿认识过中国语言,如果不是被它的美迷恋地千疮百孔,我不会在遍地场合看到它的身影,聆听它的声音。

中国语言通过文字、声音、图画一步步涤荡着千万人的心灵,“至始至终,声音,都不是德里达意义上的物理性质,而指向的是诗人与现实与情感之间发生的意义关联。”⑦文人们听到的是中国语言的呼唤,这种声音踩踏了上上下下的才艺人,樯橹灰飞烟灭不可扫荡宠溺这来往笔画的决心,这种坚定生活,生于写作,写于中国的意境正是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的孜孜追求。中国每一部文学、戏剧、图画等种种作品中都深刻展现了中国语言的魅与媚,在礼堂与街头巷尾,在草原与雪山,在有人或无人的地方,哪里都是它施展的土地。

有人说,“近现代中国将西方的线性时间观念引入以来,汉语文学认识世界和表述世界的时空概念得到颠覆性变化。”⑧我不否认中西语言和文学的交融是一种进步,它也是势不可挡的大流趋势,但是我必须骄傲地在向世界学习的同时证明中国语言在世界的进步中永远璀璨着它的民族和后人,为迷失在茫茫浮云中的人们指向文学心灵歇脚的驿站。

【参考文献】

① 曹梦琰.身体的秘密痕迹―翟永明诗歌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7.

② 苏文键.语言:世界的生成或消解―梦亦非《儿女英雄传》之“创世纪”片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0.

③ 宋宁刚.透过汉语的优柔与沉静―读天生丽质兼及汉诗的一种可能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9.

④ 陈卫.诗以言存:现代汉诗的语言魔方[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

⑤ 愚木.诗歌归来者现象探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9-60.

⑥ 叶橹.诗禅互动的审美效应―论洛夫的禅诗[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

篇9

那是非常特别的一天,我和弟弟到田野边乱逛。田野周围的山种满了树,苍苍翠翠的可以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儿,田里也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大胆地从我们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独的小鸟,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它一直保持一样的身姿,沉默不语,眺望着远方,仿佛那儿有什么在等待着它。过了一会,它一跃飞了起来,像一条直线,背影倔强而坚决。

就在那一刻,我想起了一个老人。他是我家的邻居,一个人住,没有家人,个性孤僻,从不与人交谈,每次见到他,都是一个落寞的背影。出于怜悯,我每次都向他问声好。而他,也是沉默,不理我。但是有一次,他居然主动叫了我一声还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过后,我才明白,原来一个人的心再冰冷也可以用真诚来感化。

他是一年前走的。他的房子也被遗弃了,而他院子里的那棵芒果树会在夏天结满果子,有些果子溢出墙外,村子里调皮的孩子就会争抢去摘,吃得脸上都是黄黄的。

那么他是不是像那只孤独的燕子一样,落寞地飞走了?上帝,天堂里有花吗?摘一朵放在他身边,告诉他,这是所有有爱的人送给他的,其实人生,并没有那么枯燥无味,但首先要学会爱和关怀。我不知道他种下的那棵树是出于什么原因,但是谢谢他,因为那棵树所结出的果子,给过那些孩子快乐和满足。

[2]

前几天,看了席慕容的散文集《有一首歌》,里面有些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是不禁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我想要握住的到底是什么呢?要怎样才能为它塑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要怎样才能理出它的脉络?

而我,也有过一样的思考,在每次太过颓废之后,我会在夜里惊醒。特别是在高三的时候,我总是在醒后问自己,我,陈春娣,到底要的是什么?我到底要怎么努力才能达到我的目标?也是这样的思考,使我一步步坚强地走到现在。尽管现在的结果依然是不尽人意,我曾以为是现在的大学配不上那么努力的我,而那一年的我是否也是那么毫无保留地付出?

我现在努力提高的是我的英语,我通过任何方法来学习。经常到阅览室里阅读英文杂志和报纸,我用手机安装沪江听力酷VOA、开心辞场的软件,我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并总结出他们最常说的英文短句。我也用了ICQ,在里面可以交上任何国家的朋友。去年的暑假,我和一个澳大利亚人用英语交谈,他告诉了我很多事情,他知道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喜欢吃中国的豆腐,他是加拿大籍的,喜欢到处旅游,在澳大利亚定居了。我给他听过李代沫的《我的歌声里》,和他语音聊天。他还发了一些照片给我,照片里的他,意气风发,帅气洒脱。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解释“打边炉”,讲了半天他还是不能明白。可惜的是,我没带电脑去大学,他的e-mail地址也被我不小心弄丢了。回家后,电脑系统已更新,以前所有的资料都消失了。

所以我在QQ上向Mr.Smith解释什么是ICQ的时候,他记住了我。在课堂上,他点我的名字时是没有看名单的,他叫我用be used to doing sth 造一个句子,我说,I am used to reading English in the morning. 他说:Good。我可以从他的眼睛里读到对我的欣赏。每次他的课,我都坐在最前排,我要做英语的第一个听众,从来都是。

我们班的同学大都不喜欢英语,至少我没有发现和我一样执著英语的同学,这对我的英语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不会放弃。从来都不会。于是在上一届英语A级第一名的师兄来我们英语迷俱乐部进行演说时,我特意把海报做得很大很显眼。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我依然会快乐地学习。

[3]

有时候,时机很重要。

就像现在,我本来想早点起床看港剧《老表,你好野》,但由于没电,我只能拿着电脑放在我房间的桌子上,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和窗外绿意盎然的风景,感受着温和的阳光,听着楼下小朋友的嘻哈喧闹声,开心地写下我的文字。文字,突然想起,邓老师在空间上写的话:我总是希望留些时间写下一些事。我们都要留点时间给自己,再忙都要。

上思修课时,老师要我们在课本的首页写下我们毕业十年、二十年后的希望的工作和期待,以及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的一生。我记得我写的是二十年后,四十多岁,我希望自己在一家外企里当高层,我知性,依然善良,做事果断。孩子懂事聪明,丈夫体贴细心。我会带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去见他们没有感受的风景。我们的生活平静而幸福。如果再有能力,就帮助有需要的人,以及建设我的小学,让小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篇10

女主持: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

男主持:欢迎大家来到《开心军团》,参加《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晚会,愿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女主持: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

男主持:蔚蓝天空、浩瀚苍穹,造就了炎黄万代人的勤劳和善良

女主持: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奋发图强、吟咏歌唱

男主持: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继往开来、自由翱翔

女主持:蓝天下并不都是白鸽蹁跹,也会有雨雪风霜

男主持:蓝天下并不都是芳草萋萋,也会有漫道黄沙

女主持:今夜,让我们共同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望天空闪烁的星辰,去寻觅远方渴望的目光

男主持:今夜,让我们共同挽起友爱的臂膀,让皎洁的月光,也来倾听我们爱心旋律的唱响

女主持:《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朗诵晚会现在开始

1、男主持: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在梦想与希望中成长。童年的天空是那样的清澈,童年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怀想,童年的目光里有太多的希冀与渴望。希望每个童年都能幸福快乐,都能勇敢荡起人生航程的双桨。请听散文朗诵,《童年》,作者:晚会集体创作,朗诵者:玉笛飞声

2、女主持:在同样的蓝天下,有同样辽阔无垠的蔚蓝海洋,它像我们人生奋斗的沙场,当我们疲倦的时候,总希望有一个避风的港湾或小岛,可以让我们休憩、成长。这避风的地方,需要善良的人们共同携手去开创。请欣赏散文朗诵《谁是你生命中的“小岛”》,作者:谢布南.迪尔凯希,朗诵:同心大卫

3、男主持:是啊,当我们在寻找休憩的小岛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为弱者的小岛?而当你将关注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自身的得失痛苦与悲伤,或许我们就会发现,在都市眩目璀璨的天空下,还有另外一些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地方。请听散文朗诵《都市里的乡村》,作者:世纪迷茫,朗诵:笑里低低语

12、女主持:光召唤我们前进,信心和勇敢伴随我们成长,爱会始终在我们身旁。你无需迷茫更无需忧伤,在你关爱别人的同时,也同样真切地享受着爱的光芒,让更多的爱去融化钢筋水泥的冷漠吧,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是相互支撑的力量。请听散文《黄土高原上的姐弟情》,朗诵:茱萸,(直接切麦)歌曲:《爱的奉献》,演唱:萍安

13、男主持: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因为有爱,生命才能不息,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爱别人也是爱自己,爱自己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努力寻找成长的空间,请欣赏散文朗诵《生命的空隙》,朗诵:一个人过年

14、女主持:是啊,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在你尽心的时候,时光会给你眷顾,机遇会向你招手。请听散文朗诵《时光啊,你为何走得这么慢?》,朗诵:欧阳寒非

15、男主持:人间的爱有好多种,母爱是其中最温馨、最令人感动的无私的音符,孩子的生活和成长离不开母亲,母亲的爱带给孩子的又应该是什么?请欣赏散文《母亲的纯净水》,作者:乔叶,朗诵:同心无盐;(直接切麦)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演唱:同心秋月

16、女主持:与母爱一样无私的还有老师的爱,正像歌中唱到的,在孩子幼小的世界里他们希望长大后可以成为你。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是引路的一盏明灯,是蓝天里的启明星,甚至老师充满理解和爱心的一句话,也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方向。请听散文《改变命运的一句话》,作者:宋以民,朗诵:陶然听

17、男主持:是啊,人本身就是一座难以估量、蕴藏丰富的矿山,在成长的路上,能得到周围的爱的呵护与发掘,当是一种幸运。常常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很脆弱,而有时候那脆弱却是一种温馨、幸福的体验。请欣赏散文朗诵《美丽的脆弱》,作者:肖复兴,朗诵:秋枫映日

18、女主持:美丽的脆弱,是人们褪去无奈的保护色,洗尽铅华后的自我回归,仿佛自然生长的一株小草,在不经意间开出的小小的花朵,正努力地去汲取阳光雨露的精华怒放。请欣赏散文《没有一种草不是花》,作者:李雪峰,朗诵:冰韵孤清

19、男主持: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草要开花,鸟儿要向着光明、向着蓝天勇敢自由地飞翔,路途尽管遥远漫长,稚嫩的翅膀需要爱的护航。然而,童年终要远去,温室不会是雄鹰的理想。请欣赏散文《只能陪你一程》,作者:游宇明,朗诵:莲的记忆

20、女主持:你只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只能与人同走一段路,这一段路是如此的珍贵,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和共享,在同样的蓝天下,我们共同成长,我们同舟共济在人生的辽阔海洋,总有一天我们会去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方向,却依旧共同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请听男女和声诗朗诵《春天里拥抱太阳!收藏阳光!》,作者:悠久的大地,朗诵:品、清风戏鱼

21、男主持:我们热爱春天,因为春天充满着希望;我们拥抱春天、拥抱阳光,我们在春天里听到大地在成长。我们倾听到的一切,也有杂音,需要我们用心去分辨和思量,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受人间真情的交响。请欣赏散文《用爱倾听》,作者:方冠晴,朗诵:恬静淡雅

22、女主持:是啊,想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用爱去倾听,我们会发现好多我们曾经忽略掉、遗失掉的美好,它们象春风和煦温暖着人间,吹醒了大地的沉睡和蓝天的明净。当我们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也是在爱我们自己。我们同情尊重弱者,给他们爱的关怀,同时也是尊重我们自己,只要真诚用心,我们还会发现,自己其实和弱者在一同收获、成长。请听散文《开往春天的列车》,作者:曾有情,朗诵:清风;(直接切麦)歌曲《同一首歌》,演唱:同心方正

女主持: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男主持:星光照耀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间的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女主持:我们在同一首歌中,从不同的方向走到一起,走在今夜这片晴朗的蓝天下,用我们真挚的爱的情感,去寻找、放飞理想和希望。

男主持:我们在同一首歌中,今夜将走向不同的方向,在明天的同样晴朗的蓝天里,我们会有新的收获和展望,并将爱的旋律继续唱响。

4、女主持:孩子,你会梦想什么?是不是梦想着去畅游知识的海洋,去扬起你人生的风帆?知识是生命成功的铺垫,是兴国安邦的动力与保障。知识对那些贫瘠的乡村和土地,是滴滴甘纯的清泉和希望。请欣赏散文朗诵《泉水的歌唱》,作者:侯德云,朗诵:叶儿

5、男主持:蓝花花哭了、村里人哭了,泪光中饱含着多少喜悦与感伤?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是用怎样的力量在与严酷的自然和命运抗争,谱写着世代不息追求的生命顽强篇章!请听散文朗诵《石缝间的生命》,作者:林希,朗诵:旭日

6、女主持:石缝间的生命是顽强的象征,同样的蓝天、同样的星空,却并没有给生命同样的状态和环境,不同的境遇下,人们又是怎样的情状?(这里以大姐写的串词为准)请听歌曲《爱在天地间》,演唱:缘梦伊人

7、男主持:刚才大家听到的是缘梦伊人给我们演唱的《爱在天地间》,谢谢缘梦伊人。爱在天地间,爱是我们人类最动人的情感,爱让我们在奉献的同时,去享受和拥有生命的辉煌。请听诗朗诵《我折叠着我的爱》,作者:席慕容,朗诵:一品先生

8、女主持:这是一首亘古传唱着的长调,在大地与苍穹之间,我们彼此倾诉那灵魂的美丽与寂廖,人间多少可歌可泣的真情和爱的故事,曾经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悄然泪下啊。请欣赏散文《生命中的两袋红枣》,作者:陶柏军,朗诵:苦咖啡;(直接切麦)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演唱:海冬青

9、男主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众人齐心却可以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爱心却可以是无限的,当我们的生命无法抗拒自然生存和衰亡的法则,依旧有爱的动人旋律继续在天地间回响、升华,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的富有更加源远流长。请听散文《富翁与乞丐》,作者:李家同,朗诵:小白杨

10、女主持:是啊,小小地球之上,富翁与乞丐共存,是一件羞耻的事。当我们在自己的失落和迷茫中挣扎,感叹命运与社会的不公,给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太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还有更多的人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差?那些原本应该是花季灿烂的孩子,却因为贫困,在挣扎着喊着“我要读书”这样简单而纯粹的愿望。请欣赏散文《爱无崖》,朗诵:香水百合

11、男主持:让寒冷的地方不再寒冷,让黑暗的地方重现光明,这是爱的力量,这力量可以让我们共同携手,不断地向着未来的美好进发,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请听男女和声诗朗诵《光的赞歌》,朗诵:海上明月 无言如风

女主持:《同一蓝天下》主题文艺晚会由《天涯同心》网站和论坛主办,《中国拥军网》协办,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晚会的全体工作人员,向大家说声感谢,道声珍重!

男主持:今天起一个新的论坛——《天涯同心》论坛也正式成立了,论坛以文学类为主,将爱心主题活动作为其中一个特色,欢迎朋友们光临,希望我们共同携手去开创。下面请本次晚会策划、导演和文字撰稿,《天涯同心》网站站长遥远的岸说几句话。

遥远的岸:首先,真诚感谢今晚所有到场的朋友们,你们的热心和支持,为我们的晚会圆满举办增添了色彩,同时,感谢晚会主持人和全体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和辛勤付出,特别要感谢晚会的字幕、护麦、试麦、维护,包括碧聊管理等许多幕后的英雄们,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让碧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主题晚会,取得了成功,很好地诠释了《同一蓝天下》的爱心主题。我和我们《天涯同心》论坛的全体会员,向大家问好,并致以崇高的敬礼!《天涯同心》论坛由天南地北、一群志同道合的真诚朋友们,共同携手创立,论坛试运行刚刚两个月,还有众多的不完善,但已经显现出旺盛生机和团结心齐的特色。由我们论坛和《中国拥军网》联合举办的《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文艺晚会,源起我们论坛塞翁、塞婆夫妇的救助失学女童倡议,倡议提出以后,得到论坛许多会员的热烈响应,我们不求沽名钓誉式的花样文章,只想本着自愿的原则,以论坛集体的力量,踏实地去为那些品学兼优、渴望读书而又家境贫困的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我们的爱心和微薄的力量,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热诚欢迎朋友们参观并加盟我们的论坛,《天涯同心》向所有同样真诚的朋友们伸出友谊的手。再次谢谢大家!

女主持:谢谢遥远的岸的发言。朋友们,不论我们身在何方,真诚的友谊和爱心,会架起一座结实的桥梁;无论你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请不要忘记爱心需要我们共同付出和分享。伸出您的友谊之手吧,让我们共同幸福生活在同一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