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4-01 11:1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春天的诗歌

篇1

春*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春意盎然:春天的意味正浓。

篇2

在8年级上册Unit7的诗歌Seasonsoftheyear教研活动备课时,有些老师觉得无从下手,甚至还有些老师抱怨这首诗歌的编写没有意义,往往在教学中一带而过,没有能好好深入研究这首诗歌,有些老师只是简单地对其中的知识点做一个简单的学习,这些都违背了教材的本意。新教材让更多的英语诗歌进入了课堂,我们就有责任让它们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细读这首诗歌,不难发现它蕴含着美,充满了美。为了让孩子们一步一步体会这首诗歌的魅力,我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夏天的知了叫声,冬天北风呼呼的声音,春雨的缠绵,秋天的鸟鸣。听完声音之后,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并描绘一下他们心中的画面。从孩子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发现想象不仅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也能引发他们和诗人的共鸣。

我问孩子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告诉他们,每个季节都有它自己的美丽。春天可以有美丽的蝴蝶和花儿,也有恼人的春雨。我让孩子们想一想有哪些中文诗歌描写了春天。孩子们提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等。我让孩子们再读Seasonsoftheyear的第二段关于春天的描写,让他们比较哪首中文诗歌描写的情景更像这首诗中的情景。孩子们进行了小组讨论,认为只有部分像。有几个组把原来的中文诗歌进行了稍稍改编,就比较贴近Seasonsoftheyear中关于春季的描写。他们的这个做法得到我的肯定,也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一时间改编中文诗歌以贴近这首英文诗歌成了孩子们课余的乐事。

二、用诗歌放飞学生的心灵,体会中英文中拟人的修辞

新教材就像是一个宝库,这首诗歌就像是这个宝库里的珍宝,只要着力发掘,还会有更大的收获。我首先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Whatisyourfavouritesentence?Why?孩子们的回答起初从字面上出发,基本上集中在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上,我告诉孩子们我最喜欢的是:Beesandbutterfliesplayamongflowers.孩子们很快发现原来是动词“play”用得好,使诗句一下子生动起来。我又引导孩子们思考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个发现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这首诗歌拟人的诗句都被找了出来。显然这首诗歌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从中文诗歌中发现点什么。孩子们展开了活泼可爱的想像翅膀,课堂成为了孩子们智慧的加工厂。

新课程把情感态度列入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其实情感策略与语言学习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学习的效果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情感态度的影响。孩子们在中文和英文诗歌中来回穿梭,乐在其中,不仅发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发现诗歌中比喻、夸张等更多的修辞手法。正如布卢姆认为的那样:“一个带着积极感情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节英语课成了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因为忘我的投入,孩子们求知的欲望高涨。

三、总结

篇3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3.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2.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一、谈话导入

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木子李,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春天的儿童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春天来了》)

二、读儿童诗《春天来了》

1.学生自由朗读本诗。

2.指名朗读本诗,教师纠正字音,提示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三、练习说话

1.师:春天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她都到过哪些地方?

①完成下列填空: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②师:这些地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来到了小溪边,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来到了田野上,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来到了小鸟的家,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来到了校园里, 。

2.师:春天来了,春姑娘还会到哪些地方去呢?这些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也说一说吧!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

3.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夏天来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呢?(教师提示,学生说并出示夏天的图片)夏天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喜欢东跑西跑。他会到哪里去?又会给那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一下。

①学生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个别回答。(用上刚才的格式练习说话。)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来到了 , 。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真棒!夏天这么美丽,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建议:①最好用上下面的格式写一写: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来到了 , 。

②书写要工整哦。

③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练习写话

1.学生自由写话。

2.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的同时,挑选学生中优秀的诗句及时记录下来。

五、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1.学生作品展示。

2.教师作品展示(学生集体创作)。

老师这里也有一首诗,请大家读一读。(学生读)写得好不好?知道这是谁写得吗?它的作者是咱们班的全体同学。是不是没想到?其实,写诗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用心感受,都会成为出色的小诗人。

六、拓展延伸

师:夏天过去,紧接着秋天、冬天也会到来。在金色的秋天,在白雪皑皑的童话般的冬天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诗歌读一读,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自己写一写!

儿童诗《春天来了》读写萌发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是言语识字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儿童诗,内容浅显,语言简洁、生动而又富有想象力,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朗读和模仿。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首小诗,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儿童诗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浅显易懂,最主要的是儿童诗中所流露出的童真、童趣,儿童所特有的而成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力令人惊叹!

其次,我一直认为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所特有的那份童真、童趣,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表达方式,还有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无处不透露出一种诗意。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小时候几乎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想象力都那么丰富、奇特?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想象力似乎都枯竭了?甚至连最简单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都丧失了?原因很简单。在他们最适宜的年龄期(童年期和少年早期),缺乏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的训练。而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训练的能力,以后永远也不会弥补上了。这是我选择这首诗作为读写萌发范本的第三个原因。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3.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2.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四、说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创设轻松的氛围,使孩子想说,敢说。

2.读儿童诗《春天来了》。

因为这首诗同学们已经学过,这就节约了识字的过程,孩子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也会比较容易。所以,在朗读部分我没有过多的练习,只是在孩子自己朗读一遍,指名读两遍的基础上再齐读一遍就过了。目的,一是为了让孩子再熟悉一下诗的内容,二是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尽情地说和写。

3.练习说话。

这个环节分两步:

一是在《春天来了》这首诗的基础上拓展说话。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为后面的仿写做铺垫。

说是写的基础。要想让孩子有写话的兴趣,必须先激发起孩子的表达欲望。所以,只要孩子们敢说,没有明显的用词和语法错误,我一般不会打断他,纠正他。

在说话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们用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这样的格式。一是为了让孩子对诗歌的格律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后面的模仿写诗做好铺垫。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规范孩子们的语言。

第二步,是在《春天来了》的基础上,模仿本诗的格式,以“夏天来了”为题拓展说话。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现在就是夏天,所以孩子们对夏天的变化会更熟悉,也更容易激起他们说话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所以,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便选择了几幅比较有代表性的夏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这样就起到了打开学生思路的作用。

另外,在孩子说的时候,我还是要求他们按照“夏天来了,夏天来了,来到了 ,

。”这样的格式练习说话,这样,通过重复性的训练,在后面孩子写话的时候就会很自觉的模仿了。

4.练习写话。

①学生自由写话。

②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的同时,挑选学生作品中优秀的诗句及时记录下来。

5.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篇4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最后,我们还尝试着当了一回小诗人,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就从我们的笔尖流露出来。我也写了首诗——《四季的树》。

四季的树

春天的树,

秋天的树,

发了绿芽,

金黄一片,

归来的鸟儿

孩子们收到

有了新的家。

秋姑娘送来的信。

夏天的树,

冬天的树,

郁郁葱葱,

光秃秃的,

炎热的天气

像年迈的老人

有了一丝的清凉。

篇5

一、选择浅易的诗歌

高中学生所学过的古诗并不少,应该说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小学初中阶段所学过的诗歌相对来说浅易些,主要表现在:⑴篇幅短些;⑵表现的主题集中些;⑶抒发的感情单一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有意避开学生学过的浅易诗歌,完全可以把它拿来重新审视。这样做有几个好处:⑴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⑵避免学生对陌生诗歌的排斥性;⑶减少学生的惧怕心理;⑷增强学生鉴赏的信心。学生一看是自己以前学过的,熟知的诗歌,便可能跃跃欲试。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便可顺水推舟,促成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一味地选择学生根本没见过的诗歌,生字、生词甚至典故较多的诗歌,势必增添学生的畏难情绪,造成学生的排斥性及教学的被动,以后定会走入一个恶性循环,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

关于浅易的诗歌,对于古诗的作者也可作一些选择,比如李白、白居易的诗歌就多些,当然并不是说其他诗人的诗歌就没有浅易性的。选入中小学教材的不少诗歌我们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灵活掌握,没有选入中小学教材的诗歌,教师也可以适当增补一些,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二、明析问题的指向

我们在教学诗歌,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不必动不动就立即向高考题靠拢,事实上,做高考题实际是学生要水到渠成的,没有一定量的积累,达不到质的飞跃。教师也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以后会不会答高考题或答不好高考题。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分解高考题以求循序渐进。比如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即可分解如下:

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⑵这些景物各有何特征?

⑶写这首诗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⑷这些景物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否吻合?为什么吻合

⑸如果把它变成一幅画,画中的内容是否生动、形象(或丰富)?

如此分解比单纯地问意境二字要容易上手得多。教师可以在分解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意境包含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景、情、境三方面。

如果碰到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不少学生可能更是一团雾水。教师可以作如下分解:

⑴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⑵这种(些)修辞手法(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⑶作者的心情如何?

⑷诗中写了什么景物?与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何关系

⑸通过什么办法来联系所写景物与作者的心情?是描写还是抒情?

比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所写景物:春天的阳光,美丽的青山,充满馨香的花草,忙碌的燕子,静睡的鸳鸯。

(2)景物的特征:明净绚丽。

(3)这些景物与诗人的心情相吻合,因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愉悦闲适的。

(4)如果变成一幅画,画中的内容形象、生动。有动有静,有山有水有阳光,有视觉、嗅觉上的美感。

整合成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答题的指向性越明显,切入点越小,学生越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答题信心也会越来越足,如此分解后告知学生,这就是表达技巧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三方面。

三、练熟答题的步骤

教师在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后,要慢慢地告诉学生答题的特点:(1)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学生是戴着镣铐跳舞;(2)高考答题卡的书写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尽情地书写;(3)高考诗歌的提问是有一定容量的,要注意尽量全面、不漏掉要点;⑷高考教师的阅卷是重复不断、快速、主要看答案中的关键词语的。因此,我们在答题时除了书写工整、洁净外,还必须适当浓缩性地有步骤地答题。

诗歌虽然是文学作品中浓缩的精华,但绝大部分是用来抒情的。说理的诗不多。碰到绝句浓缩就更加明显了。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古代诗歌抒情性强这一特点。提到抒情,我们很容易想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提及景物,我们很容易想到白描、衬托(正反衬,动静衬、乐哀衬)、虚实等手法。所以,我们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一首诗要考学生无非就是写的景、抒的情及写景抒情所用的方法或技巧。这样,学生获得了整体的感受,也就不会害怕鉴赏诗歌了。至于托物言志类诗也不过是通过物来表达作者的志趣或理想等。

比如陈与义的《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篇6

【关键词】命题;探究;古典诗歌鉴赏;得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古典诗词的鉴赏是现在每年高考的必考题,但考查的结果却不如人愿,如江苏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值为8分,实际得分的均分为2.2分,得分率为27.5%,是整套试卷各类题型中最低的。江苏省2012年的《考试说明》将考查定位为“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但在其相关例题的“简要说明”中,也明确指出:古诗词鉴赏题,属中等难度和难题。因此,很多老师都把诗歌鉴赏视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望“题”兴叹,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来钻研,导致一些学生考试时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笔者认为高考诗歌命题的种种问题和这种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那么高考诗歌命题存在哪些问题?

一、命题要求简单含糊

关于高考诗歌鉴赏的规定很是简单含糊,如江苏省的《考试说明》只有一句话的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在考试能力要求中补充道“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除此,并无任何实质性、具体性的规定。面对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命题者有极大的空间和自由,而应考者则显得更加被动和无助。为了更好地显示高考的公正公平,《考试说明》最好拟定一些具体的标准,如避免过于浅显直白的诗作,从而保证试卷的区分度;避免典故过多的诗作,因为考生做题的时间非常有限,根本无从阅读太多典故;避免个性化色彩太浓的诗作,因为高中生的诗歌阅读能力确实有限。

二、命题者高高在上

高考诗歌命题者一般来说均是大学教师,客观地讲他们的个人学识,确实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对高中一线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却缺乏相应的了解,所以命题时的尺度和难度有时难以把握精准;而有的命题者却是自高身份,固步自封,不肯正视高考诗歌的实际得分情况,不肯倾听来自教学一线的呼声,不愿调整命题的思路,不愿借鉴其他试卷的成功经验。有的甚至话语霸权,只承认自己预设的单一答案,而答案本身可能少有真知灼见,大多是来自各类诗歌鉴赏词典的相关解释,可是鉴赏词典的相关文字毕竟只是“一家之言”,甚至“一孔之见”,而非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试题难度不适中

如江苏2008年高考题,“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009年浙江卷,问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_____,题目的设置考察不出考生的思维,显得有些低幼和简单。前一道题考生用程式化的语言就可以解答(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后一道题学生无需解读相关诗句就可以找到答案,这类题目难度过易。而有的题目则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难度显得过大,如2008年北京卷诗歌鉴赏第三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关于诗歌鉴赏,中学生能读懂诗歌,找出诗中的意象,描绘出诗歌的意境,感悟出诗人的情感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诗歌的艺术风格,那是诗歌鉴赏的高级层次,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生如何能达到?学生作答时肯定是只能从脑海里找到“沉郁顿挫”之类的套话,再结合故事做一番陈述。最后阅卷老师遭遇到难题,给不给分呢?所以过难过易的题目虽然表现形式上截然不同,但是最终殊途同归,一样失去了考查的信度和效度,直接导致了测试的低效甚至无效。

四、命题指向不明确

如2009年海南、宁夏卷诗歌鉴赏其中一问: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看到此题实在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命题者到底要考查什么?是诗歌的艺术技巧还是诗歌的构思角度?看了参考答案(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比,效果独特。)才有所理解,原来考查的对象是作者的构思的分析与评价,可是考场上的考生时间有限、心情紧张,他们哪里能够明了命题指向呢?可见诗歌鉴赏要想拿分实在是难。

篇7

关于爱心的朗诵词一

满天心情飞天下,

不是我不想家。

这场雪情谊永恒,

或者说无情无义。

最近骨折病人比较多,

都是因为这场不大不小的雪,

还有这冰冻的冷酷世界。

伤病员都是一些高龄人,

也是穷人,

是千千万万个劳苦大众。

我希望他们都平安无事,

少花钱,

身体健康。

所以最近比较忙,

很少上网,

差一点不知道网络为何物?!

请朋友们多多原谅!

在天涯海角还有一颗火热的心,

在努力融化、温暖他人之心。

眯着眼睛,

躺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

数一数春天的到来,

还有几步之遥。

关于爱心的朗诵词二

今天

房间里的一盆文竹

耐不住严寒

突然干枯

憔悴的身影

催人泪下

我悲伤

我悔悟

我没有照顾好它

是我的罪过

但我也庆幸

我的疼痛

证明我还苟活着

我的爱心

尚存一丝气息

并在无限的蔓延

直到文竹

又发出了新绿

我想不在这个冬季

在来春

关于爱心的朗诵词三

微尘之光爱心点亮

公益路上无比坚强

沐浴心灵绽放阳光

传递爱心向 前方

团结凝聚能量啊

树立正气挺起胸膛

努力奋发势不可挡

生命之光美丽绽放

微尘之光送人玫瑰手留芳香

微尘之光公益爱心点燃光亮

携手共谱美好乐章

公益慈善事业更辉煌

爱在微尘之光信念如钢

肩负责任勇于担当

点亮心光永不迷茫

爱在一起把歌唱

传递爱心正能量啊

微尘之光照亮心房

温暖人间真情储藏

社会和谐幸福安康

微尘之光送人玫瑰手留芳香

微尘之光公益爱心点燃光亮

携手编织公益乐章

微尘筑梦事业更辉煌

 

关于爱心的朗诵词相关文章:

1.关于爱心的朗诵稿

2.关于爱心诗歌朗诵

3.有关爱心的朗诵稿

篇8

关键词:海子 抒情短诗 隐喻型 直白型

海子早已成为一个象征符号,“诗人之死”被一些人视为终结一个时代和开启另一个时代的标志。海子生前可谓名不见经传,仅公开发表几十篇诗作,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但海子死后,无论是在研究界还是创作界,其人其诗都引起高度的关注。在他死后的几年里,一大批追随者围绕着土地、麦子等海子的核心意象进行创作,以至于诗人伊莎写诗讽刺那些海迷们,称他们是“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做了诗歌最光荣的农夫”(伊莎,《饿死诗人》)。评论文章也不绝如缕,1999年,海子十周年祭,第一部海子评论文集《不死的海子》出版。在诸多批评研究中,不少以其抒情短诗为对象。研究虽多,但多做整体观,而少就其差异性做出辨析、研究。本文基于海子诗歌的内在差异性,将其界分为隐喻型和直白型两种。

一、 隐喻型

诗歌不是对世界的摹仿,其评判标准也不取决于描述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似度的高低。诗是对隐喻的解构和建构。就广义的隐喻来说,没有隐喻就没有诗,隐喻的死亡即诗的死亡。时间是隐喻的杀手,当隐喻在时间中积淀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表述方式时,也就宣告了隐喻的死亡。此时,便需要诗人以其摧枯拉朽的创造力去结束苍白陈腐的隐喻,而重新创造出有生命活力的隐喻。当然,这其中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破坏本身就是一种建构,有的时候则在破坏之后必须重建。正是在不断的破坏和重建中,诗歌才得以永生。

海子大部分抒情短诗是隐喻型的。在这类诗中,语言是其安身立命的核心场所。关于语言、世界、诗歌,海子在组诗《给母亲》之五《语言和井》中写道:

语言的本身

像母亲

总有话说,在河畔

在经验之河的两岸

在现象之河的两岸

花朵像柔美的妻子

倾听的耳朵和诗歌

长满一地

倾听受难的水

水落在远方

这是一首“元诗”,也是一首用隐喻写成的诗,它生动地展现了一首诗的产生过程。诗歌由之展开的场域――“语言”,被推到首要位置。在诗歌中,语言是什么?它不再是思想的附庸、交流的工具,也不是由人所发起、操持和支配的对象,海子亲切地把它比作“母亲”。这个比喻打破了将“母亲”和“语言”做纵向组合的惯常做法,而将其做一个横的转换。接下来,“总有话说”的,既是母亲,也是语言。语言的言说像母亲的言说一样,有巨大的繁殖力和亲和力。诗句提示我们,与那种冰冷的逻辑语言相比,诗性的语言更为原始。在诗歌创作中,语言以“话说我”而不是“我说话”的方式出场。在话语的繁衍、生成中,世界如其所是地展开,而诗人的主体则退居为一个聆听者。

在语言到来之前,诗人自身的生命及其接触的外在物,都是一种“自行锁闭者”,它们处于一种“自不相识”的被遮蔽状态。但这种遮蔽“并非单一的、僵固的遮盖,而是自身展开到其质朴方式和形态的无限丰富性之中”。[1]它是尚未开显的黑暗之地,又蕴含着无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不能自明,但能以其原始力量去召唤语言和表达。在长期的召唤中,语言以一种潜在的磨砺状态蓄势待发。这种磨砺分秒不停,甚至在诗人的睡梦中也进行着。久而久之,语言突然破口而出,而诗人并不自觉。存在在此得以显现,诗人以此得以确证自我,物也在此刻成其为物。此时,正如福柯所说:“语言不再是自然,但语言也不是一个神秘的工具。还不如说,语言是那个拯救自身并最终开始倾听真正言语的世界的构型。”[2]所以,在“话说我”中,物在世界中复活,天、地、人、神在语言(诗)中四而合一。诗、语言和世界得到原初的认同和回归。“我说话”则不然,这只是诗人在使唤话语的时候,而并不是诗人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通常以其主体的强力对自足的语言和世界进行褫夺。

“在河畔/在经验之河的两岸/在现象之河的两岸/花朵像柔美的妻子/倾听的耳朵和诗歌/长满一地/倾听受难的水。” 后两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花朵像柔美的妻子/长满一地/倾听的耳朵和诗歌/倾听受难的水。”这里,明喻和暗喻交叉使用,可见物和不可见物同台演出。诗人在把妻子和花朵互喻的同时,也用妻子和花朵共同喻指语言。诗句中的身体修辞,回应了“总有话说”一句。语言像“长满一地”的“花朵”和“妻子”,美丽而富有生命力和繁殖力,语言又像倾听的耳朵,倾听构成了语言的一个功能结构。

“经验”和“现象”是能直观到的杂多表象,它们在时间之“河”中流动、变异、重组。此时,世界暗流涌动,混沌不开,心灵模糊不清,万物以一种无序的方式在黑暗无名的世界里游走。值得注意的是,“水”在海子的诗中经常指人的欲望或生命本体。在他看来,死亡和欲望都是人类苦难的根源,所以“水”是“受难的水”。海子是否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不得而知,不过这里的确让人想到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最后一句显得突兀,水怎么突然就“落在远方”了呢?海子的诗中,一直存在着相对的两极,一极是大地、麦子、粮仓等形而下的事物,另一极是太阳、诗歌等形而上的事物。这种两极界分在《夜色》一诗中有直接表述:“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当然,这两极并非泾渭分明,即使在形而下的事物中,诗人也赋予其神启的力量,而在形而上的事物中,也经常可以嗅到泥土的气息。 “水落在远方”一句在整首诗中造成一个巨大的跳跃,它让“经验”、“现象”等形而下的直观表象一跃而入“远方”这一形而上的冥想空间。“水落在远方”,是冥暗中的事物经由语言的照亮化身为诗,继而从“经验之河”、“现象之河”的暗流中跃身而出,于是事物获救,诗人获救。

在海子的抒情短诗中,大部分是这类隐喻型的。像《亚洲铜》、《让我把脚丫在黄昏中一位木匠的工具箱上》等诗作都有非常强的文化隐喻色彩。可以说,如果不能破解海子的隐喻系统,就不能切入到他的作品世界。海子是一个诗歌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诗歌的野心家。他要像但丁、莎士比亚、歌德那样成为诗歌之王,成为诗歌界的太阳。他有自己非常明确的诗学追求。他说:“伟大的诗歌,不是感性的诗歌,也不是抒情的诗歌,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段流动,而是主体人类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诗学:一份提纲》)他有写下大诗(史诗)的宏伟目标,然而这条路毕竟太寂寞、太荒凉。诗在远方,然而“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诗人对远方有太复杂的感情。那里仿佛有神的召唤,这种召唤让他像一个义无反顾的勇士一样,披荆斩棘在所不辞,甚至甘愿以生命和血的代价去奔赴远方的诗歌盛宴。然而,这位诗歌的夸父步履过于沉重,他的血液里盐分太高,他要勘测的存在之洞穴太奇崛,他会乏力,需要歇下来饮江河湖海之水。在休憩的片刻,海子写下了另一类抒情短诗,即直白型的诗歌。

二、 直白型

海子的直白型诗歌,是对语词的解放,也是对他自己的解放。在这类诗歌中,语词单刀直入、直抵存在。它脱去了沉重的负担,变得如野花一样纯洁美丽。诗人暂时“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海子:《九月》),回到此时此地、可观可感之在。《日记》是这类诗的代表: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就是海子的另外一面,另一种心境,另一种表达路径。当他发现“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时,他将所有宏大的诗学理想抛诸脑后。他要“把石头还给石头”,让“青稞只属于她自己”。诗人在做一种类似于现象学的还原,“回到事物本身”即是这类诗歌的旨归。此时,他不再“生活在别处”:“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一类诗歌在海子的抒情短诗中不算太多,但确实为他的诗歌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人们研究海子时,大多注意到的是他的隐喻型诗歌,以为那个在形而上的幻想迷宫里居住的就是海子的全部,而忽视了直白型诗歌背后的那个海子。

为人熟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属于直白型。关于这首诗,主要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认为此诗积极乐观,表现出对安逸平凡的生活的向往。另一种认为此诗悲观绝望,甚至把这首诗和诗人之死联系在一起,把它解读为一首绝命诗。其实,只要把此诗放在海子的整个诗歌创作背景中来解读,就不会产生这两种分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属于直白型的一类,它是诗人长途跋涉中的小憩,是义无反顾中的迟疑,是换一种方式同语词交流。事实上,海子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在他那里经常能听到几种不同的声音,它们互相掺合在一起,打成一片,甚至于连他自己都不能听清到底哪个是他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或者说打成一片本身才是他自己。这种生命内部的众声喧哗在《春天,十个海子》中得到集中体现。“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这种内部的分裂、互相敌意,在海子的大量诗作中都存在。不过有的时候“十个海子”在论辩、争斗中稍占上风,于是写出《日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直白型作品,有时候那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占上风,则写下另外一类与他诗学理想更加吻合的隐喻型的诗歌。

三、结语

将海子的抒情短诗分为隐喻型和直白型两种,不是说它们是完全对立的,除了互相区别之外,它们还有一种互补的关系,唯此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海子。无论是隐喻型还是直白型,它们都是诗人创造性的产物,是意象和咏唱结婚后产下的宁馨儿。海子在1986年8月的《日记》中写道:“中国当前的诗,大都处于实验阶段,基本上还没有进入语言,我觉得,当前中国现代诗歌对意象的关注,损害甚至危及了她的语言要求。”所以必须注重语言自身。但是,“旧语言旧诗歌中的平滑起伏的节拍和歌唱性差不多已经死去了。死尸是不能出土的,问题在于坟墓上的花枝和青草。新的美学和新语言新诗的诞生不仅取决于感性的再造,还取决于意象和咏唱的合一”。[3]“意象和咏唱的合一”这一诗学主张在海子那里得到实践,它一方面自然增加了海子作品的“歌”性;另一方面,也使海子的诗歌没有陷入对朦胧诗矫枉过正的迷途之中,“意象”这一个传统的美学范畴,在海子那儿被重新激活。

海子说:“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4]对很多诗人而言,诗歌不过是一个修辞的操练场。而在海子那里,诗歌确乎是一场烈火,这场烈火以生命为燃料,由语词点燃。面对诗歌的火葬场,海子也有迟疑、驻足不前的时候,那时他便从火海中抽身退出,写出一批清新纯洁的直白型诗歌。然而,他既是一只诗国的飞蛾,又怎能抗拒那场致命的烈火?

参考文献

[1]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A]//林中路[C].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3.

[2] 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50.

篇9

【关键词】思想激情;情感体验;内心世界

Abstract:Rationalized passion is the most essential character in the prose poem. Therefore, this thesis analyze Yangchaodong's personal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Yangchaodong's prose poem. In order that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Yangchaodong's inner world. The thesis intends to reveal Yangchaodong’s distinctive thought and experience for the realistic life.

Key words:rationalized;passionemotional;experienceinner world

“散文诗是以抒情见长的文体。‘为情而造文’,可谓是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这也就是说,作者胸中有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触动,才去创作散文诗的。为此,散文诗的取材立意有其特殊的规律。它不必从人物出发,也不必拘泥于情节的发展,有所感才是取材立意的出发点,而思想激情正是创作散文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思想激情也就没有散文诗。”[1](P235)这段关于散文诗艺术特征的论述,把“思想激情”作为散文诗创作的灵魂,可谓是切中肯絮的批语。在整体阅读杨朝东先生的散文诗时,我的脑海里面闪过的便是“没有思想激情也就没有散文诗”这个精辟的论断。事实上,“思想激情”正是支撑他进行爱情散文诗创作的内在要素和不竭动力。

一、独特的思想激情表达

正是凭着这种饱满的、充沛的思想激情,杨朝东先生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构筑起了个人的“文学领地”。那些瑰丽而优美的幻想、浪漫的情怀,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不仅透露出他厚重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而且饱含着作者极富个性特征的主观色彩。其间,不仅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倾诉与咏叹,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有情世间的一种洞见、一种观察。《石恋》《谁的流水》《想你在春天》《遥望与抒情》等散文诗组章都是以刻写人类真挚美好的感情作为出发点,作者试图通过描摹和赞美自然景物时,传递出了内心中的一种意愿与梦想,从而表达其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在他的笔下,对自然的诗意描摹其实浸润着他对美好情感的那种刻骨铭心的诗性体验:

……把我粉碎吧!躺在城市的边缘,我已闻到了食味飘飘的香甜;把我粉碎吧!我飘飞的身影,已站成了大街小巷一尊一尊的石林,我粉碎的美丽,已在混凝土的结构中,一点一点站成了高楼大厦,刺破白云。

你来吧!月光挂在你的窗前,已被风雨浸泡长大。你来吧,我们一起站在月光下,慢慢去畅饮爱的情话。

就这样,让酒和诗歌结伴,让破碎的石头和柔软的爱情,在暗夜的缠绵中,擦出火花一串。就这样站在暗夜,谁会看见月光、风光、火光与石头会同时灿烂?

你来吧,在石头的根部,有一条爱的小溪不知为谁歌唱?……(《石恋》)

全诗处处含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纷繁的意象、情感的流变、思想的激情,再加上那种一咏三叹的节奏感,处处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气息。《石恋》的每一章节,都镌刻在作者的心底,这是对美好爱情矢志不渝的追逐。白云、月光、酒、石头、小溪这些驳杂的意象,一经诗人的点染,便被赋予了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进而拥有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在我看来,杨朝东先生之所以反复抒写其对美好情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其实完全可以看作是对日常平庸生活的一种拒绝、一种反叛,甚至是一种挑战。这种拒绝日常平庸生活的方式无疑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疏离,从迷于表面的诗意洞穿了生活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生活在别处”的生活方式与生命选择,目的是为自身寻找一方可以安生立命的净土。这种有意识地与现实社会保持距离,进而把精神的目光投向高远的天空的选择,是需要背负着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的。换言之,“生活在别处”的选择就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泅渡或者救赎,它让我们卑微的生活变得高贵起来,它让我们平庸的生活处处映射出诗意的阳光。那浓烈而炙热的情感,深沉的思绪和悲悯的情怀,不仅挖掘出了自然景物内在的诗意,而且涌动着生命的激情。从这个角度上说,杨朝东先生在自我的文学领地里,建构了一个诗意栖居在大地上的精神游牧之地。

二、丰富细腻的情感抒发

在《春天的情事》一诗中,作者试图将温柔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人类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以爱情的名义审视生活:

……你在海边,读着滴入海心的月,就像读着忧伤一串,破碎的梦里,爱,找到了昨日回家的方向。

哦,忧伤就是这样的美吗?雪花一样飘来,冷了思念,化了情怀。你在冷冷的黑夜,学会守护心的疼痛,学会了痛苦要用痛苦来打磨苦难的爱。

心,才会慢慢平静,水,才会潺潺而来!

哦,忧伤就是这样的愁么?愁丝袅绕愁节,愁闷点燃愁思。点点滴滴,伤了我的心,痛了你的怀。

在这月明的夜晚,谁会告诉你什么?夜,已经很深了,月,已经睡着,只有星星,还在同草们聊着情话。

我来了,忧伤还在星空里徘徊,流水还在流水中哀叹。我不知,你的忧伤,要忧伤到何时,才能停此一切伤感?爱的梦里,谁能找出答案?……(《春天的情事》)

情感作为人类最为隐秘幽微的心灵体验和精神体验,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存在于人类的内心世界。这组诗所表现出的满腔愁绪,像悠悠的流水一样绵远悠长。这种浪漫而又唯美、沉静而又忧伤的文学表达,是从骨子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和迸发出来的,无矫揉造作的成分。这首诗所营造出的那种酣畅绵密的诗歌图景,充满了对现世的幸福生活的憧憬。这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的写作其实是继承古典诗词写作的余。值得注意的是,杨朝东先生的诗歌叙述,不仅受益于古典文学的滋养与熏陶,更重要的是其作品无论从手法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延续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抒情文学的传统。换言之,他的写作无疑是对20世纪80年代文学最美好的致敬和怀念。那种温婉轻捷、低吟浅唱的情感抒发,是对爱情世界进行本真的、全息式的扫描。这样的写作,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爱情世界的丰富性和神秘性,而且有意无意地承担了对爱情本身这一宏阔意象的修复。实际上,在一个灵魂缺席和精神沦丧的时代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或许仅仅存留在那些古老而又忧伤的神话或异域的传说中。“爱情”这一美好意象渐渐褪去了那层神圣的光环,不再被悬置在人类精神生活的头顶,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因如此,杨朝东先生以爱情为题材写下的这些或悲伤或激越的诗歌作品,本身就是对爱情最大的尊重和珍视。质言之,他的写作已不仅仅停留在抒发个人的文学趣味或情感体验,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对人间真情的呐喊与哀婉。

……其实,年轻的时候,谁懂爱情?

当我们踏入不惑之年,怀想爱情,爱呀,早以远去,我们只能品味,过去的那一往情深,那一帘幽梦。

仿佛世界停止了转动,仿佛阳光只能在梦中温暖,仿佛过去的一切,都在想你的梦里,一一浮现。

春天,无语;花朵,凋零。面对这一切,你总是默默的、默默的,不动嘴唇。我说,春天来了,你说一句温馨的话吧?你想了好久,终于说了句,“爱一个人,不能把他放在口上,要把他存放在心里”。我终于明白了,你对爱的理解很深,深得让我看不见底,就像我看不见你飘飞的长发。……(《想你在春天》)

《想你在春天》@组诗是一个长者以一种回望的姿态深味年轻时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以一种阅尽苦难人生的口吻道出对幸福的理解。这种极富个性的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饱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其中所含蕴的为文观念,与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大抵是相同的。正如洪斌所指出的那样:“散文诗的感人诗情正是从富有个性的生活感受中生发出来的。假如没有作者富有个性的生活感受,也就不会有散文诗感人的诗情,也就写不出优美动人的散文诗,而只能写那种“为文而造情”的无病之作罢了。”[1](P235)

正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样,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爱情,表达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那种情感的共通性,即便历经岁月的流变和更迭,也不会有丝毫的褪色。爱情之所以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其意义正在于此。对爱情的吟咏,古往今来,不管是哲学家还是诗人,都在以其最为至诚的表达涵咏其对爱的理解。爱情迄今仍然被作家们乐此不疲的抒写,不仅表明了爱情对于生命抑或人生的巨大诱惑,同时也印证了“独特生活感受的感情是散文诗创作的命脉,也是散文诗艺术感染力的内在要素”。[1](P235)

三、结 语

从这个意义上说,杨朝东先生的诗歌写作,忠实于自我的内心,植根于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描摹和抒写。事实上,他常常从爱情入笔,以其似水的柔情把自己对现实人生的理解深深地寄予在对美好的情感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之中,表达出了一种令人感同身受的爱情经验。在他看来:无论现实与理想存在着多大的落差与对比,但真、善、美将永远存在,美好动人的爱情仍然是人类对自我最好的精神抚慰。因此,即便在某些诗歌中,那种忧伤的情绪不时在主宰着他,甚至一度让他陷入无边的彷徨之中,但由于诗人本身这种高洁的人格取向,对真与善、爱与美的这种精神向往很快就会将那种忧郁的情迅速绪驱逐出去,取而代之是一种达观的、向上的精神状态。从他全部的爱情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富于浪漫主义精神情调的诗人,爱情在他笔下,有时是虚写,有时是实写,有时是能指,有时是所指。以诗歌的名义,杨朝东不仅是对自己多愁善感的心灵世界作了一次最为温情的抚慰,同时也是对其个人的精神世界作了一次深深的打量。

篇10

参考答案与提示

1.清明、谷雨。2.作者把春天看成是自己的老朋友,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来临时的惊奇喜悦之情。3.示例:“一棵小草悄悄伸出脑袋,伸一下懒腰”,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天自由快乐生长的形态,富有情趣。4.为了表现人在大好春光里已经不满足听春色,赏春色,还要亲口品尝春天的味道。5.示例:春天的“好”表现在蜜蜂辛勤采蜜酿造幸福的生活,表现在人可以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恩赐。[提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理解“好”的含义,可以从文中作者对春天中人、物的描绘入手,如花草鱼虫的描写,对人的描写。从作者的言语中我们可以仔细品味春天是“好”的。]

《冬天》阅读练习

参考答案与提示

1.小时候吃白水煮豆腐;与S君P君夜游西湖;台州过冬。2.为了表现父亲对孩子们的关爱。3.指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很温馨。4.温暖。5.示例:朱自清懂得珍惜亲情友情,热爱生活。[提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联系两篇文章的主旨,《春》表现了朱自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本文表现了朱自清对生活的热爱。然后作出评价即可。]

《夏日风情》阅读练习

参考答案与提示

1.夏天会使人变得年轻;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考验一个人的毅力;最浪漫的季节。

2.接天莲叶无穷碧。3.不矛盾。因为打牌、聊天儿、讲故事可以回忆许多美好的往事,让自己变得年轻,而不是懒散、倦怠。4.示例: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美好时光无限的留恋之情。[提示:本题考查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准确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作答。]

5.示例:烈日当头,在野外捉知了,小伙伴之间展开竞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捉住一只。

《秋》阅读练习参考答案与提示

1.乐曲、画笔、孩子、哲人、高粱穗子、酒、老人、产妇。感受到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忙碌的季节。2.秋天,高粱结出了红穗子硕果,一穗穗的饱满的果实害羞了,红着脸,低着头,在秋风中左右摇摆。3.通过写秋天,就像自己的诗歌也如秋天一样结出了果实,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4.示例:最喜欢第七节。因为本节把秋天比喻成一位老人,形象地表现了老人在收获之后的喜悦之情。[提示: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答题时结合自己的理解,选出一节,从语言、写法、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古代诗歌四首》阅读练习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1.B。2.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3.示例:曹操是一位有远大志向的人。(二)1.满脸泪痕;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提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要求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3.示例:叙真事,抒真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提示:回答这个问题要理解文章的主旨,从全诗来看,作者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字句中流露出的是作者的真实感受。](三)1.早春;喜爱(或赞美)。2.刚刚发芽的小草,远远地可以看见充满生命力的绿色,走近的时候,小草的颜色还看不清楚。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四)1.写法上相同,都是运用词语构成一幅画面;感情不同,本诗表现的喜,《天净沙・秋思》表现的是悲。2.示例:喜欢《天净沙・秋》,本诗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提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不论喜欢哪一首,写出理由即可。]3.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008年四川资阳市

中考试题选参考答案

D。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与提示

1.C。2.B。3.(1)玄秘深奥;(2)天空晴朗无云;(3)呼唤朋友,招引同伴。4.D。5.(1)明月别枝惊鹊;(2)断肠人在天涯;(3)风正一帆悬;(4)几处早莺争暖树。6.(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7.(1)示例:让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一扬广大。(2)示例:作为一个家庭生活非常优越的中学生,你怎样看待勤俭节约?如果因为保持节俭的生活而遭到别人的嘲讽,你会感到难堪吗?为什么?8.曹操;东汉末年。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13.示例: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4.“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是针对“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说的。15.听;触;树木;人。16.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雾的神秘和有情。[提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就是它的作用、好处。]

17.“老皇历”是指北国的冬天是下雪的季节。特殊含义: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提示:“特殊含义”就是它的深层含义,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意思。可结合上下文去理解。]18.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19.虚度的时光或虚度的日子。20.爱情;亲情;友情。[提示:可以结合三个箱子里装的内容来考虑。]21.卡西拉忽视了爱情、亲情、友情而一味地去赚钱。22.写出了卡西拉心中的愧疚和悔恨。23.示例: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浪费,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并闪光。[提示:此题为开放试题:关于金钱、关于亲情、关于爱情等体会都可。]

24.略。

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

参考答案与提示

1.xuàn;shùn;sāo;cù;diàn;fèi。2.伫;濯;诅;堕;寐;栖。3.(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2)海日生残夜。(3)听取蛙声一片。(4)绿杨阴里白沙堤。4.(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示例: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童真、自然。6.示例:夏天是生长的季节,落下一滴汗水,便浇灌一棵禾苗。7.孔子 儒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1)生气、发怒。(2)真诚,诚实。(3)“知”通“智”聪明。(4)强毅。10.(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2)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3)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吗?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13.一支盲人登山队面对艰难冒着生命的危险攀登安第斯山。启示:一个人仅仅有远大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提示:可从人生必须树立理想,克服困难,坚定信念的角度回答。]14.一支盲人登山队艰难地攀登安第斯山。15.安第斯山的海拔高度;盲人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也步履维艰。16.有这句话,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争取了。17.树立自己奋斗的目标,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即使能够接近理想半步,心里也是高兴的,因为毕竟有了结果。[提示: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18.要具有脚踏实地的决心,从小处做起的耐性,水滴石穿的韧劲,沉着冷静的精神。19.丰富母体,辉煌母体。20.赞颂秋叶由生到死,完成了丰富母体、辉煌母体的使命后离开母体,悠然飘落,无怨无悔,超脱潇洒的精神境界。21.人们被落叶伟大而崇高的奉献精神和生活态度所感动,心中涌起神圣崇高的感情,荡涤了各种私心杂念。[提示:可联系秋叶所具有的精神去回答。]22.写游子的思想感情被秋叶旺盛的生命力和超脱的奉献精神强烈震撼,把叶的精神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之中。23.游子终于叶落归根,回归故土。24.略。

2007年云南省中考试题选